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印刷机操作规章制度

2017-12-06 13页 doc 31KB 9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印刷机操作规章制度印刷机操作规章制度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印刷机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NT1225型印刷开槽模切机的操作,正确使用及维护,确保产品质量,保障人员设施安全。2LD1600X1400型四色印刷开槽机和其它类型印刷开槽机参照此执行。 2、引用标准(无) 3、产品分类(略) 4、技术要求 4.1接班时的检查工作 4.1.1 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参加班前会议,接受车间、班组安排当班工作及其他注意事项。 4.1.2 接班人员应向交班人员详细交接上班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正加工、待加工...
印刷机操作规章制度
印刷机操作规章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印刷机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NT1225型印刷开槽模切机的操作,正确使用及维护,确保产品质量,保障人员设施安全。2LD1600X1400型四色印刷开槽机和其它类型印刷开槽机参照此执行。 2、引用(无) 3、产品分类(略) 4、技术要求 4.1接班时的检查工作 4.1.1 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岗,参加班前会议,接受车间、班组安排当班工作及其他注意事项。 4.1.2 接班人员应向交班人员详细交接上班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正加工、待加工产品情况以及当班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4.1.3 按下表进行详细检查: 序号 项 目 要 求 1 设备运行记录 内容填写真实可靠,设备运行状态与描述相吻合 2 工、用具,附件 齐全完好,并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 3 主、辅机 安全设施齐备,润滑良好 4 各电源开关 停机后必须处于非工作状态 印版、托盘等摆放整齐并摆放在规定位置,机台下面清洁整齐,场5 工作现场 地无积水,无常流水 4.1.4 交接班双方确认无误后,交接工作完成。 4.2印刷作业流程概述 4.2.1交接班确认无误后,做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4.2.2辅助工将待印刷纸板拉向印刷作业区,在拉板过程中必须注意纸板堆码高度不能超高(堆码高:2米含托盘高),不能因垮塌等损伤待印纸板和其它物件。 4.2.3依据生产需要准备当班所需的物料。 4.2.4主机长再次对设备进行检查,对印刷机各润滑点加润滑油(脂)进行润滑保养工作。检查各零部件是否松动,有无异常情况等,如有应立即上报车间并通知机、电修理工进行检查维护。 4.2.5主机手作开机前的挂版调试工作。 4.2.5.1依据生产要求领用所需的印版。 4.2.5.2 检查所领用的印版并确认其与彩稿相吻合后,挂好印版、调节各部压力,依据工艺要求调整开槽、修边刀的位置。 4.2.5.3试印刷一张(调试使用的纸板应为上工序提供的有缺陷板材),检查印刷效果,再次调整印版位置等,直至达到印刷效果为止。 4.2.5.4 在所有调节工作完成以后,取一张达到印刷效果的产品,依据相关质量要求进行自检。 