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2017-09-18 9页 doc 23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张宝和 课 题: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主 题 词: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内容提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渡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农村特有的工作环境使得农村小学教师更容...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通州区马驹桥镇中心小学张宝和 课 题: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主 题 词: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内容提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渡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农村特有的工作环境使得农村小学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以及学生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要正确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轻装前进。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b u r n,o u t”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b u r n o u t”后,他才被专门用以说明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心理反应。 第一、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反映出负向、消极地心境和态度,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二、人格丧失。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甚至倾向于极端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第三、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们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们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不再努力了。教师一旦经历这三个方面的过程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了失败感,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的“习得性无助”。 二、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英国的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评明显低于其他职业群体。特别是现代社会,应激事件多、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大,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身心耗竭状态。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我们对全镇200余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1 表1 调查 感受到很大经常感觉不上课时易怒产生选择用灰没有成就内容 的职业压力 身心疲惫 不愿意和急躁程序 色调描绘感 学生在一学校 起 所占82.7% 73.2% 21.4% 14.6% 19.6% 21.4% 比例 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是存在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镇有33名教师放弃了教师职业,而选择了其他工作,有34名教师调到城市小学去任教,有29名教师调到中学去任教,上述农村小学教师流失数据说明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三、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我们针对教师职业压力这一主要因素对全镇200余名教师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针对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与深入的思考: 表2 调查内容 任教两个家长的不农村对教不满意工不满意工现在的学 年级学科理解 育重视程作环境 资待遇 生难以管 以上 度不够 理 所占比例 97% 63.5% 21.4% 32.7% 37.4% 94.3% ?农村特有的工作环境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相对于其他职业群体,和在城市内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农村小学教师更容易 时左右,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城市的小学教师一般教单科,周课时量约在12课而农村小学教师周课时量基本上都在20课时以上。农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既要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又要负责语文、数学双科的教学任务;科任老师也要承担3至5个年级学科的教学任务。农村小学和城市内的教师一样承受着很大的职业压力,一样的付出,然而他们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受重视程度却是有差异的。 2 近年来,学校对教师的量化管理、刚性管理得到了空前强化。学校领导者试图将教师的一切工作定量、定使之程式化、统一化,似乎只有把教师管的严严的,才能显示管理者的威力和水平。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以追求升学率为最高目标的“应试教育”来说,或许是有效地。但众多的条条框框无疑是禁锢了教师的创造性,造成教师独立性、主体性的严重丧失。 ?教师职业的特点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精细的、长期的、紧张的、并带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需要教师呕心沥血地去追求。教育形式多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地自觉性和积极性。但是这种个体作业方式,又极易形成孤独、怪癖和感情的抑郁,往往在自豪感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精神紧张,封闭自己。教师扮演者多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有指导、管理学生的权威;他们在一定时期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需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思想与感情。此外他们还要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领导打交道,还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教师要胜任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随时进行角色转换。多方位不同性质的交往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危害 职业倦怠被视为新世纪的危机和现代生活的疾病,它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中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在个人生活质量下降,出现旷工,工作上不求进取,耗费大量的时间寻求新工作。在健康方面,体验倦怠的教师也有许多表现如:身体不适、失眠等。 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人格。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便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直接受害者,造成对学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一个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他的影响则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近年来各大媒体上曝光的教师严重的体罚学生事件、男教师猥亵女学生的事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五、如何克服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3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决定者,也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同样渴望求助,渴望支持,渴望得到心理咨询。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领导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把自己看成一个平常人,拥有一颗平常心。做平常人才能具有平常心,把自己看成平常人,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不会由于学生的不服从而大动肝火,就不会看上级脸色而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教师做一个平常人,便能够坦诚地自我暴露,进行适宜地宣泄,而不费心地伪装自己。