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本论读后感 5000字

2018-09-07 7页 doc 22KB 1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本论读后感 5000字创新研究与训练 论文 论文题目资本论读后感 班级经济学专业2014级 学号 1311606 姓名热依拉·塔依尔 指导教师段文斌 “资本论”读后感 摘要:“自从地球上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当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来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的。”——恩格斯 上大学以来,我们学过了三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基本原理等等课程,在这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有了深度了解。有人认为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
资本论读后感 5000字
创新研究与训练 论文目资本论读后感 班级经济学专业2014级 学号 1311606 姓名热依拉·塔依尔 指导教师段文斌 “资本论”读后感 摘要:“自从地球上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当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来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的。”——恩格斯 上大学以来,我们学过了三册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基本原理等等课程,在这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有了深度了解。有人认为没读过《资本论》经济学不算入门。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就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资本论》三册是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下面围绕着一下几个问题来一下我对《资本论》这本著作的理解。 一、马克思是怎么样的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 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它给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将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它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的待遇,完善资本主义统治。 二、“资本论”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呢? 在学《资本》选读之前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没有实际用处的,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伪知识,因为资本家永远都不会承认剥削工人的这一事实,把一切生产活动伪装成公平交易,把得到的利益看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的报酬。但是随着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的深化,见识过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片面的观点以后,才领悟到了马克思在经济学历史上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是少数真正的从 工产阶级的角度来探讨社会生产规律的经济学家之一,在以钱来衡量价值的资本经济世界里能够看到劳动力和资本家的真正本质的人。在其他人认为“资本是一切”的时候,马克思代表工人提出了一句公平的评价“劳动创造世界。”另一个令我佩服的观点是“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把人类幸福以及发展与资本分开来描述。 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的这本书中,马克思详细探讨资本的生产过程,货币与资本的转化,剩余价值的形成,“工资”背后的劳动力价值,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后果,资本的各种形态变化,所谓“利润”的真正来源,资本离开劳动能否增值等等问题。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怎么评价资产阶级和工人之间的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资本论》中我们可以对剩余价值得出这样的定义:“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其简单解释是:资本流通的过程形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即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在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制度中,雇佣劳动只能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资本给劳动者支付的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大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者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在西方经济学中提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长期经济利润为零,这里的经济利润是指总收益减去总成本。除了购买生产材料用的货币资本以外,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的总成本还包括资本家为“生产”放弃的一切:闲暇、时间、储蓄利息,换句话说资本家是为劳动过程付出服务或者参加一部分劳动的。不过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资本家所做的一切,包括监督,都是为了压迫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是为了资本增值,但其本身是不创造价值,不会使资本增值的。这种说法的确有说服力,但是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考虑的话,资本家的付出不是完全等于零,首先,他们付出的资本是资本增值中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他们用自己持有的资本来雇佣工人,为原先没有资本的工人提供能增值的生产环境,然后在双方合作下进行自愿的生产活动,结果是资本家得到更多的资本,工人得到能保障生活需求的一部分生产品,如果这种合作关系断了,结果是资本家还是拥有多余生活需求的资本,工人则无法持续生活,最糟糕的情况是会饿死。在无法把资本家持有的资本传递给工人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是双方都获利的方式。我并没有说马克思错怪资本家,或者资本家得到的报酬是完全公平的。这里的问题不是资本家不应该得到任何利润,因为在那种情况下资本家没有动机去用持有的资本来 进行生产活动。