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草莓枯萎病

2017-11-12 23页 doc 337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74951

暂无简介

举报
草莓枯萎病草莓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 病原 : 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
草莓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 草莓枯萎病 病原 : 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因素 发病温限18,32?,最适温度30,32?。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草莓根腐病 病原: 草莓疫霉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an ,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根的中心柱呈红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皮坏死,形成1,5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侵染循环 草莓疫霉以卵孢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植物的根系或幼根。 发生因素 在田间也可通过病株土壤、水、种苗和农具带菌传播。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囊,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本病为低温域病害,地温高于25?则不发病或发病轻。一般春、秋多雨年份,低洼排水不良或大水漫灌地块,草莓发病重。10月中、下旬扣棚后,棚室在闷湿情况下极易发病,重茬连作地,植株长势衰弱,草莓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择早熟避病或抗(耐)病品种,如宝交早生、丰香、因都卡、新明星等。草莓田一般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部挖除,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在光照最充分,气温较高的夏季7,8月份,地面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15天以上,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60?,可消毒土壤。同时也可促使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提高土壤肥力。草莓施肥的原则是适氮、重磷重钾,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足基肥,以保证满足草莓整个生长期的;灌水要及时适当,掌握“头水晚,二水赶”的原则。开花后至果实成熟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有条件可进行滴灌或渗灌。 草莓炭疽病 病原: 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 为害症状: 叶片、叶柄、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浆果都可受害,株叶受害大体可分为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两类症状。局部病斑在匍匐茎上最易发生,叶、叶柄和浆果上也常见。茎叶上病斑长3,7毫米,初为红褐色,后变黑色,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匍匐茎或叶柄整圈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病叶边缘发生棕红色病斑,后变褐色或黑色,发病较轻时,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时能恢复,发病严重时几天后即枯死。掰断茎部的症状是由外向内逐渐变成褐色或黑色,拔起植株,细根新鲜,主根基部与茎交界处部分发黑。 与茎腐病、红心根腐病、草腐病的区别在于这些立枯病死亡病株根腐霉烂易拔起,而炭疽病根系新鲜难拔起。与黄萎病的区别在于黄萎病新抽幼叶表现畸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然后叶绿变褐向内凋萎枯死,根系变黑褐色,而炭疽病幼叶正常,不变黄,无畸变。与青枯病的区别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横切根茎可见维管束环状褐变,并有白色混浊粘液溢出,而炭疽病根茎横切面可见自外而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土壤中的病茎叶,匍匐茎等病残体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形成孢子后随雨水飞溅到草莓上引起再次侵染和扩展。 发生因素 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8,32?,属高温性病害,凉爽干燥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宝交早生、早红光抗病性强,丰香中抗、丽红、女峰、春香均易感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择无病田作为苗床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对育苗地进行土壤熏蒸消毒,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消毒的费用比较昂贵;加强草莓苗床健康母株的选择;因此应避免大水泼浇、漫灌,防止泥水在草莓苗间飞溅、流淌。采用加盖遮阴棚、滴灌、沟灌等方法,既可以适当给草莓植株补充水分,又可以降低地温,从而促进草莓生长,减轻病害。 草莓叶斑病 病原 杜拉柱隔孢Ramularia tulasne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草莓蛇眼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fragariae(Tul.) Lindau.,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在被害枯叶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病原菌生育适温18,22?,低于7?或高于23?发育迟缓。 防治方法 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被害叶集中烧毁;定植时淘汰发病苗。 草莓褐斑病 病原 暗拟茎点霉Dendrophoma obscurans (Ell.et Ev.) Anderso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 常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叶枯苗死,直接影响草莓生产。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生褐紫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紫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组织内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越冬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扩大。 