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

2017-09-01 50页 doc 881KB 10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 雌雄同体是雌雄异体现象的反义词。即在一个动物体中雌、雄性状都明显的现象。 雌雄同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时具备精巢和卵巢,另一种是具有两性腺体。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动物 各类动物名称 有机化 合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藤壶科。藤壶是附着在海 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 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 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 常叫它“”。藤壶不但能附着 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 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 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 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
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 雌雄同体是雌雄异体现象的反义词。即在一个动物体中雌、雄性状都明显的现象。 雌雄同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时具备精巢和卵巢,另一种是具有两性腺体。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动物 各类动物名称 有机化 合物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藤壶科。藤壶是附着在海 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 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 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 常叫它“”。藤壶不但能附着 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 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 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 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 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 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 目录[隐藏] , • 概述 , • 分布 , • 生活习性 , • 药用 , • 相关记载 , • 传说 , • 吃法 , • 相关条目 , • 参考资料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 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 它的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所以生 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 藤壶体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 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 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 壶科。 藤壶类的柄部已退化,头状部的壳 板则增厚且愈合成“火山状”。在 顶部的“火山口”有4片由背板及 盾板组成的活动壳板,由肌肉牵动 开合,藤壶可由此伸出蔓脚捕食。 组成“火山壁”的壳板并非实心构 造,由底部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是由中空的隔板所组成。“火山”内的藤壶身体与茗荷类一样, 像一只仰躺的虾子,蔓足在上朝向顶部的开口,主要捕食浮游动物中的桡脚类及蔓足类的幼 生为食。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布满岩石表面。 藤壶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污损生物”,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 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 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它们的附着对于在海水 中航行的船只及抽取海水冷却的工厂而言,都是极大的困扰与负担,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 大的人力及资金在清除藤壶上,而防止藤壶附生的各种科技及涂料,也持续在研发当中。 藤壶分布甚广,几乎任何海域的潮 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 其踪迹;它们数量繁多,常密集住 在一起,成型后的藤壶是节肢动物 中唯一行固着的动物。 在海岸边我们所看到的藤壶外型, 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鹅颈型藤壶, 它们经由一个不同长度、呈圆柱型 的茎,附着在硬物上;另一种是圆 椎型藤壶,它的外壳由复杂石灰质 所组成,看上去像座火山缩小的外 型。以上这两种型式的藤壶开孔部, 都有一个由许多小骨片所形成活动壳盖,当水流经过孔部时,壳盖会打开,会由里面伸出呈 羽状的触手,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到退潮后,壳盖会紧紧地闭起,以防止体内的水份流失,及防御其它生物的侵扰。虽然藤壶有很坚硬的外壳保护,但海中的海星、海螺,及天上 的海鸥,都会把它视为摄食对象。 藤壶是雌雄同体,行异体受精。由 於它们固着不能行动,在生殖期间, 必须靠着能伸缩的细管,将精子送入别的藤壶中使卵受精。待卵受精 后,经三、四个月孵化;此时,刚 孵化出的小幼苗即脱离母体,但常 必须过几个星期的漂浮日子,才能 附物而居。在它准备附着时,会分 泌一种胶质,使本身能牢牢的粘附 在硬物上。 许多种类的藤壶在附着时,不会有 特定的场所,从海岸的岩礁上、码 头、船底等,凡有硬物的表面,均有可能被它附着上,甚至在鲸鱼、海龟、龙虾、螃蟹的体 表,也常会发现有附着的藤壶。 海边圆椎型藤壶的个体不大,但吸附力极强,若想用手把它从附着物上拔起,那几乎是不可 能的事,必须藉助凿子类的硬金属才能将它敲下来。也因为它有坚硬且附着力强的外壳,常 会造成岸边戏水者无意间的伤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us albicostatus Pilsbry 药理作用:100%藤壶水煎液20ml/kg 腹腔注射,显著提高小鼠负压耐缺 氧能力。100%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 不显著。 科属分类:藤壶科 主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 头疖;疔疮肿毒 生态环境: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 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 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 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 采收和储藏:全年抱歉可采,取肉, 鲜用。或取壳洗净,除去杂质即可。 资源分布: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功效分类:制酸止痛药;解毒疗疮药 性味:味咸;性凉 药材基源: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 用法用量:内服:壳煎汤,30-60g。外用:肉适量,捣烂敷。 出处:《中华本草》 温岭市的邻县玉环县的渔民,就将 藤壶叫作“蛐”,敲藤壶叫作“打 蛐”。也有的人则将它写作“触嘴”, 如《玉环坎门镇志》中就记载:“或 有余暇, 到海滩岩凹钓取海螺,敲 取藤壶(土名‘触嘴’),聊充菜 肴。”《浙江省岱山县药物志》中 称“白脊藤壶”,别名“锉”“锉 壳”。“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 其 他海产动物体外。固壳近于圆筒 状的圆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 口上面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 《岱山县志》又称藤壶俗名“触”。 温州平阳称藤壶为“曲嘴 ”,《平阳渔业志》称它“重盐腌之,能久藏”。叶大兵编著《温州民俗》(海洋出版社,1992年)中称瑞安四珍包括龟脚、红蛋曲、神眼、雪鳗四种水产, 其 中红蛋曲即藤壶,“外壳近于圆筒形,内壳由三角形壳片合成,壳色带红紫,常成簇密 集附着于海岛岩礁间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每年农历三月和六七月采挖,入汤烫 过,敲去外 壳,再加香料蒸熟,为佐餐佳肴”云云。“蛐”“触”“锉”“蛩”,读音都差不多。 在海岛,凡有礁岩处便会有藤壶, 海底岩石任生长,阳光海水任享用, 比起别的水族, 惬意得多了。关于 藤壶的这一生活习性,洞头的渔民 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挺有趣的传说。 龙王公主想上岸观赏人间美景,龙 王担心岸边礁岩太滑溜,会跌坏心 肝女儿,便下令在水族中招“门坎 石”,铺在礁岩上为龙王公主垫脚。 谁愿承担这一重任,海里礁上任凭 来去,不必再受管束。水族们平日 老埋怨水底的日子太沉闷,有这么 个好机会,都争着报名,竞争激烈。龙头鱼凭自己沾了个“龙”字,第一个应试。它们一条挨着一条横卧在礁岩上,让龙王公主踩着走。可龙头鱼们平日娇生惯养,身子虚弱,龙王公 主踩上去才走了两步,它们便吃不消了,一条条东倒西歪的,让龙王公主摔倒了。龙王大怒, 把龙头鱼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它们鳞也脱了,骨头也酥了。水族们吓坏了,不敢再试,只 有藤壶挺身而出。这藤壶原在龙宫御膳房打杂,平日用坏的酒盅碗盏,都一一保存着,这一 回派上用场了。它们把破酒盅残碗盏往身上一罩,一层层附在岩礁上,龙王公主踩上去稳稳 当当的,一走走到了岩顶。从此,藤壶们便既能在水底又能在礁岩上生活了,时间一长,那 些酒盅碗盏就成了保护身子的硬壳了。 温岭人吃藤壶一般都是清水氽汤鲜吃,其法很简单,放点姜芽,放点盐,将水烧开了,再放入藤壶烧开就可以了,其味鲜美可口,无须再放味精,撒点葱花,则色香味俱全。当然,也可以“重盐腌之,能久藏”,腌了吃,味道各有千秋,也可鲜吃。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清洁鱼,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鲜艳夺目的小鱼,学名霓虹刺鳍鱼,专为生病的大鱼搞清洁, 故又叫“鱼大夫”、“鱼医生”。因受到细菌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而生病的大鱼前来求医时,首先张开大口,小小的清洁鱼便能进它嘴里,喉咙里和牙缝间,大鱼便舒舒服服地游 走了。它没有任何药物和器械,只凭嘴尖去清洁病鱼伤口上的坏死组织和致病的微生物以及 动物所残留的物质,而这些被“清除”的污物却成了它赖以生存的食物。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习性 , • 参考资料 澳洲东部的珊瑚礁海域里,有一种神奇的小鱼叫清洁鱼。鱼如其名,清洁鱼的工作正是用自 己的身体将过望的各种鱼类多清洁一遍。同时,清洁鱼自己也可以饱餐一顿。每条清洁鱼都 有自己的地盘,而且它总是那么忙碌。任何鱼都可以成为它的“顾客”,不管多么奇形怪状, 渺小或者威严。 有些凶悍的肉食鱼类会让别的鱼闻风而逃,而当清洁鱼面对这类鱼时,甚至还会为其提供额 外的口腔清洁,而且在“服务”期间从未发生过事故,有时还“免费赠送”清洁鱼鳃的服务。就连凶猛的大海鳝,也从不把清洁鱼当猎物,为的是让小家伙把自己好好清洁一下. 清洁鱼不懂得攻击其他鱼类,不懂得伪装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地为别的鱼服务,且乐在其中, 故能在凶险的环境中与众鱼和谐相处,安享太平。 在波涛汹涌的辽阔无垠的海洋里,有许多“鱼医生”,其中霓虹刺鳍鱼称得上是小巧而热心 的鱼医了,喜好单独或成对活动,似无家可归的游鱼。它身长不过50毫米,专门用头前边针状的嘴为各种各样的鱼治病,哪怕是海上专吃小鱼的凶恶鲨鱼,它也不拒绝,当然鲨鱼也 不会伤害它的“医生”。那么,鱼也会生病吗?当然,鱼和一切生物一样,也会生病的。如 鱼身上生长了细菌、寄生虫,或被其他海洋生物咬伤腐烂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使鱼生 病死亡。而“鱼医生”,特别是霓虹刺鳍鱼,总是有求必应,耐心地为患者服务,一天之内, 可用尖尖的长嘴为300多个“患者”解除病痛。霓虹刺鳍鱼的医院,一般开设在浅水区,大 约在10米左右的海洋暖水层的珊瑚礁和突兀岩中间。这里常是列队“候诊”。