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

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

2018-01-16 50页 doc 288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 《审计基础知识》电子版课件 (**老师) 第一章 总论 一、计划课时 4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 2、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3、理解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4、了解审计关系的构成及审计组织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审计的本质 2(教学难点:对审计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大纲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3(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审...
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
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 《审计基础知识》电子版课件 (**老师) 第一章 总论 一、计划课时 4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 2、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3、理解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4、了解审计关系的构成及审计组织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审计的本质 2(教学难点:对审计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大纲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2(西方审计的起源与演进 3(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二)审计的概念和属性 1(审计的概念 2(审计的属性 (三)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1(审计的目标 2(审计的对象 (四)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1(审计的职能 2(审计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宰夫:独立于会计部门,专司审计监督——我国政府审计产生 的标志。 (2)秦汉时代——御史大夫:掌管法令规章,监督全国的财政审计事项;上计制度——我国审计立法开始的标志。 (3)隋唐时期——比部:隶属于刑部之下,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4)宋初——审计司:隶属于财政系统,实行财审合一——“审计”一词就成为财政监督的专门用语。 (5)元明清各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审计也有所发展,但总体已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6)辛亥革命——政府审计代替了皇家官厅审计。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过审计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曾设有监察部,各地设有监察厅、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除负责政纪监察外,还担任财政经济的监察工作,其中也包括审计性质的工作。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接着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也建立起来。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在同年10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89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开始实施,1994年1月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5年1月 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对象和任务 一、审计的概念 (一)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依法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联系: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利效率,而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又会促进会计工作的改进,存在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审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 (2)区别:?目的不同;?依据的不同;?职能不同;?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机构地位不同。 二、审计的对象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审计的任务 (一)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通过审查揭发营私舞弊、违法乱纪行为,保护社会主义财产安全完整,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 (三)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审查监督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挖潜创新,促使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教学补充内容 会计核算的方法具体有哪些, 会计方法,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课件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 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第三节 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一、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即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根本属性。审计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独立性,或称为第三者原则。审计的本质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个环节,它既涉及宏观的经济监督,又涉及微观的经济监督。具体体现经济监督的机构和部门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信贷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审计监督虽然与会计、财政、税务、信贷等监督共同构 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监督的目的一致,但审计监督同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又有以下特征: 审计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上的利害监督关系上的独关系,能保证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立性程度不同 证和评价;其他经济监督一般是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确定监督范围 内容的,不可能脱离本身的职能去监督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是审计监督检查的范围;其他经济监督则不监督内容上的广同,只能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范围,监督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不泛性不同 能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 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其他经济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其他经济监督做好监督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与从事会计或经济活动无关的第三者 二、审计的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二)经济评价职能 (三)经济鉴证职能 第四节 审计关系和组织形式 一、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在审计关系中,三方称为审计关系人,即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当事人。 审计关系必须由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组成,任何审计工作中都应如此。 二、审计组织形式 (一)审计组织设立的依据 (二)我国审计组织的成立 1(政府审计机关 2(内部审计机关 3(社会审计机关 4(我国审计组织体系 三、审计人员 1(审计人员的组成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教材第一章课后案例分析 2(讲解《审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审计种类、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一、计划课时 4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方法及基本内容。 2、了解审计的其他分类方法。 3、了解审计程序的含义和作用。 4、掌握各类审计的审计程序和特点。 5、了解审计方法的一般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明确审计的分类方法 (2)理解审计程序的特点 (3)在熟练掌握各种常规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如何综合、灵 活、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各种审计分类的内容 (2)明确不同审计主体审计程序特点的区别与联系 (3)在统计抽样法下确定样本单位数量 四、教学大纲 (一)审计的种类 1(审计的基本分类 2(审计的其他分类 (二)审计的方法 1(审计方法的选用 2(审计的技术方法 (三)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1(审计抽样的意义 2(属性抽样 3(变量抽样 (四)审计程序 1(审计的准备阶段 2(审计的实施阶段 3(审计的终结阶段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种类 我国的审计分类标准有基本分类和其它分类两种。 