需要改善的是分配方式,虽然生产活动是靠资本来得以进行的,但是资本增值是工人的贡献,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利润归属于资本家,工人得到的报酬,即“工资”远远低于他们赢得的劳动力价值。 其次,没有纪律的生产活动的利润不如监督下有序进行的生产活动高,在古代中,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是强迫工人工作得更加艰苦或者加长工作时间,如今效率已经变成了管理人的责任了。产品的多少取决于管理人怎么安排分工,怎么激励员工了。在某些生产领域中资本家雇佣管理人员或者本人带领员工,指导生产环节使得资本家和工人的边界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家不创造价值”适合的情况是资本家只提供资本,其他所有生产活动都是由雇佣人来完成,最后资本家得到剩余价值的这一现象。当前社会中,拿纺织厂来说,以前资本家和工人的分工量差异很大,资本家几乎设么都不用做,而工人艰苦工作,得到的工资也很少,但是现在资本家得冒着破产的风险来创造纺织厂,购买各种工具和机器,再雇佣一些人来配合机器的工作。用马克思的话来说,随着科技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了。这使得工人的工作不那么艰苦,资本家和工人的分工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也可以说,利润的分配方式得到了一些改善。工人能以少的劳动力来得到更多的工资,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转给机器,使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利润,所以我不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增加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怎么看待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中的理论? 在国外经济学界,《资本论》被公认为是一部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尽管有人对它的评价很高,有人对它的评价较低,但几乎没有人否认它是一部学术著作。对《资本论》评价高的国外经济学家的代表是恩格斯和列宁。在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经济学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写于1925年的《对俄国的简略观察》一文中谈到《资本论》时,说《资本论》是“一本陈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我看来,它不仅在科学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当代世界毫无益处或没有用处。”但是,在十二年以后当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时,他在该书一开始却谦虚地注明“经典学派”一词是马克思创造的。他还对于劳动价值论则给予了肯定,在赞扬他所推崇的经济学家盖赛尔时,又把盖赛尔和马克思相提并论。可见,在凯恩斯的内心深处,对《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有所承认的。 下面总结一下人们对《资本论》的冷淡或反感的原因: 第一、最根本的客观原因,那就是《资本论》的理论(不仅是结论方面,也包括描述和分析的方面)与现实发展存在的某些不一致。我们应该承认,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方面与我们在《资本论》中所看到的,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描述及其理论概括,发生了很大的偏离。主要表现在: 1.马克思分析的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更多的是垄断竞争; 2.马克思分析的是私人资本主义,而当代资本主义则更多的是社会资本主义(即股份制形式的资本主义); 3.马克思所分析的主要是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已经是后工业资本主义; 4.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的主要阶级结构是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则存在多元化的特征,阶级结构 呈现出阶层化的趋势,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一方面存在一个巨大的经理阶层,另一方面工人阶级结构本身也存在多层次化的特点,例如,大量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智力劳动者、专业技能者(例如会计师、律师、教师、球星、歌星、影星等),此外,在资本家和工人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个体经营者,例如家庭农场主、小型或微型工商企业主等等; 第二,理论形式上的原因。西方主流经济学之所以在大学如此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数学化。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没有数学化,并且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这种理论形式上的差别是导致许多青年学生在开始的时候更愿意学习西方经济学而不愿意学习《资本论》的重要原因。我们都知道,数学是形式化的科学,具有自己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程式。马克思也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用数学表达的时候才是最完美的。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下”,劳动者与资本家“所得的各自部分”“实在未能公允,实在应谋改革”。美国经济学家韩讷在其《经济思想史》中对《资本论》逐一进行批判,但他在谈到马克思“以‘历史概念’观察资本”时,认为马克思“对产业状况有精密分析……颇有价值”。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据说在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资本论》大为畅销,销售量比过去增长了几倍甚至几十倍。另外据报道,德国财长和法国总统也开始研读《资本论》。马克思对金融危机的探讨是如此具有预见性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自然要受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同时,也要受到代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西方经济学家的批判和歪曲性评价。但是,经济学历史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永不熄灭的亮灯。还有一些人评价《资本论》说道:马克思的经济学在当时也是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加上自己思考,况且《资本论》逻辑相当严密,可以说是当时的“集大成者”。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认为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资本论选读》 《马克思格言》 《‘资本论’为什么遭那么多人反感?》 《资本论》的经典地位和理论价值——《前线》杂志 2014年第02期
/
本文档为【资本论读后感 5000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