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

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

2017-09-25 21页 doc 51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 第四节 成瘾性危机的干预 成瘾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危害。据世界卫生组 织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而由此丧失的劳动力约 上千万之众。由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最近发布的2006年中国 禁毒报告,到去年年底,中国吸毒人口每年正以15%到20%的速度增 长。中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大约有116万。另外,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 草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烟草消费大国,13亿人口中约有3.5亿是烟 民,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达到70万人。近年来,我国的酒业发展 迅速,酒徒达2亿有余,一年消耗的酒...
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
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 第四节 成瘾性危机的干预 成瘾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危害。据世界卫生组 织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吸毒,而由此丧失的劳动力约 上千万之众。由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最近发布的2006年中国 禁毒报告,到去年年底,中国吸毒人口每年正以15%到20%的速度增 长。中国登记的吸毒人数大约有116万。另外,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 草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烟草消费大国,13亿人口中约有3.5亿是烟 民,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达到70万人。近年来,我国的酒业发展 迅速,酒徒达2亿有余,一年消耗的酒量足以灌满三个西湖,有近 3000万人成为酒瘾患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加,我 国网民人数已突破一亿,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 向,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 已经超过1000万。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赌瘾者,其数量也迅 速增长。由此可见,成瘾危机日趋严重,范围越来越大,有效的进行 干预,对社会乃至全人类都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 成瘾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一) 定义 所谓成瘾(addiction)是指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地渴求从事某 种活动或吸食某种物质,呈进行性发展,虽然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甚 至致命,但个体仍无法控制,其生理和心理已产生强烈的依赖。成瘾 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或习惯, 这种行为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兴奋或快感而逐渐形成的。 (二) 成瘾的共同特征 成瘾的共同特征是满足个体心理的强烈需要的愿望,对成瘾源 的物质或精神活动缺乏控制和节制,只想到物质的使用和行为的执 行,而不考虑后果。共同特征表现为: 耐受性(tolerance) 。 机体不断的对某种物质产生适应,并 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应。在一定剂量时达到稳定水 平。 急性戒断综合征(abstinence syndrom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 少使用药物后或使用拮抗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 群。是采取强制措施戒瘾后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性反应。 明知故犯(knowingly violate)。