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旅游行业热点问题

2017-10-14 41页 doc 8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旅游行业热点问题旅游行业热点问题 产业融合 一、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我们既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的文化眼光,同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拥有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近年,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
旅游行业热点问题
旅游行业热点问题 产业融合 一、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我们既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的文化眼光,同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拥有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近年,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国数以千计的古城、古镇、古村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保留和传承,引起国内外游客高度关注。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积极挖掘和展示,众多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入旅游市场,焕发了活力,如昆曲、苏州评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安塞腰鼓、纳西古乐等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旅游品牌。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与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随着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上的享受。近年,历史遗迹、文艺会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 1.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在国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很少出现“文化旅游产业”一词,Khalid(2005)在他的工作论文中首先使用了“文化旅游产业”一词,但并未对之作出界定。国外多数学者研究的是“文化产业”或“文化旅游”。如JustinO connor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 Bob Mckercher, HilarydCros(2002)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将“文化旅游”分为衍生于旅游的、动机性的、体验性的以及可操作性的四类。指出了“文化旅游”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随后一些学者在界定“文化旅游”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化旅游”的一些基本特性。例如Wall& Mathieson(2006)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体验和接触当地居民的文化表现形式,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和遗产,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活动。[s]从国外目前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把文化旅游与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联系起来。 我国学者所研究的“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与文化遗产相联系,而且与文化产业相联系。例如,李庚香(2009)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尽管学者们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文化旅游”给予界定(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比较完整的定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旅游实践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概念与“文化”概念一样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一个“伞形词”,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内容。 2.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 文化发展,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属性特征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需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应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既创造经济效益又创造社会效益的过程,是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过程。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 是两个产业同步创新、同步提升、同步转型的基础。因此,在发展思路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文化与旅游资源产品、市场的全面整合,做到资源优化整合、产品一体化发展,以文带旅,以旅促文,优势互补,调整结构,科学规划,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生产力,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性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成为中国新的经济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强国、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3.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在发展文化旅游过程中,也出现了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的问题,要充分挖掘文化和旅游内涵,产生“1+1>2”的效应,实现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文化旅游不只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加法,如何相融发展,良性互动,实现双赢,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所形成的新产业符合产业生态化的总体趋势,是具有长期可持续发展特性的“非消耗型”产业,就必须坚持文化资源“在合理利用中得到保护、在有效保护中加以利用”的原则,决不能因为追求眼前利益而损害文化资源。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文化旅游产业,树立“旅游、文化、产业”的观念,从宏观视野寻找文化与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点”。要明确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交叉点”、“产品交会点”与“企业互动点”,寻找到 )理论、文化生产与再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与策略。需要综合利用产业价值链(网 生产理论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对旅游业、文化产业的价值生成模式和生产流程进行解构与整合,从产业、产品和企业三个方面寻找具体融合路径与策略,有效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协同共生。这样才能真正走向深度融合。 从长远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确立一个共同目标、重点抓好三个统筹、努力实现三个提升”。具体讲,确立一个共同目标,即“提升我国整体文化和旅游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对内对外吸引力,促进文化和旅游的繁荣发展,为增加国家软实力作出应有贡献”。重点抓好“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形象,实现文化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有机统一;二是统筹行动,实现对外文化、对外旅游宣传相互促进;三是统筹发展,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努力实现“三个提升”,一是通过整合力量和途径,提升对外文化交流与宣传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二是提升国家整体文化形象和整体旅游形象的结合度;三是提升旅游在对外文化宣传中的特殊功能。 第二,应有创新的文化眼光。 文化旅游的前提是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就是要打造有品质、绿色、健康的文化。旅游本身就在创造一种文化,是一种文化的集中。提升旅游的层次,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文化,是一种底蕴、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一种引领。文化是旅游的根、魂、源。旅游的文化属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融人。从国际文化旅游的发展看,文化正在成为世界各地旅游新一轮角逐的“核心竞争力”,各国去欧洲的旅游者中,65, 的人是进行文化旅游,到中国来的日本游客,70,都选择游览有文化遗产的城市和景点。因此,我们必须深度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凸显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对旅游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文化 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能不能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体现出更多文化内涵,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品质和前景。旅游的文化品位是全方位的,体现在吃住行、游购玩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动旅游项目的文化创新,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创意,提高导游的文化素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努力把提升文化内涵、体现人文关怀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彰显文化特色,突出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底蕴,渲染人文色彩。 