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闻一多的事迹

2018-01-04 16页 doc 35KB 10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闻一多的事迹闻一多的事迹 篇一:闻一多的事迹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
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的事迹 篇一:闻一多的事迹 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 1 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19331925年6月,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回到中国,准备在国内开展戏剧运动,并和一批热血文人创办大江会,奉行以国家强盛为本旨的国家主义,想借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来振兴中国。 闻一多回到北京后,和留美归来的余上沅、赵太侔联合北大教授胡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等一起筹办“北京艺术剧院”,并创办崇尚唯美的格律诗派,但终因经费无法筹齐,“北京艺术剧院”终成泡影,经徐志摩等人推荐,闻一多进入国立艺专任教务长,并教授西洋画。当时北京军阀混战,执政府滥杀抗议示威的学生,激起闻一多等人极大愤慨,又因仗义执言力请蔡元培任艺专校长,与当时校长刘百昭发生冲突,被同人诬为自己想当校长,遂拂袖而去。1928年,闻一多和梁实秋赴青岛大学分别任文学院院长和外文学院院长,期间因支持学校开除闹学潮学生,遭学生们罢课反对,一些教授也认为青岛大学被新月派垄断,青岛大学上下同声,酿成一场驱逐闻一多、梁实秋的运动,校长杨振声辞职,闻一多和梁实秋也相继不辞而别。1930年,闻一多赴清华大学任教授,鉴于前两次经验,闻一多力辞清华文学院院长职务,一付自命清流的名士派头,生活安逸家庭和美,进入中国上流社会。1933年“七七事变”的炮声摧毁了闻一多清静的学者 2 生活。闻一多随清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长沙临时大学。不久,政府决定三校继续西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与几位教授一起随学生步行团,长途跋涉三千里,步行至昆明。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大部分复员北上,昆明警备司令霍揆彰为讨好蒋介石,密拟黑名单,经国防部长陈诚同意后于七月十一日暗杀知名人士李公朴,昆明城里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力劝闻一多不要再在公众面前演讲,已知悉内情的朋友也告诉黑名单上排在李公朴后面的就是闻一 3 多,闻一多明知有险,仍毫不畏惧,主持召开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当场怒斥捣乱的军统特务,发了有名的“最后一次讲演”。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回家途中距离家门口仅十步之遥的府甬道被一群特务射杀,护送父亲回家的大儿子闻立鹤扑上去用身体护住父亲,被射成重伤。全国各党派均十分愤怒,纷纷谴责这种暗杀行为篇二:闻一多的事迹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并旋即在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 4 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5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大地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闻一多之子说:[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 [中华七子”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发生在1949年金秋的北京.在这块曾被八国联军烧杀掳掠的土地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惨痛的悲剧.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中国宣布实 6 行改革开放.国力蒸蒸日上.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跃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实现祖国统一的呼声响遏行云. [不能将殖民主义的尾巴拖到下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中华民族喊出了洗雪耻辱的最强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指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海湾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世瞩目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6月30日23点59分.英国蓝底米字国旗和绘有皇冠狮子米字图案的英治港旗缓缓降落.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零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盛开着紫荆花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交接仪式后.查尔斯王子和刚刚去职的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即将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驶离香港.轮船起锚处.正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香港的地点. 两年之后.中华民族以又一个洗雪耻辱的时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1999年12月19日夜.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灯火通 7 明.23时58分.绿色的葡萄牙国旗和澳门市政厅旗像帆一样滑落.20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绿色带有莲花图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准时升起.中葡两国政府在这一刻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闻一多之子闻立雕说:[父亲期盼骨肉团聚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愿父亲九泉下有知.与我们同乐.” 新世纪梦想: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闻一多 ---------------------------------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 8 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 .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编辑.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月.在清华文学社作 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上发表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的主要撰稿人.1926年发表.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出版 .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 .同年3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 9 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等专著.1942年出版.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篇三:闻一多的事迹 铮铮铁骨闻一多 一次,闻一多先生写了一篇声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通电,其文辞强烈,如刀如枪。闻先生写完后就让他的学生季镇准拿去请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青年教师和他的一位朋友签名。 这两位曾受教于闻一多先生,他们看了电文,有些犹豫。签名吧,要担很大风险;不签吧,老师的面子又不好驳。想来想去最后签了个假名。