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

2017-09-01 50页 doc 108KB 10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 密 级: 学校代码:10075 分类号: 学 号:20090624 新闻学硕士学位论文 《 学位申请人:赵丽娜 指 导 教 师:梁志林 学 位 类 别:文学硕士 学 科 专 业:新闻学 授 予 单 位:河北大学 答 辩 日 期:二?一二年五月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 NO. 200906324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Journalism Research of "Chin...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 密 级: 学校代码:10075 分类号: 学 号:20090624 新闻学硕士学位论文 《 学位申请人:赵丽娜 指 导 教 师:梁志林 学 位 类 别:文学硕士 学 科 专 业:新闻学 授 予 单 位:河北大学 答 辩 日 期:二?一二年五月 Classified Index: CODE: 10075 .: NO. 200906324 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Journalism Research of "Chinese women" the typical image Candidate: Zhao Lina Supervisor: Liang Zhili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Journalism Specialty: Journalism University: Hebei University 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May,2012 摘 要 摘 要 《中国妇女报》是我国有关妇女的权威报纸,本篇论文通过抽样统计整理,对近两 年来《中国妇女报》中相关的典型女性人物的报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主体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第二部 分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中国妇女报》对典型女性人物的报道中存在的问,第三部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在媒体引导、社会帮助、自身努力 等多重作用 下,使女性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充分的表达自我,有意识的在传媒领域乃 至在整个社 会中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和平等地位,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妇女报》 典型女性人物 问题分析 对策 I Abstract Abstract "Chinese women" is the authoritative newspaper of China's women, this paper finishing by sampling depth in today's social context, reasonable buil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ast two years, Chinese women in the women reportedthe importanc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 wom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ampl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ort out the typical image of women's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is basis, the Chinese women to build the problems in the typical image of wome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newsmedia should effectively from the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improvements of women-related reports in the government support community to help, media guide, their own efforts and other multi-role, so that women can fight for the self-understanding, full expression of self, conscious in the media field and even into fight for their right to speak and equal status in society as a whole. Keywords "Chinese women" typical image of women problem counterm II 目 录 目 录 引 言?????????????????????????????????????????????????????????????????????????????????????????????????????????????????????????????????????????????????????????????????????????????????????????????????????????????????????????????????????????????????????? 1 第1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 点?????????????????????????????????????????????????????????????????????? 4 1??1 典型女性人物的界 定???????????????????????????????????????????????????????????????????????????????????????????????????????????????????????????????????????????????????????????????????? 4 1??2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 状?????????????????????????????????????????????????????????????????????????????????????????????? 5 1??2??1 时代背景:女性形象扭 曲???????????????????????????????????????????????????????????????????????????????????????????????????????????????????????? 5 1??2??2 立场鲜明:促进女性发 展???????????????????????????????????????????????????????????????????????????????????????????????????????????????????????? 6 1??2??3 重要意义:匡正性别歧 视?????????????????????????????????????????????????????????????????????????????????????????????????????????????????????? 7 1??3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特 点?????????????????????????????????????????????????????????????????????????????????????????? 8 1??3??1 关于抽样调查的宏观统计结 果??????????????????????????????????????????????????????????????????? ??????????????????????????????????? 8 1??3??2 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特 点?????????????????????????????????????????????????????????????????????????????????????????????????????????????????? 14 第2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 析?????????????????????????????????????????????????????????????????????????????? 19 2??1 报道题材的单 一?????????????????????????????????????????????????????????????????????????????????????????????????????????????????????????????????????????????????????????????????????????????? 19 2??2 报道形式的缺 失?????????????????????????????????????????????????????????????????????????????????????????????????????????????????????????????????????????????????????????????????????????????? 21 2??3 过分突出女性的社会性,将女子男性化报 道??????????????????????????????????????????????????????????????????? ??????????? 22 2??4 苛求女性对家庭的贡献,要求其兼顾事业家 庭?????????????????????????????????????????????????????????????????????? 23 2??5 对典型女性人物的报道缺乏应有的人文关 怀?????????????????????????????????????????????????????????????????????????????? 25 第3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改进对 策?????????????????????????????????????????????????????????????????????????? 27 3??1 增强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亲和 力?????????????????????????????????????????????????????????????????????????????????????????????????????????????????????? 27 3??2 拓宽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领 域?????????????????????????????????????????????????????????????????????????????????????????????????????????????????????????????? 28 3??3 着力构建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时 评?????????????????????????????????????????????????????????????????????????????????????????????????????????????? 30 3??4 关注女性意愿,给予其充分的话语 权?????????????????????????????????????????????????????????????????????????????????????????????????????? 31 3??5 消除性别成见,唤醒女性自主意 识?????????????????????????????????????????????????????????????????????????????????????????????????????????????? 32 结 语?????????????????????????????????????????????????????????????????????????????????????????????????????????????????????????????????????????????????????????????????????????????????????????????????????????????????????????????????????????????????? 35 参考文 献????????????????????????????????????????????????????????????????????????????????????????????????????????????????????????????????????????????????????????????????????????????????????????????????????????????? ????????????????????????????? 