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

2017-10-25 12页 doc 29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 分享 首次分享者:吴浩 已被分享1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 在珠三角地区,有着形形色色的制造企业, 从待遇和管理上来看,大体可以按欧美企业、日韩企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进行排序。但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事研发、业务、生产、品管、生管、采购、...
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
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 分享 首次分享者:吴浩 已被分享1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 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 在珠三角地区,有着形形色色的制造企业, 从待遇和管理上来看,大体可以按欧美企业、日韩企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进行排序。但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事研发、业务、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事等工作,从零学起,两三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的职位会从储干、技术员、工程师慢慢做到主管,工资也从2K、3K变为5K。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然而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工程师及主管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3K至4K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从主管至经理,工资发展到5K以上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留下来后,他们就将在职业生涯的,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被抛弃之时。 一个公司中,最有技术含量并创造最大利润的是研发部与业务部,但制造业公司往往都只是一个代工车间。那些外资企业,他们的研发、销售中心都放在国外,中国的公司仅仅只是作为产品制造环节。虽然这些公司在国内也设有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但产品的原创都在国外完成,国内的研发人员只是接收图纸,然后安排开模,将产品实现。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研发工程师更确切地说只是一个产品实现技术员,至于设计、设计理念、工程技能和他们关系不大,他们也很难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外企在国内设立的销售中心功能更加单一,主要是接收国外业务人员转过来的制造订单,并跟踪订单完成情况确保出货,销售技巧、营销手段、市场开拓这些都与他们绝缘。而国内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则更为不堪。 其他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如生产、品管、生管、采购等职位,其中的技术含量或者说从业人员的价值更低。技术含量低则意味着门槛低,门槛低则意味着不可替代性低,不可替代性低则意味着被淘汰的可能性高。在企业中,生产、品管、生管、采购人员被老板炒鱿鱼是最多的,你上午还在上班,或许下午人事就通知你离开。制造业公司的人事部每天做的就是致力于招人,或者说低工资招人,而不是致力于留住人,因为人才市场上有的是价廉物美的新毕业生。当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胜任所担任的职务,那么你的师弟师妹凭什么就不可以呢,尤其是在台资企业,他们往往以每月1千多的工资招募一个大学毕业生,两年后,当他的工资需要增长时,将其换掉,再招一个毕业生,如此往复循环,将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入行后想再转行的难度显而易见。当你进入制造行业,再转入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极低。你只能在这个行业内转,如果哪天离心力过大,被甩出圈子,那将是一切悲剧的开端。当城市产业升级, 人到中年的你又如何自我升级,当工厂搬迁,拖家带口的你难道又开始候鸟迁徙,当公司关闭,已显富态的你难道又开始奔走在各个人才市场,忍受着招聘人员的白眼和不耐,与那些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竞争, 制造业公司普遍缺乏培训提升,处在公司中层的大学生在公司里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层职位有限且要求很高,后来者中又有很多优秀者,在整个人才需求不扩大的情况下,新求职者的期望下探,中间层处在前无进路后有追击的尴尬之中,看起来失去自己生存空间的日子并不遥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恐怕 真的只能死在沙滩上了。 