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2017-11-29 11页 doc 28KB 6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 五歇后体”谈起 第28卷第6期 Vo1.28NO.6 许昌学院 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 2009年第6期 No.6,2009 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 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祝良文 (解放军炮兵学院人文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在唐末五代光怪陆离的社会局势中,谐谑诗与这一时期的谐趣文化潮流有 非常密 切的关系.它上承白居易浅俗之风而流易之弊乘势而起,消解了载...
【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 五歇后体”谈起 第28卷第6期 Vo1.28NO.6 许昌学院 JOURNALOFXUCHANGUNIVERSITY 2009年第6期 No.6,2009 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 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祝良文 (解放军炮兵学院人文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在唐末五代光怪陆离的社会局势中,谐谑诗与这一时期的谐趣文化潮流有 非常密 切的关系.它上承白居易浅俗之风而流易之弊乘势而起,消解了载道言志的传统, 从言志本位走 向了娱情和自保荣禄的边缘. [关键词]唐末五代;谐谑诗;谐趣潮流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09)06—0057—04 一 ,从"郑五歇后体"谈起 《旧唐书》卷179载僖,昭朝郑綮云:"綮善为 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渊,时号郑五歇后体.初去 庐江,与郡人别云:'唯有两行公廨泪,一时洒向渡 头风.'滑稽皆类此也."[??《新唐书》卷183也 载:"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 五歇后体'." 歇后,指说话或写作时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 只用前面部分,而本意在后面部分.洪迈《容斋四 笔》卷4云:"杜韩二公作诗,或用歇后语,如'凄期 望吕葛','仙鸟仙花吾友于'„„之类是 也."[23.其中"友于"是"友于兄弟"的歇后,意 指兄弟,源自《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歇后常用于嘲戏,如《太平广记》卷256《嘲诮 四》引《启颜录》云:"唐封抱一任栎阳尉,有客过 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抱一用《千字文》语作 嘲之.诗日:'面作天玄地(黄),鼻有雁门紫(塞), 既无左达承(明),何劳罔谈彼(短).„? 二,唐末五代诗坛谐趣浅俗之风 作为一种文学风格和文章体式,诙谐文学一直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股"潜流".《文心雕龙》专辟 "谐隐篇",最早对此类文章作系统讨论.由于受 言志载道观念的影响,刘勰认为它"本体不雅,其 流易弊",其"空戏滑稽"的特征有亏于"德 音".'儿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唐末五代诗坛也存在一股 谐趣之风.《五代诗话》卷1"晋出帝"条载:"晋出 帝不善诗,时为俳谐语,咏天诗日'高平土监碧翁 翁'.".'卷2"杨凝式"条载:"凝式诗式亦多,杂 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 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 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石晋时,张从恩 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 先以诗寄从恩日:'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 相迎.'从恩弗怪也."' 西蜀诗人蒋贻恭,顾复等创作的一些讽刺诗, 基本上走的也是诙谐打油的路数.《五代诗话》卷 4"顾复"条载:"顾复善小词,有《醉公子曲》为一时 艳称.尤善诙谐,常于前蜀时,见隶武秩者多拳勇 之夫,戏造武举牒以讥之,人以为滑稽云."