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2017-09-19 11页 doc 5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编 号      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012届) 论 文 题 目: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作      者:        周 怡 甄      指 导 教 师:        陈    敏        学 生所属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毕 业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学      号:        08120128        体育教育对婴幼...
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编 号      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毕业 (2012届) 论 文 题 目: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作      者:        周 怡 甄      指 导 教 师:        陈    敏        学 生所属系: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毕 业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学      号:        08120128        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摘要】通过阐述体育教育的优越教育职能,分析体育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和潜在影响,强调学前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应该成为学前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如今婴幼儿学前教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的发展是身心统一的发展,进行科学、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不仅能强健孩子的体魄,更能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潜能的开发;同时对婴幼儿早期良好行为习惯、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最终将多维度地促进与影响婴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育 学前教育 学前体育 个体发展   1.前言  体育是人类众多实践活动之一,是社会文化、教育系统中的产物和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体育不仅是能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的集体活动,在教育中它更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但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中,仍普遍存在重智轻体的现象。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内容的学前体育教育,已长期被社会、幼儿园以及家长忽视。然而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大脑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是物质基础。婴幼儿0到6岁身心的发育和发展,在个体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高峰期和关键期。而在此关键时期,是否能抓好学前体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学前体育教育必须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通过上海体院图馆藏书、电子阅览室各索引对相关一级文献进行收集,阅读、分析,总结、提炼。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育在婴幼儿学前教育中的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与其独特的教育职能方面进行宏观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教师的专访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完成最后论文的撰写。 2.2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3.结果与分析 3.1学前体育教育的现状 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的婴幼儿进行的教育。而学前体育教育则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我国,学前教育至今未被列入义务教育系统范围内,从而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学前体育教育没有一个科学的、较为系统的具体认识,进而导致学前体育教育被家长及各学前教育机构忽视。与此同时,相关的科学研究也较为分散,尚未形成体系。所以目前对学前体育教育的定义还没有统一。 学者蔡迎旗对学前体育进行了如下定义:“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幼儿教师养护幼儿,并有目的、有地指导幼儿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强体质的教育;广义的幼儿体育是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也有一些学者将学前体育直接定义为:针对0到6岁的儿童所展开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叫做学前体育。1996年6月1日国家教委公布实施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园的保教目标首先就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在2001年6月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又指出,对婴幼儿教育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为:“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各纲领中的教育目标,无一不强调了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首要目标,综合这一系列的要求与目标,不难看出体育教育则是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教育方法与途径。 3.2学前体育教育的价值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众多研究明,3岁左右孩子的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的70%,6到7岁时大致为成人大脑的90%。