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民俗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特殊资源,往往蕴藏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状之中,遍布于整个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创造过程之中。因此,我们绝对不可忽略的一点,即“以人为本”乃“文化的眼光”之应有之义和终极之义。 文化资源优势是我国发展文化旅游的基底。文化旅游的精髓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接受礼、仁、信、义等传统价值观的洗礼,增加历史积淀,增强民族自 豪感,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各地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要真正选择出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调研和发掘,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的智慧,做好区域文化资源发展重点的遴选 ”,实现文工作,以形成独特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并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走出去化交流融合,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当然,我们还要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文化的眼光当是既根植于历史和传统,又能看到长远和未来的远见和预判。历史总是在传承中向前发展的。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发展文化旅游业,不能只留恋祖先遗留下来的古迹,不能只回顾明清以前的繁荣景象,消极被动保护。而要以发展的眼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补充现代文化的新鲜血液。对历史文化赋予现代主题,让其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追求,使之在含蓄中展现时尚,统一过去,启迪现在,开创未来,确保其在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中能深度迎合社会潮流的兴衰变迁。 第三,应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政府把握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要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协调机构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的“壁垒”,实行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与两大产业的集中度及集约化经营水平,着力构筑起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和产品策划、建设与交易的平台。要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多元化的经营与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等多渠道融资机制,支持一些条件成熟的文化、旅游企业上市,并进一步支持其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文化或旅游企业,采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增质提效。要创新管理机制,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协调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要创新人才机制,培养一支专业精、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和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与收益分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4.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核心是创意。 文化旅游是高品位的,给旅游者深层次的与感受,因此需要有深度;王老师多次强调,旅游卖的是创意,因此需要有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物遗存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或再造,以便提升档次,增加附加值,特别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文化层次。把它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核心内容来抓。通过文化创意,不仅要复活历史,更要推动历史发展。 4.1旅游产品,全方位文化包装 要打造全要素差异和全方位差异的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认真总结、提炼、创作,把其中一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转化为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要与现实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将这种独特的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之中,提升为一种旅游产品,向游客集中展示。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建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精心组织挖掘、整理、收集原始文献、资料、图片、生产工具、机械设备等实物进行展示,将物质形态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展示在游客面前,逐步建成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景点。 4.2旅游项目,全方位文化设计 依托景观特色,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不断创造、运用艺术手段将旅游项目展示或表演给游客,以增强游览的娱乐性和参与性,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 ”。把相关联的传说、历史典故、名人传奇、景点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寻找“卖点 自然特色等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影视、出版、表演等形式,用高品位的影视作品,高质量的文学创作, 高水准的 制作手段,将其用艺术化的手法巧妙灵活地再现出来,演绎成为生动有趣的旅游项目,给人以新奇特的感受,塑造具有特色的整体旅游形象,经过精心策划、宣传和促销,有重点、有、分阶段地将旅游精品推向市场。 4.3旅游营销,全方位文化营销 在旅游促销中发挥文化优势。旅游是产品,也需要有效的促销手段。实现旅游促销新突破,就必须在发挥文化优势上大做文章。要确立纵、横向文化促销思维。确立规模文化促销思维。要树立大旅游意识,对全区旅游业内部的各种鲜活要素进行整合,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旅游促销队伍,有计划、有目标的选定将要开拓的旅游市场,加大促销投资,在一些城市和地区,举办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和民族风情展示等促销活动,形成声势,扩大影响。确立系统文化促销思维。要不断拓展旅游与文化结合的内涵,充分发挥好媒体、影视、文学艺术、文艺团体、出版印刷等部门的作用,以此作为文化促销的坚强阵地,多出精品,使旅游与文化共同繁荣。 此外,可以通过组织节庆活动,展示旅游特色。开展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是旅游景区扩大对外宣传,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有效途经。以政府搭台、旅游唱戏、景区受益的节庆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在今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作为打造旅游精品,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的重头戏下工夫做实。 5.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与作用 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抓住了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顺应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规律,明确了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当前与未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第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新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旅游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调整和提升的新时期,而此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在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与竞争中(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必将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相联系。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 第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总体档次低。发展方式落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用文化来提升旅游产业的品味与档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创新与产业化,实现从单一的文物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既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又塑造现代文化,实现旅游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旅游产业功能的完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解决劳动者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知识增加、境界提升的功能。过去一味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而其它功能功能被弱化。现代旅游业教育与提升人们境界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以公益目的、教育目的、文化传播目的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让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使“静态文化动态化,地下文化显性化”。