虽然明知成瘾行为已经产生生 理或心理方面的不良后果,如由于从事这一行为患者食欲不振、行为 失控、情绪恶劣、不得不停止或大大减少正常的社会交往、职业或娱 乐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这一行为做准备或从事这一行为,或 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这一行为的后果中恢复过来,但患者仍然我行 我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往往多次试图戒除这一行为,但却 无能为力,屡屡失败。 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rolonged withdrawal symptoms)。许多成 瘾者在急性戒断综合征消退后,仍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比如浑身 无力,无精打采,哈欠连天、失眠、食欲不振、郁郁寡欢、胸闷、易 激惹、情绪恶劣等,且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这些症状就被称 为稽延性戒断综合征。 (三)成瘾的分类 成瘾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但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科学而准 确的分类。一般可按一定作如下分类。 1、 病理学分类 按病理学标准,成瘾可分为正常“成瘾”和病态成瘾两类。有些人是 球迷、戏迷、歌迷,有些人特别嗜好某种食物,有些人爱好集邮,科 学家就迷恋科学实验等。只要利大于弊,就属于正常的行为,称为正 常的“成瘾”。而如果对某一行为或物质的欲望达到了渴求的程度, 其行为影响到正常的心理、生理或社会功能,给个体带来痛苦,造成 不良后果,如吸毒、酗酒、吸烟、赌博、网络成瘾等就属于病态的成 瘾。 2、 现象学分类 任何成瘾现象都有致瘾源。致瘾源是一种能使易成瘾者产生强烈的欣 快感和满足感的物质或行为。因此,按现象学非类,成瘾可分为物质 成瘾和精神活动成瘾,或化学物质成瘾和非化学物质成瘾,或药瘾和 非药理学成瘾。 物质致瘾,如毒品、酒精、尼古丁等精神活性物质是通过人体生 理基础而作用的物质致瘾源。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 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精神活动致瘾,如网络成瘾和赌瘾等。 人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越轨以至成瘾。物质成瘾和精神活动成瘾问 有许多共同之处,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致瘾源的愿望,也就是说 对致瘾源的心理渴求,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程度的特殊心理体验,或 者心理上的满足。除了体验成瘾行为或药物带来的愉快体验之外,许 多人这么做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难题,派遣情绪中的烦恼。如果当事 人从来没有从中体会到愉快的感觉,这种行为是难以持续下去的。 3、成瘾的程度分类 按成瘾的程度分类,一般可将成瘾分为瘾、癖、迷3类。 瘾: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如酒瘾、药 瘾、烟瘾、网络瘾等。 癖:是对某种事物特别爱好而难以舍弃,如纵火癖、偷窃癖、恋 物癖、洁癖等。 迷:是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别爱好而沉醉,如足球迷、武侠迷、 影迷等。 瘾、癖、迷的共同点是欲望和渴求,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致瘾 源的愿望,不顾一切地、不间断地寻求致瘾源,即“强迫性地使用致 瘾源”。三者追求致瘾源愿望的程度:瘾最为严重,癖居中,迷较轻, 这是相对的划分。这里提到的瘾是指广义的瘾,包括瘾、癖、迷。现 实中的瘾、癖、迷之间无严格界线,如电子游戏者既称为电子游戏瘾, 又称为电子游戏癖,也有人称为电子游戏迷。 二、 成瘾的原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成瘾源的滥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标 准。如在法国,不仅赞许饮酒行为,而且不认为醉酒是件令人难堪的 事情,所以在法国饮酒十分普遍,酒精中毒率也较高。但是信奉伊斯 兰教的民族对饮酒持强烈的厌恶态度,所以在这些国家,饮酒就不会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吸烟在全世界是屈指可数的,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中国人往往把吸烟作为社交的一种方式。中国女性吸烟率很 低,是因为社会对女性吸烟持厌恶的态度。而国外妇女吸烟很普遍, 据称妇女吸烟与妇女解放联系到了一起。许多成瘾行为是通过模仿学 习获得的,而最早的模仿对象往往是家庭成员,少年儿童可能是从父 母、兄长的成瘾行为中获得的某些致瘾物,并从他们那里学会使用这 些物质的知识。另外家庭的破裂及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儿童过分保护、 放纵、虐待等都是成瘾的危险因素。 (二)成瘾的生物学因素 关于成瘾生物学脑机制观点是脑内奖赏系统: 强化效应和奖赏。强化效应(reinforcement)是指药物或其他刺激 引起动物的强制性行为,分正性和负性强化效应(positive and negative reinforcing effect)。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称为强 化因子(reinforcer)。根据强化效应性质分为:正性强化因子 (positive reinforcer),能引起欣快感或精神愉悦舒服的感受,造 成人或动物主动的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正性强化因 子又称为奖赏(reward);负性强化因子(negative reinforcer), 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避免这 种不适而采取被动觅药行为的强化效应,即厌恶(aversion)。 奖赏效应与奖赏系统。正性强化因子(奖赏)所产生的强化效应称为 奖赏效应(reward effect);脑内产生奖赏效应的神经结构称为脑内 奖赏系统(brain reward system)。药物成瘾过程中,药物刺激中脑 边缘多巴胺(DA)系统为主的神经结构,可引起人的欣快等精神效应, 或动物的主动觅药行为等正性强化效应(奖赏效应);吗啡等药物刺 激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抑制NE神经元放电,停 药后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放电增加,引起阶段综合征,可迫使 人或动物为了减轻症状而再次觅药,称为负性强化效应。奖赏系统的神经结构包括以下方面: ?中脑边缘(DA)系统是脑内奖赏系统的 基本结构。其中,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 和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是介导奖赏效应和记忆奖赏的 中心神经结构。起始于中脑VTA的DA能神经元,其纤维的上行路径 内侧前脑束,投射至NAc、终纹床核、隔核、嗅结节、额叶皮质的颗 粒区、前叶扣带回以及边缘叶等处的皮质;有些纤维可远至嗅球、杏 仁复合体和梨状区皮质,甚至投射到更广泛的大脑皮质。NAc与强化 效应学习以及获得刺激的行为调节有关。NAc外壳在启动奖赏环路药 物效应中特别重要,成瘾药物促使该部位DA释放的作用比NAc中央 部位更强。NAc中的GABA中间棘突神经元,在介导奖赏和强化效应 的边缘,锥体外系统连接中起关键作用,可以整合大脑皮质(额叶) 谷氨酸神经传入与中脑(VTA)DA神经传入,调控皮质锥体神经元和 NAc神经元之间的可塑性成瘾药物对这些神经环路的作用,与觅药能 力的获得有关。?杏仁复合体 杏仁对情感刺激物有定向和记忆作用。 NAc和杏仁之间的投射对连接刺激,奖赏起重要作用。损伤动物的杏 仁核虽然能识别奖赏相关的刺激,但不能记忆与奖赏的联系;也不能 形成动物对于天然奖赏相关的条件性强化作用。杏仁中央核与成瘾药 物戒断时的厌恶反应有关。?前额皮层 该部位的DA神经与工作记忆 等功能有关,在成瘾药物相关刺激的注意和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成瘾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成瘾的原因蕴含在遗传密码中,具有家族 的延续性,即遗传基因观。研究者运用行为遗传学中的孪生子法开展 了许多遗传与成瘾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成瘾的影响很大,它 影响了个体对物质的敏感性、耐受性及相关反应。有研究表明,无论 孪生子是在亲生父母家还是在寄养父母家长大,单卵双生酗酒的同病 率几乎是双卵双生的2倍。吸烟的遗传力为0.53。 1、动力心理学派指出,药物成瘾者要从药物中寻求“快乐”的感觉, (三)成瘾的心理学解释以使自己心里踏实,适应环境。追寻人格发育史,发现成瘾者多有缺 少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 的愤怒、仇恨、自暴自弃,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成瘾者的情感承受 能力也有缺陷,不善于言语表达,缺乏沟通,依赖性很强,但是又找不到合适可靠的人,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一旦承受不了失去 控制,就破罐破摔。所以,成瘾行为也是一种自我伤害性疾病,伴有 意志或道德缺陷。弗洛伊德曾经指出,对成瘾者而言,吗啡充当了其 性满足的替代品,除非重建正常的性功能。否则戒断后的复发在所难 免。Rado称药物滥用是一种自恋障碍,是“对天然自我结构的人为的 破坏”。当药物作用减弱后,用药者的抑郁情绪便会再度出现,与用 药期情绪高涨形成鲜明对比,个体自然会产生强烈的用药渴求。此时, 自我成了药物的奴隶,只好继续用药。也有人认为,滥用者在童年早 期大多经历了对所爱对象的失望,主要的表现为处于恋母期的儿童对 同性别的家长感到失望。许多药物滥用者采用注射式,这是象征着他 们愿意退行到胎儿期,而与母体联系更紧密。 2、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首次使用成瘾物质后,由于体验到 成瘾物质所带来的欣快感、缓解焦虑、祛除戒断反应成为一种阳性的 强化因素,通过奖励机制促使人们再次重复使用这一行为,直至成瘾; 而停用成瘾物质所引起的戒断症状又是一种阴性强化因素或负性强 化作用。