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桂枝茯苓丸详解

2017-09-26 32页 doc 70KB 1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96135

暂无简介

举报
桂枝茯苓丸详解桂枝茯苓丸详解 桂枝茯苓丸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桂枝茯苓丸的来源 桂枝茯苓丸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妇 女少腹素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漏血不止,脉涩者,或妇女血瘀经闭,或经停腹痛,或 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原方载于《金匮要略?妇 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为瘀血内阻所设的代表方。张仲景认为:“妇人素有癥病,经断 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也。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
桂枝茯苓丸详解
桂枝茯苓丸详解 桂枝茯苓丸 上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桂枝茯苓丸的来源 桂枝茯苓丸来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妇 女少腹素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漏血不止,脉涩者,或妇女血瘀经闭,或经停腹痛,或 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原方载于《金匮要略?妇 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为瘀血内阻所设的代表方。张仲景认为:“妇人素有癥病,经断 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也。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 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立 此方即通阳活血,化瘀消癥。 第二节 桂枝茯苓丸的组成及用法 桂枝茯苓丸是一首活血化瘀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 仁(去皮尖,熬)各等份,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鸡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三 丸。 第三节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桂枝 桂枝异名柳桂枝(《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 品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嫩枝。性味辛、甘,温;归膀胱、心、肺经。 [功能]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1 ?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如治风寒表实无汗撸,渎榛仆茫钥纹??绾缏榛铺溃蝗糁伪硇橛泻拐撸? 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有温通经 脉、散寒止痛之效。若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 桂枝汤;若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每与白芍、饴糖同用,如小建中汤;若血寒瘀阻,经闭腹 痛,多与当归、吴茱萸同用,如温经汤;若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可与附子同用,如桂枝附 子汤。?用于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若脾阳 不运,痰饮 眩悸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猪 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用于心悸。本品辛、甘性温,能温心阳,通血脉,止悸动。 若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见心悸动、脉结代者,每与甘草、党参、麦冬同用,如炙甘草 汤。此外,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历代医家论述:?《用药心法》:“桂枝气味俱轻,故能上行发散于表。”?王好古:“或 问《本草》言桂能止烦出汗,而张仲景治伤寒有„当发汗?,凡数处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 不得服桂枝,汗家不得重发汗,若用桂枝是重发其汗,汗多者用桂枝甘草汤,此又用桂枝闭 汗也。一药二用,与《本草》之义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热,能宜导百药,通血 脉,止烦出汗,是调其血而汗自出也。仲最云太阳中风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热 汗出。又云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故皆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 其营气,则卫自和,风邪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腠理、发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 者,以之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闭汗孔也。”(引自《纲目》)?《本草 衍义补遗》:“仲景治丧用桂枝,非表右虚以桂补之;卫有风邪,故病自汗,以桂枝发其邪, 卫和则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丽治之。”