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2017-10-15 11页 doc 28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第25卷第6期 2010年l2月 四川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f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25No.6 Dec.2010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范崇高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对南朝小说词语的考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个别词语尚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 文中对南朝小说里的四条词语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汉语大词典》"澳"下的...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第25卷第6期 2010年l2月 四川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f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25No.6 Dec.2010 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范崇高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对南朝小说词语的考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个别词语尚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 文中对南朝小说里的四条词语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汉语大词典》"澳"下的"刷洗"义不能成立,其中两条书证中的 "澳"分别应解释为"加热"和"以水添釜";"薄(簿,箔)"的计量用法源于"圆形箕"义,而不该解释为"块片";"黄头鲜 卑"中的"黄头"指黄头发,并非"黄须"之误;"欧阳火"是民间由"阳火"的"阳"联想到"欧阳"姓氏而附会成的词语. 关键词:中古汉语;南朝;古代小说;词义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80(2010)06—0060—04 平日研读中古小说时,每每得益于时贤大作的启 发,许多词语训释的疑问冰释于怀.但也有个别词语的解 释终觉未安,于是进一步做了一点探讨.今选出四条考释 结果呈献于后,囿于水平,多有妄说,望同行不吝指教. 澳 《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米台精澳釜,石季伦 用蜡烛作炊."《异苑》卷一:"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 饮,其釜澳须臾,喻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 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 《汉语大词典》"澳(ao)"的首义是"刷洗",所举书 证就是上面两例】.而根据我们的考察,以上两例中的 "澳"都不是"刷洗"之义,"澳"的"刷洗"义是很难成立 的.试分述于下: 先看《世说新语》例.《资治通鉴》卷八一"晋太康三 年":"恺以米台澳釜,崇以蜡代薪."胡三省注:"今台, 明谓以水沃釜为澳镬."徐震塄先生据此解释"米台精 澳釜"说:"精,干饭.谓以饧糖和饭擦锅子."/21随后,《世 说新语》研究者几乎都用"洗刷,擦洗"来解释"澳".然 而用饧糖或是于饭来擦洗锅,确实让人费解,所以《警 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才会想当然地把这句改 为"以酒沃釜",语意似通,但已非原文.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地域色彩很浓的口语词,从传 世文献中很难找到更多的用例来准确地加以训释,反倒 是世代口口相传至今的方言口语,有时能提供给我们满 意的答案.本条讨论的两例"澳",就属于这样的口语词. 许宝华,宫田一郎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 "燠:?<动>an热;烧;炒.江淮官话."并举例说"把饭燠 一 下"的"燠一下"是"烧一下或热一下"的意思[31.