戒断症状、痛苦体验的出现是一种惩罚,为了逃避这种惩罚, 成瘾者只好继续使用成瘾物质,强迫觅药。除了成瘾物质的强化作用 外,社会因素也有强化作用,如参加吸毒团伙,臭味相投,情感交流, 贩毒牟利,吸毒的环境、工具等都会强化成瘾行为。Brieno等以人 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发现滥用者不仅承认有的情景会诱发自 己对毒品的渴望。 3、依赖型人格的人更容易成瘾。依赖型人格的人无主见、意志 薄弱、缺乏自信、缺乏自尊,往往需要他人替他做出决定。有时即使 勉强决定去做某事,也要反复声明自己无能为力,再三要求他人予以 帮助才能把事做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产生强烈的精神依 赖,长期需要一位坚强、能干、果断的人陪伴并支配其生活,否则就 很有可能沦落到无依无靠甚至难以生存的地步。具有依赖型人格或具 有这种人格倾向的人是非常容易成为药物依赖者的。而一个人一旦成 为药物依赖者,他就很容易发展成为依赖型人格,而且对于依赖型人 格的药物依赖者,戒药是异常困难的。孤僻、焦虑、情感紊乱、好奇 心、冒险性、好冲动、无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力等性格的人与药物使 用和滥用行为高度相关。青少年药物使用和滥用与精神病理学密切相 关,人格特点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可导致与药物使用或滥用高度相关 的精神苦恼和抑郁。 研究者发现,有许多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反社会行为、儿童早期的 攻击性、较差的学校教育、较差的学习成绩、较差的社会责任心、较 低的信仰及其他问题行为都与青少年药物使用和滥用高度相关。初吸 时间绝大多数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易受周围环境 影响和蛊惑,且对失败等意外打击承受能力较弱,好奇空虚,被利诱 是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吸毒成瘾者多不能主动适应社会或与社会 疏远,性格多变无常,表现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环境不满, 不信任他人,人际交往缺乏道德感,多表现出偏执型和反社会型人格。 4、Kandel提出药物使用和滥用的阶段发展模型:第一期或体验 合法药物期,即青少年使用合法药物如啤酒或葡萄酒、香烟等。这一 时期来自社会和环境影响而得到的认可药物的使用信息最重要;第二 期或使用大麻期,即体验使用温和的非法毒品(如大麻),此期与对 大麻的喜爱程度、同伴使用大麻、参与其他不良行为等因素关系更为 密切;第三期或使用非法毒品或所谓的硬性毒品期,即使用和滥用更 为严重的非法毒品,此期与父母关系差、精神苦恼、重度大麻使用、 同伴和父母使用毒品、不良行为等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开始使用合法 药物的时间越早、年龄越小,以后产生药物依赖和滥用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有效地预防或推延青少年开始使用合法药物,将能大大地降低 他们以后使用非法药物的可能性。 一些研究者提出,初始药物使用与好奇心和社会影响的关系更为 密切,而药物滥用则与精神苦恼、应变能力低、药物使用与满足的关 系、生物易感性等因素关系密切。 三、成瘾危机的干预 (一)酒瘾的干预 1、防止酒精的滥用 全世界关心公共健康的个人和团体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防止饮 酒成瘾。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公共政策和法律方法, 健康促进与教育,早期干预方法。 公共政策与法律方法防止酒精滥用,目的是通过设置饮酒的障碍来减 少人均饮酒量(AshlCy,Rankin,1988;NIAAA,1993)。这些方法包 括限制酒精饮料销售处的数量和销售的次数。这似乎对减少饮酒并不 十分有效。另一个更有效的方法是禁止未成年人购买或使用酒精饮 料。这种方法降低了酒精的消费量,并能降低青少年后期和成年早期 出现的与饮酒有关的交通事故的频率。最有效的降低酒精的人均消费 量和防止酒精滥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加税来提高酒精饮料的价格。 健康促进与教育方法,是提供信息并帮助人们避免过量饮酒。其中的 大多数计划是针对学校的儿童和青少年。早期干预方法,是通过识别 有酒精滥用的高危因素的人,提供信息使之改变饮酒的方式。高危饮 酒者是通过近期的饮酒方式或出现的问题,比如因醉酒开车而遭罚款 等来识别的。对于醉酒的司机,一系列的干预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相对来说对轻度饮酒的人可能会有效(但对于重度饮酒的人则适得其 反。早期干预对其他的高危人群来说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饮酒问 题能被早期识别,只需要简单地提供信息和建议就能达到成功的干 预,饮酒者也会调整其饮酒方式以达到适宜的程度。近年,其他更具 建构性的方法也被应用于干预。比如,那些想就控制饮酒行为寻求帮 助的人会收到一个计算机软件计划,提供类似社会影响和生活技能训 练的交互式的干预方法。