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精品课程申报表1

2020-03-08 27页 doc 185KB 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精品课程申报表12011年度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
2011精品课程申报表1
2011年度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所属专业类名称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院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⑴-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⑵-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⑶-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最终 学历   专业技 术职务   电 话   学 位   职业资 格证书   传 真   所在 单位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教学与技术专长   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2⑷-3 技术 服务 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兼职 教师 )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 术职务 职业资 格证书 专业 领域 在课程教学中承担的 任务 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 1                 2                 3                 4                 5                 …                 3-2 教学队伍整体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3-3 教学改革与技 术服务/培训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                     4.课程设置 4-1课程定位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是我院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技术主课程,也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一、专业定位 据2003年7月国家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在全国进行的一项数控相关岗位调查,数控相关岗位涉及到数控操作、数控编程、数控维修等岗位,其中数控操作与编程两个岗位人才,分别占65.28%和19.20%,如下图所示: 图1 2003年数控相关岗位人才结构 根据以上调研,数控机床操作工和编程人员所需数量最多,因此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定位在主要培养数控编程员和操作员,其次为绘图员、设计员等岗位人员。 二、专业课程体系定位 基于以上专业定位,依据主要岗位职业标准,并结合企业相关岗位调研,建立起数控编程与操作的职业岗位规范。通过对该职业活动过程及相关职业能力的分析,建立起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课程定位 数控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是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的操作与编程加工,本课程正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基本的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专业核心岗位及对应的核心课程如下表所示。 专业核心岗位与的相应的核心课程对应表 专业核心岗位 对应的核心课程 对应的技能证书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加工岗位(有些企业操作岗位与编程岗位分开)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 数控机床(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 数控铣实训 数控机床操作工高级证 加工工艺编制 数控加工工艺         四、本课程的前期与后续课程 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制造基础》等课程,进行过《金工实习》之后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本课程之后是一些更深入的专业技术课程,如《数控加工工艺》、《数控铣综合实训》等,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这些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既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等专业的一门关键技术课程,课程的辐射面广,课程资源可利用率高。 2 课程设计 本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和服务生产一线的职业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以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来组织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1、以职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学习领域 1)学习领域开发 本课程以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来组织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并形成若干相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组织训练项目主题和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工作任务和步骤流程(图1所示)。在建立的职业活动情境下,学生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 图1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下,任务分解如图2所示。 图2 根据学习规律,工作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应用范围由窄变宽,逐步提高任务的难度,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2、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如下图所示。