从而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先进部分(又有利于建设现代文化,促进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 第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充分兑现。一般来说。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文化遗迹品位高、分布密集的地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是该地区或国家一张重要名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旅游内涵,提 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目的地价值的充分兑现。 第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只有用文化来改造与提升旅游业,才能使旅游业更好地承载文化,寻找增长新亮点,打造项目新品牌,从而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人文环境与提升国际形象。文化旅游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旅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中的文化含量,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优化我国的人文环境,树立新的国际形象。 延伸问题一、名人故里争抢问题 仅仅2010年有关名人故里的争论就达10则之多。 2010年3月,继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后,甘肃天水也加入了争夺李白故里的行列,当地还举行了网友签名等活动,甚为热闹。 5月媒体上有关山东和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的消息引发广泛热议。央视“墨子故里——山东滕州”的广告引起了河南平顶山网友的质疑,并建议当地政府致函央视叫停该宣传。2010年7月12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把握正确导向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对名人故里、故居或文化遗址等进行合理适度开发的同时,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的商业开发和对文化遗产内涵的肆意歪曲和滥用。要求不宣 传有争议。未被认定的名人故里,不命名虚构人物故里,严禁利用反面或负面人物形象瘀斑主题文化活动等。 我的看法: 名人故里之争最初是出于民众对历史人物的崇拜,或者是源于学术界的学术争论,然而近年来却逐步演变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利益之争。大多数地方看重了文化遗产的变现能力,是为了打造地方名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创造政绩。当然,也有部分名人故里之争是作为一种变相的宣传方式。但是无论出于哪种目的,最终导致的是自然文化资源的破坏,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等负面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其实,对于有争议的名人故里,何不采取共同开发的方式呢,这样可以把经历放在资源开发上,而不是无休无止的争夺上。因此,要采取共同开发,集思广益,在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在开发的同时重视保护,才是名人故里开发的正确方法。 延伸问题二、申遗热与涨价风隐藏深层原因 去年,在曲阜举行了由政府官员、专家、消费者、经营方27人参加的孔府、孔庙、孔林即三孔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最终确定三孔联票价格由每人每次150元上调为每人每次185元。类似做法的景区还有很多,如黄山举办听证会后门票价格由80上升到104元,山西平遥门票由100元调整为125元。 与此同时,各地申请自然文化遗产之风盛行,“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据报道,此次牵头申遗的新宁县,为此次申遗花费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突破2亿。“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了十几亿元。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申遗意向的项目有200多个,其中100多个进入了预备遗产名单,目前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一国每年可报两项世界遗产,也就是说,我国提出的审议项目将排队到下一世纪。 思考: 景区门票价格连续上涨,尤其是垄断地位的遗产型景区,与此同时,各地不计成本的申请遗产。这两个方面看似没有直接关联,但背后其实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 申遗动机有待思考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热衷于申请世界遗产,有些地方甚至不惜血本。各地申请遗产是对动机的表述多样化,表面上看大多是想借助与发展旅游使遗产得到保护,而在现实中,通过 旅游带动经济、GDP的增长才是最主要的动机。地方政府借申遗而涨价之举似乎与《世界遗产公约》中“第一保护,其次可以合理利用”的申遗要求不太吻合,这值得反思。 景区涨价理由有待思考 目前景区涨价的旅游不外乎三种:质价不符、控制质量和增加收入以维护资源。但是事实上这些只是一些借口而已。首先,景区价值不能也不必从门票上体现,门票只是一种管理工具。其次,涨价后未必游客量就能得到控制,高等级景点的主要客源来自外地,门票对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绝对逊色于景区知名度的诱惑。最后,门票收入中确实有一部分被用于资源维护,但其所占的比例极小。 我的看法: 景区的遗产保护资金不能完全或大部分依赖于门票的高涨,应该扩大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渠道投资推进遗产保护与申请世界遗产。门票只是一种对景区的管理手段,景区的运营、维护是无法完全依靠门票收入的,西湖取消门票后反而比以前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景区应该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适当的门票或无门票来吸引游客,吸引人流、信息流、物流等经济要素,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如此才是景区经济发展之道,同时这也是景区服务人民的表现。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遗产,只有尽到了保护的义务才能享有使用的权利。任何依靠申遗提高身价后涨价的举措都是曲解了申遗的真正目的。同时,各地方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量力而行,坚决不能盲目耗费巨资申遗。 总之,申遗是为了保护,绝不是涨价的理由;申遗应量力而行,有序申报,有序发展。 二、影视与旅游相融合 影视旅游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这使得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影视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讲,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影视主题乐园旅游、影视节庆旅游等6类,其中前3类可以进一步概括为影视传播旅游,后3类可以概括为影视提供旅游内容。影视所固有的传播功能是前者的一个基础,旅游吸引物的无边界性则是后者的一个基础,两者共有的基础则是影视和旅游产业共同的文化产业本质。需求发展导致的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 1.影视旅游的内涵 影视旅游,西方称之为“电影引致旅游”,认为它是由于旅游目的地出现在荧屏、影带、银幕上而促使旅游者造访这些旅游地和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定义1)。国内一个得到较多引用的定义是刘滨谊等提出的:影视旅游是以影视拍摄、制作的全过程及与影视相关的事物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定义2)。对比国内外两个典型的影视旅游定义,可以发现二者强调的都是影视和旅游吸引物的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定义1关注的是影视对吸引物的展示,定义2关注的是影视相关事物成为吸引物。两个定义实际上可以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定义:影视旅游是指主要因为影视制作、播映及相关事物而形成的旅游活动。 2.影视旅游发展日益体现出产业融合特性 影视旅游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 一是从被动走向主动。 几乎从一诞生开始,影视就具有了传播旅游吸引物的功能。但是在早期,这种传播几乎是无意识的。如《庐山恋》对于庐山的宣传、《西游记》对于九寨沟的宣传,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和以前无意识导致的宣传效果不同,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是主动地借助于影视进行传播。如:国内的张家界,也借《阿凡达》热播之际,制造将“乾坤柱”改名为“阿凡达哈利路亚山”的噱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是从后期走向前期。 在早期,旅游目的地往往是借已经播映的影视进行宣传,这时影视已经拍摄好了,进入后期播映阶段。如,虽然现在观看《庐山恋》已经成为游庐山的重要内容,在九寨沟体验20多年前《西游记》的拍摄场景也增添了游客诸多乐趣,但是当初《庐山恋》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宣传庐山,《西游记》许多场景选址九寨沟 也更多考虑的是电影拍摄的需要。 然而发展到今天,很多旅游目的地事前就做好了利用影视进行宣传营销的计划,介入了影视产业早期的拍摄选址乃至剧本写作阶段。比如2010年在《非诚勿扰2》拍摄之前,北京市旅游局就和制作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片中植入了慕田峪长城、欢乐谷、紫竹院公园、潭柘寺等北京美景。 三是从片面走向全面。 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后期走向前期,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的融合也从个别环节向全面融合发展。典型事物就是影视基地的诞生。 在影视拍摄基地,游客可以看到剧组拍摄的现场或遗留下来的场景、设施,可以亲自体验影视作品中的食品、道具、服装及饰物,过把演戏瘾,还可以体验飞檐走壁,探寻特技效果制作的奥秘。影视基地一方面可以用于影视拍摄制作,另一方面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真正体现了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从产品、市场到企业、产业的融合。正因为如此,有研究者认为1963年好莱坞影城的建成标志着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1987年无锡影视基地的建立则意味着中国影视旅游的正式兴起。 3.