科学界也早已证明:人的各种内在潜力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而参加体育活动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学龄前儿童正处在大脑发育旺盛时期,以适宜的身体运动,通过神经传导刺激大脑发育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认知神经系统学会一研究成果表明:有从事坚持练习钢琴或小提琴这类需要双手动作协调乐器的孩子们,在非音乐,需要双手协作、连续敲打电脑键盘等测试中的能力与其成绩成正比。经验证,他们发现左右手协调、改善与双手动作协调的有关神经联系使得他们的脑胼胝体的增长远远高于没有此类练习的儿童。大脑的大多数发展来自于出生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后天的身体技能练习,能同步促使大脑更大程度地发育。 3岁以前婴幼儿脑皮质前额叶可塑性非常高。到1岁时,婴儿大脑的顶叶、颞叶、额叶活动逐渐增强,躯体感觉系统、前庭系统都持续发展。突触的增长和精简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因此,在如在婴儿期开始良好的亲子互动,建立安全依恋,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促进额叶皮质神经通路向正确的方向完成接线,使习惯成自然,将能奠定健全人格发展的良好基础。基于脑发育的可塑性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近年来全国多中心的协作开展0~3岁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的空白。 3到6岁大脑的额区网络生长最快。髓鞘化也从未停止过,尤其是3至6岁期间。3到5岁阶段精细运动、大肢体运动以及记忆与语言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诸如问题解决这样的记忆和智能过程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提高。额叶的缓慢成熟也影响着儿童的高级认知能力。到了6岁左右,儿童大脑的个体差异已经相对稳定了,儿童大脑的大小基本稳定下来,其结构与功能更趋个性化。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对婴幼儿进行身体运动智能的教育和锻炼是至关重要的。在运动过程中,各种动作技能得以良好的发展可以为个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反之动作发展出现障碍,个体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什么是身体运动智能呢?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能力,包括平衡、协调、敏捷、速度、力量以及触觉能力,对宝宝来说意味着他可以运用身体坐、走、跑、跳,还可以运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感受。事实上,每个宝宝都拥有身体运动智能,而且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展! 3.3学前体育的主要教育职能 身体教育的职能:  所谓身体教育就是指对身体的锻炼和训练,这是体育之本义。20世纪新的科学证明,人出生后在本能方面比不上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连最简单的坐、立、走都不会,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学习这些技能既是发展身体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对于人的身体来说,必须进行体育锻炼才会健康,必须经过科学训练才能发展其体能。在现代社会里,尤其是在当今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人更需要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人要从小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一个人想终身有个健康的体魄,就必须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心理品质教育的职能:  我国卫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四部委专家座谈会上透露一组惊人数字:我国中小学生1/3、大学生23%有心理疾病!体育运动能使人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紧张而激烈的体育运动对心理品质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修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时机。体育具有的调节感情、强化意志的作用。 智能教育的职能:  体育能使人增强体质,使大脑保持良好的智力活动的机能状态,这就为智力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生理条件,体育运动能对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智能就是指人们完成一切活动的本领。体育不仅在知识上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技能方面也有共同的要素。如观察力、分析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而这几种能力正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体育教育相应的教育职能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同样发挥着功效。儿童发展的早期成就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发展上,由于语言能力的局限使得儿童其他领域的发展也以动作为表现形式。因此,动作发展成为观察儿童发展的重要窗口。Taylor等专家指出,在幼儿发育的早期非常需要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而且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介绍些适宜的身体活动。儿童大肌肉动作技能的发展在生命中是不断变化的,它受不同任务需要的影响,也受个体生物学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些学者认为若想最大限度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就必须让他尽可能多的接触周围环境。运动中的动作发展是评价、诊断、监测个体身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儿童时期,孩子们会花大量的时间以爬行、走动、蹦跳等活动形式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如果这些基本的动作技能在这个时期发展不好会限制他们学习更高级的动作技能。因此这个时期对于孩子能否掌握大肌肉动作技能来说是很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位移动作的开始促进了包括高级运动形式在内的其它多种范围技能的发展。运动能力良好的儿童,会积极地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建立自信,培养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有帮助。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儿童与他人发生社会交往的主要途径,运动能力高的儿童在与同伴的活动中,能够把自己的运动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作技能顺利正常的发展可以为儿童将来参加集体运动项目,增强自信奠定基础。在入学前运动技能的正常发展能为进入小学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身心基础。 体育教育过程具有综合教育、多向发展幼儿素质的功能。