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是指具有并行使审计职权的组织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审计行为的执行者。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1(政府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 (2)经济效益审计 (3)财经法纪审计 (4)经营承包审计 (5)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 2,社会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1) 会计报表审计 (2) 验资 (3) 其他业务审计 3(内部审计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1)部门审计 (2)单位审计 (3)经营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范围分类:全面审计和专题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法定审计和自愿审计。 (五)按审计是否事先被审计单位分类: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第二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的含义和作用 (一)审计程序的含义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中,采取的系统性的工作步骤。它包括审计工作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各项工 作的联系及其审计文件的传递等内容。《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对审计程序做 了专门的规定。 (二)审计程序的作用 1(审计程序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有力保证 2(审计程序是促进审计工作制度化,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二(不同审计主体审计程序的特点 (一)政府审计的审计程序特点 (二)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特点 五、教学补充内容: 社会审计与政府审计在审计程序上的不同点: 社会审计在实施阶段上,与政府审计基本相同,但准备阶段和终结报告阶段有自身的特点: (1)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编制审计计划两大环节。审计实务中如果依法接受委托进行审计,则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它具有法律效力。签约之后,在执行具体审计活动前,还应根据审计任务和所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拟定审计计划,对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2)在终结报告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书一般不对外公开,不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性,只是一种有价值的咨询意见。 第三节 审计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任务,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现代审计的方法体系分为两大类:审计战略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制定审计战略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审计技术方法是指审计实施过程中为收集审计证据所用的专门方法。 选用合适的审计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目的。 (二)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合审计类型。 (三)审计方法的选用要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四)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有灵活性。 二(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一)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划分,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 和复核法 (二)按审查书面资料的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三(审查实物资产的方法 (一)实物盘点法 1.直接盘点法 2.监督盘点法 (二)技术鉴定法 (三)实地测试法 四(审计调查、分析的方法 (一)审计调查的方法 1.面询 2.函询 (二)审计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财户分析法 3.趋势分析法 五(审计抽样法 (一)审计抽样的含义 (二)任意抽样法 (三)判断抽样法 (四)统计抽样法 1.属性抽样法 2.变量抽样法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 通过分析案例---实质性测试中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来重点理解教材P38 的变量抽样法 2. 讲解《审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审计准则和依据 一、教学计划课时 4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审计准则的涵义和特征。 2、掌握审计准则的内容结构。 3、了解我国审计准则体系构成内容。 4、理解审计依据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5、掌握审计依据的内容结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掌握审计准则的含义 (2)理解审计准则的特征 2(教学难点:(1)掌握审计准则的内容结构 (2)掌握审计依据的内容结构 四、教学大纲 (一)政府审计机关 1(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2(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3(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 4(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二)内部审计机构 1(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3(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三)民间审计组织 1(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 2(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和职权 3(西方国家的民间业务组织 (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1(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特征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由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此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审计准则是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规范,它是对审计主体的要求,也就是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及其工作质量的要求,可作为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审计准则是公认的行为准则。 (二)审计依据的特征 1(权威性 2(规范性 3(可操作性 4(稳定性 二(审计准则的内容结构 (一)一般准则 (二)工作准则 (三)报告准则 三(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 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由国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和社会审计准则三部分构成。 (1)国家审计准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定的,它为我国政府审计人员执行业务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推动实现国家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从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国家审计准则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与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三部分构成。 (2)内部审计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 (3)社会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三个层次。 第二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的特征 (一)时效性 (二)层次性 (三)地域性 (四)相关性 二(审计依据的内容结构 (1)审计依据按来源渠道划分为外部审计依据和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外部审计依据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制定下发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通知、指示文件等等;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主要指被审计单位指定的任务目标、计划、预算、经营方针、经济、各项指标及相关规章制度等等。 (2)审计依据按其性质划分为三种,一是法律和行政法规,二是规章制度,三是预算、计划、经济合同。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讲解关于民间审计准则的案例---“麦克逊?罗宾斯公司”破产案 2(讲解《审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本章教学计划课时 4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特征。 2、了解审计证据的内容结构。 3、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和运用的程序与方法。 