4.2.5.4.1 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括纸板规格、尺寸、材质;检查印刷内容与彩稿是否符合,要求逐字进行核对。 4.2.5.4.2 检查版面位置与彩稿是否一致,若需模切加工,则在印刷试样的同时用模具试模,确认位置是否正确;色相、颜色深浅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彩稿及样箱相符合;检查印刷效果,版面是否清晰、整洁,有无野墨、糊墨等不良现象。 4.2.5.4.4 检查尺寸是否符合工艺图纸的要求,包括接头和四个版面的尺寸;检查开槽及切角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并且刀口必须光洁无毛刺;检查滚压痕效果是否符合工艺要求;若印刷开槽前横压线已压线或滚线,则开槽成型后须检查摇盖合缝是否正常,否则可在?2mm内修正箱宽使摇盖搭合良好;检查纸板厚度及强度的变化等。 4.2.5.4.5 在自检合格并经工段确认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第 1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4.2.5.4.6自检项目不得低于本公司企业标准相关要求。 4.3 主要设备参数 4.3.1 NT1225型印刷开槽模切机加工参数 最大连续进纸尺寸:2470mmX1200mm;隔张送纸最大尺寸:2470mmX1500mm;最小进纸尺寸:700mmX300mm(需贴辅助过纸条);最大印刷尺寸:2410mmX1200mm(挂版时最大为2410mmX1150mm);经济速度:80~120张/分(视材质和尺寸而定);刀模内径φ360;最大模切面积2400X1200mm;印刷辊直径407.8(加版厚);印刷用纸最大间隙9mm。 4.3.2 2LD1600X1400型四色印刷开槽机加工参数 最大连续进纸尺寸:2470mmX1400mm;隔张送纸最大尺寸:2470mmX1750mm;最小进纸尺寸:700mmX320mm(需贴辅助过纸条);最大印刷尺寸:2410mmX1400mm(挂版时最大为2410mmX1350mm);最小开槽近距:238mm(正刀时),75mm(反刀时);经济速度:80~120/分(视材质和尺寸而定)。 张 4.4印刷作业 4.4.1开机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4.4.1.1按下主操作面板“电源接通”开关,接通电源。 .4.1.2 打开空压机开关,运行一定时间使压力保持在8~10kg/cm,以确保各部位用气。 4 4.4.1.3 将送纸部及各印刷单元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便于使用操作者进入设备内部,装拆印版和调整设备。 4.4.1.4 送纸部调整 4.4.1.4.1 送纸器位置调整。在位置调整时,前门与后挡板间隙比纸板宽度大1~2mm,以使纸板能够整齐堆码,自由落下为宜。 4.4.1.4.2根据纸板尺寸设置进纸冲程的数值,该数值不能超过纸板的宽度。 4.4.1.4.3 送纸辊间隙调整。在调整时,要保持送纸轮与送纸辊两端间隙一致。送纸轮与送纸辊之间的间隙,要比纸板厚度小0.1~0.3mm。 4.4.1.4.4 风量调整。调整时要根据纸板的厚薄、大小、质量来调节合理的风量。风量大小已使纸板能够顺利进入印刷部为宜。 4.4.1.4.5送纸部挡板尺寸调节,左右挡板之间间距略比生产纸板长度大2-3mm,且挡板中心线必须与机体中心线重叠;前挡板同送纸平面的间隙要调到比纸板厚度大1~1.5mm为宜。 4.4.1.5 挂版与调整 4.4.1.5.1 挂印版。挂版时,要注意选好横向坐标。将挂版条压入挂版槽中,注意图案所处的印刷辊的轴向位置是否正确,一般情况要以印刷辊中心为基准,然后逆时针方向转动印刷滚筒一周,用另一端压条将该端面的挂版条装入槽中,然后用扳手拧紧棘轮六方头机构。 