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

2017-09-15 15页 doc 33KB 2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 出山黄雀亦有罗 ——从《再生缘》看女性在多重困境下的反抗及其结局 作者单位 河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10级高起本 邱雪惠 [内容摘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几乎都是处在被压迫的状态下~但在思想上也有为数不多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反抗意识。通读《再生缘》~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女性在封建社会压迫下要求平等、独立、彰显自我价值的愿望~也可以看到女性所面临的层层困境以及反抗的悲剧性。 关键词:再生缘 孟丽君 女性 反抗 困境 阴是阴来阳是阳,阴阳错位本荒唐,云南有个奇才女,胆识竟比男儿强,中状元,当新郎,拜丞...
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
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 出山黄雀亦有罗 ——从《再生缘》看女性在多重困境下的反抗及其结局 作者单位 河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10级高起本 邱雪惠 [内容摘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几乎都是处在被压迫的状态下~但在思想上也有为数不多的女性有很强烈的反抗意识。通读《再生缘》~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女性在封建社会压迫下要求平等、独立、彰显自我价值的愿望~也可以看到女性所面临的层层困境以及反抗的悲剧性。 关键词:再生缘 孟丽君 女性 反抗 困境 阴是阴来阳是阳,阴阳错位本荒唐,云南有个奇才女,胆识竟比男儿强,中状元,当新郎,拜丞相,入朝堂,文治国,武安邦,倜傥潇洒振朝纲,奇女奇遇展奇才,奇功奇业建辉煌,休怪女儿颠,休怪女儿狂,只因人间有荒唐也只有荒唐对荒唐,也只有荒唐对荒唐。 戏剧舞台上,黄梅戏大师韩再芬用柔婉娇媚的唱腔把孟丽君这位巾帼英雄女扮男装的传奇经历现的淋漓尽致,也把孟丽君的形象演绎的深入人心,但被改编为戏剧的原作和作者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一则是因为在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明清时期,女性地位低下,属于被边缘化的群体。二则,《再生缘》是以弹词的形式写成的,弹词在当 ,时被视为“盲子弹词,乞儿慌语”的低俗之作,难登大雅之堂。 所幸,在《再生缘》诞生二百多年后,陈寅恪和郭沫若两位大师重新发现了几乎堙没于世的《再生缘》,陈寅恪先生甚至把它提高到 1 与古希腊印度史诗一样的高度。一些学者还将它与《红楼梦》相提并论,号称“南缘北梦”。《再生缘》之所以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了挑战传统的思想的女性自觉意识,也是因为它塑造了许多具有流动性格的人物,并把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广阔的社会空间中,使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的变化又促使人物做出相应的行动,从而推进整个故事情节紧张有致,环环相扣又悬念叠出,这是《再生缘》所特有的魅力。但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仅仅有超越同一时代的思想性和精妙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或是具有引起人们理性思考人生的启迪意义,毫无疑问,《再生缘》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如果说《红楼梦》是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大悲剧展现了作者的幻灭之感,那么,《再生缘》则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为其织就的天罗地网里勇敢的反抗与挣扎。与《红楼梦》不同,《再生缘》的作者并不像曹雪芹那样厌恶功名利禄,而是把女性自我救赎的希望寄托在女扮男装、建功立业的白日梦中,这个梦的外在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内在是对女性自身困境的展示。