它能促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运动素质及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完善。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能使幼儿头、躯干、四肢(尤其是手)的锻炼加强,动作技能(走、跑、跳、投、爬、攀)形成,展现自动、正确、灵敏外,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力、勇气、自信心及体态仪表等,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对幼儿全脑开发、全人格培养(道德品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和全肢体器官发育的协同,可见学前体育教育是何等重要。 3.4学前体育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方式,发展婴幼儿运动能力有以下好处: 运动促进发育与健康:所有运动都受神经系统支配,都处于手脑的调节之下,运动能力发展正常,表明大脑的发育是健康的,这样运动状况就成了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外部标志。经常运动的孩子往往比笨手笨脚的孩子更能预测、避免、躲闪危险情境,更有助于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运动有助于开发智慧潜能: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运动。手不仅是运动的器官,也是认识的器官,常言道“心灵手巧”,人类环境的一切变化都是手带来的,而手的活动是受心理支配的,反过来,“巧手”又促进了心理的发展,虽然没有手的帮助,孩子的智力潜能仍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如果能得到手的帮助,潜能的开发会更加充分。孩子在活动中学习手眼协调和手的精细运动,中常常会促进孩子的观察和发现,产生联想和想像,获得理解和记忆,尝试问题的解决,这就促进了智力,尤其是运动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很大,与教育环境关系很大。一个小时候很少动手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有高超的动作智慧。动手能力也是实践能力的基础,从小培养动手兴趣和能力,与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完全一致。 运动有助于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学者艾瑞丝(j.ayrs)于1972年提出来的,意指人脑有把多种感觉信息统合起来,对刺激作出协调反应的能力。只有经过感觉统合,各感觉系统才能自如、默契的互相配合,身心才能平衡发展。平衡感或重力感是身体和地心引力协调活动时的感觉。婴儿期的抬头、翻身、坐、爬,直到会站会走,都在有顺序地克服与地心引力的矛盾,锻炼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能力,获得丰富的平衡感觉。科学研究发现,婴儿爬行练习对平衡感发展的贡献最大,爬行时头部肌肉活动时间最长,锻炼最多,爬行不足的孩子,平衡能力一般都较差。而在我们的传统育儿方式中,恰恰很不重视爬行练习,许多孩子都是从坐直接过渡到走,这些孩子,在3岁前非常容易磕磕碰碰,甚至引发事故。如果不及时补救平衡学习,会影响以后在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发展。儿童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平衡感、触觉、前庭觉都没有问题,本体感才有可能正常。3岁前儿童双手协调、手眼协调、双脚协调、视、听、嗅、味、触觉及躯干和四肢的协调运动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也都促进本体感的发展,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如果因为开发智力潜能而忽视感觉运动学习,成人和孩子都将为此付出代价。3岁前的孩子不能进行“秀才”式的培养,要把科学的运动放在首位,至于其他事,留待于未来培养也不迟。 运动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运动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速度、肌肉的耐力,可以使孩子的行为变得主动、勤快、灵活、细心、果断、敢于探索,还可以使孩子的体能得到释放而使情绪舒畅,儿童的许多运动是与小伙伴或亲人、师生共同进行的,有玩伴的运动可以使孩子变得随和与合群。“个性”中的气质特点的可塑性是最小的,在2岁以前通过运动改变或部分改变原本的气质特点是完全可能的。例如一个生性胆怯的孩子,经常有机会让他在安全适量的运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可以使他变得活泼开朗一些,但如果剥夺孩子的运动,如过多地把孩子放在坐车里或抱在手上,那么胆怯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的退缩、忧郁。 运动是满足孩子独立生存能力的需要:孩子自出生之时开始,就在基因的安排下,在环境的学习中,逐渐摆脱成人的控制,不断增强着独立生存的能力。当儿童会走路以后,脚会把手送到要去的地方。学会走路的孩子总是精力充沛,十分忙碌。婴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不要过分干预,要鼓励。 随着运动中动作的习得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功能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情感、心理氛围等因素对动作产生、执行及结果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承认;动作对心理活动和心理功能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皮亚杰认为动作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起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说动作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建构功能。同时,E.Gibson的知觉生态理论也阐述了动作在知觉、知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婴幼儿阶段,由于爬行、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完成,使个体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新事物,接触新世界,不断充实丰富的动作经验又可以促进感知觉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儿童的动作发展。 3.5 学前体育教育的运用 3.5.1学前体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通过日常生活发展运动能力: 一岁前喂奶、换衣、换尿布、睡眠、起床等,需要相应身体姿势的变化,这都是在促进各部分肌肉的发展。l岁以后,孩子开始自己学习吃饭、洗手洗脸、脱穿衣服、解扣纽扣、脱穿鞋子、解系鞋带、帮助成人做事等等,都需要一系列协凋性动作才能完成。凡孩子想做也能做的事情,成人都应该尽量支持、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去做。生活中充满动作,如果成人包办生活,孩子不仅会失去很多练习机会,也会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乐趣。只要成人鼓励支持,3岁孩子也能学会像使用筷子这样难度较大的技能。 