别看鱼在其 他地方是大鱼吃小鱼,凶鱼吃善鱼,可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鱼都有尊有让,相处得很好。 霓虹刺鳍鱼,给长细菌、寄生虫和生腐烂肉等的鱼“治疗”,并非是因为它们真的是“鱼医 生”,而是它们长期以来,寻找食物的方式和途径。它们从“患者”身上找到细菌、寄生虫 和烂肉等作为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天长日久,就形成了这种“医生”和“患者”的关 系——这是自然界之间的共生现象。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中医 中药 动物学 各类动物名称 生物化学品 生物学 自然科学 中文学名: 环毛蚓,拉丁学名:Pheretima。俗称地龙、曲蟮, 中医名字:地龙。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 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中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Pheretima),广种类多,中国有2000多种。蚯蚓的身体内的循环消化生殖系统都很特殊,蚯蚓有很多很特殊的药用价值,所以饲养蚯蚓有一定市场潜力。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系统结构 , • 体壁和次生体腔 , • 消化系统 , • 循环系统 , • 呼吸与排泄 , • 神经系统 , • 生殖系统 , • 与人类的关系 , • 温度对蚯蚓生命活动的影响 , • 与养花 , • “再生”功能 , • 怎样采集 , • 怎样饲养 , • 有关小实验 , • 功能主治 , • 参考资料 , • 相关链接 蚯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很多 人喜欢把蚯蚓叫做曲蟮,或者地龙。 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 成的,属于环节动物。 蚯蚓是“有几个心脏的动物”。大家 知道,心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的循环 系统的中心,也是血液流动的发动机, 但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只有一个心脏。 蚯蚓为什么会有几个心脏呢?当然蚯 蚓的心脏和高等动物的心脏不一样, 它实际上是一种膨大的环形血管。 在低等动物里,像蚯蚓这样一类环节 动物是有几个心脏的。就拿比较常见 的环毛蚯蚓来说,这种蚯蚓的身体背 部和腹部各有一条粗大的血管,中间 有四对膨大的环血管相连,这些环血 管都能有节奏地跳动。通过跳动,可以使血液流通全身。人们把这四对环血管叫做“四对心 脏”。由于蚯蚓的种类很多,因而并不是所有的蚯蚓都有几个心脏,有的蚯蚓只有一对心脏, 有的蚯蚓可以有五对心脏。 蚯蚓的种类世界上蚯蚓大约有二千五百多种,分布非常广泛,就是在极寒冷的冰雪地里,也 有它们的踪迹。大多数蚯蚓生活在淡水泥底或者潮湿的土壤中,少数的蚯蚓寄生在其他动物 的身体内,个体很小。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动物,但必要时也能自我受精生殖。因为一条成年的蚯蚓,同 时有雌雄两种生殖器官。尽管如此,由于雌雄生殖器官成熟的时间不同,所以一般仍需要异 体受精。 蚯蚓交配后,一般相隔7—8天便开始排出卵囊。由于蚯蚓种类不同,卵囊的大小、形状不一,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近球形。每种卵囊里包藏的卵粒、孵出的幼蚓的数目也不一,有 的仅一条,有的二条,有的三至四条,有的更多。一般个体大的蚯蚓,排出的卵囊也较大, 但里面的幼蚓数目较少,往往只有一至二条;个体小的蚯蚓,排出的卵囊也较小,但里面的 幼蚓数目较多。 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地面湿润,正是蚯蚓繁殖、生长和活动的黄金时代。如果在人工的饲 养条件下,掌握蚯 蚓喜欢温暖的习性,控制它的最适湿度,给予一定的有机腐植质,蚯蚓 是可以常年繁殖和生长的。在自然条件下,一条性成熟的亲蚓,当它完成了排卵后,亲蚓就 伴随卵囊徘徊,一旦幼蚓破囊而出,亲蚓就自动与幼蚓分居。 在大自然中常常可以发现在一小块地里聚集了许许多多的蚯蚓,不是亲蚓在卵囊周围徘徊, 便是许多细小、粉红、娇嫩的幼蚓活跃在富有有机质的土壤里。 幼蚓出世,亲蚓就自动迁移,这是亲代保存后代繁荣昌盛的一种本领 蚯蚓也称“地龙”、“曲蟮”,是一种身体细长柔软的环节动物。我们常见的蚯蚓是环毛蚓, 全身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它生活在土壤中,长期的穴居生活,使它的头退化,没有眼。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 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 类”食物。但蚯蚓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 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 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 (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 (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 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 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 1体节,口位其腹侧, 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 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 绕体节排列,称环生 (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 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 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 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 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 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 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cuticle)。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 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 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住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 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 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上皮下面神经组织的内侧为狭的环肌层与发达的纵肌层。环肌层为环绕身体排列的肌细胞构 成,肌细胞埋在结统组织中,排列不规则。纵肌层厚,成束排列,各束之间为内含微血管的 结缔组织膜所隔开。肌细胞一端附在肌束间的结缔组织膜上,一端游离。纵肌层内为单层扁 平细胞组成的体腔上皮。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 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 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 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引起蚯蚓运动。 蚯蚓为次生体腔,很宽广,内脏器官位于其中。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含有淋巴细胞、变形细 胞、粘液细胞等体腔细胞。当肌肉收缩时,体腔液即受到压力,使蚯蚓体表的压力增强,身 体变得很饱满,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且体表富粘液,湿润光滑,可顺利地在土壤中穿 行运动。 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coelomic compartment),各室有小孔相通。每一体 腔室由左右二体腔囊发育形成。体腔囊外侧形成壁体腔膜,内侧除中间大部分形成脏体腔膜 外,背侧与腹侧则形成背肠系膜和腹肠系膜。蚯蚓的腹肠系膜退化,只有肠和腹血管之间的 部分存在;背肠系膜则已消失。前后体腔囊间的部分,紧贴在一起,形成了隔膜(septum)。有些种类在食道区无隔膜存在。 体壁内的壁体腔膜(parirtal peritoneum)明显。而肠壁的脏体腔膜(visceral peritoneum)退化。中肠的脏体腔膜特化成黄色细胞(chloragogan cell),可能有排泄作用。 蚯蚓有很独特的消化系统: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肌层发达,可增进蠕动 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食管、砂囊、胃、肠、肛门等部分。 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咽部肌肉发达,肌肉收缩,咽腔扩大可输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腺, 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 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gizzard),内衬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能磨碎食物。自口至砂囊为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消化管富微血管,多腺 体,称胃。胃前有一圈胃腺,功能似咽腺。胃后约自第15体节开始,消化管扩大形成肠, 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typhlosole),使消化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 要在肠内进行。肠壁最外层的脏体腔膜特化成了黄色细胞。自第26体节开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caeca),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胃和肠来源于内胚层,属 中肠。后肠较短,约占消化管后端20多体节,无盲道,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蚯蚓的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属闭管式循环。血管的内腔为原体腔被次 生体腔不断扩大排挤,残留的间隙形成。 纵血管有位于消化管背面中央的背血管(dorsal vessel)和腹侧中央的腹血管(ventral vessel)。背血管较粗,可搏动,其中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自前向后流 动。紧靠腹神经索下面为一条更细的神经下血管(subneural vessel)。食管两侧各有一条较短的食管侧血管(lateral。oesophageal vessel)。环血管主要有心脏 4~5对(P. hupeiensis为4对,P. aspergrillum为5对),在体前部,位置因种类不同而异。心脏连 接背腹血管。可搏动,内有瓣膜,血液自背侧向腹侧流动。壁血管(parietal vessel)连于背血管和神经下血管,除体前端部分外,一般每体节一对。收集体壁上的血液人背血管。蚯 蚓的血管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血液中含有血细胞,血浆中有血红蛋白,故显红色。 血循环途径主要是背血管自第14体节后收集每体节一对背肠血管含养分的血液和一对壁血 管含氧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大部分血液经心脏入腹血管,一部分经背血管在体前端至咽。 食管等处的分支入食管侧血管。腹血管的血液由前向后流动,每体节都有分支至体壁、肠、 肾管等处,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含氧多的血液于体前端(第14体节前)回到食管侧血管,而大部分血液(第14体节后)则回到神经下血管,再经各体节的壁血管人背血管。腹血管 于第14体节以后,在各体节于肠下分支为腹肠血管入肠,再经肠上方的背肠血管入背血管。 蚯蚓的呼吸和排泄很独特,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 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体内名部分。蚯蚓的上皮分 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作用。有人认为蚯蚓也能在水中 进行呼吸或行泛氧呼吸。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对典型的后肾管,称为大肾管。