发生因素 遇高温干旱,病情受抑,但如遇温暖多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频繁出现,病情又扩展,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 草莓灰霉病 病原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 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Fucke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危害 保护地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花器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气流、棚室内水汽和露水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下萌发产生芽管,通过伤口侵入草莓植株,此为初次侵染;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最适温度为13,25?;抗旱能力较强,但萌发时对湿度要求很高,在水中最易萌发,相对湿度低于95%不萌发。 发生因素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30天;偏施氨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灰霉病;过度密植,栽培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多,以及垄土积水,棚内通气不良都会导引起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有红福、爱梅、明宝、全明星、印度卡、戈雷拉、美国草莓3号等;国内优良品种有硕丰、星都1、星都2、中国草莓1号、红衣、明磊、硕蜜等;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最有效的措施,旱作轮作的植物以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为好,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为轮种作物;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连作大棚可利用夏季高温消毒土壤,方法是每亩用稻草500,1000千克,切成3,5厘米长,与50,100生石灰一起撒于土表,然后深翻作成高畦,灌水至饱和,盖上地膜密封。在强光照下土温可升到50,60?,维持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各种病原菌和害虫。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控制栽种密度,避免过多施用氨肥,防止植株生长过度茂盛。浆果应及时采收。 调控棚室温湿度是控病的重量要手段。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气温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其次是实施滴灌或膜下浇水的新技术,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切勿漫灌,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相对湿度,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座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 草莓白粉病 病原 羽衣草单囊壳Sphaerotheca aphanis (Wallr.)Braun,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危害 草莓主要病害之一,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最严重。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果实,而在果梗、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病原菌逐渐漫延扩展,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而干枯。果实后期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侵染循环 北方地区病原菌是以病原菌残体留在地上或在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原菌残留,种苗携带病原菌和其它传播途径而引发病害。 发生因素 在南方病原菌周年生活于草莓植株,春秋分生孢子飞散到空气中传播。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植株的长势。湿度大利其流行,低温也可萌发,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草莓品种间对白粉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杜克拉、图得拉、卡尔特1号、宝交早生、哈尼等品种抗性较好;清理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不要过量施氮肥,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串棚”,避免人为传播。发现病枝,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装进方便袋烧掉或深埋。 草莓疫霉果腐病 病原 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t Cohn) Schrtr.、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t E.Smith) Leonian和柑桔生疫霉P.citricola Saw.,均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从开花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幼果发病时病部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故又称为革腐。成熟果发病,病部白腐软化,似开水烫伤。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条件产生孢子囊,遇水释放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 发生因素 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清沟沥水,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草莓园内可用谷壳铺设于畦沟内,避免雨水直接落到土壤上。 草莓青枯病 病原 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属细菌。 为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定植初期。初发病时下位叶1,2片凋萎,叶柄下垂似烫伤状,烈日下更为严重。夜间可恢复,发病数天后整株枯死。根系表面无明显症状,但将根冠纵切,可见根冠中央有明显褐化现象。生育期间发病甚少,一直到草莓采收末期,青枯现象才再度出现。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随病残体残留于草莓园或在草莓株上越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或通过带病草莓苗传播。病原菌从伤口侵入,该菌具潜伏侵染特性,有时长达10个月以上。 发生因素 病原菌发育温限10,40?,最适温度30,37?,最适pH 6.6。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严禁用罹病田做育苗圃;栽植健康苗,连续种植2年,病原菌感染率下降。加强栽培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调节土壤pH。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 细菌黄单胞杆菌属草莓黄单胞菌Xanthomonas fragariae Kennedy et King,属细菌。