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2019-08-24 50页 doc 279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规模化种猪场 育 种 方 案 目      录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二章、 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 种猪育种计划 第四章、 种猪性能测定 第五章、 遗传进展评估 第六章、 育种进度安排 第七章、 环境保护 附件 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 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种猪场育种方案 第一章  种猪育种目标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规模化种猪场 育 种 方 案 目      录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二章、 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 第三章、 种猪育种计划 第四章、 种猪性能测定 第五章、 遗传进展评估 第六章、 育种进度安排 第七章、 环境保护 附件 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 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种猪场育种方案 第一章  种猪育种目标 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 以加系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提高: (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 (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 (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 育种目标同时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注重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育种效果。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1)选择目标性状; (2)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 育种目标同时强调: (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因为大多数肥育猪是杂种猪,既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又存在纯种与杂种性能的遗传相关。 (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 (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突出育种工作的经济性,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 第二章  核心群组建及遗传基础 1、种猪育种体系 (1)以加系种猪为基础,采用与加系公司同步的种猪育种策略,建立我场种猪同步育种计划,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 加系主要通过种猪的生长育肥性能、繁殖性能、体型评定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进行选种。每年71个核心群测定的种猪头数超过100,000头,测定中心测定的候选人工授精公猪有5,500多头,为加育遗传改良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育的10个人工授精站拥有1,800多头特优级种公猪。180多个种猪扩繁场也在执行育种计划,为提高遗传改良速度,向商品猪场提供大批量的优秀种猪做出了巨大贡献。 (3)加育核心群 加育71个核心群的纯种生产母猪存栏为9,200头,并且彻底净化了氟烷(应激)基因。纯种母猪的存栏头数分布如下: 加育长白猪      3,600 头母猪 加育大白猪      2,600 头母猪 加育杜洛克猪    2,100 头母猪 核心群的种猪 纯种公猪 纯种母猪 杂优公猪 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公猪 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母猪 人工授精站使用的杂优公猪汉杜HD 扩繁场的使用祖代公猪 扩繁场的使用祖代母猪   用于商品群使用的父母代公猪的生产:汉杜公猪(HD)和杜大公猪(YD)   用于商品猪生产的父母代公猪,HD,YD       2、加育种猪种质特性 加育的育种目标是通过改良四个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以期达到整个养猪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养猪生产者和屠宰厂共同合作制定、修改育加种猪的选择标准。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下表为加育种猪的每个生产性状的选种标准。 母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总产仔数,父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屠宰损失率;母系猪的选择指数中体型的选择权重是父系猪的两倍多。为满足不断的遗传改良导致的遗传参数的变化,以及生产、市场的不断变化,每隔3年或4年的时间,就要对遗传参数和被选性状的经济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选择标准 日增重(1.5-30 kg) 0.016 $/克 日增重(30-100 kg) 0.020 $/克 料肉比 14 $/kg 耗料/头猪 瘦肉率 1.1 $/% 瘦肉率/头猪 产仔数(母系猪) 3.4 $/产仔数/头猪 体型 母系猪 4.3 $/分/头猪 父系猪 2.1 $/分/头猪 pH值 0.7 $/0.1 pH 屠宰损失率 -0.7 $/kg/头猪         对父系猪和母系猪的被选性状不同的遗传改良期望如以下图表所示 丹麦猪育种计划的四个猪种是:  加育长白、加育大白、加育杜洛克 (1)加育长白 加育长白在加育杂交计划中作为母系猪使用,生产父母代母猪一加育L丫/丫L,    加育长白的繁殖性能和母性非常优秀.加育长白体型长、四肢强壮,以优秀的胭体品质闻名于世. (2)加育杜洛克 加育杜洛克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于1977-1979年进口.在加育杂交计划中用作终端父本.自进口以来,一直对加育杜洛克进行改良,尤其是瘦肉率、屠宰率改良显著.现在加育杜洛克的群体数量位居欧洲第一,作为终端杂交公猪,丹育杜洛克与父母代母猪一丹育LY/丫L的杂交配合力最好,产仔数多、商品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另外商品猪的胭体品质极其优良,肉色鲜红. (3)加育大白 加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也作为母系猪使用.加育大白是一个非常好的全能品种.加育大白在丹育杂交计划中主要用于生产父母代母猪一加育LY/YL,同时也可以生产终端父本一加育丫D. 加育大白的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月同体品质优秀.加育大白的繁殖力和母性也非常优秀. 育加最好的5个商品猪场的生长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 商品猪场编号 1 2 3 4 5 每年出栏商品猪 1888 4145 8218 3437 1904 日增重( 30 - 100 kg),克 1044 1039 1020 1000 1000 料肉比(耗料/增重) 2.41 2.47 2.33 2.33 2.55 屠体重,Kg 87.3 75.8 78.5 78.5 75.9 屠宰前活重,Kg 114 99 103 103 99 瘦肉率 % 58.2 59.6 58.9 61.2 59.8             年度丹育最好的5个商品猪场的母猪的繁殖性能 群体 1 2 3 4 5 存栏母猪 313 142 314 305 265 断奶仔猪/母猪/年 28.9 28.7 28.5 28.3 28.0 胎次/母猪/年 2.44 2.34 2.42 2.4 2.37 活产仔数/胎 12.7 12.7 13.2 12.8 13.5 断奶仔猪数/胎 11.9 12.3 11.8 11.8 11.8 断奶日龄(天) 26 32 27 27 29 断奶重, Kg/仔猪 6.2 6.7 6.7 6.6 7.0 日增重(1.5-30 kg),克 457 496 451 355 439 配种分娩率,% 92.2 93.0 93.9 90.2 91.6             第三章    我场种猪育种计划 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拟订本方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内容、方法、单位、人员分工及研究进度作出统一安排,以保证按质按量地全面完成育种的各项任务指标。 3.1、育种内容和任务指标: 3.1.1、种猪(长白猪、约克夏、杜洛克)品种选育: 3.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各品种选育群种猪性能达到以下标准: 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                160天 达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          15毫米 或 胴体瘦肉率:                        60.1% 料  肉  比:                          2.6:1 经产母猪产仔数:                      12头 3.1.1.2、规模:选育核心群总规模1500头,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全育种公司范围内形成拥有5000头种猪的超级核心群,具有年提供优质瘦肉型种猪10万头的能力。 