环毛属蚯蚓 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目管:体壁小肾管(parietalmicronephridium)位体壁内面,极小,每体节约有200一250条,内端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septal micronephridiumm)位第14体节以后各隔膜的前后侧,一般每侧有40一50条,有肾口呈漏斗形,具纤毛,下连内脏有纤毛的细肾管,经内腔无纤毛的排泄管,开口于肠中。咽头小 肾管(pharyngeal micronephridium)位咽部及食管两侧,无肾口,开口于咽。后二类肾管又称消化肾管。各类小肾管富微血管,有的肾口开口于体腔,故可排除血液中和体腔内的代 谢产物。肠外的黄色细胞可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体腔液中,再入肾口,由肾管排出。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书(脑)及位于 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 腹神经索,于每节内有一神经节)。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一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 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 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外周神经系统的每条神经都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有传导和反应机能。感觉神经细胞, 能将上皮接受的刺激传递到腹神经素的调节神经元(adjustor neuron),再将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细胞,经神经纤维连于肌肉等反应器,引起反应,这是简单的反射弧。腹神经索中的 3条巨纤维(giant fiber),贯穿全索,传递冲动的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感觉器官不发达,作壁上的小突起为体表感觉乳突,有触觉功能;口腔感觉器分布在口腔内,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光感受器广布于体表,口前叶及体前几节较多,腹面无,可辨别光的强 弱,有避强光趋弱光反应。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很小,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oviduct funnel)一对,位第13体节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输卵管(oviduct)。两输卵管在第14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孔。另有纳精翼 (seminal receptacle)3对(P. differingens为4对,P. aspergillum和P. californica为2对),位第7、8、9体节内。纳精囊由坛(ampullaa)、坛管和一盲管(diverticulum)构成。为储存精子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 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seminal sac)内,精漏斗 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prostate gland)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 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seminal vesicle)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精巢 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交配时两个个体的前端腹 面相对,头端互朝相反方向,借生殖带分泌的粘液紧贴在一起。各自的雄生殖孔靠近对方的 纳精囊孔,以生殖孔突起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二蚯蚓即分开。待卵成 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殖带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子其中。当蚯蚓后退移动时,纳 精囊孔移到粘液管时,即向管中排放精子。精卵在粘液管内受精,最后蚯蚓退出粘液管,管 留在土壤中,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卵在卵茧内发育。卵茧较小,如绿豆大小,色淡褐,内 含1~3个受精卵。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受精卵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发育成有腔囊 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有人报道环毛蚓有孤雌 生殖。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 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 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 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 供了方便的条件。活蚯蚓容易传播疾病,对猪可传播绦虫病和气喘病。对禽类可传播气管交 合线虫病、环形毛细线虫病、异次线虫病和楔形变带绦虫病。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 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 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 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 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 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 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 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 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 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 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花盆中有蚯蚓的也一定要进行杀灭。花盆在室外地下摆放,蚯蚓很容易从盆的底孔钻入盆内。 蚯蚓在大田里是有益的,但是在花盆里却是有害的。花盆内的泥土少,这会导致蚯蚓啃花卉 的根系,还有蚯蚓会打洞,一浇水,水顺着洞就流走了,花儿喝不到水。如果花盆里有蚯蚓, 可到花店里买一些“敌百虫”(农药)粉剂,洒在盆土的表面,和土搅匀后,浇水即可。敌 百虫能彻底消灭蚯蚓。使用方法按包装说明即可。 也有的认为蚯蚓粪便对于花是一种肥料,对花有益处。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 肠胃和肛门。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 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不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 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 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 被体腔液充满着。 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 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 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 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 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 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 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 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 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 的蚯蚓。 蚯蚓生活有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白天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 叶。采集蚯蚓的时间,一年之中,以春末夏初最好,此时蚯蚓 数量较多,活动旺盛;一天之中,以早晨最好,此时气温适中, 光照较弱,近地面空气温度较大,蚯蚓大多集中在上层土壤中 活动。 采集蚯蚓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挖掘法 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 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灌水法 蚯蚓有怕水的习性,向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拾取法 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 电筒拾取。 诱捕法 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 铁铲翻开采集。 取一个大容器,放进3/4的肥土,洒水把土壤浇湿,再放几片菜叶,然后放进几条蚯蚓, 盖上一块湿布,使土壤保持湿润。这样就可以饲养蚯蚓了。如果要大规模饲养蚯蚓,采用室 外养殖法为好,设备简单,管理容易,成本低。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各种禽粪、畜粪、瓜果 皮、菜叶、树叶以及无毒的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这些饲料最好事先进行发酵, 达到无臭味、无酸味、完全腐熟、外观咖啡色。室外饲养具体方法: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 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用铁铲挖一个宽约1米、深约25厘米、长度适当 的浅坑,坑底要平坦。挖好后,坑底和四壁砌上砖块,以防蚯蚓外逃。然后铺上饲料约5厘 米,即可放入蚯蚓。蚯蚓不耐高温(35?以上),也不耐低温(0?以下),所以,夏天 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养殖坑上面要搭建简易的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 冬。此外,还应做好保护工作,以防老鼠、青蛙、蛇等的侵害。 饲养蚯蚓也可以有很多乐趣,下面是一些关于蚯蚓的有意思的小实验: 把室内饲养容器上的湿布掀开,就会发现蚯蚓纷纷往泥土中钻。蚯蚓喜欢生活在肥 沃的土壤里,并吃不下粒,把其中的养分吸收后,再把剩余的土粒从尾端的肛门排出,这种 土粒叫做蚯蚓的粪土。把蚯蚓放在手心,你会感到它的体表有滑溜溜的黏液。 在一只大盘里,分区放入干土、干沙、湿土和湿沙,然后放入几条蚯蚓,你很快会看到蚯蚓 全部一伸一缩地爬到湿土区,并钻入湿润的土壤里去了。 取一个大号玻璃筒,在筒的底层盛黑土,第二层盛沙,面上一层又盛黑土。接着,放入几条 蚯蚓,投入几片菜叶,作为蚯蚓饲料,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天观察一次,过了5-6天, 土壤给搅乱了,3层分界慢慢地消失了,而且土壤比原来疏松得多。这说明蚯蚓在土壤里上 下翻动,把土壤翻松了。怪不得农民称蚯蚓为“活犁耙”。 用垫板做一个45?的斜坡,放一条蚯蚓在斜坡的中间,看会往哪个方向爬?图中 的蚯蚓前端向上,那么它就会往上爬。在正常情况下,蚯蚓全靠身体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 的配合,总是向前移动的。 用五种不同的液体(酒精、醋、肥皂水、盐水和糖水)分别滴在蚯蚓的身体上。由于前4种 溶液体对蚯蚓的刺激性大,因此,它会难受得乱跳,只有滴糖水的蚯蚓没有反应。不过并不 是蚯蚓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喜欢糖水,而是糖水刺激性小的缘故。 蚯蚓的躯体有许多环体节组成,所以称为环节动物。尖的一头是前端,粗的一头是后端,用 刀切去蚯蚓的后5个环节,切去的部分不超过全长的1/10。