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19-05-20 11页 doc 25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81650

暂无简介

举报
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和学校基础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深化教育...
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科普》校本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和学校基础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国民素质塑造工程,而且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国中小学生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普遍存在着科学素养较差,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弊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对现代科学重要的新进展知之甚少,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知道更少,对现代科学技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认识不足。因此,对于他们身边发生的迷信、愚昧的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缺乏必要的识别能力;对于那些侵蚀和愚弄广大群众,腐蚀青少年一代的现象缺乏有效的抵御能力。除了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外,传统的单一学校教育模式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更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一直是很多国家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英、日等国家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目的是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希望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缺陷。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大面积推进科普教育的力度,并且在逐步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在21世纪到来的今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寻找我国中小学科普教育落后状态的症结所在,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一所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我们在思考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何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办出特色,推进学校的持续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和目前现状分析,我们认识到要努力挖掘学校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学校个性化和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我校拟开发的“科普”校本课程根据国家“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依靠积累的传统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挖掘内容,通过整合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力求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科普知识和活动阵地,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积累水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逐步形成一支有研究意识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学校和谐地、可持续地发展。设计基于一下理念: 1、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面积实施科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量,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学生从小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必定能促进他们潜能的充分开发,为将来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变化,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结合教育改革实践,更新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实际效果,发动学校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把常规教学活动与科普教育有机融合,从而认识科普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观念更新。 3、整合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科技知识容量和科普活动阵地。充分依托和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组织以学校师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系统组织和调动各种科普教育资源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 4、培训学校师资力量,走“师、生、校”共同发展的三赢道路。课程改革,其意义尤其表现在为改革者的成长提供机遇。孔子云:教学相长。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走进科学,拓宽视野,提升科学文化知识;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双向互动、相互影响,营造充满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达到使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三、课程设计 我们开发《科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制定课程目标,使之具有适切性;完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系统性;组织教学过程,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积累教学经验,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在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校特色为本,让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在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方法的获取、科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实践活动的操作等方面不断得到锤炼和提高。 (一)课程目标 1、拓宽知识面,积累系统的科普知识,体会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掌握科学知识和原理,并在生活中作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探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树立长大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理想。 (二)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和开发理念,我们将课程内容架构为: 1、科普知识讲座 我们将科学普及知识细分成十大类别,由学校课程编写组根据分年级的要求编写不同教材,并以月为单位确定讲座的主题,由学生在课堂内通过教师指导、影视传播、专家讲座、学生交流等途径完成目标: (以一个月的专题讲座“环境保护”为例) 年级 内容 目标 课时 《白色污染能治理吗》 《污水能变清吗》 《垃圾也能变宝吗》 《漓江的水为什么那么清》 了解人为污染造成的危害,养成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1节/周 二年级 《人造树》 《为什么把草场围起来》 《绿色标志》 《造林绿化涵养水源》 知道植树造林、草地保护的重要作用,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1节/周 三年级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SOS:生物灭绝正在发生》 《被污染的河里还能再有鱼吗》 《会咳嗽的鱼》 知道人和动物的密切关系。养成保护动物意识。 1节/周 四年级 《有不污染大气的飞机吗》 《古老的风能焕发青春》 《为什么不要烧麦杆》 《为什么要用无氟冰箱》 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从我做起,不燃烧有害垃圾。 1节/周 五年级 《为什么要用无铅汽油》 《绿色能源》 《新型汽车发动机》 《潮汐河海水温差发电》 了解能源危机,以及绿色能源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转机。 1节/周 2、科技实践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合作下,努力将所学知识用之于实践,在如下多角度的活动中完成目标: ①“KP读书”活动:通过书籍、网络等载体开展广泛的读书积累活动。 ②“KP小报”制作:以班级、小组、个人等形式,分享科普知识搜集之乐。③“KP 金点子”创意:注重生活中的科学思考,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KP小队”活动:社区科普宣传,小课题研究,培养团队精神。 ⑤“KP基地”活动:通过两大基地学农、学工,开拓视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⑥“KP奖”评选:分辅导员奖和学生奖,逐步形成学校传统奖项,建设美好校园文化氛围。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的实施基于整合了的具有资源和开放的教育环境,以科普知识传输为主线,丰富的实践操作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必要补充,校园、社区、家庭资源环境相互补充,呈现全方位的参与和融合,从教材的编制到课程的实施,都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力求内容趣味化、形式多样化,以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一)实施途径 1、科普知识讲座: ①每周排定一节科普知识积累课,由教材组提供材料,以班级科技辅导员指导为主,学生通过老师讲解介绍,逐步积累系统的科普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到课外去学习、积累的习惯。②每周排定一节影视宣传课(午会),通过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③每周排定一次红领巾广播,由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带动全体学生学科学的热情。 2、科技实践活动: 根据每月的科普知识主题,兼顾各年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KP 读书”活动、“KP小报”制作、“KP金点子”创意、“KP小队”活动、“KP基地”活动、“KP 奖”评选),提倡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以活动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 (二)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 2004.8 :课程酝酿、情报资料搜集 2004.9—-2005.1:课程设计、局部尝试 2005.2——:课程全面实施 2、课时安排: ①每周一节科普知识讲座 ②每周一档科普影视节目 ③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 3、活动安排: ①每月一次“KP读书”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 ②每月一份“KP小报”制作(以班级为单位) ③每周一次“KP金点子”评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选其优者送“KP俱乐部”参加每月一次的校级评选) ④每月一次“KP小队”活动,在班级科技辅导员指导下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及时做好活动记录(“KP俱乐部”每学期评选先进科技小队) ⑤每学期二次“KP基地”活动(由“KP俱乐部”组织,学生分年级活动) ⑥每学期一次“KP奖”评选 五、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办法应以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课程的不断完善为中心展开,力求改变评价的甑别、选拔、评优的功能,因此必须体现评价内容、主题和方法的多元化,即关注课程的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活动的过程,从而发挥评价教育功能。 1、学生评价 ①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在实践活动中须作考勤评价记录。 ②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活动成果等作多元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成绩可以“优秀”、“良好”、“一般”、“须努力”记录。 ③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定期进行“KP章”的争章活动。 ④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展示,成绩可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学校设计评价表附入)。 2、辅导员评价 ①辅导员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评价记录。 ②辅导员应按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③教师应注意积累保存学生活动资料、作品、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等。 ④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辅导员进行本课程业务考核。 六、课程管理与保障 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保障是关键。学校将不断规范各项,完善各项激励机制,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健全制度,由教导处具体负责落实计划和管理工作。 1、管理网络: 校长→教导处→课程开发小组→科技总辅导员→校本课程教师 2、运作流程: 搜集情报→制定方案→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动员学习→开展活动→评价总结→改善课程 (二)制定完善的配套措施 1、教导处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要积极帮助教师制定、执行教学计划,加强定期检查、总结、交流。关注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请专家全程指导,为校本课程的教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学校邀请区教育局、区进修学院研修中心的领导专家到校指导课程实施工作。 3、采取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聘请校外专家作相关辅导、校内传帮带以及自学等形式,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师资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
/
本文档为【科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