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叶圣陶的教子故事

2017-09-06 2页 doc 14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9452

暂无简介

举报
叶圣陶的教子故事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至诚至善至美”,这是叶圣陶一生的孜孜追求,也是对儿女的谆谆教诲,因此,他以此命名自己的3个儿女。如今,他的长子叶至善早已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以美的心灵和才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次子叶至诚现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 叶圣陶对子女要求严格...
叶圣陶的教子故事
叶圣陶教育子女的故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至诚至善至美”,这是叶圣陶一生的孜孜追求,也是对儿女的谆谆教诲,因此,他以此命名自己的3个儿女。如今,他的长子叶至善早已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以美的心灵和才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次子叶至诚现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 叶圣陶对子女要求严格,要他们自小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人在世上,要“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幼子叶至诚聪明机灵,但调皮好动,他便有心培养他钓鱼的兴趣。他对至诚说:“你听着,你得学着钓鱼,改改你那毛躁性子。你坐在河边上静静地等。等个一整天,不一定有半条鱼来上钩„„”为此,他叫儿子找一根不要太长的斑竹,亲自为他做了一根钓鱼竿。这是叶圣陶采用的以“静”制“动”的教育方法。 40年代,至善兄妹三人对写作都非常热心。当时叶家出现的“父子围桌改稿”情景,至今令人羡慕不已: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桌子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三个孩子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挑错。有时候,父亲指出了作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读一遍,看语气是否顺达。孩子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插在瓶子里篷篷松松的一大把,经过父亲的梳理修剪,像个样子了。30多年过去后,叶至善补充当时的情况说: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我们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 永不自满是叶圣陶的家风,为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未厌居”。叶圣陶经常以自己的“未厌”精神教育子女,教子女们不要满足现状,要永远攀登高峰。当至善他们出版了《花萼集》后,原打算一年出一本合集,但是他们的文章“愈写愈少,写成的又很难教自己满意”。叶圣陶没有批评他们写得少了,而 是对他们说:“想写得好些,正是你们进步的动力,时常不满意自己所写的,也证明你们确实有些儿进步了。”鼓励他们在写作上要“未能厌足”,继续前进。由于不懈地努力,事隔两年后,他们又推出了《三叶集》。如今,叶至诚已是著名作家,但他写散文从不马虎了事,而是认真得近乎对自己苛刻。文章写好后,她总要用心改上几遍,稿纸上稍有涂改痕迹,便重新换纸抄写。如此作风,自然得益于叶老先生的“未厌”家风。 姚保民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历史组 252100
/
本文档为【叶圣陶的教子故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