品种    承担任务猪场      选育基础群    第一期选育计划结束时(五年) 长白猪  原种猪场1            300            500 原种猪场2            250            500 原种猪场3            250            450 原种猪场4            260            350 原种猪场5            150            350 约克夏  原种猪场1            250            550 原种猪场2            150            450 原种猪场3            150            450 原种猪场4            260            350 原种猪场5 杜洛克  原种猪场1            150            350 原种猪场2            100            250 原种猪场3            120            250 3.1.2、主要育种内容 在全育种公司范围内采用开放式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方式,以种猪性能测定技术为基础,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以人工授精技术为支撑,将外源优秀基因导入选育核心群,并在促进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的同时通过共同种公猪的使用,建立各基础群体间的遗传联系,实现全育种公司种猪超级核心群的形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种猪场间遗传信息共享,最终达到联合育种的目的。在整个选育过程中,坚持对核心群个体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保无应激抵抗选育群的形成。同时,还对一些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进行研究,为实现种猪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3.2、选育方法: 以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联合育种技术,对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内彼此具有遗传联系的核心群体进行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选育中以品系核心群作为育种单位,以实现全育种公司性超级核心群联合育种。 3.3、选育基础群的管理: 以现各种猪场已有的猪群作为选育基础群,各群体在选育过程中不封闭,对选育群以外的优秀个体(包括公猪和母猪)可引入选育群。但在引入外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所引个体必须是具有优异的性能,且体型外貌与选育群个体一致,以保持整个选育群体的一致性。在继代选育的过程中应将各世代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各选育群内全部实现人工授精技术并按选育标准选留后备种公猪,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为保证这一规模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母猪应按所需数量增加20%选留。为了更好地实现联合育种,各选育群体间进行种猪的交换,以密切各群体间的遗传联系。 3.3.1、选育基础群个体的选择: 基础群的优劣是选育的关键。在组建选育基础群的过程中,要以下列标准对个体进行选择。 3.3.1.1、生产性能:具有完成育种目标的遗传潜能,即应选择性能高或某一性状优异的个体。 3.3.1.2、亲缘关系:为避免群体近交系数增长过快,要求公猪个体间、公猪和母猪间无亲缘关系,母猪个体间尽量避免有亲缘关系,使遗传基础广泛。 3.3.1.3、外貌特征:符合品种特征,体型外貌良好、四肢健壮、体长、体高、后躯发育良好,健康无病。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有效奶头数不少于6对。 3.3.1.4、无遗传疾病:凡有遗传疾病或隐性有害基因携带者,均不能选入基础群。各场根据基础群数量要求按上述条件选出场内优秀个体,组成联合育种选育的零世代选育基础群。 3.4、选育猪群的繁殖: 3.4.1、配种方式:以中宝人工授精中心和人工授精站为基础的两级人工授精管理机制,在种猪场内全面推广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将每年全育种公司种猪评比中评出的最优秀公猪统一纳入育种公司人工授精中心饲养,同时中心也可从国外或省外引入优秀公猪或精液。各场定期从育种公司人工授精中心引入优秀公猪的精液,要求共同公猪的配种比例至少占到各场当年配种数的10%以上,并鼓励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以密切场间遗传联系。通过这种遗传联系使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内的种猪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超级选育核心群体。以加大选择强度、提高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和优良基因的传播速度、降低公猪留种率、加速遗传改良的进展。同时,也可降低维持大量种公猪的费用,节约成本。 3.4.2、配种管理:各选育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精液引入计划和人工授精的配种计划。如采用本场公猪的精液配种,则应该强调选案的制订,努力将各世代选育群体的近交系数控制在0.02以内。同时,为了加快改良进展,应该尽量缩短世代间隔,力争选育群一年一个世代。群体后备母猪8月龄左右开始配种,配种过程尽可能在一个发情期内完成,以利于随后的性能测定过程的实施和方便管理。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同期发情技术。在选育群的繁殖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强调对系谱记录的管理和运用。 3.5、性能测定: 性能测定的实施是选育取得成功的保证。选育中以场内测定为主,由各场派专人负责测定后备猪群的产肉性状和繁殖性状,育种中心将统一派专人定期对全育种公司各种猪场后备猪的生产性状进行测定。同时,结合中宝种猪性能测定站的测定结果,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主要测定项目如下: 3.5.1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 1、每繁殖一个世代,均需进行测定 2、测定头数:后备母猪每窝选测1-2头,后备公猪选测1头 3、测定期:从出生至100千克(80-105千克)体重结束 3.5.2 肥育性能测定 1、基础群或一世代和选育结束时,各测定一次。选育过程中,各选育群可增加测定次数。 2、测定从70日龄开始至体重达100千克结束 3.5.3 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 肥育测定后对后备猪进行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以上各项测定的项目和方法,严格按《后备猪、肥育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 3.6、继代猪的选择 3.6.1选种时间: 1、第一次选择:在70日龄保育期结束时进行。主要根据仔猪个体发育情况和质量性状选择。每窝选留1公2母供性能测定。 2、第二次选择:在体重达100千克性能测定结束时进行。根据性能测定,应用综合选择指数选择,在符合质量性状要求的前提下,按指数高低选留继代猪。 3.6.2 性状选择: 1、质量性状选择:具有该品种特征,外形结构良好,体躯长,后躯丰满,无遗传缺陷、公猪睾丸发育良好,母猪乳头7对以上,排列良好。 2、数量性状选择:以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为主选性状。以体重达100公斤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活体膘厚二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算育种值进行选择。 3、继代猪选留数:公猪要求5∶1,母猪要求3∶1选留。考虑到后备母猪的配种受胎率,以及妊娠和产仔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各世代继代猪选留数,应按选育群母猪数增加20%选留,以确保选育群体的规模。 3.7、饲养管理规范 在选育全程中,要求各类猪的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措施,力求做到稳定,减少环境偏差,以便考查各世代的遗传改进量。各类猪的营养水平参考NRC标准和外种猪饲养实际由中宝饲料公司拟定。 3.7.1 各类猪的饲养: 1、仔猪: (1)初生期:做好人工接产,早喂初乳,防止冻死压死,提高仔猪存活率。仔猪生后2-3日龄,每头注射补铁制剂,补铁150-200mg。 (2)补饲期:早诱饲和补饲,采用颗粒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3)保育期:仔猪4-5周龄断奶至70日龄阶段为保育期。保育期饲喂哺乳仔猪料,保育期结束前7-10天逐步过渡饲喂性能测定猪料,为性能测定做好准备。 2、性能测定猪: (1)按拟定的营养水平配合饲粮,整个测定期中使用相同的饲粮,饲粮配方力求稳定。 (2)设置自动料箱,自由采食。如无条件设自动料箱,每日投料两次,投料量以下一次投料时不剩料为度,避免控制采食量。 (3)注意饲料调制和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3、配种准备期的后备公母猪 (1)性能测定结束后,选作继代猪的后备公母猪,采用限量饲喂,调整体况配种。 (2)后备母猪日喂料2千克,后备公猪增加10-20%,每日按时定量分2次饲喂。 (3)根据猪只体重的生长和体况,调整饲料喂量。 (4)每日可适量补喂青饲料。 4、繁殖母猪 (1)每日按时定量分2次饲喂,并视体况适当增减喂量。 (2)体况良好的妊娠母猪,临产前5天左右适当减料,产后3-5天逐步增加到哺乳期喂量。 (3)体况良好的哺乳母猪,断奶前应适当减料。 (4)繁殖母猪可补喂青饲料。 5、种公猪 (1)使用繁殖母猪饲粮 (2)非配种期每头每日定量饲喂2千克,配种期饲喂2.5千克。并根据公猪体况增减喂量。 (3)每日按定量分2次饲喂。 5.7.2 各类猪的管理 1. 猪群保健: (1)免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按程序免疫接种,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发生。 (2)建立有关防疫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 (3)清洁与消毒: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实行定期消毒制度。 (4)经常注意猪群健康情况,及时诊治。 2. 哺乳期和保育期仔猪: (1)采取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小环境温度。 (2)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尽量减少水洗作业,降低相对湿度。 (3)针对各场实际情况,制定措施预防仔猪腹泻。 3、性能测定猪(见后备猪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4、繁殖母猪 (1)配种期母猪:要注意发情观察,按选育计划要求配种,并作好配种记录。如未怀孕及时补配。 (2)妊娠后期母猪:单圈饲养,临产前进行圈舍消毒,并作好接产准备。采用高床产仔的母猪,产前7天应进入产仔栏。 (3)分娩母猪:作好人工接产和初生仔猪编号、称重、记录等工作。 5、种公猪 (1)配种前应进行精液品质检查,视情况调整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措施 (2)配种期中,应定期检查精液品质,并注意利用强度  3.8、资料收集与总结 3.8.1记录表格: 1、种公猪登记卡        4、公猪配种成绩表 2、种母猪登记卡        5、母猪繁殖哺乳记录 3、配种记录 以上记录表格,使用育种公司制定的统一表式。 