再把它放在2-3张潮湿的 草纸上,扣上玻璃杯,隔几天洒水,投入菜叶,一个月后,蚯蚓重新长出失去的后端,可见 蚯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蚯蚓作为一味中药,有以下特征和功效: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 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中医治疗前列腺 等湿热下注泌尿感染等病中的常用中药,该方是民间古方。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欧洲扁蛎,这种软软的小生物是最典型的两性动物。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参考资料 它们轮流担任两性角色:先是雄性,然后是雌性。它们体内长着雌雄两种生殖器官。生活在 英国周围的扁蛎,它们年复一年地轮流担任两性角色;然而生活在较为温暖的地中海中的扁 蛎,却能在同一季节里同时承担雌雄两种角色。这种欧洲扁蛎长着十分坚硬的外壳,不易受 到攻击,而且它们只在满月或新月后交配。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1条) 中药 各类动物名称 物理化学 腹足纲 蜗牛(英文名:Snail,拉丁文学名: Fruticicolidae)也叫水牛儿,与鱼 翅、干贝、鲍鱼并列成为世界四大名 菜,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走俏的七种 野味之一。 科属分类为柄眼目,软体动物门,腹 足纲,大蜗牛科。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外形特征 , • 生活习性 , • 蜗的食性 , • 蜗牛的4个时期 , • 蜗牛的种类 , • 法国蜗牛 , • 庭园蜗牛 , • 玛瑙蜗牛 , • 危害与防治 , • 药用价值 , • 食用价值 , • 天敌 , • 养殖史 , • 养殖要点 , • 适合人群 , • 参考资料 蜗牛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上等食品。在西方、食用蜗牛已有悠久历史,在我 国,蜗牛食品也已搬上一些饭店、宾馆的餐桌。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 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 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 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指大蜗牛科的 所有种类动物,广义的也包括腹足纲其他科的一些动物 〔包括蛞蝓等〕。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 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虽然也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相似。 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显的头部,头 部有两对触角,后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 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 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 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 大蜗牛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但也有肉食性蜗牛,以其他种类蜗牛为食。法国人用蜗牛做菜 肴,因此培育出一种个大肉厚的勃艮第蜗牛,有40-50厘米长,重达40多克,现在这种人 工养殖可食用的蜗牛已经随同法国烹饪向世界各地传播。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有的种类可以 独立生殖,但大部分种类需要两个个体交配,互相交换精子。普通蜗牛将卵产在潮湿的泥土 中,一般两到四周后小蜗牛就会破土而出。一次可产100个卵。蜗牛的天敌很多,鸡、鸭、鸟、蟾蜍、龟、蛇、刺猬都会以蜗牛作为食物,萤火虫主要以蜗牛为食。一般蜗牛寿命可以活2-3年,最长可达7年,但大部分可能当年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蜗牛在各种文化中的 象征意义也不相同,在中国,蜗牛象征缓慢、落后;在西欧则象征顽强和坚持不懈;有的民 族以蜗牛的行动预测天气,芬兰人认为如果蜗牛的触角伸的很长,就意味着明天有一个好天 气。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 含20多种氨基酸的高档营养滋补品。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 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但有饲养和食用价 值的种类却很少。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 们的重视。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 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目前国内养殖 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 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 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 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 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 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 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饼粨类饲料均食。 1)孵化期:是指从蜗牛产出的卵到孵化出壳时这一段时间。 2)幼螺期:幼螺是指蜗牛出壳后到30d以内的小螺阶段。 3)成螺期:幼螺满1月至6月龄之间,这5个月龄的螺叫成螺阶段。它是介于幼螺和种螺 中间的时期,蜗牛在这个阶段是生长发育(个体膨大),又是生殖生长(性器官的生长和发 育)的时期。 4)种螺期:生长满6个月以上的蜗牛。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 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大多数蜗牛均有毒不可食用, 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 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 种: 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又因其 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亮大蜗牛品种产于法国、意大利、前苏 联等国。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 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 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 口唇外折,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 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欧洲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 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又叫散大蜗牛。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目前,我国养殖的散大 蜗牛,因品种退化,个体小,经济效益较差。 台湾人称露螺,在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属于玛瑙蜗牛类。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 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非洲大蜗牛。 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 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区,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居民,视 蜗牛为唯一的动物性蛋白质。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老板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 牛成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蜗牛。这种蜗牛是较适应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 目前,中国普遍养殖的品种叫白玉蜗牛,别称白肉蜗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蜗牛,属软 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生贝壳类。雌雄同体,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蜗牛品种的大家族中,属 首屈一指的佼佼者。白玉蜗牛是中国的特种动物之一,具有特殊价值,特殊营养,特异风味, 特别用途,肉质肥厚,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种氨基酸,也是宇航员和运 动员最佳的滋补品。 它属于玛瑙蜗牛的变异品种。其特异之处在于头、颈、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态和生活 习惯上则与褐云玛瑙蜗牛没有区别,养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养殖时对卫生条件要求高一 些,而且其外销经济价值也高一些 。 同型巴蜗牛会以柑桔类果树为寄主,柑桔叶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条皮层也常被取食,柑桔 果实取食后形成凹坑状。其寄主植物,还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 蜗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轻则造成叶片、茎秆破损,僵苗迟发,成苗率下降;重则将豆苗全部 吃光,造成成片无菌。防治大豆田蜗牛,宜采取综合。 1)清洁田园:夏熟作物或蔬菜收获后,及时铲除田间、圩埂、沟边杂草,开沟降湿,中耕 翻土,以恶化蜗牛生长、繁殖的环境。 2)消灭成蜗:春末夏初,尤其在5~6月份蜗牛繁殖高峰期之前,及时消灭成蜗。一是放养 鸡鸭取食成蜗,注意需要在未用农药时进行。二是人工拾蜗。田间作业时见蜗拾蜗,或以草、 菜诱集后拾除,或人工专门拾蜗。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灭蜗效果。 3)化学防治以保护大豆出苗为目标,在蜗牛群体较大,且即将进入危害始盛期时,采用化 学药剂防治蜗牛。用多聚甲醛300g,蔗糖50g,5%砷酸钙300g和米糠400g(先在锅内炒香),拌和成黄豆大小的颗粒;每亩用6%密达杀螺粒剂0.5~0.6kg或3%灭蜗灵颗粒剂1.5~3kg,拌干细土10~15kg均匀撒施于田间。蜗牛喜欢栖息的沟边、湿地适当重施,以 最大限度减轻蜗牛危害。 《本草纲目》中早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学也公认蜗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治 消渴等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气管炎、前列腺炎、恶疮和癌症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功效:消肿疗疮,缩肛收脱,通利小便. 应用与主治:治疗肿疗毒;治疮疗初起;治瘰病;治牙齿疼痛; 最近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学目前正在尝试用蜗牛等软体动物的神经组织 治疗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因为大脑黑质细胞逐步退化,并停止分泌神经传导物质多巴 胺所造成的。其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直,手足震颤。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对软体动物组织的排异能力很弱,研究人员将蜗牛神经组织植入老鼠脑内,其相互兼容的时间可长达6个月以上。在进一步改进技术后,俄专家已能使蜗牛神经组织与患帕金森氏症的老鼠的脑组织融合一 起,并使受损的老鼠的脑功能逐步恢复。根据上述成果,俄专家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将用 软体动物的神经组织对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志愿人员进行试验性临床治疗。 