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2017-09-18 9页 doc 53KB 1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染病的报告系统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一、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传染病报告系统是指传染病报告卡片由基层乡村(地段)保 健科采集,再到各区(县)疾病控制中心整理汇总,并按规定向 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网络。该报告系统运行几十年来,积累 了大量的传染病监测资料,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 行,为各级卫生部门制定卫生防病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传染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信 息,对科学地制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 着疾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有必要不断规范工作程...
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一、传染病的报告系统 传染病报告系统是指传染病报告卡片由基层乡村(地段)保 健科采集,再到各区(县)疾病控制中心整理汇总,并按规定向 上级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网络。该报告系统运行几十年来,积累 了大量的传染病监测资料,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 行,为各级卫生部门制定卫生防病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传染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信 息,对科学地制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 着疾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因此,有必要不断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数据报告质量,这 对于实现科学化决策,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一) 传染病报告程序 1.报告人 1)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传染病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 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所在地的区县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必要时要做订正、死亡报告。 2)城乡居民、机关团体、车站、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及 其他人员,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用口头或电话等方式 及时向附近卫生院、医院或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责任报告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责任传染病报告单位,建立门 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簿,由预防保健科或病案室专人负责审核本 院的原始传染病报告卡,发现错、漏,重新核实,并按传染病报 告时限上报;发现专业管理的法定传染病(结核病、性病),向 当地区县专业防治机构(性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所)报告,专 业防治机构调查核实后及时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动人员 中的传染病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报 告、处理由诊治地负责,其疫情登记统计由户口所在地负责。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 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军队的传染病疫情,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军 队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军队的医疗保健和卫生 防疫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时,应当按照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规定报告疫情,并接 受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和港口、机 场、铁路卫生防疫机构和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发现国境卫生检疫 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卫生防疫机构和畜牧兽医部门应当 互相通报疫情。 3.报告程序 城区各街道应建立基层疫情报告网。发现法定传染病应及时 向地段医院(防保科)报告。地段医院接到疫情报告后,有责任 派员核实诊断,然后填写疫情报告卡,寄送病人发病地所在县 (区)疾病控制机构。 农村(市郊)一般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疫情报 告网。医务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有责任核实诊断,然后填写疫情 报告卡,寄送病人所在县(区)疾病控制机构。 县(区)疾病控制机构负责疫情卡片的收集、整理、疫情分 析、检查,并按规定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传染病报告工作是各级医疗、疾病控制部门的一项法定的业 务工作。其报告程序应按照逐级上报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限内报 告。它包括: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将发现的法定传染病,及时、 准确、全面地向所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疾病控制机构向 上一级卫生防病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告疫情。具体见疫情 报告见流程图。 (二)传染病报告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8月28日国家主席第17号令,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定传染病共37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传染病10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 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 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 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996年将丙类传染病中的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调整为乙类 传染病,2003年4月9日将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列入乙类传染病。对《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乙类、丙类 传染病实施全国性报告。对病毒性肝炎、痢疾、梅毒、疟疾、肺 结核做分型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需报告。 病毒性肝炎分型: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它及未分型 五类; 痢疾分型:细菌性、阿米巴性两类; 梅毒分型(临床分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胎传梅毒三 类; 疟疾分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疟疾三类; 肺结核分型:痰检菌(+)、痰检菌(-)和未痰检三类。 (三) 报告的种类 1.首发报告 发现传染病的报告,即发现传染病患者(包括疑似病例、确 诊病例),应分别按规定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转归报告 已报告的传染病人经治愈(伴后遗症)或死亡者应24小时 内向原报告疾病控制机构报出疫情转归报告卡;对非典性肺炎转 归报告应在6小时内报告。 3.