闻先生知道后,深为不满,厉声说道:”要是怕死就不要签名,要签就签真名,我们不要假名。”这二位受闻一多先生光明坦荡钓襟怀和无所畏惧的斗争所感动,终于签了真名。【名人励志故事】 篇四:闻一多的事迹 10 【人物简介】闻一多(1899.11.24 1946.7.15)原名闻,号友三,生于湖北水。自幼爱好古典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 11月与等人发起成立清华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赶美留学。年底出版与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具有唯美倾向。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26年参与创办《晨报.诗镌》,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1927年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同年秋任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3月在《新月》杂志列名编辑,次年因观点不合辞职。1928年秋任国立武汉大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1930年深秋去山东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同学生一起从长沙步行到昆明,此后在西南联大任教8年,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和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1944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 11 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闻一多步行入滇】 1938年2月19日,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在韭菜园圣经书院临时大学召开出发誓师大会,会后即告别了三湘大地。临时大学师生入滇的路线有三条:大多数教师、家眷及部分女同学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车入滇;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少数女同学,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 这一路人数最多;而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 湘黔滇旅行团 了。旅行团由267名家庭贫困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配有4名军事教官及队医等。他们将跨越湘、黔、滇三省,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 出发之前,每人发给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限带行李八公斤 主要是路上必须的生活用品。步行团的最高军事领导,是由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推荐的原东北军少将师长黄师岳。闻一多、曾昭抡、李继、袁复礼四位教授与学校派出的指导员黄生共同组成辅导委员会。 初春阴雨绵绵,二百多名中国学子,脚踏草鞋,行进在泥 12 的湘北大地。头几天还有人打伞,可细雨似乎永无停止地下着,为了行走方便,大家将油布伞往背后一搁,不撑了。棉衣湿透了,到宿营地拢一堆火烘干,第二天再穿。走到桃源县小丘陵地带时,淡淡的薄雾在一望无际的山丘、桃林间飘忽。学生们不由问道: 闻先生,当年写的那个《》,是不是就是这里? 闻一多莞尔一笑: 那是一个古代的传说,不一定真的是作者所见所闻。不过,在时代,这里已经是相当偏僻的地方了;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比这个世外桃源还远十万八千里呢! 在这二百多人的行军队伍中,闻一多始终是极其独特的一员 他不穿军装,不穿短袄,一路上总是套着那件灰布长衫。无论队伍走到什么地方,人们始终看得见后头跟着一位穿长衫的教书先生。 这年闻一多刚好四十岁。他的经历,在他那个岁数的知识分子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 五四 时期他是清华的学生领袖之一,1922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成了著名的 新月诗人 和大学教授。这次参加旅行团,是他自己要求的。有学生问他: 闻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 闻一多笑笑说: 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 13 【闻一多刻印章】 上世纪40年代,在昆明联大当教授的闻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养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难以维持。他曾到中学兼课挣钱以补贴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学校以 向学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 的罪名开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现了闻一多治印的 润例 。不过靠熟人弄来的小生意几乎挣不到钱。情急之下,闻一多备了一张桌子,打算去设摊。 闻一多的印摊只摆了一天,就被人劝了回来。可是不摆摊,一家人怎么生活?最后,校长梅贻琦联络、沈从文等11名教授,联名在报纸上为闻一多刊登刻印广告,让他在家里 设点 代人刻印。 广告定了 金石润例 之条例: 石章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边款每分字作一字计,过大过小加倍。 昆明人有收藏象牙章的爱好,加之又是大学教授出手刻印,生意便源源而来。两年多,闻一多在印谱上留下了1400多方印。久而久之,闻一多手指头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闻一多便自我解嘲: 我是一个手工业劳动者。再苦也得刻呀!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 醉 ,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 14 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 醉 。 篇五:闻一多的事迹 闻一多,汉族,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我国着名的诗人、学者、斗士。早年以《红烛》、《死水》两部诗集着名于世;中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成绩卓着,享誉海内外;后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和腐败强烈不满,拍案而起,成为闻名遐迩的民主斗士。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家学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五岁时即进入私塾学习,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闻一多十三岁时,便以鄂籍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清华是美丽的,但恰恰是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庚子赔款办的。民族的遭遇和命运,似乎已注定了他要承受这种煎熬。 在这样的煎熬里,闻一多将自己沉浸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呼应和慰藉。他在读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诗句时种下了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种子;他在品味屈原的冤郁绝望中,感受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责任和豪情。 15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远离城中心的清华园还处于平静之中。但是这个平静第二天就被打破了。5月5日清晨,悬挂在食堂门口墙上的一幅手书的岳飞的《满江红》,吸引了清华师生的眼睛。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手抄这首诗激励清华师生的正是闻一多。 