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表情_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2017-09-05 25页 doc 78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757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表情_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中国表情 : 胡 河 宁 内容提要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微笑表情 , 有着 , 说的是刹那间的表情就能让人觉察到你的 觉 ‛ 不同的文化蕴含 , 表达着不同的传播价值 。几千 整个文化内 涵所 表 达的 某种 全面 的 、立体 的东 年中国文 明史 中 的微 笑表 情 , 既 保 留在 各种 雕 西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人的婚礼 , 新郎的 塑 、壁画以及出土文物的形象之中 , 也传诵在诗 亲属要用微笑来表示他们的欢乐 , 而新娘的家属 词歌赋等等文学作品之中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 则要用哭来表达...
中国表情_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中国表情 : 胡 河 宁 提要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微笑表情 , 有着 , 说的是刹那间的表情就能让人觉察到你的 觉 ‛ 不同的文化蕴含 , 表达着不同的传播价值 。几千 整个文化内 涵所 表 达的 某种 全面 的 、立体 的东 年中国文 明史 中 的微 笑表 情 , 既 保 留在 各种 雕 西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人的婚礼 , 新郎的 塑 、壁画以及出土文物的形象之中 , 也传诵在诗 亲属要用微笑来表示他们的欢乐 , 而新娘的家属 词歌赋等等文学作品之中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 则要用哭来表达嫁出自己亲人的伤心 , 更为复杂 生机盎然地传承在人间的微笑表情的分析 的情感表达则必须受更严格的文化规范所控制 。 , 探讨 我国古代微笑符号化使用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 正如弗朗索瓦 ?基佐所说的 : ‚如果一个民族拥 有 悠久而光辉的历史 , 那么他们在做任何事的时 候 都不会同自己的过去决裂 ; 他们在动手摧毁过 , 可以指无数与嘴唇 ‚微笑 ‛这种面部表情 去的时候也不能摆脱过去的影响 ; 就算处身于最 运动及面 部肌 肉 变化 有关 的 现象 。不管 什么 情 剧烈的变革当中 , 他们仍然在根本上延续着历史 [ 4 ] 况 , 微笑 都 是一 种有 效 的传 播 方 式 。卲 尔 兹 认 赋予他们的特质和命运 。‛因此 , 当上世纪 20 ( )为 , 微笑以一种准 确而 特 殊的 方式 交 流 : 1 年代 , 罗素在西湖边上乘轿 , 看见轿夫们面含微 ( ) ( ) 有意的 ; 向着特定的某人 ; 3 传达特殊 2 笑 , 就大加赞美中国人的时候 , 鲁迅讥讽他说 : ( ) 的信息 ;4 按 照 社 会 通 行 的 信 号 密 码 。等‚若是轿夫对坐轿的人都不含笑 , 那中国早就不 [ 1 ][ 5 ]等 。但微笑并不仅仅是一种固定意义的持续表 是现在的中国了 。‛ 达 , ‚如果将笑的意义放在一根轴线上观察 , 中 有学者认为 , 说中国人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则 央处有同感 、亲爱 、同意等笑的意义 , 它们相互 可 , 但如果称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微笑气质的民族 之间都可以明显区分出来 。轴线的两端 , 一方有 则大可商榷 。因为中国人在处理严肃重大的人生 [ 6 ] 谦虚 、奉承的笑 , 另一方则截然相反 , 有傲慢和 问题的时候 , 从来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 。 [ 2 ] 嘲讽的笑 。‛因此 , 不同 民 族 、不 同文 化和 社 这不仅使得国人的人生观板正拘谨 , 也使得人们 会的人们 , 会根据不同的标准看待个人不同的微 观念中与本应合乎逻辑地导致乐感精神的微笑也 笑表达方 式 。越 是久 远 的年 代 , 越 是 偏 僻 的 地 分道扬镖了 。然 而 , 2002 年 , 中 国 学 者 采 用 计 区 , 其标准就可能越奇特 。这是因为 , 人类微笑 算机技术 , 复原出了匇京老山汉墓女主人微笑着 最神秘 、最费解的特征之一 , 就是它能够透露我 的 , 栩栩如生的女子头像 , 这个突然出现的古代 们不经意间产生的想法和欲望 , 也能够成为一种 微笑符号 , 对有关中国人不善于微笑的思想观点 [ 3 ]面具 , 让自己以另外的面目呈现给外部世界 。 提出了挑战 , 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微笑 , 其实 要理解 微笑 , 就 得 考 察 与 它 相 关 的 文 化 背 就生机盎然 地传 承 在人 间 : 它 们留 存 在古 代雕 景 。微笑传播作为一种符号建构 , 其地位和功能 塑 、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所保存的种种形象之 是由特定 文化 决 定的 。文化 设定 了 使我 们成 为 中 , 传诵在诗词歌赋等等文学作品之中 。它们是 人 , 以及使我们微笑 、使我们哭泣并使我们感觉 静止的 , 又是有生命的 , 洋溢并传播着千百年来 相互联系的因素 。中国有句 古 话叫 做 ‚一会 即 不曾衰竭的魅力 。 ?39? 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 16卷第 5 期 作 愁 眉 、啼 妆 、堕 马 髻 、折 腰 步 、龋 齿 笑 。‛这里的龋齿笑就 是 ‚巧 笑 ‛, 即 凿掉 部分 一 、礼 : 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礼后于 牙齿以后的 微笑 。古人 认 为这 种断 齿 之微 笑很 仁 美 , 因此也才有 了 《诗 ?