4、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作用。 5、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方法。 6、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编制要求。 7、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管理工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1)掌握审计证据收集、鉴定、综合和运用的方法 (2)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审计证据的收集和鉴定方法并灵活运用 (2)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及要求 四、教学大纲 (一)审计准则 1(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2(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审计依据 1(审计依据的含义 2(审计依据的种类 3(审计依据的特点 4(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征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它是证明印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是证明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真相的凭证。它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认识和判断的客观基础,也是审计机关得出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客观事实基础。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1(客观性 2(相关性 3(合法性 二(审计证据的内容结构 (1)按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即按照作为证据的客观事实以其反映形式的不同,划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类。 (2)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即审计证据按与审计目标保持的相互关联的大小,划分为直接审计证据和间接审计证据两类。 (3)按审计证据的取证方式不同,划分为检查证据、调查证据、鉴定证据和其他证据四类。 (4)按审计证据的搜集渠道不同,划分为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和亲历证据三类。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综合和运用 (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1(检查 2(监盘 3(观察 4(查询与函证 5(计算 6(分析性复核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1(审计证据的真实性 2(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3(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5(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6(审计证据的经济性 (三)审计证据的综合 (四)审计证据的运用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二节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记录。 作为支持审计报告的一种专业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审计人员所收集的全部证明材料,审计人员所做的工作、所使用的方法程序,以及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所获得的结果等。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编写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进度,监督审计质量,评价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是审计行政复议、法律诉讼和后续审计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是以后各期编制审计计划的参考资料。 此外,审计工作底稿作为重要的档案资料可以为研究审计理论、方法,建立审计法规、制度,探索审计工作的规律以及研究经济政策提供资料,可以为改进审计管理以及培训审计人员提供重要的学习资料。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一)综合类工作底稿 (二)业务类工作底稿 (三)备果类工作底稿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及编制要求 (1)编制方法:?稿首部分,包括被审计单位全称、审计项目名称和索引号及页次,一般以一个审计组织为主体统一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编制;?内容记录,包括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过程记录和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结论,即对审计项目所做的专业判断;?稿尾,包括标明的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在需要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情况下,还需要注明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姓名及复核日期。在实务中,如果若干页的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同一性质的具体审计程序或事项,并且编制在同一个索引号中,则可仅在审计工作底稿的第一页上记录审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和复核人员并注明日期。另外,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判断,认为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予以记录的其他相关事项,可以其他应说明事项记录在内。 (2)编制要求: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六、教学补充内容 1(口头证据的获取技巧: 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印证某一结果是否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相一致;其二,注册会计师获得口头证据的目的在于发掘一些新的重要审计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有关事项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时一定要讲究技巧性,不可逼供,更不可恫吓威胁,但应讲明原则和要求,循循启导,对各种重要的口头答复做好笔录,注明被询问人姓名、时间、地点和背景,必要时应要求被询问人确认并签名。 口头证据本身不能完全证明事实的真相,因为被调查或询问人可能有意隐瞒实情或由于对过去事情记忆上的模糊或遗漏而导致口头证据不准确、不完整,其可靠性较低。因此,获取口头证据的同时,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但如果不同的被调查或询问人对同一问题在同一时间所做的口头陈述 一致时,其可靠性则显得较强,可以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审计人员亦可考虑修改审计程序或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2(审计证据的鉴定要点和审计证据的运用: (1)审计证据的鉴定要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审计证据的可信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审计证据的经济性。 (2)审计证据的运用:审计人员将初始状态的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联系,并就其性质和重要程度以及同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以便对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作山评价,并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此外,通过分析研究还能产生一些有价值的新的证据,从而对被审计单位做出较为恰当的结论。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分析原教材后的案例 2(讲解《审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评审 一、计划课时 6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 2、 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和内容。 3、 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方法。 4、 掌握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的三种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描述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问题 四、教学大纲 (一)内部控制制度 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2、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 3、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 1、调查表法 2、记述法 3、流程图法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1、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2、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3、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水平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制度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 1.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综合性的控制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极其广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它不是单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体制的设计和经济实体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任何一个单位为了进行有效的经营,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必须制定各种控制措施和办法来进行综合性质的控制监督。 