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2017-11-12 10页 doc 26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20o5年第2期 青海师专(教育科学) JOURNALOFQINGHAIJUNIORTEACHERS'COLLEGE (EducationScience) 文章编号:1007—0117(2005)02—0050—04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冯重俊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生产力发展有限,所以人格 独立也只是一个倾向,我们不能对它 过高估计.对人格发展的历史进行...
【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20o5年第2期 青海师专(教育科学) JOURNALOFQINGHAIJUNIORTEACHERS'COLLEGE (EducationScience) 文章编号:1007—0117(2005)02—0050—04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冯重俊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生产力发展有限,所以人格 独立也只是一个倾向,我们不能对它 过高估计.对人格发展的历史进行探究有利于民众理解其发展脉络,有利于政治文 明建设和政策的制订. 关键词:春秋;战国;人格;独立 中圈分类号:I(,203 文献标识码:A 商周时期的人格是很不独立的.但到了春秋时 期人格独立的苗头,倾向开始出现,个人逐渐摆脱了 家族的束缚.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法制大家族开始松动 第一,人们对宗法的认识和态度发生变化,出现 了对宗法,宗族的不恭敬.《左传》昭公六年记载: " …… 见于左师,左师日:'女夫也必亡.女丧而宗 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华亥为了自己的 地位不惜出卖宗室的族长华合比,说明人们已经把 地位,权势的追求看得比维护宗室更为重要. 第二,人们对宗子的看法也发生变化,不再认为 宗子是至高无上的,宗子的权力开始削弱.据《左 传》昭公二十八年讲:"晋祁胜与邬臧通室.祁盈将 执之,访於司马叔游.……盈日:'祁氏私有讨,国 何有焉?'遂执之.……晋侯执祁盈.夏六月,晋侯 杀祁盈.遂灭祁氏."祁盈抓祁胜,对他实施处罚本 来是家族内部之事,而祁盈身为家族之长实行他的 应有权力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他却为此丧命.说明宗法观念的淡漠,宗子权力的削弱是不容回避的 事实. 第三,个人开始游离于家族之外,为别人服务. 春秋时期,一些贵族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 人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左传》襄公二十 六年,蔡声子在叙述"楚材晋用"的情况时说:"析公 奔晋,晋人实诸戎车之殿","雍子奔晋,晋人与之 部","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伯贲之子贲皇奔 晋,晋人与之苗",都使为谋主.晋自骊姬之乱,"诅 无蓄群公子",国内公族势力较弱,对外来者接纳最 多.晋文公即位之后,曾公开提出要使"异姓之能" 掌其远官,把重用"异姓之能"正式作为一条基本国 策,说明他国贵族羁寓于晋者是较多的.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游移也出现了.《论语》中 "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葆丈人"的出现说明,早 在孔子生活时代,中国境内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自由 农民,他们脱离了家族,从事个体的农业生产.春秋 后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世袭的"工商食 官"制度被打破,出现了独立的私人手工业者.如 当时着名的能工巧匠公输班,他就是一个私人手工 业者. (--)认识观的进步.它集中体现在人们对 "天","人","君"三者的对待上 春秋时期人们开始认为,很多时候人自己的行 为才是导致灾难与悲剧的主要原因.春秋晚期的郑 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龟 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这句话道出 收稿日期:2004—11—05 作者简介:冯雪俊(1971一),女,青海民和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教师. ? 50? 冯雪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了当时人们对"天"的疑惑,不以为然,也标志着中 国古代思想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说明在春秋时 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前途甚至 命运有了一种较为科学和理智的态度.《左传》昭 公八年记载:"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 旷日:'石何故言?'对日:'石不能言,或冯焉.不 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日:'作事不时,怨嵩动 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师旷的言论说明了当 时思想认识领域的进步.人们已经不再将现实生活 之中的怪异,奇闻与"神灵"进行联系,而将它视为 是民众对统治者不满时采取的一种手段.如此冷 静,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是与当时人们对"天"与"人" 关系的正确认识分不开的. 春秋时期,以下犯上,以强凌弱的事情是很多 的.人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让我们且来看看关于 "崔杼弑君"一事的相关记载."晏子立于崔氏之门 外,其人日:'死乎?'日:'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此 论反映出晏子已从盲目从君的愚忠国君之中解脱出 来,对君,民,社稷有着自己的看法.说明了他认识 观的进步,独立人格的觉醒. (三)个人独立意识的觉醒 第一,"人殉"现象开始受到人们的谴责,遗弃. 《左传》僖公十九年记载:"宋公使邾文公用鄯子于 次雎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日:古者六畜不相 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 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餐之?"司马子鱼对 人殉的激烈批判,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人殉的反对是 显而易见的."