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理解媒介 [传播学研究]理解媒介

2017-09-07 13页 doc 26KB 7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理解媒介 [传播学研究]理解媒介朱薇华 国贸0201 3020141001 对于麦克卢汉,有学者称其为波诡云谲。这让我在读这本传世经典《理解媒介——论人 的延伸》的时候十分忐忑不安,总觉得像我这样从未接触过所谓传播学的人来说,直接就看 这本书会不会有些旁门左道。比喻的武侠一点,就好像一部极高深又极邪门的武功秘笈,练 这门武功的人若是没有深厚的正派内功做底子是难免要走火入魔的。然而,昏天黑地的钻研 了三天之后,我发现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因为自己还是游离在边缘。我非常努力的想摘出一 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或者醒目的话,然而总是无功而返。我只觉得身陷喷薄而出滔滔不绝的思...
理解媒介 [传播学研究]理解媒介
朱薇华 国贸0201 3020141001 对于麦克卢汉,有学者称其为波诡云谲。这让我在读这本传世经典《理解媒介——论人 的延伸》的时候十分忐忑不安,总觉得像我这样从未接触过所谓传播学的人来说,直接就看 这本书会不会有些旁门左道。比喻的武侠一点,就好像一部极高深又极邪门的武功秘笈,练 这门武功的人若是没有深厚的正派内功做底子是难免要走火入魔的。然而,昏天黑地的钻研 了三天之后,我发现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因为自己还是游离在边缘。我非常努力的想摘出一 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或者醒目的话,然而总是无功而返。我只觉得身陷喷薄而出滔滔不绝的思 想洪流之中,艰于呼吸视听,辨不清方向,于是只能随波逐流。 所幸的是,在这样陌生汹涌的洪流中,我依稀触及了几根救命稻草,它们可能微不足道 到于事无补,但是对于溺水的人来说,抓到任何东西都丝毫不会放松。我想努力的分辨出自 己把握的东西,它们是我熟悉的一些意象,比如一些涉及中国的陈述,然而当我想看的更清 晰一些的时候,却发现它们更多的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只是这本书在我头脑中的延伸。 或者书只是一个镜子,我所感觉到的思想不过就像那位美少年Narcissus所看到的自己在水 中的倒影。如果真如书中所说,人们对自己在任何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那我也只 能爱上自己的影子,即使不够美丽。 语言? 文字?预言 所有的媒介不过是人的延伸,这句话的精神贯穿始终。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所具有的 力量,所造成的社会环境,而它传播内容倒显得不那么重要,正如机器时代的来临,机器造 就的伦理与它生产玉米片还是凯迪拉克并无太大关系。 万事万物似乎又都被纳入媒介的范畴,服饰,交通,时间,空间,而这其中首先提到的 无非两个字:语言。 一直以来,语言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适合于人类的有两种,口语和文字。 口语是无意间走进的花园,永远也走不出它的迷宫。用于交流,但它绝不仅仅是工具。 巴别通天塔的故事蕴藏着人类古老的狂妄,语言的强大力量甚至让上帝也为之战栗。但是, 终究还是无奈,不同的语言刺破了人类梦想的气球。那不是简单的翻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每一种母语以完全独特的方式教它的使用者如何看待世界,感知世界,在世上行事。有时候 我会思考这样的问题,第一个翻译者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学会另一种语言的呢?是不是一个再 现新生儿学说话的过程,语言这东西,实在不是可以教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比便 已成为一种预言,嘴唇还未张开,烙印便已深埋。 而文字的创造必又与民族性相关。