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姓氏与名、字、号

2017-11-11 17页 doc 38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姓氏与名、字、号姓氏与名、字、号 姓氏与名字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规定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一种姓氏制度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三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
姓氏与名、字、号
姓氏与名、字、号 姓氏与名字号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赋予它某些性用以调整和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于是形成一种姓氏 西方国家的姓氏多带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姓氏则主要是宗法色彩 这里所讲中国的姓氏制度是指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采取的姓氏制度有如下特点一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如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三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作为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据《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反映了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大禹姒姓等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于是由这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母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 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保留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左传》记载诸侯以字作为谥shi号他的后人就用他的谥号作氏 世代为官而且有功绩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氏有封邑的就以邑号作氏可见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是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而又称商鞅 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实现严格的同姓不婚制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姬等人们说的孟姜女并不是姓 孟名姜女而是姜姓长女的意思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本人姓姒来自褒国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比如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国她可以叫齐姜也可以叫卫姜 姓与氏混合为一大约在秦汉时代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嬴等二以国邑为 氏如韩赵魏等都是战国时代国家名后来都成为氏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理钱宗帅等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如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廖等五以排行次第为氏如孟仲叔季等六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 谥号如文武穆简等七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便以所居住的地方为氏如住在柳下的人以柳为氏如柳下惠其他还有西门东郭南宫东方等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 如屠卜陶巫等九以事为氏如林氏其祖为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以林姓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姓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如宇文尉迟长孙贺兰等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它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而且标志一个人的门第和地位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东汉时除皇族刘姓外大姓为外戚樊郭阴马四姓东晋南朝时王 