【]' 同卷"令狐峤"条载他:"兼善敏才,口占诗句,多所 嘲谑,好事者传其诗."H"《唐才子传》卷9载 罗隐:"性简敖,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 遇辄发."?甚至《全唐诗》卷870专列"谐谑 诗"门. 除了谐谑之外,浅俗之风在唐末五代诗坛上也 颇有市场. 《五代诗话》卷2载:"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 惟杜苟鹤,罗隐为多.杜苟鹤诗如'只恐为僧僧不 了,为僧得了尽输僧',日'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 [收稿日期]2008—11—12 [作者简介]祝良文(1975一),男,湖北麻城人,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 化和唐宋文学. ? 57? 一 日不吟诗'„„""卷4"卢延让"条载:"延 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语,如《送周太保赴浙西》 云'臂鹰健卒悬毽帽,骑马佳人卷画衫.'义《寄友 人》云'每过私第邀看鹤,长着公裳送 上驴.„?. 由此可见,唐末五代诗坛确实存在一股谐谑浅 俗之风.牛希济《文章论》日:"今有司程式之下, 诗赋判章而已,惟声病忌讳为切,比事之中,过于谐 谑,学古文者深以为惭,悔其道扬袂而行„„"如 果说牛论所指包括散文,那么,南宋汁有功《唐诗 纪事》卷66"赵牧"条则专论诗:"唐诗自成通而 下.不足观矣.乱世之音哀以怨,亡罔之音哀以思, 气丧而语偷,声烦而调急,甚忿目编吻,如戟手交 骂."【'.确实是"流荡不复稚",并且揭示?j这 种风格与时代之关系 三,唐末五代戏谑浅俗诗风原因考察 作为文化领域内的诗歌风格,其决定素不外 乎社会外因和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 (一)从社会方面讲,唐末五代战乱对正常的 社会秩序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导致整个社会精神 面貌气颓神丧.知识分子,则由盛唐时代那种"胸 怀天下,匡时济世"的胸襟转为志向浅薄,胸襟鄙 俚,缺乏理想气度,精神气局狭隘 1.社会局势混乱,文人仕途无望,只得混世,自 谑或他谑.唐末战乱,从根本上破坏了唐代选贤任 能的和途径,士人一一部隐逸,一部走向花问,一 部混世,其诗则自谑或他谑. 黄巢起义于僖宗光启元年(885)被平,但它却 严重地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社会局势更加动 荡不堪.《旧唐书》卷l9下《僖宗纪>载:"时李吕 符据风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 方立据刑,洛,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 „„ "此外,朱楦,王敬武,高骈,秦彦,刘汉宏等 "皆擅自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大约郡 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工业丁是 荡然."《新唐书》卷9《懿宗僖宗纪》载:"懿,僖当 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继;乾符之际,岁大旱蝗, 民悉盗起,其乱遂不可复支,盖亦天人之会欤!" 这是一个没有希望和出路的时代.皇帝成了 傀儡,士人对朝廷的向心力消散殆尽,他们集体丧 失了"节操",仕宦不是为_lr"功名",而是单纯追求 "利禄".中唐及晚唐前期,虽旧事日非,但存士大 夫心中,隐约还残存着一个小兴的期待,但是唐末 以来,这点希望也破灭了,一部分人完全转向隐逸, 而那些在政权中苦苦挣扎的诗人为了图存,只能明 哲保身,自保荣禄,他们绝对不可能有盛唐人那种 宏大的社会理想和高远的人生抱负,只好由胸怀天 下转而混世偷生,如罗隐之《自遣》云:"今有酒 今朝醉,明Et愁来明日愁."韦庄的《成逦云:"咸 ? 58? 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破产竞留天上 乐,铸山争买洞中花."杜荀鹤《遣怀》云:"驱驰歧 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途中有作》云:"无 论南北与西东,名利牵手处处同."正是唐末五代 "奢靡极,衅孽兆"的社会现实,使得"世衰而诗亦 因之".' 为"'么丈人不再"守道"而趋于"顺时",颓废 与自我放逐呢?因为唐末五代时期,凡是严肃认 真,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献言献策者,其官则久滞 不迁,如早期的罗隐(事见《北梦琐言》卷7),而戏 谑阔谈,浅俗鄙俚如朱朴,张溶,郑綮等人,则剧升 (事见《旧唐书》卷179).