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膝下膏”治疗臁疮

2017-12-26 2页 doc 17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膝下膏”治疗臁疮“膝下膏”治疗臁疮 “膝下膏”治疗臁疮 作者:李晓茜,高广谊 【关键词】 膝下膏;臁疮 臁疮又名“裙边疮”、“裤口毒”、“老烂足”,多生于小腿下1/3、裸骨上3寸内臁或者外臁处(即小腿部胫骨下端的内外臁处)。我国以南方热(湿)地区及北方寒冷地区多发此病,并以农村多见。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病多以湿热下迫、淤血凝滞经络所致;或因下肢皮肤受到虫咬、外伤破损感染、冻伤及湿疹等诱发而起;另外因担负重物经久站立,妨碍局部的气血运行也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 除受虫咬、外伤感染及冻伤继发外,一般初起时多先痒后痛,红肿成片,日...
“膝下膏”治疗臁疮
“膝下膏”治疗臁疮 “膝下膏”治疗臁疮 作者:李晓茜,高广谊 【关键词】 膝下膏;臁疮 臁疮又名“裙边疮”、“裤口毒”、“老烂足”,多生于小腿下1/3、裸骨上3寸内臁或者外臁处(即小腿部胫骨下端的内外臁处)。我国以南方热(湿)地区及北方寒冷地区多发此病,并以农村多见。 1 病因及临床现 本病多以湿热下迫、淤血凝滞经络所致;或因下肢皮肤受到虫咬、外伤破损感染、冻伤及湿疹等诱发而起;另外因担负重物经久站立,妨碍局部的气血运行也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 除受虫咬、外伤感染及冻伤继发外,一般初起时多先痒后痛,红肿成片,日后破渗紫水,形成溃疡。若日久不愈,四周皮肤乌黑而僵硬,疮口下陷,肉色灰白或暗红色,并流出污水,臭秽不堪,难于收口。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疮口愈腐愈深,甚至外肉尽脱,露出胫骨。本病的突出特点是久不收口,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或因破伤后复发,复发后腐烂蔓延很快。 2 方药组成 炒乳香、炒没药、生白芷、煅炉甘石粉各6 g,血余炭3 g,猪脂油120 g,蜂蜡96 g。 先将(熟)猪脂油于锅内加热至溶,再加蜂蜡共热至冒青烟,投入白芷炸枯捞去渣,后将乳香、没药、炉甘石筛入锅内,边筛边搅拌,至呈糊状时,加入血余炭,继续搅拌至浓膏状时离火,将膏药倒入清水中,趁软切成梧桐子大,软硬适中后捞出即可。 用法:根据疮面大小,取膏药于适合的干净白布上,火烤至软均匀摊开,敷于洗净的疮面上,再用绷带固定即可。敷药后一般7 d内结痂,2周内脱痂痊愈。 注意: 1)敷药前,先用盐水将疮面脓水、腐肉冲洗干净,然后敷药;2)敷药1周内患处周围有痒感时,切勿用手挠或揭疤止痒,以防复发;3)敷药期间,每晚用温水烫洗患处上下两端,以促进血液运行,有利结疤。 3 病例举例 李某,男,12岁,农村学生。冬季因穿新鞋活动过多,致使右脚内裸前上方擦伤,继而感染流脓,因未及时治疗后成冻疮。经用药曾结疤数次,均因擦掉而复发,至来年春天仍流脓水不收口,疮口周围出现红肿而硬。曾用多种治法无效,后改用“膝下膏”外敷,7 d内结痂,两周后脱痂痊愈。 张某某,男,40岁,农民。秋季在野外放羊时,右小腿内侧下1/3处被虫咬伤,出现五分硬币大小的硬块,表面紫红色,甚痒,手挠后致破皮流水,数日后硬块消失,红肿面增大,痒感减轻,痛感加重,流紫水;约30 d后,疮面逐渐增大如茶杯口大小,疮口深达2 cm,周围皮肤呈黑色,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曾多次引流、冲洗、换药和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疮面有扩散、疮口有加深之势;改用“膝下膏”2次,疮口周围肤色变红,疮口渐收。用药3次结痂痊愈。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
本文档为【“膝下膏”治疗臁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