谢二家门第极高权势极大先后出来许多名人如王敦王导兄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谢安谢玄叔侄谢灵运谢眺两大诗人史载南朝侯景依仗朝中地位想与王谢结亲梁武帝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人诗句也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唐朝虽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很高地位现在人们见面问您贵姓实质上是从封建社会姓氏有贵贱的情况演化过来的 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 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如张姓以南阳为郡望王姓以太原为郡望周姓以汝南为郡望 随着社会进步郡望意识现在早已淡化但某些姓氏在社会经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和表现仍然非常瞩目比如江浙一带的钱氏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四姓氏混杂与谱牒 应当说一姓家族较早时基本上集中于一地后来随着历史变动人口迁移逐渐交错混合形成错综复杂 的情况归其原因大致有四一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二战乱三 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四移民 姓氏和家庭的这种变迁往往记录在封建时代的家谱里这些资料为我们研究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和人口变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五全国姓氏数量 北宋初年有人编写了一本《百家姓》由于宋朝皇帝姓赵钱塘所在地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姓李因此《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头据最新出版《中华姓氏大辞典》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姓氏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 双姓4329个其他姓氏2313个而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其中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据1987资料显示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其次为王姓占百分之七点四再次为张姓占百分之七点一此外为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姓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社会下层的面貌以贱丑命名如鲁 文公的儿子取名为恶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多用建国爱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多用卫东向东立新等 古代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名字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也就是自己对别人称呼自己时多用名或者长对少上对下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的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总括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 几种 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大诗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同义张衡字平子平与衡同义 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孔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属老二故字仲尼 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 四是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明成祖朱棣木其子明仁宗朱高炽chi火 五是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班固字孟坚欧阳修字永叔等 