这说 明,"燠(ao)"在现代方言中有"加热"义.古书中"澳", "燠"两字常常相通,《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引《晋书》记 载王恺和石崇斗富事时,"澳"就作"燠",所以,《世说新 语》中的"澳"正当用"加热"来解释.但这样一来,"米台 精"用在这里又该如何解释?"米台"是饴糖,"精"是干 饭.饴糖在古代应算是易燃物了,《周礼?秋官?司炬 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贾公彦疏:"庭燎所 作,依慕容所为,以苇为中心,以布缠之,饴密灌之,若 今蜡烛."饴密,即饴蜜,指蜜糖,因为易燃,所以作为庭 燎的.《搜神记》卷二记天竺胡人表演幻术:"其吐 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 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燕取为炊,则火也."黍糖,是 用黍米熬成的糖,即"饴糖".这里的幻术使用黍糖,是 利用它易燃来达到"火满口中"的效果.而作为干粮的 "精",是晒得极干的米饭,至少也箅得上可燃物了.正 是因为王恺用饴糖和干饭作燃料,石崇才会用蜡烛作 燃料与他斗富. 现在我们回到"澳釜"上来."澳釜"就等于今天说 的"烧锅",古代类似的说法有"炊釜",如《搜神记》卷十 七:"东莱有一家姓陈,家百余口,朝炊釜不沸.举甑看 收稿日期:2010,09—08 作者简介:范崇高(1965一),男,四川兴文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 第25卷第6期范崇高:南朝小说词语考释61 之,忽有一白头公,从釜中出."有"燃釜",如《齐民要术 ? 醴酪第八十五》.:"(釜)治令不渝法:以绳急束蒿,斩两 头令齐.着水釜中,以干牛屎燃釜,汤暖,以蒿三遍净洗. 抒却水,干燃使热."此处用干牛屎燃釜,与用饴糖和干 饭澳釜功用一样,只是后者的成本远远高出前者而已. 还有"熬锅",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滴珠是个好人 家儿女,心里尽爱清闲,只因公婆凶悍,不要说日逐做烧 火,煮饭,熬锅,打水的事,只是油盐酱醋,他也拌得头疼 了."此处"熬锅"指做菜,或即"澳锅"音变而成. 总之,"王君夫以米台精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的意思是:王恺用饴糖和干饭烧锅,石崇用蜡烛做饭. 再看《异苑》例.如果把"澳"解释为"刷洗",下一句 "竭"就没有着落,叙述不明.所以曾良先生另有新解:"'釜 澳'这里是同义并列复举,指一种炊锅.'澳'这里义同 '釜',这是浑言之……'澳'的本字当是'镦'.""镦"是 主要用来烙饼的平底锅,与文中虹饮的故事明显不合. 我们仍然可以借助方言来解决这个问.《广韵》 去声"号"韵:"燠,燠釜,以水添釜."《说文?水部》:"洎, 灌釜也."段玉裁注:"灌者,沃也.沃,今江苏俗云燠." 近人应钟《甬言稽诂?释食》:"甬俗灶上有汤锅,灌水人 锅日燠."《汉语方言大词典》:"澳:<动>戽水于锅.吴语 ."[31由此可见,"燠"(澳)确实具有"以水添釜"之义. 《异苑》中的"澳",《太平御览》卷十四引作"燠",两 字相通,我们正可用"添水于锅中"来解释."其釜澳须 臾,嗡【翕】响便竭"的意思是:薛愿的锅里添加水后一会 儿,迅速就被喝完. 簿 《异苑》卷一:"永嘉郡有百簿濑,郡人断水捕鱼,宰 生祷祭,以祈多获.逾时了无所得,众侣忿怨,弃业将 罢.其夕并梦见一老公云'诸君且可小停,要思其宜.' 夜忽闻有跳跃声,惊起共看,乃是大鱼,判以为脍,顿获 百簿,故因以百簿名濑." 江蓝生先生把"簿"列为"待质词语",并说:"'簿' 据文义应释为块片.这与古时称手板(笏)和养蚕的箔 帘为'簿'或许有关."网王云路,方一新先生云:"江氏释 '簿'为块片,是.'簿'当读作'箔'.'箔'由金属薄片引 申为薄(鱼)片,是可以理解的……'百簿'犹言百片."同 范崇高曾经怀疑,如果将"簿"释为块片,那么"脍"通常 指切得较为细小的鱼片,因而"百簿"也不为多.所以另 立一说,认为"簿"当通"薄","薄"即鱼薄,是用以捕鱼 的竹篓,渔人用以装鱼回家或作为捕鱼多少的计量单 位."百簿"是说大鱼切割成鱼片,竞有上百篓之多.现 在看来,这一解释仍非确诂. 让我们对上述看法产生怀疑的是以下两条材料: 《宋书?索虏传》:"先是,焘遣员外散骑侍郎王老寿乘驿 就太祖乞黄甘,太祖饷甘十簿,甘蔗千挺."甘,就是 "柑".《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食物部三?茶二》引《晋 书》:"温峤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片[斤】,茗三 百大薄."上面两例中"薄""簿"相通.十簿柑子,三百大 薄茗茶与百簿鱼脍的表达一样,"簿(薄)"很显然不能 解释为"块片",当然也不是"竹篓",但可以肯定,它是 能用来计算物量的器具.这种器具究竟是什么呢? 