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眉山介绍

眉山介绍

2019-07-29 16页 doc 62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眉山介绍《自然地理学》论文 三苏故里 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 班级:2011120401 学号:201112040107 姓名:梅临风 指导教师:赵银兵 日期:2012年5月30日 成绩:   目录 第1章  介绍概览    1 1.1地理位置    1 1.2行政区划    1-2 第2章  地质    2 2.1地层岩性    2-6 2.2地质构造    7 第3章  气候    8 3.1气温特点    8 3.2降水特点    8 第4章  水资源    8 4.1水资源概况    8 4.2岷江   ...
眉山介绍
《自然地理学》 三苏故里 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 班级:2011120401 学号:201112040107 姓名:梅临风 指导教师:赵银兵 日期:2012年5月30日 成绩:   目录 第1章  介绍概览    1 1.1地理位置    1 1.2行政区划    1-2 第2章  地质    2 2.1地层岩性    2-6 2.2地质构造    7 第3章  气候    8 3.1气温特点    8 3.2降水特点    8 第4章  水资源    8 4.1水资源概况    8 4.2岷江    9 第5章  地貌    9 5.1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9-11 第6章  土壤类型    11 6.1紫色土    11 6.2黄壤    12 第7章  生物与环境    12 7.1动物    12 7.2植物    13 第8章  旅游资源    13 8.1旅游资源    13 1.介绍概览 1.1地理位置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北靠成都,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 1.1-1眉山市行政区划图 1.2行政区划 眉山市辖东坡区和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五县,幅员面积7186平方公里,人口349万。 1.2-1眉山市行政区划一览 2.地质(眉山市国土资源局) 2.1地层岩性 区内除泥盆系、石炭系缺失外,从前震旦系峨边群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度4500-12000m。南西部高中山、中山区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二叠系地层;北西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则以中生代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为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  布于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地层岩性、厚度及其分布特征如下: 表1 眉山市地层简表 界 系 统 地 方 性 地层名称 代 号 厚度(m) 岩性简述 备注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全新统   Q4al 2-10 上部砂质粘土,下部砂层、砂砾层含泥砂层、粘土层 主要分布在青衣江、岷江两岸河漫滩一级阶地 上更新统   Q3al+pl 10-25 上部砂质粘土,下部砂层砂砾石层含泥砂层、粘土层 分布在青衣江、岷江两岸的二级阶地 中更新统   Q2fgl 0-45 泥砾石层、结合紧密,具砂层透镜体 分布在台地区 下更新统   Q1gl 0-81 泥砾石层,结合紧密 分布在台地区 古 近 系     E >747 上部页岩、泥灰岩含石膏;下部棕红色砂岩夹粉砂岩、泥岩,与Q1和K2g都是不整合接触 主要分布于彭山、眉山西部的邓庙、太子山等低山区 中 生 界 白 垩 系 上统 灌口组 K2g 483-861 浅紫色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紫红、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上部夹页、泥灰岩、灰岩、石膏 主要分布于仁寿大管山、罗湾及洪雅丹棱的洪雅顶、仁兴、汪山、侯山、炳灵等地 下统 夹关组 K1j 308-401 黄棕、棕红色巨厚层状砂岩夹粉砂岩,顶部泥质较重,底部具砾石层 天马山组 K1t 42-230 棕红色砂、泥岩不厚互层 侏 罗 系 上统 蓬莱镇组 J3p 144-878 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中上部偶夹砂岩、泥灰岩,底产为中厚层钙质砂岩 主要分布于眉山地区的大部分丘陵及低山区 遂宁组 J3s 200-335 棕红色、绿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钙质砂岩或砂质灰岩 中统 上沙溪 庙组 J2s 507-630 棕红色、黄绿色泥岩、页岩、粉砂岩、岩屑砂岩,含钙质结核   下沙溪 庙组 J2xs 61-278 顶部含中肢介质页岩,中上部为粉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互层 中-下统 自流井组 J1-2x 224-422 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黄绿色钙质粉砂岩、泥质灰岩、灰岩 下统 自田坝组 J1h 34-75 粘土岩、页岩、石英细砂岩 三 叠 系 上统 须家河组 T3xj 264-1028 灰色、黄灰色炭质页岩、砂质页岩、煤、粉砂岩、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组成,多层次韵律 主要分布在仁寿天峨、洪雅的大蜈蚣包、余木寺等中山区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291-466 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 下统 嘉陵江组 T1j 141-173 灰色、黄灰色薄—中层状泥质灰岩、白云岩、灰岩、泥灰质角砾状白云岩互层 飞仙关组 T1f 243-387 暗紫红色、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夹鲕状灰岩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上统 沙湾组 P2s 56-108 暗紫红色、灰黄色铁铝质页岩夹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含铜砂页岩夹铝土矿,赤铁矿 主要分布于洪雅西南部、瓦屋山、水井槽、李家山等山区 峨眉山 玄武岩 P2β 227-420 玄武岩。