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

2017-11-10 15页 doc 33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 马骥, 李春雷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要: 拉伸是目前体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一般作为专项准被活动中的手段应用于竞技体育中, 主要包括静力拉伸、动力拉伸和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三种类型,在目前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速度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在陆地上进行的大部分运动项目中,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是 非常激烈的,拥有良好的速度素质,无疑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保障之一,跑速是速度 素质的体现之一,也是评判速度素质的常用...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
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 马骥, 李春雷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要: 拉伸是目前体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一般作为专项准被活动中的手段应用于竞技体育中, 主要包括静力拉伸、动力拉伸和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三种类型,在目前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速度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在陆地上进行的大部分运动项目中,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是 非常激烈的,拥有良好的速度素质,无疑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保障之一,跑速是速度 素质的体现之一,也是评判速度素质的常用指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到目前还没有关于跑速 与拉伸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跑速作为对比平台展开研究。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无拉伸、动力拉伸、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 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现影响 不同,且采用静力拉伸效果较好。 (2)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动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 不同,且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3)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或动力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差异 不大,但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4)对拉伸和无拉伸条件下途中跑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三组数据在两两对比中均无显著 性差异,不同的拉伸方式对途中跑影响不大。 (1)对于跑速与拉伸方法关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希望可以继续探索。 (2)在跑速训练前的拉伸可结合跑速训练结束后拉伸进行相关研究。 拉伸是目前体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一般作为专项准被活动中的手段应用于竞技体育中, 主要包括静力拉伸、动力拉伸和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PNF)三种类型,在目前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一般认为对于提高柔韧素质方面,静力 拉伸效果较好。 速度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在陆地上进行的大部分运动项目中,时间和空间的争夺是 非常激烈的,拥有良好的速度素质,无疑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保障之一,跑速是速度 素质的体现之一,也是评判速度素质的常用指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到目前还没有关于跑速 与拉伸方法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跑速作为对比平台展开研究。 本文将会对骨骼肌的特性作简要阐述,针对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制作相应的拉伸练习方案, 以无拉伸后的测试作为对照,对动力、静力两种拉伸关于跑速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两者对跑 速的发挥是否存在差异,为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依据。 2.1研究对象 无拉伸、动力拉伸、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资料库和相关书籍,查阅与拉伸、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等方面的相关文 献,结合前人研究,对实验进行设计,进行结果分析。 2.2.2数理统计法 试验数据采用Office2003中的Excel统计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平均值成对二样本 T检验,自由度为0.05,显著性差异以P(双尾临界)值与0.05的比较来判断,即P(双尾临界)值<0.05为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于此检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设两组数据不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是5%,也就是说经过检验后,如果它们不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大于5%,那么就说明原始的假设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如果 它们不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小于5%,那么说明原始的假设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两组数据 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很大。 