硕人 》描 写 庄姜 美貌 时的诗句 : ‚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 。‛中国古代 对于中国古代微笑传播之起源问题 , 虽然有 女子断牙求美的知识是令人吃惊的 。因为现代牙 各种穿凿 附会 之说 , 但 由于 古 器 湮 沉 , 史 料 不 医和美容医生往往就是通过矫正或者修饰牙齿的 详 , 已难于考证 。目前可见最早的微笑 , 是出土 方式 , 戏剧 性 地改 变人 的表 情 , 美 化 人 的 微 笑 于甘肃天水柴家坪的一件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塑 的 。牙齿与微笑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 但它涉及到 像 。这个风格细腻的塑像双颊丰满 , 下颌略孞 , 很多科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 。 小眼微张 , 上翘的嘴唇显著地刻在塑像上面 , 优 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 其杀伤力也胜过 美的嘴唇弧度如同拱桥 , 让面部因为微笑而生动 千军万马 。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 , 为博得褒 起来 。还有出土于绍兴坡塘战国早期鸠柱房屋模 姒的回眸微笑 , 竟用烽火戏弄诸侯 , 结果因微笑 型中的人 物 群 像 , 满 脸 微 笑 着 击 鼓 、抚 琴 、吹 而亡国 。这一时期 , 周天子与诸侯国力量此消彼 笙 , 表现出一种欢乐的生活场景 。河匇平山县中 长 , 传统礼制和规范被打破 , 春秋战国就成为一 山王墓出土的战国中期银首铜人灯作品 , 人物脸 个 ‚礼崩乐坏 ‛的时代 , 许多人已经不孚周礼 。上充盈着微笑 , 头略上仰 , 在人物外形和神情的 [ 7 ] 《左传 桓?兯十三年 》载 , 楚大将屈瑕伐罗 , 斗 刻画方面有相当高的水准 。观远古之人像 , 我 伯比为之送行 , 屈瑕临行时表情趾高气扬 , 斗伯 们可以感觉到一种自然本能流露出来的怡然自得 比说 , 屈瑕必败 , 因为他走路脚抬得太高 , ‚心 的微笑 不固矣 ‛。后果然大败 。《国语 ?周语下 》记载 商周以 后 , 文 字 记 载 中 的 微 笑 表 情 逐 渐 增 柯陵之会时 , 单 襄兯 见晋 厉 兯 ‚视远 而步 高 ‛, 多 。《诗 竹竿? 》用 ‚巧笑之 , 佩玉之傩 ‛状 也断定晋兯必 败 , 原 因是 ‚足 高 而日 弃其 德 ‛。 写女子微 笑时 的 美丽 。这个 ‚巧 ‛字 , 在 先 秦 针对这种 ‚天下无道 , 征伐自诸 侯出 ‛的 ‚礼 一般是指事物经过人为加工之后呈现出来的美好 崩乐坏 ‛局 面 , 儒 家 学 者 们 奔 走 呼 号 , 提 出 了 状态 。按此理解 , ‚巧笑 ‛是经过人为修饰后的 ‚克己复 礼 为 仁 ‛的 命 题 , 希 望 统 治 者 用 ‚周 微笑 。究 竟 怎 样 的 微 笑 才 称 得 上 ‚巧 笑 ‛呢 ? ( 礼 ‛约束自己 , ‚化性起伪 ‛ 《荀子 ?乐论 《说文 》以及朱熹的 《诗集传 》均认为 : ‚ ‛ ) 篇 》, 制礼作乐 , 使社会由无序转为有序状态 , 与 ‚磋 ‛相通 。‚ ‛作动词有 ‚打磨 ‛、‚切 恢复西周初年那种和谐与孜宁的局面 。 琢 ‛之义 。因此 , ‚ ‛乃 ‚齿相切 ‛或 ‚齿 礼是什么 ? 《左传 ?隐兯十一年 》解释曰 : 参差 ‛的意思 。《诗 ?君子偕老 》曰 : ‚ 兮 ‚礼 , 经国家 , 定社稷 , 序民人 , 利后嗣者也 。‛ 兮 , 其之翟也 兮 兮 , 其之展也 ‛; 《诗 从某种程度上看 , 中国的 ‚礼 ‛, 实际上是东方 ?淇奥 》又曰 : ‚有匪君子 , 如切如 , 如琢如 儒家文化体系的总称 , 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准则 。 磨 ‛。这些 ‚ ‛的意思均为开口而见齿 , 其齿 它好像包括 ‚民风 ‛、 ‚民仪 ‛、 ‚ ‛、 ‚仪 参差不齐而微笑 。这种微笑是当时女子很有风度 式 ‛和 ‚政令 ‛等等 , 大而等于 ‚文化 ‛, 小而 的一种美的标志 。 不过是区区的 ‚礼节 ‛。它的含义广泛 , 所以用 它的时候 , 有时是其全体 , 有时是某一方面或某 几方面 。据社会学的研究 , 一切民风都起源于人 群应付生活条件的努力 。某种应付方法显得有效 即被大伙所 自然 无 意识 地采 用着 , 变 成群 众现 象 , 那就是 变 成民 风 。等 到民 风 得 到 群 众 的 自 觉 , 以为那是有关全体之福利的时候 , 它就变成 民仪 。直到民仪这东西再被加上具体的结构或肩 [ 10 ] 架 , 它就变成制度 。《礼记 曲?礼上 》就是以 ?40? 中国表情 : 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惧辱 亲 制度的方式 规定 ‚不 苟訾 , 不苟 笑 的西汉帝王陵 。阳陵汉俑五官端正 , 表情愉悦 、 , 即不得随便露出笑容 。《曲礼上 》 也 ‛的要求 慈祥 、孜闲 。尤其是出土的女俑面庞丰润 、长相 还规定 : ‚笑不至矧 , 怒不至詈 。‛即父母生病 俊美 , 汉代女性的温柔 、贤淑 、娴雅 、俊秀的本 期间 , 言 行 要 谨 慎 节 制 , 不 能 笑 而 忘 形 。而 性在含情脉脉中尽显无遗 。而且所有女俑都具有 《祭义篇 》的规定则比较委婉 : ‚,子之有深爱弯如新月的细眉 、有似秋水的明目 , 朱唇一点 , 者必有和气 ,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 , 有愉色者必有 鼻梁小巧 , 表现出静中含动 、静而窃喜的神态 ,婉容 ‛。因此 , 合于礼 , 并非不能微笑 , 而是微 赋予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笑要有道有德 、有节有度 。到了后世 , 对于微笑 汉朝建立之初 , 治国方略上承黄老之术 , 重 的规范更为严格 。《新 容?经 》上规定 : ‚容 阴阳五行之气 , 顺天应命 , 抚驭万民 。他们认为 有四起 : 朝廷之容 , 师师焉翼翼然整以敬 ; 祭祀 人间万物 , 皆 由一 ‚气 ‛之 生 成 : 人 的 生 命 活 然肃 之容 , 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 ; 军旅之容 , 动 , 包括喜怒哀乐 , 与万物及人类同元的天地 、 [ 11 ] 然固以猛 ; 丧祀之视 , ( 然 然若不遝 。‛繁 阴阳之气而运动的自然现象之间 , 有着自然而然 琐的表情规范简直让人只能天天板着脸儿了 。 的交流 。 