蜗牛含有各种生物催化剂---酶,能帮助人体消化各种不易消化的食物。经常消吃化不良、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以及有食积的人食用蜗牛,不但容易消化,还能化积除滞。蜗牛肉在法国 和非洲很受欢迎,因为它含有的谷氨具有增强人体脑细胞活力的功能。科学家相信,多吃蜗 牛还可以对人体皮肤、毛发产生营养美容作用。 别名:天螺蛳、里牛、瓜牛 来源:大蜗牛科动物回型蜗牛Eulota similaris Ferussac,以干燥全体或活个体入药。夏 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若用鲜品,临用时捕捉。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痈肿疔毒,痔漏,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0.5~1钱,研末或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蜗牛与鱼翅、于贝、鲍鱼并列为世界四大名菜,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蜗牛酶、SOD等,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比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高1个、10个、3个和6个百分点,而脂肪的含量仅为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的1/18、1/272、1/92和1/70;每克蜗牛肉含硒量有0.45μg,为茶叶的4.5倍。从市场容量看,由于蜗牛食品符合天然化、 野味化、营养化、保健化新潮流,国内外市场广阔,国际市场目前蜗牛制品年需求量约40万t,仅美国一年就需进口30亿美元蜗牛。市场价格也很高,蜗牛冻肉纽约出厂价相当于 人民币362.39元/kg,以6只蜗牛为原料的一盘菜肴售价高达18美元,法国、西班牙等地鲜活蜗牛每公斤价格相当于人民币116.11元。我们已签订的出口白玉蜗牛罐头价格也达到每吨9000~1.4万美元。白玉蜗牛是我国批量选育的新品种,肉质细嫩、雪白、个体大,在 国际市场上将会有更强的竞争力。近几年,国内已开发了以蜗牛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系列、 生化药品系列、复合营养饮料系列、化妆品系列、山珍野味罐头、冻肉系列等新产品,有几 种治疗气管炎、前列腺炎等疾病的蜗牛药品将批量生产。由蜗牛分泌液(物)还能提炼加工 天然营养霜。 蜗牛是一种食用、药用和保健价值都很高的陆生类软体动物,其食用和药用历史已经有二千 多年。在国外,蜗牛是世界七种走俏野味之一,列国际上四大名菜(蜗牛、鲍鱼、干贝、鱼 翅)之首。在法国有“法式大菜”之誉,在欧美等国的圣诞节中,几乎到了没有蜗牛不过节 的地步。近年,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悄悄兴起食蜗牛热,每逢节假日,市场上的蜗牛都会脱销。 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品尝过蜗牛菜,他称赞说:“蜗牛菜弥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要很好地发展。” 蜗牛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500克蜗牛肉中含蛋白质90克及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高 蛋白、低脂肪食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尿、平喘、软坚等功能。对 糖尿病、咳嗽、咽炎、腮腺炎、淋巴结核、疮痛、痔疮、蜈蚣咬伤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因此 被食家誉为美味珍馐,保健佳品。 怕盐,渗析作用,体内水份会从盐份低的体内渗透到盐份高的体外。盐使蜗体内水份丢失, 脱水而死。 据科学家测定,蜗牛爬行的最快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2.2米。现在人们常用蜗牛爬行来比喻 速度很慢。 蜗牛最致命的天敌是萤火虫(幼虫蚕食蜗牛身体,成虫在蜗牛身体内产卵).还有蜗牛步甲和老鼠,一些不容易发现的天敌有一些寄生蜂还有“粉螨”,粉螨应该就是你说的白色小虫, 很多群居,以蜗牛或者蛞蝓的体液和表皮外套膜为食,短时间内伤害不大,如果成规模就对 蜗牛指明的危害.应尽量消除,在蜗牛不活动的时候用残留肉的生骨头吸引。一上午之后把 骨头拿出来,经常这样可以减少粉螨的寄生!这种情况的只要原因就是你的饲养环境不好! 没有即使的清理残渣和排泄物,或者湿度温度都过大。 蜗牛在我国用以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尔雅》“释鱼篇”中详细地记载了蜗牛。公元前6世纪,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就记录了蜗牛治病的实例。公元1774年明代 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较详细地记述了蜗牛的形态及药用价值。20世纪以来,不少科学家对蜗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贡献,尤其对蜗牛的养殖与应用均作过不懈的努力,但一直 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80年代前,我国大陆蜗牛的产量及出口的数量还很小,出口量 不及台湾省的1/10。但自从80年代末期,当人们对蜗牛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化验后,发现 其体内含有20种氨基酸,30多种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真正了解了蜗牛对人类的价值与作 用后,蜗牛的养殖业就蓬勃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我国城乡日益兴旺的一项家庭副业。 目前,河北、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湖北、海南、江苏、河南、山东、湖南、四川、辽宁、内蒙古、甘肃等20多个省市均出现了人工饲养蜗牛热潮,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 展,我国的蜗牛养殖正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白玉蜗牛还没有诞生之前,许多国家都以饲养褐云玛瑙蜗牛为主,因为它繁殖快、抗病能 力强、易饲养,而且营养成分又最丰富。自从白玉蜗牛被选育出来后,由于它不仅具有褐云 玛瑙蜗牛的一切优点,而且色泽鲜美如玉,因此,许多国家都予以进口。于是,白玉蜗牛便 风靡于全世界。 中国白玉蜗牛的发展,加速了白玉蜗牛的养殖与开发。在很短的时间内由于众多的专家与学 者的共同努力,不仅摸清了白玉蜗牛生活习性与繁殖规律,而且全面化验了白玉蜗牛的营养 成分,并根据它的营养价值开发了一系列的蜗牛产品并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因此,蜗 牛的养殖与开发利用,既可说是传统的古老项目,也可以说是新型的高科技项目。 国外对蜗牛的研究比我国晚一些,大约在18世纪至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的学者才开始研究, 但是发展和利用却领先于我国。近几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的资源,加速发展蜗牛 养殖业、加工业,并使之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项目。 蜗牛的营养成份非常丰富,蜗牛肉中的蛋白质、香豆精、生物碱、有机酸等元素都比甲鱼、 猪肉和一切蛋类食品中的含量还要高,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居世界动物之首。它的绝大部分生 化指标都大大高于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保健食品的螺旋藻。蜗牛身上的高蛋白、高钙质、低脂 肪、低胆固醇对人类健康很有好处,其体内有20多种氨基酸和30多种酶素,都是人最为需要而从其它食物中又难以摄取的。从蜗牛蛋白腺中提取出的凝集素对血液研究有很大的应用 价值,每一克凝集素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远远超过黄金的价格,所以蜗牛素有“软黄金”之称。 此外,从蜗牛中提取的蜗牛酶还是医学界、生物界、纺织业、化妆品业及酿酵业等许多行业 的重要工艺原料。因此,养殖蜗牛的商业价值是十分可观的。 蜗牛是一种陆生软体动物,常见的品种有同型巴蜗牛、非洲大蜗牛和所蜗牛,以及中华白玉蜗牛、野生玛瑙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盖罩大蜗牛、苹果蜗牛等。 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相似。蜗牛并非全是有害生物。 1.温度16~40?,最佳25?,一般能高不低。加温必须采取地龙火道,且常年备好,尤其 是春末秋初,要防止突然降漫,有条件暖气最好,不要采取火炉加温。 2.湿度。饲养土的土表湿度要保持到25%~35%,空气相对湿度85%~90%,能湿不干,控湿、保湿采取塑料布盖顶。 3.防止干风、冷气直接吹进,进口应采取双门、挂布、挡风 板。 4.坚决控制有异味的气体进入饲养场地。 5.饲养土必须控制在pH6.5~7.5,切忌使用施过农药、化学物质的污染砂土。 6.养殖容器一定要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7.不工作时不要强光照射,阴暗最好,夜间采用15W红色灯泡照明,这样能刺激产卵。 8.卵的孵化。蜗牛的养殖成败,关键在卵的孵化,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空气湿度在90%~95%,土表湿度在25%~30%,改进采卵孵化方法,采用种蜗牛60天轮倒法,此法能大大提高蜗牛的养殖效益,一般出壳率达95%以上。 9.幼蜗牛的饲养关系到迅速发展蜗 牛数量与产量的成败关键,要特别注意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30?之间,饲养土含水量以30%~3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为宜,多食鲜嫩多汁的 饲料,辅以钙质食物。 10.1~3月龄蜗牛饲养池内加湿,坚决不能用水泼,采用喷雾器喷,最好用温水。 11.发现病、死蜗牛及时清除。 12.勤清粪便,最好采取蚯蚓与蜗牛混养,一举两得。 13.防止天敌侵害、灭鼠、灭蚁,定时用1/1000的敌百虫溶液喷洒,能有效地杀灭蜗牛的最 大天敌--螨,定期用过氧乙酸稀释液,对蜗牛的养殖场所进行消毒,杀灭病源微生物。 14.成本最低,效果最佳饲料配方:米糠50%,贝壳40%,酵母粉8%,其他2%。 老少皆宜的食物。胃肠消化力弱、体虚的人最适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30-70克。 死蜗牛不能吃,烹制时也要熟透。冬眠期的蜗牛体内黏液差不多已排尽,食之无妨;但对于夏秋季节,以及温室中的蜗牛,不能立即食用,要让它们空腹数日排净黏液后才能食用。蜗 牛与磅蟹同食,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荨麻疹。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寄生蜂是最常见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属膜翅目,它们有2 对薄而透明的翅膀,是膜翅目细腰亚目中金小蜂科、姬蜂科、 小茧科等靠寄生生活的多种昆虫。这种蜂寄生在鳞翅目、鞘 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的幼虫、蛹和卵里,能够消灭 被寄生的昆虫。 , 目录•[ 隐藏含义] , • 寄生形式 , • 种类 , • 用途 , • 习性 , • 寄生区域 , • 营养来源 , • 繁殖 , • 文献记载 , • 相关书籍 , • 参考资料 所谓寄生蜂,就是从植食性蜂类进化到筑巢性期间的一群肉食性蜂类。 分成外寄生和内寄生两大类。前者是指把卵产在寄主体表,让孵化的幼虫从体表取食寄主身体;后者是把卵产在寄主体内,让孵化的幼虫取食害术体内的组织。内寄生形式者,被认为 较为进化。 外寄生者在产卵前,必须克服一件事,就是得让寄主无法动弹,否则卵会被寄主压坏,甚至 被寄主咬死。因此,外寄生蜂会先用产卵管蜇刺寄主,注射有毒物质麻痹寄主。也就是说, 产卵管除了产卵功能外,兼具注入麻醉液的功能。此外,还有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寄主 必须有造茧性等隐蔽身体的习性,因为寄主若遭麻醉,行动变得迟钝,容易爱到敌害攻击或 其他外在环境的伤害,如果没有隐蔽自己的绝活,体表的寄生蜂幼虫也将会与它同归于尽。 而采用内寄生方式的寄生蜂,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 此外,也有像蜘蛛姬蜂这类具有产卵特技寄生蜂,它们以蜘蛛网上的蜘蛛为寄主。当它突袭蜘蛛时,会先刺蜇蜘蛛脚的基部,利用其暂时失去感觉之际,在它的头胸部或腹部腹面产下 一粒卵,蜘蛛后来虽然恢复知觉,但由于脚抠不到卵,只好任由孵化的姬蜂幼虫吸血,而终 至死亡。 寄生蜂的种类很多,分别寄生于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常见的有小蜂、姬蜂、茧蜂、土蜂等。 如姬蜂、黑青小蜂、赤眼蜂: 是膜翅目姬蜂科的一种寄生蜂,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nmonidae,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个大科)昆虫。分布很广,约40,000种。形状、颜色、大小各异,一般1.2公分(约0.5吋)长。