3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 果?????????????????????????????????????????????????????????????????????????????????????????????????????????????????????????????????????????????????????????????????? 38 谢 辞?????????????????????????????????????????????????????????????????????????????????????????????????????????????????????????????????????????????????????????????????????????????????????????????????????????????????????????????????????????????? 39 III 引 言 引 言 选题的背景 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女性一直处于被压迫阶级,地位偏低, 积弊颇深。 “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缺乏反抗精神,顺从于父权制的统治;女性的潜能长期被压制与 ? 忽视,发展速度缓慢;女性长期附属于家庭,附属于社会,对各种事务缺乏主动权”。 新中国刚成立后,“男女平等”就被写进了宪法,旨在倡导女性解放,肯定女性地位, 保护女性权利,因此女性地位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毛泽东主席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 倡导两性平等,胡锦涛主席则指出:“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展妇女事业, 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坚决消除歧视妇女现象,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 积极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 造条件”? “早在1995 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签署的《行动纲领》中,‘妇女与大众传媒’就 被确定为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 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 ? 色,或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性别歧视的倾向不但没有得 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以男权为中心的大众传播领域中,女性正逐渐被“物 化”。正如中国学者卜卫的研究表明,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 女性被切割成“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男性 对女性容貌、身材的期待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的负责人 孙秋萍也曾指出, 目前媒介对妇女的报道存在着边缘化、报摊化和泡沫化的现象。因此, 在女性报道被扭曲至此的现实背景之下,在就业、教育等方面性别歧视愈演愈烈的情况 之下,积极向上的典型女性人物报道对于促进女性的觉醒,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对于 促进国家更好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选题的意义 ?凌革,李潇玲. 浅析中国女性社会的变迁[J]. 学理论,2010 25 . ?胡锦涛.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张艳红.中国传播文化中的女性歧视[J]. 当代传播,2001 07 . 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权威地指出:“每个了解点历史的人也知道,没有 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 ? 量。” 美国报人瓦克尔也曾说:“新闻的第一个字是‘女人’。”由此可见,女性在新闻 报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今大众传播领域,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够关注到女 性的身影。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中,在各种类型的商品广告中,在数不胜 数的电视剧、女性杂志中,女性明星、女性受害者、女性害人者充斥着电视的荧屏,报 纸的版面、杂志周刊的重要位置。总之,“现在的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 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 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两性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平 ? 等”。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 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由此可见女 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的解放和自由与全面发展,实现两性平等不仅是促进社会进 步的阶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而且是中国和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最基本最重要的 任务,也是改变全人类命运的希望所在。 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诸多的研究学者对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也已 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经过相关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国内关于典型女性人物报道 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典型女性人物报道发展历史阶段的研究;二、典型女 性人物报道的作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三、典型女性人物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等等几 个方面。“1994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刊物《新闻与传播研究》在当年第二期 上发表了《香港居民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的研究报告,这是第一份出现在中国大 陆传播学学术刊物上的具有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的关于媒介与妇女的研究报告,也标志指 中国关于女性与传媒研究的开始。”? 1997 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在第一期上发表了由 全国妇联刘伯红、新闻研究所卜卫共同完成的《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报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 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女性主义研究历史、现状和发/book/55645.htm. ?林珊.中国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探析[J].东南传播,2007 01 . 2 引 言 告》,这是我国在关于媒介与妇女研究方面的第一篇力作,同时也开始将这一研究课题 带入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视域范围”?相关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新时期中国典型人物报 道中的女性形象》、《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中女性形象的批评性比较分析》等等。 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抽样统计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抽取《中国妇女报》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中每周周一的报纸,共得到92份报纸,176 为典型女性人物。以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为切入点,将定量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在 此基础上梳理出《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中的特点和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 题的对策。 ?杨营.女性主义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J].大众文艺,2009 01 .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本部分主要采用抽样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抽取《中国妇女报》2010 年和 2011 年 这两年中每周周一的报纸,共得到92份报纸进行抽样统计和内容分析。《中国妇女报》 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头,《中国妇女报》是中央主要 新闻单位之一,是妇联的机关报,是一份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时政类妇女大报,是中 国唯一一份具有思想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全国性妇女报纸,也是中国最具有社会性别 意识的女性出版物之一。 其发行遍布全国各地,拥有三百万以上的读者人群,其中女 性读者占据了72,的重比例。自1984年10月份创刊以来,《中国妇女报》一直坚持贯 彻“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的办报宗旨,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倡 导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妇女发展进步”为己任,致力于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及时 传递国家的政策方针,广泛报道在各行各业取得骄人成绩的精英女性,能够及时反映女 性的需求,关照女性的意愿,维护妇女的利益。 1??1典型女性人物的界定 典型原指模型或模范,后来引申为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物,也用来指作者用典型化 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典型人 物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并对它发生作用。本文从《中国妇女报》 所抽取的典型女性人物是指具有鲜明女性个人特点、同时又有对某类女性具有教育和启 示意义的先进女子人物,这些女性大多数为职业女性并且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她们积极上进、不畏困难,坚守岗位,认真负责,面对挫折和困难,始终以积 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始终以无畏不屈的行动克服。她们具有“自尊”、“自信”、“自强”、 “自立”的“四自”精神,不失为女性的模范代表,对促进女性的独立自主,发展进步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女性,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上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非 常重要的贡献,女性是半边天,是不可缺失的。