时至今日,中国女性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再生缘》所蕴含的种种困境。 一、步出闺阁——对生存空间的反抗 古代女子的生活空间是非常狭小的,像杜丽娘那样被禁锢在闺房中,连后花园都不能进入是明清时期大家闺秀们生活的常态。封建时代的女性几乎没有经济地位,女性青春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上。因为婚姻对于她们来说,不止是一生的依靠,还是经济上的保障。最重要的是,婚姻是女性对于自己所应该拥有的另一半 2 世界的开辟,女子的在于从一个家庭走入另一个家庭,使两个不一定具有亲缘关系的家庭形成亲属关系。两个家庭构成了常规状态下女子们全部的活动空间。但《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她出生在一个相对开明的官宦之家,她的祖父陈兆仑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观念不以为然,他认为女子读大有裨益,还能“福慧双修”,她的的母亲汪氏也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女子,所以端生姊妹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读书让她间接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而“随父宦游”的经历,则使她较之一般女子有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久而久之,她就有了冲破女性的牢笼、与须眉男子一较高低的欲望。可惜这种愿望在那个时代是不现实的,所以作者只能将这个愿望诉诸笔端。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评论他的名作《包法利夫人》时曾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句话说明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大多会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在某一个或几个人物身上。显然,孟丽君就是作者在男性世界中的投影。原作中孟丽君出走的原因并不像戏剧中展现的那样是为了洗雪父亲的冤屈,而是出于避世全贞的思想,但相比于苏映 ,雪和刘燕玉,她还有效仿黄崇暇与花木兰的雄心壮志。所以,她离 ,家前在自己的画像上留有“愿教螺髻换乌纱”的诗句以表明心迹。跨出这一步,就从形式上摆脱了封建社会女子要承受的束缚,与男子有了相同的参加科举的机会,连中三元则让她有了胜于一般男子的大展宏图的空间。所以,从出走到中状元的过程,是一个女性勇敢闯入男性世界的过程,是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拓展,对既定生存环境的摆脱。在这个阶段内,孟丽君的出走以守节为由,还在封建社会为其设定的反抗范围之内,当她看到皇甫少华府中的萧条景象时,也颇有几分伤 3 感。但孟丽君绝非一般女子,她深知只有发奋读书,中了举人,做了官才能改变这一切。 以孟丽君才华,中举是必然的,可是中举之后,她的麻烦却接踵而至,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不过,作者此时还不可能意识到,她把孟丽君送进了男人的世界,既是给了她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也给了她一条条放纵欲望的道路。人生总是被许多无形的困境束缚着,每一次反抗的成功,只不过是从一个被冲破的牢笼,到另一个尚未冲破的牢笼中去。 二、假谐伉俪——生理与心理角色的斗争 在传统戏剧中,一个人如果中了状元,并且尚未婚配,那么他是极有可能被召为驸马或是被某位太师宰相召为东床的,女扮男装的孟丽君也不免由此“殊荣”。与戏剧中痛哭悲叹,以为将要沦为刀下之鬼的反映不同,原书中孟丽君被梁丞相召为女婿后,因有前书《玉钏 ?缘》中谢湘娥与王淑仙假扮夫妻的先例,所以孟丽君并无畏惧之心,而是入了洞房与新娘相见。相见之下,方知新娘就是自己昔日的闺中密友苏映雪,于是二人约定暂作假夫妻。这是在男扮女装的戏剧中很让人意外的情节,但正是这种形式让孟丽君有了继续挑战男性社会的余地。 苏映雪在作品中的地位虽然不像第一主人公孟丽君那么重要,但她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很多人以为她只是孟丽君故事发展的一个配角,但若从捉对描写的的角度来看,苏映雪则是作者在女性世界中的投影。与孟丽君相比,她的才貌并不出色,却也算得上女子中的佼佼者。她是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贤妻良母的典型,是作者以男权社会 4 为轴心的意识形态的外化。