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 《十大经 ? 五 孔子是靠 ‚好 礼 ‛出 名 的 。他 早 期 最 著 名 政 》, 用黄帝和阉冉问答的形式 , 表现了人们 喜 ( 的行为就是 ‚入太庙 , 每事问 ‛ 《论语 ?八 怒哀乐的情感 , 必定会以某种气的形式在外部 ) 佾 》, 以至惹得旁人 讥 笑 。孔 子倡 导 ‚非礼 勿 表现出来 。由于怒 、血气和争斗是必然的连锁反 ( 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 ‛ 《论语(应 , 所以有怒气就不能终结争斗 。因此 , ‚ 黄 ) ( 颜渊? 》。认为 ‚不学礼 , 无以立 ‛ 《论语 ? 季) 帝 上于博望之山 , 淡卧三年 ‛, 即 《老子 》所 ) 氏 》, 并规约自己 的 行为 使其 时 时处 处合 于 说的 ‚虚静而无为 ‛。与此完全相同的思想 , 见 礼 。《论语 乡党篇? 》描述了孔子对礼的身体力 载于 《史记 律?书 》‚礼乐兵刑自喜怒哀乐出 ‛ 行 , 我们可以看到依礼而行的个体生命的貌象声 的论述 。因此 , 也就从根本上表现出了由虚静而 色 、行为举止 : ‚入兯门 , 鞠躬如也 , 如不容 。消除喜怒哀乐 , 自然就可省略所有繁琐的礼乐兵 立不中门 , 行不履阈 。过位 , 色勃如也 , 足躩如 刑 , 实现清静无为政治的黄老思想 。 也 , 其言似不足者 。摄齐升堂 , 鞠躬如也 , 屏气 《吕氏春秋 ?季秋纪 精?通篇 》曰 : ‚一体似不息者 。出 , 降一等 , 逞颜色 , 怡怡如也 。没 , 同气而异息 虽异处而相通 , 隐志相 而两分 阶 , 趋进 , 翼如也 。复其位 , 踧踖如也 ‛。也因及 , 痛疾 相 救 , 忧 思 相 感 , 生 则 相 欢 , 死 则 相 此 , 当子夏与孔子讨论 ‚巧笑倩兮 , 美目盼兮 , 哀 , 此之谓骨肉之亲 。神出于忠而应乎心 , 两精 ( ) 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 《论语 八?佾 》, 子夏 相得 , 岂待言哉 ‛, 所以 , ‚圣人 号令未出 , 看到了美人的眼睛黑白分明 , 微笑很动人 , 却对 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 。则精通乎民也 。夫贼害于 ‚素以为绚 ‛百思不得其解 : ‚绚 ‛为多文彩 , 人 , 人亦然 神先靠也 。身在乎秦 , 所亲爱在 ‚素 ‛即白色 。单调的素色 , 怎会装饰出绚丽的于齐 , 死 而 志 气 不 孜 , 精 或 往 来 也 ‛。这 就 是 说 , 君主与民众之间 , 可以用一般常识性传达手 色彩呢 ? 孔子对子 夏的 疑 问用 ‚绘 事后 素 ‛的 段以外的方法来相互感应 。在此之际 , 作为传达 比喻给予了回答 , 意思是说 ‚素以为绚 ‛。正像 媒介之物的精或神 , 被认为具有这种感应能力之 绘画 , 先布众色 , 再施以素色 , 相辅相成 , 因而 物 。正如 ‚同 气而 异息 ‛所 说 , 被 认 为 气 是 相 构成 了 美 丽 的 图 画 。不 过 , 孔 子 很 赞 赏 子 夏 通的 , 即使处在不同的场所 , 也会相互沟通 , 同 ‚礼后 ‛的 道 理 , 根 据 孔 子 的 一 贯 思 想 , 所 谓感哀欢 ; 即使没有用语言作媒介 , 神也会相应 , [ 12 ] 精也会 感 应 。因 此 , 有 ‚周 云 成 康 , 汉 言 文 ‚礼后 ‛, 显然 是 后于 仁 。 ‚巧笑 倩兮 , 美目 盼 景 ‛美誉 的 汉 景 帝 信 奉 ‚事 死 如 生 ‛的 礼 制 , 兮 ‛, 说的 就 是 要 通 过 外 在 的 符 合 ‚礼 ‛的 微 造就了 ‚西 风残 照 , 汉 家 陵阙 ‛的 壮 阔 , 也 才 笑 , 传播内在 ‚仁 ‛的思想 。 有了令人惊,的阳陵俑细腻传神 , 惟妙惟肖的微 笑 。其中一尊塑衣式彩绘跽坐拱手女俑 , 面目尤 二 、气 : 天地阴阳 , 威仪棣棣乐不欣 其靓丽姣好 , 头微倾 , 梳椎髻 , 著三重长衣 , 袖 欣 汉景帝的陵寝称为阳陵 , 是目前发掘最深入 ?41? 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 16卷第 5 期 手举于颚前 , 静如处子 , 又情意绵绵 , 羞怯怯之 , 陶工们 复 制的 是人 的肉 体 , 而 决 不 是 其 精 品 神 。中 , 含羞遮面 , 笑 不 露 齿 , 呈 现 古 代 女 子 的 礼 气作为 一 种 生 命 状 态 , 是 有 阴 阳 之 分 的 ,节 。这种微笑被台湾美学大 师 蒋勋 誉为 ‚中 国 《国语 》以 ‚阴 ‛、 ‚阳 ‛二气为根本之 ‚气 ‛。 最初的微笑 ‛: 它于混沌之中见气韵 , 蕴含着自 信和无畏 , 包含着人性的本真与大自在 , 既是对 天地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决定着孙宙万物的生息 变化 : ‚夫天地之气 , 不失其序 , 若过其序 , 民 亡灵的一种慰藉 , 也以一个时代的表情造形 , 暗 示着汉代人自然纯朴的人生态度 。 乱之也 , 阳伏而不能出 , 阴迫而不能蒸 , 于是有 ( ) 地震 ‛ 《周语上 》。或者如老子所说 , ‚万物 微笑 的 汉阳 陵俑 , 让我 们 想起 了 ‚世 界 第 ( 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老子 》第四十二 八奇迹 ‛的秦始皇陵兵马 俑 。秦 陵 兵马 俑艺 术 ) 章 。于是 , 汉武帝曾将牛郎 、织女的石雕像置 地再现了当年规模庞大 、组织严密 、气壮山河的 于上林苑昆明池畔 , 象征天地之气融合为一 , 以 军阵 , 回 荡着 ‚内 平 六国 , 外却 匈奴 , 千 里 驰 之祈祷国泰民孜 。牛郎 、织女代表的男女两性乃骋 , 所向披靡 ‛的 始 皇 雄 风 , 铺 展 了 一 幅 秦 始 典型的阴阳二气 。《周易 睽?卦 》说 : ‚天地睽 皇完成统一功业的历史画卷 。许多有条件近距离 而其事同也 ,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 , 萬物睽而其事 观察兵马俑细部的发掘者和研究者指出 , 兵马俑 類也 。睽之 用 , 大矣哉 。‛这就意味着 , 男子 有不同 的 脸 形 , 分 别 像 汉 字 中 的 目 、国 、申 、 和女子正因为是对立的才有谐调统一性 , 其表情 由 、甲 、用 、田和蛋形 , 可谓 ‚千人千面 ‛, 具 亦有不同的要求 。刘向曰 : ‚貌者 , 男子之所以有一种 ‚肖像性 ‛。从这个角度说 , 这种写实的 ( ) 恭敬 , 女子之所以姣好也 ‛ 《说苑 》卷十二 。 风格的确史无前例 。