?《纲目》:“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 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 脾,辛走肺也。”?《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 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本草述》:“桂枝与薄桂,虽皆属细枝条,但薄桂尤其皮之薄者,故和营之力似不及枝也。 又肉桂治奔豚,而桂枝亦用之者,以奔豚属肾气,肾气出之膀胱,桂枝入足太阳故也。”“世 医不悟桂枝实表之精义,似以此味能补卫而密腠理,若然,何以不用参、芪耶?盖四时之风, 因于四时之气,冬月寒风伤卫,卫为寒风所并,则不为营气之并而与之和,故汗出也。惟桂 枝辛甘能散肌表寒风,又通血脉,故合于白芍,由卫之固以达营,使其相和而肌解汗止也。” ?《长沙药解》:“桂枝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荣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之 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人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 而开痹涩,甚去湿寒,能止奔豚,更安惊悸。大抵杂证百出,非缘肺胃之逆,则因肝脾之陷, 桂枝既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无不宜之。”?《药物学纲要》:“桂枝轻用三、五分 至七、八分,重用一钱至钱半,若营血素虚,而卫阳亦微,外有凛寒,则用一、二分与白芍 合炒,其舌滑无苔者,且必桂、芍同炒,而拣去桂枝不用,仅取其气,不食其味,此虽吴下 近时新法,而不可谓其无深意者也。桂枝即肉桂之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味 辛气温。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疼。宜通经络, 上达肩臂。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 材。惟在燥咳气升,妄用即教血溢,抑或阴亏液耗,误投必致病加。其效在皮,而仲景书反 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无成为木,而晚近来或用其木,毋乃嗜好之偏。”?《本经疏证》: “凡药须究其体用;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此其体也;??盖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 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 其首功也。” 茯苓 2(茯苓 茯苓异名茯菟(《本经》),松腴、不死面(《记事珠》),松薯、松苓、松木薯 (《广西中药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多孔的科卧孔届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 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 [功能]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主治] ?用于各种水肿。茯苓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 虚实各种水肿。若表邪不解,随经入腑之膀胱蓄水证,或水肿、小便不利,多与 猪苓、白术、 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可与滑石、阿胶、泽泻同用,如 猪苓汤;若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用于脾虚诸证。茯苓能健脾 补中,若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若 脾虚停饮,常与桂枝、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若脾虚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 用,如参苓白术散。?用于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若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 心神不宁,多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若水气凌心之心悸,与桂枝、白术、生 姜同用,如茯苓甘草汤。 历代医家论述:综述茯苓的主要功效及机制:?《用药心法》:“茯苓,淡渗利窍,甘以 助阳,除湿之圣药。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湿淫所胜,小便不利,淡味渗泄,阳也。治水 缓脾,生津导气。”?《本草经疏》:“(茯苓)其味甘平,性则无毒,人手足少阴、手太阴、 足太阴、阳明经,阳中之阴也。胸胁逆气,邪在手少阴也;忧恚惊邪,皆心气不足也;恐悸 者,肾志不足也;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亦手少阴受邪也。甘能补中,淡 而利窍,补中则心脾实,利窍则邪热解,心脾实则忧恚惊邪自止,邪热解则心下结痛、寒热 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自除。中焦受湿邪,则口发渴,湿在脾,脾气弱则好睡。大腹者,脾 土虚不能利水,故腹胀大也。淋沥者,脾受湿邪,则水道不利也。膈中痰水水肿,皆缘脾虚 所致。中焦者,脾土之所治也,中焦不治,故见斯病,利水实脾,则其证白退矣。开胸腑, 调脏气,伐肾邪者何,莫非利水除湿,解热散结之功也。”?《本草正》: “(茯苓)若以人 乳拌晒,乳粉既多补阴,亦妙。” 论茯苓利小便:?《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 若阴虚者,恐未为宜。”?《纲目》:“茯苓,《本事》又言利小便,伐肾邪,至李东垣、王海 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朱丹溪又言阴虚者不宜用,义似相反, 何哉?