事实上,无论作者有多少被动与无奈,在现实世界中,她最终还是服从了苏映雪的生活模式。 在幻想世界中,孟丽君由于整日周旋与朝堂之上,“女以夫为纲”的女性附庸意识逐渐被“君为臣纲”的男性意识所取代。在听得皇甫少华纳了刘燕玉为妾的消息后,她不但有了不欲复归皇甫门的想法,也有了立德立功,做一朝贤相,名垂青史的想法。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她享受到了女性不可能拥有的自由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经济上的独立使她的思想远离世俗社会对女子的束缚。然而,向往普通女性生活的苏映雪一直未能忘情于皇甫少华,孟丽君也答应从中调停,让苏映雪与皇甫少华成其姻缘。但她和苏映雪已是夫妻,要让苏映雪复归少华,似乎也只有孟丽君道出自己女扮男装的实情,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惜,这时的孟丽君已经把隐藏自己的女儿身当成一种本能,处处小心防范,使皇甫少华等人毫无可乘之机。回击众人对自己的试探乃是她继续以男性身份在朝为官的前提。由此,孟丽君逐渐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她的反抗是持师道以抗夫权,这就使她相对处于一种优势。不过,孟丽君并未完全摆脱封建社会女性的意识形态。在理性的认识中,她自己就承认她搅乱阴阳、欺瞒朝廷,加之不孝父母,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让她胜败名裂,但事已至此,她只能一步步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反抗夫权—— 不需要爱情的成功之路 在与孟丽君的几番较量中,皇甫少华处处落了下风,况且皇甫少华已纳了刘燕玉做妾,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又有师生之分,这些因素使本性高傲的孟丽君不愿意向皇甫少华低头。这是身处现代的女性非常 5 容易理解的,但在那个时代,孟丽君不但会被整个男权社会视为叛逆,连一些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保守女性也会对孟丽君的表现横加指责。梁德绳所续的后三卷《再生缘》便借苏映雪之口很直接地指责了孟丽君。显然,就苏映雪的性格而言,这种表现是有悖常理的,续书者只不过通过书中人在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这些女性出于对家庭生活的维护,大都站在了与孟丽君相反的立场。她们不明白,对于一个想要走上成功之路、创造辉煌的女性而言,家庭是她的牢笼,婚姻是她的负累。 女性从先天条件来说就是弱者,而她们一旦获得了知识,拥有了智慧,很自然就想扭转这种局面。在娘家时,她们多因父母疼爱,还有幸福生活可过,一旦嫁入夫家,就要周旋于婆婆、妯娌、小姑、小叔子等很多人中间,这是令很多女性感到苦恼的事。难怪清代才女叶小鸾在听到自己将要出嫁的消息后,竟会一病不起,抑郁而亡。著名文学家袁枚以广招女弟子闻名于世,而他的妹妹袁机却嫁给了“暴戾佻险”的高氏,并且一味忍让,直到高氏要将袁机卖掉来还赌债,袁 ?机才被迫回到娘家,最后郁郁而终。白居易有两句诗说:“为人莫作 ?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妇女要操持家务,侍奉翁姑,养育子女,还要忍受生育的痛苦,还有三从四德和七出之条限制自由。女人的苦难从出嫁时就开始,直至终老。在这样的束缚和重压之下,只有自己强势,不依靠或干脆摆脱出嫁的困境,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女性要想成功就不能爱情和婚姻束缚住。可惜,几千年来女性要遵守的规范都是男性确立的,女性只是被操控的对象,久而久之,很多女性自己也逐渐认同了这些规范,并加入维护者的队伍,真正能意识到 6 自己所处的困境并有能力去反抗的女性更是寥寥无几,这是孟丽君这个形象超越时代的意义。 孟丽君很清楚,在封建礼法的约束下,她一旦回归家庭就意味着她要重新被要求扮演弱者的角色,她是不甘示弱的,得知皇甫少华冒然上本指认出她的身份,她的反抗只会更加激烈。不过,这种激烈的反抗也迫使她与世俗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四、反抗母权——背离伦理的两难抉择 孟丽君出走之前曾留有画像,意在让画中真容陪伴双亲,以慰父母思女之情。这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不认父母,而且在母亲眼中她还是一个贪图相位,无情无义的不孝之女。若说她贪图名利,倒也不完全是虚,她有“从今索性不言明,蟒玉威风过一生”的思想,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她具有的独立的条件和意识,甚至还有像男人那样娶妻生子,让苏映雪陪着自己过一辈子的想法,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现实的。