本课程以职业能力要求作为培养定位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和应用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并通过一个个职业活动情境下的具体项目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图4 3、以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在课程考核中不再进行一考定终身,而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方式,具体实施如下: 1)以工作任务的形式进行考核和评价,取代笔和纸的考试方式,与企业的岗位技能考核方式相并轨; 2)在完成十三个项目的过程中,记录学生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成果、能力表现和综合职业素质表现,作为重要的最终评价依据,实现形成性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对每一工作任务的考核评价都以能力评价为主,主要观测六个方面的能力:零件的识图、图形分解和节点计算能力;制订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方案的能力;数控程序编制能力;数控铣床的基本操作和自动加工操作能力;工件加工精度的检测与控制能力;机床的基本维护能力等,如图5所示。 图5 3 课程简介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课程历经多年的磨砺和大浪淘沙,本课程已经逐步成为一门目标明确、重点清晰、结构合理、手段先进的课程,且将生产实习引入了课程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至少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得到提高: 1)数控编程能力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2)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职业素养; 3)真实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岗位适应能力。 现在本课程成为我院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关键课程和专业技术主干课程,也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4 课程特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依据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同时要全力贯彻“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本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立。在对本课程建设准备期的研究与探讨过程中,曾多次进行市场调研并召开DACUM分析讨论会,认真听取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对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及体系进行可行性论证,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质量标准,真正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源头。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原来的《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操作》整合为《数控机床与编程》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主要介绍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及手工编程与操作等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只研究教的过程,而不考虑学的过程,往往造成培养目标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差距过大,使毕业生不能很快上岗工作。因此,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采用德国先进的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首先由教师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进程进行科学立项,然后围绕如何正确完成所设项目展开教学,对其间所包含、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完成该项目所需掌握的实践技能、技巧进行亲身示范或旁加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现场参观等形式组织教学,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对学生编制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这样不仅能使教学直观、形象,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精品课程配套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实训要求,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环境,把单个实训室的建设,向综合型、创新型实践基地发展。目前,我院已建有数控仿真实验室、数控车床实训车间、加工中心实训车间等,并且运行状态良好。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合作机制,把课程搬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目前,我院已与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苏州胜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少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等12个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就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质量评价,现场对人才素质要求等进行信息交流,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保证课程建设达到预期的成果,必须加强过程评价。为此,我们在开展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组织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及时反馈各种相关信息并整合其他教改成果,迅速提升课程的时效。