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

2017-10-06 19页 doc 40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2950

暂无简介

举报
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 永业生命素与杏鲍菇管理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属伞菌目、侧耳种、侧耳属。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菇柄组织密实、雪白粗大,孢子少,保鲜期长,不同于一般平菇,味道鲜美,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如何让杏鲍菇春季多出菇 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
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
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 永业生命素与杏鲍菇管理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属伞菌目、侧耳种、侧耳属。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菇柄组织密实、雪白粗大,孢子少,保鲜期长,不同于一般平菇,味道鲜美,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如何让杏鲍菇春季多出菇 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 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Erygium campestre)等的根上和周围土中。其自然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苏联南方,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 杏鲍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故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一(生物学特性 ? 菇体形态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单生或群生。菇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变平,成熟后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中央浅凹浅盘状至漏斗形。幼时淡灰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征是基部粗大,中实,肉质,白色。栽培通风少时呈棒状至保龄球状(彩图13、彩图14)。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孢子近纺锤形,平滑。菌丝有锁状联合。 彩图13 大棚内覆土栽培的杏鲍菇 彩图14 冷库内袋式栽培的杏鲍菇 ? 生育条件 1.营养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促进菌丝生长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 2.水分 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3.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范围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4.空气 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CO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4%为宜。 5.光照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 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x。 6. 酸碱度 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最适pH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二、 栽培技术 ? 栽培原料 适宜否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为防止扎破栽培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粉碎。辅料可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棉籽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据国内外试验资料,用稻草作主料,即便添加棉子壳,出菇也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我国南方稻草资源丰富,栽培者可进行稻草为主料的栽培试验,探求其原因。 ? 栽培季节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栽培为宜,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安排在12-2月出菇更好,因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原基,不利子实体生长发育。因此,无论南、北方都应根据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出菇期,一般是以气温降至18?时提前50天制栽培菌袋为宜。如果有条件,夏季也可利用冷库降温进行错季栽培,经济效益较高。 ? 栽培方式 杏鲍菇的栽培因所用的培养容器不同,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的是袋式栽培,特预以重点介绍。 1. 平架竖袋式 这种方式以利用冷库原有架床为目的,以降低投资成本。冷库的床架一般为6层,床架层距6O厘米,床宽120厘米。实用栽培面积计算为: 菇房面积x60%x床架层数,如菇房平面面积100m2x60%x6层架=360m2,采用宽20厘米,长32厘米的单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 m2床架可排放80袋,该菇房约可栽培28000袋,平均每1 m2菇房可排放280袋。冷库菇房必须进行三项改造: ? 要增开近地面排风窗,装设带百叶窗的双向风扇,以便及时排除较重的CO2气体。 ? 适宜光照是杏鲍菇正常出菇的必要条件,因而每层菇床要增设日光灯,强度以最暗处达到300-500Lx为度。 ? 菇房内要增设高压水管,以便安装喷雾装置,提高空气湿 度。此外,最好有排水地漏,以便排除污水,清洁环境。 2(竖架横袋式 适用于大棚,采用竖架横袋的优点如下: ? 便于设置灯光,用角钢材料即可,不用架板,省投资。 ? 便于通行,摆袋、开袋、采菇等操作管理直观方便。 ? 平均每1 m2菇房可码放178袋。数据如下: 菇房长15m,宽9m,平面面积135m2。设置高2.5m x长12m=30 m2的角钢架8排,摆袋总平面约240 m2。 架宽0.2 m,每0.7m高设横钢粱,每1 m宽设竖钢1根,架间距0.9m。 采用双头出菇菌袋,宽17厘米,长34厘米的,每袋装湿料1.2千克,每l m2床架排放100袋,该菇房约可栽培24000袋,平均每1 m2菇房码放178袋。 ? 原种制备 培养基配方:木屑73%,麸皮25%,糖1%,碳酸钙1%。也可用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谷粒作培养基。按常规法配料、处理、装瓶(袋)、灭菌、接种、培养,用第一种培养基一般需30-35天菌丝长满瓶(袋),用后几种谷粒培养基,菌丝长满袋(瓶)更快,约20天。 ? 栽培配方 各地可因地制宜选料配制,现列举五个配方供选用: 1(杂木屑36%,棉子壳38%,麸皮24%,白糖1%,碳酸钙l%。 2(杂木屑23%,棉子壳23%,麸皮19%,玉米粉5%,豆秆粉28%,碳酸钙1%,白糖1%。 3(杂木屑23%,棉子壳38%,豆秆粉15%,麸皮17%,玉米粉5%,碳酸钙1%,白糖1%。 4(杂木屑37%,棉子壳37%,麸皮l8%,玉米粉5%,碳酸钙1%,白糖1%,石灰粉0.5%。 5(甘蔗渣70%,米糠20%,玉米粉7%,白糖1%,石膏粉1%,石灰粉1%。 ? 制栽培袋 杏鲍菇的栽培袋制作与金针菇的栽培袋制作相似。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丙烯袋,此袋的优点是透明度好,料袋经高温灭菌后紧缩,膜料之间无空隙,不易产生夹层菇。缺点是冬季低温易碎裂,宜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 培养料按配方比例称好后拌匀,调含水量为68%左右装料,采用单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最好是套环加棉塞,透气好发菌快。于l.5kg/cm2的压力下蒸汽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l00?维持16小时。接棉子壳菌种,l瓶菌种可接种30袋。接种后直立排放于发菌室的床架上,避光培养,温度保持在25?左右。 采用双头出菇菌袋,每袋装湿料1.2千克。折袋口、扎绳均可。待料温隆至室温后,按无菌操作规程在接种箱(室)中接种。接棉子壳菌种,l袋菌种接种15-20袋。因菌袋扎口无棉塞,待菌丝生长达料的1/2以上时,要适度解松袋口,增加氧 气促进菌丝生长。 ? 出菇管理 菌丝满袋后即进行出菇管理,单头出菇菌袋可直立排放在床架上,双头出菇菌袋可横码在床架上,技术要点如下: 1(开袋 在菌丝尚未扭结时开袋,难以形成原基或原基形成很慢,出菇不整齐,菇体经济性状差;在原基形成或出现小菇蕾时开袋,原基分化和小菇发育正常,出菇整齐,菇体的经济性状好;如果在子实体已长大时开袋,在袋内会出现畸形菇,严重时长出的菇会萎缩、腐烂。因此袋栽杏鲍菇的开袋时间,应掌握在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已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解开袋口,将袋膜向外翻卷下折至高于料面2cm为宜。 2(控温 菇房温度直接影响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气温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即是已经长的菇体也会停止生长、萎缩、变黄直至死亡; 气温持续在l8?