遥想仓鲚当年,指图为人,画圈当日,文明便在谈笑 中悄然诞生。文明便产生了文化,有文化的人或社会都培养出了一种能力,就是做任何事情 都抱着相当疏离的态度,不识字的人或社会却事事经历感情或情绪上的卷入。汉字作为现存 不多的会意文字被作者常常拿来与文字对比,汉字的卷入程度大大的高于抽象的字母, 它们所谱写的文明势必绽开两样的花朵。卷入的差别是麦克卢汉宠爱的词汇,文字越抽象, 情感越冷漠,所以东方人的家庭感和归属需求远远大于西方人。 其实就算光从文字本身来看,已有巨大的差别,字母也许只是符号,而汉字就算是书写 也可以成就一门艺术。汉语的读音是一个点一个点间断的,而拼音文字常常是流线的。 只是,在今天,所有的这些论断也许都不够适合了。简化的汉字少了太多形象的意味, 有几个人是怀着无穷的想象学习汉字的?无孔不入的英语风光无限,膨胀着巴别通天塔的梦 想。全世界有多少非英语母语的人为它寝食难安,这无非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然而,存在, 竟都是合理吗? 炫彩霓裳 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知道了羞耻,学会穿衣服,于是人类又多了一项可做的事情, 服饰产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今天所有的活动无不都从原罪而来,不过是一场自娱自 乐的庞大游戏而已。 衣服成为皮肤的延伸,有一定的必须意义,如作为热量控制机制,但更多的意义在于给 别人看,也就是社会中自我的界定手段。衣饰所传达的信息一向被人们注意,风格,习惯, 心情,身份,皆可从中窥见。不止是个人,一个时代的流行也是时代品质的延伸。 五四时期的女学生,齐耳短发,标志性的小喇叭中袖,粉白的手臂小荷就露几寸许,要 的正是这份彷徨与忧伤。长袖太过保守,短袖又激进的过于突兀,领,袖的意义在中国人的 服饰文化中本就占据太过重要的地位,这里体现的也是恰到好处。 文革的时候遍地统一的灰色,面的整齐压抑了不同的声音,或者根本就是一片死气。 造神的时代,所有不遵从神的旨意的生命就只有一个名字——妖。 放大一些,家庭和群体的衣物便是住宅。而更大的群体需要,人体器官的进一步延伸成 了城市。谈到住宅,我便想起中国历史上一位风流名士,嵇康。他可能是第一个意识到衣服 和住宅是具有如此相似功用的人,所以干脆裸体,以住宅为衣,好一派绝世独行的魏晋风度。 房屋既然如衣服,便也如衣服般的雕琢,即为建筑。人类从圆屋走向方屋,从动态力线 走向圈定的视觉空间。而中国的建筑一向是讲究亭台楼阁,依稀掩映,曲折有致的,是含蓄 的品质,却膨胀着偷窥的欲望。这又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联系起来,中国这样部落化痕迹深重 的社会还是不会喜欢太过圈定的视觉空间,于是,即使是很小的空间也极力营造层次感以求 宽广一些的空间,并且无可避免得镌刻着自然的标记。 逃不过时间 世上没有什么真正强大的力量,如果真有,那只能是时间。翻翻中国的古文章,诗人们 伤怀最多的不是爱或者死,而是时间的流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形的 时间带走人们最珍视的一些东西,比如青春和感情。所以人们就想用一些有形的东西去表示 它,也警醒自己。 中国的计时工具被书成为最具整合性,卷入程度最高的时间感觉:香火。一柱香燃尽, 一段时间过去。其实还有类似的工具,比如滴漏,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用有形事物的消失来 表征时间的流去,而香火,甚至会涉及古老的嗅觉。据说这样形象的计量时间气味的社会具 有原是部落化的特征,强大的黏合力和深刻的团聚力。 只是我会想到香火的另一个意义:子孙。所谓续香火,用香火的绵绵不绝企盼子子孙孙 无穷匮。用香火计时的文化注重家庭后代,然后又用无限时间的方式来祝福这样的愿望,看 来,香火的气味的确是根植在了中国人的嗅觉之中。 在西方,时间的气味弥漫成了钟表,机械钟表有助于创造一个数量化和机械驱动的宇宙 形象。钟表,印刷机,受时钟强化的书面文化,将时间从具体的形象中更加抽离出来。所以 现代人不是因为饿了才吃,而是在“该吃饭的时间去吃”。而小孩子往往不接受这一套,他 们厌恶约定俗成,孩子的成长总是人类进化的缩影,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曾经。 谁能想到,机械化统一世界的欲望竟会如此坚决,很快的,整个世界,包括古老的东方 都在它旋转的齿轮间疲于奔命。