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号的起源虽然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一方面是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另一方面是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手法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因此自号极为流行其含义不外追求旨趣祈求自勉表明环境显示收藏描述形貌取自文学意境表现自身才能和专业等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伯虎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经典研读《左传》 题解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太史有人认为这个左丘明就是《论语》中提到的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但对此唐代以后颇有人怀疑现在一般人认为是战国初年无名氏的作品其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 的大纲形式不同《左传》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书中虽仍有不少讲天道鬼神的地方 但其重要性却已在民之下如桓公六年文引季梁语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文引史嚚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此类议论都是作者所赞同的诸子散文尤其《孟子》也有类似的议论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 但应该看到所谓民本思想是有具体背景的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民作为财赋和士兵的来源其人口众寡直接关系到国力的盛衰而当时北方诸国仍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国与国之间也不存在封锁的疆界民可以自由迁徙 故争取民众甚至比占领土地更为首要《孟子》记载梁惠王对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很感焦急便是此意说到底这还是从统治者的利益来考虑的作者所信奉的准则始终贯穿于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评述可谓褒贬分明书中不少地方揭示了统治阶级中某些人物暴虐淫侈的行为也表彰了许多忠于职守正直和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总体上说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但是试图用简截鲜明的道德观念评价复杂的历史难免要遇到麻烦 最明显的对于各国间频繁的战争作者总是要首先辨明双方在道义上的曲直是非并将此同胜负结果直接联系起来企图说明正义之师必胜 的道理然而事实上当时的战争多是因各国间争夺土地与人口而发生的如果一定要以简单的儒家道德衡量只能如孟子所说春秋无义战且一场具体战争的胜负也很难归结于道义上的原因 因而作者勉强作出的评述常显得迂腐可笑如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诱敌 深入助长敌方的骄傲懈惰之气故意退避三舍 这本是一项巧计书中却指责楚军统帅子玉步步进逼作为国君的晋文公是君退臣犯曲在彼矣故不能不失败这不但毫无道理亦不能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情况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 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所记外文辞令也很精彩这一类文字照理应该有原始的官方记录作为依据但必然也经过作者的重新处理才能显得如此精炼严密而有力与《尚书》乃至《国语》所记言辞相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例子要数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整篇说辞不到二百字却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遏的处境剖析在秦晋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 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于是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两大国的联盟挽救了已经必 亡无疑的郑国至今读来仍是无懈可击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后人注释主要有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诂》清洪亮吉撰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清刘文淇等撰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撰 