订正报告 对原上报的传染病疑似病人、病人应嘱其复诊或住院,并尽 速确诊或排除为传染病。并在24小时内向原报告疾病控制机构发出疫情订正报告。 4.补充报告 对漏报病例应作补充报告。 5.转卡报告 非本医疗部门服务范围内的传染病人,由诊治医疗单位填写 报告卡,直接向患者的“现住址”(患者发病时实际的地址)所 在地区的疾病控制机构做转卡报告。 (四)传染病报告时限 1.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 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 病人时,应立即采用电话向当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最 迟不得超过4小时,并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区县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接到此类传染病报告时,应立即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组织核实调查、疫点处理和进行核实情 况报告。 2.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 人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这类传 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与方式上报。 3.丙类传染病中的血吸虫、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 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办法执行。 4.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其他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 于24小时内向当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区县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接到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 限与方式上报。 总结:传染病报告时限 传染病种类 报告时限 (医疗保健机构 ?当地县(区)CDC) 甲类/乙类: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 立即电话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乙类其他 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丙类:血吸虫、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 腮腺炎、风疹 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丙类:其他 24小时内 (五)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管理 1.各级医疗机构 1)各级各类医院应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由预防保健科或 病案室全面负责本单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包括:收集、 审核本院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疫情报告时限上报传染病卡 片。 2)应设专人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具体包括疫情报 告、登记、核实、统计分析、上报、管理工作。人员不能频繁更 换。疫情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疫情报告知识,并负责对全院医务 人员进行定期,及时收集各门诊、病房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 片,填写传染病疫情总登记薄后及时将传染病卡片报出。每月对 本单位的疫情漏报、迟报、卡片的填写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并认 真与各门诊、病房、化验室等核对传染病疫情。 3)责任报告单位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全院设总登记 本,各门诊、病房设分登记簿,总、分登记簿应相符。 4)传染病报告登记卡片由负责诊断的医务人员按卡片内容 详细填写,并应按照新的《全国卫生统计报告制度》的要求填报 传染病报告卡,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传染病名称、 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等必填项无错、漏项; 要求填写内容准确完整,字迹工整、易认,签名盖章并在传染病 登记本登记后及时报出。 2.各级疾病控制机构 1)建立健全本辖区疫情报告,设专人负责辖区内 的传染病疫情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及定期对辖区内的各级各 类医疗单位进行督导和培训工作。 2)审核: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时,应及时 进行核实。随时检查卡片是否有错项、漏项,如发现问题,及时 向报出单位和人员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随时剔除各报告单位 间重复报告病例和经订正报告或个案调查后否定的报告病例。 3)转卡:对非现住址就诊传染病必须向患者的现住址所在 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转卡,或在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填 写相关信息。 发现鼠疫、霍乱、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输入野毒株病例,发现地 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严格管理病人的同时,以最快的方式 向可能感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疫情。 4)录入与数据备份: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核实后传染 病报告卡录入“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建立传染病报告信息数据库,汇总当地传染病报告,计算各类指 标。 5)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收到的传染病卡片进 行分类存放登记,妥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各类报表及资料,传 染病卡片和疫情登记薄保存3年,规定期限内不得损毁或丢失, 超过期限应按保密规定销毁。 据传染病卡片的统计结果,定期完成本辖区疫情按旬、月、 年时段统计报表,原始旬、月报表按就诊日期统计,订正月报、 年报表按发病日期统计。并按规定的时限报送统计卫生行政部门 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完成报表的同时应有简要的疫情 分析,包括传染病发生、死亡的“三间”s分布、与上年(月) 同期的比较分析、重点疾病的分析、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治重点、 措施等。 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监督 1.健全报告制度 各地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各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 全面、及时、准确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各级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在 规定的时限内逐级上报疫情信息。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设专人负 责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的收集、统计分析、上报及对辖区内的各 级各类医疗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和培训工作. 2.疫情报告管理的检查指导 各卫生监督所通过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或各级各类医疗保 健机构的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有利于提高疫情报告的管理水 平.检查内容包括疫情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培训、自查情况,传 染病卡片的填写、报告的及时性,通过查阅门诊日志、病案登记、 化验登记等与传染病登记薄核对,监督传染病报告情况,化验室 阳性化验单的管理情况等。
/
本文档为【传染病的报告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