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不能走那条路

2018-01-17 6页 doc 18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不能走那条路不能走那条路 1953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 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的一个农村。少年时仅上过一年初 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进盐栈当过学徒。1945年在他父亲办的邮政代办所谋得差使。1948年洛阳解放,做过银行职员和干部文化学校的语文教师。50年 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53年11月在《河南日报》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不 能走那条路》,曾被全国40余家报刊转载,被认为是那时表现农村生活的比较 好的小说之一。1954年下农村落户当农民。195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59年 他编剧的电影《老兵新传》被评为国庆10...
不能走那条路
不能走那条路 1953年11月20日的《河南日报》 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县的一个农村。少年时仅上过一年初 中,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进盐栈当过学徒。1945年在他父亲办的邮政代办所谋得差使。1948年洛阳解放,做过银行职员和干部文化学校的语文教师。50年 代初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53年11月在《河南日报》发第一篇短篇小说《不 能走那条路》,曾被全国40余家报刊转载,被认为是那时表现农村生活的比较 好的小说之一。1954年下农村落户当农民。1955年开始从事专业创作。1959年 他编剧的电影《老兵新传》被评为国庆10周年优秀影片,并荣获1959年莫斯科 国际电影节银质奖。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 小传》,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好评。“文化大革命”前,他写了近50篇小说,曾 出版过《不能走那条路》、《芦花放白的时候》、《夜走骆驼岭》、《李双双小 传》、《车轮的辙印》等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冰化雪消》,以及电影剧本《老 兵新传》、《李双双》、《龙马精神》等十几部。此外还有话剧、戏曲、散文等 作品。1969年被下放农村劳动。1973年回郑州。1977年发表电影剧本《大河奔流》,1979年至1985年出版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他热爱农村,曾多次下乡“落户”当“农民”,体验生活,比较熟悉了解农民的 思想感情、生活和语言。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反映农村的革命运动,通过 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新人新事。其作品特点,善于 运用白描手法,构思新颖、情节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的语言性格化, 具有清新、明朗、自然和幽默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现为中国作协主 席团委员。 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着张拴卖地的事情了。张拴本来日子倒也 能过,土改后分了十几亩地,要不是胡捣腾性口,地种好,粮食也足够吃。可是 他不好好种地,偏想做牲口买卖,买卖没做好,倒欠下他妻妹夫几十万元的帐。 债主还见天来要帐。张拴是个小农户,经不起这波折,无论怎样打算也过不去这 一关。他心一横:卖地!卖“一杆旗”。这“一杆旗”是村子里头一份好地,人 见人爱。张拴咬牙卖这块地,想一是好卖,二是这二亩地能卖一百多万,剩下的 钱还能再出去捞一把。村里人都猜测着谁能买地,最后猜到宋老定身上。都知道 他这两年翻过来了,二儿子东林又是个木匠,每月汇来几十万。老定又早就吵着 要置几亩业。可是有人不相信,因为他大儿子东山是个共产党员。宋老定今年一 连接到东林8封挂号信,一封一封里都有钱。这可把他愁住了,他一辈子没穿过 一双洋袜子,可是也舍不得买;给地里上肥料,豆饼也舍不得买;互助组打井他 不肯出钱;他老婆为了女儿有孕,问他要了几百回钱也不给。他只是把钱攒着又 攒,预备将来能买地。一听说张拴要卖“一杆旗”地,就像他先前娶媳妇时花轿 到门口那一会儿一样,心里又急又高兴,东跑西跑地打听着。东山得知父亲的心 思后表示反对,还告诉老定说张拴的地不卖了,他已经答应借给张拴50万块钱。 他不能眼看着人家破产。宋老定一听,气得火冒三丈,他不明白儿子竟不能理解做爹的心思,庄稼人看重的就是土地,他买地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父子俩一闹气,急坏了东山媳妇秀兰,她劝导东山要和父亲多接近,从思想上慢慢开导他,不能太生硬。东山听了挺服气。第二天,宋老定就去找王老三,想让他帮着撺掇撺掇张拴。王老三解放前给地主当过帐房,是个溜尖耍滑的人物,过去理都不理宋老定,现在看见村里群众挺拥护东山,见了老定就格外亲热、格外巴结。他诱劝老定买下地,再雇个长工,晚年享享清福。老定经他一说有些心动,但又一想自己过去当长工的时候,王老三给地主买地也是这股子劲,心头就泛上一股恶气。幻觉中似乎看见了张拴的那一群孩子,一个个都瘦得皮包骨头,向他跑来。他急忙踮着脚走到家里,听见秀兰正对婆婆说,现在有了合作社,不用公公为他们打算。宋老定气得饭也不吃,谎称要到集上吃肉去。跑到集上,他却只吃了一碗豆腐汤煮馍。傍晚,东山开完党支部会议回来,主动找爹爹和解,见他还固执着,便调转话头,从庄稼引到解放前宋家的贫困史,使宋老定自己明白了新旧的对比。