隐公元年 经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关于《左传》 钱穆 《左传》在古代当它是一部经书因为《春秋》是六经之一《春秋》有三传便也算是经所以在九经十三经之内都有《左传》从前人对《左传》所讨论的问题 一《左传》是不是传《春秋》的这是个大问题汉代今文学家说《左氏》不传《春秋》因此它不立学官二《左传》是不是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是孔子同时人若是左丘明作《左传》便是传孔子的《春秋》既说《左氏》不传《春秋》那便未必就是左丘明作这两个问题我们在上一堂都已讲过此刻我们认为《左传》并不是左丘明作《左传》成书应在战国要到秦孝公时距离孔子左丘明已经很远而《左传》或许和吴起有关系这些都在上一堂讲过但我们也可照宋代人意见认为《左传》是传的《春秋》之事并不是传《春秋》之义中间如鲁齐宋郑晋卫楚秦各国的事都有都包括在这部《左传》里 所以古代人乃至民国以前人只争《左传》是不是传《春秋》的所谓《左传》真伪问题仅是这一个问题却没有怀疑到《左传》里所载的事即《左传》的内容即是它的历史价值这个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只争《左传》不是经学并没有争《左传》所载二百四十年的事不是历史如讲天文历法《左传》里所记日蚀月蚀种种都是正确的特别如《左传》里晋国的历法同周王朝的历法以及《春秋》里鲁国的历法错了两个月在孟子书里已说过周代历法是把现在的十一月当正月夏历是把现在的正月当正月晋用夏历因此《左传》里讲到晋国的事情同《春秋》错了两个月有 的《春秋》在下一年而《左传》还在上一年 晋国人的十一月那已是周代和鲁国的新年了即此一点就可证明《左传》史料有来源也可证明我们以前所讲夏商周三代历法不同《左传》里便有明据到秦代把十月当正月更早了一个月汉代以后才改过来沿用夏历我们只就《左传》便知古代山西人的历法就是夏历因此我们在《左传》里可以研究很多古代的天文学 第二我们讲到地理中国历史悠久疆土广大沿革地理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学问普通认为《禹贡》是第一部讲中国地理沿革的书第二部是《汉书?地理志》可是《禹贡》实在是战国时人所写而《春秋左传》里的地理因那时有一两百个诸侯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便举了特别大的十二个这些叫做国国以外还有邑这些邑就像后来《水浒传》里的史家庄扈家庄祝家庄之类虽不是一个城却是一个邑《左传》里所记邑更多大的称都小的称邑若我们把《左传》里的诸侯和都邑各个地名都考究那工作便很繁重杜预注便成为后人讲沿革地理一项重要的参考材料此是一项专门学问清代人写《左传地名考》的就有好几家那么我们可以说要讲中国的沿革地理读一部书实是《左传》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历史上一切活动都分布在地面上我们只要看看春秋时代的地名就可想象到古代的中国已经相当的大差不多黄河流域直到淮水流域乃至大江以北中国大部分区域都已包括在内 第三我们要讲到历史里的氏族大家知道春秋时代是中国贵族封建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由一氏族组成鲁卫齐晋郑各国他们的氏族各不同昔人有《春秋氏族谱》我们要研究春秋时代的大家族及当时的贵族生活《左传》里讲得很详细 第四讲到政治制度 《左传》里各国制度亦各不同譬如官制政府组织兵制军队组织田制赋税制度等将来历史里一应制度官制兵制田制等都有渊源特别重要而且可考的则在春秋时代 第五从西周周公一路传下来的所谓朝聘盟会之制这是列国与周天子乃至列国相互间的一种礼现在我们也可称之为制度在清代末年曾有一本书那是中国人到了外国去研究了欧洲人的所谓国际公法写了一本书称《春秋时代的国际公法》我当时曾极力鼓励他努力写至今已过十年没有同他通过信不知他此书写成没有可是这个题目却极值得写就这一点也可想象我们中国文化之伟大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已有一套很像样的国际公法了虽和后来欧洲人的国际公法不同然而至少是各有长短各有特色下面我们讲到《左传》里的人物 《左传》里的人称呼极不同有的称名有的称号有的称官名还原其他不同的称呼实际上不仅古代如此如我们读宋代的理学每一理学家有几个名字的如程颢字伯淳号明道至少有三个称呼又如朱熹字晦庵号考亭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每个人都有好几个名称而中国人的名号又都在训诂上配合起来如三国时诸葛亮字孔明鲁肃字子敬名字相配这习惯就从春秋时代起了清代就有人专门研究春秋时代人的名号从这里有很多的训诂问题可以发现尤其是当时各国的贤卿大夫他们的言论行事都值得我们研究 下面再讲大家知道的春秋时代《左传》里所记载的军事如晋楚两国三次大战争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又如晋和齐的鞍之战还有其他各种的大小战争《左传》里记载战争的文章都写得好在军事学上也有极大考究又如讲到当时各国的外交辞令《左传》里记下的都是了不得常为后 人传诵 再讲到当时的各种礼俗信仰有关社会史方面的也都重要清代有一学者汪中容甫他有一本文集《述学》里面有一篇讲到春秋时代种种礼俗如他们讲的天道鬼神灾祥灾异同祥瑞卜筮梦其他都是极有趣而且亦有参考之用汪容甫根据《左传》说这些都是当时的实际情形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 