教师前进的路上会遇到不少地困难与挫折:家庭、住房、事业、职称、朋友、收入等等方面。如果有一份平常心,就可以意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从而把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耐心地工作,冷静地对待。而不像阿Q那样把头埋入沙中,精神胜利法不是心理健康。 其次,教师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牢记要善待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个人的自我调整才能起作用。学校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树立心理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掌握心理调试方法,如:调节情绪状态、悦纳自我、陶冶情操、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消除心理不适等等。这样教师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自我调适。例如女教师在更年期有些身体不适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要加以调节和控制,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把别人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甚至迁怒于学生。 再次,教师要突出生活的主题,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做好工作上,要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既然做了教师,就要做一个胜任而愉快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教育人,热心研究。教师要用自己出色的工作,使校长放心,自己安心,学生欢迎,家长满意。教师在工作中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这是教师心理成熟的标志。 ?创建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 校园是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生活场景,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校园生活则伴随着他们的职业生涯。校园生活的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程度、 4 内心充实程度和成就感。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心理氛围能够让人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教师如果处在一个充满互相关怀、互相学习、互相沟通气氛的集体中,不仅能够减少产生心理挫折的可能性,也有助于教师在经受挫折后尽快地解脱烦恼,重新振作精神,积极工作。 学校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和教职工建立命运共同体,形成一个互相学习、各取所长、相互合作、真诚相待的学习型、工作型组织,这样才能使教职工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竞争。为了让教师有心事的时候有地方去倾诉,我们一直坚持设立“校长接待日”,教师有不理解的问题,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可以直接与校长面谈。另外我们在校刊《星苑》上开辟了心灵港湾、文学园地、教师风采、教学随想、教海探航等栏目,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减轻负担,让教师轻装前进 为了减轻农村小学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学校遵循需要、实用、有效的原则精简教师填写的工作手册,改革书写形式,减少不必要的纯形式的会议,减少班级人数,减少无意义的评比等活动。使教师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去,投入到钻研教材教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中去。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教师观光旅游、教职工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陶冶情操。正当地娱乐活动是调剂教师身心最有效地途径。教师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一张一驰是文武之道,也是教师工作生活的基本形式。 ?正确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 学校管理者对受挫折的教师要给与关心、了解、同情和体贴。当教师有怨气发泄时,管理者要耐心倾听,在适当的时候,用情绪转移法转移注意力,改变心境,让教师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地释放。同时,学校管理者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正确分析挫折原因,让他们形成对挫折的解析能力,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学会自我克制、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另一方面帮助教师确立适当的目标,使他们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和价值。 对于教师因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心理,学校要深入了解教师的需要,恰当地给与满足。如果因为条件所限不能给与解决,应对它们的困难表示理解。要注意克服平均主义思想。不应为了迁就教师的心理平衡,而搞大家轮流坐庄。平均主义不能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校务公开制 5 度,对教师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教师工作量和质量考核与评定,评先进、评奖教金、评职称,学校的重大决策、开支情况,均在教代会上进行公开,充分发挥教师参政议政的权利,做到让人心服口服。 ?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 分析起来,教师的情绪波动,大部分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因此,根治的办法就是结合工作实际,按教育规律办事。对待未成年人应该允许其犯错误,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有的教师会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啊。殊不知要铁变成钢,也有个熔炼的过程,而且要工序合理,火候适当,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教师的不良情绪往往产生不合理的信念,如认为“我教了,你就应该会。”报这种信念的教师就会在学生没学会时异常气愤。而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可能每个学生都齐头并进。了解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就会持宽容的态度,就会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步。 教师的心理压力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学质量仍是教师的主要压力。有些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白天教师之间抢时间、争课时,加班加点,课外辅导;夜里备课、分析试卷、批改作业,造成身心过度地疲劳。究其原因,仍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致。因此,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教师的时间,对教师实行弹性管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休息、学习、科研和理性思考的时间。 近年来,我们深入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把握教师的职业心理和工作特点。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设和谐工作氛围。使干部教师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不仅消除了差异,而且在干部教师中形成了向上的合力。师生情绪稳定,教学秩序正常,做到了学生高兴,教师满意,家长放心,镇村拥护,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校连续多年在区教学质量检测中稳居前列;在区组织的“春华杯”、“秋实杯”评优中两次捧杯,在“三位一体”评优课中荣获一、二等奖;数百人次的论文在市、区各种论文评比中分获各级奖励,获奖论文择优发表在《通州教育》和其它市区及教育刊物上累计达30余篇。在通州区首届教育科学成果评审中,我校有15项课课题参与了成果鉴定,7项科研成果获得二、三等奖,1项入选了“通州区首届教育成果论文集”。 6 参考文献: 《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 张小乔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李红霞 《教育科学》 2003年2月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 周雪梅、俞国良 《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3月 《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本余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2月 7
/
本文档为【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