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影视作品的时效性 影视作品的拍摄是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段性,拍摄的场景也是既定的,影视拍摄地的旅游业发展很容易造成时空集聚,即某一时段、某一地点旅游者蜂拥而至,并带来一系列相应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等过了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失去了旅游者的关注,又将造成影视拍摄地的经济萧条、场景荒废等另外一系列问题。影视作品的拍摄有时要涉及多个影视拍摄地,这必然会产生影视拍摄地之间的品牌竞争。同行业间的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发展,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但同行业问不良的激烈竞争在影视资源方面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对影视旅游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影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影视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大多数影视拍摄地只是立些牌子简单地表明此地拍摄剧目、参演明星、导演等情况,仅限于图片展示,不能够使旅游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难以满足旅游者重现荧屏经典一幕的愿望。巨额投资的影视城和一些影视拍摄外景地,由于仅仅是为了满足拍摄需要,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制作工艺粗糙,设计水平不高,文化内涵体现得不够,难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三)盲目大量投资 影视作品对影视拍摄地的影响是有时限的,在有限的时段内,旅游者数量的迅速增长非常容易掩盖旅游者增长率下降的事实。因此,影视作品所带来的旅游业迅速红火,很可能造成地方对旅游业的投资过大,尤其是对宾馆、餐饮业、交通业等这些从计划、建设到运营本身就具有一定时段性的项目。如果项目建设赶不上影视作品的影响期,就极有可能收不回投资,造成投资失败的结局。影视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忌讳不做长远规划、盲目大量投资建设,那将造成影视拍摄地旅游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个别项目重复性建设 投资商们急功近利,不做长远的规划建设;盲目跟风,看别人这个项目赚钱了就投资建设相同的项目,致使在同一地域内出现了多家影视城,而且“大同小异”。影视旅游产品在我国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其经营管理缺少可遵循的模式, 不少影视城由于经营不当很 快走向衰落。 (五)缺乏旅游者参与性项目 我国的影视城主要功能是为影视剧组服务的,较少有为旅游者的真正需求考虑的。除了供影视摄制组拍摄用外,它们多数时候都是闲置的。以拍摄场景为主,旅游者的总体参与性欠缺,这就与美国好莱坞影城有了巨大的差距,美国好莱坞影城之所以办得成功,不只是因为它是以美国好莱坞出品、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作品为主题背景的主题乐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让旅游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美国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场景,并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心灵享受。 (六)拍摄地环境受到破坏 在我国的影视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破坏影视作品拍摄地的环境,造成旅游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个别影片为了营造出影片拍摄时所需要的场景,大量砍伐影片拍摄外景地的树木,建造大面积的人为拍摄场景,严重破坏地区的植被环境。虽然影片大获成功,也使该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暂时的兴旺发展,但是被大肆破坏的植被坏境,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同时也造成对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 4.影视旅游发展模式(产业融合的角度) 从影视和旅游两个产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则可以将影视旅游发展模式分为以下6类: 1(影视外景地旅游 影视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于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从“识者寥寥”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一部经典电影《罗马假日》,使罗马的旅游热持续多年;每10个到新西兰的外国游客中,就有1人声称是被《指环王》纯净风光吸引而来;《古墓丽影》让塔普伦寺名声雀起;《乔家大院》让到山西的人都想去看看那忧怨的红灯笼;《非诚勿扰》里的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片西湖边上的湿地从此广为人知。 2(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 影视不仅传播拍摄地的景观,也在传播故事,因而这些故事的发生地也可能成为旅游热点,即使这些故事发生地并不是影片的拍摄地。正如凌莉萍、吴殿廷提到的:很多实例证明,旅游者更愿意到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去旅游,比如《勇敢的心》中对华莱士(Wallace)和苏格兰人独立战争的刻画给苏格兰带来了旅游热潮,虽然影片较多地取景于爱尔兰。 3(影视文化旅游 影视传播的内容,不仅是景观和故事的传播,从更深层次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而,影视传播引发的旅游活动并不局限于到外景地或故事发生地旅游,而且包括体验影视传播的文化。如《少林寺》及有关影视极大地传播了中国武术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包括普京的女儿前来学习中国功夫。韩剧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韩剧热播引起各国游客对韩国文化的关注,他们不仅对影片中浪漫的外景地充满了向往,而且对韩国生活方式、食物等民俗文化也充满了好奇心。以往旅行社在宣传韩国景区时,并没有多少卖点,游客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烧烤和泡菜上,因此造成了韩国旅游线路的冷清局面。随着《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等热播,韩国旅游内容大为丰富。特别是在《大长今》播出之后,各旅行社也借此挖掘新题材吸引游客,旅游线路中除了有关拍摄点外,还有品尝韩宫 廷膳、穿韩服照相等各种体验活动。 4(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旅游 观看影视已经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影视的拍摄制作对于人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一些拍摄制作的设施设备,比如说什么是混音棚、什么是录音棚等,大家就不是很了解。拍摄过程本身也对人们具有一定吸引力,如看演员特别是明星如何表演,导演如何指挥等。影视拍摄制作还会留下一些场景,这些场景在影片中出现过,能够唤起游客的 记忆或关注。上述这些内容使得参观影片拍摄制作基地可以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说,还可以利用影视拍摄基地的场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如自主表演、自主拍摄等。天津中贸国旅曾推出了一个参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项目,活动内容包括厂史和影片生产状况介绍、电影流程介绍、拍摄场景参观等。 5(影视主题乐园旅游 影视主题乐园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与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我们所说的影视城大多属于影视主题乐园的性质。影视主题乐园具有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的几乎所有功能,同时大大丰富了旅游休闲功能。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环球影城,在影城可以参观电影的制作,解开特技镜头之谜;可以回顾经典影片中的精彩片断;可以观看娱乐动物明星表演;可以体验侏罗纪公园、未来水世界、终结者等大片电影场景,甚至还有自动拍摄系统记录下你的惊险一刻。 6(影视节庆旅游 当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级电影节有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等。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国际巨星的到场,也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大大促进举办地旅游业的迅速提升发展。 在上述6类影视旅游中,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是不一致的。 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故事发生地旅游、影视文化旅游这3类影视旅游,其影视和旅游的结合往往是偶发的、分散的,主要停留在市场和产品的融合方面。对于这些外景地、故事发生地或文化体验目的地来说,虽然也可能拍上一两部影视,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是偶发的,缺乏完善的影视生产设施设备,一般局限于外景地拍摄等简单环节,因而构不成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初步集影视拍摄制作和旅游体验为一体,但是其旅游功能只是附加的,因而还称不上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影视主题乐园,一方面提供影视拍摄制作功能,另一方面提供旅游体验功能,既是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企业融合进而产业融合。和外景地等相比,影视主题乐园的拍摄制作功能不是简单地拍上一部、两部影视,而是有着较完善的影视拍摄制作设施设备,可以连续性、经常性、较为完整地进行影视拍摄制作,因此构成了影视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影视拍摄制作基地相比,影视主题乐园以招徕接待旅游者作为重要目的,提供了大量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因而也构成了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至于影视节庆相对说来较为特殊,虽然同时构成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但是一般并没有形成相应的企业融合。 5.对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强影视旅游发展的规划引导。 市场融合是影视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影视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建设已经出现过热的苗头,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这种状况需要引起重视,建议由宣传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指导意见,有关项目的审批。 