到了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大变这许多所谓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等大批在《左传》里有很多的记载而战国以后便慢慢少了也可说是中国历史文化上一大变迁大进步也可说 是春秋当时中国社会的特殊形态中国人心理上一些特殊信仰 此外我们还可以讲到春秋时代的一切食货经济工商业情形 其次《左传》里又讲到许多蛮夷戎狄后人所谓的四裔诸位当知研究任何一代的历史都有这几个项目如天文如地理如外交如食货经济社会礼俗又如中国和四裔的关系等这是历史的一个大体段而《左传》都有了 所以《左传》已经是中国一部很像样的历史诸位倘使要研究这许多问题清初有顾栋高写一书名《春秋大事表》这是指的春秋时代所根据的就是《左传》的内容他分门别类地各为制成一张一张的表而加以叙述这书极伟大我们正可根据他的方法来写《宋代大事表》《明代大事表》等顾栋高是花了一辈子工夫在这两百四十年的事情上的 我今试问诸位哪个人可能随便来伪造一部《左传》他将如何般来凭空伪造又伪造了有什么作用所以我说《左传》是中国最先第一部最详密的编年史专讲历史价值孔子《春秋》可说还远在《左传》之下若我们要研究春秋时代的历史 而我们专来研究孔子《春秋》将使我们根本不清楚所能晓得的将很简单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左传》但如此讲 来孔子《春秋》又有什么价值啊这已在上一堂讲过但上一堂所讲和此一堂所讲并不相冲突我们此刻说除非一大史学家将不能编出一部《左传》而《左传》也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史学书我认为我们要研究古代的中国史我们便该拿这部《左传》做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即由此上来建立我们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看法 我们研究历史要懂得一个看法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五帝尧舜夏商周三代一路下来我们该怎么去看我说我们该先研究《左传》因《左传》讲的详细 如诸位研究《西周书》这里周公讲几句那里召公讲几句太简单了再往上去更简单我们能把这两百四十年认识了根据这认识往上推我们便可研究中国古代史如我讲今文《尚书》也有假的《尧典》是假的《禹贡》是假的为何如此判断只要读《左传》把《左传》里各国的政府组织官制等都弄清楚那么怎能在两千年前的中国早有了这样进步的舜的时代的政府组织呢为什么四千年前中国政府高明到这样在什么时候又腿部堕落下来到春秋时代又是这个样子的呢我们应有一讲法即是说这《尧典》里讲的靠不住《尧典》是战国人的伪书又如讲《禹贡》我们看过全部《左传》里的地理怎么那时人没有《禹贡》九州观念呢 我们便可判《禹贡》是伪书又如我们今天讲春秋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这话便有些不通诸位读西洋史他们的中古时期封建社会有没有国家组织呢那时还没有像法国英国等现代国家但我们春秋时代有晋齐秦楚许多国家了西洋史上要封建社会过了才有现代国家兴起然而西洋的现代国家直到今天英国还是英国法国还是法国没有更在其上的一个统一政府西洋史上的统一政府乃在封建社会以前的罗马帝国可是中 国便不同春秋时代已经有了很高明的国际公法又有一个周天子在上面那么我们怎可说春秋时代是个封建社会呢所以我只讲中国古代是有封建政治而并非封建社会西方人的封建社会是在无政府状态下的东西和我们完全不同 我此刻这样讲诸位不要认为很简单在此六十年来似乎只我一人这样讲在我认为讲得很清楚明白只为我读了一部《左传》《左传》是我讨论古史一个基准的观点 我再举一书诸位都知有郭沫若他写一书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根据《易经》根据龟甲文说中国那时还是一个渔猎社会正从渔猎社会渐进到畜牧社会去在龟甲文里一次打猎捉到多少猪或多少羊所以说那时主要生活还是在渔猎时代但这话也有些讲不通社会从渔猎进化到畜牧再从畜牧进化到耕稼进化到有大贵族有许多像样的诸侯有中央统一政府那不是简单一回事 请问中国人什么时候才一下子一跳而进步到《左传》这个时代的呢我们一方面要讲中国人不进步一方面却把中国人的进步又看得太易太快出乎这个世界人类历史演进的常轨之外了诸位尽看他引了许多龟甲文许多《易经》上的话看他有证有据但拿一部《左传》来一看就知双方不能相通因此我们要研究中国古史应该把《左传》做一个我们对历史的基本知识即一个标准的看法从此推到上边去可以不会大错 再讲到下面我可以告诉诸位诸位定该研究以下古代史才能懂得下面的历史古代史也可把来作研究下面历史的一个基准观点我们此刻研究秦汉以后也多有看错的毛病在哪里 因为在上面没有弄清楚要弄清楚上面最好还是读《左传》我们要研究古史研究西周研究商和夏先要有个准备工作有一个靠得 住的基础和标准那么一定要看《左传》或者再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先把四史熟了下边有办法但《左传》又是读四史之基准诸位莫说我要研究宋史先去读《左传》有什么用但研究宋史也要有个基准从上向下如诸位要进我这个客厅来听课定要从大门进来不能说这和我不相干我们今天的错误在我们先没有一个做学问的基准或说立脚点 此下我继续提出两书一是《国语》一是《国策》前人多谓《国语》和《左传》同出左丘明故《左传》称内传《国语》称外传此说殊不可信《国语》分国记载如后代十六国春秋之类和《左传》编年体裁不同故读《国语》亦应分国来读如《鲁语》和《齐语》不同大抵邹鲁儒生多拘谨保守故多经生儒家言而《齐语》则如孟子所说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今《齐语》只讲管仲与管子书里材料相通《晋语》则出三晋之士韩赵魏三家比较上重功利法制与纵横思想最早当渊源于子夏后面演变出吴起当然不能说子夏便是法家纵横家 