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发展动作技能: 在摆弄玩具、绘画、看书、捏面团、折叠、搭建、拼拆、剪纸、粘贴等方面,成人应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尝试,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作些必要的示范和帮助,提高其技能和兴趣。 利用各种设备和机会发展运动能力: (1)操作各种有安全保证的运动器具。 (2)外出散步、旅行,充分接触和利用自然条件,发展运动能力。外出散步时,成人可根据孩子年龄带上一些玩具或用品,如可为1岁以内的孩子带上垫子和小球,可爬着、滚着玩。可为1岁以上的孩子带上球、绳子等,让孩子玩球,绳子可吊在两棵树上,或由两个成人各拿绳的一头练习钻爬,也可放在地上练习跨跳。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外出散步时的活动内容是很多的,如围抱树干,在草地上打滚,冲上小土丘,和父母或老师追逐躲闪,拾树叶和落花等。孩子外出,都喜欢走高低不平的路,遇到小水坑,也喜欢自己跨过去,只要是安全卫生的,成人应该支持和配合。 做婴幼儿体操: 体操把需要锻炼的大肌肉运动都融进操节之中,比任何其他活动的运动锻炼更为全面。做操时,躯干及四肢的大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不会遗漏,也不会持续紧张,如果能经常在音乐声的伴奏中做操,可以使孩子的动作协调和具有节奏感。婴幼儿的体操有四种: (1)婴儿健身操(被动操),适合于2-6个月的婴儿。 (2)婴儿健身操(主被动操),适合于7-12个月的婴儿。 (3)模仿操,适合于1岁半-3岁儿童。 模仿操是把贴近孩子生活的形象化动作编排成操节,既形象,又有趣味,再配上与动作性质一致的音乐,令孩子在愉仅的情绪中进行大肌肉的锻炼。通常可模仿一些常见动物的动作,如鸟飞、兔跳,也可模仿儿童日常生活的动作,如睡觉、起床、刷牙、洗手、洗脸、走步等,还可以模仿交通工具的运动状态,如开火车、开汽车、开飞机、划船等。 做体育游戏: 无论是家庭还是集体教养场所,为了培养儿童对运动的兴趣,一般都把基本动作的练习编入既形象又有趣味性的活动性游戏之中。如游戏“拾树叶”适合1岁以后各年龄段孩子玩耍,给孩子一个小篮子,到室外有树叶的地方去,教孩子把树叶拾起来放到篮子里,可以练习走步、下蹲、伸臂、准确拾起,还可以练习手眼协调、全身动作的灵活协调性。 3.5.2学前体育教育在特殊环境中、特殊情况下的运用 运动过程中,各种动作的良好发展可以为个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反之动作发展出现障碍,个体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在个体发展历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一些个体的适应性功能可能出现发展损伤,甚至是发展障碍。由于发展失调,个体的动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婴幼儿在身体动作的发展上表现出迟滞现象,也就是身体动明显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那么,他在智力的发展上也可能比较迟钝。动作发展的情形可以作为判断智力发展状况的一个参考因素。 动作功能的康复本身也是发展康复重要内容。临床实践表明,动作康复训练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动作功能,而且有助于个整个适应水平的提高。在许多发展障碍的康复中,动作功能的训练成为重要途径。目前人们认为动作训练促进发展康复的机制可能主要在于通过患者提供大量能与环境互动经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或代偿,从而使动作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动作领域的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其他方面功能的康复。也就是说,通过让弱智儿童参加一定的身体肌肉运可以促进其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逐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为智力的动创造条件。如果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那些发展落后的儿童进行早期干涉,极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发展潜能,补偿他们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发展的早期就能够得到及时矫正,既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运动能为那些很少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社会交往,具有较低社交能力的儿童提供多种机会,从而进行专门的集中指导来提高他们运动能力。这对于他们以后能积极地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建立自信,培养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有帮助。 同时PDMS量表在国外的应用:运动技能的获得是发育成熟与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有大量的证据证明运动技能可以通过练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干预手段而得到提高,在高危儿随访中,对于育迟缓的婴幼儿尤其需要提供合适的干预手段,此适当的运动发育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李惠等运用PDMS-FM评价了作业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障碍的疗效,认为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余秀兰等应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指导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前体育教育应该成为学前教育的重点。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各学前教育机构中,学前体育教育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4.1.2学龄前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教育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发展儿童的智力。 4.1.3有计划的体育运动能培养儿童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增强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对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4.1.4合理的体育教育可以使感觉统合失调、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生活与教育中。 4.2建议 4.2.1学前体育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面性: (1)动作技能练习应全面。 (2)技能练习与“感觉学习”应兼顾。应把运动与视、听、看;触摸等感觉活动加以协调。 (3)动作技能与身体素质培养并重,在完成技能要求的同时,应发展身体的耐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的持续性的技能练习有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重复性: 运动能力的发展有赖于不断地重复,例如走步,使肌肉产生了足够支撑身体直立的力量。 三、提供机会,支持发展: 成人在提供练习的材料时不包办代替孩子完成任务。不要马上包教包会,而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再切入成人的计划。