2.内部控制制度是以一个经济单位为主体建立的 这个经济单位按系统的大小,既可以一个国家为单位,也可以一个部门、企业为单位,这些经济单位按所属系统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例如,以某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所属各职能部门,一直到班组、个人,都属于它所属的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等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 (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其他方面的需要。 (3)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之间紧密配合,相互促进,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顺利完成企业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4)能够保证各种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一)内部控制制度按要素分类 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多种因素的统称。控控制环境 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 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类、分析、记录、报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会计系统 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经济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 是指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控制程 控制程序 序可应用于某类交易,也可以广泛地加以应用,还可以融合应用 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 (二)内部控制制度按工作范围分类 内部是以提高经营效率、工作效率为目的,用于行政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管理序。如劳动组织、劳动工资、人事内部控制制度,质量检验内部控制制度,技术设控制计内部控制制度,情报资料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操作内部控制制度,材料供应、制度 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内部控制制度等 是以保护财产物资和确保会计资料可靠性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内部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制度,成本、会计费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控制记账程序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保管、整理、归档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系统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内部控制制度按建立的目的分类 1.保护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护财产物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为对象,规定购入、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维修、计量等的职责和权限、手续和程序。如材料验收控制制度,入库、出库控制制度,限额领用控制制度,产品盘点控制制度,现金管理控制制度,机器设备维修、保养控制制度等。 2.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正确性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正确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为对 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方法和程序,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如财产计价控制制度,成本计算规程控制制度,财产清查控制制度,记账程序控制制度,账证、账账、账表和账实核对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电算化会计操作控制制度等。 3.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以经济活动为对象,规定了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规范和程序以及控制经济活动的方法、措施。这类控制制度范围较广,包括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材料采购控制制度和现金控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产品销售控制制度,目标利润控制制度,财务成果分配控制制度,基建工程控制制度等。 (四)内部控制制度按控制方式分类 是指那些目的在于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而设置的措施和程 预防性内部序。如出纳与会计必须由两个人承担,开具银行支票的必须与掌管 控制制度 签章的相分离,销售开发票的必须与收款的相分离等,都属于防患 于未然的预防性内部控制制度 是指当作弊行为发生后,能够立即自动发出信号,并及时采取纠正 察觉性内部或补救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如定期进行结账、对账,定期进行财 控制制度 产清查、核对账实,定期交换人员工作等,都属于察觉性内部控制 制度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 所谓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内部控制制度以书面形式反映出来。在通常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描述,审计 人员在进行审计时 就可以直接取得有关资料。如果被审计单位没有描述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就要自己进行描述。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可以全面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状况,便于审计人员判断企业业务处理过程是否合理、安全,并进行符合性测试。 内部控制制度描述的方法通常有调查表法、记述法和流程图法三种 调查表法 调查表法是将那些保证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性有密切关系的事项列作调查对象,由审计人员设计成标准化的调查表,并利用表格形式,通过征询方式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程度。 采用调查表法,审计人员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把被审计单位各经营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其主要问题,预先编制一套标准格式的调查表。在调查表中,为每个问题分设“是”、“否”、“不适用”和“备注”四栏。其中,“是”表示肯定;“否”表示否定;“不适用”表示该问题不适应被审计单位;还可在“否”这一栏中根据控制的轻重程序,再细分“较轻”和“较重”两栏;“备注”栏用于记录回答问题的资料来源和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内部控制制度调查表中的“问题”,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有效,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出的。问题的拟定应针对各项业务或业务循环的特点,既要抓住要害,又要便于回答。 使用调查表法的最大优点是:调查范围明确,省时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调查表设置得当,审计人员容易抓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点和弱点。此方法简便易行,非审计人员亦可使用,它的局限性是缺乏灵活性,因为所询问和回答的问题只限于表内所提出的问题,如果调查的问题设置不当,就不能全面而正确地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遇到特殊情况时,往往会因为“不适用”一栏填得太多而失去意义。 记述法 记述法是指审计人员将调查所得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程度和执行情况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加以叙述的方法。这种文字叙述,一般是按不同的循环环节,分别说明各个职务上所完成的各种工作、办理业务时所经历的各种手续等,还应阐明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经办人员以及由他们编写和记录的文件凭证等。 记述法优点是:比较灵活,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环节做出比较深入和具体的描述,不受任何限制。其缺点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有时很难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详细说明各个细节,因而有时使文字叙述显得比较冗赘,不利于为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和控制风险评价提供直接的依据。此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单位,特别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健全、内部控制程序比较简单和比较容易描述的小企业。 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指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将内部控制中各种业务处理手续,以及各种文件或凭证的产生、传递、检查、归档保存等程序步骤及其相互关系,用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现代化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人员,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均按照其职责分工,分别从事各自的业务活动,并根据经合法审批的文件或凭证执行。这些文件、凭证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传递,既反映了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又协调了各项业务活动,形成为一种连续不断的流转过程。