民"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其它事物, 尤其是"民"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 第二,春秋时期,"人"的地位和作用也开始受 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 "穆叔日:……'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 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 谓不朽.穆叔的言论,说明在春秋时期,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也已然越来越 深刻了,尤其是在一些士大夫身上,他们并不满足于 现实的富贵名利,而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获得一种 万世长存的永恒,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设计. 我们看一看儒家的缔造者——孔子.他曾经以自己 的方式对人生进行反省,思索.他对君子的描述可 以视为他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的对人类,对自我的一 种设想.《论语》提到君子107次,重点论述的是 孔子对君子的人格设想."道家理想人格是以老子 自然主义天道观为依托的".所以在他的口中"是 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朴)不居其华 (表面).故去(薄,华)彼取(厚,实)此."在这 里,"大丈夫"应该就是他认为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 人了.依他看,这个人必须是崇尚质朴,自然,真实 的人.而这种追求是要抛弃一切非自然的东西,包 括压抑人,人性发展的事物. 战国时期人格独立化倾向的发展.具体表现 有: (一)积聚私财,离开家长 第一,夫妇私积.《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 其子而教之日:'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 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 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 非也,而自知(智)其益富."这是妇女私积的一个显 例,不幸遇到了强悍的婆婆,因而被出返回了母家. 但从其他材料来看,家庭成员擅自积私财,又无法得 到有效制止的现象却更严重.《苟子?性恶》篇假 托尧,舜的对话来说战国的"人情",认为"妻子具而 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 等,是当时社会的几大特征. 第二,分家.《礼记?檀弓上》在言及吊丧之礼 时说:"所识,兄弟不同居者,皆吊."意谓倘有所交 游之人去世,死者的兄弟们虽不同居,也当赴其家而 吊之.这种情况又为我们提供了同样的实例.《礼 记?丧服小记》日:"主人未除丧,有兄弟自他国至, 则主人不免而为主."据此,兄弟分家后甚至还有不 同国而处的."分家"使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真正的 社会经济单位,并终于冲破血缘关系的羁绊,从家族 中独立出来. (二)个人进一步摆脱家族的束缚,寻求自由的 发展 "战国时代的士阶层是当时最积极,最活跃的 一 个阶层.州刮战国时代的士几乎没有不游的,他们 不但轻去其乡,甚至宗国的观念也极为淡薄.苏秦 的故事最能够说明这种情况.苏秦的家人讥笑他 说:"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 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很显然,在苏秦 家人看来,苏秦背井离乡去游说,是不务"本",等到 后来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路过洛阳时则"昆弟妻 嫂,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的成功只是其中一例而 已,像他这样的游士在战国时期是比较多的.他们 同苏秦一样四处游说,寻求统治者的赏识,实现自己 ? 51? 青海师专(教育科学) 的政治抱负,尽管下场不一,但任用他们的统治者不 在乎他们的家族背景,血统的高贵与否,却是事实. 农民在战国时期的流动可能是史无前例的简 单,轻易,自由.《孟子?梁惠王上》中记载梁惠王 发牢骚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 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可见人民的流动是较自 由,频繁的,而规模也较大. 个体手工业者的流动也形成了一定规模.战国 时代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者已经普遍存在,已有车 工,皮革工,陶工,冶金工,木工等(墨子节用中篇, 孟子藤文公上下篇).他们把制成品放在"肆"上出 卖,即所谓"百工居肆"(论语子张篇).文献中关于 手工业者到处迁徙求售的记载也很多.如"宋人资 章甫(贩帽子)面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 之."(《庄子?逍遥游》)."鲁人善织屦,妻善织 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日:'子必穷矣.'鲁人日: '何也?日'屦为履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 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 (三)更加进步的言论和思想出现 第一,天道观方面,战国时期已经认识到人可以 用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天的意志,甚至是战胜它. 《苟子?天论篇》:"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 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论述了苟子 心目中的"天道",并提出着名的"人定胜天"的思 想. 第二,人们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比春秋时期加强, 明确指出个人的行为是招致祸福的关键.例如苟子 的"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主张个人 行为是祸福临门的根本原因,相貌与祸福没有什么 直接的关系,要求人们加强自身的修养. 第三,战国时期对君主的看法也发生明显变化. 齐宣王见颜眉说:"'眉前!'眉亦日:'王前!'宣王不 悦.左右日:'王,人君也;眉,人臣也;王日用前, [眉]亦日王前,可乎?'眉对日:'夫眉前为慕势,王 前为趋士;与使用为(趋)[慕]势,不如使王为趋 士.'王忿然作色日:'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日:'士 贵耳,王者不贵.'王日:'有说乎?'周日:'有.昔者 秦攻齐,令日: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罪]死不赦.令日: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 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悦."眉不理齐宣王的命令,甚至要求 他来屈就,说明当时以"士"为代表的人们自我意识 ? 52? 的觉醒. (四)关于人,人性问的激烈讨论 战国时期人们对个人的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刻, 由感性走向理性.