以上时,己分化的子实体突然迅速生长,品质会下降; 温度20?以上时,菌丝又转向营养生长,低温刺激的效应也就消失,原基停止发育,菇蕾中的营养倒流而萎蔫,已形成的幼菇也会萎缩死亡。因此,出菇期菇房气温应控制在13-15?,这样出菇快,菇蕾多,出菇整齐,15天左右可采收。 3(保湿 菇房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 会萎缩,原基干裂不能分化,为了提高空气湿度,最好用喷雾器喷头朝上喷雾水,切勿将水喷到菇体上,否则子实体会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 4(通风 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不高于0.4%为宜。 出菇期如果通风不良,由于CO2浓度过高,会出现畸形菇,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天气,还会导致子实体腐烂。因此,出菇期菇房内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特别是当菇蕾大量发生时,及时拉直菌袋口薄膜,以避免菇蕾因缺氧而畸形。 5(光照 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00-500Lx。注意每层或每排床架都应有适宜的光照,不能有死角。 ? 采收与产率 一般在现蕾后15天左右可采收。在菇体呈保龄球形,菇盖未展开、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应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外贸出口菇要求菇盖直径4-6cm,柄长6-8cm;内贸市场对菇体要求不甚严格。 采完头潮菇后,再培养2周左右又可采第二潮菇,第二潮菇朵形较小,菇柄短,产量低。在正常情况下,头潮菇每袋产量约在100-150克,一般总生物学效率为40-60%。如果后期进行料袋补水或覆土栽培,产菇率可达到所投干料重的的100%。 ? 覆土栽培 据王淑芳等报道,在出菇前脱袋床式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99.34%),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78.10%),而不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59.76%),说明杏鲍菇覆土栽培比不覆土栽培产量高,覆土早比覆土晚产量高。 床式覆土能明显提高生物转化率,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床式覆土具保水保肥的作用,水分能通过土壤的渗透,恰 好达到子实体所需要的湿度。 2(覆土有利于补水追肥,营养土的营养通过水的渗透,不断 补充到栽培料中,增加出菇后劲。 3(土壤自身含有大量有机物和矿物元素,这些物质通过土壤的淋溶作用也可向料中补充养料。 4(土壤还具有保护作用,避免栽培料完裸露,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也是提高转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 加工与销售 鲜菇可直接上市,也可用塑料盒覆保鲜膜进入超市。杏鲍菇的货架期较一般菇类稍长些,在4?冰箱中敞开放置10天不会变质;气温l0?下可放置5-6天,15?下也可保存2-3天不变质。 杏鲍菇可以加工成干品。干品泡发后食用,风味好,口感脆、味鲜。因其肉厚,整朵脱水难烤成合格形状的干品,所以脱水前需进行切片,按工艺要求进行烤干。干品呈白色至奶油色,外观好。 杏鲍菇也可制成罐头,杏鲍菇水煮后不像平菇那样易烂、破碎,经切片后进行制罐头,仍保持脆、嫩特色,风味极好。 杏鲍菇栽培新技术《一》 由于部分菇农对杏鲍菇生物特性不甚了解,采取平菇管理技术“对付”杏鲍菇,故其产量低、商品率也不高。在管理中实施三步走战术,进行强化栽培,可最大程度地保证生产效果,现简要介绍操作技术如下: 第一步:基料营养的全面均衡是物质基础。生产中出现出菇参差不齐、产量不高等现象,与基料营养不足及营养不平衡有直接关系。实践证明,即使使用棉籽壳做基料,也同样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必须通过人为的调配、补充,才能使菌丝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才能使产菇量有所保证(具体配方见《杏鲍菇菌袋制作》一文)。 注意事项:配方中的石灰粉加水后与木屑、麦麸等拌匀,堆闷2天后,再与其他原辅料拌匀。装袋、灭菌、接种等均为常规。上述两配方也可使用纯棉籽壳。 第二步:菌丝充分后熟,保证产量。完成发菌后调控温度使之充分熟化、熟化一致,则出菇整齐一致、大小均匀。基本操作是:菌袋全部发满菌后,设法调控温度在较低水平,使菌丝体在低温条件下做“横向发展”,经约10,20天以后,菌丝较原来明显增粗、增壮,为提高其分解能力奠定基础;然后,提高温度至25?,33?,使菌丝再度处于活跃期,充分吸收和转化基料营养,并随之加大菌丝量,为下一步出菇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该阶段大约需要10天左右。此后棚温保持15?左右,极适合子实体发生和发育。加大棚湿至85%以上,保持良好的通风,菇蕾很快现出。 第三步:及时疏蕾,提高品质。杏鲍菇疏蕾是被大多菇农所遗漏的技术环节,操作得当,菇品的商品率可以提高到95%以上。