杏仁状、汽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育 下统   P1y 403-628 中厚层状纯灰岩 志 留 系 下统 龙马溪组 S11 0-31 深灰黑色碳岩夹矽质页岩 只分布在洪雅西南的石板岩、回头转等中山区 奥 陶 系     O 37-428 上部深灰黑色炭质页岩、泥质灰岩,中部泥质灰岩,结晶灰岩夹页岩,下部石英砂岩夹灰岩 主要分布在洪雅西南部倒中桥、硝水坪等高中山区 寒 武 系     ∈ 143-732 灰色、浅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底部为磷白云岩 主要分布在洪雅西南部的新山、野牛坡、大众岗等高中山区 震 旦 系 上统 洪椿平组 Zebu 974-1158 灰白色、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顶部含磷,上部含矽质条带,呈葡萄状,花斑状构造 主要分布在洪雅西南部的白岩沟、老汞山等高中山区 喇叭岗组 Zbl 10-74 灰、灰黑色粉砂岩、砂岩、砾岩 元 古 界 前 震 旦 系   峨边群 P1 150-1100 上部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砾岩。中部为板岩、沙碳质板岩、千枚岩,下部厚层白云岩。底部为杏仁状蚀变玄武岩 只分布在洪雅西南部的陆水坪等高中山区                 2.2地质构造 眉山市南西山地为上扬子台褶带之“峨眉山断块”,其余则分属于“四川台拗”中的“川西台陷”和“川中台拱”。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褶皱断层发育,构造体系结合部多为区域性断层。 (1)峨眉山断块 洪雅县部分地区属该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在地史上是相对隆起地区,构造线以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燕山期受强烈挤压产生断层并使断块上升形成断块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主要构造形迹有柳江冲断层,毛沟冲断层、宋家沟冲断层、丛林岗斜冲断层,以及炳灵背斜、三苏场背斜等。 (2)川西台陷 包括仁寿、彭山、眉山、青神等县的部分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形成较大的断陷盆地,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侏罗系和新生界地层。为内陆河湖相沉积,构造以褶皱为主,构造线方向与整个四川盆地相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断层少见。根据构造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区。 ①龙泉褶束:包括仁寿、彭山、眉山、青神等县的部分地区,总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区域上全长约200km。主要包括龙泉山背斜、仁寿断层、文公场断层等。 ②熊坡-盐井沟雁行带:主要包括彭山、眉山、丹棱、洪雅的西北部。发育有盐井沟背斜及共生的石庙子断层、石桥场压扭断层和总岗山断层等。 ③彭山-眉山新生代槽地:主要包括彭山、眉山、青神的部分地区。走向东30°。构造简单,为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宽缓向斜,向斜中部堆积了新生代冰水堆积、河流冲洪积物以及古近系物质。 (3)川中台拱 川中台拱在区内主要为荣威隆起,仅东部仁寿县的东南边缘属此构造单元,该构造单元内有涂家庙断层和达摩山断层,涉及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地层,局部有须家河组含煤地层。 3.气候 3.1气温特点 眉山市位于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地区,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地势呈西高东低,最高海拔3522米,最低海拔335米,自然条件复杂。每年海陆季风交替更迭,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北利亚和蒙古冷空气影响,加之太阳辐射的周年变化,形成区内多种气候类型。平坝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趋势。平均气温25.4—26.3℃,极端最高气温3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2—6.8℃,极端最低气温-4.2℃。西南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6℃。 3.2降水特点 尽管眉山处于南北纬15°到30°少雨带,但由于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等因素影响,眉山降雨量丰沛,随空间不均匀分布。降雨多集中在5到9月,且降雨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年均降雨量983—1490MM,彭山年均降雨最少983MM,洪雅最多1490MM。5—9月为降雨集中时段,其降雨量占年总降雨量的85%左右(日最大降雨量于1996年7月28日出现在洪雅,为410.8MM)。 4.水资源 4.1水资源概况 眉山市总水量317亿立方米,人均9161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数1000 立方米,高于全国5961 立方米。但是,过境水就有267亿立方米,占总数的84.2%,自有水(可用部分)仅50.8亿立方米,人均1580立方米,比全国人均低1620立方米,低102%; 比全省人均低620 立方米,低39.2%。同时,存在严重分布不均,平坝降雨量、水量充沛,而总岗山脉、二峨山脉严重缺水。。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5条。属大江大河的2条一岷江、青衣江。境内流长:岷江100公里,青衣江58公里。(眉山市水利局)。 