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

2018-02-04 10页 doc 282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 ST..T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 ST-T改变约占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 1.ST-T改变的分类 1. 1 根据病因分类 1. 2 根据发生机制分类 1. 2. 1 原发性ST-T 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 ST..T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 ST-T改变约占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 1.ST-T改变的分类 1. 1 根据病因分类 1. 2 根据发生机制分类 1. 2. 1 原发性ST-T 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1. 2. 2 继发性ST-T 改变 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1. 3 根据心电图形态特征分类 2.心电图ST-T的正常范围 2. 1 ST段 正常的ST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 ~ V6, 不应超过0. 1mV。在V1、V2 导联ST段抬高不超过0. 3mV, V3 导联不超过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过0. 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0. 05~ 0. 15秒。ST段改变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2. 2 T波 2. 2. 1 T波的形态 正常T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 、?、V4 ~ V6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aVL、aVF、V1、V2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V1、V2 导联T波倒置, 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V1、V2 导联T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图3- 1)。 2. 2. 3 T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V4 ~ V6导联T 波不仅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 波的1 /10, 否则称为T 波低平。如V1、V2 导联T 波直立, 其幅度不应高于V5、V6 导联。 3.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上ST 段、T波的表现超出以上范围时称为ST-T 改变或ST-T异常。引起ST-T 改变的病因繁多, 据Levine不完全的统计约67种。从心电图形态特征看, 多数ST-T 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依此判断某种疾病, 这部分ST-T 改变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 但有部分ST-T改变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可提示某种病因, 能协助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从而被称为特异性ST-T 改变。显然后者对临床更有意义, 故下面主要就该部分做简单介绍。 3. 1 特异性ST-T 改变 心肌缺血是引起ST-T改变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ST-T改变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及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呈不一样的表现。一 般说来, 心肌缺血最易导致相应导联出现T波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直立;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的)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心肌缺血除可引起T 波改变外, 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下移;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抬高。若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则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导联出现ST段下移、T 波倒置。 心肌缺血所引起的ST-T 改变多数不具有特异性, 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ST-T 改变基本相 心电图ST-T 若出现以下特殊形态改变时,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同。然而, 了, 故而在其ST段或T波前冠以“缺血型”、“ 损伤型”之类名词。 3. 1. 1 缺血型ST段下移 心电图特点: ?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 05mV; ? ST 段 与T 波有明确的分界点; ? 下移的ST 段持续时间> 0. 08秒(图3- 2)。此ST段改变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故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 3. 1. 2 损伤型ST段抬高 指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图3- 3)。 3. 1. 3 缺血型T波改变 心肌缺血可使T波表现为直立高耸和倒置两种, 前者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 ?双支对称; ? 底部变窄; ?不论直立与倒置, 顶端变尖; ?T 波与ST 段有较明确的分界点。其中双支对称、底端尖锐的倒置T波称为冠状T 波(图3-4), 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也有学者把上述两种T波(直立和倒置)均称为冠状T 波。 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深倒置的T 波都是心肌缺血。其他还可见于心肌病(图3- 5)、心肌劳损(图3- 6)及脑血管意外(图3- 7)等。不过经仔细观察, 这些倒置T 波要不双支不够对称, 要不伴有Q-T间期延长等其他心电图改变, 再结合临床表现,应该不难鉴别。另一方面, 心电图正常或无ST-T 改变, 亦不能排除心肌缺血。临床存在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甚至少数病例在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却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的ST-T 改变。故需正确认识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3. 1. 4 单向曲线 指抬高的ST 段与其前QRS波群及之后直立的T波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 位于基线以上的的弓状曲线(图3- 8)。有学者将抬高的ST段与其后直立T 波相融合形成的 图形也称为单向曲线, 如图3- 3的V1 ~ V3 导联。单向曲线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早阶段。 3. 1. 5 ST-T鱼钩状改变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下斜型下移, T 波负正双向或倒置, ST 段与T 波融合形成一形似鱼钩状的波形, 且常伴有Q-T 间期的缩短。见于洋地黄类药物作 - 9)。 用(图3 3. 1. 6 帐篷状T波 指T 波双支对称, 基底部变窄,顶端尖锐, 形似帐篷样改变(图3- 10)。见于高钾血症。 3. 1.7 继发性ST-T 改变 因心室除极异常, 导致心室复极异常, 继而引起心电图发生ST-T改变。即在QRS波群形态时间发生改变的同时, 出现的ST-T 改变: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 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 以S波为主的导联ST 段抬高, T 波直立(图3- 11)。 3. 2 非特异性ST-T 改变 指ST-T 改变超出正常范围, 但其形态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据此判断某种疾病的ST-T改变(图3- 12)。在心电图ST-T改变中, 非特异性ST-T 改变占大多数。 非特异性ST-T改变并非不重要, 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及动态观察以确定其临床意义.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声明 访问者可将本资料提供的内容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文档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谢谢合作~
/
本文档为【ST-T改变的临床意义创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