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司母戊大方鼎

2017-09-01 3页 doc 13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器之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材料的稀有和青铜铸造工艺的先进性,使得它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鼎、簋、尊、盘、爵等作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而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
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器之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材料的稀有和青铜铸造工艺的先进性,使得它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沉沦于日常物用的器具,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鼎、簋、尊、盘、爵等作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里、融贯一致的。而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鼎被赋予神圣的色彩,起源于禹铸九鼎的传说。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吴家柏树林。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在当时需要七八十名工匠同时操作才能铸成,要用一千多公斤金属原料。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也是世界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的雷纹为地,四周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这种动物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司母戊鼎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所以取名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增加 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俗称虎咬人头纹,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据学 司母戊鼎”,是因为其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铭者称之所以称此鼎为“ 文,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3300年,历史的尘烟造就了“司母戊鼎”。千百年来,以鼎为器、以鼎为礼的习俗,在华夏大地从未有过丝毫中断。时至今日,中央政府赠予联合国的礼品、河南省政府赠给港、澳特首正是一方巨鼎,大型企业也取大鼎作为镇殿之宝。以鼎为礼,乃君子间赠予的“事业成功”之美好祝愿;以鼎为礼,更为礼中至尊,表达了“德权兼备,鼎立天下”的最崇高的企业文化精神。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建议把‘司母戊’改为‘后母戊’。因为商代的字体较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所以‘司’和‘后’字形可以一样,而意思上此处更接近‘商王之后’。 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关于“司母戊鼎”的正确称呼,目前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一直以来,人们都称之为“司母戊鼎”,随着一些考古学家对商代文明研究的深入,认为应改名为“后母戊鼎”。相信通过考古学家的进一步考证,司母戊鼎的神秘面纱很快会被揭开。
/
本文档为【司母戊大方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