6、生长发育测定记录    8、屠宰和胴体分离记录 7、饲料消耗记录        9、肉质测定记录 3.8.2资料记录、保存与整理: 1、数据资料应由专人负责收集、保管与整理 2、所有数据资料,均需准确地进行记录。记录表一式两分,一分归档保存,一分现场使用。 3、所有数据资料,除用表格记录外,均及时准确地输入电脑贮存,以便整理资料。 4、每一世代选育结束后,分析整理资料,并写出总结报告。数据资料处理时,不可任意挑选或舍弃,以便能客观地反映群体性能水平。 3.9  核心群选育技术指标 3.9.1 核心群性状选择指标 核心群种公猪选育指标 品种 日增重(g/d) 0-30kg 日增重(g/d) 30-100kg 瘦肉率(%) 使用寿命 其它 杜洛克 371 1022 59.8 2.92   长白 375 969 62.2 2.94   大白 357 943 61.4 3.04               核心群种母猪选育指标 品种 日增重(g/d) 0-30kg 日增重(g/d) 30-100kg 瘦肉率(%) 使用寿命 其它 杜洛克 368 973 59.9 3.02   长白 378 937 62.1 3.09   大白 358 913 61.3 3.12               3.9.2 种猪测定站公猪性能指标 品种 日增重(g/d) 30-100kg 料肉比 瘦肉率(%) 使用寿命 屠宰损失kg 杜洛克 975 2.33 60.0 2.92 25.9 长白 929 2.39 61.4 2.94 26.3 大白 916 2.32 61.7 3.04 25.7             3.9.3 育种值测定 育种值测定采用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BLUP) 3.9.3.1 个体育种值估计包括本身和所有亲属的相关信息 3.9.3.2 个体育种值估计调正固定效应 3.9.3.3 个体育种值估计可进行不同世代种猪个体性能精确比较 育种值估计采用下列动物模型 Y = S + K + a + I + p +e S: 场年季效应 K: 性别效应 A: 育种值效应 I:  窝效应 P:  圈舍效应 E:  随机误差效应 育种计划核心群母猪95%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人工授精和测定站测定,各育种群之间建立有效的遗传联系并使多性状BLUP测定效应得以遗传传递。 3.9.4 年遗传进展 每头猪每年的遗传边际效益为12元RMB(1.5美圆/年) 品种 日增重(g/d) 0-30kg 日增重(g/d) 30-100kg 料肉比 瘦肉率(%) 屠宰损失kg 使用寿命 杜洛克 3.3 19.0 -0.03 0.16 -0.14 0.03 长白 -0.2 13.6 -0.03 0.06 0.06 0.04 大白 0.9 12.1 -0.03 0.04 0.11 0.07 平均 1.04 13.1 -0.03 0.08 -0.01 0.02               3.9.5 健康与抗病力 控制和消灭猪瘟、伪狂犬、猪水疱病、结核病、旋毛虫病、萎缩性鼻炎、疥螨、肺炎等疾病。 3.9.6 育种群体规模 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 3.9.7 育种方法 3.9.7.1  核心群(杜洛克、长白、大白)进行纯系选育提高,通过种猪性能测定和实施人工授精,依据BLUP育种值有计划地开展选种选配,保持与丹麦原种猪的同步遗传进展。 3.9.7.2  父母代实施杂交计划。杂交计划使用两个母系猪(加系长白和丹系大白)以及两个父系()。商品猪70%使用杜洛克作为终端杂交公猪,30%使用LD和YD公猪。 第四章 种猪性能测定 4.1、测定性状 序号 检测类别 检测项目 标准代号 一 生长肥育性能 1.达100kg体重的日龄   2.30~100kg日增重 二 膘厚 3.100kg体重时活体膘厚 三 活体眼肌面积 4.活体眼肌面积 四 估计瘦肉率 5.估计瘦肉率 五 繁殖性能 6.总产仔数 7.活产仔数 8.产仔间隔 9.21日龄窝重 10.初产日龄 11. 21日龄哺育率 六 饲料报酬 12.饲料报酬 七 胴体品质 13.宰前体重 14.胴体重 15.屠宰率 16.胴体膘厚 17.胴体眼肌面积 18.腿臀比例 19.胴体瘦肉率 八 肉质 20.肌肉pH值 21.肉色 22.系水力 23.滴水损失 24.大理石纹 25.肌肉脂肪含量         4.2、测定规程 4.2.1 后备猪及肥育性能测定技术规程 4.2.1.1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 (一)供测猪的选择与分群 1、后备母猪:每窝选留小母猪1-2头,使留种比例在30%以下。 2、后备公猪:每窝选留小公猪1头,留种比例为10%。 3、公猪和母猪分圈饲养。 4、供测猪应在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时间力求接近。并要求发育正常,健康无病。 (二)测定时间 1、每个世代的后备猪,均需进行生长发育测定。 2、测定从出生开始,至100千克体重结束。 6.2.1.2 肥育性能测定 (一)供测猪的选择与分群 1、肥育性能测定以未去势母猪为供测猪。 2、每个公猪后裔中,选择4头供肥育性能测定。 3、每个公猪的4头后裔合圈饲养。 4、供测猪应在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日龄和体重接近,供测猪应发育正常健康。 (二)测定次数 1、选育过程中,肥育性能测定不少于2次 第一次:在组建基础群或一世代时进行,测定数不少于16头,屠宰数不少于8头。 第二次:在选育结束年度进行,测定数每个公猪后裔不少于4头,屠宰数每个公猪后裔不少于2头。 2、测定的起止时间:从70日龄开始,体重达100公斤时结束。为了准确掌握体重,在接近结束时,进行试称重。 4.2.2  测定期的技术管理 (一)预防注射与驱虫:供试猪在60—70日龄内进行 (二)饲养管理条件: 要求尽量减少环境误差。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调配、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每一猪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如两名以上饲养员,应以一人为主,其它为辅,力求供测猪只待遇一致。 (三)测重 1、后备猪在80-105千克称重,结束场内测定。 2、同胞肥育测定猪,在起始时和结束时,应分别称重一次。 3、称重必需在早饲前空腹进行,每次称前均应检查和校正衡器的准确度。 (四)活体测膘 1、测定时间:后备猪和肥育猪活体测膘在80-105千克结束称重时同时进行 2、测膘部位:在距背中线5厘米处测量 A超: (1)胸腰椎结合处左右各一点 (2)腰荐椎结合处左右各一点 计算四点平均值,表示活体膘厚。 B超:左边倒数第3与第4肋间。 (五)淘汰及病、死猪的处理 1、在测定期中,发生病猪应立即治疗,并作好记载。如需隔离治疗,应将病猪称重,同时调整该圈饲料给量,病猪耗料单独记载,病愈后是否回原圈,视情况而定。如回原圈饲养,亦应称量猪只回圈当日的体重,并作好记载。 2、供测猪如有淘汰或发生死亡时,必需立即全圈逐头称重,并以此作为一个阶段结算增重和饲料消耗,以后的增重和饲料消耗按剩余猪只计算。 4.3  营养水平与饲喂技术 1、性能测定猪的营养水平与饲喂技术,按照《四川省外种猪选育实施方案》中第六项饲养管理规范所定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执行。 2、各育种承担单位应根据所定营养水平,选用本地区常用饲料配制饲粮,饲粮配方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能够对不同年度测定的资料进行比较。 3、饲料配合要做到比例准确,搅拌均匀。 4、充分作好饲料供应准备,防止测定过程中被迫中断和变更饲粮配合。 5、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6、供测猪饲料消耗的测定,采用“清箱底”或每次称量的办法,按圈记载消耗量。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以记录准确为原则。 4.4、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 (一)屠宰测定 1、肥育测定猪,体重达100千克时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 2、每头公猪后裔的屠宰数不少于2头。 3、屠宰测定内容和方法,按《肥育猪屠宰测定技术规范》执行。 (二)肉质性状测定 凡屠宰猪只,均进行肌肉常规肉质测定,测定的项目和方法如下: 1、肌肉颜色(肉色): (1)采样部位: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 (2)评定条件:用屠宰后1小时内的新鲜肉样,在室内正常光照下进行目测评定。 (3)评定标准:按肉色评分标准图,采用5分制评定肉色:1分为灰白色;2分为微红色、3分为鲜红色;4分为深红色;5分为暗红色。 评分时如出现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情况,可评0.5分。正常肉色为3-4分,1-2分为PSE肉的表征,5分为DFD肉的表征。 2、肌肉大理石纹:是评定肌肉中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的指标 (1)取样部位:最后胸椎至第一腰椎间背最长肌 (2)评定条件:将肉样在4℃条件下冷藏24小时后切出断面进行目测评定。 (3)评分标准: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采用5分制评定。1分为痕量分布;2分为微量分布;3分为少量分布;4分为适量分布;5分为过量分布。评分时如出现介于两个等级之间的情况,可评0.5分。 3、肌肉PH值 (1)取样部位:最后胸椎处背最长肌 (2)测定时间:宰杀停止呼吸后45分钟内测定的PH值,记作PH1;在0-4℃条件下冷却保存24小时后测定的PH值,记作PH2。 (3)测定方法: A、酸度计直接测定:将电极直接插入背最长肌中心部位测定。在测定前酸度计应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正确调试,测定中注意保持电极清洁。测定后用PH值为7的蒸馏水冲洗电极。 B、间接测定:取中心部位肉样10克捣碎,加入PH值为7的蒸馏水100毫升,浸泡30分钟,用PH为5—7范围的试纸(分度值为0.2)测试浸泡液的PH值。 4、肌肉保水力(系水力):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现场可通过测定贮存损失(与保水力呈强烈负相关)来间接反映保水力。 (1)取样部位:2—3腰椎处最背长肌 (2)测定时间:在宰后2小时内测定 (3)贮存损失测定方法:取2—3腰椎处背最长肌,修整呈长5厘米,宽3厘米,厚2厘米的长方形肉条,在感应量为0.01克的天秤上称贮存前重(W1),然后用铁丝钩住肉样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装入充气的塑料袋中(肉样不与袋壁接触),扎紧袋口,挂于冰箱中,在2—4℃条件下贮存24小时后取出称贮存后重(W2)。             5、肌内脂肪含量 (1)采样部位:3—5腰椎处背最长肌中心部采样100-200克 (2)采样时间:宰后2小时以内。如不能立即分析,应将样品装入塑料袋内,置于冰箱中冰冻备用。 (3)测定方法:索氏抽提法。 4.5 测定条件与要求 测定站主要针对优秀的青年公猪,猪场测定主要针对青年母猪和公猪。这两种测定的目的是了解猪的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随着人工授精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动物模型BLUP法可以跨场比较育种值。