2.2.3实验法 设计无拉伸、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的练习方案,指导被试进行练习后进行测试,获取实验 数据。 本实验主要围绕静力拉伸、动力拉伸对跑速影响的对比进行设计,另外选取无拉伸情况作为 对照,进一步了解采取拉伸与不采取拉伸的区别;被试进行60米跑测试,分别在30米和60米处进行指标检测,目的在于找出两种拉伸方法在加速阶段和速度维持阶段影响的不同点。 表1 被试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 年级 班级 专项 运动等级 栾超 2005 体能班 110米栏 国家一级 洪磊 2005 体能班 110米栏 国家二级 李秀峰 2005 体能班 足球 国家二级 孟凡伟 2005 体能班 跳远 国家二级 阎帅威 2005 体能班 800米 国家二级 杨华杰 2005 体能班 三级跳远 国家一级 钟亮亮 2005 体能班 三级跳远 国家二级 姚忠欣 2005 体能班 跳高 国家二级 王宇 2005 体能班 400米 国家一级 李燕 2005 体能班 排球 国家二级 马磊 2005 体能班 跳高 国家一级 张立超 2005 体能班 跳高 国家二级 2.3.1实验设计 实验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热身后不采取拉伸,立即进行跑速测试;第二次在热身后采取 静力拉伸,随后立即进行跑速测试;第三次在热生后采取动力拉伸,随后进行跑速测试。 2.3.2实验要求 (1)被试者要认真完成热身、拉伸练习和随后的测试; (2)注意拉伸的强度,根据个体情况而定,防止损伤的出现,如有不适,应立即减小拉伸强度; (3)测试人员分工明确,不允许更换人员。 2.3.3实验时间和地点 第一次实验:2007年11月17日15:00-16:00; 第二次实验:2007年11月24日15:00-16:00; 第三次实验:2007年11月30日15:00-16:00。 实验地点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馆内。 2.3.4实验器材 秒表2块;长度大于60米的皮尺一卷;垫子若干。 2.3.5测试指标 (1)30米成绩(2)完成30米所用的步数(3)计算出完成30米的平均步长 (4)60米成绩(5)完成60米所用的步数(6)计算出完成60米的平均步长 其中跑步成绩的数值越小越好;步数的数值越少越好;平均步长得数值越大越好。 2.3.6拉伸方案 静力拉伸练习手段的选择主要参考了Thomas R.Baechle,Roger W.Earle.体能训练指导(下)中的拉伸部分 [9];动力拉伸练习手段的选择主要参考了美国体能专家Robb Roger, [8]唐敏东 准备活动中肌肉拉伸练习的效果(综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 M.Ed,CSCS,MSCC拍摄的体能训练光盘中的热身部分,具体手段如下。 2.3.6.1静力拉伸 (1)坐位后仰(2)胸前横臂(3)屈臂体侧(4)腰部拉伸扭转脊柱(5)屈膝跨坐 (6)跨坐(7)侧卧拉伸股四头肌(8)坐立摸脚趾尖(9)髋关节拉伸弓步 (10)弓步顶墙 2.3.6.2动力拉伸 (1)前后摆腿(2)左右摆腿(3)后退弓步走(4)左右侧压腿(5)原地蹲坐起 (6)原地交换提踵、提脚尖(7)高抬腿走(8)四肢额状面上下摆动(9)四肢矢状面前后 摆动(10)单臂前后绕环 具体实施见附表。 2.3.7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1)气候、温度的影响 由于测试安排在冬季,气温较低,因此实验安排在北京体育大学田径馆内进行,据测量, 室温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但由于气候和温度的影响,难免在存在热身不充分的问题,因此被 试者的配合程度和热身的安排就显得格外重要。 (2)被试者管理上的影响 由于缺乏资金和相关条件,被试者在测试以外的生活没有办法干涉,对于其自身的生活规 律情况、测试前的身体状况等方面很难把握,因此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 (3)测试仪器的影响 由于资金不足,各项资源有限,缺乏更精确的测量设备,除了跑动距离的测量外,步数和 成绩的测量都是由人工操作,难免出现误差,因此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1骨骼肌的特性及兴奋条件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改变都是为了保证骨骼肌的收缩顺利进 行,骨骼肌在物理和生理上均具有特性,骨胳肌的物理特性:骨骼肌在收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 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以恢复,这种特性 称为弹性。当外力和负荷不断增大时,肌肉长度的增加幅度逐渐降低,而且当外力或负荷取消 后肌肉的长度也不是立即恢复,这是由于骨骼肌在被拉长或回缩时肌浆内各分子间的摩擦力造 成的,这也说明肌肉具有粘滞性。肌肉的这些物理特性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升高时,肌肉粘 滞性下降,伸展性和弹性增加;当温度下降时,粘滞性增加,伸展性和弹性下降。骨骼肌的生 理特性:骨骼肌是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可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这种特性称为兴奋 性。肌肉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立即产生收缩反应,这种特性称为收缩性。 要引起骨骼肌的兴奋必须给与适当的刺激,主要满足一下条件: :要使肌肉产生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引起肌肉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为阈刺激。大于阈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刺激 可以作为平定组织兴奋性高低的。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反之兴奋性低。用阈下 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肌纤维收缩。用阈上刺激刺激肌纤维可以引起肌纤维收缩。由 于一块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而且每条肌纤维的兴奋性是不同的,因此给与肌肉较小的 刺激强度只能引起那些兴奋性较高的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肌纤维数量越少,肌肉收缩力量也较 小。如果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兴奋并参加收缩的肌纤维逐渐增多,肌肉产生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当刺激强度适宜时,整块肌肉中的肌纤维权部兴奋而产生收缩,肌肉将产生最大的收缩力量。 