东山语重心长地说:“咱不能走地主走的那一条路。”宋老定脑子里乱得很。他想着千说万说还是多几亩土地算事。以后东林们分家时,一个人能分一二十亩地多好。孙子们早晚提起来说时:“经我爷手买了多少地!”他们也知道他爷爷是“置业手”。他又想起王老三说的:“过年一季麦就把一多半本捞回来了!”谁嫌地多!况且这是买“一杆旗”这块地,全村头一份好地,不能错过这机会。他想着想着,便一直走到“一杆旗”地里。他被这黑油油的土地吸引着,看四下没人,就沿着地边走起来,想步步看这块地究竟还有二亩四分没有。他猛地看见了张拴他爹的坟。张拴的爹是解放前一年死的,耍了一辈子扁担,临死时还没有一份地能埋葬自己。张拴把他爹的棺材在破窑里放了两年,一直到土改后才算把他埋到这块地里。老定想起张拴他爹的悲惨结局,又想起自己解放前受的苦,眼泪直想往外涌,没量完地就赶快回村子去了。在村头碰见长山老头正难着两米布袋麦要给张拴送去,借给他去供销社卖了买苇子织席还帐。长山说这麦子放在家里也不急用,他又不预备买地。老定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晚饭后,张拴来找东山,听说他不在,就慌里慌张地走了。宋老定很是纳闷。不一会儿,东山和张拴一同来了,两人径去东山屋里说话。老定悄悄地赤着脚立在院里窗子下听他们谈话。张拴说他决定照东山说的办,不卖地。打几个月席,以后好好种地。还说长山伯已经借给他五斗麦,信贷社答应借给他20万,现在就看东山这里能不能再 借给他二三十万。东山说他爹总是打不通思想,他也不想让爹爹生气,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弄几个钱自然金贵。他预备把互助组的人召集起来说说,发动大家一起来帮助张拴。张拴十分感动,又宽慰东山说:“谁也知道你有个糊涂爹,不会怪你。”东山说他爹这二年其实也有转变,经他劝导,他爹已经不再要买地了,就只是怕借钱这事张风。张拴也说他知道老定叔是直心人,过去也给地主划过十字,知道卖地的苦滋味„„一席话,听得外边的宋老定热泪盈眶。第二天,宋老定大清早就起来去地里找东山,他准备和东山商量一下,决定先在下凹地头打一眼井,秋后再装一部水车。他恰巧碰见张拴由对面走来。他正想上去打招呼,张拴好像故意回避似地急忙拐到高粱地里。“张拴!张拴!我有话要和你说!”他大声喊着,张拴只得从地里走出来。老定说:“后晌到我家给你30万块钱!” “借给我的?”张拴瞪着眼睛吃惊地问。“不借给你难道我还想买地!你记住:以后要好好地下劲种地,要不,连谁你都对不住!”他说罢,就一直朝东一步一步迎着太阳走去。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虽然参加了互助组,但仍抱着旧思想的农民 宋老定企图买地,却由于遭到身为共产党员的儿子东山及社会舆论的反对而转变主意的故事,反映了解放初期我国农村生活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由于它是当代小说创作中最早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发表后,“立刻受到了读者、尤其是中南及河南文艺界领导方面的重视和推崇。”除了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四、五十个报刊转载外,还被改编成话剧、梆子、坠子、连环画等,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虽然文艺界对这篇作品还有过争论,如李琮的《〈不能走那条路〉及其批评》和康濯的“评《(〈能走那条路〉及其批评》”,但大多在整体上均给以肯定。认为作者对主要人物宋老定的描写是比较真实、生动和具有特征的。李准从小生长在河南农村,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他“能够从生活出发,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基本的思想性格,一方面细致地描绘了宋老定作为小生产者一心想当‘置业手’,追求发家致富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注意刻画出他毕竟是个受苦人,勤劳俭朴、正直善良,富有阶级同情心。这种以后者为主导因素的矛盾性格,加以共产党员、儿子东山的反复帮助和周围群众的影响、教育,终于使他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迎着太阳走去’。”关于宋老定的几个细节描写都很有特色,如当他因听到媳妇秀兰和婆婆的谈话而生气时说:“我要到集上吃肉哩!”“我给谁省哩,我把八股套绳都打断了,还落不下好!”“他确实到集上吃了一顿。不过他没有吃肉,他只吃了一碗豆腐汤煮馍。”又如他偷偷步量张拴的地看看有没有足够的亩数这一段描写,都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宋老定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人物语言也极富有个性,切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与宋老定相比较,东山这个共产党员的形象显得较单薄。虽不乏一些真实的生活气息,但主要是讲一般的道理,缺少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及行动。给人以平面感。这是由于作者“还没有钻到这个人物的灵魂深处,对于这个人物还缺乏较深刻的理解。”在故事结构上也受了单线条发展的限制,未能概括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这是李准早期创作的明显弱点。李准在谈他的创作体会时说:“这篇小说中用的是豫西口头语,我很喜欢这种语言,它是那样的精练、生动而又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我也经过选择,并不敢把只有当地人才懂的方言搬上去。我觉得我用这种语言,也是我平常的语言。„„我也不用长的句子,不用长的附加语。当然,在语言上我的功夫还不够,这篇小说中有些语言还嫌‘文’了些,有些语言还不准确、生动有力。”一段话可以说是对这篇小说语言比较公允的评价。(范犁)
/
本文档为【不能走那条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