但在经济高速发展,商业潮 流涌动,物 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大众传播领域中的不少女性形象是被扭曲,甚至是被诋毁的。在当 4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前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新闻媒体肩负着反映社会,引导舆论 的重要职责,构建典型的、积极的、健康的典型女性形象毋庸置疑,至关重要。 ??1 ??2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 1??2??1 时代背景:女性形象扭曲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得以提 高,但是受中国长期传统封建思想和如今商业化潮流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思 想并未深入人心,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并没有实现,尤其是在大众传播领域,“女性 形象逐渐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在女性形象外观嬗变的 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媒体中的从 业人员大多数都是男性,媒介机构的中上管理人员也是男性居多。在中国,广播电视行 业、报业以及通讯社中的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 7:3,而传媒的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更加 微乎其微”。? 当今社会,在传媒普遍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媒 体不断涌现 的大前提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复单一化,诚如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现代 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的广泛运用,使知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思 ? 想文化交流呈现出分散性、便捷性、跨国性等特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媒之 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态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各家媒体为了 在激烈的角逐之中谋得一席之地,为了提高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为了占有一定的 市场份额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甚至将女性的容貌和身体当做卖点,以求能够更多的吸 引受众的眼球和注意力。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有如花似玉、相貌过人 的美女,有长相甜美、清纯可人的玉女,有穿着入时、性感撩人的熟女,这些女性形象 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充斥着电视的荧屏,报纸的版面、杂志周刊的重要位置。 “正如中国学者卜卫的研究表明,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 女性被切割成‘零件’,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男性 ?林林,张玉川(女性报道者的角色嬗变[J].现代传播,2003 03 . ?邵振奇.媒体竞争“白热化”背景下广播的生存优势及其发展之路[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 04 .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 对女性容貌、身材的期待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 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所呈现 出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存在歧视、偏见,是被诋毁、被扭曲的。“总之,现在 的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 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 和合理的角色,两性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1??2??2 立场鲜明:促进女性发展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处于父权家长式的社会体制中。传统的中国 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等封建礼仪的压制和束缚,备受压迫和凌辱。对妇女的歧视渗透 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家庭、经济、教育、政治和文化等。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以男 性为中心的封建统治秩序,以政治、经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强制性手段,将妇女压入 ? 社会最底层,妇女始终作为一种附属品而存在,毫无独立人格可言。” 不过,在新中国 成立之后, 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 年,我国政府颁布了《婚姻法》, 保障妇女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1953 年,我国《选举法》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1954 年, 我国政府正式将“男女平等”写入国家宪法。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在社会范 围内推广“男女平等”的意识, 并且在宪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切实保障妇女与男子平 ? 等的权益。以政府的力量来保护妇女, 这应该说是妇女解放历史上的奇迹。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女性的进步,女性的自我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然而, 在举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倾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在女性发展方面依旧 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傍大款”、“小三”、“情妇”、“二奶”类似这些字眼不断的涌 现,其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现象,更加反映了在物欲横 流的商业社 会,一些女性妄图不劳而获,通过依附男人而生存富贵的真实心理。正如 2012 年初浙 江卫视热播的《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杨紫曦正是这一类女性的典型代表。如何才能够使 女性真正的得到解放、发展和进步,首先应该从本质上改变女性的精神面貌。《中国妇 女报》立足于促进女性的解放、发展和进步,塑造了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自尊”、“自 ?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 No.2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祖愿合.试论女性的主体意识[J]. 妇女研究论丛,1999 2 . ?陈阳.性别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 1 . ?赵稀方.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J].文艺争鸣,2001 4 . 6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信”、“自强”、“自立”的典型女性形象,她们当中有辛勤劳作、吃苦耐劳的女农民;有 坚守岗位、意志坚定的女工人;有不畏艰苦、深入基层的女大学生村官;有兢兢业业、 孜孜不倦的女教师;有坚毅干练、不让须眉的女警察,有开拓进取、功成名就的女企业 家„„,她们无一不用自己的切实行动谱写着一曲曲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凯歌。 1994 年《中国妇女报》创刊 10 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曾亲笔题词,希望《中国妇 女报》团结广大妇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胡锦涛同志在给《中国妇女报》 的贺信中殷切希望报社能够结合妇女实际,突出妇女特点,进一步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 色,更好地成为党指导妇女运动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成为广大妇女群众更加亲密的良 师益友。?创刊二十多年来,《中国妇女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维护女性切身利益,大力推动两性平等,促进女性解放、发展和 进步。 1??2??3 重要意义:匡正性别歧视 所谓性别歧视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 的不平等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社会的性别歧视。但也可用来指称任何因为性 别所造成的差别待遇。在中国,由于受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影响,“男尊女卑”、“重男 轻女”的思想观念早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内容,甚或已成为一种积淀于全 ?福柯曾说“话语即是权力,权力通过话语而在文化机 民族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 制中起作用”。正是由于男性对媒介机构的长期控制,使得男性能够通过话语来实现自 己的权力,使得大众传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是以男性视角为出发点。“正如中国学者 卜卫的研究表明,女性美被传统地界定为男性眼光中的性感尤物,女性被切割成 ‘零件’, 活在男性文化所主宰的审美活动中;而作为审美的主体,男性对女性容貌、 身材的期待 ? 实质上形成了对女性的一种控制”。 这便导致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的困境,没有发言 权,没有表达权,没有话语权,从而逐渐沦为男权的附属品、观赏品,甚至被物化。 即使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的二十一世纪,即使在经济发达物质充裕的今天,两性歧 ? ?郭培筠.男性权威话语情境下的女性被述――论谢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 1 . ?荒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 No.2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视依旧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在教育方面,虽然大学女生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已经是不 争的事实,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女孩注定是要被繁重的劳动和家务所束缚,而 将受教育的机会让给家中的哥哥或是弟弟,自己却无法或者极少有机会能够获取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无力与命运相抗衡。