故狡猾如冯道者,则"时 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 老而自乐,何乐如之?"他"丧君失国亦未尝为屑 意",自号"长乐老",活得十分惬意. 有了这样的风向标,所以唐末五代以来,士人 放诞调笑之风比较普遍,如杜牧公开问妓,狂言四 座,旁若无人;张祜上自公侯贵卿,下至村妇酒徒一 慨戏慢:李宣古谑浪不经,凌铄所遇,受辱而略无所 惭.有唐以来不乏j千敖放诞之人,但是进入唐末, 上人却没有前人那样的人格优势和功业作为底气, 遂演变成一?种带有世纪末的绝望和颓废色彩的轻 狂.而世风之奢靡,士风之放诞慢慢销蚀了士人身 上传统的儒家济世精神和道德价值取向,人际情感变得斑驳而j乇乱. 2.唐末五代"武人政治"时期,盛行"右武戏 儒"之风:彼t寸藩镇节帅当道,学识浅陋,文学修 养极差,且动辄杀戮,文人如履薄冰,毫无尊严,为 了生存,求什,文人必须走戏谑浅俗一路,以乞之援 手,自保荣禄.此时文人多有谄媚人格. 武夫之浅陋,如魏博节度使韩简,《北梦琐言》 卷l3载他:"性贫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 之.乃召一孝廉,令讲《论语》.及讲至《为政篇》, 明日谓诸从事日:'仆近知古淳朴,年至三十,方能 行立?'外有闻者,无不绝倒."[要让这样的 人看懂诗,必须走卢延让打油的路数.同书卷17 载:"唐卢延让业诗,二十五举,方登一第.卷中有 句云:'狐冲官道过,狗触殿门开.'租庸张溶亲见 此事,每称赏之.又有'饿猫临鼠穴,馋犬舔鱼砧' 之句,为承中令纳见赏.尝谓人日:'平生投谒公 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也.'人闻而笑之." 不仅如此,藩镇节帅还喜怒无常,动辄杀戮文 人,朱温就制造了历史上着名的白马之祸.《通 鉴》卷265载朱之心腹李振对他谗言:"'朝廷所以 不理,良有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且王欲图大事, 此曹皆朝廷之难制者也,不若尽去之.'全忠以为 然„„白余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 以名检自处,声迹稍着者,皆指以为浮薄,贬逐无虚 日,缙绅为之一.六月,戊子朔,敕裴枢,独孤损, 崔远,陆床,_,溥,赵崇,王赞等并所在赐自尽.时 全忠聚枢等及朝士贬官者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 尽杀之,投尸于河.".. 除了从肉体上消灭文人之外,朱全忠还在精神 上摧残文人的尊严和自信.《通鉴>同卷载:"全忠 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日:'此 小宜为车毂:'众莫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日:'宜为 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日:'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 此类也„„'顾左右日:'尚何待!'左有数十人卒 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可见其翻云覆雨,玩 弄文人于股掌之间的嚣张狂妄. 《五代诗话》卷2"卡十荀鹤"条载:"梁祖之初兼 四镇也,英烈刚狠,视之若乳虎,左右小忤其旨,立 杀之.梁之职史,每H先与家人辞决而人,归必相 贺.宾客对之,不寒而栗.进I=l十十荀鹤以所业投 之,且乞一见„„苟鹤声喏,恐怕.流汗在背叙 谢讫,命坐荀鹤惨悴战栗,神不主体„„"朱温 命他作《无云雨》诗,"(札)身如在燃炭之上,忧悸 殊甚„„卡十绝句'同是乾坤事不同,语丝飞洒口 轮中.若教阴朗都相似,争梁工造化功?'南是 大获见赏.杜既归,惊惶成疾水泻数十度,气貌 赢绝,几不能起." 不仅藩镇节帅,就连农民起义领袖也视文人如 草芥广叫元年(880)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旧 五代史》卷l2《朱友宁传载义军以活人杂术石筑 城,"冤枉之声,闻数十里","尽屠其邑人,清河为 之不流"中和_一年(882)有人在尚省门上题诗 嘲讽义军暴虐,说义军以人肉为食,尚让大怒,杀死 了该省官员,又迁怒于京师凡能作诗之人,一并处 死,还将其他字之人罚为奴仆. 朱温等人之所以如此践踏文人,盖源于唐末五 代"武人政治"时期,盛行"右武戏儒"之风,对斯文 极度蔑视.颐攘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序?日:"唐末 大乱,干戈相寻,海寓鼎沸„„一时称王称帝者,徇 偷鼠窃,负乘致戎,何暇驰冁文艺之林."在五代节 帅眼中,文人只不过是一种摆设,是"多余"的人 《旧五代史卷107后汉大臣杨邻日:"为国家者但 得帑藏丰盈,甲兵强盛,至_r文章礼乐,并是虚事, 何足介意也."(同卷史弘辈日:"安朝廷,定祸乱, 直须长枪大剑,至丁毛锥子,焉足用哉!"