也许一切事情的发展从她出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然也就不会有虚构的天庭,前世的故事。她做男子已经做得得心应手,对于那些可能产生的猜疑也有一定的应对策略。她的做派和价值观也向男性世界靠拢。因此,作为父亲的孟士元倒还能理解她,但口无遮拦的母亲韩素心无意间泄露了秘密,在项南金冒名孟丽君的时候又抵死不认,这才坏了孟丽君的大计。为了保住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切,也为了不给家族带来更大的灾难,她只能抵赖说自己不是孟丽君。这样一来,她就背上了不孝的罪名,这一重罪是她背负不起的,她也还没有狠心到不认父母的境地,只是没有人体谅她的无奈,也没有人认为作为女性的她这样反抗是合理的。在母亲狭隘的头脑 7 里,只能想到她想继续做官这一层,所有人都看到而且由衷地赞叹她的才华,但并不提及她可能拥有的比一般男子更远大的抱负,也不可能给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当自由和亲情发生冲突,孟丽君陷入了更加痛苦的自责与桀骜的自信中,形成了一种人格分裂的状态。不幸的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她心中那难以被驯服的骄傲,她还必须要沿着这条没有同行者也看不到希望的路走下去。不脱下她的男儿装,她是不甘心回到闺阁之中,去过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生活的。不过,就算她能够战胜夫权、父权等多重压力,有一个人是绝对不能与之决裂的,孟丽君之所以能保有自己的男性身份,并步步高升,最终官至一朝宰辅,完全是拜这个人所赐,这个人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在与皇帝的周旋中,孟丽君并不像戏剧名段《游上林》中表现的那样潇洒,而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皇帝也是男性,而且是维护男权社会秩序的最高执行者,他维护孟丽君在朝为官的权利,是因为他的私欲。从根本上说,他也要求甚至逼迫孟丽君回归女性“雌伏”的状态中,只是“雌伏”的对象不同而已。 五、反抗君权——自相矛盾的据理力争 孟丽君反抗君权的行动在未被脱下男儿装时就开始了,怪只怪那一张画像似乎成了逼生逼死、追魂索命的利器。在多种戏剧改编的影响下,人们已经习惯了孟丽君嫁与皇甫少华的华丽缘,但淮剧《孟丽君》写了孟丽君家遭难,皇甫少华见死不救,孟丽君被逼参加科举,意在整肃朝纲,做官后与皇帝心有灵犀,她在酒醉脱靴,身份败露后,吐血生病,皇帝闻讯赶来,与孟丽君一起潜逃。这个结局很浪漫,却是不现实的。痴情天子如唐玄宗,也迫于“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压力 8 在马嵬坡前处死了杨贵妃。皇帝如果因为孟丽君置自己的江山与不顾,且不说太后不会放过他们,众大臣会反对孟丽君入宫,而皇甫少华则有可能利用手中的兵权起事,这也是书中所写太后最为担心的结果。为了保住皇权和江山的稳固,太后可能命令皇帝将孟丽君还给皇甫少华,这样孟丽君的反抗就以失败告终。孟丽君自己也不是一个肯为了理想牺牲名节的人,在天香馆中孟丽君已是孤军深入,看似走投无路,倘若她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或想借助皇帝继续稳居政坛,她早就半推半就地屈服了。在天香馆中,她还可以顶着皇帝的严威说自己是真男子,因为那时候她还没有被人脱下靴子,验明真身。面对皇帝摆下的风流阵,她虽不愿下嫁皇甫少华,但守节全名于她还是一种自然意识,所以她敢于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扮铁面臣,皇帝见毫无可乘之机,也只好让孟丽君走脱了。此后由于孟丽君时时有所防备,君臣倒也依旧相敬如宾,但皇帝并未死心,所以才处处维护孟丽君,直到她要被太后和皇后(皇甫长华)脱靴验看时,还在与太后皇后周旋。但皇帝是出于私心,当孟丽君的身份败露之后,皇帝见又有了可乘之机,就一边依仗自己的绝对权威,逼孟丽君不准吐露真实身份,一面把孟丽君是女子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太后和皇后知道。孟丽君答应三天之后上本陈情,并用假话试探苏映雪是否有进宫随驾之心。 陈端生所写的《再生缘》前十七卷到此戛然而止,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丽君对于皇帝的荒淫是很不以为然的,按照陈端生的构思,事情再发展下去,孟丽君与皇帝的冲突和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鉴于陈端生当时所处的情景,她是无法也不敢再将结局写出来的。陈端生的丈夫范秋塘在一次科场舞弊案中被牵连其中,发配伊利。