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2017-09-02 13页 doc 30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新加坡的历史人口数据,对新加坡人口变动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育政策的调整是造成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移民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传统、人口发展过程也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国家,新加坡人口变动的历史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去深思。 关键词:新加坡;人口变动;成因 4149(2013) 中...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新加坡的历史人口数据,对新加坡人口变动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育政策的调整是造成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移民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相似文化传统、人口发展过程也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国家,新加坡人口变动的历史无疑值得我们去深思。 关键词:新加坡;人口变动;成因 4149(2013) 中图分类号:C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3-0035-08 一、引言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2010年在近377.17万新加坡居民人口(包括新加坡公民和新加坡永久居民)中,华人占74.1%。中新两国渊源颇深,在地理位置上,新加坡与中国一衣带水,是中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两国在文化传统上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两国也表现出很多相似的特点,譬如:两国都曾经采取过严格的抑制生育政策,两国老龄化速度都较快,等等。故而,探讨新加坡人口变动史,研究其人口变动历史当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许能够为我国人口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人口变动是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人口的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不但会引起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动,同时也会带来人口结构的变动,而人口老龄化正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结果。本文着重研究了新加坡人口变动的总体态势、人口的增长变动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状况,并且对影响新加坡人口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影响一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等。假定自然因素变化不大,那么非自然的社会经济因素将对一国的人口变动起决定性作用。世界上已有一批靠政策力量降低生育率的例证,其中较为显著的当推新加坡,它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使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由6个降至2个以下;同时世界上也有一批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其中速度较快的也当推新加坡,其老龄化倍增时间仅用了17年。那么,新加坡人口变化为何出现上述特点,历史上新加坡人口变动到底是怎样一种状况,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何在,这些正是本文研究关注的焦点。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在后面对新加坡人口数量变动和人口结构变动状况及其成因作进一步探讨。 二、新加坡人口变动状况 1.历史人口变动的总体态势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上靠政策力量降低生育率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除经济因素影响之外,这一巨大的变化是与该阶段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密不可分的。1950年以来,新加坡的总人口是在波动中增长的。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业部有关人口统计的中位预测数据,本文将新加坡历史人口变动的总体态势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较快增长阶段、增长趋缓阶段和再次回升阶段。 (1)较快增长阶段。1949,1965年,新加坡总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在28‰,48.8‰间。这一时期政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对人口进行干预。该时期对家庭计划干预的是由一个志愿者团体自发成立的新加坡家庭计划协会。该协会为公众提供家庭计划教育,并向他们提供避孕设施以满足已婚夫妇扩大或者限制其家庭规模。从联合国人口统计中位预测数据来看,这一时期新加坡总人口增长比较平稳,总人口从1950年的102.2万人增加到1965年的188万人,共增加了858万人,每年增加大概在5.7万人。 (2)增长趋缓阶段。1966,1986年,总人口增长幅度明显趋缓,人口增长率在13‰,23‰之间,较上一阶段明显下降。总人口的这一变化态势是与该时期政府实行抑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的。1966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行抑制生育政策,其中:1966,1982年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1983,1986年为鼓励部分人口群体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殖阶段。从总人口变动来看,1966,1974年间,新加坡总人口年增长在4万人左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总人口年增长仅为2万,3万人,1977年以后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成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最低点,这一时期新加坡绝育和堕胎自主化等政策的实施是这一结果形成的助推器。80年代后,新加坡开始鼓励部分人群,主要是高学历人群多生育孩子,这一时期总人口年增长幅度又开始回升,大概每年增长6万余人。 (3)再次回升阶段。1987年以后,新加坡总人口再次回升,人口增长率回升到21.5%o以上,较上一阶段高,但低于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率。1980,1985年,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由1950,1955年间的6.61下降到1.59。政府意识到生育率过快下降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于是从1987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从图1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口开始大幅增加,1987年新加坡总人口为282.3万人,2011年新加坡总人口增加到518.8万人,共增加236.5万人。但是从总和生育率来看,到2011年,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37,一直处在世代更替水平以下。 此外,从图1来看,新加坡男性与女性人口的数量变动基本能够拟合成一条曲线,这说明新加坡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差异很小。 