同卷载王 章连对儒生m身的官员月俸都要百般刻削,每发月 俸,"皆取不堪资军者给之,谓之'闲杂物',命有司 高估其价,估定更添,谓之'抬估'"?廿二:史札 记》卷22"五代幕僚之祸"总结说:"藩镇皆武夫, 恃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或致非理 戕害' 在这种情形之下,官场盛行"不求有功,但求 无过"的因循守旧之风,而诗坛上也不敢大胆创 新.由于当权者的文化素养和倾向(如朱全忠欣 赏的敬翔,作文"多浅近语")决定了诗歌必须走自 居易诗歌浅俗一路或等而下之 以五代政坛不倒翁冯道为例.此人随后唐庄 宗征战时任掌书记,建唐后任翰林学士,旋升宰相, 深受信任,有左右仕进之力.《旧五代史》卷126 《本传》说他:"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 与引用",俨然文坛盟主.那么这样一个重要人 物,其文化素养又如何呢?本传载:"有工部侍郎 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日:'若急行,必遗 下《兔同册》.'道知之,召赞日:'《兔园册》皆名儒 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只看文场秀句,便为举 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兔园册》是童 "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 蒙之书,对成人而言,它可 来,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以这等想 法,学白诗之"浅切"怎能不流于容易呢?以冯道 对当时举子的批评来看,五代士人学识贫乏程度可 见一斑.大批出身寒微的诗人普遍熟悉的是俗事, 俗情,俗语,发言为诗实难脱俗. 如果说朱温之残暴让杜荀鹤等不得不阿谀奉 承之,那么,李家明的事例则谄媚人格在某种 程度上已内化为唐末五代文人的本性.《五代诗 话》卷3"李家明"条引《南唐书》云:"元宗赏花后 苑,临池垂钓,臣下皆得鱼,惟元宗独无所获.家明 进诗曰:'玉梵垂钓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凡 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元宗大喜,赐宴 极欢„„"文如其人,在某种程度上,人格就是诗 格,此等诗人如何能摆脱村俗之气! (二)唐末五代以来,宗白之风盛行,而时局险 恶和个人修养,气局使白诗"讥时刺世"的道德责 任堕落为自保荣禄的村俗之气,其"浅切"风格则 滑向戏谑和打油一路 五代后周人陶谷在其《龙门重修白乐天影堂 记》中指出:"世称自傅文行","盖后之学者,若群 鸟之宗凤凰,百川之朝沧海也".从多方面看,唐 末五代诗风最盛者当推宗白一派,无论是从当时最 着名的诗人的人数看,还是从他们覆盖的地域看, 都是如此.社会上还小现了以"白乐天,罗隐二人 诗百首"为"剌"的现象(陶谷:《清异录》),而且白 诗也为当时的选家所推重. 但是白居易为人,为诗集中体现着历史转折时 期的世俗思想和创作特征,充分呈现出封建士人思 想性格的双重性和人生,创作历程的阶段性:既尊 奉儒学,又"栖心释梵,浪迹庄老"(白:《病中诗十 五首序》);既力行"达则兼及天下",更主"穷则独 善其身"(白《与元几书》);既有议论讽喻时政的讽 喻诗,义有"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的闲适诗.而原 本身为舞枪弄棒之武人的帝王动辄杀戮文人,几乎 断绝了文人以诗为谏的优良传统;而统治者几乎无 不喜好,倡导通俗诗,杜荀鹤,卢延让等诗人因献诗 "易晓"而深得厚遇且不次擢升,在广大文人中问 造成一种颇具诱惑力的创作导向,故很容易形成 "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的风气.某些诗人为追 . 9. 求"闻之者虽不知书,亦释然晓之"的效果,更把自 诗"见者易晓"奉为恪守创作信条而忘了白诗的社 会担当,因此也更容易滑向打油,村俗之气. 自唐末丧乱,皇帝播迁以来,文人们饱尝了避 难流离之苦,随着对朝廷昏暗与社会症结的感知日 深,诗人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其"致君活同"的信念 因时递减,其兴邦的社会责任感也急剧削弱,故不 得不由重外物事功迅速转为重内心,思索个人命运 与人生哲学,很大一部分诗人滑向自保荣禄.表现 在艺术上,便是传统诗歌创作观念被悄然消解,诗 人们认同了娱乐性而非载道言志的价值取向,诗歌 已经从载道言志的本位滑向了娱情的边缘,放诞和 谐趣,俗情和俗态甚嚣尘上.如杜荀鹤《乱后书事 寄同志》云:"九土如今尽用兵,短戈长戟困书生", 表现了置身窘境的文人们深感救世无策,自悔奔波 求名,普遍存在着避世心理.有些得白诗"浅切" 又发展为粗俗芜杂,如贯休诗反轻艳,教化而归之 于叫嚣,其"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言诗》), 以"太粗"而被讥为"失猫诗".