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喇叭不响调头吹

2017-11-21 6页 doc 1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喇叭不响调头吹喇叭不响调头吹 反证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 宋登水 一、主题与背景 在高一(1)班讲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课堂上,一个同学突然发问:“老师,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我回答说,这一段点明出游的原因,写出了作者的内 心,同学们都认真地记录了我的话。但是从眼神中没有看出他们会心的微笑。很明显, 效果不太理想,这不是我希望的。我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讲解, 俗话说:喇叭不响调头吹 。接下来在高一(3)班的教学中,我设想采用反证法来 讲解这个问题。 二、情景描述 课堂进行到30分钟,我们欣...
喇叭不响调头吹
喇叭不响调头吹 反证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学 宋登水 一、主题与背景 在高一(1)班讲读《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课堂上,一个同学突然发问:“老师,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我回答说,这一段点明出游的原因,写出了作者的内 心,同学们都认真地记录了我的话。但是从眼神中没有看出他们会心的微笑。很明显, 效果不太理想,这不是我希望的。我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法来讲解, 俗话说:喇叭不响调头吹 。接下来在高一(3)班的教学中,我设想采用反证法来 讲解这个问题。 二、情景描述 课堂进行到30分钟,我们欣赏了荷塘月色的美景。 “朱自清先生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为我们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使人陶醉,让人流连。但是,美中不足,老师发现朱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一处败笔。” 此言一出,全班哗然。同学们都竖起耳朵听下文,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可思议,朱自清这么一位大作家的文章怎么会有败笔,再说选入高中课本的文章怎么可能有败笔, 我不慌不忙地说:“老师发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完全多余,如果由第二自然段去荷塘直接写到第四自然段欣赏荷塘的美景,文章就简洁多了,大家认为怎么样,” “不怎么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课堂里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有些同学疑惑地望着我,有些同学开始议论。 我估计大家是迷信于课本,还没有自己的理由,于是顺势罗列三条理由。 “我们说话要讲证据,不要迷信。我为自己的观点找了三条理由:一、删掉第三段全文更简洁;二、第三段有些话不知所云,比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句意相互矛盾,删掉就明了多了;三、可能有同学说这一段表现了主题,我认为作者‘不宁静’的心境在第一段已经说明,这里是重复。终上所述,第三段可以删掉。” 教室里突然安静了,只听到翻书的声音。 “老师,我认为第三段不能删掉。” 过了一会儿,项晓靖同学站起来说。 经过我允许后她继续说:“第三段第一句‘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是必要的说明,否则荷塘人很多,作者就不能思考了。还有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是过渡句,引出第四段,删掉文章就不连贯了。” 她只是从字面上来解释第三自然段,但说明她动了脑筋,还需要往下引导。于是我稍稍作了点评: “晓靖同学说的有点道理,不过我可以将头尾两句加在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中去。她也没有驳倒我的理由,我坚持我的观点。” 教室里有些同学窃窃私语,有些同学翻找资料,有些互相讨论,大家进入了更深的思考。 “老师,我觉得第三段的话不矛盾,”班长郑苗苗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实际上是强调‘冷静’和‘独处’,人心烦的时候总是喜欢静一静的,后面说‘这是独处的妙处’可以证明。这里作者其实是想说‘我爱热闹,更爱冷静; 1 我爱群居,更爱独处’。” 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班长的话的确入情入理,我无法辩解,看来这两句话并不矛盾。但我还有其他两条理由,有没有同学再说说,”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了,大家好象找到了突破口,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胡茜茜站起来说: “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是作者感情转化的过程。开始是不宁静,第四段是宁静,这中间总得有个变化过程吧,否则就太突然,让人难以接受。因此作者用一段内心独白来转化自己的感情,也向读者表明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详细说出到荷塘去游览的原因。” 她的语速向来很快,像连珠炮一样,要听懂真不容易,同学们都望着我,看我的反应。我将她的理由复述了一遍,大家才明白。有些表示赞许,有些还在思考,有些小声说自己的理由,教室的气氛热烈起来,大家都好象要说,又怕理由不充分。 “第三段与后面照应嘛”,郑博突然在座位上冒了一句。他平时不太发言,难得说出自己的见解,我请他站起来说。 “我觉得第三自然段的内心独白与后面《采莲赋》《西洲曲》的内容互相照应。” 同学们两眼茫然,我也不解其中滋味,所以追问了一句:“能具体说说吗,” “第三自然段说‘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而《采莲赋》和《西洲曲》两段就是作者在今晚的月下联想到的内容。没有第三段,后面两段就变得很突然了。作者心里不宁静,看看荷塘就好了,为什么要想到这些,正因为‘什么都可以想’才会产生联想。再说这里‘自由的人’与后面《采莲赋》《西洲曲》描绘的自由的意境吻合,也与作者追求自由的思想一致。” “很好”,我之前确实没考虑到会有这种理解,“郑博同学不鸣则矣,一鸣惊人,他的见解非常独到,也很合理。大家给他一点鼓励。” 全班给予长时间的掌声„„ 看来效果不错,我回到开始的问题。 “大家说出了几点很好的理由,也把我的三点理由驳倒了,其他同学如果还有好的见解我们课后再交流。现在我才知道朱自清先生写第三段可谓用心良苦,这一段不但不是败笔,而且是牵引主题的核心之笔,用得巧妙,用得深刻。” 三、问题研究 两个班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单元测试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高一(1)班 高一(3)班 (总人数44) (总人数46) 下课后有没有继续谈有 3 29 论文章第三自然段 基本没有 41 17 你认为老师讲解和自老师讲好 16 11 己思考哪个更好, 自己思考好 28 35 单元测试“分析语段回答基本准确 32 35 在文中的作用”题目答案有创造性8 14 回答情况 言之成理 由上面表格不难看出: 2 一、 反证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下课后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继续谈论课上的内 容,不需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劲头明显高于单纯讲授的课。 二、 就学生的个体而言,他们更喜欢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特别是尝到甜头的 学生,更愿意老师引导他们自己在学海里遨游。 三、 从测试的情况看来,虽说答对的同学相差不大,但有创新经验的同学更喜 欢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没有经验的同学只好循规蹈矩,这也不利学生能力的提 高,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案例反思 在高一(1)班的教学中,我只是讲解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起了“解惑”的作用,这是将我个人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只能让他们去机械记忆。 《新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部分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一点要求我们教师把阅读当成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创设一个让学生思考、展示的平台,由学生尽情去探究,去讨论。 因此,接下来在高一(3)班的教学中,我故意设立反面错误的论点“朱自清先生也有败笔”,说《荷塘月色》存在不足之处,并且为它找几条看似有理的理由,这样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和知识去思考、去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立即兴奋起来,积极参与,连平时不太发言的郑博同学也动了起来。他们自我解读文本,相互交流心得,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比如郑苗苗同学对词句的理解是联系后文得到的;胡茜茜同学能从散文的神出发,梳理全文,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特别是郑博同学的意见是我课前没有准备的,这让我感受到教与学是相长的。随着思考的深入,课堂气氛由‘安静’到‘窃窃私语’到‘小声讨论’再到‘热闹’最后达到高潮。 我们平常的教学习惯于正面讲解或引导,当然这也是很好的。但是偶尔借用数学的反证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故意从反面设立观点,让学生去解读文本,去思考,再通过讨论交流心得,或通过辩论分清是非,最后否定假设,得到答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一举三得。 3
/
本文档为【喇叭不响调头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