二是支持符合影视旅游发展需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发展。 产业融合最终要体现到企业组织的融合上来。虽然影视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的发展,但是市场需求需要企业去发现和满足,从中寻找自己的商机。有关部门放宽影视旅游业务许可,加强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支持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乃至兼并重组。 三是丰富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 不能将影视旅游等同于一般的植入广告或简单地建拍摄基地,而要深入挖掘影视旅游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影视作品核心主题,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并系统性地将其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建议进一步加强影视旅 游研究,探讨影视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规律。 四是重视新技术的作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影视作品的制作越来越精美,也越来越简单,既为影视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构成了一定挑战。影视旅游企业把握技术走向,进一步丰富影视旅游体验内容,如自主拍摄、场景体验、特效制作等,推进影视旅游发展。 五是主动投入,积极策划“定制”旅游影视作品 从被动地利用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宣传旅游,到主动地策划“旅游影视”来宣传旅游,看似文字排序不同,其实这就如同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旅游规划两个概念一样,意义相差就很大了,是观念的全面更新。主动的去创造影视表现形式,让能够反映当地风情的电影来更换一下主角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不能期望每部作品都能成为高票房的纪录保持者,但可以差异化的定制产品,如体现历史和人文的专题片、反映本地风情的情景剧等。 我的看法: 近年来,影视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无意识的产生宣传效果到后来的植入广告再到后来的旅游影视,为发展旅游而制作影视作品,影视旅游逐渐发展走向成熟。这也是影视旅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影视作品本身具有吸引力,有市场需求,如果将需要宣传的内容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就一定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当然,在旅游影视的发展中,不能仅仅为宣传而制作影视作品,要将所宣传的内容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影视作品的情景中去,提升文化品位,给观众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自然就起到了宣传的效果,而且使观众欣然的去认可,而不是向广告似的被动的去接受。《非诚勿扰2》就很好的将三亚的风光美景融入到了剧情中,巧夺天工;《卧虎藏龙》将苍岩山的美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相信影视旅游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高铁与旅游发展 高速铁路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旅游发展格局,并将在推动旅游目的地分工、改变旅游目的地演进模式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高铁在发展的同时也 改变着铁路系统的经营空间、经营资源和发展定位,在改变中凸显了高速铁路与旅游业互补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要重视高铁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加快完善旅游专列产品、大力发展“铁+酒”自由行产品等,以此推动高铁与旅游共赢格局的形成。 1.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状况 根据国务院于2004年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体系,总里程1.3万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的线路有5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线路有8000公里。 四纵,南北向 1.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北京,天津,济南,徐州,蚌埠,南京,上海,全长约1318公里,设计时速为350km/h。另外亦有蚌埠,合肥支线(合蚌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 km/h。 2.京广深港客运专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由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组成,全长2260公里,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设计时速为350km/h。建成后将是世界上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3.京哈客运专线:北京,承德,沈阳,哈尔滨,并包含沈阳,大连的支线和盘锦—营口的联络线。由京沈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盘营客运专线组成,全长约1700公里,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设计时速为350km/h。 4.杭福深客运专线(东南沿海客运专线):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深圳,由杭甬客运专线、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及厦深铁路组成,全长约1600公里,连 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杭甬客运专线为350km/h级别,其他线路为250 km/h时速的客货混行线。远期将客货分行。 四横,东西向 1.青太客运专线: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由胶济客运专线、石济客运专线及石太客运专线组成,全长约770公里,连接华东和华北地区。全线设计时速为200~250km/h。 2.徐兰客运专线: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由郑徐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西宝客运专线、宝兰客运专线组成,全长约1400公里,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线时速350km/h。 3.沪汉蓉客运专线: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上海至南京段与沪宁高速铁路共线,南京至成都段由合宁铁路、合武铁路、汉宜铁路、宜万铁路宜昌至利川段、渝利铁路、遂渝铁路和达成铁路成都至遂宁段构成,全长约1600公里,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全线除了宜万铁路一段因穿越喀斯特地形和神农架地区,(近期)时速仅为160km/h,其余线路的时速均为200,250km/h。远期宜万铁路时速提升至200km/h,并新建350km/h等级的成渝客运专线。 4.沪昆客运专线: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由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长昆客运专线组成,全长2080公里,连接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为350km/h等级客运专线。 2.高速铁路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影响 2.1推动旅游目的地分工 高铁的发展必将影响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专业化区域分工,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将 会进一步分化为旅游集散地、旅游地、休闲地、旅游主题功能区等,这会导致在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协调、利益博弈变得更为紧迫。高铁的发展将深刻的影响区域内资源配置、产业配置、要素配置的调整,使旅游咨询中心的价值凸显,对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休闲环境的营造和休闲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水平将成为影响旅游业的深化发展。 2.2推动集散地与目的地角色的调整 由于高铁的发展改变了旅游客流方式和消费者对旅游空间距离的感知,从而使得很多资源型地区可能会被动的成为集散地的资源飞地,旅游集散地可能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完全可以利用资源所在地资源来发展除景区之外的其他旅游衍生品。如果资源所在地不积极推进目的地休闲化纵深发展、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的话,旅游者在该地停留的时间将会缩短,从而导致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发展前景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上过分依赖门票获取旅游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式将面临严峻挑战,购物、住宿等方面日益凸显。 2.3网格化结构将成趋势 传统旅游目的地演进基本遵循“点-轴”式的发展模式,而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演进模式将可能会转换为“点-轴-网”结构,从而使得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之间原有的圈层辐射效应消失,目的地吸引力大小从波浪式空间演进转换到跳跃式空间演进,离客源地客观距离近的旅游目的地未必比离客源地客观距离远的旅游目的地更有吸引力和交通优势,这既扩展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的范围,也要求各个旅游目的地从孤岛型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转变,加强区域内各目的地的内聚化发展。 2.4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高铁发展的规划看,其关注的重点在城市,而对农村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对农村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对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以及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为此,下一步需要通过旅游作为介质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的交通通达性,同时需要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尤其是通过对创意生活、乡村气息的强化来突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以及高速铁路于高速公路等路网衔接来增强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2.5迫使旅游发展做出更大的调整 一方面,随着高铁的发展,各地、各企业发展旅游的方式和思路将被迫转变,这对那些希望通过免门票的方式推进旅游发展的地区挑战更大。