用特定的符号和图形,将这种过程以图解的方式描述出来,就是流程图。流程图一般按每个主要经营环节绘制。如将各主要经营环节的流程图合并起来,就构成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一、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测试、检查、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水平,从而决定对它的信赖程度,并据以确定采用抽查还是详查以及抽取样本的规模和数量,为做好下一步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是指企业每一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手续是否严密、环环紧扣,设计的措施和方法能否真正起到事先控制的作用。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应当有效实施、普遍有效、连续有效。审计人员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评审结果,如决定全部或部分地信赖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对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定每项具体控制程序的执行是否有效。所以,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对业已建立的内部控制所起的作用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判断,也就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这项审计工作,可以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来进行。 (一)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通常采用统计抽样法抽出样本进行审核。审核时,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追踪是指审计人员检查会计凭证和其他文件,沿着各种凭证的流转程序进行追踪审查,法 判断业务处理是否按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进行 验证审计人员按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对有关业务重新做一遍,以判断有法 关人员是否遵守了内部控制制度 实地是审计人员在不通知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观察执行情况 核实 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要验证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并根据测试的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测试 对被审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物盘点。 (2)向第三者征询。 (3)复核。 (4)仔细检查有关业务记录及账户余额。 (5)核对账证、账账、账表。 (6)分析账簿中的余额和内容。 (7)审阅购货合同、会计记录等。 (8)比较重要的比率和指标。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水平,是指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可信赖程度的不确定性,审计人员由此决定的审计程序、进行的审计事项和作出的审计结论偏离被审计单位客观事实的可能性。 (一)高信赖程度 高信赖程度,是指被审计单位具有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水平 (二)中信赖程度 中信赖程度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但不很健全、科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薄弱环节,或有些不必要的控制设置;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科学,但实际执行不力,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影响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水平 (三)低信赖程度 低信赖程度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健全、不科学、甚至没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又没有执行,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造成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数据资料经常出差错。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第五章练习题讲解 第六章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 一、计划课时 6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企业两张主要会计报表的审计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从总体上把握资产负债表和 (2)利润表审计的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1)从总体上认识相关财务指标审计 (2)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大纲 (一)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1、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 2、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 (二) 企业主要会计报表审计 1、资产负债表审计 2、利润表审计 3、现金流量表审计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一、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的会计报表所进行的审查和证明活动。由于企业的会计报表涉及企业的全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情况,因此,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也称为总括性会计报表审计或综合性会计报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的审计主体是社会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按照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要求, 社会审计人员以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者”身份进行审计工作。 开展会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内容。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审查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是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容。 二、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 (一)按审计资料的范围分类 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按审计资料的范围分类,分为抽查法和详查法。抽查法是会计报表审计中常用的主要审计方法。会计报表审计一般不采用详查法。在特殊情况下,譬如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混乱,会计资料严重歪曲事实真相,采用抽查法将出现巨大审计风险等时,也可以采用详查法。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方法 (二)按审计方法的技术特征分类 第二节 企业主要会计报表审计 一、资产负债表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是指针对企业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进行的审查和证明活动。其目的是要审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财会法规的规定,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从而满足有关各方使用会计报表信息的客观需要。 (一)资产负债表的技术性审查 (二)资产负债表的实证性审查 (三)对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3、资产负债率 企业盈利能力主要指标有: 1、总资产报酬率 2、权益回报率 3、资本保值增值率 二、利润表审计 利润表审计,是指针对企业编制的利润表所进行的审查和证明活动。其目的是要审查企 业是否客观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情况,成本结转方法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 利润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其他财会法规的规定等。 (一)利润表的技术性审计 (二)利润表的实证性审计 (三)对利润表反映的企业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与练习题: 1、第六章练习题讲解 六、教学补充内容: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的分类 本准则将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它包括了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就工商企业来说,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广告宣传、推销产品、交纳税款等等。 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对经营活动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由于金融保险企业比较特殊,本准则对金融保险企业经营活动的认定作了提示。 2、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这里所指的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 这里之所以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队在外,是因为已经将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视同现金。 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取得和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等。 