要知道你并不处于一个大锅饭或者铁饭碗的行业,逆水行舟,当不利的环境出现时,你是否能确保被抛弃的那些人中必定没有你? 与世隔绝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世隔绝的工厂生活更能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现有的阶层,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 当你走出大学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工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 此外,工厂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食为十块钱左右的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的难以下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发霉的面包、没削皮的土豆、黄色的青菜、无从查证的劣质油等等,花样百出。在外租住的员工还可以在周末时自己改善一下伙食,住在宿舍的只能奢望偶尔在饭店里的应酬。 公司提供的宿舍则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个月花费三四百块钱租一个十多平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三位一体。蚁居于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然后,你会购买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家具,包括必备品桌子、凳子、衣架。而洗衣机、冰箱、空调则是绝对的奢侈品。一是需要花钱,无力承担;再就是房间太小,摆放不下。也有些已婚人士一家两口或三口挤住在这个小房子里,区别就是家具相对更完整一些。但这里给不了你家的感觉,你只是一个租客,你只是暂住在这里,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你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你是没有多少谈判的能力的,要么接受新的租金,要么就搬走。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问。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柜族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 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宁愿坐在宝马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听起来功利,却也包含一种无奈。 如果你已成婚,那最让你纠结的就是孩子的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你只是暂住在本地,你的孩子没有权力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你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让你放心。毕竟,读书是你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你只好无奈地将你年幼的儿女送回老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每周的电话是你最开心的时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声中都会消融。你在心里默默企求上苍,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让你刚刚起步的家陷入泥沼。 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 来到城市的大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入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道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作为大学生的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得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 经济改革的初期、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初期、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等等这些都极易让找到工作特别是较满意工作的你麻痹,你极易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但十五年、二十年后,情况还会和现在一般乐观吗,失业真的是那么遥不可及吗,当它来临时候,你将发现你被整个世界所抛弃~当你四十岁左右时候失去工作,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你将如何面对年迈的父母、苦难相随的伴侣、十七八岁的孩子,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作为制造业大学生的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 不知不觉,离开北邮已经有了12年的光景。