另一方面,高速交通的发展能推动旅游的发展,同时高速交通的效益也需要旅游业的支撑,旅游发展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交通变革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在交通设计时充分关注旅游流的时间特性、空间特征和规模价值。 3.发挥高铁优势,推动旅游发展 3.1建设高铁旅游服务体系 在对高铁自身的发展潜力和未来模式的认识上,要摒弃原先铁路运输经济的单一思维,要把高铁站域经济放在与临空、临港经济相提并论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海陆空运输体系中给高铁找到合适的、应有的地位。旅行服务要向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一条龙服务发展,目前的旅行服务主要还是餐饮供应服务,高铁可以介入的旅游服务体系至少应包括高铁购物、高铁咨询、高铁饭店、高铁旅游、高铁营销等相关内容。 3.2做好与自驾车租赁系统的衔接 一方面,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正在经历20多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至尊、神州和一嗨等三大本土租车业龙头尽管商业模式并不相同,但都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如神州租车得到了联想10亿元的投资。另一方面,有关省份的调查数据显示,自驾车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随着租车网络的不断完善、国内自驾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未来极有可能出现“高铁+租车”的新型旅游方式,为此,高铁系统需要考虑与这些租车企业之间的联系。 “铁+酒”自由行产品 3.3力推 “机+酒”模式是目前最流行的旅游自由行模式,下一步则可能出现“铁+酒”的高铁自由行产品。如果能够在铁路系统饭店整合上见到成效的话,则高铁旅游的内部联动性将得到良好的发挥,同时对高铁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将带动高铁饭店的经营发展。这有赖于两个方面工作的深化。其一是“铁+酒”之外的产品及其价格的吸引力,可以充分利用高铁在旅客流向上的渠道作用和集成价值,打造“高铁+住宿”、“高铁+景点”等双向优惠套餐;其二是围绕着旅游而进行的高铁票务创新程度。要从高铁综合效益出发,加快高铁票务创新,为打造“高铁旅游”品牌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运能释放后高铁上座率的稳定性。 3.4加快完善旅游专列产品 旅游专列与旅游包机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在实际运营上二者之间却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旅游专列车辆质量、数量、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需要从战略上重视旅游专列产品的开发,认识到旅游专列的开行既可提高高铁的旅客发送量,增加铁路运输和其他经营收入,又能给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客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当地旅游就业。要尽快解决旅游专列的车辆数量不足问题,鼓励各路局加强旅游专列开发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关注焦点和相对成熟的经典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专列车上服务,尤其是要丰富旅游专列上的娱乐服务;要将现行高铁上的服务设施设计理念嫁接到旅游专列上,提升旅游专列的档次,而不是之前的“绿皮车”专列 3.5建立两部门战略合作 旅游部门可以考虑与铁路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高铁旅游的专题调研,共同推进高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指导高铁饭店的创新、规范与发展,鼓励高铁旅游商品参加国际旅游商品会,支持高铁旅游的品牌化、集团化发展,适时共同举办全国性高铁旅游交易会,同时高铁要积极参与并支持地方旅游发展,优先围绕着5A级景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强县等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目的地开行旅游专列,充分利用高铁运能资源协助国家旅游局开展有关的旅游公益性宣传、公益性游客消费行为调研,发挥高铁在旅游营销中的突出作用。 我的看法: 高铁的建设将颠覆我国旅游业的格局。相隔较远的地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那些针对周边市场的景区景点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如果单单依靠景区景点吸引游客的地方,由于没有完善的相关配套设施也将会成为其他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完备的地区的旅游飞地,丧失资源优势,因此,高铁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从两方面看待。 高铁的建设还将改变传统旅游方式。以往的旅游方式就是慢旅快游,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真正欣赏景点的时间并没有多少,而随着高铁的发展,游客将实现客源地与目的地更快的通达,真正实现快旅慢游,享受旅游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随着高铁与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将出现丰富的旅游方式,如铁+酒的出现, 高铁与自驾游、租车行业的合作,未来游客的旅行方式将更加便利,更加以人为本。 四、创意旅游综合体 一、创意旅游综合体概念 1、旅游综合体概念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实际上来自于我们所熟悉的“城市综合体”,但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城市综合体是以建筑群为基础,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城市经济聚集体)。而“旅游综合体”,有时也称之为“休闲综合体”或“度假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休闲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作为聚集综合旅游功能的特定空间,旅游综合体是一个泛旅游产业聚集区,也是一个旅游经济系统,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休闲目的地。 2、创意旅游综合体概念 “创意旅游综合体(Creative Tourism Complex, CTC)”以创意景区为基础,为创意景区进行配套而规划建设一系列为旅游者和当地访客服务的接待、餐饮、会议、购物等服务设施;衍生开发综合功能如体育运动、商业开发、节事会展、文化教育、景观地产、农林牧场等项目,形成用地关系密切、综合功能互补、整体品牌共享、同时为外来访客和本地居民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发展区域。 二、创意旅游综合体特征 “创意旅游综合体”出现,是“旅游消费模式升级(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景区发展模式升级(从单一开发到综合开发)、地产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综合休闲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更印证了“创意旅游综合体”必然是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再次升级的主力引擎,也决定了其核心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为基础。这是旅游综合体打造的前提所在,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旅游资源,是包括人工打造的资源在内的泛旅游资源的概念,如何转化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是其核心指向。土地资源,可大可小,它决定了旅游综合体的规模大小,影响着产品的配比结构。 2、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作为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休闲功能必须是主导,基于泛旅游产业综合发展的构架,融合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会议、度假、体验、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在内的“综合旅游休闲”的概念,当然,在实际开发中的功能综合配置,不是多种功能简单的大糅合,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侧重打造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功能。 3、以土地综合开发为手段。创意旅游综合体,实际上根本就是以旅游休闲为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一种手段,其目标是通过综合开发,进行多功能、多业态的集聚,以旅游发展提升土地价值、推动衍生产业发展、多元文化互动,最终实现开发回报的最优化。 4、以休闲地产产品为核心。在此说的休闲地产产品,既包括度假酒店地产、休闲商业 地产(商街)、休闲住宅地产三大核心类别,也包括其他特色主题地产如创意地产,这是旅游综合体开发最核心的一个板块,是赢利的核心所在。 5、以较高品质服务为保障。作为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的升级模式,创意旅游综合体必须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作为保障,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运营。 三、创意旅游综合体作用 从大的层面上来说,一个成功的创意旅游综合体,对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说,创意旅游综合体实际上有三大作用:其一,推动区域旅游从“观光时代走向休闲时代”。其二,推动区域旅游从“景区时代走向旅游目 的地时代”。其三,推动旅游开发从“单一产品时代走向综合体时代”。 从地产开发的角度来说,创意旅游综合体为大地产开发特别是旅游休闲地产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模式;按照“创意旅游综合体”的特色模式进行旅游休闲导向的土地综合开发,实现地产开发与综合旅游休闲发展的完美融合,为旅游休闲地产的创新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东部华侨城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四、创意旅游综合体分类 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分类依据有多种,这里介绍两种。 其一,从品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一般旅游综合体和国际(水准)旅游综合体(实际上这里的国际,更多的是指“具有国际水准”的意思,如西溪天堂国际旅游综合体)两种。 