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 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素问》,饮食入 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 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欠咳,小便遗数, 心虚则少气遗溺,下焦虚则遗溺,胞遗热于膀胱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厥阴 病则遗溺闭癃。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 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 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症, 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所可治, 故曰阴虚者不宜用也。” 桃仁 3(桃仁 异名桃仁核(《本经》),始见于《本经》,本品为蔷薇科桃属植物桃或山桃的 种子。性味苦、甘,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主治l?用于多种瘀血证,如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积及跌打损伤等。本品味 苦而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较强,又称破血药。治血瘀经闭、痛经,常配红花、 当归、川芎等同用,如桃红四物汤;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治癃 积痞块,配桂枝、牡丹皮、赤芍等,如桂枝茯苓丸;或配三棱、莪术等;若体内瘀血较重, 需破血下瘀者,可配大黄、芒硝、桂枝同用,如桃核承气汤。近代有同桃仁提取的苦扁桃仁 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肝、脾肿大,有明显缩小作用,对脾脏缩小尤为明显。治跌打损伤,瘀 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如复元活血汤。?用于肠燥便秘。桃仁为种仁,含油脂, 能润燥滑肠,常配当归、麻仁等同用,如《脾胃论》润肠丸。?用于肺痈、肠痈。桃仁善泄 血分之壅滞,痈之成者,热毒壅聚、气血凝滞所致。本品常配清热药同用,以清 热解毒活血 消痈。治肺痈,配苇茎、冬瓜仁,如苇茎汤;治肠痈,配大黄、牡丹皮,如大黄牡丹汤,亦 可配红藤、败酱草、冬瓜仁等同用。此外,桃仁还可用治咳嗽气喘,有止咳平喘作用,常配 杏仁等同用。 历代医家论述:综论桃仁主要功用及主治:?《伤寒明理论》:“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 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桃仁之甘以缓肝散血,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 日,内有蓄血,发热如狂,小腹满痛,小便自利者。又有当汗失汗,热毒深入,吐血及血结 胸,烦躁谵语者,亦以此汤主之。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用药心法》:“苦以泄滞 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须用,又去血中之热。”?《纲目》:“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 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成性,各随本方。”?《本草经疏》:“夫 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者也,一有凝滞,则为癥瘕,瘀血,血闭,或妇人月水 不通,或击扑伤损积血,及心下宿血坚痛,皆从足厥阴受病,以其为藏血之脏也。桃核仁苦 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通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心下宿血去,则气自下,咳逆自止; 味苦而辛,故又能杀小虫也。”?《药品化义》:“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 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 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祛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人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 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功。”?《冯氏锦囊》:“此(桃仁)与杏仁润肠功同,但杏 仁治气秘,桃仁治血秘,虽云苦以去滞,甘以生新,然究竟破血之功多,而益气之力少,但 走血分而性滑润,佐麻仁、当归以治燥结如神。” 牡丹皮 4(牡丹皮 牡丹皮又名牡丹根皮、牡丹皮、丹根。始载于《神农本苹经》,为毛茛科植 物牡丹的于燥根皮。性味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清营分、 血分实热,功能 清热凉血、止血。治温病热人营血,破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常配水牛角、生地、 赤芍等药;治热毒发斑常配栀子、大黄、黄芩等;治血热吐衄常配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 如十灰散;若治阴虚血热吐衄常配生地黄、栀子等药。?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 无汗骨蒸。本品性味苦辛寒,人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常配鳖甲、 生地黄、知母等药。?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 经闭痛经常配桃仁、川芎、桂枝等;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配伍。?