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2017-10-17 22页 doc 48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调f查lI研l究 DIAOCHAYUYANJIU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1 天津300191 提要: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主要有恢复性司法研究,刑事被害人学研 究,刑事政策学研究,以及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学与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其中恢复 性司法在狭义上是指刑事和解制度.而在广义上还可以包含辩诉交易,出狱人社会保护,社区矫 正等多项制度.当前犯罪学各热点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犯罪学基础理 罪社会学,犯罪经济 论,...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调f查lI研l究 DIAOCHAYUYANJIU 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1 天津300191 提要: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主要有恢复性司法研究,刑事被害人学研 究,刑事政策学研究,以及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学与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其中恢复 性司法在狭义上是指刑事和解制度.而在广义上还可以包含辩诉交易,出狱人社会保护,社区矫 正等多项制度.当前犯罪学各热点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犯罪学基础理 罪社会学,犯罪经济 论,犯 学,犯罪文化学,犯罪政治学及犯罪地理学等.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刑事被害人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分支学科 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主 要有恢复性司法研究,刑事被害人学研究,刑事 政策学研究.以及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犯罪学与犯 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研究,现分述之. 一 ,恢复性司法研究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传统司法在理论上 的无尽困惑,特别是实践效果的巨大失败,西方 刑事法学界开始探寻一种全新的刑事冲突应对 模式.此时,普遍存在于各国社会的传统解纷方 式——”和解”.逐步进入了主流学者的研究视 域,并在社会的急迫需求中,获得了迅速复兴的 强大动力.以”犯罪人——被害人”为核心,在实 践与理论上逐渐发展出一套崭新的司法模 式——”恢复性司法”?.有论者指出,恢复性司 法实际上是指一种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 后果的非正式的犯罪处理方法?.按照笔者的理 解,在西方国家中,恢复性司法在狭义上主要是 指刑事和解制度.而从广义上来看.着眼于西方 犯罪学学科发展,恢复性司法还可以包含辩诉交 易,出狱人社会保护,社区矫正等多项制度.本文 从广义上理解恢复性司法. (一)刑事和解研究 所谓刑事和解制度,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 和解制度,一般是指在犯罪后.经由调停人的帮 助,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相谈,协商,解决纠纷或 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是修复因犯罪 人的犯罪行为而被破坏的加害者和被害者原本 具有的和睦关系,并使罪犯因此而改过自新,复 归社会.双方通过面对面的会商,加害人了解到 自己行为的不利后果.而被害人(很大程度上是 被西方刑事司法制度所遗弃的对象)有机会对最 理想的听众——加害人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 而降低犯罪行为造成的痛苦.在某些情况下,当 事人的亲属,社会公民或其他人员也会参与到会 商之中.在此会商中,当事人讨论发生了什么,犯 罪对各自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犯罪的其他感受.最 终,双方会尽可能地达成赔偿协议,以修复犯罪 带来的损害,从而使犯罪人复归社会,使被害人 权利得以最大限度保护,以实现刑事和解化解矛 盾,全面恢复正义,提高司法效率的刑事政策价 值.从目前学界对这项制度的理解来看,多数学 者认为.刑事和解的理论和实践最早产生于西方 国家.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州基切纳市发生了 世界上第一个刑事和解的案例.被认为是刑事和 解制度的起源?. 从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来看,刑事和解既孕 育着一种独特的司法制度,也蕴含着一种全新的 司法理念,既是刑事实体法所涵盖的问题又是刑 24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i3 JUVENILEDELlNQUENCYRESEARCH 调I查l墨l研l究 DJA0CHAYUYANJIU 事程序法所关注的对象.既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 索又仰仗理论的及时跟进.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 案件处理机制,刑事和解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和发展.表明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体现 了其优越的制度内涵和价值追求.它对于解决轻 微刑事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被害 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而在全球法律文 化交流加速和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理论升温的背景 下,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也成为当 前我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 题.2006年7月,在北京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 律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 和解”研讨会,更是将该制度的理论研究在国内推 向高潮?.有学者提出,”刑事和解”相对于传统的 犯罪理论.主要体现了二者在犯罪观念上的”交 锋”?.此外,该学者还以和解的责任观为线索,对 传统责任论的核心内容展开深入反思,提出责任 的实现方式,应从”刑罚一保安处分”二元格局,迈 向”刑罚一保安处分一刑事和解”的三元格局?.有 学者专门组织召开学术沙龙,对刑事和解的正当 性进行了深入探究?.还有学者从实践层面考量, 主张对老年人犯罪引入刑事和解机制?.当然,并 非提倡对所有刑事案件均需引入和解机制,有学 者从十个层面深入.并明确提出通过对死刑 (主要是立即执行死刑)案件的和解不是控制死刑 的适当途径?.还有学者提出,在当下中国应当推 动刑事和解,但必须加以?.