说到养蚕的"薄(簿,箔)",不少人认为仅仅是指竹 苇之席,但通过对今天养蚕过程和蚕具的了解我们知 道,在一层层的木架上置放竹苇之席养蚕,只是方式之 一;还有一种方式是,在木架上置放周围有较浅边沿的 竹编圆形箕.这种圆形箕在笔者的家乡四川南部地区 称为"簸箕",它除了用来喂养蚕虫外,还有盛物,晒物, 簸物等功用,也可以用来计算物数,如"收了两簸箕枣 子".本文讨论的"薄(簿,箔)"应该就是这种竹编圆形 箕,除了因为"薄(簿,箔)"可以用来计算物量外,还有 两点需要申说: 其一,"薄(簿,箔)"在中古时期可以用来养蚕,也 可以用来晾晒物.这在《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多例,如 《种枣第三十三》:"晒枣法:先治地令净.有草莱,令枣 臭.布椽于箔下,置枣于箔上,以扒聚而复散之,一日中 二十度乃佳."又《漆第四十九》:''凡漆器,不问真伪,过 客之后,皆须以水净洗,置床箔上,于日中半日许曝之 使干,下晡乃收,则坚牢耐久."床箔,指有支架的蚕箔. 又《脯腊第七十五》:"五味腊法:腊月初作.用鹅,雁, 鸡,鸭,鸽,鸺,凫,雉,兔,含鸟鹑,生鱼,皆得作……浸 豉,调和,一同五昧脯法.浸四五日,尝味彻,便出,置箔 上阴干."由上可知,"箔"不仅用来晾晒枣和肉干,还用 来晾晒漆器,从承受力来看,它是圆箕的可能比是竹席 的可能更大. 其二,"薄(簿,箔)"可以用作计算蚕数的量词,如 《齐民要术?种桑柘第四十五》引西汉末年出现的我国 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治肥田十亩,荒田久不耕者 尤善,好耕治之.每亩以黍,椹子各三升合种之.黍,桑当俱生,锄之,桑令稀疏调适……桑至春生,一亩食三 箔蚕."箔,《艺文类聚》卷八八引作"簿".哈拉和卓99 号墓所出的《高昌某家失火烧毁财物账》:"绵十两,靴 六两,蚕种十薄,案(鞍)勒弓箭一具."嘲《太平广记》卷 一 三三"王公直"引《三水小牍》:"以我计者,莫若弃蚕, 62四川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 乘贵货叶,可获钱十万……乃携锸坎地,卷蚕数箔瘗 焉."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蚕收百箔桑蔽 野,麻麦极望无边疆.""薄(簿,箔)"用来计算物量应该 是从它计算蚕量的用法引申而来. 此外,《北堂书钞》卷一四六引《交州记》也记载了 "百簿濑"得名的由来:"百簿濑有断溪,尝有斫茨者,忽 闻似茨内有动,然久看之,见鱼眼径一尺,视似触鱼,斫 以为鱼差,得百余簿,因名日百簿濑也."这段文字从两 方面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一是"斫以为鱼差(鲜)" 是将此鱼晒成盐腌的鱼干,所以用晒鱼干的器具来计 量;二是"鱼眼径一尺"说明此鱼体形之巨大,正当宰割 成上百圆箕的鱼片. 黄头 《世说新语?假谲》刘孝标注引《异苑》:"帝躬往姑 孰,敦时昼寝,卓然惊悟,日:'营中有黄头鲜卑奴来,何 不缚取!'帝所生母苟氏,燕国人,故貌类焉." 上文中的"黄头鲜卑奴",《世说新语》正文作"黄须 鲜卑奴",吴金华先生说:"'黄头'是'黄须'之误,应据 《世说》之文校正."他认为"黄头"当作"黄须"的主要原 因是:"'黄头'即黄脸皮,与'鲜卑奴'的特征不合."[91我 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与"发"常常作为同义词来使用. 在中古时期,"头 如《太平御览》卷八二四引《魏略》:"饥不可食,寒不可 衣,结草以为蓑裳,被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 去乃出."被通披,被头,指头发散乱.《拾遗记》卷二: "(成王)六年,然丘之国献比翼鸟,雌雄各一,以玉为 樊.其国使者皆拳头尖鼻,衣云霞之衣,如今'朝霞' 也."拳通卷,拳头指头发卷曲.《晋书?王殉传》:"弱冠 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尝谓之曰:'谢掾 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黑头公,指头发尚黑而居高位.《世说新语?容止》:"裴 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J]~77L头皆好,时人以为玉 人."乱头,指头发蓬乱. 因此,"黄头"有时是"黄发"之义,如《太平御览》卷 三七三引《广志》:"黄头夷,发黄如苕帚."又卷七九. 引《异物志》:"黄头人,群相随行,无常居处.其类与禽 兽同,或依大树,以草被其枝上,而庇阴其下.发正黄, 如扫帚.见汉人,散入草,终不可得近."这两例"黄头", 不仅表示"黄发"义,而且用来指称外族人."头黄"也可 指"发黄",如《法苑珠林》卷二七引《杂譬喻经》:"萨薄 少时到二国中间,见有罗刹,身长一丈三尺,头黄如蓑, 眼如赤丁,举体鳞甲,更互开口,如鱼鼓鳃."