北美洲最长的长针姬蜂属(Megarhyssa)达5公分。许多种的腹部细长而弯曲,像黄蜂,区别一般在於触角较长,节较多。产卵器通常比身体长。许多种的前翅有一 黑点。寄生在蜘蛛以及多类昆虫上,尤其是鳞翅目(Lepidoptera,蝶、蛾)和其他膜翅目昆虫。由於寄生在许多害虫上,总的来说是益虫。雌蜂在宿主的幼虫或蛹(很少在卵或成体)上产卵。幼虫取食宿主的脂肪和体液,长成後织一茧。如果宿主生活场所不是隐蔽的,则通常寄生在 宿主体内;若宿主生活在隐蔽处(如树木孔道内),则常寄生在宿主体姬蜂外。一个宿主上多 数只有一个幼虫,但有时也可有多个幼虫寄生。 以眼红色而得名,它经常把卵产在松毛虫、玉米螟、二化螟及甘蔗螟的卵中,幼虫就 以寄生卵中的营养物质为食,所以可以大量消灭农林害虫;雌马尼蜂可以把卵产在钻入树皮的天牛幼虫体内,以后它的幼虫便以天牛幼虫为食,直至吃得只剩一层皮。当它发现鳞翅目 幼虫后便落到它的头部,用长针状的产卵器刺入其脑部,实施麻碎后被寄生幼虫便昏迷不醒, 然后被“劫”入穴中,产卵其中;其他如金小蜂、姬蜂、小茧蜂等是消灭害虫的能手。左图是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挂在玉米叶子上是赤眼蜂的卵块,每个小白球里有40多个赤眼蜂卵。 (Dibrachys xavus) 棉红铃虫等的天敌,金小蜂科。雌成虫体长约2.8毫米,黑色,翅透明有金属光泽,腹部纺锤形。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腹部第一、二节间有半透明的 黄白色带。年生11-12代。在越冬结茧的棉红铃虫幼虫体上寄生,使其死亡。用于防治棉花 仓库内的棉红铃虫,仓库内放蜂后,寄生率很高。 寄生性天敌也是保护植物免受敌害的生力军。它们中多数是害虫的天敌,被人们用于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如黑青小蜂可以用来防治棉红铃虫。 寄生蜂以其特有的方式为人类默默地做 着贡献,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寄生蜂类天敌主要: 关于寄生蜂类天敌,目前已掌握的有以下几类: (1)姬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枣尺蠖轭姬蜂、刺蛾紫姬蜂、紫瘦姬蜂和蓑蛾瘤姬蜂等。 (2)茧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天牛寄蜂,桃小甲腹寄蜂等。 (3)金小蜂科寄生蜂类有龟蜡蚧长盾金小蜂,凤蝶金小蜂等。 (4)纹翅卵蜂(赤眼蜂)科寄生蜂类有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等。 (5)旋小蜂科的麻皮椿卵平腹小蜂。 (6)土蜂科寄生蜂类主要有白毛长服土蜂,金毛长服土蜂,大斑土蜂。 (7)青蜂科的上海青蜂等。 与捕食性昆虫不同的是,寄生性昆虫一般都是成虫积极地寻找寄主,当发现寄主后,将卵产 于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寄主的营养,和寄主共生一段时间后才使寄主死亡。幼虫不能主动 寻找食物。 它们的寄生方式很多,被寄生昆虫从卵到成虫的每个阶段,都可能被寄生。 像赤眼蜂,它身体极小,体长0.36~0.9mm,眼红色而得名。世界性分布,被其寄生的昆虫多达24科,151种,主要是鳞翅目、鞘翅目和双 翅目的昆虫。它的繁殖很快,一年可发生8~10代,因它经常把卵产在松毛虫、玉米螟、二 化螟及甘蔗螟的卵中,幼虫就以寄生卵中的营养物质为食,所以可以大量消灭农林害虫,例 如:一只雌蜂可破坏松毛虫的卵1~7粒,最多可达19粒,每粒松毛虫卵中可容纳8~33粒赤眼蜂的卵。 雌马尼蜂尾端有产卵管,而且很长,可达体长的7~ 8倍,可以把卵产在钻入树皮的天牛幼虫体内,以后它的幼虫便以天牛幼虫为食,直至吃得 只剩一层皮。穴蜂长约2.5厘米。它善于挖土造穴,穴深达1米。看到鳞翅目幼虫后便落到它的头部,用长针状的产卵器刺入其脑部,实施麻碎后被寄生幼虫便昏迷不醒,然后被“劫” 入穴中,每穴一般放7~8条,一一产卵其中,然后去建新穴。 金小蜂身体微小,长1~2毫米,行动活跃,能行走、跳和飞行。雌蜂腹部有一根剑状的产卵器,经常产卵于危害棉花的棉红蛉虫做的茧中。产卵 前用产卵器先刺死棉红蛉虫,然后再把卵产生在棉红蛉虫的尸体上,一个茧内产十几粒卵, 卵孵化出后以棉红蛉虫为食。 小茧蜂先用触角探探蚜虫的身体,然后弯曲腹部,射出纤状的 产卵器,刺入蚜虫体内产卵。蚜虫刚开始时似乎没什么感觉,但不久便身体膨胀如球,变成 黄褐色死去。 它在袭击地蚕(俗名地老虎)这种农田大害虫时,把卵产于它的头后方皮肤 上,使之结实地嵌在皮肤上,而且产下的卵的壳已裂开,幼虫的头已伸出来,毫不客气地用 大颚咬穿地蚕皮肤吸吮起体液来,而且每蜕一次皮,就往皮肤下层探一点,直至把地蚕吃尽。 寄生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幼蜂体内营养积累和成蜂取食两个途径。 其中成蜂取食又包括取食寄主和取食非寄主食物两个方面。某些种类的成蜂通过取食寄主来 获得生存和生殖所需的营养,但是大部分成蜂需要取食糖类来作为其主要能源,而且糖类对寄生蜂的生存和生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寄生蜂产的幼卵安静地躺在梦幻般的薄纱结构中。雌性寄生蜂通常会将幼卵注入毛毛虫体内,当幼卵在毛毛虫体内发育14天左右,就会变得非常难看。寄生蜂在毛毛虫体内排卵发 育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生物学攻击,寄生蜂幼卵使用其DNA中的一种病毒使毛毛虫处于麻 痹状态。受伤的毛毛虫显然被病毒所严重影响,它在幼卵旁建造了丝毯结构,对这些攻击者 进行防御,然而在这种发育环境下,寄生蜂幼卵逐渐发育,最终完全成熟,离开毛毛虫飞向 天空。 《诗经》中有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诗句。螟蛉是鳞翅目昆虫的通称,而蜾赢是一类 寄生蜂。上面的诗句用昆虫学描述是这样的:鳞翅目昆虫的青色幼虫,被某些寄生蜂带回自 己的巢中。蜾赢为什么“收养”其他昆虫的幼虫呢?其实,蜾赢没有这么心善,“收养”的 青色虫子是为它自己幼虫准备的口粮。可以说这是人们对寄生蜂最早的文字记载。 《中国介壳虫寄生蜂志》 作者:徐志宏等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公司 ?ISBN:7532373770 ?条形码:9787532373772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丛书名:生命科学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从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采集的介壳虫寄生蜂295种,其中跳小蜂科63属188 种,蚜小蜂科12属92种,姬小蜂科2属5种,金小蜂科4属5种,棒小蜂科2属4种,旋 小蜂科1属1种。大部分是作者近年的研究结果和发现的新属、新种和新记录种。每种均作 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有的还介绍了与其近似种的鉴别特征。编制了中国介壳虫寄生蜂系统、 分科检索表和分属检索表,对于种类数量超过1种的属,则编有分种检索表;订正了国内一 些存疑的和误订的属和种。各属均列出异名指引、属征、寄主、分布和有关文献;各种列出 有关文献资料。附以精细的黑白线条特征图269幅,准确地表现其形态特征;编有寄生蜂寄 主汉名及学名索引等。此外,还附有全书的英文摘要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节肢动物 鱼类 鲈形目 海鲈(sea bass)亦称鮨。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多种鱼类的统称,大部 分海生,见于暖带与热带浅水海域。约400种,其中许多为著名的食用鱼和游钓鱼。虽然鮨 科鱼总称为sea bass,但仍各有hamlet、hind、cony、graysby、grouper、jewfish以及 sea bass与bass之称。外型颇似鲈,身体多多少少呈长形,被有小鳞;尾直锐或圆。背鳍 为重要特征,包括前面的棘部与後面的软条部,两部分通常相连,有时则以V形刻痕隔开。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习性 , • 饲养 , • 参考资料 海鲈为肉食性动物,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部分为活泼的泳者, 馀如石斑鱼(grouper)等则较罕动。有些种类,如产于佛罗里达的条带砂鲈(Serranellus subligarius),为雌雄同体(雌雄两性生殖器官见於同一动物体);其他如石斑鱼等,则先以一种性别成熟,然後再变性。体型变化颇大,小者长仅数公分,大者如大石斑鱼(Epinephelus itajara)与固鳞鲈鱼(Stereolepis gigas)长约2公尺(6呎),重逾225公斤(500磅)。种间与种内的颜色变化亦多,有些还可变换数种花色;幼鱼或与成鱼的体色不同,栖於深水的个 体可能比栖於沿海的同种个体红得多。 狼鲈科(Moronidae)有时被视为鮨科的一个亚科(Moronidae,有时并用作鳞鲈科 〔Percichthyidae〕的同义字),而包含12种左右分布在较北地区的海鲈,主要特征为两个 背鳍基部相连,栖於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及澳洲的温带水域。部分种类如斑纹鲈(Morone saxatilis或Roccus saxatilis),会溯河产卵;美洲白鲈(M. americana或R. americanus)也进入淡水产卵,在若干地区甚至永远栖於某些陆封的溪流与池塘。 较著名的狼鲈包括?欧洲狼鲈(M. labrax或Dicentrarchus labrax),分布在斯堪的那维亚至地中海区,常见於河口;斑纹鲈,美洲著名的食用鱼与游钓鱼,体带黑色条纹,重可达 14公斤(30磅);白狼鲈(M. chrysops),产於美国东部河域,体带深色条纹;美洲白鲈,产 於北美大西洋岸,最大者长可达38公分(15吋)左右,重达1.4公斤(3磅)。 鮨科中具食用与游钓价值者有石斑鱼,产於大西洋西部,体呈灰、浅棕或浅黑色的黑海鲈 (Centropristis striata),以及产於大西洋西部热带海域的灰鲈鱼(Petrometopon cruentaus)。 海鲈是一种滋味十分鲜美的鱼,它也经历着完全变性过程--从成熟的雌性变为成熟的雄性。 这一变性过程通常是在海鲈5岁时进行的。海鲈有一种亚种,叫做“带状沙鱼”,它们盛产 于佛罗里达水域,这种鱼能够自体受精。 海鲈,又称花鲈,是一种海产名贵经济鱼类。耐低温、最适水温为16~27?,可自然越冬,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体重可达400~500克,亩产500千克,市场售价高于鳜鱼。 1、池塘条件海鲈是一种游速快的吞食摄饵的肉食性鱼类,成鱼养殖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1~5亩为宜,沙壤土腐质,淤泥较少,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1.5~2米,水源充足,无污染。池塘经干塘曝晒,在放养前10~15天放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隔天另加漂白粉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 2、苗种放养海鲈苗种体长达10厘米时放入池塘进行成鱼养殖,放养规格力求整齐一致,放 养密度为每亩1000~1500尾,同时可搭配养殖大规格的鳙鱼种40尾、鲢鱼种20尾及彭泽鲫200尾。 3、饵料投喂可用鱼糜或冰鲜小杂鱼切碎肉块喂养,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要搭设固 定投饵点,选择位置适中地方,用竹、木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池岸6~7米,这样,饵料 投撒面积大。日喂3~5次,后期随鱼体长大,按鱼体重的3%~5%投喂,日投2次。海鲈 不喜强光,日出和日落时摄食旺盛,投喂时应掌握“慢、快、慢”的原则。 4、水质调节海鲈系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4~6毫克/升)、透明度在30~ 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在成鱼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9~10 月是海鲈快速育肥期,但也不可忽视水质的调节。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有毒生物 海洋生物 生物名称 腹足纲 海兔,螺类的一种,又称海蛞蝓,人们把海蛞蝓俗称海兔或海牛,是珊瑚礁的无脊椎动物中 最美丽的一种。 它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 殊的成员。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 壳。壳质薄而易碎。背面有透明的薄 薄的壳皮,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 光泽。海蛞蝓通常用一只强健的扁足 滑行,但也能短距离游泳。 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 体裸露,雌雄两个生殖孔间有卵精沟 相连。在繁殖期内,海蛞蝓互相交尾 产卵,卵呈长筒圆柱形,用胶柄固着 在海底的砂石上。 目录[隐藏] , • 资料简介 , • 基本概述 , • 生活习性 , • 雌雄同体 , • 种类介绍 , • 利用价值 , • 开发保护 , • 相关词条 , • 参考资料 名称:海兔(seahare) 别名:海蛞蝓 分类:属海兔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腹足纲(Gastropoda),无盾目 (Anaspidea),海兔科(Aplysiidae) 动物的统称。 分布:海兔分布于世界暖海区域,中 国暖海区也有出产,福建、广东沿海 渔民进行人工养殖。 海兔又称海蛞蝓,裸腮类。