念书的时候,曾经有个女同学找了个研究生的男友,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找个这么老的,而今天,当自己已经比这个老的多得多的时候,却浑然不觉。一个轮回之后,写点记忆的东西回顾一下离开北邮的12年。 在北邮 1994年,在北邮历史上最辉煌的顶点,我和一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一起走进了这个5分钟就能穿越的校园。北邮在相当多的省份分数仅次于清华,高于北大。考了一个以前不太知名的学校,我们当然都遭到过一些白眼。比如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十分不解的问我这是不是个邮递员要上的学校,事实是,当年为了给各省高考前30名新生发奖,整整发了一个多小时,我们30人的班上就好多个,看着挺平常的同学(也是刚认识),一个个上去领奖了,我就下决心好好学习,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可是大一的第一个学期一过,我的这个想法就云消雾散了。 北邮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的基本上是苦闷和单调,以至于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如此留恋这段时光。苦闷的情绪多来自于痛苦的学习。高数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两个小时的卷子,一个小时就有人开始交卷了。后来知道这位小女生是被科大少年班录了,没去,比我们还小好几岁。很受刺激。老师也是太负责,教信号系统的吕老师,基本上是次次压堂,直到我们有位女生在中午压堂时当场晕倒,才慌忙让我们走了,还是无奈的。计算机系的几个名捕,估计现在也都退隐了,当时也是我们的心头大患。至于恐怖的各种实验考试,那基本上就是悲剧了,90%靠人品和运气。我上铺的哥们平常数字电路实验特好的,最后期末考试的时候居然芯片爆炸了,一阵黑烟飘过,人都吓傻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找到老师家,老师一边掂大勺炒菜,一边接待了他。“什么情况,”“老师,我爆炸了。” “哦,回去等着吧~“ 所幸最后还是及格了。另一个哥们没那么幸运,物理实验,老师就坐他旁边,他干嘛都说不对,当场就跟他说这扣分,那扣分,最后我们这个兄弟完全崩溃了,没及格。以至于大四找工作的时候,象祥林嫂似的见个公司就说”我物理实验不及格,你还要我不,“。后来这兄弟去北大计算机系读了个硕士,后去了微软。生活也不是对谁都艰辛。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小胖子,每天都象个佛一样坐在床上,等待我们向他请教问题,大家都很惨的大学物理(书 名居然叫”普通物理“,真行),他基本上就奔着满分去了,后来去英国读了硕士和博士。不过这样他也不能称雄,因为我们班上还有湖南省状元呢,可是他们又没有那个科大少年班的厉害,最厉害的,其实还是那个河北省第10名,后来去美国读博士进了思科了。总之,和这些学习机器在一起,真是个很痛苦的事。我们当时还有个很有趣的事,就是好几个同学都是双胞胎。有一次看一个同学和他的弟弟打乒乓球(他弟弟在北航),我从来不知道他有双胞胎弟弟,左边一看,右边一看,都是我同学,当时我觉得我一定是精神分裂了,很崩溃。后来这兄弟考了复旦计算机系研究生,全系第一的入学成绩。说实在的,那时候我们也只看得上清华,北大,觉得其他的学校都比不上我们,呵呵。最近看了看北邮的分数线,可惜啊,流水落花已逝去了,貌似连北航都比不上了, 毕业第一年 眨眼到了大四,北邮的选秀时光开始了。我其实是报考了研究生,1998年,研究生还是很少的,我也学的很努力,腿都累得细了一大圈,导致我现在身材“很好”。考研的日子异常的艰苦,但是我强烈推荐大家都去尝试一下,不论结果如何,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身体和心智上都是。结果是我考上了,却决定不上了,我也成了当年计算机系唯一一个能上研而放弃的人物。原因是我也得到一个去一家著名的外企合资公司工作的机会,直接留在北京。几经思考,我决定还是在社会上混混,然后再考虑将来读个MBA(后来还真实现了),据说我还是比较适合混社会的。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工作:交换机售前支持和项目报价。起步工资,好象是2000多点,公司管住。我和我爸借了1000块钱,做为起步资金,说将来要还他,后来也没正式的还。当时最大的乐趣是出差,有吃有喝,每天补助200多块钱,跟着销售走就是了。非常舒服。一起进公司的新人,早出差的,很快就有钱了,买了个诺基亚的经典手机6110,当时要5000多,总在我眼前晃。我出差开始的晚,后来咬牙跺脚的买了个摩托的胖胖的938,已经是很努力了。平常年轻人都喜欢玩啊乐啊什么的,总是凑在一起逗乐子。公司太大了,人觉得渺小,所以放松一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我当时算是个异类,因为我觉得这么混下去不行。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个有危机感的人。所以每天晚饭后,我就拿着书,回到公司办公室或者就在宿舍,看英语,看网络技术,甚至直接就看英文版的技术书,我当时判断数据技术必然是大势所趋,我 需要做好准备。每天都有人来找我玩,想抵住人情诱惑不容易,但是我还真做到了。到今天我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年我们一起进公司的朋友,说我这个人很可怕,这样能控制自己,应该会有点出息,呵呵,惭愧。