当前在中国,刑事 和解与党中央提出的”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 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 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 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 谐”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因而探讨刑事和解制度的 价值及其运用中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落实宽严 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二)其他恢复性司法研究 除刑事和解制度外,还有辩诉交易,出狱人 社会保护,社区矫正等多项制度均在一定层面体 现了恢复性司法理念.这其中,辩诉交易制度发 端于美国.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辩诉交易制度 最为完善,适用最为广泛的国家.在美国法院审 理的全部刑事案件中有90%是通过辩诉交易结 案的.根据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 释.美国的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 处于控诉一方的检察官和被告人(通常由被告人 的辩护律师代理)进行协商.以检察官撤消指控, 降格指控或法院从轻判处刑罚为条件,换取 被告人有罪辩答的一种司法制度?.1974年修订 的《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正式对辩诉交易作 了规定.自美国确立并实行辩诉交易制度后,这 一 制度迅速在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得以传播.此外.以色列,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 家的立法或者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 辩诉交易.2002年4月,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 输法院在国内第一次试用”辩诉交易”方式审结 了一起刑事案件.此案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刑事 法学理论界与刑事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并由 此开始了诉讼法学界关于辩诉交易的论争.2002 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控辩双方权利模式研究” 研讨会将该制度的理论研究在国内推向高潮.但 国内对该制度的研究还相对较为薄弱.笔者认 为.当前国内对于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制度的研 究存在某种”断裂”倾向.应将二者”链接”与”弥 合”起来.并进而提出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辩诉 交易制度得以实现的前提. 对于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有论者提出从充 实具体内容,完善组织体系和配套制度规范,制定 相关法律,建立前科消灭制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我 国的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而对于社区矫正,有 学者提出要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 学者对制约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的三个问题——农 村地区推行社区矫正,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适用社 青少年犯罪研究i2011l325 JUVENILEDELlN0UENCYRESEARCH 调l查l叠I研l究 DIAOCHAYUYANJIU 区矫正,推进社区矫正力量社会化进行了深入思 考?.还有学者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提出社区矫 正应当引人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关注被害人与加 害人之间关系的修复@.近十年来,也有不少研究 社区矫正的专着和博士论文相继出版?.此外,有 学者对香港囚犯工作特色进行了研究,有学者从 理念与实务两个层面对中El矫正制度进行了比较 研究.还有学者对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美 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以及美国社区矫正的 演变史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域外社区矫正制度 的研究,比较与借鉴,对当前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 作不无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刑事被害人学研究 在美国.自1965年加利福尼亚州率先通过 《犯罪被害人补偿条例》以来,其他各州也相继引 进了该制度.1984年联邦补偿法案的通过及自 此开始的资金援助推动了各州补偿制度的建 立.至1992年,美国各州都建立了犯罪被害人政 府补偿制度.美国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主要涉及 补偿理论依据,补偿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运作,资 金来源,争议解决等方面,是一个迄今仍充满挑 战并不断发展的制度@.与此同期,被害人学在亚 洲开始了传播.1965年,13本庆应义塾大学宫泽 光一博士出版了《被害人学基本理论》一书,该书 是日本被害人学领域的第一本专着,它对后来日 本被害人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同样是在 1965年,我国台湾学者张甘妹撰写了《被害人学 的重大价值》等一系列相关文章,将被害人学介 绍到台湾.自70年代后期,被害人学逐渐传播到 整个亚洲地区,印度,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 等国相继引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对 被害人学的研究在全球进入一个发展繁荣期,我 国大陆地区亦不例外.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 大陆开始了对被害人学的研究工作.国内知名的 犯罪学家如赵可,郭建安等人均有相关论着出 版.如赵可研究员多年从事被害人学研究,出版 《被害者学》,《一个被轻视的社会群体——犯罪 被害人》,《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立法》等专着.郭 建安研究员出版专着《犯罪被害人学》,由其主持 的被害人学科研项目包括”北京犯罪受害者调 查”,”犯罪被害人学”等,其中”北京犯罪受害者 调查”在国内具有开创性.进入新世纪以来,被害 人学研究在我国更加活跃,如清华大学法学院田 思源副教授长期留学日本,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 上进一步探索,完成了专着《刑事被害人的权利 与救济》,对国外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我国被害 人权利救济的必要性,理论基础,产生与发展,完 善与展望进行了细致梳理与深入分析@.有专家 指出,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至少2004年就在我 国出现.