测定站育种计划的真正意义已经被怀疑,在多数情况下,因为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测定站数据不能提供任何清晰的结论。Wei(1992)和Merks等(1994)提出扩大猪场性能测定的范围,利用纯种和杂种的资料,借助于现代遗传评估程序,可以剔除非加性遗传效应,他们认为这个扩大选育计划可以替代测定站的作用。 每窝选3头公猪测定,体重25kg开始,同栏饲养,90kg结束。测定日增重、背膘厚、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等,测定资料输入电脑,由中央畜牧所处理计算,定期公布成绩。前5%-10%的优秀公猪送人工授精站扩大种用,其它优秀的公猪卖给各猪场或养猪户。半数以上的养猪户能操作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按2次稀释(一次在公猪站,一次在配种前)、2次输精的程序进行,精液采用常温保存(20℃)。人工授精站种公猪的平均使用年限15个月。 4.5.1 饲养管理条件 4.5.1.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4.5.1.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5.1.3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4.5.1.4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4.5.2、受测猪的选择 4.5.2.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变谱记录。 4.5.2.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4.5.2.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9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5.2.4受测猪应选择60-70日龄和体重20KG的中等个体。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4.5.3、测定方法 4.5.3.1生长肥育性能测定 4.5.3.1.1受测猪进站(场、舍)后进行观察、检疫和预饲。体重25KG时开始测定,于90KG时结束。 4.5.3.1.2受测猪应采用单栏个体饲养,亦可采用群养个体饲喂,准确记载饲料消耗量。 4.5.3.1.3受测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解记录。 4.5.3.1.4受测猪于体重25、60和90KG时进行空腹称重,分别计算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4.5.3.1.5受测猪体重90KG时,在最后肋骨距背中线4CM处测定活体膘厚。 4.5.4 评定方法 4.5.4.1单项评定 4.5.4.1.1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和20。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日增重(g) 650 54.0 600 46.0 550 38.0 饲料利用效率 3.2 18.0 3.4 15.0 3.6 12.0 活体膘厚(cm) 1.8 18.0 2.2 15.0 2.6 12.0 得分 90.0 76.0 62.0               注:日增重每上下浮动10g,加、减1.6分;饲料利用效率每上下浮动0.1,加、减1.5分;活体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0.75分。 4.5.4.1.2产肉性能评定 根据胴体瘦肉率、膘厚和肌肉脂肪含量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40、40和20。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胴体瘦肉率(%) 60 36 58 30 56 24 胴体膘厚(cm) 2 36 2.2 30 2.4 24 肌内脂肪含量(%) 2.5 18 2 16 1.5 14 得分 90 76 62               注:胴体瘦肉率每上下浮动1%,加、减3分;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3分;内脂含量每上下浮动0.5%,加、减2分。 4.5.4.1.3繁殖性能评定 根据送测猪同窝仔猪数、60日龄育成数和窝重进行评分(见表3)。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同窝仔猪头数 12 36 11 30 10 24 60日龄育成头数 10 27 9 23 8 19 60日龄窝重(kg) 160 27 140 23 120 19 得 分 90 76 62               4.5.4.2综合评定 根据受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产肉性能和母本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种猪综合评分(见表4)。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最后得出受测猪的总评分。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测定值 分数 生长育肥性能 36   30.4   24.8   产肉性能 27   22.8   18.6   繁殖性能 27   22.8   18.6   得 分 90 76 62               注:表1~表4分值均为低限值,种猪特优个体评分可达100以上。 第五章  遗传进展与评估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是以产肉性能的个体育种值评估为核心,采用先进的遗传评估系统,提高选择的准确性。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逐步实现场间遗传材料的交换,建立起场间良好的遗传联系,实现全育种公司种猪遗传评估,开展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附件五)。 5.1  种猪测定站 5.1.1 年测定:种公猪800头 基础繁殖母猪300头 生长猪1500头 5.1.2 年出栏:优质原种猪5000头 5.1.3 年提供优质人工授精种公猪500头,精液15万/头份 5.1.4 提供基础种猪遗传评估计算机资料 5.2  遗传评估 准确可靠的个体性能测定是遗传评估的基础,参与全育种公司性遗传评估的个体性能测定分两种形式:一是以骨干种猪测定中心指定专人负责对所属猪场进行定期的巡回抽测;二是参与遗传评估的各猪场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场所有测定猪进行测定。 5.2.1、遗传测定与评估性状 根据国内目前猪育种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外先进经验,从简单、实用、容易操作出发,将遗传评估性状分为以下两类,共计15个性状。 5.2.2、遗传评估的基本性状 参与全国性遗传评估的基本性状仅包含三个:⑴ 达100kg体重的日龄;⑵ 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⑶ 总产仔数。 5.2.3、遗传评估的辅助性状 考虑到目前江西种猪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猪育种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性状作为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的辅助性状: 在生长发育方面增加二个性状: 5.2.4、 达50kg体重的日龄,是场内测定和遗传评估的选择性状;⑸ 饲料转化率。 在繁殖性能方面增加四个性状: 5.2.5、 产活仔数;⑺ 21日龄窝重;⑻ 产仔间隔;⑼ 初产日龄。这些指标可根据各场实际育种目标有选择地用于场内遗传评估。 在胴体性能和肉质方面增加六个性状: ⑽ 眼肌面积;⑾ 后腿比例;⑿ 肌肉pH值;⒀ 肉色;⒁ 滴水损失;⒂ 大理石纹。各场可根据条件进行测定,并按各场实际育种目标有选择地用于场内遗传评估。 5.2.6、统一遗传评估方法 用于种猪遗传评估方法较多,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先进科学的评估方法,为此,国内外已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PEST、MTEBV、GENESIS、GBS等,可用于场内和地区性的遗传评估。根据江西目前猪育种的具体情况,首先统一场内测定性状、测定方法及数据库结构,目前建议使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 5.2.7、实现计算机联网与信息共享 根据江西种猪遗传评估的需要,建立统一的育种信息资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定期行各场育种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估计个体育种值,评定个体的种用价值和各场的生产管理水平,评定结果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各场,逐步建立以场内测定为主的遗传评估体系和良种登记簿,为全国性外种猪联合育种奠定基础。 第六章  育种进度安排 2009年:制定统一选育方案、选育方法及等。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明确参与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的猪场,在有关场展开测定工作。 2010年:促进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在各场测定的基础上,完成测定数据库和遗传评估系统的构建以及区域性计算机联网。 2011年:充实完善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系统,选择条件具备的猪场进入评估系统,不断扩大遗传评估范围。组建优质猪联合测定与育种的基础群体,建立区域性场间联系,初步实现全育种公司种猪的测定与遗传评估,为开展联合选育工作奠定基础。 第七章  环境保护 畜禽养殖所引起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空气。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鱼腥味的刺激性气味,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二是造成水体污染。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化。粪便、污水渗入地下还可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三是传播人畜共患病,这些人畜共患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四是影响畜禽的自身生长。