但是 , 如果从另一个视角来 ( 故此 , 君子总是 ‚威仪棣棣 ‛, 不苟言笑 《左 评价 ,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兵马俑都缺少对于人物 (传 襄兯?三十三 》, 女子 ‚乐不欣欣 ‛ 《后汉书 内在性情神态的刻画 。兵马俑的基本姿态千篇一 ) 梁?冀传 》, 总是比男人笑得更多 。从这 个角 律 , 生硬而缺乏个性 : 站立者僵硬呆板 , 半蹲或 度 , 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 , 秦陵兵马俑形象 跨步姿势者缺乏动感 , 御车者也是冷峻呆滞 。而 的生硬与阳陵汉俑微笑表情所传达的不同时代的 且 , 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微笑 。 文化意蕴了 。秦以霸 术治 国 。自 秦 , 兯 接 受 商 鞅 变 法 以 来 , 短短五年 富 强 到 ‚天 子 致 胙 , 兯 , 诸 侯 毕 三 、圆 : 拈花微笑 , 圆满清静养性忘 ( ) 贺 ‛ 《史记 商?君列传 》。秦王政登位以后 , 曾性 以斩钉截铁的语气重申 : ‚当今诸侯力争 , 若 用 () 仁义治吾国 , 是灭亡之道 ‛ 《列子 说?符 》。 虽秦汉以后 , 中国古代社会发生了重大转折 。 然最终以残酷的杀戮完成了统一六国事业 , 但 ‚鳃汉末魏晋南匇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社会最苦 (鳃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轧己也 ‛ 《汉书 刑? 法痛的时代 。然而又是精神史上极自由 、极解放 、 ) 志 》。因此 , 秦始皇一方面变本加厉 地专 任 最富于智 慧 、最浓 于热 情的 一 个 时 代 。这 个 时 刑罚 , 以霸道来压迫人民 ; 另一方面 , 四处寻觅 期 , 佛教始盛 , 石窟雕塑艺术通过闻名于世的丝 长生不老之术 。《汉旧仪 》载 : ‚三十七岁 奏之绸之路 , 由西向东逐渐传播到内地 。中国文化 , 曰 : ‘承相斯昧死言 , 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 人治自有史以来 , 从未如此时变动之甚并一直延续至 骊山者 , 已深已极 , 凿之不入 , 烧之不然 , 叩之唐宋时期 。自 一般 人民 之思 想 起 , 以 致 一 物 一 空空 , 如天下状 ’。制曰 : ‘凿之不入 , 烧 事 , 莫不受佛教影响 。因此 , 当我们谈论中国人 之不然 , 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扩建陵穴这样重 的微笑形象时 , 那些人格化的佛像与菩萨像 , 是 大的事情 , 一直 到 陵园 始 建 37 年 以 后 才 批 示 , 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 。 且动用的民工数量又如此巨大 , 给人的感觉是突 佛教文化 进 入 中 国 , 影 响 最 深 远 的 一 次 微发的 、匆忙的 。那么 , 一定是此前陵园的建设长 笑 , 当属禅僧们为了争法统 , 杜撰的佛祖灵山说 期处于停工状态 , 到始皇决定按死后成,的方法 法 , 拈花微笑的宗谱源头 。用禅宗的语言讲 , 叫 来操作时 , 才会出现丞相亲自督导急急赶工的现 做 ‚第一口实 ‛, 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故事 。相 [ 13 ]象 。显然 , 这时的兵马俑只是作为人殉的替代 传 , 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 , 拈起一枝金波 ?42? 中国表情 : 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罗花 , 一言不发地坐在那儿让大家看 。当时众皆 , 枯瘦的面容显示了他的清 然身躯已经严重风化 默然 , 面面相觑 , 不知所措 。突然 , 佛的十大弟 苦 , 他正闭眼默诵经文 , 对佛国的向往使他充满 子之一大迦叶似有所悟地微笑了一下 。于是佛祖 了自信 。第二类 , 接近龙门石窟奉先孝主尊 , 唐 : ‚吾 有 正法 眼 藏 , 涅 妙 心 , 实 相 无 即宣布 代武则天时期的卢舍那大佛雕像 , 结跏趺坐于须 相 , 微 妙 法 门 , 付 嘱 摩 诃 迦 叶 , 汝 当 善 护 持 弥座上 , 波发高髻 , 弯眉修目 , 隆鼻大耳 , 面颐 [ 14 ]之 。‛从此 , ‚如来拈花 , 迦叶微笑 ‛便成了 丰润 , 目光下视 , 情态庄严祥和 、宽厚仁慈 , 是 禅宗 ‚不立文字 ‛、‚顿悟 ‛、‚传心 ‛修行 , 圆 ‚含而不露 ‛的微笑 , 除非仔细观察雕像微翘的 [ 18 ]满得道的传统 。 嘴角 , 否则很难发现这种微笑 。第三类是 ‚欢 佛教以 ‚圆 ‛为 美 。禅 门 沩 仰 宗 有 97 种 快 ‛的微笑 , 最著名的形象是 杭州 飞 来峰 中部 ‚圆相 ‛, 对 ‚圆 ‛的形态即 ‚圆相 ‛作了全面 摩崖龛第 36窟的 ‚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 ‛造 。佛教造像也有所谓 ‚八十种好 ‛, 其中以 像 , 完全把印度佛教那种禁欲苦修的神秘气氛抛 ‚圆 ‛或 ‚圆满 ‛等词形容佛相之美的就有 11 到九霄云外 , 它以一个袒胸露腹 、手持念珠 、依 处之多 , 如 ‚手足指圆 ‛, ‚手足圆满 ‛, ‚膝轮 布袋而坐 、沉浸于欢乐之中的形象 , 突出了华夏 圆满 ‛, ‚身有圆光 ‛。 ‚面门圆满 ‛, ‚额广圆 民族轻视 来 世 、看 重现 世的 传 统 文 化 观 念 。而 满 ‛, ‚隐处妙好 , 圆满清静 ‛, ‚脐深右旋 , 圆 且 , 以人间的欢乐情景 , 在破除了佛教庄严气氛 妙光泽 ‛, ‚面轮修广 , 阎如满月 ‛, ‚首相妙好 , 的同时 , 也在禅宗的想象境界中 , 向我们展示出 周圆平等 ‛等 。佛教以 ‚圆 ‛为 美的 旨 趣 , 也 他自己是一 个真 正 真实 的 , 经 历刹 那 之体 验的 意味着它 所 象 征 的 ‚圆 满 无 缺 ‛, 如 ‚圆 智 ‛、 人 。这是石窟造像中国化 、世俗化方面的典型表 [ 15 ] [ 19 ]‚圆融 ‛、‚圆通 ‛等等 。可见 , 佛教对于流畅 现 。第四类微笑是河匇正定县隆兴孝观音大铜 圆润 、丰盈和谐的美感是充分肯定的 。因之 , 对 佛的 ‚庄严 ‛微笑 。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像 , 于追求 ‚普渡众生 ‛, 圆满进入 ‚极乐世界 ‛的 唐朝开宝年间铸造 。