4.4.1.5.2根据印版,色序排列方式及印刷数量,将水墨上机。首先将水墨倒入专用容器内,水墨量不超过容器容量的80%,但必须确保水墨能有效循环。再把容器放在印刷机固定位置,插入软管,通过水墨泵将水墨上机,最后将着墨辊与刮墨辊间隙调至零(注意,两辊在无间隙时,若两辊间无水墨或水进行行循环时,严禁转动辊筒或开机作业)。 4.4.1.5.3 匀墨机构调节。包括供墨量调节、水墨均匀度调节、墨层厚度调节。在进行墨层厚度调节时,要注意水墨的粘度变化。 4.4.1.5.4将印版与压力辊之间调整到合适的间隙,以达到满意的印刷效果。通常两者之间的间隙小于纸板厚度0.3mm左右为宜。 4.4.1.5.5 墨辊与印版距离调节。调节时应使二者结合良好,压力均匀,无挤墨和有毛孔现象。 4.4.1.5.6印刷位置严格按文件要求进行调整。 4.4.1.6 压线开槽部调整 4.4.1.6.1 安装开槽刀。安装时注意刀片轴向位置应相互对齐,上刀与下刀槽必须对正。安装完毕后,应人工盘车使上刀片能顺利进入下刀槽后,才能采用机动,防止因安装不正损坏刀片。 4.4.1.6.2 调整开槽刀轴向位置。移动时要注意不得使两刀座相碰,且上刀应卡入下刀槽内, 第 2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移动前应清除各轴上的灰尘油污及杂物。 4.4.1.6.3 调整开槽刀上刀与下刀槽的接合深度。接合深度应控制在1.5~2.0mm 范围内,原则上做三层时可比五层小些。 4.4.1.6.4 调整压线刀轴向位置。压线刀必须与开槽刀对正。 4.4.1.6.5 根据纸板厚度调整压线深度,以纸板不被压破且能沿压痕顺利折叠成型为宜。 4.4.1.6.6开槽至压痕中线的深度因纸板厚度稍有区别,一般三层箱较压痕中线深1mm~2mm,五层箱较压痕中线深2.5mm~3.5mm。(若有特殊要求则按工艺文件执行) 4.4.1.7模切部使用。 4.4.1.7.1模具安装 4.4.1.7.1.1根据生产订单及对照工艺图取用模具,并核对模具标示尺寸是否同产品图一致,同时用卷尺对照工艺图测量尺寸,确认合格后方可装板。 4.4.1.7.1.2初调压力。启动空压机,将气缸加压到工作模式,用模具刀片(高度同模具刀高一致,一般为25.4mm)伸入上下两辊间左右翻动刀身,并逐渐调整模切压力间隙,调至使刀片刚好不能翻动为宜,然后卸载气缸压力,准备安装模具。 4.4.1.7.1.3安装位置。将模具中线同设备底辊中心孔对齐,使装好后的模具在版辊上左右居中。安装时严格按模具出纸箭头所示方向安装,若方向装反会对模切尺寸有一定影响。 4.4.1.7.1.4紧固模具。用专用镙铨和工具将模具固定在辊筒上,安装时必须使模具紧贴辊筒,禁止松动发生;模具四周和紧贴刀线的孔位应全部用镙栓紧固;在开始模切1000张左右时应停机再次对模具镙栓紧固,批量生产应在中途检查镙栓有无松动。 4.4.1.7.1.5连二模具在拼接安装后须模切检查前后两页尺寸是否相同,重点检查拼接处对应尺寸是否一致,误差不得大于?1mm,否则将接版螺栓松动后微调尺寸,使之符合要求。 4.4.1.7.2模切调试。 4.4.1.7.2.1启动主机电源和空压机。 4.4.1.7.2.2压力调整。遮住前挡板后光电开关,使下辊升起,转动侧面相应手柄(转动方向按表盘图所示),调整上下辊间隙,使刀具切入胶套约1.3mm。该间隙视纸板情况酌情调整,间隙过大将切不彻底,间隙过小将使胶套和刀具磨损加剧。用该品种的废板试压,至边料刚好完整切穿为宜。 4.4.1.7.2.3相位调整。当纸板相位落后于模切相位时(以模切相位为基准相位),可逆时针转动手柄,由该度盘显示调整位置,每格代表0.1mm。反之顺时针转动手柄即可。 4.4.1.7.2.4检查压线及成型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对部分压线进行处理。 4.4.1.7.2.5在确保修边和工艺尺寸的前提下使模切后印刷版面位置同产品图一致。 4.4.1.7.3模切胶垫维护。 