疏蕾操作:对菇棚喷洒一遍赛百09后,准备一把壁纸刀,在菇蕾发生点选择密集的幼蕾,确定每个出菇面保留2,3个幼蕾,将其余的菇蕾用尖刀削去其蕾尖即可。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保留的菇蕾间距要合适,以避免长大后拥挤;二是疏蕾时不要伤及保留蕾。完成疏蕾操作后,及时对棚内墙体、地面、通风口等处喷洒一遍百病傻溶液,以防疏蕾的伤口染病。 子实体生长期间,保持棚温15?、棚湿85%,95%、较清新的通气及微弱散射光。其余管理同常规即可。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因其野生条件下主要发生于刺芹植物 枯死的根茎及周围土层中,故又称刺芹侧耳。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由于杏鲍菇菌肉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并且食之有一种特殊的杏仁香味,是侧耳属中味道最好的一种,故被誉为“平菇王”。 杏鲍菇子实体内含18种氨基酸及部分矿质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且其呈味物质十分丰富,尤其令人食后不忘的杏仁味,使得消费者对其青眯有加;加之较高的耐贮、耐运性,使其保鲜性能及货架寿命大大延长,也是受市场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新世纪开年以来,不断有商家在寻求该产品,无论鲜品、烘干或粗制品均可,但是由于我们对杏鲍菇没有投入相当的精力去开发生产,致使客商空手而归。这说明了杏鲍菇开发商品的前景及其潜力。 二、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视基质营养和水分及菌丝生理度而异;菌盖幼时略呈弓形;后渐平展,成熟时其中央凹陷呈漏斗状,直径2,12厘米不等,一般单生个体稍大,群生时偏小;菌盖幼时呈灰黑色,随着菇龄增加渐变浅,成熟后变为浅土黄、浅黄白色,中央周围有辐射状褐色条纹,并具丝状光泽;菌肉纯白色,杏仁味明显,破口处短时间变干黄;菌褶延生不齐、白色,与普通平菇相同;菌柄长2,8厘米,直径0.5,3厘米,不等粗,基部膨大,呈球茎体状;多侧生或偏生,中实,肉白色、纤维态,吸水性较强。 ,(生态习性 杏鲍菇广泛分布于德、意、法、捷、匈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我国新疆及川西等地亦有野生分布,大多着生于朽死的刺芹、阿魏等植物根部及四周土层中,具一定寄生性,故推测可能与其着生基质中有某种成分驱避害虫使其得到有效保护有关。 ,(生活条件 营养条件:野生条件下,杏鲍菇菌丝体只能依靠缓慢分解基质而得以延续和生长,即使在碳氮比80:1以上条件下,仍可顽强生长;但这并不说明其菌丝不需要丰富的尤其是有机氮源类营养物质,人工栽培时,为保证其分生数量和生长质量,必须予以适量添加;一般认为,调配基质碳氮比在20:1左右时菌丝活力明显增强,产菇量亦随之提高。实际生产中可将棉籽壳、木屑等作为主要原料,调配氮源时以麦麸等作为主要辅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同时提高菌丝长速及其活力。 温度条件:与普通平菇相同,杏鲍菇菌丝亦喜25?左右的培养条件,但其耐受范围却在,?,35?之间;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为15?左右,但亦因菌株而异。一般常规品种(或菌株)由于开发生产时间较长,其温度型早有定论,杏鲍菇则不然,一是人们对其尚不太熟悉,二是由于杏鲍菇菌株的来源不同,其温度特性差异很大,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离出的种源菌株,其生物学特性亦不同,温度特性自然不同,这就需要生产者在引种时要咨询明确,在安排生产时更需明确,尤其在对外供应菌种、签定某些供求时以及牵涉产品出口时,更需仔细,可以说,这是一个基本指标,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指标,必须十分注意。 水分条件:由于野生杏鲍菇多于亚热带草原或干旱沙漠地区发生,先天决定了它的自然抗性包括抗干旱能力,但这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生物,水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杏鲍菇自然也不例外,就是说,杏鲍菇既具较强抗干旱能力,同时又需要水分来参与其生命的维持和延续,因此,人工栽培时以将基料含水率调至65%左右为宜;发菌期间要求调控培养室空气湿度70%左右;出菇阶段应保持85%,95%的湿度,以确保子实体正常健康的发育。 通气条件:杏鲍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均需新鲜的空气条件。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积累,对菌丝反倒有刺激和促进作用,个中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在原基形成阶段则需较充足的氧气,应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005%,0.1%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应在0.03%,0.2%之间,该浓度相当于通风条件较好的普通居室的空气状况。 光照条件:与普通平菇相同,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任何光照条件,应予闭光培养。