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消瘀散痈。治火毒炽盛,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 等;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可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 历代医家论述:《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 脏,疗痈疮。”《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药性论》: “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日华子》:“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 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女人冷热血气。”《珍珠 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蒸热。”《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 血分之热,堕胎。”《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赤芍 5(赤芍 又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始载于《本经》,为毛莨科植物赤芍 或川亦芍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还楦尉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 血、止血之功。治温毒发斑常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治血热吐衄常配生地黄、大黄、 白茅根等。?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人肝经而清肝火,配荆芥、薄荷、黄芩等药可治疗 肝经风热,日赤肿痛,如芍药清肝散;配天花粉、乳香、银花治热度壅盛,痈肿疮疡。?肝 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人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 痛之功,治 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可配当归、川 芎、延胡索等;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虎杖,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 历代医家论述:《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癥瘕,止痛,利小便, 益气。”《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 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 “治肺邪气,腹中痛,血气积聚,通宜脏腑壅气, 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日华子》:“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 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泄血,痔瘘,发背,疥疮,头痛,明目,目赤,胬肉,赤色者 多补气。”《开本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滇南本草》:“泄脾火,降气,行血, 退血热。” 《本草要略》:“泻肝家火。”《纲目》:“止下痢腹痛后坠。” 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主治 [功效]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妇女少腹素有癥块,按之痛,腹挛急,漏血不止,脉涩者,或妇女血瘀经闭, 或经停腹痛,或难产,或胞衣不下,或死胎不下,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第四节 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为治妇人癥瘕所设之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方立方之意即为活 血化瘀,缓消癥瘕,用于治疗妇科癥瘕,即子宫肌瘤。若腰膝困倦、白带增多者加怀山药、 海螵蛸、白术、鹿角霜、茜草等;若月经淋漓不断或时来时止者,加生黄芪、白术、熟地 黄、当归、茜草等;若下腹刺痛、血瘀胞宫者,加桃仁、乳香、没药等;若少腹冷痛、得温 则舒者,加炮姜、小茴香、五灵脂、生蒲黄等;若痛无定处者加柴胡、当归、三棱、莪术等。 方中桂枝能温通血脉,调和气血。桂枝与牡丹皮相配,寒温相济,共消瘀滞。茯苓与牡丹皮 一气一血,能调其寒温,而桃仁尤能消散瘀血,溶化血块。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桂 枝茯苓丸具有催乳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及抗雌激素作用,并具有较强的镇痛、松弛子 宫平滑肌及抗炎作用,全方共奏调气活血、化瘀消瘕之功,非独子宫肌瘤可用此方,临床上 凡属血瘀证者皆可用本方加减。 第二章 古今医家的论述 一般医家认为,本方为活血化瘀、消积化癥之剂。由于妇人宿有癥病,又受孕成胎,停 经二月,又漏下不止,以癥病妨害胞胎之养,故癥积不去,则漏下不止,而无新血养胎,以 本方缓消瘕块。桂枝温通血脉;茯苓健脾渗湿,扶正养胎;芍药养血和营;牡丹皮、桃仁消 瘀血、破癥积,祛瘀生新,使癥积逐渐消散而新血养胎。 历代医家对桂枝茯苓九条文有三方面不同的认识:认为是癥病与妊娠的鉴别,以及癥病 下瘀止血的治法;认为是妊娠宿有癥病的证治;认为桂枝茯苓丸是下瘕去胎并非下癥保胎。 本方应用范围的历代认识举隅: 《妇人良方》:又名夺命丹。治疗妇人小产,下血过多,子死腹中,以下胎为目的。 《济阴纲目》:改汤名催生汤。治疗产妇腹痛,死胎。 《方舆鞔》:治产后恶露停滞,心腹疼痛,发热憎寒等证;经水不通或寡,经乱。 