2.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 二战后,尤其是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变动主要受粗出生率变动的影响。人口自然变化是由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引起的。如图2所示,从整体趋势来看,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粗出生率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死亡率的变化对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变动影响很微弱,人口自然增长变动主要受粗出生率变动的影响。 从具体数字来看,1950,2010年这60年间,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1950,195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5‰,2005,2010年为4.3‰,下降幅度高达33.2个千分点。另外,二战后,随着新加坡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现代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进,新加坡人均预期寿命也大幅提高。自1965年新加坡正式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并宣布独立后,截至2010年,新加坡人口粗死亡率一直徘徊在4.3‰,5.5‰,变动幅度很小。正如图2所示,新加坡人口粗死亡率曲线为一条相对平稳的曲线,死亡率的变动对人口自然增长变动影响不大。 与变化不太明显的死亡率相对应,战后新加坡生育率迅速下降的特征非常明显,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起到了决定性影响。而国内生育政策的调整造成新加坡生育率迅速下降。 (2)从新加坡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前,人口增长变动主要受生育率变动的影响。由图2可知,从1965年新加坡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间,粗出生率曲线、自然增长率曲线和人口增长率曲线走势基本趋于一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期间人口增长率曲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该时期人口增长变动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变动的影响,而受迁移变动影响微弱。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死亡率变化小,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受粗出生率变化的影响。从图2来看,1965,1980年,粗死亡率在5.1‰,5.5‰之间徘徊,变化幅度仅为0.4个千分点,也即是说粗死亡率变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影响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受粗出生率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口净迁移水平低,人口变动增长主要受人口自然增长变动的影响。从1965年新加坡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人口净迁移率在1.2‰以下,使得这一期间人口增长变动主要得益于新加坡人口的自然增长变动。 由上述分析可得知,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粗死亡率、人口净迁移率变动的走低,使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粗出生率曲线、自然增长率曲线和人口增长率曲线走势基本趋于一致,人口增长变动主要受生育率变动的影响。 (3)20世纪80年代之后,移民净迁入的增长是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的主要动力。正如前面所述,从新加坡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加坡人口净迁移率很小,人口增长变动主要受生育率变动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之后,这一状况发生了转变。1980年以后,新加坡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这一时期人口净迁移率较80年代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以前增长幅度明显,移民净迁入的增长成为该时期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的主要动力。 自1975年以来,持续低于更替水平的出生率导致人口增长率减缓,使得新加坡有必要放宽移民政策来吸引外国人前往新加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维护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这些外国人变成永久居民并最终成为新加坡公民后还可以维持人口的增长_。新加坡一系列吸引移民的政策措施起到了很大成效,促使每年净移民率增加。从图2中曲线来看,1980年以后新加坡人口增长率主要受净迁移率的影响,人口增长率的波动与净迁移率的波动基本保持一致,1995,2000年净迁移率为1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o,净迁移率开始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此后,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说明移民成为新加坡总人口增长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3.新加坡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新加坡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2000年以后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时间短、速度快。同时,随着死亡率的逐步下降,以及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高龄人口增长较快,其比例不断提高。 (1)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基本状况。国际社会通常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老龄化不明显,19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2.4%,到1970年这一比例也仅仅达到了3.3%。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加坡绝育和堕胎的自主化,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达到并最终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另外,死亡率也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而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明显加深。2000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4%,正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此后,随着生育率的稳步下降以及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新加坡人口老龄化水平呈现出更加惊人的发展速度,同时高龄人口(80岁及以上)在总人口中增长速度也很快(如图3)。根据联合国对新加坡人口发展的中位预测,2065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为200.4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万人,占比为33.7%,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人口金字塔和老年人口支持率来说明新加坡人口老化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综合地反映该国或地区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特征。