但多年来,这项救助的方式多由法院或 检察院单独实施,缺少监督,资金筹措也五花八 门,财力有限,范围有限,效果当然也有限.最近 两年国内部分省市如江苏省无锡市已经开始刑 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试点工作,成效显着. 《无锡市刑事被害人特困救助条例》经江苏省第 11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批准,已于2009年 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第一部对刑事 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的地方性法规.而关于制定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议案也已被提 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程.个别提案如全国人大 代表,时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谦提出了 关于制定《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议案,民革 武汉市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救济 金制度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的建议.引起 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相信在试点工作进一步完 善的基础上,一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很快 可以通过并施行.届时,被害人学研究将会引起 犯罪学界同仁更为广泛的关注. 三,刑事政策学研究 刑事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 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措施以期有 效地实现刑罚和预防犯罪目的之方略@.19世纪 26青少年犯罪研究i20113 JUVENILEDELINQUENCYRESEARCH 调l查l囊l研l究 DIAOCHAYUYANJIU 末20世纪初.以意大利和德国学者为主体形成 了刑事实证学派(或称犯罪实证学派),其起始点 是犯罪原因研究,进而提出刑事政策,归宿到刑 法制度和刑法理论的创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 出,刑事政策建立在犯罪学研究基础上,犯罪学 研究对刑法的指引和影响是以刑事政策为中介. 刑事政策是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司法实践 的基本指导思想.犯罪学基础理论工作者有责任 投入力量研究刑事政策.在笔者看来,刑事政策 学在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13本等国研究的相对 比较成熟,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则研究的相对较为 薄弱.概因与两大法系各以成文法与判例法为法 律体系建构支柱不无关系.刑事政策学研究对于 大陆法系成文法主义国家的刑事立法影响甚巨. 而传承于大陆法系成文法主义基础之上而建立 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概莫能外.近十 余年来,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德国,13本的刑事 政策学研究对我国学者影响很大,这其中尤以13 本刑事法学者大谷实的着作《刑事政策学》反响 最大@.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者张甘妹,许福生等 人也均有刑事政策学专着出版@.刑事政策学在 中国大陆地区刑事法学各学科研究中俨然已成 为一门显学,导致刑事政策学研究成为我国犯罪 学近年来热衷的一个研究领域@.尤其是2004 年,中央决定调整”严打”刑事政策,首次提出宽 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来,致使该政策很快成为我国 犯罪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近年来甚至出现研究 高峰@.有学者指出,宽严相济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刑事政策.不仅体现在刑事司法中,还应体现在 刑事立法和刑事执法活动中.它是贯穿刑事法全 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主线@.笔者认为,刑事 政策学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 面.都已向纵深发展.其早已摆脱早期的理论思 辨,而步入更深层次的实证分析与质性研究,必 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犯罪学新的学术增 长点 四,犯罪类型学及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研 究 (一)犯罪类型学研究 所谓犯罪类型学研究.主要是指按照不同的 分类模式,研究犯罪学某一类型的学科.当前,按 照犯罪类型划分的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主要有 青少年犯罪研究与少年司法改革,老年人犯罪与 老年人犯罪被害研究,有组织犯罪,毒品犯罪与 城市社区犯罪,等等.上世纪70年代末期,青少 年犯罪数量急剧增长.青少年犯罪问题13益突出 导致青少年犯罪学研究开始复苏.1982年,中国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国内犯罪学研究 进入初创阶段.时至今13,青少年犯罪研究仍然 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学者对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学科化进行了回顾与 反思,并对少年犯罪后的保护处分制度进行了深 入研究@.有学者对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进行了 深入研究@.有学者以天津市犯罪调查为例,对青 少年犯罪研究进行探究@.有学者对未成年人犯 罪的刑事政策进行研究.随着青少年犯罪研究 的El益深入.少年司法改革也被提上El程,并有 相关专着出版@.同时,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13益 严重.老年人犯罪与老年人犯罪被害研究也是当 前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国际恐 怖主义犯罪,黑社会犯罪等有组织犯罪具有很大 的社会危害性且影响深远,引起当前各国的普遍 关注.此外,毒品犯罪历来都是犯罪学研究的重 点内容,城市社区犯罪近年来也引起犯罪学界的 足够重视,研究者El渐增多,研究成果亦13益丰 硕. (二)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研究 犯罪学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多学科研究方 法的广泛运用.在世界范围内,犯罪学历经数百 年的发展和演进.时至今13最终形成了由犯罪学 基础理论,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犯罪文化 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统计学等多个 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l327 JUVENILEDELINQUENCYRESEARCH 调l查l与I研l究 DIAOCHAYUYANJIU 交叉分支学科所组成的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可 以说,这些分支学科均为当前犯罪学界所普遍关 注的重点和热点学术问题. 