3、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 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与资本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等。 这里“债务”是指企业对外举债所借入的款项,如发行债券、向金融企业借入款项以及偿 还债务等 (二)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报中几个相关的问题 1.总额法和净额法 所谓现金流量编报的总额法是指编制现金流量中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分别以总额列示,收支互不相抵。 净额法是指现金流量中按项目以收支相抵后净额列示。 现金流量表一般应当以总额反映,从而全面揭示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但对于那些代客户收取或支付的现金以及周转快、金额大、期限短的项目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当以净额列示。 2.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椐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行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直接法,同时要求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也就是用间接法来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3.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量表分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现金流量表正表部分是以“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流量净额”为基础,采取多步式,分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项报告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部分又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第二部分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即所谓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净额法;第三部分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三)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技术审查包括: 现金流量表内各项目之间关系的审查 现金流量表与其他会计报表之间关系的审查 实证性审查包括: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审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审查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审查 第七章 资产审计 一、计划课时 8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资产审计的一般内容。 2、着重掌握各项资产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流动资产审计的技术方法 (2)熟练掌握投资审计的技术方法 (3)熟练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技术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存货发出业务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投资计价和核算的审查 四、教学大纲 (一)流动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2、应收及预付款项审计 3、存货审计 (二)投资审计 1、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2、长期股权投资审计 3、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 (三)固定资产审计 1、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 2、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审计 3、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审计 (四)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审计 1、无形资产审计 2、其他资产审计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流动资产审计 一、流动资产审计的内容 流动资产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债权、存货等各类流动资产的收付业务及其结存情况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通过流动资产审计可以对流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对流动资产结存数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予以证实,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货币资金审计 (一)库存现金审计 库存现金审计是指对库存现金及其收付事项和保管情况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和核实。其审查的要点包括:审查现金出纳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现金实存额的真实性、正确性;审查现金收支业务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1.库存现金盘点 审查现金实存额,主要是通过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通常包括对已收到但尚未存入银行的现金、零用金、找换金的盘点,以验证现金是否账实相符,库存现金是否符合核定的限额,有无白条抵库、私设小金库及挪用现金等问题。 (1)盘点现金的要求和程序。审计人员对现金进行盘点,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监督盘点方式,即出纳员进行库存现金的查点,审计人员只是在一旁对现金查点进行监督;二是亲自复点方式,即认为有必要时,审计人员可亲自对现金进行复点。 (2)盘点现金的方法和步骤。 2.现金收付业务的审计 内部 控制重点检查企业有无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有无现金职责分工制度制度;现金收支是否执行凭证制度;现金支出有无批准制度;有无现金定的检期盘点核对制度 查和 评审 真实现金收付业务真实性审计,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收付原始凭证和现金日记账性、的审阅来进行,审查内容包括:现金收付凭证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现金日记正确账是否与总分类账相符,总分类账是否与资产负债表相符,是否有跨期入账性审事项。记账凭证是否符合填写要求,金额计算是否正确,凭证账册保管是否计 严密,有否遗失。现金保管设备是否安全,有否定期检查核对制度 合法对现金收付业务合法性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是否存在隐匿现金收入和虚列性、现金支出等情况的审查。内容包括:现金收付是否符合规定范围,是否属于合规非业务范围的大额现金收支,应经审批的费用支出是否经过批准。现金收入性审是否全部解入银行,有否坐支现象。会计与出纳是否进行分工,是否职权分计 离,手续是否清楚。有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套取现金等违法违纪情况 案例分析:P91 【例7-1】2008年10月26日审计人员对某公司的库存现金进行了突击盘点,现金清点结果为100元币5张,50元币7张,5元币8张,2元币15张,1元币10张,1角硬币28枚,共计932.8元。公司库存现金限额800元。出纳员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为1528元,并持有下列凭证尚未入账: (1)销售产品500元,收到现金,已开销售发票。 (2)李刚10月10日已经批准的借条一张,金额400元。 (3)张红10月12日未经批准的借条一张,金额260元。 (4)支付包装物押金228元,收据一张。 要求:根据资料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计算出盈亏,指明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二)银行存款审计 银行存款审计是对银行存款实际结存数有无差错及其收付业务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的审查。 案例分析:P93 【例7-2】2008年5月31日审计人员对某公司6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支 业务进行审计,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5月31日银行对账单余额为41000元,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32000元,核对后发现有下列情况不符。 (1)5月15日,公司送存转账支票6000元,银行尚未入账。 (2)5月20日,公司开出转账支票72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3)5月23日,委托银行收款11500元,银行已收托入账,但收款通知尚未到达该公司。 (4)5月25日,银行代付水费3200元,但银行付款通知单尚未到达该公司。 (5)5月10日,收到银行收款通知单金额为4000元,公司入账时将银行存款增加错记成3500元。 要求:根据收集的材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提出银行存款数额是否真实的分析意见。 (三)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信用证存款等。它们与银行存款的不同,主要是存放地点和用途不同,具体审计程序与银行存款审计基本相同。首先要函证存款余额,证实存款的确实存在;其次要审查各项存款存入时是否合法,是否是业务的正常需要。需要重视的是外埠存款远离所在单位,不易管理,审查时要查明如下几项: (1)采购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用途,是否有被非法占用或转移的情况。 (2)因存款多余而退回的外埠存款,是否及时办理转账手续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目的 (1)审查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确定应收及预付款项余额的真实性和反映的恰当性,确定其是否存在,并为企业所有。 (3)确定坏账损失、坏账准备的合法性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4)确定应收及预付款项发生、收回的正确性、合法性及及时性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 1.