在就业方面,两性歧视表现 的尤为明显,虽然女大学生已经占据了高等学府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男主外,女主 内”、“贤妻良母”等落后的封建传统思想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深深积淀于许多人的头脑 当中,先入为主地影响着人们对女性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导致女性在求职的过程当中受 到排斥和分离主义的阻止,不少用人单位包括一些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 会明确表示“不要女生”或“只要男生”,如此明目张胆地剥夺女性求职的机会。2009 年,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女大学生就业 创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有性别偏见,其中有 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中国妇女报》作为中国唯一一份具有思想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全国性妇女报纸, 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 以典型宣传为主,不失时机的打造各个领域的典型女性形象;始终坚持贯彻“向社会宣 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的办报宗旨,不遗余力的宣传妇女与男性拥有同等的人格与 尊严,同等的权利与地位。《中国妇女报》关于典型女性形象的报道,对匡正性别歧视, 肯定女性能力,促进女性生存、发展与觉醒,实现男女平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牢 固树立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保 障。 1??3《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特点 1??3??1 关于抽样调查的宏观统计结果 本研究样本抽取 2010 年和 2011 年这两年中每个星期周一的《中国妇女报》,样本 共含有 92 期报纸,共得到符合典型形象要求的女性人物共有 176 位。这 176 位女性人 物构成本次研究量化统计的实际样本。本部分主要从样本的表面特征和样本的内容特征 分析这两个方面对这些女性人物进行分析,以探究《中国妇女报》是否真实全面地再现 8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面貌,是否充分展现出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是否真实 反映出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妇女报》报 道典型女性形象的特点。 .1样本形式特征分析 对样本表面特征的分析主要包括分析样本表现风格、报道的体裁和种类三个方面。 对样本表面特征进行分析师为了从宏观上更好的把握《中国妇女报》进行女性新闻报道 的形式。 一 样本报道体裁分析: 在这176篇报道中,按体裁来划分,可分为消息、通讯、评论和其他四大类,各个 体裁所占比例如图1 60.00% 50.00% 40.00% 消息 104篇) 30.00% 通讯 62篇) 评论(5篇) 20.00% 其他(5篇) 10.00% 0.00% 百分比 图1:报道体裁分析 图1 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报》在涉及典型女性形象报道的体裁中,所占篇幅 最多的是消息,共有104篇,超过了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讯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有 62 篇,超出了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消息和通讯是《中国妇女报》在典型女 性形象报道中所运用的主要体裁,而评论和其他总共只有 10 篇,所占比例不到总量的 百分之六,尤其是评论,数量缺乏。 二 样本报道种类分析: 《中国妇女报》为周六刊,在创刊初期曾经为对开4 版,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受众 需求的增加,几经改版、扩版,变为现在的八版。一版为时政要闻版,主要 负责报道国 内外重要新闻要闻,及时反映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二版为综合新闻版,主要负责提供有 一定价值的社会新闻和有独到见地的观点评论;三版为妇女新闻版,主要负责及时跟踪 妇女界的最新动态,全方位展现妇女的生活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四版为文体新闻版,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要负责提供有品位、有质量、有内涵的文化体育新闻。在对这176位典型女性人物进 行的报道中,包括的种类主要有时政报道、社会报道、文体报道、国际报道和其他。通 过对样本的统计整理分析得出的结果如下 50.00% 40.00% 时政报道 46篇) 30.00% 社会报道(76篇) 文体报道(34篇) 20.00% 国际报道 11篇) 10.00% 其他(9篇) 0.00% 百分比 图2:报道种类分析 从图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社会报道所占的篇数最多,有76篇,几乎占据了总 量的一半,其次为时政报道和文体报道,分别占据了26.13%和19.32%, 值得一提的是, 按照常规,摆在报道种类第二位的应该是经济报道,但是在所抽样本的176篇报道当中, 我发现几乎没有纯粹的关于女性经济活动的报道,大多数是女性在生产活动中的社会报 道,或是女性企业家的个人报道或是她们所从事的慈善活动。由此可见,女性在《中国 妇女报》的经济报道领域出现了缺失。 .2样本内容特征分析 对样本的内容特征的分析主要从年龄分析、角色分析、地域分析、城乡分析这四 个方面着手。 一 年龄分析: 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是人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各种人口现象, 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迁移、死亡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在本次研究 所抽取的样本中,绝大多数报道都有提及到相关典型女性人物的年龄或者是年龄阶层。 关于年龄各个层级的划分,国际上和我国有不同的界定,本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 ,将年龄层次具体划分为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和无具体说明五大类 别,其相关 比例如表1所示: 10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 点 表1:女性的年龄分布 年龄层次 人数 百 分比 童年( 14) 6 3.41% 青年 (14-44) 92 52.27% 中年(45-59) 43 24.43% 老年( 60) 17 9.66% 无具体说明 18 10.23% 合计 176 100%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抽样本的176篇报道中,有158篇可以明确分辨 或推断出被报道典型女性人物的年龄,其中出现最多的年龄层次为“青年”,占所有篇 数的 52.27%,超出了样本总量的一半,其次为中年,其所占比例为 24.43%,而对童年 和老年女性人物的报道总和只是超过了样本总量的10%。由此可以推断中青年女性是《中 国妇女报》报道的重点。这与《中国妇女报》的读者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密 不可分的, 二 角色分析: 角色,一般是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戏曲演员专 业分工的类别。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是“与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社会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 集合体”。从社会学分层来看,报道中的女性人物角色可以分为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 个类别。按照家庭角色可将样本中的女性人物划分为母亲、妻子、女儿、奶奶和其他五 个类别,依据社会角色可将女性人物划分为党政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 员、服务行业人员、军人、工人、农民、村官、学生和其他九个类别。详情见下列图表。 1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6% 家庭角色 10篇) 社会角色(137篇) 社会与家庭兼顾(29篇) 78% 图3:女性的家庭、社会角色分析 N 176 从图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所抽样本的176个女性人物中,有137个是以社会 角色出现的,占据了样本总量的 77.84%,社会与家庭角色兼顾的女性人物占总数的 16.48%,而单纯以家庭角色出现的女性人物所占比例不到样本总数的 6%。其中涉及到 以社会角色出现的女性人物有166位,占据了样本总量的84.32%。由此可见《中国妇女 报》并没有落入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当中,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女性对社会主义现 代化所做出的贡献上,她们不仅使家庭的,而且是社会的,并且主要是社会的。 10% 母亲 4篇) 40% 妻子 (1篇) 女儿(1篇) 30% 奶奶(3篇) 其他(1篇) 10% 10% 图4:女性人物的家庭角色分析 N 10 据表 3 的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在以家庭角色出现的 10 个女性人物当中,以母亲和 12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奶奶的角色出现的有 7 个,占据了总数的 70%,以妻子、女儿和其他角色出现的总共才 占据总数的30%。 表2:女性人物的社会角色分析 N 166 角 公务 事 业 企管 技术 文卫 军人 工人 农民 村官 学生 服务 色 员 单位 人 29 34 28 17 17 3 5 3 12 10 8篇 数 比 17.5% 21.7% 16.9% 10.2% 10.2% 1.8% 3.0% 1.8% 7.2% 6.0% 4.8% 例 据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以社会角色出现的166个女性人物当中,排在前三 位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和企管人员,三者加起来共 91 位,几乎占据了样本 总数60%,而军人、工人和农民三者位居最后三位,三者加起来才11位女性人物,比例 刚刚超过样本总数的 5%,值得一提的是,在这 166 个女性人物当中,出现了 12 位女村 官和10位女大学生,这22位女性人物几乎占据样本总数的15% 三 地域分析: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 体,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按照习惯,我国通常划分为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港澳台地区八大区 域。“其中华东地区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上海市;华南地 区包括广东省、广西省和海南省;华中地区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华 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省;西北地区包括宁夏省、新疆 省、青海省、陕西省和甘肃省;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省和重庆 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 。对所抽样本中的女性人物的地域分 析详见表3 ? 1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3:女性人物的地域分析 N 176 地域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西北 西南 东北 港澳台 国外 没有提及 人数 29 7 20 30 12 20 7 2 11 38 比例 16.5% 3.8% 11.4% 17.1% 6.8% 11.4% 3.8% 1.1% 6.4% 21.7% 根据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所抽样本中出现的176位女性人物,来 自华北的女 性最多,有30位,占据样本总量的17.1%,其次是华东、华中和西南,而来自港澳台、 华南、东北的女性总共才16位,约占样本的9%。 四 城乡分析: 随着经济的日趋发展,我国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在媒体的报道中也不同程度的 有所表现。