但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则需适量散射光;一般生产中应将光照度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范围内,既可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又可使产品色泽正常,商品价值因此而得到提高。 ,,值:杏鲍菇菌丝生长可适应4.5,8的,,值条件,但其适宜的基质,,值为6,7,最适为5.5,6.5,过低或过高都会对菌丝发生不同的抑制作用。 三、菌种生产 ,(母种生产 配方一:土豆200克,麦麸2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11片,琼脂15,25克,水1300毫升。 常规制作即可。 配方二:土豆3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2克,蛋白胨2克,琼脂15,25克,水1100毫升。 生产中可以上述二配方为主。 配方三:小麦100克,阔叶木屑30克,棉籽壳30克,葡萄糖15克,食母生6片,琼脂15,25克,水2000毫升。 小麦浸泡于水中,6小时后煮沸10分钟取滤液备用。木屑、棉籽壳清水洗净,放入小 麦滤液中,煮沸30分钟以上,6层纱布过滤后,滤液约1100毫升,不足时加清水补足,然后加入琼脂,加热溶化,最后加入其它辅料,溶化即可。其余操作按常规即可。该配方适于复壮菌种、保存菌种采用,也可用于生产,用于商品菌种时外观效果稍差。 ,(原种及栽培种生产 配方一:棉籽壳70千克,阔叶木屑15千克,麦麸15千克,蔗糖1千克,轻质碳酸钙1千克,石膏粉0.5千克,料水比1:1.5,1.7。 配方二:阔叶木屑7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粉10千克,蔗糖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6千克,食母生100片,轻质碳酸钙2千克,石膏粉1千克,料水比1:1.6,2。 根据各地资源情况,可灵活选择生产用配方。另外,可选择使用谷粒配方。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原种、栽培种可使用同一配方,但为节约生产成本,栽培种尽量不使用谷粒基质;第二,生产中以使用瓶装容器的效果为好;第三,尽量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方式,尤其谷粒型基质更是如此。 四、栽培技术 ,(原辅材料选备 由于杏鲍菇不喜在秸秆基质上生长,故生产中可少走弯路,排除使用作物秸秆的可能性。生产中首选棉籽壳原料,其次可选备一些材质软硬适中的木屑材料,如杨、柳、榆、栎、柞等;再次,棉花加工时产生的废棉、纺纱产生的废棉绒等,均是较好的栽培原料;最后,同其它菇类相同,生产中还应加入一些辅料,既调整基料碳氮比,又补充其它营养成份,如麦麸、豆饼、棉籽饼以及过磷酸钙、石膏粉等,都是对菌丝生长有着相应促进和保障作用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因此必须予以适量添加。 ,(菌袋制作 杏鲍菇可瓶栽,可袋栽,也可压块栽培,以袋栽为管理简便,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故以袋栽为主进行讨论。 配料 配方一:棉籽壳6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10千克,豆饼2千克(或棉籽饼4千克),蔗糖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千克,石灰粉0.5千克,尿素0.3千克,料水比1:1.5,1.8。 配方二:木屑70千克,麦麸、玉米粉各15千克,豆饼4千克,蔗糖、过磷酸钙各3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石灰粉各1千克,尿素0.6千克,料水比1:1.6,,。 配方三:棉籽壳4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粉10千克,豆饼3千克,蔗糖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千克,石灰粉0.5千克,尿素0.4千克,料水比1:1.5,1.8。 装袋、灭菌:根据栽培方式及产品去向选择塑袋,一般以规格150,180×0.05的为宜,每袋装干料约350,450克,约合湿重1000克左右。采用一头出菇时可选择定型方底塑袋产品,两头出菇时购回聚丙烯筒料自行截断即可。袋口套塑料颈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装料要使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使料袋看上去如同蛇吃老鼠后的腹部,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生产中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于掌握松紧度,及检查监督质量。利用装袋机进行操作的另一优势是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使尽快进入灭菌工序,避免料袋置于常温下长时间不能进行灭菌,造成基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 灭菌方式仍以高压蒸汽灭菌为佳,但大多数生产者无力购置该种设备,因此,生产中可采用常压灭菌方式,具体操作可参照前述有关内容。 