1.犯罪社会学研究 犯罪社会学与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物学并称 为国际犯罪学研究的”三大支柱”.我国犯罪学界 宋浩波,吴鹏森等人均有相关专着出版,在学界 有较大影响力?.当前,国内犯罪社会学研究的热 点主要聚焦在对于城市社区犯罪的研究.相对于 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物学研究 在国内还相对薄弱,其中国内犯罪心理学研究似 乎有衰落趋势.而犯罪生物学研究尚处于起步和 初创阶段. 2.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 犯罪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犯罪哲学研究,刑 事政策学研究和犯罪史学研究.刑事政策学研究 上文已提及,再不赘述.近期国内犯罪哲学层面 的研究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探求和解读人类为 什么犯罪(或不犯罪),并对犯罪问题深层次原因 溯本求源@.当前.国内对于犯罪史学的研究,主 要是吴宗宪教授对于西方国家犯罪学史总结后 出版的两部专着@.此外,陈兴良教授从刑法学角 度对建国后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变迁进行了一番 学术史的考察,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而对 于中国古代,近代以及当代犯罪学史的研究,国 内目前还鲜有提及?.可以说近代意义上的犯罪 学肇端于清末,是从当时变法修律,西法东渐的 过程中由日本传人我国的.在这之前我国没有犯 罪学,甚至没有犯罪学的概念,但这并不能否认 中国古代的前贤先哲们关于犯罪预防与控制的 众多思想学说的存在!借古以论今,因而对于中 国当代,近代乃至古代犯罪学说史的考察便具有 重大的现实意义. 3.犯罪经济学与经济犯罪研究 总体而言,国内关于犯罪经济学研究相对起 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猛,近年来宋浩波,于志刚 等人均有相关专着出版?.至于经济犯罪,历来都 是犯罪学,刑法学研究的重点所在.步人新世纪 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 革,与此相适应,腐败犯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 罪,走私犯罪,金融证券市场欺诈犯罪,公害犯罪 等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经济学运用新的研 究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犯罪问题,推动 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其对刑事政策的完善 和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此外,随着风险 社会的到来,法定犯(行政犯)势必有所增加与扩 容,而经济犯罪绝大多数属于法定犯,因而对于 经济犯罪的研究会更聚焦于此. 4.犯罪文化学研究 犯罪不过是文化的一个侧面.在西方犯罪学 界.早有塞林等人开展了影响深远的犯罪与文化 关系的反思,科恩等人系统研讨了犯罪亚文化理 论:民国时期严景耀先生较早地在我国开创了犯 罪的文化研究.但囿于种种原因,我国近十年来 才有人继续关注犯罪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自 2005年以来,李锡海,张荆,单勇等人先后出版了 犯罪文化学领域的专着.将这一问题引向犯罪学 的学术前沿@.可以预见,以文化为视角研究犯罪 问题今后还将会传承下去,并在较长的时期内保 持不衰. 5.其他犯罪学分支学科研究 除上文所列犯罪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外.国内 在政治视域下对于犯罪学的研究还很鲜见,目前 只有刘树德等人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刑法学进行 了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对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以及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入探究.亟需政治 学知识的适时介人.端赖于政治学背景,从政治 学视角研究当前的热点犯罪问题,如群体性事 件,暴力伤童犯罪,刑讯逼供等等,具有其他学科 无可比肩的专业槽优势.此外,犯罪地理学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李玫瑾等人翻 译了美国犯罪学家罗斯姆教授的犯罪地理学着 28青少年犯罪研究20113 JUVENILEDEUNOUENCYRESEARCH 调J查f与j研J究 DIA0CHAYUYANJIU 作.王发曾等人也有相关论着发表与出版@.虽然 还是刚刚起步,但犯罪地理学研究着眼于空间发 展,对于城市,社区,家庭以及个人的犯罪防控均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可为日后我国犯罪学分支 学科研究之一脉. 注释: (杜宇.司法观的”交战”:传统刑事司法vs. 恢复性司法[J].中外法学.2009年第2期. ?刘晓梅.恢复性司法框架下的社区犯罪防 控[N].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3期. ?傅达林.刑事和解:Ak”有害正义”到”无害 正义”].社会观察.2005年第12期. ?黄京平.甄贞.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杜宇.犯罪观的”交锋”:”刑事和解”与传统 犯罪理论[N].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杜宇.刑事和解与传统刑事责任理论[J]. 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 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 政法论坛.2009年5期. ?郭晓红.对老年人犯罪应引入刑事和解机 制[N].检察日报.2009年9月14日.第3版.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 [I].法学.2010年第4期. ?陈光中.刑事和解应当推动和规范U].法 学研究.2010年第1期. ?魏晓娜.美国辩诉交易根由之探析与品评.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600. ?孙春雨.构建我国的出狱人社会保护制度 『N].检察日报.2009年12月21日.第3版. ?吴宗宪.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若干理 论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2008年第3期.刘晓梅. 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几点设想U].犯罪与 改造研究.2006年第9期. ?冯卫国.对制约我国社区矫正发展的几个 问题的思考.资料来源于西北刑事法律网.访问日 期:2010年6月22日. ?刘晓梅.论被害人视角中的社区矫正[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11期. ?有代表性的专着包括:郭建安.郑霞泽.社 区矫正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张 传伟.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趋向.北京:中国检察 出版社.2006年版.刘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有代表性的博士论 文包括:冯卫国.