按照城乡来分,可分为城市女性人物和农村女性人物,具体详见图4 10% 13% 城市女性人物 127篇) 农村女性人物(22篇) 没有提及(17篇) 77% 图6:女性人物的城乡分析 根据图 6 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所抽样本中出现的 176 位典型女性人物中,有 127 位城市女性人物,所占比例高达样本总量的72.2%,而农村女性人物仅有22位,所占比 例刚刚超过样本的 10%。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妇女报》对典型妇女的报道将重点放在了 有稳定工作或是较高收入且社会地位较高的城市女性身上,而对农村女性等弱势群体关 注不够。 14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1??3??2 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特点 .1坚持三个贴近,读者定位准确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就是坚持立足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心任务,使宣 传思想工作更好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 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 息,反映生活本质;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 ? 望,说群众想说的话,想听的话,使宣传思想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中国妇女 报》自创刊之日起,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坚持贴近女性读者群,采写出了许多真实 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如《一位艾滋病咨询员的责任与坚守》(2011年12月26日)报 道的是艾滋病咨询员方清艳面对着一个个艾滋病感染者或是类似艾滋病感染者, 七年 如一日的坚守岗位, “对每一颗受到创伤、刺激的心灵做‘手术’,让艾滋病求询者明 白病能控制、生命可以延续、生活仍然精彩。”如《李南方:从未因诱惑改变过处方》 (2011年4月18 日)报道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南方放弃国内外优 厚的条件,毅然回到新疆,一切从零开始,最终用10年时间在新疆建立起我国西北地 区一流水平的高血压研究所的事迹。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的报道不仅能够激励 女性同胞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能够使她们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与此同时,时刻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中各种与女性相关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及时进 行相关的报道,以求通过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好更快的促进问题的解决。 《中国妇女报》是中国唯一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思想性很强的综合类女性大报,也 是中国最具社会性别意识的女性刊物之一。准确的读者定位是每份刊物在筹划创刊时就 必须要解决的,它是办刊的前提。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妇女报》的读者构成中,最 多的是国家公务员,这部分人收入相对比较稳定且比较高,消费潜力非常大,包括很多 高层,比如中央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都是妇女报的读者;二是各级各类从事妇女工 作和妇女问题研究的人,可以理解为知识女性;三是文化事业单位和图书馆等从事文化 信息工作的人;四是企业人士,占到 25,30%;剩下的百分之十几就是社会上的订阅者, ? 1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 包括在社区的订阅、企事业单位的妇女委员会和女职工”。 根据表 7《中国 妇女报》中 出现最多的典型女性人物的身份与其受众目标的排名是相对应的。 .2形象塑造鲜明,肯定女性能力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的能力一直是被质疑的, 在大众传媒领域所呈现 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失真。“如1978年塔奇曼在《壁.炉与家庭:媒介中的妇女形象》 一书的前言:大众媒介对妇女的象征性歼灭中提出这样的假设,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妇 女注定要遭受象征性歼灭,也就是被责难、被琐碎化,甚至不被媒介呈现。她们是男性 ? 的附庸,处于边缘位置”。 时至今日,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女性地位在不断得到提高, 但是这种趋势依然存在。“大多数研究认为,虽然媒体基本上能够表现出女性多样化的 性格、观念和生活模式,反映我国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贡献,但是媒介中的女性 形象也有被刻板印象所‘贬抑’的情况存在,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通常从男权文化中心 角度对两性角色进行概括和分类,即女性容易被定型为从属于男性的依附者、装饰品或 性对象,传媒普遍复制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夸大女性的外在美,传播‘红颜祸水论’, 宣传落后的贞操观,有意诱导或强化女性在家庭“私”领域内寻找生活的价值等等。” 这些都导致女性能力的不被呈现和被质疑。 然而俗语说的好,巾帼不让须眉,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各个领域中从 不乏女中豪 杰,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梁红玉击鼓助阵,智勇双全;今有任长霞兢兢业 业,除暴安良;吴菊萍不惧危险,舍己救人。她们无一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谁 说女子不如男”的宣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女性毫不逊色于男性,跟男 性一样活跃在各个领域,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色于男性。 《中国妇女报》在报道女性人物时,更多的关注了她们的社会角色,肯定女性的能 力,赞扬其对社会的贡献。她们当中有理智果敢、刚毅坚强的女警察,如《齐珊珊:维 和归来的“80后”女特警》(2011年7月29日)重点报道了曾在海地维和的女特警齐 姗姗的事迹。“每天都有反政府武装分子和游行示威者的呐喊、嚎叫,甚至是在24小 时不间断焚烧轮胎的熊熊浓烟与火光中,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最危险最艰苦,同时也是 最光荣最自豪的站岗与执勤;当然也曾在队友去海地国家监狱平息暴动时,自己在队部 ?卢小飞谈《中国妇女报》广告价值. ,2005-11-23 ?遇莹. 《中国妇女报》女性形象结构及变迁[D].兰州大学,2009. 16 第 1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现状和特点 指挥中心既是值班员和联络员,每隔十分钟就必须与前线呼叫联络一次,同时又要兼任 搬运工,在顾不上吃喝地为前方战友不断搬运水与食品的繁忙和劳累中,品 尝到了什么 是最揪心和最忘我的执勤与战斗„„”她们当中有敬业进取、不畏艰险的女工程师,如 《张丽丽:考核的是能力不是性别》(2010年3月8日)报道的是天津港集团公司总工 程师、天津港东疆港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丽丽,不畏恶劣的环境,坚守工作岗位,积 极完成工作任务。面对时间紧迫、工程浩大、技术难度高的现实,张丽丽带领她的团队 以超常规的理念和兢兢业业的行动,制定细化至小时的科学的网络工程计划,组织施工 队伍有计划合理施工。东疆港区建设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夏天,岛上有时温度高达40 摄氏度,风力超过9级;冬天,经常是七八级大风,羽绒服、棉大衣一吹就透。就在这 样的条件下,张丽丽带领她的团队和上万建设者不分八小时内外,没有节假日,日夜奋 战在工地。她们当中有坚守岗位、吃苦耐劳的女工人,如《“为了矿工的安全,一定要 干好我们的工作”――记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女子制浆班的女工们》(2010 年11月22日)制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制浆班30名姐妹们一年四季都工作在露天,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寒冬裂双手,夏天晒脱皮。她们在10多米深的大坑里,一 镐一镐地刨,一锨一锨地挖,一车一车地推。夏天,她们顶着烈日,在闷热的环境里一 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透了衣服,热得实在承受不了,就跑到自来水龙头下冲一冲再 干。冬天,她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手脚冻僵了,活动活动再干。 由于长年累月露天作业,她们的脸黑了,手粗了,但是她们却坚守着一个信念:“为了 矿工的安全,一定要干好我们的工作”。„„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 的坚持到底,她们的坚守岗位,她们的坚强不屈,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她们用自己 的实际行动发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考核的是能力不是性别。 .3议程设置成功,引导积极舆论 “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 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给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 ?所谓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 “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 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共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因此具有许多特性,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具体表现为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以正确 的舆论教育和引导人民,为伟大壮丽的社会现代化事业而英勇奋斗。”江泽民同志曾指 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总书 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创刊六十周年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 错误,误党误国误民。”从几届国家领导人对舆论引导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非同一般,不容忽视。 《中国妇女报》作为中华妇女联合会的机关报,肩负着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 传政府方针路线的重任;肩负着报道女性先进事迹,树立巾帼楷模的重任;肩负着反映 女性心声,引导积极舆论的重任;肩负着引领女性保持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精神的 重任。如 2011 年 7 月份先后刊登的《最美妈妈彰显人间大爱》、《“最美 妈妈”吴菊萍 荣获省、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等一系列报道,使“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响彻这 个华夏大地:7月2日中午,在杭州某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楼下一名 30多岁的女士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物业的人都看傻了~目前小女孩正 在接受治疗,生命已无大碍。救人女士名叫吴菊萍,并非女童家人,其手臂骨折,受伤 较重。网友称她为“最美妈妈”。