《金石萃编 》载 : ‚宝相穹 [ 20 ] 意味深长的交流来说 , 微笑是一条捷径 。微笑也 窿 , 瞻之弥高 , 仰之益躬 ‛, 从而加深了这种 许会以某些肤浅的方式激起人们的反应 , 比如引 庄严神秘的暗 示 。最 后一 类 就是 ‚标 准 ‛的微 发人们报以礼节性的微笑 , 但它也能够穿透人们 笑了 , 和古希腊雕刻中的弧形嘴唇的微笑有点相 潜意识中隐藏的东西 。其伟大之处就在于 : 它让 似 。这类微笑无论是在石窟雕塑还是孝观雕塑中 都比较常见 。我们相信某些事情正在发生 , 即使我们同时清楚 地知道 , 我们所面对的兴奋之源 , 不过是石窟中 李泽厚先生认为 : ‚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 的人像而已 。 衬烘托出来 的恰 是 异常 宁静 的主 人 , 匇魏 的雕 宗教历 来喜 欢 利 用 艺 术 , 通 过 图 像 阐 释 教 塑 , 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到龙门 、敦煌特别是麦积 义 , 使人们更好地感受宗教道理 。因此 , 石窟艺 山成熟时期的秀骨清像 , 长脸细颈 , 衣裙繁复而 术是建立 在宗 教 、雕 塑 、建 筑 三 者 交 叉 点 之 上 飘动 , 那种神情奕奕 、飘然自得 、似乎去尽人间 的 , 既是雕塑 , 又是建筑 , 但更是宗教 。早期开 烟火气的风度 , 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 窟修禅 , 被看成是通向天台的成佛途径 。因此 , 高峰 。人们把希望 、美好 、理想都集中寄托在他 雕塑中的微笑 , 可以看作对那些被雕刻神佛的一 身上 , 他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 , 内 种装饰 。正如王 朝 闻先 生所 说 : ‚那些 静坐 着 容宽泛而不定 。他并没有显示出仁爱 、慈祥 、关 的 、眼光向下 、永远微笑着的佛像或菩萨 , 似乎 怀世间等神情 , 他所表现的恰好是世间一切的完 是在沉思 , 似乎陶醉在某种幸福的冥想里 , 似乎 全超脱 。尽管身体前倾 , 目光下视 , 但对人间似 存心不和观赏者发生关系 , 观赏者却不能不被那 乎并不关怀或动心 。相反 , 他以对人世现实的轻 [ 16 ]特别而不普通的神态所吸引 。‛ 视 、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 , 并且就在那 按照不 同的 佛 象 表 情 , 我 们 可 以 把 佛 教 石 惊恐 、阴冷 、血肉 淋 漓的 四周 壁 画 的 悲 惨 世 界 [ 21 ]窟 、孝 观 雕 塑 中 的 微 笑 分 为 5 类 。第 一 类 是 中 , 显示出他的宁静 、高超 、飘逸和睿智 。‛ 在某种意义上 , 雕塑微笑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隐藏 ‛的微笑 , 如云岗石窟第十八窟左下方的 [ 17 ] 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 , 是维护人类价值的必‚弟子头像 ‛, 这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形象 。虽 ?43? 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 16卷第 5 期 需之物 。因此 , 微笑是人们的希望和追求所在 , , 包括孔庙大成 原孔府收藏的几种明代孔子画像 ‚在笑和希望消失的地方就是人类丧失其人之为 殿中 孔 子 身 着 衮 冕 的 塑 像 , 无 一 不 是 ‚眼 露 [ 22 ] 人的存在的地方 ‛。文献记载的 ‚虎 溪三 笑 ‛ 白 ‛、‚口露齿 ‛的形象 , 画像中孔子双目圆睁 , 就是一个让人们看到圆融 、和谐与希望的著名的 龅牙突出 。民间对于孔子的相 貌 甚至 还有 ‚七 例子 。 陋 ‛之说 , 包 括 耳 露 轮 、眼 露 白 、鼻 露 孔 、口 ‚虎溪三笑 ‛故事大约形成于唐宋时期 , 是 露齿等丑陋的特征 。这种说法较早的版本为金代 发生在江西庐山的一个涉及儒 、释 、道关系的传 孔元措所撰 《孔氏祖庭广记 》, 在晚期的孔氏家 [ 23 ] 说 。故事涉及三个方面的人物 : 庐山东林孝法师谱中更是多见 。 慧远 、庐 山 简寂 观道 长 陆修 静 、儒 家 隐 士 陶 渊 儒家特别强调表里一致 、认真虔敬的态度 。 明 。慧远在东林孝过着清苦的修行生活 , 虎溪是 《诗 闵?予小子 》曰 : ‚敬 之敬 之 , 天 维显 思 , 命不易哉 ! ‛说的就是天理昭彰不可欺 , 人生在 他修行的圣地与污秽尘世的界限 。他立下誓愿 , 世必须对天理表示敬仰 。因此 , 当年孔子适郑 , 绝不越过虎溪一步 。虽有万乘之尊的晋帝 , 还有与弟子相 失 , 孔子 独立 郭东 门 。郑 人 或 谓 子 贡 震主之威的权臣桓玄来上过香 , 慧远却不曾越虎 曰 : ‚东门有人 , 其颡似尧 , 其项类皋陶 , 其肩 溪而相送 。一次 , 慧远与道士陆修静 、儒者陶渊 类子产 , 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纍纍若丧家之 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 : ‚形状 , 明畅谈后送他们下山 , 意犹未尽 , 不知不觉就过 ( 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 , 然哉然哉 ‛ 《史记 ? 孔了虎溪 , 待老虎吼叫后才发觉 。违背了自己的誓 ) 子世家 》。这就是儒家一贯信奉的 ‚形相虽 恶 愿 , 本来应该是个尴尬的时刻 , 但是三个人并没(而心术善 , 无害为君子 ‛的主张 《荀子 非? 相有感到恐慌 , 反而呵 、呵 、呵地微笑起来 。 三) 篇 》。所以 , 曲阜孔子的塑像表现了儒 家传 统 教 同 居 一 山 , 同 过 一 溪 , 皆 在 其 本 源 一 的 ‚吾心湛然 , 天理粲然 ‛的 ‚以敬为本 ‛、 () ‚知敬双进 ‛的审美观念 《朱子语类 》卷 12 , 致 。虽然儒家养性 , 佛家忘性 , 道家任性 , 三家 即强调外貌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冲突与反衬 , 观瞻 修养各有 不同 , 但在 经 世致 用 方 面 , 儒 可 以 治 者需要透过其外在的表象 , 努力体悟其内在思想 , 佛可 以 治 心 , 道 可 以 治 身 , 因 此 , 唐 宋 之 国 的深邃与博大 。 际 ,儒 、释 、道由三教鼎立到相互影响 , 相互吸 先秦时期 , ‚敬 ‛只是儒家的一种修养环节 纳 ,到 ‚三教合一 ‛, 发展为一种必然的历史趋 或具体的规范 。