对于课程建设的目标评价,其核心是社会评价,当前我们学院除了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相应的测评外,主要以学生参加劳动局统一组织的技能考核结果作为课程建设目标评价的重要依据,也就是以学生技能训练引导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培育、扩大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我院特别重视对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实行指导教师制,给每位青年教师都配备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改善知识结构;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进修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公开课、示范课以及课程教学专题研讨会,交流教学和学术问题,促进精品课程组整体素质的提高。       5.教学内容 5-1 内容组织 1、整体项目训练化 根据职业岗位的培训能力目标和要求,将整门课程分解为十三个项目(其中有6个情景教学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对应特定的职业能力和关键技能。以这十三个项目作为主线来开展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2、 学习过程任务化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能力目标设置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工作任务的方式组织课程训练内容,进行教、学、做相结合,并按照工序或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地安排和设计,清晰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项目和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目标和相关知识如下表所示。 各项目和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目标和相关知识表 、 职业功能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工艺选择 项目一 认识数控机床 任务1:寻找数控机床中用于传动控制的关键机构 1、对常用数控机床、数控机床,以及机床大致部件机构的认知能力; 2、对不同数控机床进行工艺特点分辨与应用辨识的能力; 3、对常见的数控系统饿概念和外观认知能力 1、数控机床的概念; 2、数控机床的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3、数控机床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4数控车床、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的工艺特点与应用; 5、数控系统的概念; 6、数控系统的外观及标示; 7、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 任务2:选择不同工件适用的数控加工机床 工件编程 项目二 编程格式 任务1:判别数控系统的格式 1、 对国内常用数控铣床系统及系统格式的认识和辨认能力; 2、 代码的含义和作用认知能力; 3、 书写程序段格式和程序格式的基本能力; 1、常见数控系统的格式及特点; 2、数控编程的定义、步骤与方法; 3、程序字概念和常用的一些程序字; 4、程序段格式; 5、程序格式; 任务2、书写FANUC,华中数控和SIEMENS系统格式   项目三 基本数控编程 任务1:判别数控机床坐标系 1、 对数控各坐标系的认识和判别能力; 2、 常用编辑指令的使用能力; 3、 对编程格式的应用能力。 1、 数控个坐标系的概念和判别; 2、 常用编程指令的基本应用 任务二 翻译数控程序 职业功能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任务3:简单刀路的程序编程       项目四 编程中的工艺与计算 、 任务1:二维零件轮廓的分解和节点计算 1、 对复杂图形线路的简化分解能力; 2、 对图形节点的计算能力; 3、 对工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与确定能力。 1、 数控编程中的一些数字处理方式 1) 选择编程原点的选择与计算; 2) 基点、节点准备的计算; 3) 非圆曲线数学处理的基本过程; 2、 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确定 1) 确定对刀点与换刀点; 2) 确定走刀路线和安装加工顺序; 3) 选择切入切出方向‘ 4) 确定切屑用量; 任务2: 确定走刀方式和加工路线 数控车床操作加工 项目五 数控车床基本操作与对刀 任务1:工件和刀具的准备于装夹 1、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方法的掌握与自身保护能力; 2、 数控车床面板操作能力; 3、 工件装夹、位置检测与对刀操作能力;、 4、 数控车床常用工艺装备的使用能力; 5、 工件精度的检测能力。 1、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2、数控车床的常用工艺装备; 3、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及使用方法; 4、数控车床上刀具装夹方式; 5、对刀与设备加工坐标系的方法; 6、MDI操作方式; 7加工程序的输入、检查、修改和模拟检验的操作方法; 8、调用程序自动加工方法; 9、使用DNC的程序传输方法; 任务2:对刀与设置加工坐标 任务3:MDI方式检测加工坐标系 任务4:车削工件外圆   项目六 简单车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1:短阶梯轴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 熟练运用G00、G01、G02、G03、G32等常用指令的能力; 2、 简单车削零件(包括外圆、端面、台阶、圆弧、螺纹等特征)的程序编辑能力; 3、 车削加工前的工艺准备能力; 4、 车削零件的加工操作能力; 5、 工夹量具的使用能力; 6、 车削零件加工精度的测量检测能力等。 一、编程部分 1、车削加工程序的基本编制方法,包括: A华中数控系统(HNC-21/22T)或(FANUC-0TJ)数控系统的编程格式要求(对不同数控系统的编程的格式进行对比); B主轴转速、进给量单位、走到速度、刀具号等功能的设置格式和偏置顺序; C程序中选用加工坐标系的方法; D半径编程与直径编程的概念,启用半径编程与直径编程的程序格式‘ E前刀架与后刀架的区别,它们在建立编程坐标系方面的不同; 1、G00、G01、G02、G03、G32等指令格式与使用方法; 2、粗车与精车的概念、应用及编程的区别; 3、零件加工精度与切屑三要素的关系及选择依据; 4、三角形螺纹的技术要求、加工特点、指令格式、走刀路线及编程对刀; 二、操作部分 1、加工程序的输入、检查与修改操作的输入; 2、程序模拟检验方法; 3、调用程序自动加工方法; 4、控制加工件尺寸与精度方法,及工件测量方法; 5、加工中判断螺纹牙型、底径、牙宽正确与否及修正方法; 6、三角形螺纹的测量方法。 