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持续足够时间。在 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小,需要刺激的作用时间就越长。相反,刺激强度大,需要刺激的作 用时间就越短。 :要使可兴奋组织兴奋,刺激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率。如果用瞬间的电流刺 激组织,只有通电和断电瞬间可以引起组织兴奋。而在继续通电过程中由于电流强度没有变化,【10】 组织不产生兴奋。所谓刺激强度变化率是指刺激电流由无到有或由小到大的变化速率。同样电 流强度,变化率越大越容易引起组织兴奋。 30 表2 无拉伸与静力拉伸对前3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无拉伸 12 1.465 0.007 20.500 1.364 4.500 0.155 0.05 <0.05 静力拉伸 12 1.615 0.009 18.583 1.174 4.281 0.149 如表2所示,采用OFFICE-2003中的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运用数据分析中的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自由度为0.05),对采用无拉伸和静力拉伸后加速阶段(前30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和成绩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均具有显著性 差异。说明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 响不同,且采用静力拉伸效果较好。 30 表3 无拉伸与动力拉伸对前3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无拉伸 12 1.465 0.007 20.500 1.364 4.500 0.155 0.05 <0.05 动力拉伸 12 1.707 0.012 17.583 1.174 4.182 0.117 如表3所示,分析手段同表2,对采用无拉伸和动力拉伸后加速阶段(前30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和成绩三个指标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 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动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不同,且 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3.2.3无拉伸与静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表4 无拉伸与静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无拉伸 12 1.862 0.021 32.417 7.538 7.958 0.610 0.05 <0.05 静力拉伸 12 1.943 0.025 31.000 8.182 7.773 0.583 如表4所示,分析手段同表2,对采用无拉伸和静力拉伸后进行60米跑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和成绩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进行速度性跑 步前,采用静力拉伸与无拉伸对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表现影响不同,且采用静力拉伸效果较好。 3.2.4无拉伸与动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表5 无拉伸与动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无拉伸 12 1.862 0.021 32.417 7.538 7.958 0.610 0.05 <0.05 动力拉伸 12 2.019 0.027 29.917 7.720 7.710 0.597 如表5所示,分析手段同表2,对采用无拉伸和动力拉伸后进行60米跑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和成绩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进行速度性跑 步前,采用动力拉伸与无拉伸对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表现影响不同,且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通过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看出,拉伸后进行测试,在加速阶段以及全程的各项指标均好于无 拉伸情况,根据拉伸与无拉伸对骨骼肌作用的不同,并结合上述肌肉的特性对二者进行分析, 在进行热身活动后,肌肉的温度相应提高,粘滞性降低,伸展性和弹性增加,此时进行拉伸与 不进行拉伸的区别主要为以下两方面: (1)拉伸可以在热身活动后再一次对骨骼肌进行刺激,且拉伸使得肌纤维的长度增加,收速度 加快,因此推测骨骼肌受到刺激的强度应增大,其兴奋性也有所增加; (2)无论是静力拉伸还是动力拉伸,在使骨骼肌被动拉长的过程中克服了其弹性阻力和粘滞性 的存在所带来的摩擦力做功,收缩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因此推测拉伸后的肌肉温度应高于无拉 伸时肌肉的温度,粘滞性更低,更有利于快速收缩。 3.3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对跑速影响的比较 3.3.1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对前3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表6 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对前3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静力拉伸 12 1.615 0.009 18.583 1.174 4.281 0.149 0.05 <0.05 动力拉伸 12 1.707 0.012 17.583 1.174 4.182 0.117 如表6所示,分析手段同表2,对采用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后加速阶段(前30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但动力拉伸数据的平 均值均好于静力拉伸数据的平均值;从成绩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 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或动力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差异不大,但 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3.3.2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步长 步数 成绩 表7 静力拉伸与动力拉伸对60米跑成绩及步长、步数影响的比较 拉伸类型 ,n S S S P xxx 静力拉伸 12 1.943 0.025 31.000 8.182 7.773 0.583 0.05 <0.05 动力拉伸 12 12.000 0.027 29.917 7.720 7.710 0.597 如表7所示,分析手段同表2,对采用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后进行60米跑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步长、步数和成绩的平均值对比中发现,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进行速度性 跑步前,采用动力拉伸与静力拉伸对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表现影响不同,且采用动力拉伸效果 较好。 