接种、培养:料袋冷却至30?以下或常温(夏季)时,即移入接种(室),使用高(锰酸钾)甲(醛)或烟雾熏蒸剂、消毒散之类进行熏蒸杀菌,4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一般 每500毫升瓶或750毫升瓶菌种可接1,12袋或15,18袋,并且,菌种尽量取块接入,减少细碎型菌种,以加速萌发,尽快让菌丝覆盖料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高发菌成功率。 培养室启用前应执行严格消杀工作,门窗及通风孔均封装高密度窗纱,以防虫类进入。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后,置培养架上码3,5层,不可过高,尤其气温高于30?时更应注意,严防发菌期间菌袋产热;室内采取地面浇水、墙体及空中喷水等方式,使室温尽量降低,冬季发菌则相反,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维持稳定,一般应调控温度在15,30?范围;最佳25?,湿度70%左右;并有少量通风,尽管杏鲍菇菌丝可耐受较高浓度二氧化碳,但仍以较新鲜空气对菌丝发育有利;此外,密闭培养室使菌袋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既是菌丝的生理需求,同时也是预防害虫进入的有效之一。一般4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全袋。 ,(出菇管理 杏鲍菇的出菇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为中温型,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室内栽培,可在气温稳定在10?,但最高温度不超过30?时安排出菇;利用塑料大棚安排出菇时,宜在气温8?,25?时进行,这样,经升温保温,棚温可保持在13?左右;或经加厚覆盖、喷水降温,降至20?以下,该温度范围内,一般可满足杏鲍菇子实体生长需求。 催蕾阶段:菌袋发满后,再维持,天左右令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环后将袋口翻下,也可剪掉,露出料面。调控棚湿至95%左右,光照强度1000勒克斯,并有少量通风,经约15天左右,袋口料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秋栽时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棚温,春栽时则应设法予以提高,并稍加大通风量,保持原有棚湿,原基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连片,随之原基分化,幼蕾现出。该阶段棚温应严格控制在20?以下,否则,不能现蕾。 幼蕾阶段:幼蕾体微性弱,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可将棚温稳定在15?,20?、棚湿90%,95%、光照度500,700勒克斯,以及少量通风,保持棚内较凉爽、高湿度、弱光照及清新的空气,约3,5天,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幼菇阶段:子实体幼时尽管较蕾期个体大,但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仍然较弱,该阶段仍需保持较稳定的温、水、气等条件,为促其加快生长速度及其健壮程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度至800勒克斯,但随着光照的提高,子实体色泽将趋深,故需掌握适度。经3天左右,即转入成菇期。 幼蕾及幼菇阶段,是发生萎缩死亡的主要阶段,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尤其是秋栽的第一潮菇和春栽的二潮菇,处于温度较高的大气环境中,管理中稍有疏忽或措施不当、管理不及时等,将会令棚温急骤上升,一旦达到或超过22?,幼蕾即大批发黄、萎缩、继之死亡,幼菇阶段亦如此。因此,严格控制棚温,将是杏鲍菇菇期管理的重要任务,所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严格、有效地调控各项条件,正确处理温、气、水、光之间的矛盾,使子实体各阶段均处于较适宜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已成为菇期管理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 成菇阶段:为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该阶段应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棚温至15?左右,控制棚湿90%左右,光照度减弱至500勒克斯,尽量加大通风,但勿使强风尤其温差较大的风吹拂子实体;风力较强时,可在门窗及通风孔处挂棉纱布并喷湿,或缩小进风口等,以控制热风、干风、强风的进入,既保证棚内空气清新,又可协调气、温、水之间的平衡、稳定的关系,将使子实体处于较适宜条件下,从而健康、正常地生长。 采收:当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边缘稍有下内卷、但尚未弹射孢子时,即可及时采收,此时大约八成熟。如生产批量较大时,可掌握七分熟时采收。