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韩国的说唱艺术

2017-09-20 8页 doc 21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韩国的说唱艺术韩国的说唱艺术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学 生 姓 名: 孙丽丹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B0902 学 号: 1315090223 指 导 教 师: 姚丽芳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摘 要 韩国的说唱艺术“盘索里(???,Pansori)”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粹艺术,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朝鲜民族的喜爱,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象征意义。它那激扬的声腔、丰富的唱调、多变的“长短”节奏„„汇聚成为魅力无限的民族传统艺术,向世人展...
韩国的说唱艺术
韩国的说唱艺术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学 生 姓 名: 孙丽丹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B0902 学 号: 1315090223 指 导 教 师: 姚丽芳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摘 要 韩国的说唱艺术“盘索里(???,Pansori)”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国粹艺术,几百年来一直深受朝鲜民族的喜爱,具有极其重要的民族象征意义。它那激扬的声腔、丰富的唱调、多变的“长短”节奏„„汇聚成为魅力无限的民族传统艺术,向世人展示着韩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本文将从界定、起源、发声、唱调以及它的“长短”节奏等几方面来研究“盘索里”。 关键词:盘索里、界定、三位一体、构成、类型、代表作 韩国“盘索里”艺术是韩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符码,是用来演唱长篇戏剧故事的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的一种,同时是朝鲜民族丰富的表演艺术传统中最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 17世纪产生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全罗道(现辖属韩国),19 世纪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20世纪初逐渐衰落,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转入复兴阶段。1964年,盘索里说唱被韩国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界定与起源 “盘索里”是一名演唱者在另一名鼓演奏家的伴奏下进行表演的富有戏剧性的综合性说唱音乐。“盘索里”艺术在历史上也叫“打令”、“广大索里”、“杂歌”、“唱乐剧歌”、“唱剧调”等。“盘索里”一词是解放以后才出现的。它很快被韩国社会乃至整个朝鲜民族所接纳,并得到内外的广泛认可,因为“盘索里”一词比过去的任何一个称谓都更加准确的表达了这门艺术的内在特点和外在表现形式。盘索里( Pansori)是由名词“盘( pan) ”和动词“索里( sori) ”复合而成。“盘”既指表演的场所,又指众人共同参与的场面,同时还兼量词作用,有“玩一盘、唱一盘、乐一盘”等之意。“索里”指天地间的一切声音,在这里特指盘索里的演唱音调。 根据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推断,“盘索里”大约形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李朝中期。但是它作为口传意授的民间艺术,有关它的起源和变迁过程,历史上没有留下准确详细的文字。“盘索里”的产生地是韩国全罗道。大体上分为东编制和西编制两大类。所谓东编制是指全罗道的东边山区为背景而产生,西编制是指全罗道西边平地为背景而产生。 二、盘索里“三位一体”的艺术风格 这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将文学、音乐、表演融为一体,通过一位站立的身着民族服饰的演员(视剧目需要,或男或女)的歌唱、道白、表情、肢体动作 2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来描绘复杂的剧情。舞台旁有一席地而坐的鼓手,为表演者唱念的朗朗之声伴奏;并不时发出“jota~”、“eolssigu~”等感叹,为演唱者的表演增添兴致。