然而又是一瞬间,机械时代又迈进了电子时代。那些表面上 一圈一圈奔走的指针更多的直接由数字替代,与数字化的时代倒是相配。这个时代已经超出 了这本书的书写时间,当那些跳动的数字成为时代的主角,时间,会不会发出新的气味? 如影随形 电影对电视,一向保持着名媛淑女对市井女子的孤傲。世界上有如此多的电影节,却没 有电视节,每一届的电影节都一再逼近美丽的极限,不管是演员还是画面。更重要的是它们 总是和文化拉上关系,而不像电视弥漫这低俗文化的气味。比喻成印刷品,电影堪比书籍, 电视等同杂志。 麦氏的书里,把电影算作热媒介,高清晰度,充满数据,参与程度低,而电视则归 入冷媒介,提供信息少,需要自己去填补,要求参与的程度也高。这似乎有些毫无道理,电 影电视,一般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差不多的。然而,随着现在电视节目的互动性越来越大,电 影则保持着一贯的孤傲,这些理论更缠上预言的光辉。只是,还有一个问题,电影的内涵究 竟只是电影本身还是加上电影院的放映环境,时间,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呢,越来越多的电影 在电视上放映,这算是两种媒介的结合?可是,冷热的东西无意是冲突的,当火遇上冰,会 是怎样的结果? 如影随形,这个词似乎天生就是为电影设计的。形只影单,一个人看电影的时候和看书 一样,陷入心里孤独之中。电影进入梦幻的写实主义,是能用金钱买到的梦境,提供的是最 具有魔力的消费品:梦幻。 最著名的梦工厂无意就是好莱坞,星光大道上行走的是世界上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有一 点被很多次提到,对于东方人来说,好莱坞的电影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梦幻般的生 活,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广告。 广告 广告也许是消费时代最出色的大众媒介。广告艺术主要在于创造非真非伪的劝导性陈 述,它既不让人去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广告也许会让你烦,但你会记 住,所以,只要滔滔不绝的重复一则广告,就可以使受众如痴如狂。 套用麦氏的表达方式,广告所传达的也是另一种媒介,图像,声音,文字,而传递广告 的几乎是所有的东西,电视,报纸,广播自不必说,甚至衣服,住宅,交通也概莫能外。 照片是真实化的幻想还是幻想化的真实。我一直在想,要是早些有照片是否就可以避免 画图省识春风面这样带点悲剧的故事,但其实不是,照片要改变事实反而更容易,而且还披 着真实的画皮。照片,麦氏的评价是没有围墙的妓院。 广告是电视,报纸,广播的衣食父母,几乎所有商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广告费。而巴塞 罗那作为唯一一支球衣上没有广告的豪门球队,贵族的骄傲也摆脱不了财务的尴尬。 当消费成为这个世界的伦理,广告无法不痴狂。 网事并不如烟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网络。这样全新的东西终于超出了书写的范围,长舒一口气,再叹一 口气,没有了呓语的困惑,却也少了天机的点拨。 网络的作用教科书上一向定义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这其实也全面,一方面可以在网 上找到任何需要的东西,信息,或者直接就是现实,比如电子商务,另一方面是用来交流, 与自己,与旁人,熟悉或者陌生,比如网上社区。 寻找信息自然不必说,它才是真正的实现了地球村。比如我现在用搜索引擎键入麦克卢 汉,它便跳出了2,750条相关信息,用时0.47秒。面对如此浩瀚的海洋,当然垃圾和精华并存,那人们应该欢呼还是无奈? 有一句话挺有名,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的情人是一条狗。电脑只是一台机器,却赋予 人类自身官能最宽广的延伸。距离和屏障造就网络的匿名性,于是,很多人会表现出不为人 知的一面,可以是自己希望成为的类型,也可能是人前被压抑的潜在欲望,甚至是从未意识 到的性格侧面。水蜜桃也许会尝试做一次柠檬,于是,半老徐娘可能装成年方二八,彪形大 汉也会扮作娇怯女子,有人在网上开骂之后发现自己极具幽默感,有人在网上吹牛之后发现 自己的脸皮不输给政治官员。 