由于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使得“最美妈妈” 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英雄人物,很多人将目光投放在了吴菊萍的身上, “最美妈妈”的事 迹最初经媒体报道,立马引来了网友与公众的如潮赞誉,勇敢、伟大、牺牲等等字眼, 都被用来称赞这位救人的母亲。是的,所有这些赞誉之词,用在她的身上都不为过,当 她义无反顾地伸出自己并不算强壮的胳膊,接住那个从 10 楼坠落的女孩时,一段惊险 的传奇和一个感人的故事,必将在救人者和被救者的生命中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迹, 也必将感动我们这些“围观者”。在所抽样本的176位典型女性的人物报道中,有不怕 酷暑,关爱儿童的 《瑞金“党员妈妈”为留守儿童上暑期安全课》(2011年7月11日), 有心系祖国,热爱战士的《“田妈妈”拥军到边防》 (2011年8月1日),有舍己救人, 大爱无疆的《“最美奶奶”的热血青春》(2011 年 8 月 22 日),这些女性身上散发出 的母性光辉足以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动。 18 第 2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析 第2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析 2??1 报道题材的单一 时政报道角度单一,缺乏亲和力 根据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关于时政领域的报道有46篇,占据了样本总量的26.13%。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时事、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其突出特点是:题材重大,参 与者层次高,场面隆重、盛大、严肃。”?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特色和核心内容, 是主流媒体最有高端话语权、最能影响主流舆论的阵地。 从抽样中得知,《中国妇女报》时政领域的典型女性人物报道所涉及到的角度只有 两类,角度比较单一。第一类是女性官员的行程活动,大多是介绍她们作为官方妇女组 织的干部或者女性领导人,参加官方妇女组织的活动或者是因为她们身为官员的社会地 位到地方视察或是出国访问。如《宋秀岩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印度》(2011年9月 26日),报道的是“应印度政府邀请,9月20日―23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率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了印度” 再 如《陈至立宴请香港妇协访问团一行》,(2011年3月14 日)报道的是“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宴请香港妇协访问团一行。欢 迎宴会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主持”。由于女性党政人员较少,加 之《中国妇女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是妇联的机关报的特殊性质,因此在《中 国妇女报》这类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和全国妇联副 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成了反复出现的代表性人物。 第二类是女性官员的任命,大多是因为她们在重要的会议上被任命为官方妇女组织 的干部或者女性领导人,这类时政新闻大多以消息的形式出现,如《陈羽当选内蒙古自 治区妇联主席》(2010年9月20 日),报道的是“内蒙古妇女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陈 羽全票当选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郑祖敏、张淑华、冀晓青、李雪梅全票当选副主席”。 ?易福烈. 浅谈时政新闻出新意[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5 . 1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再如《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成功连任》报道的是“2010年6月,薛捍勤通过补缺 选举当选国际法院法官,并于同年9月宣誓就职,成为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并 于2011年11月举行的国际法院5名法官换届选举中,分别获得安理会15票和联大162 票支持,成功连任。” 根据样本,显而易见《中国妇女报》关于时政新闻的报道角度单一,大多数情况是 从工作角度出发,常以领导会议为中心,大篇幅介绍领导的活动、会议内容,套路固定, 没有新意,枯燥乏味,缺乏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元素,距离人们实际生活较远,而且时 政新闻多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角度,不够亲近受众,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拉近心 理距离,缺乏亲和力。 经济报道领域缺失 “经济新闻报道是对受众欲知而未知的、经济事实的最新状态和发展趋向及时、公 开传播的非指令性经济信息,它具有传递经济政策、活跃经济流通领域、引 导社会消费、 ? 开发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平衡发展的基本功能”。 但是根据抽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国妇女报》所抽样本的176篇报道当中, 笔者发现几乎没有纯粹的关于女性方面经济新闻的报道,出现比较多的有关于女性企业 家的报道如《中国女企业家获亚太经合组织“妇女创新奖”》(2011 年 9 月 19 日)报 道的是 2011 年 9 月 15 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妇女与经济峰会向 21 个 经济体的 35 位优秀女企业家颁发“妇女创新奖”。中国女企业家东方美亚集团董事长 郭丽双和中国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获此殊荣。再如《广西女 企业家为基 层妇女赠订 》报道的是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广西女企业家协会召集部 分女企业家就如何参与妇女公益活动召开座谈会,与会的广西女企业家们表示将为广西 的城镇社区和街道基层妇女组织赠订《中国妇女报》,为基层妇女群众送去一道精神大 餐。”虽然在不少新闻报道中出现了“女企业家”这一词眼,但是具体报道的内容不是 这些女企业家具体的经济活动,反映的不是她们如何把握商业的潮流,如何开发社会资 源,如何带动经济的发展,而是她们获得了什么殊荣奖项,参加了什么慈善活动,总体 呈现出来的内容大而空,虽是在报道女性企业家,但是却与经济没有太大或是直接的关 联,而是更多的站在一种颂扬的角度来对女性企业家进行宣传。 ?杨秀国,米冬冬.论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 6 . 20 第 2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析 其中还有不少关于女性在生产活动中的社会报道,如《大庆油田:女工顶起半边天》 报道的是 “大庆油田各级女工组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实施巾帼建功、巾帼成才、巾 帼维护、巾帼文明四项工程为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女工在企业生产 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虽然在这些报道中,介绍了女性 人物在生产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所发挥的作用,所取得的成绩,其中虽然 包含经济成 分,但其不是经济事实的报道,不是经济信息的传递,不是纯粹的经济报道,而是有经 济成分在内的社会报道,由此可见,女性人物在《中国妇女报》的经济报道领域当中出 现了缺失。 2??2 报道形式的缺失 新闻时评的缺失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以正确的舆论教育和引导人民,为伟大壮丽的社会现代化事 业而英勇奋斗。”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 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创刊六十周年时指出“舆论 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而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 帜,作为报纸的灵魂,是引导舆论的主要途径。 在“独家观点”日益重要的今天,新 ?评论是体现报纸思想性的重要构成,地位举足轻重。 闻评论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根据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妇女报》所抽的176篇报道中,评论仅仅有 5 篇,只占不到样本总量的3%。时评才只有3篇,数量严重缺乏。若想更好的发挥《中 国妇女报》作为时政类女性大报的作用,必须增加时评数量,提高时评质量,才能够更 好的促进女性的解放、发展和进步。 但是根据抽样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妇女报》所抽的176篇报道中,评论仅仅有 5 篇,只占不到样本总量的 3%。时评《女人不该永远是被挑剔者》(2011 年 11 月 28 日)是针对以下的社会现实所展开的:以教授女性经营婚姻情感课程的“太太学院”开 班,防范“小三”成为太太课程中的教授项目,课程包括免费的公开课和线下收费课程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邓小平论新闻宣传[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杨丽丽(运用新闻评论正确引导舆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 9 . 21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辅导,付费课程为 10万元。针对这样有些滑稽甚至荒唐的做法,笔者犀利的指出:“男 人要变,不是因为太太做得不对,也不是因为“小三”勾引,而是责任在男人。开这种 课是让女人与女人斗”,“我们的社会不是要塑造依赖型的贤妻良母,我们的社会需要 的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有自主能力,她对自己知识、能力、 修养、技术的获得都是主动、积极的,而不像“太太学院”这样灌输。一个人的修养, 绝非像“太太学院”这样的培训就能达成。修养是靠长期的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这 需要一点一点积累而成。”这样的时评是有明显针对性的,是很有必要的,它明确的指 出女性应该自立自强,不能只依附于男人;应该拓展自己有益的生活圈子, 做一个既有 益家庭也有益社会的人;应该提升自己的品格,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新闻时评,是评论的重要形式之一,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传播者借 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 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在时评中以独特的视角, 敏锐的眼光,犀利的语言对事件进行剖析、评价,不仅能够深入发掘事件的本质,而且 能够把握舆论的引导权。因此,要想构建女性话语系统,时评是必不可少的报道方式, 应该着力增加时评的数量,提高时评的质量。 2??3 过分突出女性的社会性,将女子男性化报道 在大众传播领域,在媒体报道中,性别刻板印象表现的比较突出,女性通常都以传 统的角色出现,“她们要么是无私奉献的母亲,要么是善解人意的妻子,亦或是作为男 人的附属品,用词也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通常把女性特征归纳为肉体的、非理性的、 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而把男性特征被 归纳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理智型的、客观的、擅长抽 ? 象分析思维的。” 《中国妇女报》是国内有关妇女方面的权威报纸,目前在全国和世界 各地均大量发行,对女性同胞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对帮助女性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 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所抽样本的176个典型女性人物中,大部分报道篇章重视女性的内在品质美,忽 ?蔡骐,.woxie. 