《方极》:治拘挛上冲心下悸,及经水有变。 《类聚方广义》:治经水不调,时时头痛,腹中拘挛,或手足麻痹,或经期头重眩晕, 腹中腰脚疼痛。又治经闭上冲头痛、眼翳、眼赤脉纵横、疼痛羞明,腹中拘挛者。血淋肠风 下血。 《达生篇》:易名牡丹丸。治胎衣不下,瘀血上冲;又治胎腐腹中危甚者。 《方函口诀》:可活用于瘀血所生诸证。加甘草、大黄治肠痈;加大黄、附子,治血沥 痛及打扑疼痛;加车前子、白茅根,治血分肿及产后水气。 本方的衍方: 《证治准绳》:牡丹散,原方加大黄、生地黄、当归、白术。治经水不利,脐腹疼痛,不 欲饮食者。 《产育论》:桂苓黄汤,原方加大黄。治产后玉门不闭、会阴破裂、恶露不下、腹胀痛。 中 篇 临床研究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 一、高黏滞综合征 高黏滞综合征,是一个病理生理的综合概念,是山一个或数个血液黏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 合征。本征墓丶员硐质俏?氛习丛谖?费髦谐鱿盅赴嘈栽黾樱?ㄓ? 微栓子的形成或者其他凝血产物等。同中医血瘀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临床上常见的一 种并发症,例如在各系统疾病中出现高黏滞综合征,均可使病情加剧。 [临床应用] 贾晋卯临床将桂枝茯苓丸改为汤剂应用,血瘀证比较明显的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 等。患有糖尿病的病人,着重加些滋阴的药物如地黄、天冬、麦冬、花粉等,由于情绪应激 加些理气疏肝之类如香附、郁金、延胡索、柴胡等,治疗高黏滞综合征50 例,对50 例病人 治疗前后血液黏度进行了对比检查,结果为:治疗前一项异常的是 100,,两项异常的 41 例,占82,,三项以上异常的37 例,占74,;治疗后,—项异常的32 例,占64,,两项 异常的11 例,占24,,三项以上异常的7 例,占14,。 二、心悸 心悸足病人自觉心小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七情所伤、感受外邪、 药食不当等使瘀血内生,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火所养导致病人心悸不安,胸 闷不舒,心痛时作。 [临床应用] 骆淑媛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桂枝12g,茯苓15g,赤芍12g,桃仁6g,红花6g, 党参15g,黄芪15g,远志10g,丹参9g,降香10g,炙甘草10g。每日1 剂,水煎服。治疗 心悸,效果显著。 [病案举例] 黄某,女,58 岁,因心悸反复发作2 年、加重1 天于2004 年9 月15 日初诊。患者近2 年来常于劳累或受凉后自觉心悸、头晕、乏力,偶感胸闷,休息后缓解。昨日因劳累上述症 状加重,心悸持续不解,故特来求诊。诊见:心慌,乏力,气短,时感头晕,精神差,体力 明显下降,面色苍白,舌淡暗苔薄,脉细结代。急查心电图示:室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 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阳不足、心失温养、心脉血行失常。治以温通心阳、宁 心定悸之法, 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物组成:桂枝12g,茯苓15g,赤芍12g,桃仁6g,红花6g,党参 15g,黄芪15g,远志10g,丹参9g,降香10g,炙甘草l0g。每日1 剂,水煎服。服3 剂, 心悸、头晕明显好转,守原方随症加减又服10 剂,自觉各利:症状消失。9 月29 日复查心 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按: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月皮、赤芍、桃仁五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 除瘕块的作用。近年来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本方不仅可以治疗妇科疾病,还可以治疗心 悸等多种内科病证,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心悸乃心系常见病。《诸病源候论》云:“心 藏神而主血脉,虚劳损伤血脉,致令心气不足”。心脏属火,以阳气为本,其发病以气虚阳 虚多见。患者劳累体虚,耗损心阳,心阳不足,无力鼓动心血运行,血行不畅,心脉不通, 心动失常,故党参、黄芪、甘草温补心阳,采用赤芍、桃仁、红花、丹参、降香活血通脉, 采用茯苓、远志宁心安神以定悸。全方通补兼施,标本兼顾,诸药相配,使心阳得温,心脉 得通,心悸得止,故疗效显著。 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属中医学“心痹”、“心病”、“心悸”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其 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一样,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关系密切。由于心肌处于慢性缺血、缺氧 状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自由基(FR)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生成增多,同时 致SOD 消耗增多,加重心肌缺血。中医学则认为,SMI 乃以心肾阳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 的本虚标实证。阳虚则寒,寒主收引,凝滞血脉,胸阳失展,致痰瘀内阻心脉。 [临床应用] 李承功等甲(用桂枝茯苓丸,取桂枝、茯苓、赤芍、牡丹皮、桃仁以 4:5:4:4:4 之比混合,炼蜜为丸,每丸3g,每次服用3~6g,每日2~3 次,饭前服用,8 周为1 个疗程, 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 例中,男21 例,女11 例;年龄41~68 岁,平均54(2 岁;病程 2~11 年,平均6(6 年。对照组16 例中,男9 例,女7 例;年龄43~70 岁,平均 55(1 岁; 病程3~12 年,平均6(8 年。