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状况与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比如由粪便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可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仔猪中毒死亡,氨还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为控制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养殖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测定中心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必须坚决执行,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养殖场要加大查处力度,凡是影响畜禽生产环境及畜禽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行为,都要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真正做到依法治污。对粪便进行干燥除臭处理,处理后用做有机肥料。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测定中心养殖场地,保证不对饮用水源产生污染。水源要充足,场内设施安排合理,应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 做好测定中心周围的绿化工作。场地绿化可净化25%~40%的有害气体和吸附50%左右的粉尘,还可改善圈舍小气候,起到遮阴、降温的作用。 附件一    我场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 第一章:软件开发的目的 一、种猪育种:测定出中宝种猪自有的遗传参数,制定出种猪综合选择指数,制定选种选配方案,这些参数和指数根据实际需要可修正,可调整。培育出中宝种猪在世界具先进水平,在国内保持第一流。每年有5‰—10‰遗传进展。 二、生产管理:有利于生产单位养猪现场管理,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管理,实现养猪生产管理全电脑操作,全数据信息化管理,实现最佳管理模式,生产经营上出最好的经济效益。 三、育种成效评估——每年遗传进展。利用每年大群生产数据,摸索出一种能正确评估遗传育种方法,遗传进展除用产仔数,瘦肉率,屠宰率,饲养日龄,增重料肉比这些单项技术指标表达外,要有一个用综合经济效益表达的方式,每年遗传进展每头商品猪提多少元人民币。 四、原始数据一贯制。用于育种,生产管理,育种成效评估原始数据来源相同,建立出完整的数据库,保证数据采用真实性。 第二章:系统的设置。系统有五大部份:包括数据录入与处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育种技术系统、养猪生产管理系统、遗传进展评估系统、种猪营销管理系统。 一、 数据录入与处理系统: 要求与育种、生产、管理有关,每天发生的数据录入系统,每天输入的原始数据是育种、生产、管理处理系统基础数据,在基层单位读数据一经提交不得更改,若确有错误,系统应设置错误提示,需要更改错误应按程序审批在系统数据中心更改。在数据分析处理单位有采用数据分析处理权,但不能修改数据错误需要修改应由基层单位提出。 二、 育种技术系统: (一)通过测定确立本系统遗传参数指标。这些指标在日后的运用过程中经过大群大量数据统计分析有不断完善、不断修正更接近于遗传实际的功能。 (二)依据遗传参数运用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估计育种值或计算出综合选择指数,根据这个育种综合选择指数选种。 (三)在选种基础上,根据中宝种猪育种目标制定出种猪选配方案,合理利用近交系数和杂交优势。 (四)在选种选配基础上建立家系或品系,保持合适的家系或品系数量。 三、养猪生产管理系统 (一)猪场现场管理:在猪场各车间设置电脑宽带网无线网,场长、车间主任、技术员、饲养员可通过网络查询每天的工作,包括配种、产仔、转栏、打预防针、预防投药等现场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二)远程管理 1、主管部门:生猪总部对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出生产人员工资、奖金,制定出生产技术报表。 2、育种公司:通过对数据处理,得出遗传统计分析,制定选种、选配方案和计划,得出遗传进展,通过每年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和改进育种工作。 3、畜牧系统领导:调用、查询相关报表、数据,了解育种、生产情况,提高决策能力。 四、遗传进展评估系统 1、建立单项指标年度进展比较系统,这些指标在遗传育种上是重要性状,例如:产仔数、成活率、瘦肉率、胴体屠宰率、增重料肉比、饲养日龄等。 2、用经济效益表达遗传进展,在遗传改良技术指标基础上消除市场因素,分析出栏一头商品猪因遗传改良每年提高经济效益部分,单位是每头商品猪每年遗传进展人民币元。 五、种猪销售管理系统:建立种猪销售系统目的是管理好种猪销售工作。了解种猪市场分布,种猪价格运行规律,检验种猪育种工作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对种猪育种工作的市场评价。 第三章:联合育种技术方案基本原则 一、基本种猪繁育体系规模 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60000头。 在建设好基本种猪繁育体系基础上,今后增加各扩大规模按这个比例向前复制。 三、 种猪选育建立在种猪测定的基础上。 1、猪场测定 0—25kg阶段留种猪在猪场测定,其中送测定站种公猪在21天断奶时选择,种母猪在0—25kg选种一次和25—95kg选种一次,0—25kg阶段主要是根据个体表现和父母选择指数,25—95kg则根据个体测定育种指数和亲属育种指数。 2、公猪测定站测定,所在计划选种公猪必须进公猪测定站测定,根据个体性状测定指数和亲属育种指数,计算综合育种指数。 以上测定数据传输到育种中心,育种中心每周处理数据一次,根据综合育种指数排序。根据指数排序优秀公猪送到公猪站,最优秀公猪用在GGP、GP种猪群。 三、育种中心制定GGP、GP种猪群选配计划,GGP、GP猪场不饲养公猪,精液来源于公猪站,GGP、GP猪场严格按照育种中心配种计划实施。 四、人工授精站每头种公猪与核心群与配母猪时间上不超过3个月,数量上不超过5%,目的是加快世代更替。加快遗传进展。适当控制近交系数。 五:选种指标及权重 序号 性 状 父 系 (杜洛克、汉普夏) 母 系 (长白、大约) 1 日增重(0—25kg) 8% 5% 2 日增重(25—95kg) 16% 12% 3 料肉比 31% 21% 4 瘦肉率 25% 17% 5 窝产仔数   31% 6 体型 6% 14% 7 屠宰率 9%   8 肉质 5%   9 合计 100% 100%         六、创造适合猪遗传潜力发挥的环境因素。 1、营养因素:拟建一个种猪专用饲料厂研究育种营养需要和饲料配方,确保营养供给。 2、猪群健康 整个育种计划必须保持种猪高健康状态,对非高健康状态种猪场采取降级式退出种猪育种体系。 3、猪舍建筑、饲养面积、饲养方式 为了保持最适合的温度、湿度、密度在猪栏建筑方面,设备设施方面要研究创新,提供最合适的饲养环境。 第四章:数据录入与处理系统 一、身份编码 身份编码是数据录入的基础,包括养猪饲养员、猪场管理人员,种猪(GGP、GP、PS)。 1、饲养员编码: 猪场代码——猪场类别代码——猪群类别代码——个人身份代码 ①猪场代码:一般选地名,用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由3个字母组成,其中宝片可用LN加A、B、C……予以区别; ②猪场类别代码 GGP:育种核心群 G P:育种扩繁群 P S:父母代种猪 B B:0—22kg阶段商品仔猪 Y F:22—95kg阶段商品育肥猪 B F:0—95kg仔肥一条龙猪 ③猪群类别代码: PZ:代表配种 YS:代表妊娠 PY:代表哺乳0—6.2kg阶段 BY:代表保育6.2—22kg阶段 YF:代表育肥22—95kg阶段 BB:代表仔猪0—22kg阶段 ZG:代表种用公猪 HB:代表后备猪 ④个人身份码:用姓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代表。 若拼音字母相同,则用阿拉伯数字01、02、03、04、05等予以区分。 例如:HMZGGPPYWM表示:红明种猪核心群保育车间吴明饲养员。 2、管理人员身份编码,便于计算工资、奖金及绩效考核。、 场代码——职务代码——个人身份代码 ①场代码:同饲养员代码编法 ②职务代码: A:表示场长正职级; B:表示副场长副职级; C:表示车间主任正职级; D:表示车间副主任副职级: E:表示技术员; F:表示核算员; G:表示统计员; H:表示保管员; I:表示其他管理人员。 ③个人身份码:同饲养员编法 例如:HMZCLG表示:红明种猪场车间主任李刚。 3、种猪编码:每一个种猪在系统中有一个固定编码,而且这个代码不论群体大小不论时间均不重复。 种猪代码编制:血缘关系码+出生年月日+耳号+公母性别码,其中血缘关系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 父亲父系血缘码+母亲父系血缘码+世代间隔码 1 父系血缘码:由组建核心群原始种公猪群决定 长白公猪:Liiii (i=1,2,3,4,5,6,7,8,9,0) 大白公猪:Yiiii (i=1,2,3,4,5,6,7,8,9,0) 杜洛克公猪:Diiii (i=1,2,3,4,5,6,7,8,9,0) ②世代间隔代码:为从核心群起父系公猪世代数,用Ajjjj表示,其中j=(1,2,3,4,5,6,7,8,9,0) 例如:♂L1268L1237A001、、、♀L1241L1651A002 ♂L1268L1241A002、、、 ♀L1268L1241A002、、、 ③公母性别识别码:用“1”表示公,用“2”表示母,用“0”表示阉。 例如:L1268L1241A00220050908375821这是一头2005年9月8日出生的耳号是37582长白纯种公猪。 附件二  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种猪遗传评估、以及采用该评估系统进行场内测定的种猪测定站、核心育种场、原种猪场和繁殖场的种猪、后备种猪的性能测定,测定的性状和方法限于与遗传评估有关的部分,不作为全面的种猪测定规程使用。 1、测定条件和要求 1.1、参与中宝种猪遗传评估的各猪场的种公猪、种母猪和繁殖群公猪、母猪、后备种猪都必须按本规程进行性能测定。 1.2、饲养管理条件 1.2.1、测定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1.2.2、同一猪场内测定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1.2.3、测定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指定经过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培训并达到合格条件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测定和数据记录。 1.2.4、测定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并有具备基本育种知识和饲养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1.3、严格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资料档案。 2、测定猪的条件 2.1、测定猪的个体号(ID)和父、母亲个体号必须正确无误。 2.2、测定猪必须是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缺陷和遗传疾患。 