这种干预能实质性地降低饮酒量,在12个 月后的评估中仍能维持现实的效果。 2、酒瘾治疗 ?顿悟治疗 很多心理治疗的方法注重帮助人们获得顿悟以对其问题根源的 理解。顿悟治疗着重发现问题的根源,特别是问题包含潜在的动机时。大多数心理治疗的方法试图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问题行为会发生。顿 悟,而非行为改变,是顿悟疗法的关键所在。这种方法认为对动机的 认知可以获得控制行为和情绪的更大的能力(Davison,Neale, 1998)。顿悟治疗方法包括提供给问题性饮酒者某些形式的咨询,以 及特定目标的共享。这些目标有,使饮酒者认识到他们需要帮助,理 解导致他们酗酒的因素并有效地应对这些因素。顿悟疗法可以对个别 来访者或者群体进行实施,对饮酒问题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行为和认知疗法 厌恶疗法即应用不良刺激来减少酒瘾行为的发生。其中一个方法是把 饮酒和电击结合在一起,但这种方法在解决饮酒问题上并不十分有效 (Miller&Hester,1980),更有效的一种厌恶疗法是在人们饮酒时给 予催吐药。在典型的半小时治疗过程中,先给人们注射催吐剂,然后 让他们反复饮酒精型饮料,每次之后不久就会恶心和呕吐。特别是对 住院的人,可以多次实施这样的治疗,出院后再定期给予加强治疗。 对上百例接受催吐剂治疗的问题性饮酒者进行研究,发现63%的人在 治疗后12个月不饮酒。其他催吐剂治疗的研究也显示出很高的成功 率。 自我管理疗法对戒酒也有帮助。成功的治疗计划有: 自我监控方法。帮助问题性饮酒者识别进行和维持饮酒行为的环 境。 刺激控制方法。改变或消除环境中促进饮酒的刺激物,比如,经 常与不饮酒的人交往。 反应替代。比如在失落时找人聊天,而不是去饮酒。 行为契约法。能够忍住不饮酒时给予奖励,忍不住饮酒时给予惩 罚。另外还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小奖品。当戒酒者通过了呼吸测验时, 把奖品颁发给他,会大大增强他继续治疗并完成戒酒治疗计划的可能 性(Petry,Mrt;n,Cney,, Kranzler;2000 )。 酗酒者的家人在自我管理方法中可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发现对酗酒 者的家人尤其是对其配偶进行训练,所学的技巧可以帮助酗酒者增强 自我管理。 另外两种方法对帮助人们戒酒也有作用。一个是教给酗酒者应激 管理技巧(Stockwell,Town,1989)。因为人们在感到焦虑或压力增 大时会增加其饮酒行为,所以这种方法是有一定作用的。另外一个方 法称为线索暴露法,用来抵消长期形成的经典条件反射:由刺激物联 想到饮酒,比如看见酒瓶,产生内部条件反射就像看到人在饮酒一样。为了减少这些条件刺激导致的内部反应,治疗师让酗酒者反复地暴露 于酒精的相关刺激中,比如让他们拿着啤酒瓶儿不允许他们喝。这种方法单独应用以及与其他行为疗法联合应用都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治疗 酗酒者每日服用催吐药如戒酒硫等,它除了使人们在饮酒时产生呕吐 外,还有如导致睡意、升高血压、但这对患有心脏和肝疾病的人会产 生不利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是很有效的,但要使人们长 期服用催吐药却并不容易。 (二)药物成瘾的干预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对于毒品成瘾者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家庭的力量使成瘾 者感到家庭对自己的支持,坚定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可增大干预成功 的机率;对成瘾者的亲属来说,除了改变对成瘾者的态度,提高了照 顾、关心成瘾者的水平外,还减少了由于遭受社会偏见造成的隔离感 和无助感,有利于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国已有采用开放式家 庭联谊会的方式对吸毒者进行家庭治疗的报道。家庭联谊会的基本方 法是“加力”和“减压”。“加力”即发掘家庭内部潜藏的资源和增加 外来的支援;“减压”即是通过其他相关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减轻家 庭所承受的压力。 ?群体治疗 群体治疗使病人有机会发现他们之间共同的问题、相互理解表达自己 的情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群体治疗给病人提供讨论和修改 他们的治疗场所,也可以在治疗期间监测他们的行为,制订切实 可行的治疗方案,促进他们与治疗师保持接触,有助于预防复发、促 进康复。 ?认知行为治疗 第一,帮助当事人建立认知性干预渴求的措施。认知行为治疗是根据 认知过程影响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首先改变病人的不良 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 ?改变关于渴求再吸毒的思想。 ?和回忆欣快体验做斗争。 ?多思考只顾一时快感会引起多种恶果。 ?思索不再吸毒后的许多良性后果。 ?背诵一些戒毒康复机构设计的警句口号,淡化再吸毒的决心。 第二,建立行为上的干预渴求的措施。行为治疗是通过心理干预 达到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不良行为的目的。 ?避开或改变促发和加剧心理渴求的场景。 ?引导走向获得愉快的新的生活方式(即取代性的取乐措施)。 ?从和渴求斗争取得收益的人交朋友并得到帮助。 ?参加戒毒互助组织的会议。 ?接到康复辅助药物(纳曲酮)治疗。 第三,对负性情绪的克服。 ?各种成瘾性障碍与负性情绪状态有关,其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为焦 虑或抑郁。生活毫无乐趣,终日无聊,易激怒、孤独或焦虑的情绪状 态对大多数人来讲,全是惹发成瘾危机的高危险因素,国外专家总结 出halt种情况,即饥饿(hunger);愤怒(anger);寂寞(lonely)与疲 劳(tried)最具有实际促发意义。?对负性情绪的干预常取决于情绪 的具体表现与其后果,应根据条件而定。比如由于吸毒过后造成个人 现实生活全部毁灭而引起的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状态,最重者能达到 重症抑郁症的水平,干预措施也会随之改变。?经常感到无聊、空虚 或缺乏乐趣,这样的情绪状态者的干预应教会他们如何度过空闲时 间,以及从不滥用化学品的其他渠道里取乐。?重要的事情是引导成 瘾者逐步建立各自新的价值观。这往往要从开发新的活动内容,建立 新的人际关系来发掘生存的意义。如引导他们改变旧的乐趣观和兴奋 观,建立起新的信念和对生活的态度。帮助成瘾者理解复发作为一个 过程,避免固然最好,发生也不应慌乱沮丧,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 正确处理方法。 ?药物替代疗法 美沙酮作为成瘾源的替代治疗药物,可采取3种方式干预。一种是正 性刺激法,允许滥用药物尿检阴性的病人携带一日剂量的美沙酮回家 服药,可明显减少治疗过程中尿检的阳性率。也可以给予表现优者奖 励或改变美沙酮治疗剂量。这样既可以延缓戒瘾过程中的复发,也可 以减少治疗过程中其他替代药物的滥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 处,只对滥用药物程度较轻的病人有用,故还须进一步加强研究。第 二种是负性刺激法,与病人签订“终结治疗”,规定尿检阳性的 病人要履行合同,不再供给美沙酮。这种方法对严重药物滥用者疗效 不明显,有时也可能将有继续治疗愿望的病人拒之门外。第三种是配 合条件刺激的药物滥用咨询,病人与咨询者讨论他们的药物使用情况 和生活问题的处理方法,只有同时有工作和药检阴性标准才能带药回 家,而药检阳性者每周咨询数会增加。还有职业化药物滥用咨询法, 加强病人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识。通过技巧培训,教会戒瘾者避免复 发的技巧。通过指导求职,改善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三)烟瘾的干预 1、 预防吸烟 怎样做才能防止人们吸烟呢,有效的公共健康方法是通过加税提升 香烟的价格,限制香烟广告和香烟的购买,比如不向未成年人出售香 烟。其他的方法则试图帮助人们避免尝试吸烟。做到这一点,需要考 虑两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在什么时候开始吸烟和为什么会开始吸烟。 第一个因素很直接也很容易被考虑进我们的预防措施中去。因为人们 大多在高中的高年级时开始吸烟,成年后开始很少,所以预防措施应 在早期展开。从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发展出以下两种预防吸烟的计划: 社会影响途径。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抵制促使吸烟的社会压力的能 力。包括:?通过讨论和播放影片的方法,使人们认识到同龄人、家 庭成员和媒体是怎样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的;?用模仿和角色扮演 的方法训练特殊的拒绝技巧。比如可以说“不,谢谢,我不吸烟”; ?要求每个学生作出是否要吸烟的决定,并把这项决定公开给同学。 生活技巧训练途径。强调普遍的社会认知和应对技巧。因为很多人开 始吸烟时似乎缺乏这些技巧,这种途径着重提高;?个人能力,包括 作决定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对焦虑的技巧、改变他们自身行为的基本 原则;?一般的社交技巧,包括怎样能自信果断以及怎样进行谈话等 (Botvin,Renick & Baker,1983;Botvin & Will,1985)。研究还 发现另外两种改善心理社会计划的方法。第一,计划应该对导致每个 孩子吸烟的心理社会特征进行评估。比如,对已经开始经常吸烟的孩 子给予特殊关照,因为他们极有可能发展成烟瘾者。第二,计划应该 在小学五年级之前开始,并要关注吸烟者的态度。研究发现孩子到了 五年级时就已经产生了对吸烟者的正性态度,这些态度会导致其在九 年级前开始吸烟(Dinh,Sarason,Peterson,Onstad,1995)。第 三,让家长参与到计划中来可能会更有效。比如,如果家长吸烟,而 且能戒掉的话,他的孩子开始吸烟的可能性就小得多,特别是在孩子 九岁前家长能把烟戒掉,效果会更好(Farks et al,1999)。心理 社会计划的成功,提示这些计划应该在学校里广泛实施,以预防吸烟 行为的发生。 2、戒烟治疗 (1)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包括运用不良刺激来挫败吸烟行为的发生。治疗时采用3种 主要的不良刺激:电击、想象负面情景、吸烟行为自身。电击的水平 从较小开始,然后增至感觉不舒服或者产生疼痛的水平。此后电击和 吸烟环境结合起来使用。