从图4新加坡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来看,新加坡人口金字塔呈缩减型,塔形上尖下窄中宽,表明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越来越少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长。同时,从新加坡老年人口支持率来看,1970,2010年间,该国老年人口支持率呈下降趋势。1970年支持单个老年人的劳动年龄人口有17人,到2010年这一数字下降到8.2人,这也说明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增加,老龄化程度在逐步加深。 (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点。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是在其生育率迅速下降的过程中迎来的,老龄化速度快是其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特点。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并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将总和生育率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且此后一直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在此过程中,新加坡于2000年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老龄化倍增时间和人口老龄化在单位时间内的提高程度都是衡量老龄化速度的重要指标。国际社会大多用老年人口比例从7%(65岁及以上)和10%(60岁及以上)翻一番的时间(即老龄化倍增时间)来衡量人口老龄化速度。若仅对2007年及其之前已进入老年型社会的7个亚洲国家(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朝鲜、泰国、斯里兰卡)计算人口老龄化倍增时间,那么,无论是从65岁及以上老龄化倍增时间,还是从60岁及以上老龄化倍增时间来看,新加坡人口老化速度都是最快的,仅用了17年。另外,中国65岁及以上、60岁及以上老龄化倍增用时分别为26年和25年,人口老龄化速度也较快(见表1)。 三、新加坡人口变动的成因 新加坡人口变动,包括历史人口变动的总体态势、人口增长变动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等,并不是孤立的人口现象,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策等原因。我们可从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政策因素和移民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策因素等三大方面来分析新加坡人口变动的成因。 1.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是新加坡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重要原因 前面已经介绍了新加坡人口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2000年以后该国进入老年型社会,而且老龄化的时间短、速度快。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一般而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升或由生育率下降引起,或由预期寿命延长引起,也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新加坡人口结构老化是由新加坡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尤其是新加坡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战后新加坡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是造成新加坡人口结构老化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国内生育政策的调整促进了生育率的迅速下降。从粗出生率来看,1950,1955年间新加坡粗出生率为46.5‰,2005,2010年为8.9‰,60年间下降了37.6个千分点。同时,从战后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来看,1950,1955年为6.61个,1975年以后由于绝育和堕胎的自主化,总和生育率迅速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以下(1975,1980年仅为1.84个)。从1950年到1980年,新加坡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使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由6个降至2个以下,这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也是较为罕见的。1980年以后,新加坡总和生育率的下降态势并未停止,到2005—2010年总和生育率为1.25个,已经低于超低生育率水平(见表2、表3)。 其次,战后新加坡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二战以后,一新加坡改善了居住环境,引进了现代医疗和公共卫生设施,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也明显延长。根据联合国人口中位预测,1950,1955年新加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0.2岁,到了2005,2010年间,人均预期寿命上升到80.6岁,短短60年中提高了20.4岁。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使得高年龄组人口数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程度。 2.生育政策的调整,是造成新加坡人。口增长变动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新加坡生育政策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政府对家庭计划活动的间接干预阶段(1949,1965年)、抑制生育阶段(1966,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986年)和鼓励生育阶段(1987,现在)。 (1)第一阶段:间接干预阶段。1966年以前新加坡没有家庭计划和生育控制方面的官方政策。1949,1965年间,家庭计划协会是家庭计划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该协会是由一个志愿者团体建立的,主要为公众提供有关家庭计划教育、避孕工具、不孕和小型妇科疾病的治疗等服务,并且鼓励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这一时期粗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都比较高,1950,1955年粗出生率为46.5‰,总和生育率为6.61;1960,1965年粗出生率为33.6‰,总和生育率为5.12(见表2、表3)。 (2)第二阶段:抑制生育阶段。1965年8月,政治上取得独立的新加坡,面临着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重大课题。岛国资源的有限性、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和总和生育率水平,给刚独立的政府带来了较大压力,人民行动党不相信一个没有自然资源的岛国能够独立生存下去。为此,新加坡政府推行了广泛的人口控制计划促使生育率下降,以降低人口增长率。这些计划包括:政府家庭计划、堕胎、自愿绝育,以及一些旨在降低生育率的奖励与限制政策。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的人口政策对此后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起到了深远影响。 新加坡政府实行限制生育政策,具体包括:宣传晚婚、少生和小家庭模式。家庭计划局提出“一个家庭,两个孩子”计划,号召节制生育,对晚婚、晚育和少生的家庭给予分配房屋和教育上的优惠;对多生实行惩罚,如对生育第三胎以上的家庭征收高额所得税,生第四胎的母亲不能享受带薪假期,对生三、四胎者,医院提高医疗收费;鼓励公务员实行绝育手术。