4.4.1.7.3.1正常使用时将切刀深度控制在1.3~1.5mm左右,并及时清除胶垫表面杂物和毛刺。 4.4.1.7.3.2正常模切量在10万张以后,为延长胶垫使用寿命和提高模切效果,应对每节胶垫在滚筒轴向的排列位置按要求作适当调整。 4.4.1.7.3.3为确保模切质量和精度,胶垫厚度接近3mm时需更换新的胶垫。 4.4.1.7.3.4胶垫更换示意: 初始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一次调整: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第二次调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以后各次按周期轮换。 4.4.1.8 试机,生产。 第 3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4.4.1.7.1将经初调符合要求后的各部机组进行合并锁紧。 4.4.1.7.2将试印纸板放入送纸器内并启动供墨系统和风机。 4.4.1.7.3送纸、印刷、开槽等连动,试印纸板经印刷压线开槽后,成为成品(若仅需完成印刷或开槽等单项作业,则事先将无关功能项调整为待机状态)。 4.4.1.7.4按相关要求检验印刷、压线、开槽等质量。如有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按前述程序反复调整直到合格为止。 4.4.1.7.5 试印合格后,即可转入正式生产。转入正式生产时,速度调整不可过快,应缓慢加速至正常工作速度。 4.4.1.7.6应根据纸张大小,纸质和印刷图文等具体情况,尽量采用适当均衡的印刷速度,使印刷效果达到最佳。因水墨印刷特性,水墨粘度和着墨量将随印刷速度变化而变化,因此为达理想印刷效果须随时关注墨的粘度变化并做适当的调整改善。 4.4.1.9 收纸,成品堆码。 4.4.1.8.1堆纸及调节宽度一般比生产纸板宽度大10mm左右,运转速度随印刷速度同比例变化,使收纸部输送带同印刷部保持适当速比,将成品整齐堆码在托架上。 4.4.1.8.2用于存放成品的托架在堆放成品前必须用废板垫在底层进行保护。 4.4.1.8.3收纸过程中发生堵板,在清理时应保证印刷方向的一致和整齐,特别是需再次模切或单独开槽时极易造成下一工序废次品的产生。 4.4.2 停机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4.2.1 印刷完毕时,将主电机速度缓慢降到低速状态。 4.4.2.2 关闭印刷部墨泵调压阀,让水墨回流到盛桶内。 4.4.2.3 将水墨桶移开,换用清洁水,起动墨泵,把墨泵内的余墨清洗干净,并让清洁水经墨泵输送至匀墨机构,回收有用的淡墨。 4.4.2.4 当淡水墨达到无回收价值时,排入地沟专用污水收集管道,直到匀墨机构清洗干净为止。关闭墨泵减压阀。停止匀墨机构和涂墨机构动作。停止风机、主电机运转。 4.4.2.5 分开各印刷机组,继续人工清洗匀墨机构,直到无墨为止。打扫机器内部积灰和地面导轨卫生,清除杂物。如需更换印版,则将不用的印拆下,妥善保存。 4.4.2.6用专用毛巾沾清水清洁印版,清洁时用力均匀,不可过大。特别时有网点或细小线条和文字的区域更应注意,确保再次上机使用的正常进行。 4.4.2.7取下或准备上机的印版应使用专用挂版架整齐存放或平整叠放在平整地面上,若平放在地面,则地面不得有杂物损伤印版;印版上严禁踩踏和堆码其它杂物;当班用完的印版在整洁并确保无损后还入印版存放场所进行管理。 4.4.2.8设备清洁完备后,重新将各机组合好。 4.4.2.9 打扫机器外部及场地卫生;整理操作工具并在工具柜内摆放整齐。 4.4.2.10 将配套辅机停机,并作好设备及环境清洁卫生。 4.4.2.11拉下各控制开关,使机器各部处于非工作状态。拉下机组总电源开关,使机组处于非工作状态。 