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4、胃 胃的位置(从

2017-09-15 6页 doc 17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4、胃 胃的位置(从4、胃 胃的位置(从 正 常 人 体 解 剖 学 实 验 指 导 4、胃 胃的位置(从打开腹腔标本上观察),胃空虚时一般位于左季肋区及腹上区;胃的形态,从游离胃可见胃有: (1)两口 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出口称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与十二指肠相接。 (2)两壁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下方。 (3)两缘 上缘称胃小弯,在近幽门处折弯成角称角切迹,下缘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4)四部(教材图2-13):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间大部称胃体,在角切迹右侧至幽门...
4、胃 胃的位置(从
4、胃 胃的位置(从 正 常 人 体 解 剖 学 实 验 指 导 4、胃 胃的位置(从打开腹腔标本上观察),胃空虚时一般位于左季肋区及腹上区;胃的形态,从游离胃可见胃有: (1)两口 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接;出口称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与十二指肠相接。 (2)两壁 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下方。 (3)两缘 上缘称胃小弯,在近幽门处折弯成角称角切迹,下缘称胃大弯,凸向左下方。 (4)四部(图2-13):靠近贲门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间大部称胃体,在角切迹右侧至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幽门部又可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两部分,幽门部紧接幽门而呈管状的部分称幽门管,幽门管向左至角切迹之间稍膨大的部分称幽门窦。 从游离胃内面观察,在胃小弯处,黏膜皱襞多为纵行,约4,5条。在幽门括约肌内面的黏膜向内形成环状皱襞,称幽门瓣(教材图2-13)。胃的肌织膜由内斜、中环、外纵3层平滑肌构成(教材图2-14)。在幽门处环形肌特别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5、小肠 在切开腹腔的整体标本观察,小肠全长约5,7m,起自胃的幽门,盘曲于腹部,下接盲肠,从上至下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1)十二指肠 取十二指肠游离标本观察。十二指肠呈"C"字形包绕胰头,长约25cm,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教材图2-15)。?上部 起于胃的幽门,上部左侧与幽门根连接处肠壁较薄,黏膜光滑无环状襞,称十二指肠球部。?降部 起于十二指肠上部,达第3腰椎体下缘处急转向左,移行于水平部。剖开降部,可见降部中份肠腔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粘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此襞下端有一乳头状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上有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它距中切牙约75cm。?水平部 在第3腰椎平面自右向左,横过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前面,移行于升部。?升部 自腹主动脉前方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左侧,再向前下转折续于空肠。转折处形成的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它被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 (2)空肠和回肠 在十二指肠末端处找出十二指肠空肠曲,此即空肠的起始处,空肠与回肠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大致空肠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回肠占右下方,两者长度比约2:3。空肠与回肠均由小肠系膜连于腹后壁。 内部结构 在切开的空肠与回肠标本上观察结构区别。空肠壁厚,回肠壁薄。空肠内面环形襞大而多,回肠则小且少。将其展平拿起来对着亮光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很多散在不透光点,象芝麻样大小(大小不定)的孤立淋巴滤泡。仅有此孤立淋巴滤泡者则为空肠,回肠末端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尚有成片的椭圆形不透光区,大小不一的集合淋巴滤泡(教材图2-16)。 6、大肠 大肠全长约1.5m,略成方框形,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盲肠和结肠外形有3个主要特点(取一段离体结肠标本观察) ?结肠带 是肠管表面的3条纵带,?结肠袋 是由肠壁上的许多横沟隔开而成的环形囊袋状突起。?肠脂垂 为结肠带附近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教材图2-17)。 (1)、盲肠和阑尾 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以膨大的盲端开始,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向上连于结肠。在切开标本或模型上观察盲肠的内部结构,可见其左后上方有回肠未端的开口,此口称为回盲口,口的上、下缘各有一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称回盲瓣(有何作用,),在回盲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教材图2-18)。 