之祖可是三晋虽则所产法家纵横家则论其最先原始则起于儒家 那里的儒家所讲则比较更近于史学亦可说孔子的七十弟子后来在邹鲁本乡的还都是儒家传统而他们慢慢地传到三晋就渐变为功利法制乃至纵横这几派其时如宋国又和其他国家不同宋是商代之后春秋时有一个宋襄公想把讲仁义来霸诸侯被楚国打败后来又有一个向戌召开弭兵大会来求当时的全世界大和平那些都是宋国人搅的花样更后来有墨子他亦应是商代之后他思想亦较特别古人说商尚鬼商代人是带有一种宗教迷信的墨子书里便有天志明鬼诸篇不脱商代人色彩孔子之伟大正因他是商代之后而到了鲁国周尚文孔子崇拜周公遂集古 代商周两代大成而又上通之虞夏 还有楚国和北方诸夏又稍有不同天文学在楚国很盛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用的名词都很特别我怀疑它和楚国有关系特别如楚辞其中如屈原的《离骚》《天问》那里讲的中国古史非常多他们又是一套恰如我们讲现代欧洲意大利人同英国人不同英国人同法国人不同法国人同德国奥国人又不同地域不同传统不同中国在春秋时代也有很多的不同诸位读《国语读《鲁语》就多儒家言《齐语》就只讲管仲多法家言《晋语》更较近读历史《楚语》又是另外一种在《国语》里有一篇《郑语》其实这一篇《郑语》只就是从《楚语》中分出来又如《吴语》《越语》《吴语》也只是从《越语》中分出 只讲范蠡文种讲的是权谋权术这些在春秋时代还没有是后来新兴的而把来假托在范蠡身上倘使我们这样来看《国语》便知《国语》材料也并非不可靠但决不是说编《左传》余下来的材料便成《国语》《国语》应是由另一人来编集这些材料也是从各国来但未能像《左传》这样汇在一块而把来融铸了而且这些材料时代先后各有不同像《鲁语》便多是后起儒家借着古代某人某事添油添酱润饰成篇如此之例《左传》中也有在《左传》中的记事部分决非伪造但《左传》中记言部分便有些不可靠若我们要取材《左传》来写一部春秋时代人之思想史那在运用材料上便得小心 《齐语》中的管子则决非春秋时代之真管子而《晋语》则比较是记事部分多或许会有更早于《左传》中的材料也不可知 我们随着讲到《国策》《国策》里有大部分材料尽是纵横家之言都出三晋之士然而《国策》中如《魏策》《赵策》等有一部分材料却很近《国语》中的《晋语》可见当时历史材料 三晋为多有很可信的也有很不可信的那便是纵横家言了 我在《先秦诸子系年》里讲《左传》就连带讲到《国语》主要把《国语》分国看认为《国语》这书是杂拼的只把很多材料拼在一起有的材料早有的材料迟 齐国人的话鲁国人的话晋国人的话楚国人的话越国人的话都不相同再把这看法来看《国策》近乎《国语》的是一部分三晋纵横之士的说话又是一部分讲到这里我要提出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古代人对历史记载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所谓记言记事之分诸位都说历史是记事的但中国古人看重历史不仅看重其事还更看重讲话从前人认为《尚书》是记言的如誓诰谟训不都是讲话吗我第一次讲《尚书》提出《召诰篇》那就是召公同人讲话《国语》《国策》里很多只是讲话一段一段保留在那里就是历史而《左传》中主要的乃 是两百四十年的事情放在那里便显然见得一是记言一是记事了 我们再进一步讲固没有在事情中没有讲话也没有讲话而不牵涉到事情的这里我们不能太严格地分我在《西周书文体辨》里就说讲话里必兼记事而《左传》亦在记事里就连带记着很多的言我们只能说中国古代言与事并重但并不能说中国古代人把讲话同行事分别开如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话恐有些靠不住又如说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一个天子的行动由左史写下来他的讲话由右史写下来此和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恰相反对又且在古书里可找到许多史官名而并无所谓左史与右史的分别所以我疑心这些话靠不住可是中国古代人对于历史既看重事情又看重讲话那是一定的 现在我们再讲到记言这个言字也和我们现在人所讲思想有一些不同当然讲话都由思想 来可是说中国历史里看重讲话不能便说是看重思想思想二字乃是我们的现代观念而且我们今天所讲的思想也和西方人讲哲学有不同我曾写了一本《中国思想史》但并没有称它为《中国哲学史》言和思想和哲学这三者均是稍有不同言和事紧密相连但并不即是思想思想可和事分开但并不即是哲学哲学乃是思想之有特殊结构的如纵横家言我们最多只能说那时有一套纵横思想但并不能说那时有一套纵横家的哲学 从另一方面讲言一定是思想哲学也一定是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说随便的说话就是言这些说话用特殊的某一种的说法来说就变成了哲学这不是说话不同而是思想方法之不同思想一定要成一个体系非如胡思乱想但这个体系又可分两种一种是生命体一种是机械体怎叫生命体呢如盆里这一枝花这是有生命的怎叫机械体呢如这张桌子它是一个机械体我们思想的发展都应有一个生命思想发展就有许多话话多了遂成为一个结构而那结构太固定性了便好像机械似的那就成为了一套哲学中国人思想偏近生命性的它的发展仍只应称之曰言如孔子讲话自然从他的思想来但我们今天每有人说孔子的思想没有组织 不成为一套哲学组织也只是一套结构但结构得太严密或说是太形式化了便成为机械化便会减少或损失了它的生命性孔子以前有一位叔孙豹他讲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暂不讲立德立功立言不就是言与事并重吗叔孙豹那句话两千五百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在这样讲这不是他的立言不朽吗但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成一套哲学西方一位哲学家讲话他往往不是在讲一句话而往往是在写一本书有组织有结构讲到最后自成一套理论中国人的理论万物脱口而 