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

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

2017-10-16 6页 doc 19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 ——浅谈《论语》教育教学中的指南 莫晓玲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 ,内容摘要,《论语》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孔子向我们阐述了《论语》对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经验和方法都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这些经典名句不仅对我们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有借鉴的价值,而且对我们教师的育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其蕴含的道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论语》 传承经典 提高 教育水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
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
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 ——浅谈《论语》教育教学中的 莫晓玲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 ,摘要,《论语》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孔子向我们阐述了《论语》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经验和方法都集中地记述在《论语》这部经典之中,这些经典名句不仅对我们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有借鉴的价值,而且对我们教师的育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其蕴含的道理发挥其育人功能,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论语》 传承经典 提高 教育水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而且对我们现代教育仍有其极重大的作用。如,《论语》中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爱生如子,知人善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教学方法。 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来的。他认为,无论从政还是为师,都必须以身作则,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能匡正别人;又说“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要为师为长者做出榜样和率来,别人自然会跟着学。孔子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垂范学生,以其崇高的人格力量,博得了学生的敬重,成为学生道德与行为上的楷模。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语文课结束了。孩子们陆续地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出教室。我正收拾讲台,突然听到有人在争执着什么,我抬头一看,只见女孩韦嘉仪扯着男孩吴毅爽的衣角不停地囔囔。我连忙走过去了解情况,原来吴毅爽急着去洗手,一不小心把韦嘉仪的笔套弄掉在地,韦嘉仪非要吴毅爽向她道歉不可,吴毅爽却不愿意。看到我走过去,韦嘉仪拉着我的手说:“老师,上次我写作业的时候,你不小心碰了我的手,你马上就跟我说对不起。吴毅爽把我的笔套弄掉在地,不跟我道歉,真没礼貌。”我一下愣住了,原来我一句习惯性的话语,孩子记得这么清楚。我笑了笑,看着吴毅爽说:“对呀,这样可不好。老师喜欢有礼貌的孩子。毅爽,你能跟嘉仪道个歉吗,”吴毅爽看了看我,又看了看韦嘉仪,连忙 弯腰捡起地上的笔套递给嘉仪,小声说:“对不起~”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表扬道:“你真是个好孩子~”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地领悟到,教师美好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孩子身上,在他们眼中,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成为他们模仿和学习的依据。因此,教师要自始至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如我要纠正学生随便乱扔纸屑的坏习惯,树立爱清洁的良好风气,每次看到教室地面有纸屑,都能亲自弯腰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这无声的行动一定会胜过滔滔宏论的教育效果。 二、爱生如子,知人善教 子曰,“爱生如子,知人善教,有教无类”。我被孔子的这些言行深深地感动。他 “有教无类”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折 服于孔子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学生”,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沐浴充足的阳光,健康成长。我曾接过一个班级,班里有个姓吴的男孩,他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因此篮球打得好,口语表达也不错。但却是个哪位老师见到都感到头疼的学生。第一天课间操他就给我使“颜色”,竟敢从综合楼三楼的楼梯扶手上一屁股滑到一楼。当我严厉地批评他时,他竟无数句顶撞我,好像句句言之有理„„当时我很生气,真想好好地训训他,但转念一想,作为一名教育者怎么能跟一个十岁的小毛孩一般见识呢,经了解得知,这孩子的家庭背景很特殊,三四岁父母离异,母亲远嫁他乡,为了生计父亲为别人开车跑长途,自己被寄养在伯父伯母家,由于伯父伯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补贴家用伯父伯母常常早出晚归做些小杂活,没人看管他,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他养成了厌学、爱打架、说谎、做小偷小摸、勒索小同学要钱上网、欺负同学等恶习,班里的同学很讨厌他,年幼的同学非常害怕他。这样的孩子多么需要我给予他一份特殊的关爱呀,从此,我特别留心这个从小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开始我对他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效果并不乐观。这孩子仍我行我素,副科或数学课上,他总是找种种理由随意进出课堂,说什么我要上厕所啦,其实,借此机会到教室外溜达或到操场与上体育课班级的同学玩耍、打篮球;要不,到校门口的小卖部买零食,当他再次走进课堂时,手里总少不了拎珍珠奶茶、包子、零食之类的食物,且边吃边大摇大摆地走到自己的座位,科任老师的批评他不屑一顾。我想,光嘴上说教不行,还得走进他的心灵,聆听他的心声。此后只要没课,我都到教室外走走、看看,了解他在课内的学习、纪律情况,课后又不厌其烦地与他足膝交谈,倾听他内心的独白,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在生活上给予适当地帮助,如,给他买些笔、画画颜料、笔记本、书籍等,课上还经常有意无意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稍有进步,我就在班级里大张旗鼓地表扬他,因此,他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 高,课上讲小话、做小动作现象明显减少,一次放学路上,这孩子还亲口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上您的语文课。”