从《再 9 生缘》第十七卷的卷首一大段自叙身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再不是十二年前那样明快轻松的笔调了。因此作者很可能写出一个大悲剧的结尾,把孟丽君对君权的反抗书写的淋漓尽致。 正如郭沫若所说:“孟丽君是挟封建道德以反封建秩序,挟爵禄名位以反男尊女卑,挟君威而不认父母,挟师道而不认丈夫,挟贞操 ?节烈而违抗朝廷,挟孝悌力行而犯上作乱。她是以封建而反封建,所以她的悲剧是必然的,而她自己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之后,也成了一个人人皆曰可杀之人。 六、闺媛重现——众人的围攻 英雄的悲剧 虽然明白《再生缘》只是一个并不真实的游戏之作,但在读的过程中,还是为孟丽君捏了一把汗。一个万千男子不及的巾帼英雄,先是凭借自己的卓越才智中了状元,而后从兵部尚书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足以为千百年来受压迫的广大女性扬眉吐气。作为女性不仅从中感到虚拟治国安邦的快意,还看到了颠覆阴阳尊卑的桀骜,对抗至尊权威的勇气。所以,随着情节的发展,当她被脱下靴子,识破女儿身的时候,我们的心似乎也随之跌落了下来。但是这一段情节同样有值得的地方。孟丽君是生活在一个由封建礼法和许多信奉者组成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为所有想有所作为的女子准备了牢不可破的天罗地网。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皇甫少华一人对抗时,她还表现的相当轻松,因为她与皇甫少华没有感情基础,有的只是射柳姻缘的夫妻之名。当作为母亲的韩素心因思女成病时,孟丽君忍不住与她相认,韩素心泄密虽出于偶然,但在她固有的意识里,孟丽君还是应该认了父母和丈夫回到家庭中来。有别与世俗见识的孟丽 10 君偏偏有一个最世俗的母亲,脑子里想的只是孟丽君能不能稳稳当当地当上正室王妃。泄密后,她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她所能想到的只是令皇甫少华不负心便可。她没有想到失去了权位的孟丽君会被伦理纲常的铁索缚住,失去抗争的资本。最终孟丽君疏于防范是因为尹良贞(皇甫少华之母)奏明皇甫长华,皇甫长华又联合了太后,以画观音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召孟丽君进宫,在多方势力的围困下,孟丽君就像一个遭到围攻的猎物,似乎已经无计可施了。但根据孟丽君的性格和她的守节思想来看,她是不会屈从于皇帝的,即使皇帝是欣赏她并且对她专情的,她也不过是又一个武则天,且不说在这个故事假托的元朝背景下,一个汉人女子能不能入宫,就算她入了宫,依旧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她也会因为有“狐媚惑主”的恶名而落下骂名。如果她誓死反抗,皇帝在盛怒之下可能处死她,皇帝的这种想法在书中也不是没有过的。以此观之,皇甫少华、韩素心、尹良贞、皇甫长华、太后、皇帝,包括泄密给皇甫少华的苏乳母,甚至还包括一直与她站在同一阵线,但本身也给她制造了麻烦的苏映雪,他们共同缔造了孟丽君的悲剧。更具有悲剧意蕴的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虽然都是出于维护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利益,但他们似乎都没错,错的似乎只有孟丽君一个;然而,站在孟丽君的立场上来说,她的反抗又是很了不起的,他身上集中彰显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超前的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意识。可惜,在传统中国的群体意识中,往往没有真正的是非对错,当一个人要坚持一些真理或主张时,哪怕他再怎么认为这是正确的,只要大多数人站出来指定她是错误的,那么,她就是错的了,人们不会给她辩解和求证的机会,而会依据自己的理解把她拉回 11 到所谓的正道上来。如果她不肯回归,那么她就会理所当然的被视为叛逆,加上种种罪名,以显示多数人认可的才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孟丽君一个人的悲剧与困境,也是每个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境。 七、我看结局——冷暖自知的无奈收场 正如坚持不懈的反抗必然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一样,对因循守旧的群体的妥协也是一种悲剧。反抗会导致肉体的死亡。而屈服于一种自己本来就不甘心屈服的集体意识,对于曾经挣脱了枷锁的孟丽君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从第十七卷孟丽君被皇帝威胁后的反映来看,她似乎已经走投无路了,但《再生缘》的写作势态又总是呈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状况。