到1999年,工作一年后,我已经对这个大公司和所做的事情完全厌倦了,这么多人,我很难出头。我还记得当时看望京一带卖房子的广告,4000多一平米,看看我的工资也就3000多,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个头。所以,我做了个家里全部都不赞成的决定,辞职,交违约金后就剩下攒下的1万多块钱,搬离了公司的宿舍。变成了一个孤魂野鬼。 毕业第二年 一个要好的朋友,毕业留校,然后出国留学了,有一个没有窗户的小黑屋做宿舍,最早是北邮的校医院,就在北邮的南门口的一栋平房里面,至今这房子还在那里。我就借了他的光,暂时继承他的遗产住进了这里面的一个小房子。外面刮大风的时候,我会被屋子里吹起的灰尘呛醒,因为墙上的窗户虽然被钉死了,可是破了一个洞,风会把窗户那边的仓库里面的灰尘吹进来。我妈出差顺路到北京看我的时候,我就住在这里。她心里可想而知的难受。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抉择是对是错,但仍然苦苦坚持。彼时我工作在一家美国公司里面,确切的说由澳大利亚人掌管的仪器公司。是一个师兄推荐的。当时甩给我30多页的英文产品资料,3天后要我去给全公司的人做个presentation,如果大家同意要,我就能拿到这份工作,不然就拜拜。这3天我基本上就没怎么睡了,仔细的看,研究。好在我一直在学习网络技术,不曾间断,原来花的功夫没有白费。讲到一半,这个工作就拿到了。可见机遇真的只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仪器,我一直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去学习,适应,也在磨合和同事的关系。这家公司内部关系复杂,但是也磨练了我日后驾驭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段时间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结果也是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我这个新人,我成功落地。10个月后,我的下一个机会来了。 毕业第二年底 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也是美国公司,来了个全球销售总裁,到中国来看看。因为产品是我负责的,我就全程陪同了。很搞笑的是,当时我们还去拜访了北邮的一个很有名的教授,白天我西装革履的去他们实验室 陪老外拜访他,晚上我穿个大背心大短裤在北邮闲逛的时候又碰到他,他当时一定很震惊于这样的反差,揉了好几遍眼睛,我只能装没看见,就当他见到鬼了吧。其实当今时下的小白领,应该也都是这样的生活形态吧~白天和黑夜的反差,挺无奈,也挺悲凉的。 我的运气就是这样来的。这位销售总裁回美国后,交代他们亚太区的头说,公司要在中国招一个人,开始自己做生意,这个人选他已经选好了,就是我。为什么是我呢,我一直都没断了学英语,我始终相信这个东西是永远有用的。在朋友们打牌的时候,唱歌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我都在学英语。上帝再次垂青于我~我就跑去辞职,结果原来的公司老板坚决挽留,说还从来没有工程师要走的时候在公司引起这么大的震动,所有的公司重要人物都跑到大老板这里要求他挽留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也说明了与人为善是多么重要。我还是走了,虽然他给了我每月最少收入10000的承诺(在1999年,这钱对一个新人来说真不少了),但是我在新的公司,做为第一个员工,可以做的,想做的,远远多于我在这里做的。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毕业第三年—第十年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我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我的工作量非常大,既是售前,又是售后,一个人,全权负责一个产品在大陆的推广,难度可想而知。好在我采用了一些正确的策略,就不多说了,业务还能够快速的推广。可是另一方面,我发现我拿不到工资,也拿不到报销~原来这个美国公司完全不知道如何在中国雇人,又不能非法给我发美元,怕犯罪,所以我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完全是靠我的可怜的积蓄在硬撑着。我爸爸觉得我一定是上当受骗了,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根本没有怕过。这事到今天还是个迷。直到他们在无锡找到一个姐妹公司的合资企业,才算把我的人事关系解决了,也就能发工资了。毕业第三年,生意特别红火,我发现自己连奖金带提成收入了差不多有30万,在那个时候,真是好大一笔钱啊。很高兴!就这么拼命的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把中国的代理商收编后,不断发展成了个相当大的团队。大家也都很努力,团结。这家公司也逐渐成了一个颇为著名的专业性公司,中国区的销售额已经过亿,行业里面也颇有口碑了。而当初我为公司打天下负责的产品,也成了行业里面的标准仪器,有很大的成就感。转眼到了2004年,我觉得我又要开始新的旅程了,因为自己又有 新的目标了。这几年里,我亲身经历了数次公司架构调整,送走了好多个高管,可以说公司内部的惊涛骇浪,血雨腥风,使我在这样一个国际公司的环境里迅速的成熟了起来。我开始考虑我的将来,也许我还应该做点技术之外的东西。于是我决定放下一切,去读个自己喜欢的书,也好好休整一下。工作很忙,只能简单的挑了几个学校申请。当时选了北大,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卡内基梅隆(我本科学的计算机通信,总对CMU很向往)。