数日后,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那年5月17日,他在家书中写道: 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这时的闻一多年仅21岁,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的一切相比,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身处异乡却心系祖国 1922年,闻一多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他的行囊里装的还是薄薄的一本杜甫诗集。美国的发达他看在眼里,中国的贫穷和战乱他刻在心里。在家书中,他说: 一个有思想的中国青年,留居美国的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 在美国,有的中国同学去理发,却因为是有色人种,门都没进去,告到法院虽然胜诉,可是店老板还是要求中国学生只能偷偷地来理发。毕业典礼上,惯例是男女生成对上前接受毕业文凭,但六个中国男生只能自己结成三对走向讲台, 16 因为没有美国女生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每每耳闻目睹这些事,闻一多都会痛苦地折断手中的笔。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知道,很多不堪卒读的话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祖国的苦难,但他写下的诗句却是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有人说: 国家是腐败的,到处丑恶,不值得爱。 闻一多痛心地反驳道: 不对,只要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 他常把自己的诗寄给国内的朋友们,也常常提醒道: 不要误会我想的是狭义的家,我所想的是中国的山川,中国的草木,中国的鸟兽,中国的屋宇,中国的人 。 失望之余 潜心象牙塔 国土一再被践踏,自己的人民一再遭杀戮,远在美国的闻一多待不住了。他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1925年,他提前结束了本该五年的留学生涯,急切地踏上回家的路。然而, 五卅惨案 、 三 一八惨案 等相继发生,无情地破坏了闻一多救国救民的愿景,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信念支柱倾折了。失望之余,他撂下了写诗的笔,搁置起那些热血的文字,寄身于象牙塔,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他甚至希望这古书中有济世救国的良方。 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城市,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转载自: 17 CspeNgBo.cOm 蓬 勃 范文网:闻一多的事迹)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给校方指责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找校长评理,一面大声疾呼: 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 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学校乌烟瘴气,闻一多遭受了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在青岛大学受到的伤害和刺激,一时难以抹平。闻一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一方书桌,三尺讲台,小楼庭院,妻儿围绕。可是安逸的生活并没有使闻一多忘记对中国时局的关注,并没有磨灭他爱国的心。 最后一次的讲演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帷幕。一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闻一多,其人生历程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笼罩在一片 可怕的冷静 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担负抗战时期中国惟一的对外交通通道的昆明,因这个特殊位置,却处于思想活跃和新意时出的氛围中。在号称 民主堡垒 的西南联合大学内,闻一多的声望和影响日益增长,成为民主教授群体中的 18 代表。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6000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反动当局动用武力包围校园,施放枪炮,威胁群众,激起广大师生的无比愤慨。次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竟然编造假新闻,诬指这次集会是土匪骚乱。这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昆明市3万学生当天举行总罢课,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群众集会的罪行。12月1日,国民党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一二 一 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至极,他严正指出: 一二 一 暴行是太凶残丑恶,卑鄙无耻了~比之于当年的 三 一八 惨案,凶残的程度更进了一步,这是白色恐怖吗,这是黑色恐怖~ 为扩大这次斗争的影响,当时的中共南方局指示,1946年3月17日举行 一二 一 四烈士出殡游行和公葬仪式。当日,3万人参加游行队伍,游行队伍所经之处,万人空巷,路祭不断。闻一多始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他在安葬仪式上悲愤地指出: 我们今后的方向是民主。我们要惩凶,凶手们跑到天涯,我们追到天涯;这一代追不了,下一代继续追。血的债是要用血来偿的。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与此同时, 19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血腥镇压爱国民主运动。昆明这座光荣绚丽的城市,又陷入了血雨腥风的恐怖气氛之中。 1946年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闻一多于次日清晨五时赶往云大医院时,李公朴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 天快亮了吧~ 闻一多不相信自己的战友会这样快地死去。他流着热泪,不停地说着: 公朴没有死~公朴没有死~ 这时的昆明气氛异常紧张,有消息说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避一避。但是闻一多却大义凛然地说: 决不能向敌人示弱,如果说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顿了,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 1946年7月15日上午,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出于安全考虑,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就在李公朴夫人泣不成声地报告先生被害经过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闻一多见状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的讲演》。闻一多在讲演中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是 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他说: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他誓言: 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他向 20 在场的人强调: 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那天下午五时许,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同行的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身负重伤。 闻一多这个激情的诗人,这个热血的战士,就这样昂首挺胸凛然不屈地迎着 黑暗的淫威 走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他的热血与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鲜血一起汇入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洪流,染红了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民族正气之歌~闻一多的事迹的事例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的事迹的事例50 21
/
本文档为【闻一多的事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