采收的子实体应随即切除基部所带基料等杂物,码放整齐以防菌盖破碎,并及时送往保温库进行分级、整理及包装,或及时送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处理,不得久置常温下,以防菌盖裂口、基部切割处变色而影响商品质量;更不得浸泡于水中,使其充分吸水以增加 重量,否则,商品质量将大打折扣。 采后管理:将出菇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春栽时喷洒一遍菊脂类杀虫药及多菌灵等杀菌剂后,密闭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机,秋栽时只喷一遍杀菌剂即可。待见料面再现原基后,可重复出菇管理。一般可收1,3潮菇,生物学效率50%,60%,商品率80%,90%。 冬季温室蘑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蘑菇病菌 1.石膏状霉菌:在培养料上床后不久便在料面上出现,尤其在床面湿润、通风不良时会严重发生。初显时为一白色霉状斑块,然后斑块变黄转褐,最后在斑块处出现恰似砂粒的黄色粒状物,具恶臭。 防治:?要使用发酵良好的培养料;?加强菇房的通风换气;?出现杂菌时,先撒上一层石灰粉,稍后把受害的培养料或泥粒搬掉,补上新料或新土粒。 2.胡桃肉状霉菌:此霉菌菇农称为“菇瘟”,有一种难闻的漂白粉味。一旦发现,应禁止使用,深埋菌种,以防蔓延。当菇床上发现胡桃肉块杂菌时,要加强菇房通风换气,减少或停止喷水,并将粒状的“胡桃肉”并土粒拣净,待气温下降到16?低温不利其生长时,才进行喷水。亦可用5,的石碳酸喷射病区灭菌。 对其他杂菌,宜喷水和通风透气。若将含量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用于培养料拌料,能防治杂菌,还能促进蘑菇菌丝的生长。 菇身的病害属寄生性病害,目前主要有褐腐病和褐斑病,能造成蘑菇腐烂死亡。发现病菇要及时拔除深埋,严重时要进行室内熏蒸消毒。 蘑菇虫害 1.菌蝇:其成虫为一小型蝇子,有翅能飞,始期产卵于培养料中,孵化成第二代蛆,侵入脆嫩的菌柄,然后破菌盖而出,至此把蘑菇咬食成千洞百孔,不能食用。 2.菌螨和红蜘蛛:菌螨包括粉螨和蒲螨两种。蒲螨多群栖于土粒表面的凸起处,有如土粒上撒上一层粉状物;粉螨略大于蒲,群螨栖于土粒上时,宛如撒在土上的一把砂糖。 红蜘蛛群栖时呈深红色,在土粒或菇盖上聚集时则似层红色的粉笔末。 潮虫和跳虫:潮虫俗称“鼠妇”,常在阴润处食害幼菇及菌褶。跳虫为一种善跳的小昆虫,多在培养料和覆土中出现,此虫在蘑菇子实体上造成小洞。这两种害虫还是杂菌的“媒介”。 防治方法:以上害虫可用如下方法防治,?培养料进房前用40,阿维螨杀净3500,5000倍 液喷雾。?进料前,蘑房要用敌百虫熏蒸,每百平方米栽培面积用敌百虫1公斤。?菇房远离仓库、鸡舍和饲料间,以防病虫蔓延。?菇房发现螨类时,应在覆土前用40,阿维螨杀净3500,5000倍液喷杀。 4.线虫:线虫喜欢在中温而潮湿的环境里生活,18?左右潮湿环境中繁殖最快。但在潮湿的高温环境里很快死亡。线虫具有集体游动的特性,用灯光照床面有时可看到白色线状物在覆土上运动或从土缝中向上爬行,这些白色线状物就是由一大群线虫相互盘绕而成。受害处培养料变黑或有臭味。蘑菇床的覆土层或与土粒接触的料面菌丝大部分消失、发黑变臭,床面出现死菇,死菇区逐渐扩大,死菇的菇盖变色有臭味,这些都是线虫危害出现的症状。 防治方法:发现线虫发生后,可用80毫克/千克的硫化锌喷洒在蘑菇床面。床面经常喷1,浓度的氨水,也有杀菌作用。 5.蛞蝓:适宜在阴湿的环境生活,昼栖夜出。白天潜伏在菇房外阴暗潮湿的杂草丛中或菇房的架料缝隙内。夜晚或白天菇房关闭门窗,停止光照时外出觅食,以晚间10时左右活动较甚,以蘑菇子实体为食物,特别是成熟蛞蝓食量大能将菇体咬成凹陷斑痕,造成幼菇不能正常发育或死亡,成熟菇残缺不全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搞好菇房内外环境卫生,剔除杂草,尽量减少蛞蝓的潜伏场所。?经常用石灰粉、漂白粉和草木灰撒在菇房周围及菇房地板或用5,,10,硫酸铜溶液驱杂。 食用菌提质增产五法 1、温差刺激法: 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2、药物刺激法: 配制培养料时,适当加入磷酸盐 (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维生素B1等,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菌丝生长后期用0.1,0.2 ,15%。 毫克,升三十烷醇喷于培养料面上,可促进生长、出菇,可增产103、搔菌法: 当菌丝长满料面时,用干净的竹扫帚在料面上轻轻来回扫动,除去或破坏表层的徒长菌丝和老菌丝,露出新的菌丝后,喷水、覆盖薄膜保湿保温,7天左右即可现蕾出菇。一般可增产10%左右。 4、惊菌法: 当培养料长满菌丝后,用弹性强的木板条挤压、拍打震动料面。操作时用力要均匀,不留深痕,不破坏料面。这样可促进菌丝加速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此法对香菇、平菇、凤尾菇及木耳等均适用,一般可提高生长效率15%左右。 5、接触法: 用旧报纸、麻布袋、细土等覆盖在培养料面上,通过压力刺激可以促进菌丝迅速生长,或用消过毒的小木棒(直径1厘米、长3厘米)插入料内约2厘米深,插棒密度15厘米×15厘米左右,使菌丝生长蔓延时触及小木棒,缠绕其上,形成均匀浓密的菌丝体,发展形成菇蕾和子实体,采用此法一般可增产20%左右。
/
本文档为【菌类种植技术—杏鲍菇种植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