从孟丽君被脱靴那日听得乌鸦叫,到第二日又听见喜鹊叫,可见事情不是没有转机的。从 ?孟丽君自己说:“几载君臣从此已,三日后,不能重面衮衣袍。”可以推测她也许会在三天中的任何一天悄然遁世,留下一道本章,说明自己的抱负以及不愿脱下男装的初衷,这也是一种可以将反抗表达到极致的方式。 至于郭沫若推测的孟丽君吐血而亡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可以通过孟丽君自己说这是酒伤所致,判断出这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或者尚不至于在三天之内死去。且由《再生缘》第十六卷的卷首诗中的:“槐鼎早承高密衮,梅花新试寿阳妆。几番卸却衣冠后,宝炬云屏入洞房。”判断出孟丽君和皇帝之间也不会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发生。这里牵扯到两个典故:“高密衮是指西汉末年,邓禹助刘秀取得天下,建立东汉政权,被封为高密侯,君臣相得,融洽 ,无间。后遂以"高密衮"指功高而取显位。寿阳妆是指南朝宋武帝女 12 寿阳公主曾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妇女多效之,在额心描梅为饰。亦称“寿阳妆”。可见根据作者的构思孟丽君最后很有可能做了太后的干女儿,被封为公主。从最后一联还可以得知孟丽君最终还是入了洞房,与皇甫少华完成了射柳姻缘的,只不过是“几番卸却衣冠后。”可以猜想孟丽君也许还会有顽强的对抗,在皇帝发现了她的女儿身后,并没有泄露出去。三天之内,她有可能再次男装潜逃;她可以用假死之计从众人的视野中淡出;也可以不动声色的由荣兰代其嫁入皇甫门中,自己全身而退,等到众人发现,孟丽君早已不见踪影,三年守义期满,皇甫少华挂冠而去,找到孟丽君后,再次设下亲情计,逼孟丽君随他一同还朝,但孟丽君对三女共事一夫的境况深感愤懑,在与皇甫少华成亲并被受封公主之后,并未与其有夫妻之实就在有志难伸的悲愤中郁郁而终或毒发身亡。关于孟丽君的死因,笔者还有一种看法:在陈端生所写的第十六卷中借温妃之口说鸾凤齐翔,当应在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同归上界已为时不远。再者,皇帝与孟丽君在天香馆之事温妃已尽知,孟丽君失掉的御笔赠诗极有可能被温妃看见,她对于皇帝的心思是表面逢迎,暗怀怨恨,她很有可能在酒中下药嫁祸于皇甫长华,这样一箭双雕,既害了孟丽君,又使皇甫长华失宠。皇甫少华因孟丽君之死心灰意冷,经真僧点拨修成仙道,由《再生缘》第十五卷五十七回的开篇诗:“他日复还真面貌,箫声吹上凤凰台。”可以知道孟丽君与皇甫少华最终是像萧史弄玉永结鸾俦,同归上界。这样的结局既不像续书的大团圆结局那样流于俗套,也暗合了郭沫若先生所谓的“团圆其表,悲剧其里”的结局。更重要的是,这种结局也使得人 13 们争论的悲与喜两种结局趋于统一。出于理性和被迫入宫的压力,孟丽君将接受自己成为皇甫少华正妻的事实,出于内心的感受,她将对这种结局充满厌恶,这就促成了团圆之后悲剧性冲突的进一步深化,也极有可能导致她最终的死亡。在天界的团圆,已非续书中写到的“天缘偶合诸亲会,期逢百禄大开筵”的团圆,而是孟丽君与世俗甚至是与天命抗争的结果。 被平庸同化的先行者 八、关于续书—— 梁德绳所续的后三卷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皇甫少华一夫娶三妇,生三男二女,作者锦上添花地写了皇甫少华家族的热闹鼎盛,并借剧中人物对世人进行说教。文中有大段大段追述往事的语句,且节奏松散,韵律凌乱,思想陈腐,较之于陈端生所著高下立见。虽然大团圆的结局是我们所乐见的,但根据陈端生塑造的人物性格,按照其应有的逻辑发展,孟丽君绝不会因为皇帝的威逼就改变了原来的立场,也不会因为自己无计可施就去和父母、兄长讲和,这样孟丽君的反抗性就被大大的降低了。梁德绳、侯芝作为续书者,或是因为自己思想保守,或是为了迎合一大部分读者的心理,就像高鹗续红楼梦那样续写了《再生缘》,侯芝还对《再生缘》大加删改,改掉了在她的既定观念中不允许存在的孟丽君那些清高自傲,忤逆不孝的言语,并把《再生缘》易名为《金闺杰》,《金闺杰》中孟丽君的形象从一个冲破封建牢笼的斗争者,变成了遵循封建秩序的杰出的奴隶。《再生缘》展现出的超越时代的思想被扭曲、被湮灭是陈端生和她塑造的孟丽君的悲剧,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悲剧。 知名作家程万军先生在《中国式命运怪圈》的讲座中说:“中国 14 是一个理解平庸,强调弱者文化的国家。”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强者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处于被弱者包围的境地,这群弱者终会一哄而上,颠覆强者的思想及他们划定的路线,而他们自己会顺从地沿着必将衰亡的道路越走越远,直到走进坟墓。