出只是说话没有系统没有组织一个人在那里平白出口讲不成哲学可是它确是一番思想啊虽然由他一个人随口讲竟可跑到我们全世界人的心里大家认为对那就是立言 又如马克思他著的《资本论》若说资本家怎样赚钱论到资本的利润说这是剥削劳工阶级这是马克思住在伦敦天天看报与访问调查各个新兴厂家有根有据才提出这些话这些话确是对但在中国人简单一句话就讲明白了这称做为富不仁要赚钱发财总是有点不很仁德在我们只是一句话在马克思则成了一套哲学若马克思这套哲学只讲到这里那么今天就会有人驳他说今天如美国人工资这样高而且一个大资本家的厂公开发卖股票工人也可买赚来的钱还要抽很高的所得税所以美国人今天已不能叫做资本主义的社会已经是共产主义的社会了可是这句话最多只能驳马克思不能驳中国人为富不仁的话资本主义还是为富不仁 这且不讲马克思因要讲经济利润慢慢讲到阶级斗争再讲上去讲历史哲学讲唯物史观讲存在决定意识这就成了一套哲学他的《资本论》千门万户有一个大的结构急切要驳倒它便不易中国人一句话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话可是这句话也可颠扑不破此所谓立言故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生命性的这句话就是一个思想之菁华像一棵树从根慢慢长出枝开花结果有生命西方人的一句话往往成为思想的一块化石如马克思说存在决定意识你要问这句话怎么来他便原原本本有一套哲学慢慢儿同你讲可是这句话实际上是死的而中国人一句话总要求其是活的 如孔子讲仁今天我们都要学西洋人讲哲学的方法来讲孔子的仁那么如《论语》里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这话意义无穷可是当下则只是一句话又如 说仁者其言也讱或者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如此之类若我们把《论语》里孔子论仁依照西洋人的哲学来重作一篇文章加以组织成为结构这些话怕会一句都用不上或者说这些话都变成不重要的了我们要知中国人所谓的言不能以看西方人哲学的眼光来看我们今天要把西方人的哲学来发挥中国人的言而不悟这里有一个不同如叔孙豹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话就不朽了但若讲哲学这话便成无头无尾没有结构没有系统没有组织 照西方人的哲学著作也有许多是多余的讲了一本书最后也只是一句话你说存在决定意识我说不对也就完了读中国史不便要兼通哲学但中国史了言事并重如纵横家言也是一套话却又不能说它是立言不朽可见治中国学问还是有中国的一套不能不另有讲究 现在说中国史学有记言记事两条大路像《国语》《国策》都是记言的远从《尚书》一路下来但到孔子时代记言又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百家言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老子庄子是道家各自著书如《论语》《老子》等书发展成另一条大路中国人叫它做子书 中国人从经学里发展出史学我们已经讲过《尚书》《春秋》便都在经学里的但史学又发展出了一套子学子学则只是记言的从其所言可来研究他们的思想我们要研究中国思想从周公开始周公以前则难讲了近则从春秋开始如看一部《左传》它里面所载贤卿大夫种种讲话不晓得有多少但此许多讲话有可信有不可信有有价值的有无价值的要讲史学便又该讲到孟子所谓的知言之学又当知一书有一书之体制中国书有中国书的体制 今天诸位读书主要在找材料但如诸位讲中国思想尽向《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书中找材料却不找 到《左传》认为《左传》是一部历史书不知《左传》里就有很多伟大思想在其内 我写《中国思想史》从《左传》里就举出两人一是子产一是叔孙豹叔孙豹讲三不朽这时孔子已经三岁子产在《左传》里有一段话讲鬼神讲得非常有意义那时孔子已经十七岁又过了十四年子产又讲天道远人道迩这一句话只六个字似乎不成一套哲学可是孔子《论语》就是讲人道不讲天道根据子产这句话的思想发展而来我讲中国思想在春秋时代举出两人都在孔子已生以后孔子怎会不受他们影响可是今天把这部《左传》搁在一旁不理了便会使古代史无法讲而下边历史也都无法讲讲中国思想讲来讲去从老子开始呢还是从孔子开始只讲诸子讲经史把中国史从腰切断了 若我们把此两百四十年春秋时代人的思想见在《左传》里的再接上《尚书》里的思想便如伪古文《尚书》里也还有很多材料这些中国古代思想怕会花去诸位一辈子工夫去研究所以我说《左传》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史的基准观点 所在我前面讲《左传》举了十项大事而思想一项没有举在里面 现在我再讲一件如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成这可见中国人看重讲话看得非常重要近人都看不起孔子的正名主义骂孔子君君臣辰父父子子是一套封建思想但孔子所谓必也正名 是说每一句话中总有一个名名不正了就言不顺言不顺的该无法做成事中国史学言与事并重这是中国人的一套历史哲学所谓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如近人好言和平而不重正义这便是言之不可行了 中国人看重《左传》不看重《国语》《国策》正因为《左传》里有许多贤卿大夫之言不能和《国 语?晋语》里所载有许多后代迂儒之伪言乃至如《国策》里的许多纵 横家言尽有要不得乃至不值重视的若诸位没有知言工夫只把中国历 史当作记事一边去看便失掉了中国史学重要的一部分
/
本文档为【姓氏与名、字、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