2.3、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3、性状测定方法 推荐参与全国性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性状共计15个,其中前3个(3.1~3.3)是必须测定的基本性状,其余性状可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尽量考虑进行测定。 3.1、达100kg体重的日龄:控制测定的后备种公、母猪的体重在80~105kg的范围,经称重(建议采用电子称),记录日龄,并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体重的日龄(借用加拿大的校正公式):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 CF] 其中: CF  =(实测体重 / 测定日龄)×1.826040 (公猪) =(实测体重 / 测定日龄)×1.714615 (母猪) 3.2、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在测定100kg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采用B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4肋间处的背膘厚,以毫米为单位。不具备B超的单位,目前暂时可以采用A超测定胸腰结合部、腰荐结合部沿背中线左侧5厘米处的二点膘厚平均值。最后按如下校正公式转换成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校正背膘厚 = 实测背膘厚×CF 其中: CF = A÷{A + [B×(实测体重 - 100)]} A和B由下表给出: 公猪 母猪 A B A B 约克夏 12.402 0.106530 13.706 0.119624 长白猪 12.826 0.114379 13.983 0.126014 杜洛克 13.468 0.111528 15.654 0.156646           3.3、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3.4、达50kg体重的日龄:控制测定的后备种公、母猪的体重在40~60kg的范围,经称重(建议采用电子称),记录日龄,并校正成达50kg体重的日龄。目前国内外尚无此校正公式的参考资料,将由遗传评估小组进行试验确定。 3.5、产活仔数:出生24小时内同窝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3.6、21天窝重:同窝存活仔猪到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在内。寄养必须在3天内完成,必须注明寄养情况。 3.7、产仔间隔:母猪前、后两胎产仔日期间隔的天数。 3.8、初产日龄: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数。 3.9、饲料转化率:从30kg~100kg期间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计算公式为: 饲料转化率 = 饲料总消耗量/总增重 3.10、眼肌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3.2)的同时,利用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在屠宰测定时,将左侧胴体(以下需屠宰测定的都是指左侧胴体)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垂直切断,用硫酸纸描绘出横断面的轮廓,用求积仪计算面积。 3.11、后腿比例:在屠宰测定时,将后肢向后成行状态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切线切下的后腿重量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后腿比例 = 后腿重量/胴体重量 * 100% 3.12、肌肉pH值: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测定。采用pH计,将探头插入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内,待读数稳定5秒以上,记录pH值。 3.13、肉色:肉色是肌肉颜色的简称。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测定,以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横切面用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 3.14、滴水损失:在屠宰后45~60分钟内取样,切取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将肉样切成2厘米厚的肉片,修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条,称重,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悬挂于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与塑料袋壁接触),扎紧袋口后吊挂于冰箱内,在4℃条件下保持24小时,取出肉条称重,按下式计算结果: 3.15、大理石纹:大理石纹是指一块肌肉范围内,肌肉脂肪即可见脂肪的分布情况,以倒数第3~4肋间处眼肌为代表,用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 附件三    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种猪遗传评估、以及采用该评估系统进行场内测定的种猪测定站、核心育种场、原种猪场和繁殖场的种猪、后备种猪的性能测定记录系统。不包含全部的种猪生产记录数据。 1、个体号(ID):实行全国统一的种猪编号系统,是保证全国性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开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本编号系统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编号原则为: 前2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表示汉普夏,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例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 第3位至第6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 第7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 第8位至第9位用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 第10位至第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 第14位至第15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建议个体编号用耳标+刺标或耳缺作双重标记,耳标编号为个体号第3位至第6位字母,即场号,加个体号的最后6位。 例如,DDXXXX299000101表示XXXX场第2分场1999年第一窝出生的第一头杜洛克纯种猪。 2、遗传评估的数据库格式 1 个体记录 字段 个体号 品种 性别* 出生日期 父亲号 母亲号 名称 ID BREED SEX BDATE SIRE DAM 类型 字符 字符 字符 日期 字符 字符 长度 15 2 1 8 15 15 小数位 — — — — — —               * 公猪用M、母猪用F表示。 2 生长性能测定记录 字段 个体号 达50kg 达100kg 30~100kg饲料转化率 称重日期 体重 测定日期 体重 膘厚 眼肌厚度/面积 仪器* 名称 ID DATE50 WT50 DATE100 WT100 FAT LMA EQ FCR 类型 字符 日期 数字 日期 数字 数字 数字 字符 数字 长度 15 8 5 8 6 5 5 1 4 小数位 — — 2 — 2 2 2 — 2                     l A表示A超系列、B表示B超系列。 ③ 屠宰测定记录 字段 个体号 屠宰日期 宰前重 胴体组成性状 肉质性状 胴体重 后腿比例 膘厚* 眼肌面积 pH值 肉色 滴水损失 大理石纹 名称 ID SDATE SWT CWT HAM CFAT CLMA PH COLOR DRIP MARBL 类型 字符 日期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长度 15 8 5 5 5 5 5 4 3 5 3 小数位 — — 2 2 2 2 2 2 1 2 1                         * 膘厚为三点平均膘厚,按国标执行。 ④ 母猪繁殖性能记录 字段 个体号 配种 日期* 公猪 号* 配种方式** 胎次 产仔记录 寄养情况 21日龄 日期 总仔数 活仔数 死胎 畸形 木乃伊 寄出 寄入 头数 窝重 名称 ID MDATE BOAR TYPE PARITY FDATE TNB NBA SBN ABN MUM OUT IN LN21 LWT21 类型 字符 日期 字符 字符 数字 日期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数字 长度 15 8 16 1 2 8 2 2 2 2 2 2 2 2 5 小数位 — — — — — — — — — — — — — — 2                                 * 以最终配上的日期和公猪为准。 ** A为人工授精,N为自然交配,B为同一情期同时使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附件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 种猪遗传评估和场内评估要求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MTBLUP)估计个体育种值。 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ijklm=μi+hyssij +lik+gil +aijklm+ eijklm 其中: i: 第i个性状(1=达100kg体重日龄,2=达100kg体重活体膘厚) yijklm: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 μi :总平均数 hyssij: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 lik:窝随机效应 gil: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 aijklm: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 )分布,A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 eijklm: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 )分布 达50kg日龄的场内遗传评估可以参照该模型进行。 