4.2岷江 岷江,古称汶江和都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资源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其中流经眉山境内长度为99.26公里。 4.2-1岷江一览 五.地貌(眉山市国土资源局) 5.1.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眉山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境内山峦纵横,丘陵起伏,河网密集。中部是宽阔的岷江河谷平原。洪雅县境内的小凉山水井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522m。南部山体高耸,地势陡峻,沟谷发育多呈V形,地形切割破碎,海拔均在1000m以上。北部为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地势较缓平。全市平坝面积1396.80km2,主要分布于岷江两岸,占全市总面积的19.44%;丘陵面积4237.75km2,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脉及总岗山脉,占全市总面积的58.97%;山地以中、低山地貌为主,面积1551.45km2,主要分布于洪雅青衣江右岸,占全市总面积的21.59%。 侵蚀构造地貌 (1)低山:处于岷山两侧的龙泉山和总岗山背斜,由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构成。受构造控制,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向。高程600—1100m,相对高差200—500m。 (2)中山:位于洪雅张村、高庙以北至青衣江一带,主要由白垩系和侏罗系地层组成,仅在断块山分界的边缘为三叠系地层。峰顶高程一般1000—1500m,相对高差500余米,山脊多为背斜或向斜轴线,两侧谷坡较陡,多呈单面山景观。 (3)高中山:分布于洪雅瓦屋山、炳灵、高庙以南。地层主要由前震旦系至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组成,区内最高海拔3522m,一般2100—2800m,切割深度1000—1500m。 构造侵蚀溶蚀地貌 (1)中山:分布于洪雅、张村、高庙一带,由三叠系雷口坡和嘉陵江白云岩、灰岩地层组成。山顶海拔1000—1700m,岩溶地貌十分发育,溶蚀峰丘、洼地、槽谷以及落水洞、溶洞竖井、漏斗和暗河等到处可见。 (2)低山:分布于仁寿宝飞、禄加一带,由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大安寨灰岩构成。 构造剝蚀地貌 (1)浅丘:分布于仁寿珠家场—观音—满井—曹家一带,另外丹棱—洪雅间有少量分布。仁寿珠家场—观音—满井—曹家一带主要为侏罗系遂宁—蓬莱镇泥岩夹砂岩组成。丹棱—洪雅间由白垩系和侏罗系组成。 (2)中丘:分布于仁寿龙桥—花瓷—钟祥一带和龙泉山西侧山麓地带。由侏罗系地层和白垩系灌口组地层构成,高程450-520m,相对高差30-60m。 (3)深丘:分布于岷江以东的彭山仙女山和青神南岷江右岸一带,由白垩系地层构成,高程480-500m,相对高差60-100m,夹关组砂岩覆盖丘顶,形态平缓。 侵蚀堆积地貌 (1)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沿青衣江、岷江河道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砂卵石和粘性土类组成,阶地前缘地带高出河水面2-5m,阶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二级阶地: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的砂卵石、粘性土类组成。形成流水堆积平原。分布高程410-420m,由西向东微微倾斜,平均坡降3‰左右,高出河水面4-6m。 (2)台地。主要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的砂砾卵石和黄色粘土所组成,分布在思蒙河沿岸。台面受侵蚀作用而不平整,形态上表现为缓丘。 六.土壤类型 6.1紫色土(主要)  盆地内丘陵连绵,地表出露的主要是侏罗系、白垩系紫色砂泥岩,分布于盆地70余县,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除西南部及南部的白垩系灌口组和夹关组的部分母质属酸性反应外,其余绝大部分均具有中性和微碱性反应,并含有较多的盐基物质和矿质养分,由于长期耕作,自然的生物气候的成土作用早已中断,从目前肥力水平及发育状况来看,应属于一种特殊的棕壤类型,习惯上把紫色土叫做紫棕壤,耕作熟化后成为紫泥土。 6.1-1紫色土 6.2黄壤 黄壤的母质主要有砂岩,碳酸岩和第四系更新统沉积,其他岩类的风化物。按其成土母质,黄壤可分为: 1.砂岩和页岩(或泥岩)风化发育的黄壤,称砂泥黄土。 2.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黄壤,称矿子黄泥土。 3.由沉积物发育的黄壤,称老冲击黄泥土。(眉山土壤主要类型) 6.2-1黄壤 七.生物与环境 7.1植物 眉山市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3500种,乔木2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约占世界总科数的60%,是世界主要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之一。药用植物有213科952属2200多种,属国家濒危、渐危、珍稀重点保护的有红豆衫、珙桐、桫椤等84种,占全国重点植物保护种类的20%。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0071.1公顷;有林地面积150152.8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5394.6公顷;四旁树占地33473.9公顷;森林蓄积1369504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2.52%。多种植物主要分布在洪雅县林场所属的森林之中。 7.2动物 眉山市有动物1000多种,其中脊椎动物约480种,两栖动物56种,鸟类282种,有经济价值的近400种,已查明的国家一、二级及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其中有大熊猫、云豹、羚羊、大鲵、绿属虹雉等占全省保护动物种类的64.8%。全市野生动物主要是分布在洪雅县境内,特别是珍稀动物绝大部分分布在洪雅县瓦屋山的原始森林中。
/
本文档为【眉山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