22 第 2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析 视女性的外在容貌美;突出女性的社会角色,强调女性的重要贡献。但是有些报道在涉 及到对政治、企管、科技等领域的女性人物的报道时,过分强调人物能力而忽视人物性 别,如《张丽丽:考核的是能力不是性别》、《中国维和女警徒手救出五人》、《“军 中神狙”何祥美》等篇报道中的女性人物,都具有坚强果敢、智力过人、毅力坚韧等在 传统意义上归于男性特性的品质,甚至比男性更加优异。《中国妇女报》在对女性人物 的报道中基本不存在明显的关于性别歧视的情况,避免了落入传统的性别成见的窠臼。 但是,《中国妇女报》在呈现典型女性人物时,过分重视女性的先进性和社会性,而忽 视了女性的自然性和生活性,甚至将女子报道男性化。她们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即使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之下也能够更好的工作,她们有着超人一等的耐力,能够忍受连男性 都不能够忍受的磨难,在她们的身上看不到丝毫女性的影子,《中国妇女报》将一部分 典型女性人物明显的男性化了。 2??4 苛求女性对家庭的贡献,要求其兼顾事业家庭 在所抽取的176位女性人物中,其中有从事政治、企管、科技等方面工作的精英女 性,也有从事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普通女性,但是这些女性人物,都是以一 种独立的、典型的、积极的主体形象出现的。她们重视自身的发展,渴望能力的提高, 她们有着较高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意识,始终以积极的姿态,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 岗位和社会建设中。然而女性不仅是社会的,也是家庭的。即使在国家社会不断呼吁男 女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情况下,即使在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社会工作,在外辛苦奔波 的情况下,在家庭中,女性应该承担家务,体贴丈夫,照顾孩子,孝敬父母, 做一个“贤 妻良母”,甚至大多数女性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而《中国妇女报》在相关的报道中,无疑对这一观点是持不反对甚至赞同态度的。 如在《300妇女坚强“守望”那片稻田》这一篇报道中提到“每天早晨3点多,张丽琼 就在田里劳作;渐渐地,天亮了,她又得回家做饭,因为家里还有小孩和73岁的老人 要吃饭”。肩负田间沉重劳作的同时,还要负担起繁重的家务,其辛苦不易可想而知。 在《齐珊珊:维和归来的“80后”女特警》这一篇报道中提到:闲暇时间,她喜欢穿上 时尚的运动装,开着弥漫着轻松乡村音乐的爱车,与夫携子,尽赏青山秀水之美,共享 天伦之乐。然而,这件许多人轻易就能做到的寻常事,对于她来说,却总在“计划”中。 2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不是她不想,只因了“将来回忆往事时,对曾经的从警岁月没有负疚感,没有什么遗憾” 的心灵之约,她不能不“取其重”之故。还提到:齐姗姗是一位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的“辣妈”与“麦霸”。对于一位特警而言,其工作的特殊性与繁重性可想而知, 做好本职工作已颇费体力和精力,虽然报道中指出齐姗姗在陪伴家人和从事工作中,更 多时候选择了工作,然而却用了“不能不”一词表达了对其不能陪伴家人的无奈何遗憾, 报道中还指出 “真要说海地维和给我的最大荣誉,那就是得到了一位并肩维过和的老 公。”无疑让人觉得相对于工作和家庭而言,对于女性,家庭似乎更重要一点,事业与 家庭应该兼顾。正如时评《从性别视角看媒体中的女性人物访谈》(2011年11月21 日)中指出的:尽管郎平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觉得她这样的生活挺好的,也很 享受现在的日子,主持人还是觉得她的人生不够完美,他和大家都希望郎平能拥有一个 非常完美的结局――在事业、家庭两个方面都好。这其实就是社会特别是男人普遍对一 个女人的“完美结局”的认定,即认为一个女人无论在事业上多么成功,如果她在婚姻 生活上没有“建树”,那依然是有缺陷的,是遗憾的。如果一个女人失掉了 婚姻家庭, 所有人都会抱以同情。而不论这个女性是否觉得幸福,都会被认为是不幸福的。如果她 说她也是快乐的,那会被认为是不那么真实的。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所有人都觉得有权 言说一番。试问,如果我们实在找不到另一半,为什么不可以一个人生活,踏踏实实地 做自己的事情等待另一半, 在传统性别观念的深远影响下,“社会在评价男女两性的成功上持双重标准。社会 对男性的价值是一致和统一的,只存在着一种标准,即成就标准。好的职业男性同 时意味着是好丈夫和好父亲。因此,对男性而言,只要事业成功就是一个成功者。而衡 量女性,则有两重标准:事业成功、贤妻良母。女性在承担职业角色的同时,还要担负 起家务劳动和维系家庭感情的责任。女性只有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面都成功才算得上一个 成功者。”?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是在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或者是工作 要求比较忙碌的情况下,不能够很好的照顾家庭也是人之常情,对一个职业女性苛求事 业和家庭双方面的兼顾无疑是不够公平,不够人性化的。又比如,一位在动物学界卓有 成就的女科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说对不起丈夫,因为丈夫承担了较多的家务。 我们的媒介往往更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 ?赵京敏.论我国妇女报中的女性媒介形象――以《中国妇女报》为例[D]. 兰州大学,2007. 24 第 2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问题分析 女人”,反之,这个成功的女人则会对她背后奉献的男人怀着深深的愧疚和不安。在现 代社会,女性自身具有多种发展潜能,事实上她也可以发展成为多样化的角色,而不仅 仅是贤妻良母。作为独立的人,女性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与男性一样具有多样性。正 因如此,大众媒介应具备一种公正的社会性别意识,努力营造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减 少传媒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自觉地运用社会性别的评判眼光对那些被视为“自然”的东 西进行反省,用先进的性别观念来塑造时代女性形象。 2??5 对典型女性人物的报道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 《中国妇女报》作为中国妇联的机关报,关注女性的生存发展是毋容置疑的。其 报道的对象中有饱受家庭暴力摧残的无辜女性,有承担沉重负担的留守女性,有生活没 有依靠的下岗女性。一般情况下,针对这类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政府会制定相关的法 律法规,社会组织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热心的个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因此,在关 于弱势女性群体的报道中,人文关怀会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但是在《中国妇女报》中 出现较多篇幅的是那些有着自己的事业,在社会各个岗位上做着突出贡献的典型女性。 《中国妇女报》对这些女性的事迹进行详尽的报道,肯定她们的不凡能力, 宣扬女性地 位的提高,赞扬她们的突出表现,主张男性能做的事情女性也能做到,甚至塑造了一批 类似“铁娘子”的女性人物。一个个高、大、全的女性人物形象被塑造起来,却没有给 予她们应有的人文关怀。 不论是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的女性特警,如《齐珊珊:维和归来的“80后”女特警》, 还是公正严明,刚柔并济的女性法官,如《法官妈妈的理性与温情》;不论是坚韧果敢、 勇于开拓的女性地质学家,如《张丽丽:考核的是能力不是性别》;还是敬岗爱业、坚 守职位的女性电力人员,如《天津电力系统有支“娘子军”》;不论是深入基层、扎实 工作的女村官,如《女大学生村官常紫玉:村民的信任比金子还宝贵》,还是不畏困难、 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如《哈尔滨逾半数女大学生打算创业》。这些女性人物当中有不 少从事着比男性所从事的岗位更为艰苦的工作,坚守着不同寻常的特殊岗位,她们以坚 强的毅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正如《中国维和女警徒手救出五人》中所指出的 “汪雪艳的昔日战友、反扒大队长卢胜也表示:在我眼中,她是一个有魄力、有胆识、 性格豪爽的巾帼英雄。我和大队全体民警一起祝愿她在海地平平安安,更加出色地完成 2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任务,为中国警察增光。”正如《 “军中神狙”何祥美》中所指出的:“当时是豁出去 了,想着法子自讨苦吃。减的不仅是体重,腰杆也直了、挺拔了,新兵连结束考核时, 我每项科目都是良好以上。”说到这,何祥美很得意。“军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最富 有的就是吃苦精神。”何祥美所在部队政委陈志洪对记者说,何祥美用行动将它发挥到 极致。这类报道通常将报道的重点放在这些女性人物所取得的成绩上,而忽视了其在这 一过程中的艰辛和困苦,即使有涉及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将她们塑造成“铁娘子”一般 的人物,并没有从实处关注她们的不易与真实的生活,往往对她们的报道缺乏应有的人 文关怀。 26 第 3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形象报道的改进对策 第3 章 《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改进对策 3??1 增强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亲和力 “2008 年6 月20 日胡锦涛主席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所谓亲和力,指的是报道与受众之间的紧 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换句话说,当一家报纸所报道的信 息和表述的观点,能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被读者接受,那就可以说报纸具有 ? 了较强的亲和力。” 随着都市类报纸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报纸之间的竞 争也愈演愈烈,逐步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如今,亲和力之争已经无法避免的成 为了媒体竞争的新态势,如果新闻报道没有亲和力,那么就没有竞争力,同时也就没有 影响力。但是对于时政报道而言权威性有余,亲和力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妇女报》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机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上对妇联的 定位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它通常被描述为一个 国家领导的群众组织”。也就是说,中国妇联是一个半官方的组织:一方面,它是一个 群众组织,这是它非官方的一面;另一方面,“它的经济来源和政治权利都 依赖于国家” ?正是由于妇联半官方的性质,在所抽样本的 176 篇报道中,有 46 篇是时政报道,占据 了样本总量的将近 30%。但是这些报道大多数情况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常以领导会议 为中心,大篇幅介绍领导的活动、会议内容,套路固定,没有新意,距离受众的生活和 需求较远,枯燥乏味,缺乏亲和力。 增强《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亲和力,首先应该坚持“以受众为本” 的理念,力争从领导人的行程或是枯燥的会议中挖掘提炼出与受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 和信息。“现代传媒的受众有着双重身份,一种身份是传者所传信息的接受者,是传播 的目标;另一种身份是传媒的消费者,受众是传媒的市场。新闻传播要取得好的传播效 果,传媒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都必须以满足受众的需要,适应受众的兴趣为前提。”? ?报,2007 . ?陈阳.协商女性新闻的碎片[M] .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刘京林(新闻心理学原理[M] .