后鳃亚纲 (Opisthobranchia)海兔科 (Aplysiidae)海洋腹足类的统称。壳 退化成一平板,触角突出如兔耳,体 光滑,或有许多突起。取食大型海藻。 如黑指纹海兔(Aplysiadactylomela) 长10公分(4吋),生活在浅海中。 海兔属裸腮类。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 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中国的海兔 已定名的有21种。海兔个体较小,一 般体长仅10厘米,体重130克左右。 海兔不是哺乳动物,体外无皮毛。它 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但又与 常见的腹足类动物不同: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只有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体 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可变形。头上一前一后,长有二对触角。后触角较长,当它不动时, 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 海兔因而得名。 在自然界里,弱肉强食,身体柔软的海兔很容易受到侵害。为了保护自己,它身着变化的“迷彩服”,爬到什么环境里都能随机应变。在绿藻丛中体成绿色,在红藻丛中变成红色,在褐藻丛中又变成褐色,在五颜六色的珊瑚礁环境里,又与珊瑚混为一体,其保护色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但也免不了会露出破绽,当遇到敌害难以逃脱时,便动用“化学武器”。原来它体内有两种腺体,能分别分泌出带有毒素和紫色的液体。前者可使敌害神经麻醉而失去攻击 力,后者犹如“烟幕弹”。在一片带有毒性的紫色烟幕的掩护下,海兔可以从容趁机逃遁。 壳退化成一平板,触角突出如兔耳,体光滑,或有许多突起。取食大型海藻。如黑指纹海兔 (Aplysiadactylomela)长10公分(4吋),生活在浅海中。它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 但又与常见的腹足类动物(如鲍、田螺、蜗牛)不同:没有石灰质的外壳,只有一层薄而半透明的角质膜覆盖着身体(这一点和蛞蝓相同,故又名海蛞蝓)。体呈卵圆形,运动时身体 可变形。 海兔不是兔。海兔耸起两只耳朵(实为触角),外形像兔子,头上一前一后,只是没有毛而已。它长有二对触角,后触角较长,当它不动时,活像一只蹲在地上竖着一对大耳朵的小白 兔,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日本人称它“雨虎”.它 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海兔头上的那两对分工明确的触角,前面一对稍短,专管触觉;后 一对稍长,专管嗅觉。海兔在海底爬行时,后面那对触角分开成“八”字形、向前斜伸着, 嗅四周的气味,休息时这对触角立刻并拢,笔直向上,恰似兔子的两只长耳朵。 海兔喜欢在海水清澈、水流畅通、海 藻丛生的环境中生活,以各种海藻为 食。它有一套很特殊的避敌本领,就 是吃什么颜色的海藻就变成什么颜 色。如一种吃红藻的海兔身体呈玫瑰 红色,吃墨角藻的海兔身体就呈棕绿 色。有的海兔体表还长有绒毛状和树 枝状的突起,从而使得海兔的体型、 体色及花纹与栖息环境中的海藻十分 相近,这样就为它自己避免了不少麻 烦和危险。 海兔既能消极避敌,又能积极防御。 在海兔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生在外套膜边缘的下面,遇敌时,能放出很多紫红 色液体,将周围的海水染成紫色,借以逃避敌人的视线。还有一种毒腺在外套膜前部,能分 泌一种略带酸性的乳状液体,气味难闻,对方如果接触到这种液汁会中毒而受伤,甚至死去, 所以敌害闻到这种气味,就远远避开,是御敌的化学武器。 春天是海兔的繁殖季节,雌雄同体的海兔进行异体受精。海兔的交尾方式很特别:一般常三 五个到十几个联成一串进行交尾,这时最前面的一个海兔充当雌体,最后面的一个作为雄体, 中间的则对它前面的海兔充当雄体,对它后面的海兔充当雌体,这种交尾时间持续较长。产 卵是在交尾过程中或分开几小时后进行。产卵很多,但能孵化的卵却很少,都被包裹在条状 的胶质丝中,广东沿海称为“海粉丝”,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也是消炎清热的良药。 海兔是雌雄同体的,也就是一只海兔 的身上有雌雄两种性器官,如果仅有 两只海兔相遇,其中一只海兔的雄性 器官与另一只海兔的雌性器官交配, 间隔一段时期,彼此交换性器官再进 行交配。可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通 常总是几个甚至十几个海兔联体、成 串地交合:最前的第一个海兔的雌性 器与第二个海兔的雄性器官交合,而 第二个海兔的雌性器官又与第三个的 雄性器官交合,如此一个挨着一个与 一前后不同的性器官交合。它们交合 常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之久。 春天是海兔的繁殖季节,雌雄同体的海兔进行异体受精。交配之后,即产卵,产出的卵子, 卵与卵之间相互以蛋白腺分泌的胶状物,黏成细长如绳索状一长条,有的可达几百米。有人 以18米长的卵索带统计,竟含有108000个卵。海兔产卵甚多,但孵出的极少,因为都被其他动物吞食掉了。海兔的卵索外表看去如粉丝,当地群众叫它们为“海粉丝”。孵出的海兔, 经2-3个月后发育成成体。 海兔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黑指纹海兔”、“蓝斑背肛海兔”、“斑拟海兔”。海兔的足相当宽,足叶两侧 发达,足的后侧向背部延伸。平时, 海兔用足在海滩或水下爬行,并借足 的运动作短距离游泳。海兔是软体动 物,属浅海生活的贝类。但贝壳已退 化成一层薄而透明、无螺旋的角质壳, 被埋在背部外套膜下,从外表根本看 不到。 1、海兔学名:Aplysiadactylomela产于加勒比海,外形呈淡绿褐色,体恻 两旁如棋子波浪起伏,利用这一构造让他在水族箱内随意游动,头部有一对耳朵的构造,外 腮不清晰,一般可见品种体长5-6公分,对环境适应力强,素食,可与性情温和的鱼种混养。PH8.1-8.4比重1.023-1.025温度22-25度。 2、彩色海兔学名:ChromodorisquadricolorRuppell&Leuchart,1828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裸腮明显,体色多变,外形独特,是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品种,但是这类多具有毒性, 会释放毒素保护自己,这类仅有少数素食者,大多都是肉食性动物,养分缺乏时,会造成彩 兔的萎缩、缺乏活力、并伴随死亡。PH8.1-8.4比重1.023-1.025温度22-25体长3-5公分。 3、红海兔学名:Hexabranchusimperialis产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是裸腮类中最大的种类之一体色主要为宝石红、粉红及白色组成,在水中的游动姿势,如蝶式一般上下起伏,外壳 呈展开状,可见到身体两侧鲜红加上白边的波浪起伏。属藻食性生物,可与海水生物混养, 须注意水质的变化。PH8.1-8.4比重1.023-1.025温度22-25度体长6-15公分。 4、海蛞蝓(市场上称紫海牛)学名:Chromodorislubocki产于热带海洋分布极广头部有一对触角,外腮如花朵一般,体色主要由两种颜色组成,体恻有一完整的白环,身体则为淡紫、 红或其他色彩:大部分时间在岩石上爬行,有时也会如波浪般行漂浮动作。以藻类和微小生 物为生,维持良好的水质,不仅可维持鲜艳的体色,也可保持活力,避免萎缩死亡。PH8.1-8.4温度22-25度比重1.023-1.025体长6公分。 5、海蛞蝓学名:Nembrothasp产于热带海洋分布极广不同于其他裸腮类,除了具备一对裸 腮及触角,成对的外腮在背部上如展开的翅膀是主要特征:利用腹面在岩石上爬行,藻食性, 可与海藻,海水鱼混养,注意营养及饲料的喂养PH8.1-8.4比重1.023-1.025温度22-25度体长3-5公分。 6、海牛学名:Jorunnasp产于热带海洋分布极广,体色为白色,身体遍布隆起的黑点,带 有锯齿状的边缘,背上的二回羽状腮数高达12枚,分布黑色脉络:通常居住在深水中属稀 有品种,会捕食海绵,属肉食性,避免与海绵混养,须良好水质,由于种类少不常见于水族 箱。PH8.1-8.4比重1.022-1.025温度22-25度体长3-5公分。 近年来,日本名古屋大学山田静之教 授等人,从海兔体内提取了一种名为 “阿普里罗灵”的化合物,通过动物 实验,认为可作为抗癌剂。后来,日 本东京大学水野传一教授及其同事, 利用海兔腺体制成一种高效抗癌剂。 它的杀癌能力可与现在作为制癌药剂 的肿疡坏死因子(TNF)效力相匹敌。而 且这种制剂只对癌细胞起杀灭作用, 对正常细胞无毒性,海兔抗癌制剂的 出现,使海兔声名远扬。 海兔可食。沿海渔民一般都就地配制 成海兔酱。近年来为提高产品附加值, 多加工成鲜干品,产值可提高十几倍。鲜干品有生、熟两种。生晒不保鲜,熟晒却能保持原 有风味。沿海居民称的“海粉丝”,即海兔胶质丝卵袋的干制品,又有“海粉”和“海挂面” 之称。海粉丝内含蛋白质32%,脂肪9%,另含无机盐和维生素与海兔肉一样昧美可食;海粉丝还具有消炎退热、润肺、滋阴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说:能治赤痢、风痰。民间验 方,以海粉丝放置水中浸泡,加冰糖炖服,能治发烧、咳嗽,并治鼻衄等疾病。海兔的经济 价值很高,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海味珍品,用海兔卵群带晒干而成的产品称“海粉”,营养 价值很高,以蓝斑背肛海兔海粉为例,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1.6%、脂肪9.2%、灰分33.7%, 还含有维生素A、D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上等海味补品。如用它炒菜、作汤,味道格 外鲜美。在食用前先用淡水浸泡,洗去杂质及盐分后,放入冰糖煮熟,或把刚煮熟的海粉再伴以瓜片、糖、醋等做成甜汤,则清凉甜美;当作菜肴食用时,通常伴以鸡、肉、香菇等共 煮,色味香浓,是宴席名贵佳肴。 海兔的卵也是美食。其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高达32%,脂肪9%,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用以煲汤,滋味特别鲜美。据《本草纲要拾遗》记载:“海粉丝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功效”,所以人们常用它制做清凉饮料,堪称酷暑季节不可多得的保健抗暑佳肴。 海兔虽在中国沿海尤其东南沿海有分 布,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与食用以及药 用价值,是一种食药兼优的海产珍品, 但目前还未很好地开发利用,亦未很 好地开展人工养殖,因而在市场上基 本没有海兔产品出售,海粉药源也较 缺乏,药材商场、商店基本也无海粉 供应。实际上,海兔除自然繁殖外, 还可以进行人工养殖。据记载,中国 福建厦门渔农民养殖海兔已有100多 年的历史,山东长岛的海兔产品也曾 畅销西班牙市场,所以海兔除国内食 用药用需要外,亦是一种出口创汇产 品,故对海兔的开发利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源保护。过度开发会给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破坏。在海兔的 利用中应以养殖为主,捕捞须注意种群密度,以免造成对资源和生态的破坏。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海洋生物 (英文名:Ascidiacea)是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的总称,全世界大概1250 种海鞘。常见的海鞘有:玻璃海鞘、有柄海鞘、拟菊海鞘等。海鞘又称海中凤梨,因形状像 凤梨而得称,中国山东省沿海一带俗称海奶子。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种类 , • 形态特征 , • 身体结构 , • 生长繁殖 , • 产地 , • 医学价值 , • 加工方法 , • 最新研究 , • 参考资料 在分类上海鞘属脊索动物门 原索动物中尾索亚门海鞘纲 被囊动物亚门(Urochordata)海鞘纲(Ascidiacea)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具有原始脊椎动物的 一些特点。营固著生活。各海洋均有分布,从潮间带到最深处都有。成体永久固著在码头柱 桩、船体、岩石、海贝和大型蟹背上。单独固著或成群体。外有保护性被囊。水由两个大孔 流入和流出体腔,食物和氧随水流进入。沿岸的动植物残屑及深水的浮游生物是主要食料。 雌雄同体,但卵排入水中异体受精。幼体自由游泳。体前端吸盘的後方是口。脊索在尾部, 另有神经索。幼体经数小时游泳後,以前端吸附在其他物体上。尾部萎缩消失。除一个神经 节外,脊索和神经索完全消失。经变态发育为成体。也行出芽生殖,在近基部处生出指状芽, 脱落後固著在别处长成新个体。 海鞘在世界各大海洋均可发现,其种类约有1250种。海鞘纲又可分为单海鞘和复海鞘两大 类。 单海鞘类营固着生活,不形成群体,体形较大,从一至二十公分均有,一般呈不规则椭圆形, 一端固着,另一端有两个突起处为出入水孔所在,出水孔较入水孔低。 复海鞘类由无性生殖的出芽法形成群体,它们的个体一般较小,各个体之间以柄互相连接, 并有共同的被囊。它们通常长的很薄,形成如被单状披覆在岩石上或其它动物上。复海鞘以 各自的入水孔进水,有共同的出水孔。 大型的海鞘多产于寒带海域,而暖海海域的海鞘体型较小。大多数的海鞘生活在深度四百公 尺以内的海底,它们在海底可附着于任何适当的物体表面,就如有些船只底部因受海鞘大量 附着,使得航行速度变慢,浪费了许多燃料。 海鞘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海鞘有柄海鞘、玻璃海鞘、拟菊海鞘等。柄海鞘除了茎柄外,体表还生有许多不规则的瘤状隆起;玻璃海鞘的 被囊是透明的。