行刑社会化研究——开放社会的 刑罚趋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袁登明.行刑社会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王琪.社区矫正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但未丽.社区矫 正:立论基础与制度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闵征.香港囚犯矫正工作的特色[J].中国 监狱学刊.2009年第1期.鲁兰.中日矫正理念与 实务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刘强.美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M].北 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美国犯 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社区矫正演变史 研究——以犯罪刑罚控制为视角[M].北京:法律 出版社.2009年版. ?王瑞君.美国犯罪被害x.~l-偿制度介评 [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3期. ?[日]太田达也.刑事被害人救助与刑事被 害人权利在亚洲地区的发展进程.武小风译.环球 法律评论U].2009年第3期. ?田思源.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M].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储槐植.刑事政策:犯罪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青少年犯罪研究l2011l3 JUVENILEDELfNoUENCYRESEARCH 调l查l鼍l研l究 DIAOCHAYUYANJIU 和司法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N].福建公安高等 专科学校.1999年第5期. ?[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北京:法 律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新版. ?张甘妹.刑事政策.台湾:台湾三民书局. 1978年版.许福生.刑事政策学[M].北京:中国民 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代表性的刑事政策学着作包括卢建平.刑 事政策与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4年版.粱根林.”刑事政策研究系列”之《刑 事政策——立场与范畴[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年版.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M1.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刘仁文.刑事政 策初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M].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贾宇.从”严打”到”宽严相济”[N].国家检 察官学院.2008年第2期. ?徐岱.王文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态势论 『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姚建龙.青少年犯罪研究之学科化:回顾与 反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第3期.姚建龙. 犯罪后的第三种法律后果:保护处分[1].法学论 坛.2006年第1期. ?刘晓梅.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研究[N].山 东警察学院.2008年第5期. ?张宝义.侵害陌生人之青少年犯罪研 究一一天津市犯罪调查为例[I].青少年犯罪问 题.2009年第5期. 王文华.论”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的 结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I].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8年第3期. ?代表性的着作:姚建龙.长大成人:少年司 法制度的建构[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3年版.少年刑法与刑法变革『M].北京: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超越刑事司 法:美国少年司法史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年版.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8年版. ?宋浩波.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吴鹏森.犯罪社会学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刘延寿.犯罪的人性解读.甘肃:甘肃民族 出版社.2009年版.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北京:警官教育出 版社.1997年版.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北京:法律出 版社.2006年版. ?姚建龙.认真对待近代犯罪学].现代法 学.2007年第6期. ?宋浩波.犯罪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2002年版.于志刚.论犯罪的价值[M].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李锡海.文化与犯罪研究[M].北京: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张荆.现代社会的 文化冲突与犯罪[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年版.单勇.犯罪文化研究——从文化的规范性出 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刘树德.宪政维度的刑法新思考[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政治视域的刑法思考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法政界面 的刑法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 ?[美]迪?金?罗斯姆.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 像[M].李玫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2007年版.王发曾.城市犯罪分析与空间防控 [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城市发展进程 中的犯罪问题究因[J].中州学-/IJ.2008年第1期. 城市规划的犯罪防控效应[I].河北法学.2009 年第11期.城市犯罪空间盲区的综合治理研究 D].地理研究.2010年第1期. 30青少年犯罪研究22011;3 JUVENILEDEUNQUENCYRESEARCH
/
本文档为【当前国内外犯罪学热点学术问题透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