其二,事实上,我们认为,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分类,基于核心资源、核心产品或核心功能来划分,在规律性的把握上,更有现实的意义。由此,一般形成了“X+旅游综合体”的分类模式(X,指核心资源、核心产品或核心功能),这些分类在实际的情况中又有交叉,但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类别: 1.温泉旅游综合体,如珠海海泉湾、北京温都水城、柏联SPA。 2.滨海旅游综合体,如海南清水湾。 3.主题公园综合体,如深圳华侨城、成都温江国色天香。 4.乡村旅游综合体,如成都五朵金花。 5.高尔夫旅游综合体,如深圳观澜湖、杭州富春山居高尔夫。 6.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如杭州南宋御街、上海新天地、楚雄彝人古镇。 7.休闲商业旅游综合体,如上海豫园。 8.主题酒店旅游综合体,如西溪天堂、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 9.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东部华侨城、恩龙世界木屋村。 10.休闲新城旅游综合体,如甘肃冶力关、京津新城。 创意旅游综合体(CTC)运营模式分析 一个创意旅游综合体(CTC)项目的成功,必然分不开各类子项目的健康运营和持续盈利。然而,又因为各子项目性质差别较大,项目运营特点差别较大,因此也对运营主体的操作能力提出了较大挑战。下面将分别按项目性质差异,对旅游综合体中的酒店、商铺及文化设施类物业的运营模式进行解构,以供借鉴。 一、酒店物业运营 酒店是创意旅游综合体(CTC)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从项目前期开发到后期项目营销,酒店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酒店业聚焦的核心市场,越来越多的本土地产商及投资商开始频繁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合作。这些合作大部分是酒店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输出,也有一些合作直接涉及到参股与合资。 (一)委托管理模式 典型代表:富力地产与万豪国际集团 模式特点:以中高端酒店品牌为主 委托管理模式是指酒店管理公司受业主信任委托,委派输出的经营管理班子全权负责酒店日常经营管理,并获得基本管理费与奖励管理费的一种经营方式。 富力地产酒店战略走的是典型的委托管理路线。早在2003年,富力开始与万豪国际集团开始接触,并于2004年签署了第一个合作项目——珠江新城的广州 卡尔顿酒店。2008年3月,该酒店正式开业,同年6月,富力地产富力丽思? 与万豪国际集团公司签约,合作创建惠州富力万丽酒店,富力地产因此成为国际酒店经营界巨头万豪国际集团在中国的最大合作伙伴。除万豪国际集团之外,富力地产还根据全国各项目区位及市场定位的差异,分别与洲际酒店集团、君悦酒店集团签署了不同类型酒店的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中,富力地产都是作为酒店的业主对酒店管理进行委托,并未直接参与管理,合作双方的年限约20年。由于酒店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期漫长,这种合作方式在短期内无法为富力地产贡献多少利润,但是这些酒店位置优越,只要在酒店建造过程中对质量、成本方面进行合理控制,长期来看,前景乐观。 (二)特许经营模式 典型代表:宜必思、洲际快捷酒店 模式特点:以经济型酒店品牌为主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即酒店管理公司,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标志、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酒店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特许经营的合作方式下,酒店管理公司只为酒店业主提供必要的支持体系以及运营管理服务。 在美国,酒店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大部分业主更希望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而中国业主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更加希望酒店由酒店集团来管理,不过随着中国酒店业的不断成熟,特许经营模式也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时机。2008年前后,借助北京奥运的影响,一批国际酒店品牌开始将特许经营模式运用到中国市场的拓展中。其中的典型代表有洲际集团旗下的假日快捷和法国雅高酒店集团旗下的宜必思。这种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经济中心城市,酒店集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优先考虑拥有多家酒店物业且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或投资商。 (三)自主经营模式 典型代表:悦榕庄 模式特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端度假型酒店品牌 新加坡悦榕(banyan tree)酒店度假村集团的经营理念是希望提供一个能够让人完全放松身心的空间,该集团的营业项目包括酒店投资、酒店公寓销售、酒店管理合约、SPA经营、艺品店、产业销售、设计费及其他项目(包括设计及专案管理、高尔夫球场经营) 等等 ,其主营业务为度假村及酒店的管理、开发及投资。 以位于云南香格里拉的仁安悦榕庄为例,为了使悦榕文化融入当地环境,酒店亲自在附近一带挑选购买了100 多年之久的藏式农舍,经过巧妙的拆迁改建,在仁安河谷新址以原木打桩而成。这种精妙扎实的建筑模式既无需使用新的木材,又很传神地延续了藏式设计的古朴味道,原来的藏式小屋被改迁后,在Villa 的大门口还被贴上原来屋主的名字,并以此来给每个房间命名。 Banyan Tree运作流程: 定位:营造美好浪漫的度假气氛(Romantic of Travel),吸引世界顶级度假散客。 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豪华,成本却不高。 服务:SPA、特色餐厅、Gallery、City Club等。 选址:拥有系统而丰富的选址条规,包括世界顶级度假地(吸引全球客源)、拥有机场和公 路等立体交通网络、生地与熟地的考虑等。 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及特色,极大降低建设成本。 营销:花在推广上的费用很少,频繁获奖是一种营销手段,产品和服务赢得声誉,回头客很多(10%-20%的客人在1年内选择再次入住Banyan Tree)。 收益增值: 土地增值:品牌带动地价快速增值。 经营收益:高房价及不低的入住率保证经营业绩优异。 地产收益:产权式别墅等带来丰厚的收益(约占总收入的一半)。 品牌溢价:2006年评价Banyan Tree的品牌无形资产约为2亿美元。 产业链增值:餐厅、City Club、SPA馆、Gallery、Tour &Trek、高尔夫球场等带来收益。 投资回报: 投资回收期不超过7年,GOP率45%,47%。 操作手法: ——控制投资总额; ——分阶段开发酒店与产权式别墅; ——上市公司,业务操作上也采取预付制、会员制等作为快速融资的手段。 二、商业地产运营 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开发,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与销售过程,而是通过对商业物业的持有和商业运营来实现增值。在商业和地产的组合中,如果说地产是骨骼和肌肉,那么商业便是心脏和血液,而其开发模式就是灵魂,只有三者齐备完善,商业地产才能健康运转。大连万达、太古地产、SOHO中国,是北京CBD最具特色的三大地产企业,其在运作商业地产项目上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模式。 (一)“订单式”开发模式:大连万达 其物业租售情况为大部分持有,少量售卖。持有部分保证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租金回报,售卖部分则用以降低前期成本压力。运营特点是先租后建,订单开发,具有较为浓厚的模式化特点,主力店相对固定,较少考虑地区差异。 作为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大连万达的“订单式”开发模式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所谓订单式开发,就是将后期的商铺招商工作前置,实现先租后建。经过多年成功发展,万达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百安居、百胜等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万达广场开到哪里,这些主力店也跟到哪里。“订单”模式开发至少为万达带来三个方面的好处:项目号召力的提升、项目商业价值的提升和投资开发风险的减小。 (二)“个性化”开发模式:太古地产 其物业租售情况为全部自持,运营特点是擅长资本运作,赚取长期收益。根据地方特色和区位特点来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选取符合当地氛围的商业合作伙伴。 太古地产以其拥有丰富的发展历程及管理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以及住宅物业等经验而著称。太古的开发理念向来是不照搬原有,而是要创造出每一个项目的 个性。以太古在北京的首个项目“三里屯 Village”为例,该项目在设计规划之初便考虑到三里屯独特的文化氛围,并通过建筑设计上的一些细节安排,把这种特质自然地保留起来。可以认为,太古地产不是单独地建造一个商场,而是为消费者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把他们的个人喜好和生活习性都融入到项目中,让商场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SOHO中国 (三)“散售”模式: 其物业租售情况以销售为主,少部分持有。运营特点是占据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依靠地段取得垄断性溢价收益。资金回笼速度快,能最大程度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商铺散卖,又称产权式商铺,即开发商将商铺卖给小业主,然后再协助其出租招商。 SOHO中国开发了北京CBD地区1/5的土地,却几乎从不持有物业,不仅散售,而且费尽心机地切割成小块,以求“杂碎”的效果。SOHO中国管理层认为,整栋出售模式,由于交易资金规模巨大,买方的决策程序通常非常慢,还要受到国家对境外资金开放程度的限制。散售模式则将销售对象锁定为那些有投资需求的富裕个人,并以此规避上述风险。 三、文化设施运营 (一)艺术街区运营:798艺术区案例 北京798艺术区是一个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面积60多万平方米,是一个以当代艺术创作,展示和交易为特色的艺术区。为了推进798艺术区的升级发展,2006年,朝阳区政府与七星集团共同成立了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以“协调、服务、引导、管理”为宗旨,为园区建设服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保护、开发、稳定、发展”的指导方针对798艺术区的核心区域、原创艺术进行有效保护,加强对艺术区的宣传与推广,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众多知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机构,为园区内艺术品打造展览展示、交易拍卖的平台。 (二)民营博物馆运营案例 从中国第一座民营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出现开始,民营博物馆已走过14年的发展历程。十余年间,国内民办博物馆的热潮逐渐升温。在资金、运营、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民营博物馆建立了中国式生存法则。 1、基金会+理事制:观复博物馆开创中国博物馆基金运营模式 观复博物馆由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所创,1996年获政府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第一次实现了盈亏平衡。