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无论是在政府的会议中还是在官员的行程活动中,总会蕴含着与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和 利益相关联的信息,将这些信息提炼出来,并作为新闻点加以总结,才能够吸引受众的 眼球,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谁拥有了受众,谁就拥有了市 场,就拥有了生存立足发展的空间,因此《中国妇女报》女性时政新闻的报道应尽量贴 近女性受众的生活,贴近女性受众的心理,引起女性受众的共鸣。 增强《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亲和力,其次应该注意挖掘小的切入点, 做到以小见大,而类似《陈至立会见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艾布拉什》这样的题目显然是 没有办法引起受众的兴趣的。“时政新闻很多都蕴涵着重大主题。可以为这些重大的主 题寻找一个小巧的切入口,把它作为突破口,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精选具体 的人和事或者平凡普通而又为受众所熟悉的现象,由此切入,扩展开来,由小到大,由 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先微观后宏观,既能让受众耳目一新,又同样能表达深刻宏大 的内容。” ? 因此,《中国妇女报》在报道女性时政新闻时,应尽量从具体的人物或者是 具体的事件切入,要做到既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又能提高报道的亲和力。 3??2 拓宽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领域 根据对样本的统计分析,《中国妇女报》报道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时政新闻 和社会新闻上,而对在与女性人物相关的经济报道中,多数篇幅不是介绍女性人物在生 产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就是讲述女性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其中虽然包含有一定的经济 成分,但其并不是经济事实的报道,不是经济信息的传递,因此不能够称之为纯粹的经 济报道,而是有经济成分在内的社会报道,所以,女性人物在《中国妇女报》的经济报 道领域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时代背景下,经济的发展速度与信 息的流通程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它具有传递 经济政策、活跃经济流通领域、引导社会消费、开发社会资源、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平衡 发展的基本功能。?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 ?陈仕洪(创新时政新闻,提高舆论引导有效性[J](青年记者,2008 12 . ?杨秀国,米冬冬.论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 6 . 28 第 3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形象报道的改进对策 家的繁荣富强的程度,关系到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 关。女性要想生存,要想发展,要想有尊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经济上做到独立,只 有在经济上做到独立,不依靠男人,才能够远离“小三”、“二奶”、“傍大款”这些字眼, 才能够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女人。因此,《中国妇女报》作为一 份女性大报,应该通过女性经济新闻的报道帮助女性树立经济意识,促使女性实现自我 价值,高奏女性进步发展的时代强音。 拓宽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领域,首先应该做到抓住典型,树立榜样。由于通常在媒 体中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经济类的典型人物多是男性,因此很多人都会认为女性的经济敏 感度差,经济头脑不够发达,无法掌控瞬息万变的经济信息。其实不然。在《中国妇女 报》所抽样本的 176 篇报道中,只有 5 篇是涉及到经济女性人物的报道,分别是《中国 女企业家获亚太经合组织“妇女创新奖”》、《福建南安与重庆南岸女企业家签结对协 议》、《黄金行业惟一“女当家”――记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金菊》、 《广西女企业家为基层妇女赠订 》和《胡小芳 中国第一真丝家纺掌门人》。 数量之少是显而易见的。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女性而言,经济女性人物榜样的树立至关重要,这样能够为她们树立示范的榜样和检 验自己的标尺。因此《中国妇女报》应在除《经济女性周刊》外,增加对经济女性人物 报道的数量,提高对经济女性人物报道的质量。 拓宽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的领域,其次应该注意多个层面,挖掘深度。“随着经济改 革的深入,广大受众对一般性的经济报道已深感不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经济报道中深层 次的东西,希望知道经济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经济事件进程中各种矛盾的撞击,希望 看到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经济报道,希望听到专家学者的评述,来提高鉴别力, ?[37]对典型的经济女性人物或是与女性相关的 经济事件进行深 指导自身的经济活动等。” 入的解剖。所谓多个层面、挖掘深度主要是指对相关人物或事实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 里到外,从典型到一般,从主观到客观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和信息的重要性,做到 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 ?韩炼(如何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J](新闻爱好者,2001 7 . 2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3??3 着力构建具有女性视角的新闻时评 《中国妇女报》的宗旨是“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它肩负着“维护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倡导社会性别意识,促进妇女发展进步”的重任。在《中国妇女报》 的读者群构成中,女性读者占据了 72 ,。因此,《中国妇女报》是有性别的,它报道的 是女性的典型事迹,维护的是女性的合法权益。构建媒介的女性视角,其中重要的途径 是通过新闻时评。新闻时评是建立在新闻报道基础之上对现实时事进行分析判断的主观 发挥,其生命在于准确独到。因而,新闻时评如果能够从恰当的角度提出和论证问题、 能够具备严谨的思维逻辑性、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和形式的灵活性,那么就能够 充分发挥其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着力构建媒介的女性视角,首先,应该增加新闻时评的数量。根据样本 统计显示, 在所抽《中国妇女报》的 176 篇报道中,评论仅仅有 5 篇,只占据不到样本总量的 3% 。 在这 5 篇评论中,时评只有 3 篇,分别是《女人不该永远是被挑剔者》、《从性别视角看 媒体中的女性人物访谈、成功女性》、《你不必回避“女强人”》,数量严重缺乏。只有增 加对成功女性新闻时评的数量,才能够及时针对社会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准 确的解读、找出方法,最终解决:才能够给在迷茫中不知应该何去何从的女性指明方向, 使其没有顾忌,大胆前行;才能够使女性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深入发掘自身的能力, 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着力构建媒介的女性视角,其次,应该提高新闻时评的质量。第一,深入贯彻男女 平等的基本国策,维护妇女权益。1995 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历史性 地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 同志在世妇会欢迎仪式上,明确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 策”。然而,受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想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并非一日之功。《中国妇女报》除了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报道政府的各项举措,传达 妇联的最新信息外,还应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报道女性的具体困难,指出女性在生存发展 的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克服的瓶颈,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第 二,用独到 的观点唤醒女性的自主意识。即使在经济速度迅猛发展,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今天,很 ?李效文(新闻时评浅论[J](新闻窗,2009 3 . 30 第 3 章《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形象报道的改进对策 多女性同胞仍旧缺乏自主意识,缺乏独立意识,甚至将自己作为男性的附庸,不论是诸 如“学的好不如嫁的好”、“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等流行说法的不断涌现,或是类 似“傍大款”、“小三”等字眼的反复出现。都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女性仍旧抱残守缺,将 自己的命运完全拴系在男人身上,妄图不劳而获,甚至以此为荣。因此,《中国妇女报》 应将唤醒女性的自主意识为作为报道宣传之中的重点,通过有说服力的时评促进女性树 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使其从残留的封建思想枷锁中挣脱出 来,能够独立自主的生存发展。 3??4 关注女性意愿,给予其充分的话语权 “话语”(discourse)一词,来自于拉丁语的“discursus”,广义上指“文化生活 的所有形式和范畴”。狭义的指“语言的形式”。我们通常是指后者。“话语”与权力是 ? 不可分开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实现的。 然而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统 治之下,男性为了保证其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牢固且不被动摇,长期以来对话语权实施 绝对性的控制和垄断,直接导致了女性群体的声音无法被传达,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男女平等”被写进宪法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以贯彻实施, 女性的地位得到了质的变化和普遍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突飞猛进的 发展,女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发挥作用。但是,在中国的大众传播领域中, 女性却多以两种形式出现:要么缺席或缺乏话语权,要么表现为性的吸引或家庭中的劳 动者。女性主义学者塔奇曼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 “对妇女象征性的歼灭”。? 《中国 妇女报》作为一份女性大报,自创刊以来,不遗余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 观、男女平 等基本国策和先进性别文化,加大力度报道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 各族各界优 秀妇女典型,及时反映妇女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维护妇女生存与发展的 权益而大声 疾呼,为增强妇女自主意识而不断努力,成为中国妇女运动重要的记
/
本文档为【《中国妇女报》典型女性人物报道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