而奇怪的是围坐的观众不是静听观赏而是跟着一起感叹惋惜,悲伤流泪,兴奋呼喊,打拍击掌,至高潮处还忘我忘情,手舞足蹈,甚至依据情节饰演对手配合台上歌者进行应和。所以说,“盘索里”是演唱者、鼓手和观众“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 早期的盘索里是由盲艺人负鼓在各个村落之间迁徙表演。这大概是因为盲人有敏锐的听觉功能和杰出的记忆力,所以在声乐教育方面,盲人最有能力;从鼓的外形、尺寸和击打方式看,盘索里所用之鼓,鼓腔为木制,鼓体呈扁圆形,两面以牛皮覆之,鼓的直径约40厘米,厚度约25厘米。鼓手席地而坐,将鼓置于前方,左手拍击鼓腔,右手持20 厘米左右的鼓杖击打鼓面和边沿,附和唱者的音律。盘索里领域里经常用这句话“一鼓手二名唱”,这句话足以鼓手的重要性。盘索里鼓手不仅要懂得唱者的索里的内容,也要了解音质以及瞬间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与唱者交感互动;作为说唱艺术,听众不仅仅是旁观的局外人,他们要跟着鼓手的音调附和发出“嘿咦( hei) ”、“咗嗒( jota) ” ( 叹词:“好”之意) 、“咡嗉( olsso) ”( 叹词:“对”之意) 等感叹词和喝彩声,从而达到共感、一起分享的效果。在讲唱之前,艺人们大都只持有故事梗概,更多的细节是根据听众反映来临场发挥的,根据听众的喝彩,及时调整说唱内容。 三、盘索里音乐的构成 (一)盘索里音乐独特的“发声法” “盘索里”属于声乐的一种,但不同于其它的声乐,有自己独特的发声法,它用别致的体裁和独特的美表现音乐。韩语中的“索里”是“声”的意思,也就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所发出的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笑声、哭声、嚎叫声,甚至是微风吹落晨露落地破碎的声响也都称之为“索里”。 盘索里音乐之所以称之为“索里”,而不叫“歌谣”或“唱曲”,是因为盘索里艺人在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演唱过程中,他必须一人多角,要做到亦人亦物、亦男亦女、亦哭亦笑、亦仙亦鬼,同时还必须模仿天地间的各种声响,而且还要逼真,因此,盘索里艺人必须具备超高超宽的音域和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五音六律的发声法。 盘索里的声音是来自丹田的低沉而略微粗糙、发涩的通声,它以坚硬的金属声和具有弹性的沙哑声为基本音质,它以“悲”与“恨”所熔铸起来的“哀怨声”作为声音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境界,盘索里的艺人们进入深山庙宇和岩洞之中长期苦练,嗓子破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摧残”嗓子使之病变,经过无数次的反复之后,才能随心所欲地发出人类所能模仿的任何一种声音,最终可达到板 3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索里演唱的最高境界。可见,“盘索里”是一种“声音的游戏”。 盘索里艺人的发声特点是:音域宽广,气息深,声音洪亮,穿透力强,对声音的强弱、高低控制自如。 (二)盘板索里音乐的“调” 音乐的“调”,也称唱调,是指音乐的“乐想”“乐律”“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是音乐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反映人们内心情感和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盘索里的基本唱调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平调(Pyongjo)、羽调(Ujo)、界面调(Kyemyonjo)。后来,《教坊诸谱》 盘索里的四种音调,即平声、叫声、哭声和余响,与传统的编撰者郑显燮提到的 的平调、羽调、界面调,在形式和内容上基本是相吻合的,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平声—平调?叫声—羽调?哭声—界面调?余响— 平调(平声):具有正大、和平、温和、明亮的格调。常用于兴奋、喜悦,欢快的场面。 羽调(叫声):具有雄壮,激昂、有力的格调,给人一种“男性化”的感觉。常用于表现人物或大自然的庄严、气派的场面。 界面调(哭声):具有美丽清高、哀怨凄怆的格调,主要用于悲哀、怨恨、抒情的场面。 (三)盘索里音乐的“长短(节拍)” 在盘索里音乐中有一种包含节奏、节拍、强弱、速度和情绪等概念在内的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长短”。“长短”是朝鲜民族音乐独有的节奏节拍体系,是朝鲜民族音乐的基础和根本。通常,一个“长短”模式是一个“起—景—结—解”的结构,这四个过程分别表示开始、悬置、总结、解开之意。盘索里“长短”既表现在盘索里歌手演唱的旋律当中,同时又表现在鼓手的击鼓伴奏之中。鼓手在盘索里演出过程中端坐在演唱者的左侧,面向歌手,与歌手一唱一合,一呼一应。歌手的“索里(旋律)”和鼓手的“长短(节拍)”,是编织盘索里艺术圣殿的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鼓手击出的刚柔、明暗、强弱、高低、长短的节拍,与演唱者的“索里”遥相呼应,起到衬托唱调、引领整场演出的作用。 