另一方面,距离和屏障未尝不是一种保护,安全的躯壳下反而可以更加袒露内心,想说 但不敢说的话,做过但不敢承认的事,也许会对陌生人倾诉,也许会直面内心的独白。 媒介即讯息,网络以极大的强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行为到思想。现实中的人心 越来越远,网上的人心却可以天涯比邻。我们沉浸于虚拟的社区寻找温暖,惺惺相惜,麦氏 的预言的所谓重新部落化以这样的方式首先在网络上实现。 人们越来越少使用真正的“口”语,书面语也愈加皈依完全正式的场合,网络甚至造就 了自己的“网络语言”。几个简写浓缩了简单的思维,怪异的表情符号提取了喜怒哀乐,多 数的行话不上网的人是根本看不懂的。网虫对网络的痴迷也是不上网的人无法理解的,所谓 延伸即是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手足又如何割舍呢。 庄子 令人惊讶的是西方学者的著作中会大段的引用中国古文献。引的是庄子的一段: 子贡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猾猾然用力甚多而见功 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 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 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果然是典型的庄子式的非现实理想国度。 汉代以来,儒家的入世务实和道德标准造就了封建时代长久的繁荣和沉重。飘逸灵动的 庄子追求的是内心的尊严和自由,所以终究是闲云野鹤,虽神秘莫测的令人仰视,却也让人 远之,不可能占据统治地位。 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生活习惯,而且要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性灵的庄子看的透透 的,所以拒绝机械,然而,媒介所起的作用正和机械一样,他再怎样超然脱俗也还是著书立 说,终究是无法拒绝媒介。我们不得不承受层出不穷的媒介带来的一项又一项的变革,多数 人是浑然不觉。然而即使认清了又怎么样呢,要么依然陶醉其中,要么幡然警醒,可是都无 法逃脱。就像故事中的丈人,最后迫于劳作的辛苦他还是会选择机械,历史学家说这标志着 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内心的那份纯白不备也终究不能长久。 只是,守护那份纯白不备到底还有多少意义。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悖论,物质的欲望与精 神的满足永远是冲突的。或许最好的方式是平衡,富足的物质享受,心中也还剩有很小的一 块纯白去定神载道。这样的钢丝当然不是人人都走的来,甚至整个社会都会有所偏颇,所幸 的是,总还有庄子这样的高人,用一些极端的方式维持这平衡,于是,社会便还在跌跌撞撞 中稳步前行。 后记 其实天书不一定要无字。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一直在这样想。 400多页的内容,有些并没有看完,只觉得信息量巨大,风起云涌的,人在其中就是粒 小沙子,找也找不到。不过看不懂就看不懂吧,执着于懂不懂作者的意思太过死板,旁人读 书只要有自己的体会就好了,喜欢林妹妹还是宝姐姐是读者的自由,只要用心读书便不分高 下。于是所谓随波逐流的飘便也是种读书的方式。 其实书作为一种媒介,所传达的是文字,这种文字还是翻译过来的。不同的语言就是不 同的思维方式,更加上表达。麦克卢汉果然是教语文的老师,无可避免的带着些搞文学的人 的敏感和神经质,大段大段沙翁的诗句也使文字间的晦涩更添些许撩人的丰姿。宛如一个神 秘而魅惑的美人,带些挑逗却又无法接近,你也许恶毒的贬低她的身份,但不可否认她无可 救药的美丽,因为美丽其实就是真理。 只是我又想,麦克卢汉自己也是逃不过这个媒介的世界罢了,他所称的人对自己在媒介 中的延伸有种不可自拔的迷恋,而这些写在书中的话,究竟是不是就是另一种narcissus在 水中的倒影呢?
/
本文档为【理解媒介 [传播学研究]理解媒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