想像负面情景,包括吸烟者想象事件的后果, 比如准备吸烟时却感到恶心和呕吐。吸烟本身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作 不良刺激。一种方法是过量吸烟,也就是让其吸平时烟量的2~3倍。 使用吸烟作为不良刺激似乎比想象负面情景和电击更有效。对一些吸 烟者来说,厌恶疗法在戒烟治疗的初期可能有效。 自我管理方法 (2)自我监控 人们记录有关其问题行为的信息,比如吸烟的频率及每次吸烟的环 境、地点、时间。为加强自我监控方法的实施,可以把铅笔纸张跟香 烟放在一起。这项技术本身可以暂时性地减少吸烟量,但主要目的是 收集信息以利于其他技术的应用。 (3)刺激控制 主要针对前因,重视导致人们产生问题行为的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很 多烟民报告说在特定场合需要(或“必须”)吸烟,比如饭后和喝咖 啡、饮酒、打电话或者坐在沙发里看喜爱的电视节目时。可以通过多 种方法来改变这些触发情境,比如拿走烟灰缸、限制看电视的时间或 坐下吃饭的时间等。刺激控制方法本身对于减少吸烟很有效,当与其 他方法合用时效果更好。 (4)反应代替 用其他选择性的行为来代替问题行为,特别是与问题行为不相容或在 同一时间不能同时进行的。比如,吸烟者“必须在早饭后喝着咖啡吸 支烟”,那就让他不喝咖啡,早饭后立即去洗澡,因此人们不可能在 洗澡的时候也吸烟。 (5)行为契约 把与问题行为有关的特定环境和后果写在契约上。这份契约表明了问 题行为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条件,并指出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增强了这 种行为及其惩罚性的后果。戒烟契约常常要让吸烟者存一定数目的 钱,如果他能完成特定的目标就把钱取出来给他。这项技术似乎对戒 烟有一定的作用,但只在偶尔事件发生时才会起作用。 (四)网络成瘾的干预 1、预防性的干预 加强健康和网络文化教育,端正上网态度和动机。青少年正处于思想、 心理发展的转折阶段,可塑性大,通过教育宣传活动,形成正确的舆 论导向,可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网络文化观,这是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 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上征文”、“心理服 务”及BBS等网上活动开展网络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采用辩 论、、座谈、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健康网络文化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学校、社区、亲朋好友等社会 支持的强烈感受可以使成瘾者从网络迷恋中摆脱出来。这种支持主要 在压力事件和健康状况关系链条两个环节上起作用。其一,可能作用 于压力事件和主观估价的中间环节上,如果获得了有效的社会支持, 个体则倾向于低估压力情境的危害性,高估自我防御能力,从而减少 压力事件的实际危害;其二,社会支持可以在压力的主观体验和沮丧 体验之间起缓冲作用,可以减轻危害性判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 信心。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支持源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各种教 育均应与解决成瘾者学习、交往、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结合起来,对他 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 建设校园网,用科学知识和健康信息满足青少年的认知需要。各级各 类学校应建设青少年需要的健康网络,以抵御网吧不健康内容对青少 年的精神污染,即建设“红色网站”。网络建设中要广泛征求青少年 的意见,不断调整网站的内容和形式,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与 趣味性为一体。通过网络建设传播科学、健康的知识信息,陶冶学生 的情趣,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和指导,还可利用校园 网络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为鼓励青少年使 用校园网,除了提高网络建设质量外,还应对使用者进行经济上的优 惠。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阶段性需求制定分层次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 好校园网资源。 2、网瘾矫治方法 ?代币管制法 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减少或 消除不适应行为出现的方法。代币是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 证券,其形式有小卡片、铁牌等。当事人可以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 需要或非常喜爱的物品。