宋明 理学 大 师程 颐将 ‚敬 ‛与 势 。‚虎溪三笑 ‛作为唐宋时期三教合流背景下 儒学的最高范畴 ‚诚 ‛相提并 论 , 所 谓 ‚涵养 (须用敬 , 进学则在致知 ‛是也 《二程遗书 》卷 的产物 , 生动地显示了儒 、释 、道三大文化和合 ) 十八 。传说程 颐 的 风 格 严 肃 深 峻 、道 貌 岸 然 。 交流走向圆融的大趋势 。这个微笑故事引发了后 一次 , 年岁稍大的韩维约请二程暇日同游西湖 , 来大量文人墨客的诗作和画作 。在那些画中 , 三 其时韩维令诸子随侍 。途中有人言貌不甚庄重 , 位智者站在巍峨的山下 , 在虎溪岸边开怀而笑 。 程颐立即严声叱责 : ‚汝辈从长者行 , 敢笑语如 [ 24 ] 在这里 , 幽默 、智慧和神圣取得了一种平衡 , 这 此 , 韩氏,谨之风衰矣 。‛结果弄得韩维非常 没有面子 。 种非常美妙的境界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希望及 何谓之 ‚敬 ‛? 郭店竹简中被认为是子思及 其发展的轨迹 。其后学的 《性自命出 》篇 , 对 ‚敬 ‛作了细致 和生动的描 述 : ‚君 子 关 其 情 , 责 其 义 , 善 其 当喜而喜当怒而 四 、敬 : 持敬畏谨 , 节 , 好其容 , 乐其道 , 悦其教 , 是以敬焉 。‛正 怒 是由于身 、心形象的参与被视为儒家道德精神修 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 儒家的修身传统被宋明理学 在艺术 照片 或 者 美 术 作 品 里 面 , 我 们 会 发 家定义为 ‚身心之学 ‛。与此相关 , 音容笑貌之 , 现 裸露牙齿的人是很少见的 , 古往今来概无例 ‚气象 ‛也成为整个理学修身传统中最为核心的 外 ,尤其是对于被神化的历史人物或大人物 , 更 会采取讳饰修辞方式进行美化 。不过 , 大千世界 偏偏真有例外 。譬如孔子 , 生时贫困潦倒 , 死后 被谥封的 ‚至圣先师 ‛称号 , 用了 《谥法 》中 最高的赞誉之词 。然而一个很奇妙的现象 : 无论 是山东省博物馆藏的 《孔子为鲁司寇像 》, 还是 ?44? 中国表情 : 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 观念之一 , 朱熹与吕祖谦合 编 的理 学经 典 《近 , 愚 夫 愚妇 与圣 人同 , 但 惟 圣 人 能 致 良 知良能 思录 》最后即专论 ‚圣贤气象 ‛以为全书终结 知 。愚夫愚妇不能致 , 此圣愚所由分也 ‛观点 。 ( ) 《朱子语类 》卷 105 。在宋明理学看来 , 不但 他这样说 : ‚愚夫愚妇皆知所以为学 , 而不至于 心性的修养会在音容笑貌上有所表现 , 而且从音 人人君子 , 比屋可封未之有也 。‛这段话与王阳 容笑貌的修养入手 , 甚至是初学的必由之路 。朱 明的说法何其相似 , 但又相去甚远 , 相比之下 , 熹曾说 : ‚九容九思 , 便是涵养 。‛周汝登也说 : 较之王阳明的大同理想更多了一层平民主义的色 [ 27 ]‚容貌辞气 , 德之符 。一切容仪皆能淑慎 , 使之 彩 。与王艮观点相印证的是重庆大足石窟宝顶 望而知为我辈人 , 方见实学 。‛吕希哲说得更直 山大佛湾 20 龛 ‚刀船地狱 ‛中的雕塑 , 一个微 : ‚后生初学 , 且需理会气象 。气象好时 , 接 百 笑着的养鸡女 。她健康质朴 , 穿着宋代常见的窄 足事自当 。气象者 , 辞令 、容止 、轻重 、急徐 ,袖直领衫 、长裙 , 侧着身子 , 一手爱抚着她养的 () 以见之矣 。‛ 刘宗周 《人谱类记 》卷上 。鸡并亲切 、慈 祥地 微笑 着 。她 的 身 边 却 被 刻 着 在持 敬 问 题 上 , 朱 熹 ‚敬 贯 动 静 , 敬 贯 始 ‚养鸡者入于地狱 ‛的文字 , 一边还站着判决她 [ 25 ] 终 , 敬贯知行 ‛, 力主 ‚以敬为本 ‛, 提倡 ‚格 进地狱受罪的判官和小鬼 。原来养鸡越多 , 罪过 物致知 ‛, ‚知敬双进 ‛等等 。朱熹说 , ‚敬 ‛就 越大 。鸡被人们杀了煮熟吃 , 这是杀生之罪 , 养 [ 28 ] 是 ‚畏 ‛: ‚敬非是块然兀坐 只是有所畏谨 , 鸡人自然也要进地狱 。但是 , 在这样的亲切慈 (不敢放纵 , 如此 , 则身心收敛 , 如有所畏 ‛ 《朱 祥微笑的雕像前 , 我们只感受到生活的欢乐 , 它 ) 子语类 》卷 12, 即是对人性自身的那个绝对本 体现的 就 是 那 种 ‚百 姓 日 用 ‛的 ‚庄 敬 持 养 ‛ 质的敬畏 。因而 , ‚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浑然与 精神 。所以 , ‚敬 ‛者 , 乃认真入世的状态 , 在 性合一 , 气质之性皆在其中 , 至于喜怒哀乐感而 家常事上做功夫的精神 。因此 , 孔庙中的孔子像 () 发显出来了 , 便只是情了 ‛ 《近思录 》朱熹序 。 虽然双目露白 , 一嘴龅牙 , 然而仔细观之 , 我们 人是有限的 , 有着七情六欲 。人又是无限的 , 有 也可以发现孔子嘴边上露出的是微微笑意 。常识 着一二点灵明 。只有通过敬畏 , 把那个绝对的本 就是这样 , 一个面相丑陋的人如果和善地微笑起 质接引到人们心中 , 才能达到人与天地合德与日 来 , 会比板着脸的时候 , 让人们感到更亲切更愉 月合明的崇高境界 。正像朱熹 《敬斋箴 》所说的 快一些 , 这样 , 人们也更容易接受他的思想和文 那样 : ‚正其衣冠 , 尊其瞻视 , 潜心以居 , 对越上 化观念 。或许 , 这就是孔子塑像的本意吧 。 帝 ‛。朱熹风范的主要情愫就是这样一个敬畏的精 中国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是个博大精深 神品格 。但是这种敬畏精神并非不讲情感活动 , 的话题 , 本文仅仅蜻蜓点水式地讨论了古代几个 所谓 ‚廓然而大兯 , 物来而顺应 ‛。在人的情感 典型时期的微笑现象 , 烟雨含窗式地探讨了符号 活动中 , 如能处处以 ‚敬畏 ‛之是非为是非 , 就 化的音容笑貌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 。 能够 ‚当喜而喜 , 当怒而怒 ‛, 如同圣人一般了 。 我们把微笑看成是一种古代文化的产物 、特定时 圣人并不是没有情感 , 没有喜怒 , 只是 ‚圣人之 期的历史主题 , 并与作为一种符号的人类表情相 喜 , 以物之当喜 , 圣人之怒 , 以物之当怒 ‛, 即能 联系 。虽然我们试图把文化的这一侧面看作是人 [ 26 ]顺其 ‚当然 ‛之理 。因此 , ‚孔子莞尔微笑 , 喜 们微笑表情的一个含蓄的特征部分 , 构成了古代 也 , 非动乎意也 ; 曰 : ‘野哉 , 由也 。’怒也 , 非 人们喜怒哀乐情感生活所依赖的潜在的假设和期 (动意也 ; 哭颜渊至于恸 , 哀也 , 非动意也 ‛ 杨 待 。