通过分析后的数据可以看出,动力拉伸后进行测试,在加速阶段以及全程的各项指标上均 好于静力拉伸,分析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对于骨骼肌的不同作用,并结合骨骼肌的特性,推测 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动力拉伸容易引起骨骼肌的牵张反射,引起牵张反射的主要原因是对骨骼肌的刺激强度 较大,引起肌梭扽反射性收缩;静力拉伸由于对肌肉刺激缓慢,因此刺激强度较动力拉 伸低,因此推测动力拉伸使得骨骼肌产生的兴奋高; (2) 动力拉伸使骨骼肌不断地进行被动和主动收缩,而静力拉伸使骨骼肌在某个长度上保持 一段时间,因此在刺激的变化率上,动力拉伸也应该是高于静力拉伸,因此兴奋程度也 相对较高。 (3) 从肌肉的运动方式来看,动力拉伸与跑动时肌肉的运动方式相类似,因此推测在神经系 统的支配上,效果要好于静力拉伸。 对于三种不同的热身方法在成绩、平均步长和步数三方面的对比上,通过图表观察其差异 更为直观。 栾超6洪磊 5李秀峰时 4间孟凡伟(3阎帅威 秒2杨华杰) 1钟亮亮0姚忠欣 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王宇 拉伸类型李燕 图1 三种热身后完成30米成绩的差异 马磊 张立超 栾超 2洪磊 李秀峰步1.5 孟凡伟长(阎帅威 1米杨华杰 )0.5钟亮亮 姚忠欣0王宇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 李燕拉伸类型 马磊 张立超图2 三种热身后完成30米平均步长的差异 栾超 25洪磊 李秀峰20步孟凡伟 数15阎帅威( 杨华杰10步)钟亮亮 5姚忠欣 0王宇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李燕 拉伸类型马磊图3 三种热身后完成30米所用步数的差异 张立超 栾超 12洪磊 李秀峰10 时孟凡伟8间 阎帅威(6杨华杰秒 4钟亮亮)2 姚忠欣 王宇0 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李燕 马磊拉伸类型 张立超图4 三种热身后完成60米成绩的差异 栾超2.5 洪磊 李秀峰2 步孟凡伟长1.5 阎帅威( 1杨华杰米 )钟亮亮0.5 姚忠欣0王宇 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李燕拉伸类型图5 三种热身后完成60米平均步长的差异 马磊 张立超 栾超 50洪磊 李秀峰40步孟凡伟数30(阎帅威 20步杨华杰)钟亮亮10姚忠欣0王宇无拉伸静力拉伸动力拉伸李燕拉伸类型马磊 张立超 图6 三种热身后完成60米所用步数的差异 3.4不同拉伸方式对途中跑成绩的影响 将60米成绩减去30米成绩,得到的差值为被试者途中跑(即速度维持阶段)的成绩,对 拉伸和无拉伸条件下途中跑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三组数据在两两对比中均无显著性差异,因 此推断不同的拉伸方式对途中跑影响不大。 4.1结论 4.1.1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 不同,且采用静力拉伸效果较好。 4.1.2 在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动力拉伸与不采用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 响不同,且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4.1.3 进行速度性跑步前,采用静力拉伸或动力拉伸对于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表现影响差 异不大,但采用动力拉伸效果较好。 4.1.4 对拉伸和无拉伸条件下途中跑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三组数据在两两对比中均无显 著性差异,不同的拉伸方式对途中跑影响不大。 4.2建议 4.2.1对于跑速与拉伸方法关系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希望可以继续探索。 4.2.2在影响因素繁琐的条件下,实验可能是了解事务规律的有效途径。 5参考文献 [1]常颍,王晓东. PNF法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对改善跨栏运动员的髋关节柔韧性作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A):1516-1520. [2]童海.持续性静力牵张法改善运动员肌肉力量和技术质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A):928-930. [3]吕乙林等.动静态伸展运动在高校田径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A):78-81. [4]张宝荣.短跑中影响步长步频的因素[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5,66-69. [5]尤书合.对影响跑速的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A):93-94. [6]马继政.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相关生物学因素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2A):14-16. [7]展凯等.静力拉伸对跆拳道运动员最大肌力及肌电的影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A):342-345. [8]唐敏东.准备活动中肌肉拉伸练习的效果(综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 [9]Thomas R.Baechle,Roger W.Earle.体能训练指导(下) [M]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10工厂,2007:349. [10] 王瑞元,孙学川,熊开宇等.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3-37.
/
本文档为【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练习后对跑速影响的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