1967年8月,政府宣布堕胎合法化。1969年12月通过堕胎。1969年,政府又通过自愿绝育法案,1974年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而且条件进一步放宽,人们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施行绝育手术。 这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政策实施后,粗出生率从1960,1965年每千人口生育33.6个孩子下降到1985—1990年每千人口生育17.9个孩子,下降幅度高达15.7个千分点。总和生育率也在1975,1980年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为1.84。截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985—1990年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为1.7,远远低于政策实施前的水平。另外,人口年龄结构老化速度也在加快,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政策实施前1965年的2.6%上升到1990年的5.6%(见图3)。 3)第三阶段:鼓励生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 ( 加坡政府开始意识到未来人口发展可能会给本国带来的危机。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有负担能力的家庭生育3个或者更多的孩子。这些措施包括:?降低抚养孩子的财政负担(对生育第三个孩子和第四个孩子的家庭进行部分退税的激励、对生育超过四个孩子的家庭进行所得税减免的激励);?减轻女l生工作和抚养子女之间矛盾的激励(儿童保育补贴、保姆退税、照顾生病孩子的休假、无薪假和公共部门的兼职);?对早期两孩激励政策的修正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新政策(取代过去对两孩家庭的激励政策,对三个孩子的家庭的住房分配以及入学注册给予优先权利)。此外,还包括:要求有堕胎和绝育需求的有两个或者更少孩子的妇女接受咨询服务并重新考虑她们的决定;通过住房津贴和儿童教育奖学金鼓励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的夫妇履行家庭计划(尽管不要求堕胎)并限制他们的家庭生育两个孩子。 新加坡人少生育的观念已经形成,生育意愿也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虽然新加坡政府为鼓励本国人口多生育子女做了很多努力,但事实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人口出生率并未因此而提高,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仍在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逐年提高。2000年以后新加坡总和生育率降到1.5以下,进入了超低生育时代,同时人口也开始进入老化阶段;2005,2010年,总和生育率更低,仅为1.25,201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而且这一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3.3%(见图3、表3)。 3.鼓励移民迁入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1975年以来,新加坡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这导致了新加坡人口增长率的减缓。20世纪80年代中期,尽管新加坡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但总和生育率低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于人口更替水平的态势并未扭转。这使得新加坡人口政策发生很大转变,尤其是在移民政策上,开始把吸引外来移民作为补充本国人口数量的关键措施。 为此,新加坡政府放宽了移民法规,移民政策更加有利于吸引外国专业人才和商业人士移居新加坡,并且给予他们在新加坡的永久居住权;同时,公民身份法律也变得更为宽松灵活,从而使得那些已经获得新加坡永久居住权的人可以更容易地通过“入籍”而获得公民身份。 新加坡近期的一些机构设置也反映了人口政策的这一转变。2006年6月,新加坡在总理公署设立了一个永久性机构——国家人口秘书处(NPS)。该秘书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人口政策发展目标,同时为增加出生人口和在吸引外来移民方面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该机构由3个署组成,分别是国籍与人口策划署、新加坡侨民联系署以及策略与计划署。国籍与人口策划署主要负责协调和推动各政府部门和机构的移民和融合计划;新加坡侨民联系署的职责是负责策划和协调跨机构的计划,协助在海外工作、学习的新加坡人保持相互联系以及与新加坡国内的联系;策略与计划署的工作职责范围更为宽泛。另外,2011年新加坡又成立了国家人口及人才署,该署成立以后,负责由新加坡国家人口秘书处、国民融合理事会、内政部、社青体部、人力部和贸工部等部门所掌管的三个主要政策领域,即:扩增人口,吸引人才、移民事务与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以及联系海外新加坡侨民。 这一系列鼓励移民迁入的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使得移民人口成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新加坡人口增长的主要补充来源。 四、结语 前面笔者就新加坡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变动的总体态势、人口增长变动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做了分析,同时还对新加坡历史人口变动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不难发现,新加坡的人口变动史与人口政策调整史是密切联系的,20世纪新加坡独立后采取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对新加坡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增加本国人口、缓解人口老化对本国社会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新加坡又开始采取一系列旨在鼓励本国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口生育的政策和一系列鼓励移民迁入的政策。新加坡包括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人口政策措施的实践和探索,体现了新加坡和新加坡政府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社会治理理念和人口发展理念。中国是一个与新加坡有着诸多相似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实行过与新加坡相类似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因而新加坡社会治理理念和人口变动的历史经验无疑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益启示。 此外,新加坡人口政策的调整历史和其当前人口所面临的困境,也说明新加坡在某一历史阶段对本国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新加坡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不断调整本国的人口政策,力促其人口结构更趋合理,以满足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一段调整人口政策的过程反映了新加坡对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人口结构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对比我国30多年来所执行的相对稳定的人口政策,新加坡的人口变动史和政策调整史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最新【精品】范文
/
本文档为【【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新加坡人口变动及其成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