吴先生在 证明"黄头"就是指黄脸皮时,只举了下面一例:《三国 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黄承彦者……谓诸葛 孔明日:'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实际上,这里的"黄头"仍然是"黄发"之义,"黄头黑色" 就是说头发枯黄,肤色黝黑. 在唐宋人的诗句中也有"黄头鲜卑"的说法,如唐 代张籍《永嘉行》诗:"黄头鲜卑人洛阳,胡儿执戟升明 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诗中叙写西 晋灭亡的史事时,称鲜卑为"黄头".宋代曾季狸《秦女 行》诗:"年长以来逢世乱,黄头鲜卑来人汉.妾身亦复 堕兵间,往事不堪回首看."在他们的眼光里,头发黄确 实是鲜卑人重要的相貌特征. 由于鲜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部落集团,族源多元, 血统混杂,所以对他们的外貌特征史学界存在较大的 争论.而"黄头"词义的确定,应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最 终解决.对于晋明帝的外貌,我们还不能轻易断定"黄 须"为是,"黄头"为非,因为人体的须,发颜色往往相 同,而且头,须二字形体易混,上文所引《襄阳记》"黄头 黑色"一句,《初学记》卷十九就引作"黄须黑色".研究 东北古代民族史的学者杨军先生指出:"黄头指的是金 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晋明帝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 胡子."【1叫我们认可这一说法. 欧阳火 《法苑珠林》卷二七引《冥祥记》:"俄尔与船中数人 同睹北岸有光,状如村火,相与喜日:'此必是欧阳火 也.'回舳趣之,未旦而至.问彼人,皆云昨夜无然火者. 方悟神力,至设斋会." 上文中的"欧阳火",学界一直存有疑问:江蓝生先 生把"欧阳火"列入"待质词语"嘲;南朝齐人陆杲所撰佛 教小说《系观世音应验记》中同样出现了上述故事,孙 昌武先生把"欧阳火"直接改成了"阳火"ll;董志翘先 生说:"欧阳火:未详为何物……《周书?王会》:'欧人, 蝉,蛇'注:'欧人,东越之人也.'伏万寿的确是回东越, 这倒与此相符.'阳火'从上下文意看,可能是与阴火, 鬼火相对的明火,人为某种目的而烧的火,可能与当地 的风俗有关,存疑."I1董先生的怀疑已距真相不远. "欧阳火"就是"阳火",即人间之火,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为什么要把"阳火"称为"欧阳火"呢?这是问题的焦 点所在. 我们认为"欧阳火"的说法与俗词源有关.俗词源 是语言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种词源现象,其中一种类 型是,词语在传承过程中,人们已经不能了解它的得名 第25卷第6期范崇高:南朝小说词语考释 之由,只是根据这个词语的读音,通过联想,自以为是 地去理解它们的来源,从而臆造出一个貌似正确的词 语形式.在通常情况下,新的词语形式与旧的词语形式 音节数相同,且具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如宋代郑景望 《蒙斋笔谈》记载,阆州人为祭祀陈子昂,专门为他设立 了陈拾遗庙,后来州人不知道"拾遗"是官名,于是错误 地理解为"十姨",以至于把供奉对象陈子昂变为妇女, 称为"陈十姨"., 另有一种类型的俗词源是,人们从已有词语中的 一 个读音,联想到包含这个读音的一个大家熟知的词 语,就在旧的词语音节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音节,从而 形成新的词语形式.如"傅饪"是古代一种水煮的片状 面食,在四川部分地区被称为"鸡婆头".这一得名大致 经历了以下的演变过程:首先是有人从"博饪"的"傅" 这一语音联想到大家熟知的"鸡婆(母鸡)",就无端地 把"鸡"牵扯到"博饪"之前称为"鸡博饪"(现今四川有 的偏远地区仍有这样的读音),随后"鸡俘饪"因为语义 的联想而发生音变,读,写成了"鸡婆头".又如四川人 把小的饭馆称作"幺店",后来,因为人们少有用"幺"表 示"小"的意思了,"幺店"得名的缘由模糊,有人就把这 一 名称附会在饭馆中的一种常见的菜名"炒腰花"上, "幺店"也就有了"腰(幺)花店"的叫法.这种联想很像 我们从形容一个人油滑的"油",联想到大家熟知的"油 条",于是油滑的人就被称为"油条"甚至"老油条",而 人的油滑和油条之间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 "欧阳火"就是属于后一种俗词源而形成的词语形 式,它的来源与"欧阳"姓氏有关.据《新唐书?宰相世系 表》记载:"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强为楚所 灭,无强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 以为氏."