4.4.2.12机器外表各部发现有松动脱落现象,应予紧固恢复原状,设备上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4.4.3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4.4.3.1 确认设备内无人后,才能合机。 4.4.3.2 严禁拆卸防护网罩、安全开关等,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得开机。 4.4.3.3 严禁站在设备上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4.4.3.4 严禁在设备机台上放置水杯,工具及配件等异物。 4.4.3.5 严禁在运行中的输送带上行走。 4.4.3.6 保证设备周围工作场地清洁,无杂物,小心地面打滑。 4.4.3.7 严禁身体部位接触任何旋转的工作部件,确认各旋转部件旁无人后方能开机。 4.4.3.8进入机台时要按下急停自锁开关,若机器行走电机启动,迅速拉下机器里面的保险钢索,用以停止各部移动。 第 4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4.4.3.9 设备必须监护运行,严禁脱岗、串岗,发现故障立即停机。 4.4.3.10 保持设备清洁、润滑,开机前排放各压缩空气滤清器内的水。 4.4.3.11严禁用硬物野蛮敲击的方法调较尺寸,确有必要时可使用木锤或胶锤。 4.4.3.12不能用杂物覆盖电机,以免影响其散热。 4.4.3.13各电器按钮和触摸屏必须轻按,各带电部位不能被水或机油弄湿,避免电器短路造成危险。 4.4.3.14调试设备或清洗网纹辊表面时需格外小心,千万不要划伤网纹辊表面;不要将氨水等对辊体铜基腐蚀较强的液体接触辊面。 4.4.4 操作方式 4.4.4.1上述各项设备调试的功能操作均可通过各版块相应主控面版设置控制。 4.4.4.2触摸屏控制面版的操作根据显示说明和图示进行控制,在进行触摸屏操作前必须对上述各操作及注意事熟练掌握。 4.4.4.3各部分除通过触摸屏控制外,均可进行手动调节控制,手动调节均严格按上述规程执 行。 4.5质量监控及相关事项 4.5.1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至少每2小时必须对设备各运转部位进行点检和巡检,通过操作者感官判断设备是否有较大的振动,零部件有无松动,运行有无异常响声和异常气味等,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机、电工进行检查或维修处理。 4.5.2 印刷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一人(机长或副机手)随时站在印刷输出部不间断地监视印品质量。一旦抽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并向前追溯检查,剔出全部问题产品。 4.5.3在印刷过程中剔选出来的可以进行返工、返修的问题产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补救,以保证它能随着同批次产品一起流向下工序,避免出现入库后、甚至是货已经发出以后,生产车间仍然有该产品滞留。 4.5.4印刷输出接纸部人员须将边料清理干净,并要求接纸整齐,保持现场的清洁卫生。并且堆码高度要求统一(含托盘高度不大于2米),堆码整齐、美观,不得歪斜甚至跨塌。 4.5.5 每一个品种印刷完成以后,立即清理现场,并填写相应的工作记录。 4.5.6产品完成日报表的填写详细、工整、规范、没有污迹和涂改,并且保持记录的完整性,不得随意损毁、坏。作业记录数据须真实、可靠,具有可追溯性。 4.5.7每班必须在下班前15分钟提前结束工作,整理现场并清洁润滑设备,保证准点将机台移交给下一个班。 4.6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详见附表) 5、检(试)验方法及标准详见《瓦楞纸箱企业标准》。 