而且,传统中国社会一向强调集体意识,对于个体生命自由意志的尊重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说伟大的人物总是孤独的。但他们之所以孤独,往往是因为平庸的人会构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来肢解崇高,亵渎伟大,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都在上演的悲剧。 孟丽君由反抗到挣扎,一开始她还意识不到自己走进了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困境的根源是她被界定为弱势的性别,随着情节的发展,压在她身上的无法挣脱的力量越来越大,她只是不愿妥协,也无所畏惧,哪怕等待她的是身败名裂,香消玉殒。 有人说,《再生缘》是一曲带着脚镣的生命之舞。带着脚镣的生命之舞,这是多么触目惊心,又多么令人赞叹的比喻呀~女性在男性世界不平等的角色认知中毅然前行,为的是赢得男性对于女性自由和自我选择权的尊重,为了赢得和男性平等的价值和机遇。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不甘平庸的女性时时奏响生命的赞歌~ 注释: ,吕启祥:梦在红楼之外——《再生缘》与《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1996,2,240. ,黄崇暇:五代十国时四川临邛人,父亲曾在蜀中任使君,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诗善文,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父母亡故后,家境清寒,与老保姆相依为生。成年后常女扮男装,四处游历。公元888年,因故被诬为纵火人,写诗向知州周庠辩冤,得其赏识,获释后,经周庠推举,代理司户参军一职。周庠又欲将 15 其女嫁予黄崇嘏为妻。黄无奈修书一封,表明“女身”,并向周庠辞职。归乡后,守贫而终。关于黄崇嘏身世,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状元一说,故其素有“女状元”之美称,为黄梅戏《女驸马》之原型,事见《十国春秋?前蜀》。 ,陈端生:再生缘(上)[M]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11,第1版.135. ?玉钏缘:是清初长篇弹词,讲述了谢玉辉连娶八美的故事和其妹谢湘娥因躲避征选入宫,与谢玉辉换装赴京参加科举,得中状元,入赘相府,娶王淑仙为妻的故事。《玉钏缘》为《再生缘》之前传。见《再生缘》第一卷,第一回《东斗君云霄被谪》。[M]陈端生.再生缘(上)中州书画社.1982,11,第1版1—2.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萌.论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逃避婚姻的心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23卷总90期. ?白居易?太行路 ?郭沫若: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N]光明日报1961,5,4. ?陈端生.再生缘(下)[M]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11,第1版.978. ,范晔:后汉书?邓禹传[M].中华书局.2008,11 参考文献: [1]吕启祥:梦在红楼之外——《再生缘》与《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6,2. [2]十国春秋?前蜀[M] [3]陈端生:再生缘[M]郑州河南中州书画社.1982,11,第1版 [4]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萌?论明清时期女性创作群体逃避婚姻的心态[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4期第23卷总90期. [5]郭沫若: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N].光明日报1961,05,4. [6]范晔后汉书:邓禹传[M]中华书局.2008,11. [7]乐黛云:无名、失语中的女性梦幻 ------十八世纪中国女作家陈端生和她对女性的看法.[J]中国文化第10期.1994,8 [8]陈寅恪论《再生缘》[A]朱东润.中华文史论丛.第八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6
/
本文档为【再生缘论文_免费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