体内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拟菊海鞘以无性出芽生殖方式形成群体, 仿佛橙黄色的花朵。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海洋中,从潮汐到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足迹。 海鞘形状有的象茄子,有的似花朵,外形很象茶壶。若用手指触动海鞘,它就会从出水管孔 射出一股强有力的水流,然后由原来的挺立状态而绵软倒伏,所以它是动物。 刚出生的海鞘很象小蝌蚪,有眼睛有脑泡,尾部很发达,中央有一条脊索,脊索背面有一条直达身体前 端的神经管,咽部有成对的鳃裂,而且小海鞘还能在海里自由地游泳。然而,几小时后,它的身体前端就渐渐长出突起并吸附在其他物体上。随后,尾部逐渐萎缩以至消失。神经管也 退化,只留下一个神经节。咽鳃裂却急剧增加。体外同时产生被囊。海鞘有着脊索动物中独 一无二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为开管式循环,为脊索动物中所罕见;更奇妙的是,它们的血流方向会每隔几分钟颠倒一次,绝对是独一无二。 生存现状:一般人对海鞘很陌生,可能因它们都生活于海底,不但个体小且外型简单又无多 大变化,所以较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可别小看它们!海鞘可是最进化的无脊椎动物之一, 但低于文昌鱼。 海鞘大多有两个水孔;「进出水孔」。进水孔向内通到一个大的咽喉部,学名围鳃腔,咽喉中有许多如篮网般的构造,称为鳃孔,借着吸水时将夹带在水中的食物颗粒滤入咽喉中;而 食物颗粒被滤取后的水,则经由出水孔排出体外,海鞘摄食的对象以有机物的碎屑及浮游生 物为主。 海鞘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精子与卵子直接排入水中或在围鳃腔内受精。自卵受精后,通 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发育成可以自由游动的幼体,此时它们的尾部已具有脊索构造,其外型 如蝌蚪般,因而又称为「蝌蚪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会选择适当的环境降落与附着, 以进行变态,发育为成体。但也有种类不需经过蝌蚪期,而直接发育为成体。海鞘经过变态 之后,脊索退化消失。作为脊索动物门中最低等的尾索动物的代表,海鞘与假想的脊索动物 的祖先——背囊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 由于海鞘喜寒,主要生存的地区都在寒带或温带,热带地区较少并且个头也较小。可食用的 海鞘只有一到两种,目前在日本宫城和岩手两县,有大面积养殖。产季在每年的6~8月, 被称为“东北珍味”。由于产季短产量小,所以只有在日本、韩国、法国有较多的做为食材来食用。由于外层有较厚的纤维所以需用利刃剥开,方能食用。生吃的海鞘味道甘甜,但有 一定的苦涩味,其肝脏有强烈的苦涩味。海鞘肉可水煮或用卤汁下去卤,减少苦涩味。日本 的战国大名伊达政宗也相当喜欢食用。 在现今的研究中海鞘有许多的医学价值,如海鞘所含有缩醛磷脂能有效的治愈阿尔茨海默病而海鞘的共生菌甚至能治愈癌症。海鞘的可食用部分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元素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相当大的益处。 首先剥去海鞘的外皮,除去袋状鳃囊中的内脏(包括消化管、生殖腺),仅留鳃囊。然后按每1公斤鳃囊,加入食盐30克,谷氨酸钠15克,山梨糖醇100克,山梨酸钾0.7克,抗氧化 剂1克,进行调味,接着用70?的热风干燥4小时左右,使海鞘的鳃囊收缩,含水量降低, 特有的色素不易褪去,有利于长期保存。最后将干燥品细切成适当的形状,用合成树脂袋包 装密封,即可长期贮藏供食用。 海鞘与其它的鱼贝类相比,糖元的含量较高。经过用上述方法制出的海鞘食品,不失其自然 风味,食之感到香甜,作为珍味营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海鞘可能并不漂亮,但这种其貌不扬的海洋生物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海鞘可能受到许多物种的羡慕嫉妒,它从不必担心“避孕节育”或试管受精等问题,便能够有效地控制好 生育繁殖。 这项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学进行的研究发表在8月26日美国权威专业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人员揭示海鞘这种海洋生物天然具有控制生殖循环的能力,可依据需要或多或少地进行有节制繁殖。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学综合生物学院博士生研究员安吉拉?克林,她指 出,海鞘能够依据海洋环境中性别比例状况,“适时定制”自己的生殖细胞。比如,当海洋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雄性海鞘,它们试图竞争与雌性的卵细胞结合繁殖生育,因此雄性将生 产出更大、更具竞争性的精子,便于存活更长的时间。同样地,当雌性海鞘探测到过多的雄 性竞争交配结合卵细胞时(过多的精子将杀死一些生物体的卵细胞),雌性海鞘将生产出更 小的卵细胞,使精子很难探测到。 克林说,“为了避免在高竞争环境中失控,它们必须更具竞争力地繁殖生育,从而提高繁殖成功率。”据了解,在莫尔顿海湾的实验地点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事实上海鞘并未移动 离开该海域。 在该实验中,大型的海鞘放置在狭窄海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克林说,“我们分别将1只(低 密度)或15只(高密度)海鞘放在实验笼中进行1个月的观测分析。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关于海鞘性特征的部分秘密。当海鞘精子变得很小时,卵细胞就会发育得更大,因此繁殖生育 的数量会很少。”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古生物 生物 白垩纪 船蛆,亦称桩蛆(pileworm),船蠹。船蛆科(Teredidae或Teredinidae)双壳类海生软体动物,近65种。常见於各海洋中。多数凿木居住,会破坏木船和码头建筑。壳白 色,生长中排列紧密,只遮住身体前端一小部分,身体其 馀部分细长,管状,有的可长达180公分(6呎)。由於壳肌的伸缩,贝壳每分钟约旋转8?12次,利用壳面上的锉 状嵴,将木材锉下。木屑又可作为食料。有基部愈合、末 端分叉的极长的水管伸出洞口,从水中摄食和呼吸,并排 出废物和生殖细胞。身体分泌石灰质衬於穴道内壁。船蛆 属(Teredo)约有15种,危害最烈。欧洲船蛆(T. norvegica) 长约30公分(1呎)。普通船蛆(T. navalis)长20?45公分(8?18吋),世界性分布,但在波罗的海危害最严重。一年产卵3?4次,总数100万?500万粒;寿命1?3年。船蛆科还有铠船蛆属(Bankia)、穿 木船蛆属(Xylotrya)和食木船蛆属(Xylophaga)等。 目录[隐藏] , • 简介 , • 神奇的肇事者 , • 历史 , • 酶 , • 参考资料 船蛆很像一种蠕虫,然而实际上, 它们是一种蛤,头上有细细的壳, 利用这种壳,它们能够钻进木材里, 进食,长大。由于木材的种类不同, 船蛆的个头差异很大,个头小的只 有2厘米~3厘米长,而大的则可以 长到1米。一旦整块木材或者说整 条船和整根木桩被它们占领,便成 了它们舒适的家和甜美的蛋糕,吃 住的问题都一块儿解决了。而木材 则变得千疮百孔,一碰便碎了。今 天,尽管人类海运的历史已经进入 到了高科技时代,但船蛆依然在肆 虐。由于这种小动物有惊人的好胃 口,全世界每年花在维修木船和木制海洋设施上的费用高达10亿美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那里的渔民还在大量使用木制渔船,他们的防护办法传统而简单,一般是在船上涂上一层廉 价的涂层,但在船蛆的进攻下,这种办法往往收效甚微。 船蛆[Teredina] 目:海螂目; 科:Pholadidae; 俗名:船蛆; 时代:白垩纪晚—中新世早期; 分布:欧洲 船蛆有两片很小的扁平的三角形瓣,并附着在体管上。年幼时,两瓣的前后部均张得很开, 以后前部的开口被悄悄地盖住。随着其不断长大,体管也随之增大。 产地:在瓣的帮助下,这种动物在淡水至稍含盐的水中木头里打孔。 2000年夏天,美国缅因州立大学的海洋 生物学家凯文?J?依可巴格接到报告 说,缅因州的几个码头出现莫明其妙的 坍塌。那些支撑码头的橡木桩有9米多 长、25厘米多粗,可它们中的一些却断 裂了。类似的事情以前也出现过,1997 年,纽约西南布鲁克林码头的一个墩位 突然坍塌,6个人掉进了水里。 为了弄清坍塌的原因,依可巴格来到码 头。调查表明,事故的肇事者是一种微 小的海洋软体动物,名为船蛆,它们生 活在温暖的海水里,以蚕食木材为生。 坍塌是由于那些木桩中间被一种原产 自新英格兰的船蛆吃空了的缘故。这种 船蛆很普遍,在拉丁语中,它的意思是 "凿船者"。 船蛆青睐木材,遇难的木船、码头上的木桩、漂浮的木材是它们理想的居所。看上去,船蛆 很像一种蠕虫,然而实际上,它们是一种蛤,头上有细细的壳,利用这种壳,它们能够钻进 木材里,进食,长大。由于木材的种类不同,船蛆的个头差异很大,个头小的只有2厘米~ 3厘米长,而大的则可以长到1米。一旦整块木材或者说整条船和整根木桩被它们占领,便 成了它们舒适的家和甜美的蛋糕,吃住的问题都一块儿解决了。而木材则变得千疮百孔,一 碰便碎了。今天,尽管人类海运的历史已经进入到了高科技时代,但船蛆依然在肆虐。由于 这种小动物有惊人的好胃口,全世界每年花在维修木船和木制海洋设施上的费用高达10亿 美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那里的渔民还在大量使用木制渔船,他们的防护办法传统而简单, 一般是在船上涂上一层廉价的涂层,但在船蛆的进攻下,这种办法往往收效甚微。 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哲学家描述 了船蛆,他们称船蛆是可恨的动物, 不好对付的麻烦。这是船蛆第一次 进入到人类历史的记载中,从此以 后,它们便和人类的历史相生相伴, 从来没有让我们消停过。历史学家 说,为了对付船蛆,古代希腊和罗 马人都使用过铅、沥青和焦油,他 们把这些东西涂在船体上以抵制船 蛆的蚕食。而在3000多年前,腓尼 基人和埃及人使用的则是沥青和 蜡。 1502年,哥伦布开始了第四次航海,在那次航海的途中,由于船蛆的破坏,他的船队受到 严重损坏,哥伦布不得不下令将船队停在了加勒比海。1588年,船蛆又帮了英国海军的大忙,它们使英国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 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200多年里,水手们想尽办法对付船蛆,他们把各种各样的东西覆盖 在船体上,包括焦油、沥青、牛皮、毛发、骨粉、胶水、苔藓和木炭等。他们还将船只放到 淡水和冰水中浸泡,或者用火烧烤船只的木材表层,这两种办法的确有效,淡水和寒冷可以 杀灭船蛆,但需要较长的时间,火也能烧死它们,但同时也常常烧坏了船体。 18世纪,英国海军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办法对付船蛆,他们将所有舰船的底部都包上了铜板, 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方法,但昂贵的费用则是可想而知的。直到19世纪,人们开始用铜合金代替铜板,昂贵的费用才在一定程度上降了下来。 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方法对付船蛆,他们使用高压将化学制剂注入到木材里,在海水中,这些 化学物质会慢慢释放出来,它们不仅可以杀死船蛆,也可以防范其他对木材有害的动物。在 美国,现在使用广泛的有两种制剂,人们统称为CCA,其主要成分是木焦油、铬酸盐和砷酸铜,CCA的确保护了木材,但同时也污染了海洋环境。 海洋生物学家丹尼尔?迪斯托尔发现了船蛆的 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可以解释船蛆为什么如此 青睐木材。在船蛆的鳃中,这位科学家发现了 一种奇特的细菌,它们分泌出一种酶,正是这 种酶使船蛆拥有了生存在木材中的高超本领, 因为它们可以消化木材了。在其他海洋动物中, 这可是绝无仅有的。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是一种糖分子聚 合体,隐含着丰富的营养物质,不过绝大多数 动物并不能消化木材,因为它们的身体中缺乏 一种物质:纤维素酶。只有这种酶可以打开紧锁在一起的糖分子,这是动物们享受木材中营 养物质的基本条件。由于船蛆身上的那种细菌分泌纤维素酶,因此它们有消化木材的超凡本 领,木材对它们便无异于美味的蛋糕了。在船蛆身上找到纤维素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科学家们据此可以找到一种控制船蛆的有效方法,同时又不污染环境。迪斯托尔和他的同事 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破坏船蛆和那种细菌的共生关系。假若做到了这一点,船蛆便失去了纤 维素酶,它们就再也无法依靠木材生存,人们也就用不着再使用污染环境的化学方法了。 编辑词条 参与讨论 匙蛆是无性生殖生物,没有公母之分。生活在海里,它们的幼虫过着童话般的生活。当一条 幼年匙蛆接受了成熟雌匙蛆的针状嘴部一吻时,它一下子就变成一条小小的雄匙蛆。假如它 没有这番"艳遇",那么它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礁石下,长啊长啊,最后变成了香肠模样的雌匙蛆,体长约4英寸。由于雄匙蛆的身长不足雌匙蛆的1/60,所以为了交配的缘故,它不得不钻入雌匙蛆体内。有时一条雌匙蛆内足足有85条雄匙蛆。有几条真正钻进了卵巢,忠实地执行授精任务,不过大多数雄匙蛆则是为了好玩,它们可以免费搭车到处游玩。
/
本文档为【自然界中的雌雄同体动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