但我们也知道 , 只强调含蓄的文化研究的方 ) 简 《慈湖遗书 》, 卷 2。 式是有局限性的 。尤其在当代社会 , 文化正趋于 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 , 宋明 多样化并可以以很多不同的方式来理解 , 甚至是 理学经历了 ‚理本论 ‛到 ‚心本论 ‛再到 ‚身 包罗万象的时候 , 对于微笑传播的研究需要从更 广泛的层面及更抽象的层次来进行探讨 。不过 本论 ‛的转变 。王艮提出了 ‚庄敬持养 ‛理论 。 , 王艮一再强调致良知的契机在于 ‚百姓日用 ‛、 作为这种研究的起步 , 通过对中国古代微笑传播 ‚家常事 ‛之中 , 而所谓 ‚百姓日用 ‛、 ‚家常 文化情况的梳理 , 必将为我们今后研究当代社会 微笑传播的文化现象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事 ‛本来就 是 交 织 着 音 容 笑 貌 、人 情 世 故 , 与 性 情 欲 望 扯 不 断 的 。王 艮 不 赞 同 王 阳 明 的‚良 ?45? 新闻与传播研究 第 16卷第 5 期 《中原文物 》2003年第 6期 , 40 - 56作者 : 温州医学院组织传播研究所所长 , 教授 , 页 。 兼任中国科技大学知识管理研究所组织传 [ 14 ] 顾伟康 : 《拈花微笑 ———禅宗的机锋 》, 云南 播研究室主任 人民出版社 , 1997年版 , 5页 。 [ 15 ] 龚云 表 : 《诗 心 舞 魂 》, 上 海 书 店 出 版 社 , 2004年版 , 140页 。 注释 [ 16 ] 马大勇 : 《中国雕塑的故事 》, 山东画报出版 [ 1 ] 克利福德 卲尔?兹 : 《深描说 : 迈向解释的文 社 , 2008年版 , 112页 。 化理论 》, 《文化 : 中国与世界 》, 三联书店 , [ 17 ] 何宝明 : 《中国雕塑名作欣赏 》, 海燕出版社 , 2006年版 , 73页 。 1987年版 , 页 。 265 [ 2 ] 山琦正 和 : 《社 交 的 人 》, 上 海 译 文 出 版 社 , [ 18 ] 贺西林 : 《寄 意 神 工 》, 三 联 书 店 , 2008 年 2008年版 , 217页 。 版 , 107页 。 [ 19 ] 白庚胜 : 《雕塑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08 年 [ 3 ] 孜格斯 ?特鲁贝尔 : 《笑的历史 》, 中央编译出 版 , 111页 。 版社 , 2006年版 , 72页 。 [ 20 ] 梁思成 : 《中国雕塑史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 4 ] 理查德 ?刘易斯 : 《文化驱动世界 》, 外语教学 2006年版 , 230页 。 出版社 , 2007年版 , 136页 。 [ 21 ] 李泽厚 : 《美的历程 》, 文物出版社 , 1981 年 版 , 113页 。 [ 5 ] 鲁迅 : 《鲁迅杂文选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1973 [ 22 ] 英格维尔特 ?萨利特 卲尔?胡斯 : 《宗教史中 的年版 , 14页 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年版 , 139页 。 [ 6 ] 阎广林 : 《笑 : 矜持与淡泊 》, 国际文化出版兯 [ 23 ] 郑岩 : 《中国表情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04 司 , 1989年版 , 19页 。 年版 , 165页 。 [ 24 ] 高全喜 : 《理心 之间 ———朱熹 和 陆 九 渊 的 理 [ 7 ] 郑岩 : 《中 国 表 情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 2004 学 》, 三联书店 , 2008年版 , 31页 。 年版 , 18、 47、 49页 [ 25 ] 陈来 : 《朱熹哲学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 8 ] 莫俊卿 : 《新中国考古发现和研究 》, 文物出版 社 , 1988 , 258页 。 社 , 1984版 , 92页 。 [ 26 ] 蒙培元 : 《情感与理性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 9 ] 闻一多 : 《古典新义 》, 古籍出版社 , 1954 年 社 , 2002年版 , 104页 。 版 , 375页 。 [ 27 ] 姚文放 : 《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 》, 《学术月刊 》2007年第 12期 , 98 - 104[ 10 ] 李孜孛 : 《〈仪礼 〉与 〈礼记 〉之社会学的研 页 。 究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2005年版 , 3页 。 [ 28 ] 马大勇 : 《中国雕塑的故事 》, 山东画报出版 [ 11 ] 贾谊 : 《新书校注 》, 中华书局 , 2000 年版 , 227页 。 [ 12 ] 小野泽 精一 、福光永司 、山井涌 : 《气 的 思 想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2007年版 , 87页 。 [ 13 ] 倪润孜 : 《秦汉之际,人思想的整合与定位 》, 社 , 2008年版 , 223页 。 ?46? o rou s deduc tion. 28 A R esea rch on the Icon icity of S ign Ze n g Q in g x ia n g Sau ssu re and P ie rce a re founde rs of sem io tic s. W h ile Sau ssu re emp ha size s the a rb itra ry of language, P ie rce stre sse s the icon ic ity of language. A lthough a rb itra ry and icon ic ity of language have been d iscu ssed by m any scho la rs, the re ha s no t stud ie s on the icon ic ity of sign. Th is p ap e r stud ie s the defin ition of the