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片,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因此叶片常干缩破碎。严重的生长点变黑枯死,叶柄、匍匐茎、花也可枯死。 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土壤里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通过灌溉水,雨水及虫伤或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传播蔓延,病原菌从叶缘处水孔或叶面伤口侵入,后进入维管束向上下扩展。 发生因素 发病适温25,30?,高温多雨,连作或早播,地势低洼,灌水过量,排水不良,肥料少或未腐熟,人为伤口和虫伤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适时定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 ] 草莓病毒病 病原 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已检出草莓斑驳病毒(SMO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 草莓皱缩病毒(SCrV)、草莓镶脉病毒(SVBV)。 为害症状 草莓全株均可发生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 减少,品质变劣,甚至不结果。复合感染时,由于毒源不同而表现症状各异。草莓斑驳病毒引起植株 明显矮化,叶片缩小,畸形,叶面皱缩,叶色褪绿,或现出直径2毫米左右黄色不规则小斑。轻型黄 边病毒则表现为幼叶黄色斑驳,边缘褪绿,后逐渐变为红色,最终枯死。 侵染循环 病毒主要在草莓种株上越冬,通过蚜虫传毒。 发生因素 连年种植,病毒病发病率高。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种苗。引种时严 格剔除病种苗,不从重病区或重病田引种,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掉。 1、蚜虫 蚜虫北方一年发生10-30余代,以卵态在果树枝芽上越冬或以成虫态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过冬。在温室内不断繁殖危害。 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以初夏和秋初密度最大,多在幼叶叶柄叶背活动吸食汁液,泌露污染叶片,并使叶片出现萎缩,扭曲变形,传播病毒,使苗木染毒退化。 防治: 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消除杂草,保护利用蚜虫天敌 2、螨类(红蜘蛛) 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危害最多的是仙客来红蜘蛛和二点红蜘蛛。一年可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周年危害,保护地尤为严重。以增殖雌性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代春产卵,孵化后开始活动危害,高温干燥是诱发螨类大量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 通过风雨或调水运用,人体用具等传播繁殖力强,代数多螨类喜在干燥未展开的幼叶上吸取汁液,局部新成小白点,使叶组织受损,叶片伸出后皱缩,严重时叶片呈锈色干枯,似火烧状,植株受抑制,造成产量降低甚至绝产。 防治方法: 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减少虫源传播,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干旱。 3、白粉虱 属同翅目,粉虱科,在华北及豫西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寄主范围广,成虫群聚于叶背,刺吸叶片液汁, 使叶片输导受阻变黄,成虫分泌物可引起煤污病发生,造成叶片萎蔫,甚至植株死亡。 白粉虱繁殖快、代数多,并且世代重叠,在华北1年发生10代以上,7、8月份密度增长最快,危害最为严重,10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向温室内迁移危害,温室中可常年繁殖危害。 4、蛴螬 属鞘翅目,金龟子科幼虫的总称。主要危害草莓的根、块根、块茎及幼苗,成虫危害叶片和花器。蛴螬喜欢聚集在有机质多而不干不湿的土壤中活动危害,成虫喜欢在厩肥上产卵, 故使用厩肥多的地块严重。 防治方法: 春秋耕翻土地时,人捡、鸟啄来杀死蛴螬,使用腐熟的肥料,减少虫卵。 5、地老虎 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的一类害虫,3龄以前的幼虫栖息于草莓地上部分取食嫩芽和嫩叶,被咬食的叶片呈透明的白斑或小孔,3龄以后的幼虫,白天躲在土壤2—6cm深处,夜间到地面咬食幼苗果实。 小地老虎1年发生2--7代,成虫昼伏夜出在草莓等作物叶背、根部、土地上产卵,对糖醋药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第一代幼虫盛期在华北地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6、蝼蛄 属直翅目蝼蛄科,在我国危害较重的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它食性较杂,对草莓危害咬伤根茎、幼根,使植株凋萎死亡。其幼虫在冻土层下休眠过冬,地温转暖后进入地表活动, 这两种蝼蛄有趋光性。 7、蛞蝓 为陆生软体动物,主要为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取食蔬菜叶片成孔洞。尤以幼苗,嫩叶受害最重,在草莓上主要危害成熟期浆果,使被拱食过的浆果失去经济价值。 8、跳甲 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部分省区,成虫、幼虫啃食叶肉,嫩叶,伤害嫩心花瓣花蕾。剥食果肉。对草 莓生长有一定影响。成虫在土壤和枯枝落叶中越冬。 防治方法:保护天敌,草蛉、蟾蜍、瓢虫等。消除老叶减少虫源,消灭卵块幼虫。 9、斜纹夜蛾 主要是其幼虫为害心叶和花蕾,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和开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可远距离迁飞。每年可发生3-9代,江浙一带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幼虫盛发期,为害高峰在9月中下旬。初孵幼虫群集于叶背昼夜取食,为害草莓。大棚栽培时,若覆盖前棚内即有幼虫,则盖棚加温后,为害更加严重。受害植株叶片出现缺刻,严重时可使植株上无一健全叶片,甚至仅留下光秃的叶柄。 斜纹夜蛾是迁飞突发性害虫,应尽量将其在低龄阶段杀死。豆丁网(DocIn)是全球优秀的C2C文档销售与分享社区。 豆丁允许用户上传包括 .pdf, .doc, ., .txt 在内的数十种格式的文档文件,并以Flash Player的形式在网页中直接展示给读者。简而言之,豆丁就如同文档版的Youtube。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文档会上传到豆丁,正基于此,豆丁将致力构建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馆。 豆丁努力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文档资料只通过少数、单一的出版物来传播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互联网给文档资料提供了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豆丁希望能够给每个独立的文档持有者利用这个新机会的方法。现在,我们为原创人群提供安全、自由、民主、便利的文档发布与营销平台。借助豆丁,你可以为你的文档定价,并通过豆丁发表到不同博客、论坛、联盟中,进行广泛传播,在分享的同时获得收入回报。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
本文档为【草莓枯萎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