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 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均按1979 年9 月上海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 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治疗方法:治疗组给 予桂枝茯苓丸;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 片,每日3 次,8 周为1 个疗程。两组服药 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 1 个疗程后均做心电图记录 ST 段下移值,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值。心电图疗效标准为主要参考标准。显效:休息时 ST 殴改变消失,ECG 恢复正常;有效: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ST 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 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 波变浅达50,以上,或T 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与治疗前无变化;恶化: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5T 段较治疗前下降0(05mV 以上,在主要导联倒置T 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 波变为平坦,平坦T 波变为倒置。 结果:治疗组显效 12 例(37(5,),有效 18 例(56(3,),上效 2 例(6(2,),总有效率为 93(8,;对照组显效4 例(25,),有效7 例(43(8,),无效4 例(25(0,),恶化1 例(6.2,), 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牛芳举等采用桂枝茯苓丸和甘草附子汤合用,取桂枝、附子、茯苓、赤芍药、牡丹皮、 桃仁、甘草,以4:3:5:4:4:4:2 之比混合,炼蜜为丸,每丸3g,口服每次3~9g,每 日2~3 次。饭前服用,6 周为1 个疗程,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36 例中,男24 例,女12 例;年龄60 士78 岁,平均(66(2 士6(1)岁;病程6~10(2 个月,平均(5(5 士2(2)个月。 对照组16 例中,男9 例,女7 例;年龄61~79 岁,平均(66(4 士6(3)岁;病程5~10 个月, 平均(5(7 士2(3)个月。按Cohn 分型标准,治疗组属I 型(安全无症状心肌缺血)18 例,? 型(心肌梗死后SMl)8 例,?型(心绞痛伴SMI)10 例;对照组I 型7 例,?型3 例, ?型6 例。所有患者皆合并高脂血症。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町比性。诊断 标准:冠心病(CHD)的诊断依据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SMI 的诊断标准按 “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桂 枝茯苓丸和甘草附子汤;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每次4 片,每日3 次,6 周为1 个疗程。 两组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1 个疗程后均做ECG、 Holter,由心血管专科医师详细记录分析 ST 段下移值、压低的发生次数与累计持续时间, 同时记录血压(SBP,DBP)、心率(HR),并计算耗氧量指数(RPP=心率x 收缩压x10-2),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 果:治疗组显效(休息时ST 段改变消失,ECG 恢复正常)13 例(36(1,);有效(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ST 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到正常,在主要导联倒胃T 波 变浅达50,以上,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20 例(55(6,);无效(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与 治疗前无变化)3 例(8(3,);恶化(休息时ECG 或运动试验ST 段较治疗前下降0(05rev 以 上,在主要导联倒胃T 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 波变为平坦,平坦T 波变为倒置)o 例; 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4 例(25,),有效7 例(43(8,),无效4 例(25,),恶化1 例(6(2,),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总有效率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 疗前后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持续总时间、ST 段下移值,SOD 变化,TC、TG、HDL-C 变化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和对照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而SBP、DBP、HR、RPP 自身比较,以及与对照组间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 照组ST 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持续时间、ST 段下移值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观察项目变化无差异(P<0(05)。 四、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其发病机制虽与气虚、阴虚、 气滞、寒凝、痰浊等有关,但与血瘀关系更为直接,血瘀贯穿于本病始终。