例如,一位网络成瘾者每天都上网三个多小 时,如果第一周每天减少上网时间半小时,那么每天可奖励他得到一 张小奖励卡片,每周5天以上,可得一张大奖励卡,每张大奖励卡片 可以换取当事人自己所喜爱的物品。以此类推,可使当事人逐渐减少 上网的时间,直至不再上网为止。这种由于战胜自我所得到的奖品可 以使他产生愉悦感,自豪感,增强他的自信心,这就如同滚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好的行为越来越多,不良行为越来越少,激励他不断战胜 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厌恶干预法 厌恶干预指将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与当事人对他有吸引力的,但是不受 社会欢迎的行为活动联系起来,使得行为者最终因感到生理或心理上 的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橡皮圈疗法是最简便易行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是:网络成瘾者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上橡皮圈,当他有上网的 想法或冲动时,弹拉橡皮圈,产生疼痛感,边拉边记数,目的是通过 这种厌恶刺激转移注意力,逐渐减少抑制上网欲望所需弹性橡皮圈的 次数,直到恢复正常为止。 ?自我警示法 玛丽?麦克默伦在《成瘾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成瘾之后个体陷入的 程度取决于当时的情形和他的应付能力。当个体发现自己被互联网 “俘获”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就会想办法将其摆脱。对此可以 让网络成瘾者分别用两张卡片列出网络成瘾给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带 来那些危害和摆脱网络成瘾带来的好处。然后让成瘾者随身携带这两 张卡片,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团体辅导法 团体辅导法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即咨询 员根据当事人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 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心理咨询技术,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 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从而促进自我发 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此法在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 为有相同问题的青少年学生们在一起,同伴间的相互支持远比成人的 支持效果好,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能力,看 到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加之成员们共同签署契约,借 助团体的监督和支持作用,以及强烈的约束作用,迫使每个成员都遵 守和维护自己的诺言,从而使成瘾行为的改变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巩 固。 ?药物治疗 网络成瘾与药物成瘾相似,其生理原因是:在网络特殊使用阶段,挑 战性的网络刺激使脑内的“奖赏系统”——多巴胺、乙酰胆碱等神经 递质的含量增加,令使用者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使用抑制多巴胺等递 质生成的莨菪类药物,可能通过破坏“奖赏系统”,降低使用时的兴 奋性,从而减缓对网络的依赖。杨国栋等尝试“先破后立”的方法, 先用一定剂量的东莨菪碱,达到“破”网瘾的目的,然后采用心理疏 导、中医耳针、中药调理、外出参观旅游等手段达到“立”积极人生 观、戒断网瘾的目的,可采用临床观察、患者自述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及焦虑自评量表、忧郁自评量表判断疗效,经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前述 项目的比较及不定期回访,评估治疗效果。 参考书目 B.E. Gilliland,R.K. James著, 肖水源等译. 危机干预策略(上、下册).1、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Edward P Sarafino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杨德森.行为医学.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郭莲荣,张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教育科学, 2006,22(3):67-69.
/
本文档为【成瘾性 危 机 干 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