强行让孩子照成人要求去做,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在练习技能时,采用示范比手把手地教要好。成人示范时,孩子可以观察、吸收、加工、模仿、调整,智力活动要求比较高。也便于成人了解孩子学习过程的特点,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 四、重视安全和安全教育: 孩子容易兴奋,十分好动,但自控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需要大人做好细致的保护工作。注意孩子手、脸部皮肤的安全,防止孩子将小东西塞进耳、鼻、口中。2岁左右孩子的控制能力有了发展,成人可以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动作能做,什么地方能去,成人坚持要求,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就能得到发展。 五、动静交替,定时定点: 劳逸结合,有序锻炼,防止过分疲劳,防止“乐极生悲”,积累运动中的愉快体验,培养良好习惯。上述的做法,将为孩子在运动中打下全面发展的基础。 4.2.2学前体育教育的推广与落实 我国婴幼儿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科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人口众多、经济、教育地区性差异大的背景下,怎样将已有的和正在开发的研究成果科学地推广、普及到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中,是教育职能得以展现的关键。在当代学前体育教育理念的推广与落实的过程中,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号召广大学前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们采取一些具有生命活力的宣传、推广方式:(如下) (1)相关学前教育、研究机构在学术调查研究的同时,可以同步将已有的婴幼儿教育研究成果推广到测试机构或平台。可以鼓励幼儿园以社区为单位,将先进的教育、育儿理念加以宣传、推广。 (2)相关机构可以自发推广、宣传研究成果,比如到高校、社区进行讲座;各学术研究机构之间开展成果交流会等。 (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对科学育儿有个较理性、系统的认知。 学术研究团队 ↙        ↓        ↘ 调查研究 →  (宣传普及)  ← 调查研究 ↗    ↖ 讲座、交流会(学前教育机构、高校、社区)      网络 参考文献: (1) 韩棣华.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07-01. (2) 韩棣华.蹦蹦跳跳(0~6岁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与体格锻炼)[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07. (3)王爱民 夏明珠等.大脑发展研究及其对儿童教育的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 第1期(总第319期). (4)鲍雪梅.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心理发育影响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8卷,18期. (5)张亨菊等.婴幼儿心理与运动能力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9年,第5卷,第3期. (6)马尚峰等.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细胞超微结构及突触小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12月,第28卷,第16期. (7)王效全. 足反射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分析效果[J].江苏海门市妇幼保健所,2000/6/10 (8)罗智梅.0~3岁婴幼儿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与培养[J].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7年,第26期. (9)杨红,史惟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婴幼儿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2月,第18卷,第2期. (10)Daniel G.Amen,M.D.大脑处方[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1)[英]苏珊·格林菲尔德.大脑的故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4 (12)张佑琏.谈体育在儿童学前教育中的价值[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第一14卷,第3期,1999年9月. (13)陈娜娜.学前体育教育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第18卷第9期,2010年9月. (14)徐亚妮.学前教育应将体育作为重点[J].兰州学刊.第3期,1999年. (15)解毅飞.婴幼儿体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17卷, 1994年. (16)洪琦等.儿童心理行为保健运作模式及再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第21卷,2001年. (17)马红霞.在我国应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验(TGMD-2)的信效度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日. (18)刘健华.学校体育教育职能内涵探析湖[J].南工程学院学报,第11卷,第2期,2001/9. (19)胡幼芳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J].江苏卫生保健,第5卷,第4期,2003年. (20)冯彩英.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对婴儿神经心理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1)吴新文.论早期体育教育的重要性[J].体育科学研究2(4):83一85,1998. (22)赵晓杰.儿童入学准备运动技能发展量表的编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3)侯建成等.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大脑可塑性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总第120期,2010年. (24)鲍秀兰等. 0~3岁早期综合干预培养婴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第19卷第7期,2011年07月.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陈敏多年来在学业上对我的指导。在陈敏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和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感谢导师的耐心指导,这才使得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感谢我的父母多年来对我学业的全力支持和鼓励!
/
本文档为【体育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