气为血帅,血为 气母,若心气虚弱,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心血瘀阻,发为胸痹;或气虚无以生化,血虚不 能充于脉道,心血瘀滞,不通则痛。若年老久病,心肾阴虚,津液不能充于脉道,“血盈则 畅,血亏则迟”,血滞为瘀,心脉郁阻,发为心痛;若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疏泄无权,气 机郁滞,日久必致血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若素体阳虚,或寒邪风侵,凝滞血 脉,则胸痹而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形成与血脂代谢紊乱,血液黏 度增加,血流状态严重障碍,心脏后负荷增加,血管内分泌功能失调,纤溶系统与抗凝系统 的平衡失调有关。故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大法。 [临床应用] 陈丽芳以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病案举例] 曾某,男,68 岁,2000 年5 月就诊。主诉活动后胸闷、胸痛反复发作1 年,于劳累时 加剧,休息后缓解,曾两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服西药后头痛、血压低, 无法耐受,中医治疗。刻下:心前区疼痛,遇劳加剧,发作时神疲乏力,胸闷气短,四 肢发凉,时有心悸,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心气、心阳不足,则血行不畅致瘀血 阻络。治以益心气,通心阳,活血化瘀。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12g,党参、茯 苓、赤芍各15g,牡丹皮、桃仁各10g,水蛭(研水分冲)5g,炙甘草10g,5 剂。水煎服,每 日1 剂。复诊:自觉症状改善,胸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减少,仍感气短、神疲乏力,上方加 黄芪15g,增强益气之功,连服4 周,诸症消失。 按:笔者以该方为墓础,临证加减,治疗心血管病中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本案属 年老心气、心阳不足,血行不畅,致瘀血内阻于心脉。方用桂枝通心阳;党参益心气,使心 气、心阳推动气血运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辅以赤芍、牡丹皮、桃仁、水蛭活血化瘀 通脉;茯苓、炙甘草缓急养心。诸药合用而达益心气、通心阳、活血化瘀之功。 五、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瘀血夹痰、痰夹瘀血范畴,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气血调和,则水津 输布如常,血积既久,亦可化为痰水;痰浊亦可流注经络,阻滞气血,形成瘀血停着。正如 明?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 血夹痰??若素有瘀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气滞,与痰相聚,名曰“痰夹瘀血”。因此 本病主要乃痰瘀之浊流于血脉而致。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指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 分的含量超过高限的疾患,是诱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临床应用] 阎西才等用桂枝茯苓丸,药为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炼蜜为丸,每 丸3g,每次3,9g,每日2~3 次。饭前服用,4 周为1 个疗程。治疗高脂血症病人39 例中, 男 28 例,女 11 例;年龄在 39,7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62(5 岁。具中合并高血压者 18 例,脑血栓形成9 例,冠心病12 例。同时随机选择22 例患者,其中男11 例、女10 例作为 对照组,年龄在40~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5 岁。患者中皆无肝胆疾患、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等继发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诊断标准:饮食控制无效,近期2 周内2 次空腹血胆固 醇(TC)?6(5mmol,L 或甘油三酯(TG)?1(58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值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桂枝茯苓丸口服; 对照组给于由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研制提供的脂必妥口服,1 次3 片,1 日3 次,连服 4 周为1 个疗程。服药期间不再服用其他影响血脂的药物,平常饮食。于服药前和疗程后采 取早晨空腹血标本测定 TC、TG、HDL-C,其结果与白体服药前后相比较。结果:显效(胆 固醇下降 15,以上,U—油三酯下降 30,以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 0(26mmol,L)治 疗组26 例,对照组7 例;有效(胆固醇下降5,~14,,甘油三酯下降10,~29,,高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升0(10~0(25mmol,L)治疗组12 例,对照组2 例;无效(胆固醇下降 5,以下, 升10,以下,甘油三酯下降10,以下)治疗组1 例,对照组3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分别为97(5,和85(5,。桂枝茯苓丸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降TC、TG 的作用疗效显 著,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孙月霞用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用:桂枝 9g,茯苓 9g,芍药 9g,桃仁 9g 加减。