编制应收及预付款项内部控制制度说明 常用的方法有编写书面说明、编制内部控制问卷和内部控制流程图。 2.审查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重要事项 (1)抽查销货发票并与销货通知单、顾客订货单及货运文件相核对,以证明销货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计价等是否相符,赊销商品是否经过核准,所有发出商品是否均已开具发票。 (2)抽查应收票据登记簿,查看应收票据是否逐一登记,票据贴现利息是否计算正确,账务记录是否相符。 (3)抽查销货退回和折让通知单,查看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4)抽查坏账的转销,查看坏账损失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批。 3.对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审计人员可以将缺陷部分在管理建议书中予以说明,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 (三)应收账款的审计 1.审阅“应收账款”账户的实际记录 检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在账上凭空捏造借记“应收账款”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以虚增销售额;有无对方单位发生退货业务而不做账务调整处理,以虚增债权、虚增销售额、虚列企业盈利;有无将挪用银行贷款搞基本建设 等非法开支,而长期挂在“应收账款”账户上,虚构债权。 2.对应收账款按期归还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时首先划分期内应收账款和超期应收账款的界限,如属期内挂账的应收账款,应视为合法债权;如属超期的应收账款,则需进一步分析原因。 3.注意长期未收到的应收账款 审查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的原因,是由于发出货物与合同规定的不符,双方发生纠葛,因而债务人确实未付,还是由于货物途中被盗,或货款已付但已被经收人贪污等。 4.对已列作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 审查坏账损失的真实性及账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5.应收账款审计的一般程序 (1)将被查企业全部应收账款列出清单,复核清单余额是否与“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相符。 (2)详细核对或抽查核对清单所列各户应收账款余额与“应收账款”账户各明细账户余额是否相符。 (3)对应收账款清单所列各户进行逐户分析检查,查明应收账款发生金额大小、时间先后等。 (4)抽查审核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往来结算业务是否真实、合法,其借贷方计算是否正确。 (5)查对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与明细账是否相符。 (6)向销货往来单位发函询证。抽取长期未偿还的,欠货款余额较大的,以及已列作坏账损失的某些应收账款客户,作为函证的对象。 (7)审核计提的坏账准备数是否正确。 (8)核实填列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虚增企业利润的现象 案例分析: 【例7-4】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的千分之三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年初贷方余额为6000元,借方发生额为3000元。另有去年已注销的坏账今年收回1000元,该企业作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元,会计人员计提坏账准备金,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 2400 贷:坏账准备 2400 要求: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调整会计分录 (四)应收票据的审计 1.盘点库存票据 审计人员对库存票据应逐笔进行核对,注意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以及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收款日期、收回金额等是否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相符。注意票据是否到期,背书是否相符。 2.审查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和贴现利息 审查应收票据时,应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并据以计算当年应计的利息额。如果计算的利息金额与账面所列金额不符,应加以分析。 3.查明应收票据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正确反映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所列金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已剔除已贴现票据。对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是否已在报表补充资料内 (五)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的审计 1.预付账款的审计 (1)审阅“预付账款”账户的实际记录,检查预付账款是否真实、合法;检查预付账款方式购入材料是否属于被审计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是否挪用、贪污账款,如企业不设“预付账款”账户,则应审阅“应付账款”明细账户的借方余额。 (2)对预付账款的结算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供货单位是否按合同及时供应材料,多余的账款是否及时退回,退回的余额是否及时入账等。 (3)对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账户应向对方单位发函对证。 2.其他应收款的审计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及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其审计程序与一般应收账款相似予以说明。 存货审计 (一)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1.有无明确的存货职责分工制度 它包括授权与执行存货的采购、发出业务职务是否分离;采购与保管存货的职务是否分离;保管与记录存货的职务是否分离;记录与稽核存货的职务是否分离等。 2.是否建立存货业务程序与手续制度 它包括存货的采购是否编制计划,是否有请购、签订合同、批准等制度,并按程序执行;存货的出入库是否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存货的领用是否建立严格的定额管理制度;存货业务是否建立严格的凭证传递程序等。 3.是否建立严密的存货保管制度 它是指有无防火、防水、防盗、通风等安全防范措施。 4.是否建立存货的定期盘点和对账制度 存货是否定期由有关部门会同保管盘点,对盘点发现的盘盈、盘亏以及过时、变质损毁等处理报废的存货是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相应处理,及时调整账目;存货是否定期进行总账、明细账、保管卡的核对 (二)存货采购业务的审计 1.存货采购业务真实性、合法性审查 审查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审查单证资料。二是审查品质数量。三是审查存货来源和价格。 2.审查存货采购成本的构成和成本计算是否真实、合规 审查要点有:一是审查成本构成,审查存货采购成本项目和构成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款项是否全部计入等。二是审查费用分配和成本计算,审查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分配是否合理,成本计算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采购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等。 3.审查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理性 一是审查存货采购业务发生的买价及采购费用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二是审查存货采购总账与明细账记录是否一致,期末余额是否相等。三是对实行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要审查存货采购成本差异的计算和结转是否正确等。 4.审查存货验收入库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审查要点有:购入存货是否经过检验;验收入库时是否将发票、合同、检验单等单据核对一致,是否及时填写入库单;存货短缺或质量不符是否及时处理;存货入库单是否与实物数量相符等。 (二)存货采购业务的审计 案例分析: 【例7-5】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材料采购明细账时,发现如下记录: (1)合同规定应由供货单位负担的运杂费20000元; (2)因无款承付而支付的罚款3000元; (3)新建车间工程购入施工材料的运费4000元; (4)采购人员差旅费2500元。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出账务调整 (三)审查存货存储业务 1.审查存货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核实存货实物数量 3.核实存货价值 4.审查存货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四)存货发出业务的审计 1.审查存货发出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确性 2.审查存货发出成本的合规性和正确性 3.审查存货发出业务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正确性 (四)存货发出业务的审计 案例分析: 【例7-6】宏大公司发出材料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审计人员审查该公司上年10月甲材料的明细账时发现:月初结存500吨,单价120元,12日只购进一批500吨,单价130元。该月份发出一批450吨,单价按每吨130元计算,并全部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经查,该材料为本企业在建工程领用,该工程目前尚未完工。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审计评价和改进意见。 (五)存货跌价准备审计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对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跌价)计入有关费用所形成的准备金。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依据是否合理。 2.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是否经授权批准。 3.