节拍的主要特征如下: 1、陈扬调(Jinyangjo): 散调里最慢的一种节拍。 2、中莫利(Jungmori): 散调里面节拍较慢的12拍节奏,常用于抒情或叙述。 3、中中莫利(Jungjungmori):比中莫利快,常表现悲愤或者兴奋 4、自振莫利(Jajinmori): 散调里面节拍很快的12拍节奏,常用于罗列、叙述。 5、挥莫利(Hwimori): 散调里面节拍最快的4拍节奏,用于表现慌乱景象。 四、“盘索里”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4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1、短歌盘索里 短歌盘索里也叫“需头歌”、“初头歌”。短歌是“盘索里”演出时的开场曲目。流传至今的有《天国名山》、《丈夫恨》、《四季歌》等四十多首。唱调要求平和鼓点要求流畅,唱词抒情,避免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索里 2、长篇盘 长篇盘索里是一种叙述完整故事情节的长篇说唱,代表作有《春香传》、《沈清传》、《兴甫歌》、《水宫歌》、《赤壁歌》等。 3、伴唱盘索里 伴唱盘索里是演唱者边弹奏边说唱的盘索里表演形式,主要有伽倻琴弹唱和多玄琴弹唱两种。 4、唱剧盘索里 唱剧盘索里是在传统盘索里说唱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发展形成的朝鲜民族的戏剧艺术,产生于20世纪初。《春香传》就是以戏剧形式登上舞台的第一部盘索里唱剧。 五、“盘索里”的主要流派及“盘索里”的代表曲目 19世纪初,盘索里的欣赏层从庶民阶层逐渐扩展到贵族阶层。“盘索里”表演者的唱法更加娴熟,表演趋于多样化,在原来“盘索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由于每个地区的方言和音乐特征的不同,“盘索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传承系谱,并且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关于盘索里流派的记载最早可在郑鲁混的《朝鲜唱剧史》(1940) —书找到。书中提到“盘索里”有东便制、西便制、中高制这样事成相传的流派,其中东便制、西便制保存了下来,而中高制很早就消失了。下面看一下三个流派的传承范围、系谱及首乐特征。 1、东便制 创始人宋兴禄,主要流传于全罗道蟾津江以东的全州、南原、云峰、淳昌、兴德等地。以痛声和羽调为主,声雄壮而唱法清爽,不见连绵响亮,抑制表演者自身感情。擅演“赤壁歌”。代表人物有宋兴禄、权三德、金世宗、宋万甲等。 2、西便制 创始人朴裕全,主要流传于全罗道的光州、罗州、宝成、康津等地。音色柔和,尾声夹带拖音,并擅用装饰性技巧,多使用界面调。代表人物有朴裕全、金采万、丁昌烈、金昌焕、丁真烈等。 3、中高制 创始人廉季达、金成玉,主要流传于忠清道和京議道一带。其唱法介于东便制与西便制之间,“非东非西”,但音色倾向于东便制。代表人物有廉季达、金成 5 论说唱艺术—“盘索里” 玉、牟兴甲等。 当初,专门从事盘索里说唱的人社会地位很低,说唱也只是一种底层的市民文化形式,而到朝鲜王朝末期,盘索里说唱受到官旅阶层的欢迎,流传的范圈也得到扩大。历史上共流传有十二部“盘索里”作品,但由于受喜爱程度的不同,流传至今完整的“盘索里”作品只有五部,即《春香传》、《沈清传》、《兴甫歌》、《水宫歌》、《赤壁歌》。其中《春香歌》流传最广,被认为是盘索里五大经典剧目中文学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 原十二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雉打令谣》、《横负歌》、《曰者打令谣》、《裴裨将打令谣》、《江陵梅花打令谣》、《淑英娘子传》、《雍固执打令谣》。 后来的六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横负歌》、《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 结论 传统音乐是一定音乐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艺术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板索里产生300多年来,同自己的民族一起走过了兴衰盛败的艰难历程,在它苍凉、沙哑的唱腔和优美、梦幻般的说辞中,饱含着这个民族的辛酸苦辣和喜怒哀乐,渗透着韩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和传统精神。 参考文献 ,1,姜泰峰.浅析韩国说唱艺术“盘索哩”[J].黄河之声, 2009/09 ,2,张一鸿.韩国说唱:板索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J] .上海集邮, 2007/07 ,3,闵子,郭雪妮.韩国盘索哩与中国鼓词比较论.当代韩国, 2011/03 ,4,李红梅.韩国“盘索里”音乐构成的研究.中国音乐, 2008/03 6
/
本文档为【韩国的说唱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