任务2: 螺纹车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职业功能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项目七 复合车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1:带螺纹的阶梯轴零件编程与加工 1、 典型车削零件的程序编辑能力; 2、 零件车削加工工艺参数正确选择能力; 3、 典型车削零件的加工操作能力; 4、 车削加工前的工艺准备能力; 5、 工夹量具的使用能力; 6、 车削零件加工精度的测量检测能力等。 1、G71、G82等循环指令的格式与指令使用方法; 2、图形的数学处理方法与节点计算方法; 3典型零件的程序编制方法; 4、复杂车削零件加工中的一些工艺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等。 任务2:弧面车削零件编程与加工 数控铣床操作加工 项目八 数控铣床基本操作与对刀 任务1、工件和刀具的准备于装夹 1、 数控铣床安全操作方法的掌握与自身保护能力; 2、 数控铣床面板操作能力; 3、 工件装夹、位置检测与对刀操作能力; 4、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5、 数控铣床常用工艺装备的使用能力; 6、 工件精度的检测能力。 1、掌握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2、掌握数控铣床的类型、功能、结构与常用工艺装备; 3、掌握数控铣床坐标系、加工坐标系、机械原点的概念,及机床坐标系、加工坐标系与编程坐标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4、掌握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及使用方法; 5、掌握数控铣床上工件的装夹尺寸检测; 6、掌握加工坐标系的设置方法,以及G92与G54两种设置加工坐标系的区别; 7、掌握加工对刀方式; 8、掌握MDI操作方式。 任务2、对刀与设置加工坐标系 任务3、MDI方式检测加工坐标系 任务4、洗削工件外侧表面及上表面   项目九 简单洗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1:二维轮廓洗削零件1的编程与加工 1、 熟练运用G00、G01、G02、G03等常用走刀指令的能力; 2、 熟练运用G40G41G42等常用刀偏指令的能力; 3、 铣削件的基本编程与分析能力; 4、 铣削加工前的工艺准备能力; 5、 铣削零件的加工操作能力; 6、 工夹量具的使用能力; 7、 铣削零件加工精度的测量能力等。 一、编程部分 1、铣削加工程序的基本编制方法,包括:A.G92和G54设立加工坐标系的异同点; B.铣削走刀路线的特点等; 2、G40、G41、G42、G43、G44、G49等刀偏指令格式与使用方法; 3、使用刀具偏置时走刀路线的设置; 4、顺铣和逆铣的概念,判别方法、加工特点和应用场合; 5、零件加工精度与切削三要素的关系及选择依据等; 二、操作部分 6、刀具偏置尺寸的设置与更改方法; 7、设置多个偏置尺寸的调用的方法; 8、设置偏置坐标系的方法。 任务2:二维轮廓洗削零件2的编程与加工           职业功能 工作项目 工作任务 能力要求 相关知识   项目十 子程序调用编程与加工 任务1:带有多个规律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 利用子程序功能进行零件的编程能力与加工能力;2、 固定循环应用能力;3、 钻孔铣削编程与加工能力等。 1、固定循环功能的概念、及钻孔循环指令的格式和使用方法; 2、子程序的概念、应用格式和使用方法; 3、子程序与刀具偏置指令同时使用时的编程顺序; 任务2:多边形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项目十一复合洗削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带有多个内槽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 典型复合铣削零件的程序编程能力; 2、 零件铣削加工工艺参数正确选择能力; 3、 典型复合铣削零件的加工操作能力; 4、 应用刀具偏置指令和子程序调用指令进行分层铣削的能力。 1、复合洗削的零件的程序的编制方法; 2、复合洗削的零件的工艺参数选择方法; 3、分层洗削的应用、实现方法、注意事项等; 4、加工内凹槽的走刀路线和工艺方法   项目十二加工中心基本操作与对刀 任务1:刀具的装备与安装 1、 对加工中心进行安全操作的掌握与能力; 2、 加工中心装刀与卸刀的能力; 3、 加工中心的面板操作、坐标系设置与对刀操作能力; 4、 加工中心常用工艺装备的使用能力; 5、 工件精度的检测能力。 1、 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 2、 加工中心的特点、类型、功能、结构与常用工艺装备; 3、 加工中心操作面板的使用,打开机床防护门装拆工件的方法; 4、 加工中心的坐标系测量与对刀方式; 5、 刀库类型及装刀、卸刀方式,换刀操作方式与换刀指令; 6、 刀具长度补偿、半径补偿的设定与刀具偏置坐标系的建立; 7、 MDI操作方式; 8、 加工程序的输入、检查、修改、和模拟检验的操作方法; 9、 调用程序自动加工方法; 10、使用DNC的程序输入法。 任务二:对刀与装置加工坐标系 任务3:MDI方式检测加工坐标系 任务四:换刀加工工件外侧表面及上表面   项目十三加工中心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多层次复合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1、 加工中心零件的基本编程能力; 2、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性分析能力; 3、 加工中心零件的加工能力。 1、 加工中心程序的编制方法; 2、 加工中心的工艺特点和工艺参数选择方法。               4、    教学岗位化 强调以职业活动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模拟企业的分工制,突出职业岗位活动的学习情景设计,以岗位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项目活动的步骤流程,以此来实施模拟真实是的职业活动,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5-3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6.教学方法与手段 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6-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7.实践条件 7-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8.教学效果 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 8-2社会认可度   9.特色与创新 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 9-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 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10.课程建设规划 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0-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12.其他说明    
/
本文档为【2011精品课程申报表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