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第二节 投资审计 一、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 长期股权投资审计 (一)盘点股票实有数量 审计人员应监督盘点企业内部的所有股票,对企业委托专门机构代理管理的股票,通过发函询证的方式,编制股票实有数量盘点表予以记录,或者通过专门机构发来的清单,对其股数、每股金额、股票序号及取得时的成本进行核对。根据清点和函证结果,判断其账实是否相符。 (二)审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根据规定,对于用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购买股票的,按实际支付价款入账,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如果含有已宣告尚未发放的股利,则应从价款中扣除这部分股利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对已宣告尚未发放的股利,在“应收股利”科目核算。因此,对这类长期股权投资,应将“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与有关货币资金及“应收股利”等账户相互核对,以查明入账价值是否合法、合规。 对于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物资等实物或以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的,一种是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入账,如果这些资产是国有资产,评估价值还应经有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另一种是由投资各方协商定价。审计人员应查阅有关评估报告或协议文件等资料,验证入账价值的正确性。 (三)审查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 对投资收益的审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按股票的不同种类,分别从公开印发的股权手册中或向证券公司及付款单位查证各种股票的股利收入;二是通过核对企业有关货币资金账户和“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审查企业所获得的股利收入是否适当、正确。三是在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要审查企业投资收益增减额的正确性,是否按投资比例来分享投资收益。 (四)审查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办法 以企业实际投出的金额作为核算依据,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按成本上的是长期投资历史成本。股票投资价值一经入账,除实际增减投资法记账 外,一般不再进行调整 是指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所反映的投资额,要随着接受投资企按权益业的盈亏,相应地按其投资所占接受投资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法记账 予以增加或减少,以调整投资企业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方法 两种方法的选择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企业所持股份占接受投资企业股本比重的高低,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低于50%,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案例分析: 【例7-7】长期股权投资的审查。 资料: 1.审计人员在对太光公司的长期股票投资进行审计时,发现以下三笔会计分录: (1)借:长期股权投资 110000 贷:银行存款 110000 (2)借: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贷:投资收益 250000 (3)借:银行存款 250000 货:投资收益 250000 2.审计人员通过向企业有关人员调查询问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如下情况: (1)太光公司为某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而且当年太光公司又购入该公司面值为10万元的股票,新购入的股票含有已宣布但未发放的股利1万元,至此,太光公司控股比例已达50%。 (2)股份公司决算表明,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扣除公积金后剩余80万元,股份公司拿出30万元分配股利,太光公司分得25万元。 要求: (1)指出太光公司账务处理中的问题。 (2)做出相应的账务调整。 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 审计人员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审计,主要是审查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的计入是否完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会计报上的揭露是否公允、悚发等。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案例分析: 【例7-8】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审查。 资料:审计人员对A公司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进行审计,该公司仅持有B公司股票短期投资。该股票2006年10月购入,计50000股,每股面值10元,购买价15元,支付佣金及手续费10000元,实际付款810000元,其中包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50000元。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760000 投资收益 50000 贷:银行存款 810000 年末,B公司股票市价上升为每股18元,A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列示数为750000元。 要求: (1)存在什么问题? (2)提出调整意见,并做出调整分录。 第三节 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 内部控制制度审查要点如下: (1)是否编制年度预算,是否存在必要的授权和批准制度。 (2)是否同时存在资产的总账记录和明细账记录,并定期核对。 (3)是否明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4)是否有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5)是否有资产的处置制度和必要的保养制度。 (6)审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及执行情况。 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审计 (一)固定资产增加的审计 1.审查固定资产增加的合理、合法性 2.审查固定资产计价的正确性 3.审查增加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二)固定资产减少的审计 1.出售转让固定资产的审查 2.固定资产报废的审查 3.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审查 4.固定资产盘亏的审查 三、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审计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1.审计应计折旧总额的正确性 应计折旧总额由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清理费用和残值变价收入三项内容构成,其中后两项内容又统称为预计净残值。在对应计折旧总额审查时,要注意查明有无任意缩小或增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 2.审计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在既定的应计折旧总额下,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越短,各期的折旧费用就越大,因此,审计人员应注意查明折旧年限确定的合规性,防止发生违反规定任意增加折旧年限或随意加速折旧的情况。 3.审查计提折旧的时间和范围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其时间和范围上的限定,审查时应注意,应在本期的计提范围内提取的折旧额 (二)固定资产修理的审计 固定资产修理的审计主要是审查修理是否适时,防止应修而长期不修,或将不属修理费用的经济业务费用列入修理费之中,审查修理费用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合法。审查固定资产大修理的界限是否划分清楚,审查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是否编制了预算,审查各项修理费用的开支和账务处理是否合理正确。 案例分析: 【例7-9】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6月份基本生产车间设备折旧额时,发现如下记录: (1)5月份该车间设备折旧额为30600元,年折旧率为4.8%。 (2)5月份购入原值60000元设备一台,已安装完工并交付使用。 (3)5月份将原未使用的一台设备投入车间使用,其原值为30000元。 (4)5月份交外单位大修理设备一台,原值48000元。 (5)5月份扩建完工厂房一栋,已交付使用。该厂房原值600000元,扩建工程支出150000元,变价收入60000元。 (6)6月份该车间设备折旧额为39816元。时间和范围上的限定,审查时应注意,应在本期的计提范围内提取的折旧额。 无形资产审计 无形资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转让、投资及其实有价值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对企业如实反映无形资产价值以及正确核算损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无形资产审计的目的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项目之一,具有非实物性、效益性、不确定性和垄断性等特点。通过审查无形资产计价是否真实、合法,手续是否完备,检查是否超过国家的规定;通过审核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查明其增加、减少、摊销的账务处理是否合规、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通过审核无形资产的摊销期,检验企业有无多摊销或少摊销无形资产以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二)无形资产审计的内容 1.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 2.审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审查无形资产的增减及计价 4.审查无形资产的摊销 其他资产审计 审查其他资产应通过银行存款、有关材料物资账户以及其原始凭证进行审查。其他资产在企业当中业务发生的数量很少,往往只有在业务发生后才在报表上予以反映。因此,在被审计单位业务量不大时,可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
本文档为【审审计基础知识1-7章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