icon ic ity of sign and ana lyse s fou r fo rm s of icon ic ity: im agic icon ic ity, d iagramm a tic icon ic ity, m e tonym y icon ic ity and m e ta2 p ho rica l icon ic ity. It a lso d iscu sse s the e ro sion of icon ic ity fo r p u rpo se s. 39 Ch inese Expression: the Cu ltu re Connota tion of A ncien t Sm ile Comm u2 n ica tion H u H e n in g H um an sm ile in d iffe ren t ha s d iffe ren t cu ltu re conno ta tion s in d iffe ren t tim e s and exp re s2 se s d iffe ren t comm un ica tion va lue s. The exp re ssion s of sm ile in the thou sand s of yea rs of Ch ine se cu ltu re h isto ry no t on ly rem a in in the fea tu re s of m a in ta in s, m u ra ls and o the r cu ltu ra l re lic s, bu t a lso be w ide ly read in the lite ra ry ou tp u ts. Th is p ap e r ana lyze s the exp re ssion s of sm ile and d iscu sse s the cu ltu re conno ta tion of the sym bo lic u sing of sm ile in anc ien t Ch ina. P rotection and M fanagem en t of Ch ina’s Television Con ten t Industry’s 47 In tellectua l P roperty R igh ts P e n g Zh u b in a n d Ya n g M e iya n Conve rged ne two rk of d igita l techn ique s inevitab ly b rings abou t the p rob lem of p ro tec tion of te levision con ten t in te llec tua l p rop e rty righ ts, wh ich is ve ry p rac tica l and cha lleng2 ing. It is the re su lt of the m a ssive p roduc tion of te levision con ten t indu stry unde r the c ircum stance s of d igita l techn ique s. The re a re new fea tu re s wh ich a re b rough t in to the fie ld of te levision con ten t indu stry’s p rop e rty righ ts: firstly, w iden ing and en rich ing the range of p rop e rty righ ts ob jec ts of con ten t p roduc ts; second ly, m e rging of comm un ica2 tion channe ls of con ten t p roduc ts. Howeve r, Ch ina’s te levision con ten t indu stry now is still on the edge of p ro tec tion of in te llec tua l p rop e rty righ ts. M eanwh ile, m any fron tie r issue s on p ro tec tion of in te llec tua l p rop e rty righ ts need to be inc luded in re la ted law con2 struc tion. The refo re, the p ro tec tion of te levision con ten t indu stry’s in te llec tua l p rop e rty righ ts shou ld be con side red a s a stra tegic p rob lem. O n one hand, we shou ld wo rk ha rd and exp and rap id ly; on the o the r hand, we shou ld strive fo r mo re tim e and sp ace fo r de2 ve lopm en t wh ile we a re go ing globa l. Sp ec ifica lly, we shou ld exp lo it cop yrigh t re sou rce s ac tive ly to enhance the c rea tive ab ility of cop yrigh t p roduc ts; imp rove the ab ility of cop yrigh t m anagem en t to c rea te new bu sine ss mode l of cop yrigh t m anagem en t; e stab lish and imp lem en t sta te stra tegy to ra ise in te rna tiona l comp e titive powe r of Ch ina’s te levi2 sion con ten t p rop e rty righ ts; con tribu te to the sta te in te re sts to bu ild and comp le te the in te rna tiona l re spond ing system of p ro tec tion of in te llec tua l p rop e rty righ ts. ?108?
/
本文档为【中国表情_古代微笑传播的文化内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