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ijk=μ+hysi+lj+aijk+pijk+eijk 其中: yijk :总产仔数的观察值 μ :总平均数 hysi: 母猪产仔时场年季固定效应 lj:母猪出生的窝效应,服从(0,I )分布 aijk: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 )分布,A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 pijk:母猪永久环境效应,服从(0,I )分布 eijk: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 )分布 其它繁殖性状的场内遗传评估可以参照该模型进行。 上述估计模型所需的各种遗传参数,目前先参考国外已有的参数,当全国遗传评估中心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采用DFREML等方法估计适合国内情况的遗传参数。 附件五    我场优质猪人工授精技术标准 1 人工授精配置 1.1 技术人员 1.1.1 采精员:熟练掌握公猪采精技术及后备公猪调教技术,合理控制公猪采精频率,能采集体积大、密度高的精液。 1.1.2 精液配制员:熟练掌握精液品质检查、稀释液配制、精液稀释、精液分装和保存等实验技术,树立清洁、无菌概念。提供优质合格精液。 1.1.3 输精员:熟练掌握母猪发情鉴定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精,认真填写母猪输精登记卡,保证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1.1.4 公猪饲养员:根据公猪体况、年龄等控制饲料饲喂量,保证公猪正常性机能,配合采精员的工作。 1.2 公猪舍 1.2.1 公猪舍: 建议采用水帘降温系统,公猪集中饲养。公猪舍内配有足够的采精栏,应紧靠精液配制室。 1.2.2 公猪栏:地板要求半漏缝,采用防滑材料埔设,每个公猪栏面积约6M2,要求有三条以上赶猪通道。 1.3 采精室 1.3.1建筑设计: 约5-6平方米(如2.1×2.4M),靠近公猪栏和精液制作室,要求宽敞、平坦、清洁、安静, 地面防滑易清洗,内设工作人员逃逸安全区。 1.3.2工作人员逃逸安全角: 以间隔约27厘米、直径10厘米、高120厘米钢管直立排列而成,与墙角形成三角形。 1.3.3采精架: 以钢材或木材制作,高60-70厘米,宽25-30厘米,长100-120厘米,架背辅适当厚度的弹性软物,外包一张经过处理的猪皮或橡胶皮,以利清洗消毒。要求稳固、可升降以便为不同高度公猪提供服务。 1.3.4防滑垫: 弹性较好的橡胶垫,长100厘米,宽80厘米,位于采精架前。 1.3.5精液传递窗:位于采精室与精液制作室之间,宽50厘米,高40厘米,墙两边设可推拉的玻璃门。 1.3.6灭菌灯:内墙安装紫外线灯用作定期消毒。 1.4 精液配制室 1.4.1总体要求:内设工作台和清洗用具用水池,内墙用瓷片铺面,并安装空调机和紫外线消毒灯。以便于工作、卫生为主。 1.4.2功能区:用具清洗和双蒸水制备区、稀释液配制区、精液品质检查区、精液稀释区、精液分装区、精液保存区、精液发放区等。 1.4.3仪器设备和用具:所需仪器设备为:电脑、精子密度测定仪、位相差显微镜、37-38℃恒温板、载玻片和盖玻片、红血球计数板、计数器、电子天平、磁力搅拌机、电子显示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精液分装机、17℃精液保存箱、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双蒸水器或去离子水生产器、干燥箱、1000ml、2000、3000ml烧杯、微量加样器、采精用的保温集精杯、一次性薄膜手套、精液输送箱、脱脂纱布。 2 种公猪与公猪饲养管理 2.1 品种 2.1.1 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等。 2.1.2引种标准:纯种公猪要求达品种标准。 2.1.3健康标准:公猪无传染病。 2.2 营养标准 2.2.1日粮要求:种公猪日粮以提高公猪产精性能为目的,应独立配制。 2.2.2营养标准:种公猪每日推荐如表2。 2.3 饲养管理 2.3.1 饲养:根据不同品种和品系确定种公猪的日粮配方,日饲喂量一般为2.5-3.0kg。严禁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混入,要求饲料有良好的适口性,注意日粮体积不能过大,防止公猪腹大影响体形和配种。 2.3.2 日常管理:每天定时用刷子刷拭猪身,热天淋浴冲洗,定期称重和修蹄,严防公猪咬架等。 2.3.3 防暑降温: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高温可使种公猪的食欲下降、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甚至会中暑死亡。防暑降温可采用水帘、通风、洒水、冲凉、遮荫等措施。 2.4 防疫与健康检查 2.4.1定期检测: 每年定期于  月份对公猪进行全面的抽血检测,对不合格的公猪进行淘汰;检测的疫病包括: 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布氏、5号病等。 2.4.2 免疫注射: 3月份:乙脑2头份、猪瘟18月龄前4头份/18月龄后6头份、链球菌3头份。 6月份:猪肺疫2头份。 9月份:猪瘟18月龄前4头份/18月龄后6头份、链球菌3头份。 2.4.3 驱虫:每年每头猪驱虫2 次。 2.4.4 引种隔离:对引进的公猪,先隔离饲养2个月,并抽血检测,证明无上述5种传染病者,并入大栏饲养,对不合格的作淘汰处理。 3 采精 3.1 公猪调教 3.1.1调教年龄:后备公猪7-8月龄可开始调教,有配种经验的公猪也可进行采精调教。首先剪去公猪包皮部的长毛。 3.1.2调教方法:① 将成年公猪的精液或包皮部分泌物涂在假台猪后部;② 采精栏放置一发情母猪,在公猪试图接近发情母猪时,将公猪引至假台猪;③ 让待训练公猪观摩已调教成功的公猪爬跨假台猪。每天可调教1次,但每次调教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一旦采精成功,第2天和第3天再继续采精,以加强其记忆和促成条件反射的建立。调教公猪要有耐心,不准打骂公猪。同时,注意公猪和调教人员的安全。 3.2 采精方法 3.2.1采精前准备 3.2.1.1采精公猪的准备:根据当天精液需要情况,确定用于采精的公猪品种、耳号,并安排好采精的先后顺序。如果公猪体表有太多脏物,需事先冲洗干净并擦干体表水渍,才将公猪赶至采精室。 3.2.1.2 采精器件的准备:集精器(采精杯或采精盒将一次性使用的食品保鲜袋置于集精器内,器口盖4 层一次性使用的消毒纱布或滤精膜,用橡胶圈套上固定,以过滤精液中的胶冻物质)置于38℃的恒温箱中备用。 当公猪引至采精室后,迅速取出集精器,另外,还应准备好采精时清洁公猪包皮内污物的纸巾或消毒清洁的干纱布等。 3.2.1.3 配制精液稀释液:配制好所需量的稀释液,置于在水浴锅中预热至35℃。 3.2.1.4 精液质检设备的准备:调节好质检用的显微镜,开启显微镜载物台上恒温板以及预热精子密度测定仪。 3.2.1.5 精液分装器件的准备:准备好精液分装器、精液瓶或袋等。 3.2.2  采精技术 3.2.2.1 采精员一手带双层手套,另一手持37℃保温杯(内装1次性食品袋)用于收集精液;饲养员将待采精的公猪赶至采精栏,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其腹部和包皮,再用温水(夏天用自来水)清洗干净,避免药物残留对精子的伤害。 3.2.2.2 采精员挤出公猪包皮积尿,按摩公猪包皮部,刺激其爬跨假台畜。 3.2.2.3 公猪爬跨假台畜并逐步伸出阴茎,脱去外层手套,将公猪阴茎龟头导入空拳。 3.2.2.4 用手(大拇指与龟头相反方向)紧握伸出的公猪阴茎螺旋状龟头,顺其向前冲力将阴茎的“S’’状弯曲拉直,握紧阴茎龟头防止其旋转,公猪即可射精。 3.2.2.5 用四层沙布过滤收集浓份或全份精液于保温杯内的一次性食品袋内,最初射出的少量(5ml左右)精清不接取,有些公猪分2-3个阶段将浓份精液射出,直到公猪射精完毕,射精过程历时5-7分钟。 3.2.2.6 集精杯位置应高于包皮部,可防止包皮部液体流入集精杯内。 3.2.2.7 采精员应注意安全,一旦公猪出现攻击行为,采精员应立刻逃至安全角。 3.3 采精频率 3.3.1 采精频率: 以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有效精子数决定其采精频率。采精频率的固定比采精频率本身更重要。 3.3.2 成年公猪:每周采精1.5-2次。 3.3.3   青年公猪:每周1次。 4 精液品质检查 4.1  精液量:以电子天平称量精液,按每克1毫升计,避免以量筒等转移精液盛放容器的方法测量精液体积。 4.2  颜色:正常的精液是乳白色或浅灰白,精子密度越高,色泽愈浓,其透明度愈低。如带有绿色或黄色是混有脓液或尿液,若带有淡红色或红褐色是含有血液。这样的精液应舍弃不用,会同兽医寻找原因。 4.3  气味:猪精液略带腥味,如有异常气味,应废弃。 4.4  pH值(酸碱度):以pH计或pH试纸测量。 4.5  精子活率检查:活率是指呈直线运动的精子百分率,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活率,一般按0.1-1.0 的十级评分法进行,鲜精活率要求不低于0.7;检查活率时要求载玻片和盖玻片都应37℃预热。 4.6  精子密度:指每毫升精液中所含的精子数,是确定稀释倍数的重要指标。要求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或精液密度仪测定。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方法:① 以微量加样品取具有代表性原精液200μl,3% NaCl 1800μl,混匀,使之稀释10倍;② 在血细胞计数室上放一盖玻片,取1滴上述精液放入计数板的槽中,靠虹吸将精液吸入计数室内;③ 在高倍镜下计数5个中方格内的精子总数,将该数乘以50万,即得原精液每毫升的精子数(即精液密度)。 4.7  精子畸形率:畸形率是指异常精子的百分率,一般要求畸形率不超过18%,其测定可用普通显微镜,但需伊红或姬姆沙染色,相差显微镜可直接观察活精子的畸形率,公猪使用过频或高温环境会出现精子尾部带有原生质滴的畸形精子;畸形精子种类很多,如:巨型精子、短小精子、双头或双尾精子,顶体膨胀或脱落、精子头部残缺或与尾部分离、尾部变曲。要求每头公猪每两周检查一次精子畸形率。 4.8  认真填写种公猪精液品质检查登记表。 5 精液稀释、分装、贮存和运输 5.1 稀释液 5.1.1稀释液:按稀释液配方(见表4),用称量纸、电子天平准确称量药品。 5.1.2按1000ml、2000ml剂量称量稀释粉,置于密封袋中。 5.1.3使用前1小时将称量好的稀释粉溶于定量的双蒸水中,可用磁力搅拌器助其溶解。 5.1.4用0.1N稀盐酸或0.1N氢氧化钠调整稀释液的PH值为7.2(6.8-7.4)左右,;稀释液配好,应及时贴上标签,标明品名、配制日期和时间、经手人等。 5.1.5 液态状稀释液冰箱4℃保存,不超过24小时。 5.2 精液稀释 5.2.1 精液采集后应尽快稀释,原精贮存不超过30分钟。 5.2.2 未经品质检查或检查不合格(活力0.7以下)的精液不能稀释。 5.2.3 稀释液与精液要求等温稀释,两者温差不超过1℃,即稀释液应加热至33℃-37℃,以精液温度为标准,来调节稀释液的温度,绝不能反过来操作。 5.2.4 稀释时,将稀释液沿盛精液的杯(瓶)壁缓慢加入到精液中,然后轻轻摇动或用消毒玻璃棒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5.2.5 如作高倍稀释时,应进行低倍稀释(1:1-2),待半分钟后再将余下的稀释液沿壁缓慢加入,以防造成“稀释打击”。 5.2.6 稀释倍数的确定:活率≥0.7的精液,一般按每个输精剂量含40亿个总精子,输精量为80-100ml确定稀释倍数,例如: 某头公猪一次采精量是200ml ,活力为0.8,密度为2亿/ ml,要求每个输精剂量是含40亿精子,输精量为80ml,则总精子数为200ml×2亿/ml=400亿,输精头份为400亿÷40亿=10份,加入稀释液的量为10×80ml-200ml=600ml。 5.2.7 稀释后要求静置片刻再作精子活力检查,如果稀释前后活力无太大变化,即可进行分装与保存,如果活力下降,说明稀释液的配制或稀释操作有问题,不宜使用,并应查明原因加以改进。 