也就是说,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 受封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传到越王无强时,被楚 国灭掉,无强的儿子蹄改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面,为欧 阳亭侯,于是其后世子孙就以欧阳为姓.可见,"欧阳" 姓氏应该是古代吴越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姓.而《冥祥记》 和《系观世音应验记》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刚好发生在吴 越地区,由此我们推断,当时民间是由"阳火"的"阳"联 想到人气旺盛的"欧阳"姓氏,就附会拼合了"欧阳火"这 个词语来表示"阳火"具有的"人间之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缩印本【K】.上海:汉语 大词典出版社,1997:3441. [2】徐震塄.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469. 【3】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K1.北京:中华书局, 1999:7287.7157. 【4J曾良.南北朝笔记小说零札?】.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3):31. 【5】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M】.北京:出版社, 1988:294.296. [6】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lM1.长春:吉林教育出版 社.1992:46. 【7】范崇高.中古小说校释集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6:119. [8】吐鲁番出_+--Z-~整理小组.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第1AI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95. [9】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13. 【1o]杨军.鲜卑人中白种人来源考U]_辽宁师范大学,2007, (6):108. 【11]孙昌武.观世音应验记(三种)lM】.北京:中华书局,1994:24. 【121董志翘.《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M1.南京:江苏古籍出 版社,2002:75. 责任编校:梁雁 AnInterpretati0n0ftheWordsintheNovelsoftheSouthernDynasty FANChong-gao (SchoolofHumanities,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Zigong643000, China) Abstract:WordsofexplanationinthenovelsoftheSouthernDynastymadegreatachievement s,butsomeresults havefurtherroomfordiscussion.Onthebasisoftheresearchachievements,thispaperputsfor wardnewexplanations aboutfourwords.InChineseDictionary,"scrub"asonemeaningof"ao(澳)"cannotbeestablished,and"ao(澳)"in twocitationsshouldbe"heat"and"addwatertopot".Themeasurementofusageabout"bo(簿)"isfromthe"round dustpan",SOitcannottobeconstruedas"block"."Huangtou(黄 头)"meansblondhairratherthanthewrongwordof "huangxn(黄须)".Theoriginof"ouyanghuo(欧阳 火)"isbecauseoftheassociationbetween"yanghuo(阳火)"and thefamilynameof"OuYang(欧阳)". Keywords:MedievalChinese;SouthernDynasty;ancientnovels;wordmeaning
/
本文档为【南朝小说词语考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