偏虚者 加党参15g,炙黄芪18g,白术12g;偏气滞者加郁金10g,降香10g;肝肾阴虚加制首乌15g, 熟地黄10g,菊花9g,草、石决明各10g;寒痰壅盛加天南星12g;痰热内阻者加胆南星6g, 瓜蒌9g,半夏9g。 20 天为1 个疗程。观察病例72 例,其中男51 例,女21 例;年龄41~80 岁,其中41~49 岁10 例,50~59 岁29 例,60 岁以上33 例,平均年龄59(6 岁;伴高血压 病69 例,冠心病41 例,脑血栓形成31 例,糖尿病5 例,脂肪肝2 例。72 例随机分为实验 组与对照组各 36 例。用药前均检查空腹血胆固醇均值为 517-23lOmmoVL,甘油三酯为 1181~1810mmoL,L。B 超查肝、胆、肾提示有不问程度脂肪肝。治疗方法:71 例病人均给 子低脂饮食。实验组给予桂枝茯苓丸日服;对照组服普拉固片20mg,每日1 次(地奥心血 康胶囊11g,每日3 次。20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同时根据不同伴随病给子降血 压、扩冠和降血糖等对症处理。72 例病人每治疗 1 个疗程后复查空腹血胆固醇、甘油三酯 以及肝、胆、肾 B 超复查,共观察治疗 3 个疗程,然后进行组间和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参 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修正。显效:3 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消失,胆固醇、甘 油三酯正常;有效:3 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消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基本接近正常;无效: 3 个疗程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未恢复正常。治疗3 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实验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平均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或<0(01)。 [病案举例] 患者,男,49 岁。患高血压病13 年,近2 个月头晕稍胀痛,右侧上肢麻木,言语不流 利,胸膈满闷,时有心慌,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关盛。血压23(5,13(5kPa, ECG 示:ST—T 改变,查血 TCl3(9mmol,L,TGI(9mmol,L,给鱼烯康胶丸口服,治 疗月余,除症状稍有减轻外,复杏血脂无明显变化。后给桂枝茯苓丸每次 6g,每日 3 次, 服用4 周后,头晕、肢麻大减,其他症状消失,查血脂TC 5(7mmol,L,TG 0(94mmol ,L。继服1 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按: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的瘀血夹痰、痰夹瘀血范畴,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气血调和, 则水津输布如常,“血积既久,亦可化为痰水。”(《血证论》)痰浊亦可流注经络,阻滞气血, 形成瘀血停着。正如明?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 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夹痰??若素有瘀痰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气滞,与痰相聚,名曰 “痰夹瘀血”。因此本病主要乃痰瘀之浊流于血脉而致。治宜“破血消痰”(《医宗粹言》), 给桂枝茯苓丸治疗,其中桂枝辛、甘,性温,血得温则行,温通经脉,行滞化瘀,为君药; 桃仁味苦,甘、平,善泄血滞,破恶血癥瘕,牡丹皮散血行瘀,芍药和血养血,上三药都有 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较弱的溶血作用,为臣药;茯苓甘、淡,性平, 化痰利水,健脾渗湿,为使药;伍桂枝加强利水湿祛痰之功,伍芍药敛血扶脾,统血养正而 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健脾消痰之功。 男,维吾尔族,住院号:9602707。以头晕5 年,伴有左侧头部针刺样疼痛,四肢麻木, 全身乏力,纳呆,于1996 年3 月6 日收住院。1993 年曾就诊于某县医院,化验血脂:总胆 固醇 9(6mmol,L,甘油三酯 2(2mmol,L。给予“山楂精降脂片及藻酸双酯钠”口服半 年,诸症未减。本次人院时查体:T 36(2?C,P 80 次/分,BPl50,105mmHg(20(0,14(0kPa), R19 次,分,患者体形肥胖,腹部脂厚,舌质红,舌边尖有瘀点,苔白腻,脉涩;化验血脂: 总胆固醇8(9mmol,L,甘油三酯2(3mmol,L。中医诊断:头晕;西医诊断:高脂血症。 笔者考虑患者体形肥胖,舌苔白腻,属痰湿之体;舌边尖有瘀点,脉涩属有瘀之 象。两者合 参属痰瘀同病。给予下列中药口服:桂枝 9g,茯苓9g,赤芍 9g,桃仁 9g,红花 9g,牡丹 皮9g,丹参15g,党参15g,泽泻15g,口服10 剂药后,头晕减轻,头痛明显好转,但仍感 全身乏力。原方加党参15g,黄芪15g,续服15 剂,诸症消失,体重减轻5kg。复查血脂: 总胆固醇5(0mmol,L,甘油三酯1(24mmol,L,诸症告愈出院。 按:高脂血症是临床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结果。血脂增高 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降低血脂水平不仅可以降低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且也可延缓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并可促进病变的 消退。因此,降血脂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机实质是痰瘀同病,
/
本文档为【桂枝茯苓丸详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