前蜀诗人庾传昌诗 则"失于冗杂";上述卢延让诗俗不可耐,也被孙光 宪诸人讥为"猫狗诗","打油诗",杜苟鹤诗"今El 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以太类禅偈也被 讥为"有四蹄"的"卫子诗". 《五代诗话》卷8云:"五代文章衰尽,诗有贯 休,亚栖,村俗之气,大率相似.如苏子美家收藏张 长史书云:'隔帘歌已后,对面貌弥精.'涛既凡恶, 而字画真亚栖之流.近见曾子固编《李太自诗》, 有《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篇,皆贯休以下词 格."那么贯休以下词格是何面貌呢?卷1"马希 振"条载贯休曾为鼎州节度使马希振门客,一日与 马以及马的另一门客何致雍联句,马句为"青蛇每 用腰为力",贯句为"红苋时将叶作花",马句为"蚁 子子衔虫子子",何句为"猫儿儿捉雀儿儿."其村 俗之气可见一斑.正如《五代诗话》卷5总结的那 样,唐末五代诗或"出之太易,义乏闳深",或陷于 "俚浅","力孱","昵昵如与人对语",多"为浮渲 所掩" 这种谐谑浅俗诗风招致后人激烈批评:"学诗 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 这些极恶劣者指的就是唐末五代之薛逢,戎昱,罗 隐,杜苟鹤,李山甫,卢延逊等,"此类者皆下贱优 人口中语",就像燕赵女子中的跛者,眇者,羝氲 者,疥且痔者,不能称之为燕赵佳人.而宋人采之 以为诗法,"恶诗相传,流为俚谚,此其风雅之厄也 „„ "在唐末五代斑驳乱离的社会局势中,谐谑诗 上承白居易浅俗之风而流易之弊乘势而起,它消解 了载道言志的传统,从言志本位走向了娱情和自保 荣禄的边缘. [参考文献] [1]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编.二十五史[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2]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 局,l994. [3]李坊等撰.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8. [5]王士稹撰,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6]辛文房撰,王大安校订.唐才子传[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1986. [7]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胡震亨撰,周本淳校点.唐音癸签:卷27[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1. [9]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l3[M].北京:中 华书局,2002. [10]司马光撰,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 局.1956. [11]赵翼撰.廿二史札记[M].北京:中国书店据世界书局 1939年版影印,1984. [12]弘法大师撰,王利器校注.文镜秘府论南卷[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banteringpoemsofthelateTang andFiveDynastiesandthejocularculturalpractice ZHULiang—wen (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theHumanities,PLAArtilleryCollege,Hefei230031,China) Abstract:TheemergenceofbanteringpoemsinthelateTangandFiveDynastiesiscloselyrelatedtothejocular culturalpractice.TheyinheritedthecharacteristicsofBaiJuyi'Spoemscharacterizedbybeingeasytounder— stand,changedthetraditionofpoems'expressingaspirationsandcarryingdoctrines.Theyturnedintoawayof entertainmentfromexpressionofaspirations. Keywords:lateTangandFiveDynasties;banteringpoem;jocularculturalpractice [责任编辑:孙向召] ? 60?
/
本文档为【【doc】唐末五代谐谑诗与谐趣潮流探赜——从“郑五歇后体”谈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