阑尾(蚓突)在整体标本上观察。上端连通盲后内壁,下端游离。3条结肠带最后都汇集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此点称为麦克伯尼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教材图2-19)。 (2)、结肠 在腹腔深层标本观察。按其位置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4部分。?升结肠 是盲肠上升至结肠右曲的部分。?横结肠 介于结肠右曲至结肠左曲之间的部分。?降结肠 由结肠左曲下降至左侧髂嵴处的一段。?乙状结肠 平左髂嵴处接续降结肠,呈乙字形弯曲,向下进入盆腔续于直肠(教材图2-1)。 (3)、直肠 在盆腔矢状切面标本游离的标本上观察。直肠位于盆腔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乙状结肠,下端至盆膈处续于肛管。注意直肠不直,在矢状切面上有两个弯曲,其上部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凸向后的骶曲;下端绕过尾骨尖前面转向后下方,形成一凸向前的会阴曲(教材图2-20)。直肠的下端的肠腔膨大称直肠壶腹,直肠壶腹内面的黏膜,形成2,3个半月形襞称直肠横襞(教材图2,21)。其中最大而恒定的一个皱襞在壶腹上份,距肛门7cm。 (4)肛管(教材图2,21) 取游离直肠至肛门矢状切面标本观察。肛管为大肠的末段,上端连于直肠,下端开口肛门,长3,4cm。肛管上段的黏膜形成6,10条纵行皱襞称肛柱。各肛柱下端之间有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称肛瓣。两个相邻肛柱下端与肛瓣围成袋状小陷窝称肛窦。各肛瓣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以下有一宽约1cm表面光滑的环状带,称为肛梳。肛梳下缘有一环状线称白线,此线恰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活体指诊时可触知一环状沟。白线以下的皮肤颜色较深,下方不远即终于肛门。 肛管的环形肌层特别增厚,形成肛门内括约肌。围绕在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骨骼肌构成肛门外括约肌,主司括约肛门。 第二节 消化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体表投影;胆 的形态、分部、位置及胆襄底的体表投影。 2、熟悉输胆管道的组成及开口部位。 3、了解肝和胆囊的功能。 4、掌握胰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胰管的开口部位。 (二)标本教具 1、游离肝和胰标本。 2、打开腹腔的整体标本。示肝、胰的位置及肝外胆道。 3、肝、胰的模型。 4、半身人模型。 (三)教学时数 1,2学时 (四)注意事项 1、实习时肝、胆、胰标本易损坏,要注意爱护。 2、观察标本时要注意各器官的解剖位置。 (五)参考教材 严振国主编?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0-113 (六)实习内容 1、肝 (1)肝的形态(教材图2-22、23)用离体的肝标本、肝模型配合观察。肝呈楔形,可分上、下两面和前、后两缘及左、右两叶。肝上面隆凸,贴于膈穹隆之下称为膈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肝下面凹凸不平与许多内脏接触称脏面,脏面朝向下后方,有排列呈"H"的左、右纵沟和横沟。左纵沟窄而深,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半有静脉韧带、右纵沟阔而浅,前部有胆囊窝,后部有下腔静脉由此通过。横沟为肝门,是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的门户。 (2)、肝的位置 在打开腹腔的整体标上并配合半身人模型观察,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右界和上界与膈穹一致。肝的右界起自腋中线肋弓最低点(第10肋)至第7肋连于上界,由此向左作上凸弧线,位右锁骨中线上与第5肋至胸剑结合,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平第5肋间隙;肝下界与肝的前缘一致。在右腋中线平等10肋,至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外离开肋弓,经剑突下3,5cm处斜向左上,经左侧第7、8肋软骨结合处扣连于上界左端。正常成人,肝的下界在右肋弓下一般不能触及,剑突下可触及。小儿肝的前缘可低于右肋弓下缘2,3cm。7岁以后儿童右肋弓下已不能摸到。 (3)胆囊和胆道系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呈鸭梨形。分为胆襄底、胆襄体胆囊颈和胆囊管(教材图2-24)。胆囊管弯曲,向下与左侧的肝部总管会合成胆总管。胆总管位于肝门静脉右前方,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总管称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在肝胰壶腹的管壁内,有环形平滑肌称为肝胰壶腹括约肌,可控制胆汁的排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入胆总管和胰管内。 2、胰 胰横行,位于胃后方,第1、2腰椎前方,分头、体、尾3部分,胰头在右方,有十二指肠包绕,胰体横跨第1腰椎及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前面,胰的左端是胰尾,胰尾较细,与脾门接触(教材图2-15)。 在胰的实质内偏后方,有一条与胰的长轴平行,起自胰尾向右横贯其全长的主排泄管,称胰管,最后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第三节 腹 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壁腹膜、脏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
本文档为【4、胃 胃的位置(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