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心里喜滋滋的。为了让他彻底蜕变,重树其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我委派他担任体育委员、红领巾督导员,身兼两职的他工作积极性更大了。他每天早早就站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红领巾的佩戴情况;体育课时,他整理好队伍等候老师上课,工作尽心尽责。这孩子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纪律上的约束。渐渐地,渐渐地,他身上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慢慢地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在工作中我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性格、气质不同,特长、爱好不同,各方面的能力也不同。再说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岂是我们教师的“一桶陈水”所能浇灌滋润得了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应对自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不成熟,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还较弱,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们就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多引导、多扶持、多示范、多演示,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此,尤其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还需有一颗博爱之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从点滴小事入手关心、呵护他们。如课堂上,从端坐、认字、朗读、捏笔,到一笔一画地把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田”字格里;下课时,要提醒他们先准备好下节课的学具,喝点水,上厕所等等。生活上,教会他们如何有序就餐,摆放碗筷;如何整理书包、课桌,如何打扫教室、清洁区卫生,如何摆放劳动工具;天气凉了,提醒他们增添衣物。纪律上,教会他们如何参加升旗仪式,如何集会做操,如何排好路队等等,这一件件,一点点无一不包含着老师浓浓的爱意,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不厌其烦的关爱,他们的良好习惯才得以逐渐养成,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的雨露的滋润,他们才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的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认为,在学生求知欲望达到不可抑制的状态下,只要老师轻轻指点一下,就能够把学生受阻的困惑之心打开,就能够激发学生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孔子的这个观点,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从接受心理的角度,学生求知欲郁积的过程是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在学生求知欲郁积到饱满状态之时进行启发教学,学生则在早有所思的前提下接受知识,这样自然会取得最优学习效果。 记得在执教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的《咕咚》时,我和往常一样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课。当我让孩子们仔细地看我写 “狮”字时,我刚写完,大多数的孩子就大声喊道:“‘狮’是形声字,‘犭’表示狮子是体形比较大的动物,‘师’表示它的读音。”看到孩子们对二类字“狮”了解这样的程度,我就打算没必要再作过多的解释。当我正准备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当狮子听到小动物们都说“咕咚”来了,狮子的表现是怎样的,有个孩子说:“狮子沉着、冷静,一点也不慌张。”有个孩子接着说:“是呀,因为狮子是林中之王。”话音刚落地,好些孩子就发问了:“老虎是林中之王,狮子也是林中之王呀,”这一问把这孩子给难住了。我想:把学生感兴趣的这个问题弄清楚了,也许比我干巴的介绍狮子更有意义。于是,我故意装着没有听见他们的问话一样,问道:“为什么说狮子是林中之王呢,”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狮子很凶猛,所以是林中之王。”有的说:“狮子的头上有一个‘王’字,所以是林中之王。”有的说:“狮子体型庞大,所以是林中之王。” 有的说:“狮子跑得快,所以是林中之王。”这样的解释马上又招来了同伴的反驳,有的说:“很多动物也跑得快,为什么没有成为林中之王,”有的说:“大象体型庞大,为什么没有成为林中之王。”学生正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我想,这正是我点拨的绝佳时机,我岂能错过。于是,我从动物世界生存法则——食物链,讲到了老虎狮子如何捕食猎物,如何争抢猎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马上明白了“狮子有吃很多动物的本领,所以被称为林中之王。”“老虎也有吃很多动物的本领,所以也被称为林中之王。” 在进行了这样的一番谈话之后,有个孩子说:“狮子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怪不得遇事那么沉着冷静,在没弄清事实真相前,不跟别人乱说乱跑。” 虽然这节课我没能按原先预设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与孩子们的一番交谈,我明白了:当孩子们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孩子们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回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提问,给孩子们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孩子们“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思考,引而不发,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当他们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论语》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书中很多关于教育的论述,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仍有着借鉴和指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细细品读,只要徜徉其中,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片神奇的世界和卓越的智慧。
/
本文档为【传承经典文化 提高教育水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