结果很幸运,北大在面试后马上就录取我了,中欧也很快给了Offer. CMU甚至还给了我他们能给的最大额度的奖学金。挣扎了好久,觉得自己的路以后是向销售和市场走的,根还是要在中国。在北京这么久了,干脆到上海去生活一段时间,换个环境。于是谢绝了公司挽留,去了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到了学校,去交学费的时候,人家说你不用交了,你得了欧盟政府全额奖学金,一共就10个人得到了,把你的钱拿回去吧。可想而知我当时的震惊,也许是我有点传奇的职业生涯起了作用,加上我在面试时的相当自负的态度感染了中欧负责面试的校友,或许是我的英语水平又帮了忙,总之,我省下了14万人民币的学费~真是幸运~中欧的这段经历,给我最多的感触是世界很大,人外有人。原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不错了,很了不起,学习后才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能人,有各种各样的赚钱机会~后来又做为交换学生到美国杜克大学上了半年学,中西合璧后,我设定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如果有机会,我建议北邮的人都去商学院学学,中欧就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广告).商学院的生活既紧张又好玩,基本上都要学习到半夜,案例讨论等等是非常国际化的,这里我也交了很多好友。第二年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从商务部来的哥们(入学时也得了全奖)经过4轮面试,得到了艾默生MBA奖学金,一人2万人民币。这样我们俩成为中欧历史上首次不仅没掏钱,还赚了钱的MBA学生。我们把这4万块钱捐给了我们班做毕业晚会了,不然我自己都觉得幸运的太过分了。艾默生的最后面试,是当时的亚太区总裁任锦汉先生亲自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任先生的风采气质,很是令我钦佩,是个特别诚恳,低调实干的人,体现了艾默生的公司精神,现在好象退休了。这些见闻阅历都影响着我的转变。转眼到毕业的时候,在原来公司美国大老板的盛情邀请下,我决定回到公司接受一个亚太区的职位,管理技术销售和市场工作。回到公司,发现其正在经历一个生死攸关的阶段,老的产品停止开发了,新的产品开发不断遇阻,根本质量跟不上去,竞争对手也大规模进了中国,咄咄逼人。好几年的时间,我晚上都睡不好觉,就是为了主持这个公司历史上 最重要的产品在亚太区的更新换代工作,基本上不成功就成仁,这家国际公司面临的可能是就倒台的危险。好在多年的合作,大家都很支持我,我再一次得到了好运。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产品自然平滑过渡实现,销售额触底反弹,皆大欢喜。我也在30岁那年,成了这家国际上市公司全球最年轻的总监。经过商学院的洗礼,回来后我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质的改变,和CEO也能聊财务报表了,呵呵,学习是最好的投资~总之,业务平顺增长,我的日子也舒服起来了。公司研发和销售团队在北京也发展到快200号人了,回头想想当初自己孤零零的一个,恍如梦中啊。有一次在电梯里见到北邮来的实习生,觉得十分亲切,我们公司一向是首选北邮的毕业生。这么多年,公司内外,我事业上遇到的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来自北邮的。北邮能有今天的社会名望,并非浪得虚名,但是需要后来人继续努力。今天,你们都是沾了我们的光的,明天,你们也要还给后来的北邮人~ 第十一年-第十二年 我不安分的心又动了。做成一个公司,还不能说明什么,安稳的生活对于一个年轻人还说,还是太早。我比别人抄了近路,也不能停下来休息啊。于是在前同事的力邀之下,挥别自己这么多年奋斗的公司,再一次接受一个新的挑战:为一家新兴的美国公司负责整个亚太区的业务,又一次从零做起。团队,渠道,客户,梳理美国同事的关系,建立信任,一切重来,经历的痛苦,不可细数。每每遇到艰难,我就想起当初自己是个楞小子单打独斗的时候,情况再坏,也不会比当初更坏~我留在北京的时候,只有爸爸给的1000块钱,如今已经拥有了超过最初想象很多的东西,又在乎失去什么呢,我又一次很幸运的拥有了一个兄弟般的团队,建立起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亚太区经销商网络,痛苦的第一年之后,我们的业务已大步发展起来,看起来前路光明。适时的时候,我想把位置传给团队里的人,结束我的职业经理人的生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回想这十二年,觉得自己很幸运,上天一直都很眷顾我。当然,我也意识到了时刻都要做好准备,不然眷顾你你也抢不上啊。有时候自己也会偷偷跑回北邮,看着新来的师弟师妹们,找找以前的生活痕迹,回忆逝去的青春。我们那时候的北邮生活,真的不多彩,但是很真实。虽然当时高考可以选择很多,仍不后悔来到北邮,可以说,没有北邮,恐怕我 的人生不会这么丰富。我发现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有非常强的集体荣誉感。当抱怨学校不好的时候,也总得想想你给学校带来了什么。所以,从现在起,停止抱怨,勤奋努力,希望你们毕业后的十二年更生动精彩。不要怕冒险,因为有准备的冒险,是进步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北邮人,应该有更大的做为。 我们都还在路上,以此短文共勉。
/
本文档为【写给那些在工厂里上班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