5.2.8 混合精液:新鲜精液首先按1:1稀释,根据精子密度和混合精液的量记录需加入稀释液的量,将部分稀释后精液放入水浴锅保温,重复收集3-4头公猪品质优秀精液,将所要混精的精液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加入剩余部分稀释液(要求与精液等温),混均后进行分装。 5.3 精液分装 5.3.1 调好精液分装机,以每80-100毫升为单位,将精注分装至精液瓶或袋。 5.3.2 在瓶或袋上用标签机打上标明公猪品种、耳号、生产日期、保存有效期、稀释液名称和生产单位等。 5.3.3 精液置室温(25℃)1-2小时后,放入17℃精液保存恒温冰箱贮藏,也可将精液瓶或袋用毛巾包严直接放入17℃精液保存恒温冰箱内。 5.4 精液贮存 5.4.1 精液须贮存于17℃精液保存恒温冰箱。 5.4.2 短效稀释液可保存3天、中效稀释液可保存4-6天、长效稀释液可保存7-9天,无论何种稀释液保存精液,应尽快用完。 5.4.3 每隔12个小时轻轻摇匀一次,防止精子沉淀而引起死亡。 5.5 精液运输 5.5.1 精液运输应置于保温较好的装置内,如:可用双层泡沫箱,内装17℃“冰皇”,作为保温材料。 5.5.2 精液运输过程中避免强烈震动。 6 母猪发情鉴定和输精 6.1 发情鉴定:每日最少要做两次试情(每天上午6:30-8:30和下午16:00-17:30进行发情检查),即在安静的环境下,有公猪在旁时,压背,以观察其站立反应。试情公猪一般选用善于交谈、唾液分泌旺盛、行动缓慢的老公猪;在发情鉴定之前1小时内不应让发情母猪接受公猪刺激。 6.2 6.2 配种方式:① 第1次自然交配、第2 次人工授精;② 第1次自然交配、第2、3次人工授精;③ 2次人工授精; ④ 3次人工授精。 6.3 输精时间:① 断奶后3-6天发情的经产母猪,发情出现站立反应后6-12小时进行第1次输精配种;② 后备母猪、断奶后7天以上发情的经产母猪和返情母猪,发情出现站立反应,就进行配种(输精)。 6.4 精液检查:从17℃保存箱取出的精液,轻轻摇匀,用已灭菌的滴管取1滴放于预热的载玻片,置于37℃的恒温板上片刻,用显微镜检查活力,精液活力≥0.7,才可进行输精。 6.5 输精管:经产母猪用一次性海绵头输精管,输精前检查海绵头是否松动;后备母猪用一次性螺旋头输精管。为防止子宫炎发生,每头母猪每次输精都应使用一条新的输精管。 6.6 输精技术 6.6.1 输精人员消毒清洁双手。 6.6.2 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洁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再用温水浸湿毛巾,擦干外阴部 6.6.3 将试情公猪赶至待配母猪栏之前,使母猪在输精时与公猪口鼻部接触。 6.6.4从密封袋中取出没受任何污染的一次性输精管(手不应接触输精管前2/3部分),在其前端涂上精液作为润滑液。 6.6.5 将输精管45度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输精管进入3-4cm之后,顺时针旋转,当感觉有阻力时,继续缓慢旋转同时前后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锁定(轻轻回拉不动),并且确认被子宫颈锁定。 6.6.6 从精液贮存箱取出品质合格的精液,确认公猪品种、耳号。 6.6.7 缓慢颠倒摇均精液,用剪刀剪去瓶(管)嘴(或撕开袋口),接到输精管上,轻轻挤压确保精液能够流出输精瓶(管、袋)。 6.6.8 用针头在输精瓶底部扎一个小孔,抚摸母猪的乳房、胁部、外阴及压背刺激母猪,使其子宫收缩产生负压,将精液吸纳;输精时勿将精液挤入母猪生殖道内,防止精液倒流。 6.6.9 控制输精瓶(管、袋)的高低(或进入空气的量)来调节输精时间,输精时间要求3-10分钟。 6.6.10 当输精瓶(管、袋)内精液排空后,放低输出精瓶约15秒,观察精液是否回流到输精瓶,若有倒流输精瓶再将其输入。 6.6.11在防止空气进入母猪生殖道的情况下,把输精管后端一小段折起,放在输精瓶(管、袋)中,使其滞留在生殖道内5分钟以上,让输精管慢慢滑落。 6.6.7 从17℃精液保存箱中取出的精液,无需升温至37℃,摇匀后可直接输精,但检查精液活力需将玻片预热至37℃。 6.6.8 认真登记母猪生产卡、配种记录(见表3)。 7 输精后母猪的管理 7.1 输精后的母猪应饲养在安静的环境中,防止强的应激和夏季的防暑降温或冬季的保温。 7.2 在配种后一月内适当减少饲料喂量。 7.3 配种后一月内任何不利的因素都可能造成早期胚胎被母猪自体吸收,影响配种效果。 附件六  我场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推进优质三元猪工程的实施,提高种猪质量,现根据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中宝的国家重点种猪场和江西省农业厅确认的种猪原种场、原种扩繁场、一级良繁场(以下简称“种猪良繁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成立中宝种猪测定委员会,负责种猪测定的组织、实施、拍卖及种猪测定数据结果公布等各方面工作。 第四条 种猪测定采取以现场测定和集中测定相结合的测定制度。以现场测定为主,集中测定为辅。现场测定是在各种猪良繁场内进行的测定,集中测定是在中宝猪种测定中心进行的测定。 第五条 中宝种猪测定中心(以下简称“测定中心”),负责现场测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具体实施集中测定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种猪测定的管理 第六条 各种猪良繁场必须开展种猪测定,在种猪测定的基础上开展良种登记。各场应将所测定的数据定期上报给育种中心和测定中心。 第七条 猪种测定技术员必须参加技术培训,经培训合格后,由测定中心发给“国家种猪测定中心委托测定技术员合格证书”,现场测定由种猪测定技术员进行,原始记录数据及测定结果均由该猪种测定技术员签字后方可生效。凡场内无种猪测定技术员的,由测定中心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测定。 第八条 中宝种猪育种中心对种猪测定技术员采用年检,由育种中心种猪测定委员会派专家到现场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须再到测定中心继续参加培训学习。对伪造、虚报现场测定数据者,一经查处,取消其种猪测定技术员资格,其测定数据视为无效,并对该场作相应处理。 第九条 各种猪良繁场每年组织的现场测定品种、数量、时间必须在开始测定之前一个月上报到省种猪测定委员会办公室和测定中心备案。 第十条 在现场测定基础上,育种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种猪良繁场的种猪进行集中测定,以公正地评价各种猪良繁场的种猪质量。测定结果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并可以检验现场测定的可靠性。 第三章 种猪测定规则 第十一条 种猪测定时间安排。 (一)猪种集中测定实行计划送检,由育种中心提前半年将测定计划通知有关种猪良繁场,种猪良繁场按要求送检。 (二)申请在测定中心进行测定的海外和省内外种猪,由申请单位与测定中心预约安排,签约测定。 (三)测定中心集中测定,暂定每年2次,每次3-4个月。 (四)现场测定由各种猪良繁场自行安排。 第十二条 集中测定程序 测定中心收测种猪的始未时间在15天内完成,送猪车辆必须彻底清洗,严格消毒。测定中心接到送测种猪后,进行如下各项检查和测定。 (一)检查送检资料 1、血缘登记资料。每头送测猪需具有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被测种猪良繁场必须是近三个月内未发生猪瘟、口蹄疫、猪传染性水泡病、布氏杆菌病、猪霉形体肺炎、猪密螺体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的场,并由县级以上农牧部门的兽医防疫检疫机构签发证书。 3、送测猪在送测前10天内必须完成猪瘟、猪丹毒、口蹄疫、伪狂犬病免疫注射。并具备种猪场兽医出具的健康检查合格证书。 (二)送测猪的选择 1、送测猪应来自5个以上相对独立血统的后代,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系谱上写明品种、出生日期、初生重、断奶日龄及断奶重等。。 2、送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同窝45日龄育成头数不得少于9头(杜洛克猪7头)。 3、送测猪应为每头公猪与所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择2头公猪。6头为一个测定单位。 4、送测猪龄应在70日龄以内,个体重23公斤左右,个体间体重相差不超过2公斤。 (三)送测猪到测定中心后,隔离二周,经兽医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预试。若发现有烈性传染病的,测定中心有权作无害化处理,并通知畜主,损失由畜主承担。 (四)送测猪实行抽签入栏,重新戴上检测耳号卡,一周内给予10公斤测定料预试。预试期结束后,进入测定阶段。 (五)正式测定于每栏猪平均体重达30公斤时开始,至个体重平均达100公斤时结束。 (六)测定指标为个体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饲料利用率(FCR),活体膘厚(BF),测定结束时计算其性能综合指数(I)。 I=100+50×(ADG- )-115×(BF- )-30×(FCR- ) 第十三条 现场测定程序 (一)现场测定条件 1、种猪良繁场品种(系)应有五个血统以上的纯种公猪。其基础母猪应在100头以上。 2、种猪良繁场各品种(系)应具有完整的系谱档案和性能、生产记录。 3、各种猪良繁场测定用饲料应符合测定猪营养需要、满足品种要求且相对稳定,测定环境应基本一致。应有容量为200头的测定猪舍,笼秤,活体测膘仪(A超或B超)、磅称。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应进行校正,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 (二)受测种猪的选择 1、受测种猪品种特征明显,生长发育正常,健康无病,同窝无任何遗传缺陷,奶头分布均匀有效奶头不少于12个。 2、受测种猪编号清楚,有明确的标识,有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3、品种内每个血统公猪必须测定,每个血统公猪与所配的母猪中选取五窝,每窝选2公2母,即每个血统测定20头猪。 4、受测种猪测定前7天应完成免疫注射和驱虫,并经一周预试后进入测定期。入试体重为30kg左右,结束体重为100kg左右。 5、入试猪选择时在体重上相差不大,一般个体间不应超过2公斤。 (三)测定方法 1、预试和测定期间受测种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个血统公猪后代可关在一栏内,公母猪分栏饲养。 2、受测种猪于30kg开始测定,于100kg结束。入试和结束时应空腹24小时后称重,同时认真记录称重日期、测定个体入试重、结束重和饲料耗量。 3、受测种猪体重达92kg以上时进行活体测膘。测定部位:测定最后肋骨处离背中线4cm,或测定第6-7肋间、最后肋骨处和腰荐结合处离背中线4cm三点膘厚平均值。 4、受测种猪患病应及时治疗,一周内未治愈应淘汰。 5、母猪繁殖性能应准确实际记录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育成数、育成率、断奶窝重及遗传缺陷性状等。 (四)测定项目 日增重(ADG)、活体背膘厚(BF)、达100kg日龄,测定结束时计算其性能综合指数(I)。 I=100+90×(ADG- )-180×(BF- )
/
本文档为【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