它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性善", "性恶","环境决定人性"论.其中儒家代表人之一 孟子主张"性善".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 心,非人也."? 在孟子大力歌唱他的"性善"论的同时,苟子却 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也.州"苟子的性恶论对后来的法家产 生很大的影响,法家的"以法治国"就是源自此.当 然,法家只是吸收了苟子理论中法治的思想,却没有 吸纳礼治的成分.所以,法家把人视为了一种邪恶 的,丑陋的动物,他把如何防止他们欲望的勃发,看 作国家,法律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法家也就走 到了它的绝境——过分强调法治下对人,人性的忽 视.推行法家理论的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事实,也说 明了它的这种不容忽视的局限性. 除了上面的两种观点,还有第三种观点,"人性 随环境而变".告子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说: "性,犹杞柳也.义,栖椿犹也.以人性为仁义,犹 以杞柳为栖椿."?他又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 则东流,决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 水之无分於东西也."?这些话说明战国时期人们 已经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公都子在问他 的老师——孟子时也说:"告子日:'性无善无不善 也."M这些关于人性论问题讨论的出现,"标志 着古代人类自我认识的开始.它的发展,把人从殷 周天命宗教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并力图在社会 现实中认识人的本质."? 春秋战国时期人格独立化倾向出现的原因. (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 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 可以不用依赖集体生产就可以从事农业耕作,这意 味着个人独立于大家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大大丰 富,就有了更多的人开始从事其他行业.如"士"阶 层,他就由原来的依附于农业在这时走上了学习知 识,以学入仕的道路.成为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 (--)郡县制,官僚制的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开始纷纷进行改革,改 变他们的统治方式,那就是:对官吏进行任命,实行 冯雪俊: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 俸禄制,对国境内的区域实行郡县制,从而取代世卿 世禄制,取代分封制. (三)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 "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 频繁的战争,人口的流动,旧制度的崩溃,新制度的 尚未完全建立,使人们的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对自 己生活的环境乃至自己的命运纷纷进行了思考,反 省,企图以自己的主张,思想来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 个较大的影响,从而实现天下的太平,实现自己的价 值. (四)"礼贤下士"之风的盛行 "礼贤下士"的实质就是各诸侯力图通过招揽 这一时期社会上最有活力,最有能力的"士"阶层为 其统治出谋划策,从而进一步巩固既有的特权而出 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经济 的发展,政治领域中的良好环境,"礼贤下士"之风 的盛行,是这一时期人格独立化倾向出现的最主要 原因. 参考文献: [1][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395.1098.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1. [4]刘辉扬.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J].华东师大(哲社版),1991,(5). [5]魏源.诸子集成——老子本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4.31. [6]杨宽.战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403.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241—2277. [8]王先谦.诸子集成——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54.46. [9]何建章.战国策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395 [10][12][13][14][16]焦循.诸子集成——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4.138.491.433.441.9. [11]王先谦.诸子集成——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54.289—290. [15]王其俊.略论先秦人性论的发展[J].兰州大学(社科版),1983,(1).' PersonalityIndependenceTrendInPeriodOfSpringAndAutumnAndWarringStates FENGXue——jun (Sh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062,China) Abstract:Chinesenationisaill— starrednation,andtilltodaystilldoesnotposse88completeindependentpersonMity,soprobes forthehistoryofpersonalitydevelopmentishelpfulfortheID_asse8tounderstandthetraceofitsdevelopment,ishelpfulforpoliticalciv- ilizationbuildandpoliticalpolicyworkout.SinceChinaatthattimeisstillanagriculaL,alcountry,thedevelopmentofproductivityis limited,80,personalityindependenceisalsoatrendonly,wecannotestimateittoohigh. Keywords:SpringandAutumnperiod;WarringStatesperiod;personality;independence
/
本文档为【【doc】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格独立化倾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