本规程由工艺技术部组织编制并归口管理 本规程编制: 本规程会签: 本规程审核: 本规程批准: 第 5 页 共 6 页 文件编号: 印刷机操作规程 修改状态: 表:常见故障 不良情况 发 生 的 原 因 解 除 方 法 水墨粘度过低;网辊线数过高;网辊或墨辊磨提高水墨粘度;选用网线较低的网辊;更换受损的网辊或 损;印压过轻;纸板表面不平,显楞;纸质表墨辊;增大印压;选取表面平整的纸板,若面纸克重过低满版漏底 面处理不合格;印版传墨不佳;印版老化或损可适当增加克重;使用表面平滑度处理达标的纸板;更换 伤。 传墨不佳或老化受损的印版。 印版图文过浅;印压过大;墨量过大;水墨粘更换图文加深的印版;减轻印压;减少墨量;降低水墨粘糊版塞版 度太高;水墨颜料颗粒太粗;网辊网穴堵死;度;更换高品质水墨;彻底清洗网辊;加慢干剂降低干燥 水墨干燥太快;水墨杂质较多。 速度;过滤水墨杂质。 水墨循环挥发,粘度变化;水墨品质太差;机使用过程根据粘度和颜色变化适时适量加水调节;更换质 速时快时慢,速差太大;面纸纸色差异过大;量稳定的水墨;运转正常后匀速生产;将批次内纸色差异同批色差 循环系统内有上次使用时未清理干净的墨垢过大的纸板挑出,单独生产;彻底清除墨垢;对厚薄差异 污染;纸板厚薄不一;中途粘度调整不当。 过大的纸板事先筛选分类;加水调整粘度时一定要适量, 若过量使印色过浅应立即加原墨调节。 细浅部分印印压过大;水墨粘度过高;印版老化;印版高减少印压;降低粘度;更换印版;在印版底基上进行挖填,刷不清 低不平;墨量过大。 保持印刷高度一致;减少墨量。 底色粘度过高;底色印压过大;底色干燥过快降低底色粘度;调轻底色印压;调整底色干燥速度适中; 或过慢;面纸吸墨性差或过强;面色明度太高,更换吸收适印性较好的面纸;底色应采用比面色稍浅色叠印不良 同底色差异大;水墨墨质太差;面色墨量较小;相;更换品质好的水墨;适当提高面色墨量;增大面色印 面色印压不够 压。 印压调整不当;印版老化或轻微腐蚀;承印物调整印压;更换印版;改善承印物表面或挑选分类印刷;版面呈现针表面不平;水墨在网辊上干燥;网辊磨损,传改善水墨干燥性能;检查或更换受损网辊;适当增加水墨孔状 墨不良;粘度过低;消泡剂使用过量;墨层太粘度;消泡剂使用要适量;适当增大墨层;清洁印版表面; 薄;版面有杂质;水墨润湿性差。 改善水墨润湿性能。 匀墨不良;给墨量小;水墨流动性差;网辊不调整或更换受损墨辊和网纹辊;增加供墨量;改善水墨流版面有水纹 清洁或受损; 动性;清洁网辊。 和影痕 水墨粘度过高;印压过大,印迹边沿扩大;水降低水墨粘度;减轻印压;更换干燥性良好的水墨;使用印品干燥不 墨干燥性能不良;纸张吸收性差。 吸收性好的面纸。 良 纸板过于曲翘;纸板厚薄不一;送纸机构未压对过于曲翘的纸板进行分类印刷;厚薄差异过大的纸板分 住纸板或两端压力不一致;纸板宽度较小或印类生产;检查和调整整个送纸机构;粘贴过纸条,并使两印刷跑位 刷面积太小,未粘贴过纸条或粘贴位置和厚度端受力相当;维修设备;稳定机速。 不相同;设备受损或精度不够;印刷速度不稳 定,时快时慢。 成型尺寸偏差过大;竖压线过浅;送纸倾斜;检查工艺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调整竖压线深度;纠正倾斜开槽成型差 槽口深度过深或过浅;开槽刀,修边刀过度磨送纸;调整槽口深度满足成型要求;更换槽刀或修边刀。 损。 无预压或预压深度不够;滚线轮压力间隙过调整预压深度;增大线轮间隙;清除刀座或线轮上所附杂 小;刀盘底座或线轮上有杂物;预压位置同滚物;保持预压位置同滚线位置一致;将纸板水分过低的纸滚线破裂 线位置不一致;纸板水分太低;里纸太薄或纸板增加适当的存放时间,必要时将里纸向上,通过印刷机 质较差; 上水增湿;调整配纸。 送纸胶辊间隙过小;版面印压过大。 增大送纸间隙;降低版压。 厚度损失 详见《高速圆模操作规程》中相关要求 模切故障 第 6 页 共 6 页
/
本文档为【印刷机操作规章制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