2010年,成立观复文化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并由基金会统一管理。博物馆运营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来自董事会,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成功企业家组成,每年拨一笔运营经费;二是来自理事会,这部分人拥有荣誉头衔,不承担责任,对博物馆进行不定期赞助;第三,建立了博物馆会员制,每年1000元的会费,享受诸多优惠政策。此外,各展厅还接受企业捐赠。 2、股份化经营+社会赞助: 今日美术馆以社会赞助强化资金链 今日美术馆是地产企业今典集团的下属单位,位于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百子湾路苹果社区。为了美术馆有长期的资金保证,今典集团对美术馆进行所有权股份化改制,吸引了4-5家中国大企业参与,每家持有一定的股份,并让这些企业作为美术馆的长期赞助人,把今日美术馆的产权社会化。博物馆资金来源主要 有两方面:一是来自国家的政策扶持、税收优惠、不定期的专项资金(一次几十万元不等);二是自于美术馆自筹,包括基金会资金、社会赞助资金以及美术馆的门票、会员卡收入、咖啡屋、书店以及刚刚建立的艺术礼品店等商业性收入,其中,社会赞助占据整个资金链中的大部分。 3、房地产养博物馆模式:中国紫檀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私立)博物馆,其投资运营商是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这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拥有数千件紫檀艺术品,耗费2亿元,博物馆唯一的收入就是门票销售和工艺品售卖,一个月收入万余元,但是这些收入跟巨大的投资相比几乎微不足道,而博物馆得以维持的原因则是富华集团在房地产、酒店、私人会所、购物中心、服务式公寓、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丰厚利润。 创意旅游综合体(CTC)功能设施分析 一、创意旅游综合体形成动力 1、城市化动力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即人口非农化的渐续过程,是创意旅游综合体形成的根本动力,创意旅游综合体本身就是特定的城市化过程。系统动力学视角下,创意旅游综合体是创意 景区作为一种“空间机体(spatial agent)”,通过旅游功能植入和空间相互作用,来实现和优化特定地域系统(有效辐射区)发展的过程。换言之,创意景区正是通过旅游这种特定的“非农”功能的培育、强化和扩张,即以“旅游导向型”或“旅游嵌入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来推动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所在地域是否具备城市化条件及潜力是影响创意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的内生型决定因素;并非所有创意景区都适宜发展为创意旅游综合体,那些城市化动力较强的地区更易于通过创意景区生成创意旅游综合体,如大城市边缘的创意景区。另一方面,城市化也是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外生推动力。这意味着那些本地城市化能力有限,但在接受周边或其他城市辐射方面具有优势的创意景区也可能发展为创意旅游综合体,如位于边远地区但近邻知名旅游资源的创意景区。 2、集群化动力 集群化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综合体现,本质上是获取正外部性以及降低公摊成本。经济地理学通过马歇尔外部经济和雅各布斯外部经济来阐释生产的集聚现象。基于经济活动属性的视角,在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中主要存在三种外部性:(1)创意景区自身的集群经济,指创意景区通过规模化、综合化发展来优化经营结构和沉淀成本的投资效益等。 (2)业内共生效益,是指创意景区和周边旅游设施集聚发展所产生的正外部性,属于旅游产品或旅游行业内部的合作效益。(3)业间互惠效益,是创意景区和所在社区之间,即旅游功能和非旅游功能之间的良性互动效益。上述三类效益,从旅游产业链横向联合、纵向联合,或者说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两方面推动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这种集群化使创意旅游综合体突破了旅游空间系统的封闭性,而成为地域综合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换句话说,集群化使创意旅游综合体全面融入到所在地社会经济系统之中,而不局限于“旅游地(景区)”这种专项类型,从而使创意旅游综合体有望成为一类新的“门户游憩区”,即类似于RBD、CBD、TBD的综合型、品牌性旅游(游憩)地段。 3、精明化动力 精明化是“精明增长”(smart growth)思潮的继承和转化。1990年代,为解决一系列“城市病”,美国率先推出精明增长的城市发展理念,并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其本质是倡导一种集约化、高效益、混合型、紧凑性、高活力、高品质的地域发展模式。随着旅游客观发展条件、城市和土地资源形势等“瓶颈因素”的凸显以及对旅游综合效益的追求,中国旅游景区精明化发展要求日趋突出。一者,中国特殊的旅游资源-市场结构,要求旅游景区建设必须走集约型、内涵型路子,。二者,创意景区多数位于城市地区,而土地稀缺、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客观上也推动着包括创意景区在内的各类人工景区综合化、高效化发展。这两者构成创意旅游综合体精明化的外部推力。而精明化以其倡导土地的混合集约利用,本身也引导和拉动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形成。总之,精明化作为我国旅游开发的一种内在趋势,对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驱动作用。 二、创意旅游综合体(CTC)功能设施 创意旅游综合体(CTC)跟普通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项目比较,其项目着重创意,规模相对较大,物业类型相对丰富。以杭州西溪天堂项目为例,该项目定位为杭州最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和度假会议酒店群落,是国内外游客在杭州最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规划包含旅游公建设施、度假酒店集群(高档中心酒店与主题酒店群落)、中国湿地博物馆、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以及商业综合体。 不同的创意旅游综合体(CTC),尽管其在区位、资源、景观等方面的条件千差万别,但通过比较西溪天堂、东部华侨城、曲江新区、三亚亚龙湾等国内一些较为知名的创意旅游综合体(CTC)项目,可以发现这些综合体项目在业态构成上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一个完整的创意旅游综合体(CTC)项目,基本上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1、旅游公建设施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物业形态。 2、酒店集群 酒店集群是旅游综合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大型创意旅游综合体(CTC)往往包括高端商务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等不同档次、不同品牌的一系列酒店。 3、文体设施 文体设施就是指文化设施及体育休闲设施,创意旅游综合体(CTC)项目中较为常见的文化设施包括艺术中心、博物馆、演艺中心等,体育休闲设施包括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马会俱乐部等。 4、商业街 商业街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包含国际名品店、创意生活区、影院、KTV、美食广场等区块。 5、销售型物业 用于售卖的物业,通常创意旅游综合体(CTC)中用于销售的物业类型有酒店式公寓、别墅、产权式酒店等。 创意旅游综合体与旅游融合 宏观模式的融合:创意旅游综合体是融合地产、旅游、文化创意、影视等多种产业的物质空间融合模式。 微观业态的融合:业态与业态之间的融合,业态融合让游客体验层次更加丰富。 从旅游休闲角度来看,这种融合符合旅游休闲发展特征。与不同产业的融合,其主要重要功能就是增强了旅游休闲性。业态多元化引起体验多元化,体验产品增 多,充实了休闲功能。 创意旅游综合体中,哪些项目适合运用业态融合的创意手法 1.投入巨大,效益一般的业态——如文化场馆、博物馆、开放式公园、雕塑公园等,往往经济效益一般,这类项目需要“伴上”辅助业态,如文化场馆与演艺复合,博物馆与客栈复合的方式,功能上进行扩展和嫁接,增加经济效益。 2.趣味性较弱的业态——一般由业态性质决定,氛围较闷的业态,如修学、禅修、培训等,通过复合演艺等业态,增加其创意和趣味性,避免枯燥、沉闷气氛。 3. 营业时间不均衡的业态——不均衡包括节假日、白天和晚上、淡旺季三类不平衡,通过复合业态,使其在不适宜的时间也能发挥其功能,增加经济效益,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创意旅游综合体的融合优势 通过以上业态相融合与传统单一业态相比从其功能、关注点、吸引力、竞争力、市场客群、发展空间、产业以及综合效益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见下图) 创意旅游综合体的融合案例 法国红磨坊:酒吧&歌舞厅 法国巴黎的红磨坊是世界最有名的娱乐场所之一,其名声不下于好莱坞,1885年兴建完成,1900年,它的经营者融合酒吧和歌舞厅两种业态形式,双剑合壁,迎合了当时市民的消费特点红磨坊不坠的票房收入证明它永垂不朽的地位。 台北艺大表演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剧场 博物馆与剧场的关系:表演艺术博物馆扮演者校园核心馆的角色,与戏剧厅、舞蹈厅、音乐厅以及各个学院共同构建生态博物馆,通过表演艺术博物馆的设置于经营,使大学的各种资源整合成为另一组有机的链接,可从生态博物馆、生活剧场的角度来经营大学。 我的看法: 在当今社会发展市场大潮中,产业融合的东西更符合发展趋势,旅游业与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创意旅游综合体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既是旅游融合的产物,也为旅游融合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模式,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转变,有助于提升目的地整体的竞争力。 CTC模式把当地居民拉入景区,提出居民即游客,游客即居民的观点,使游客可以住在景区,游在景区。在从遵化回来之前我们参观了清东陵,在与导游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几乎全部都是当地居民,工作几乎都是围绕着清东陵进行的,但是他们居住在城里因为城里教育、医疗等条件都很方便,每天早晚各有一班车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我在设想:如果将创意旅游经济体的概念用于该景区的建设,除方便游客的同时,将极大的方便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当时这只是一个设想,不知道其实施的可行性。 CTC将景区从概念扩大到旅游目的地概念,我比较支持这一观点,要将眼光放大到旅游目的地建设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景区,因为对于景区的良好发展,要依赖于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如交通、住宿、餐饮等,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够,随着交通的发展,其只能为其他旅游目的地服务。
/
本文档为【旅游行业热点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