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

2017-09-26 10页 doc 24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 前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香港警匪片已经历时五十个年头,其间经历过最初粤语残片的粗陋寡淡、一成不变;到七十年代新浪潮由警匪片打响头炮,再到八、九十年代产生《英雄本色》、《警察故事》、《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警匪片,令这一片种不但在香港生根发芽、更令到港产电影在国际上声名大振。而马丁?斯科希斯凭借《无间道》而改编的故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更使得香港警匪片彻底达到其巅峰时刻,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各种原因的交织也令到香港警匪片愈来愈走入穷途末路,而今即将上映...
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
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 前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香港警匪片已经历时五十个年头,其间经历过最初粤语残片的粗陋寡淡、一成不变;到七十年代新浪潮由警匪片打响头炮,再到八、九十年代产生《英雄本色》、《警察故事》、《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警匪片,令这一片种不但在香港生根发芽、更令到港产电影在国际上声名大振。而马丁?斯科希斯凭借《无间道》而改编的故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更使得香港警匪片彻底达到其巅峰时刻,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各种原因的交织也令到香港警匪片愈来愈走入穷途末路,而今即将上映的《窃听风云》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警匪片„„这一切,待从头细说。文/阿蒙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兴起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曹达华饰演的缉凶探长形象日趋深入民心。1960年的《十三号凶杀案》更为该类型片带来了第一个春天,成为粤语片影坛的一朵奇葩;70年代初,曹达华自资自导自演的《神探一号》以惨败的票房遭人戏谑为“粤语片的送终片”,加之廉政公署成立后全力清查警察贪污事件,使得警匪片市场一度完全没落~70年代前中期虽仍不乏以警匪斗智材为主的影片出现,但多数是真实奇案改编的实录片或卖弄黑社会礼仪帮规的噱头片,对真正的警匪片而言并无意义。 1976年,由从警队离职不久的陈欣健担任编剧,梁普智、萧芳芳合导的《跳灰》卖座,非但成为“新浪潮”的先锋之作,更扭转了港产警匪片的命运,此后陈欣健作为该类型题材的重要作者,在1979年参与的两部影片《墙内墙外》和《点指兵兵》票房分别居当年亚军及第六位,终于在警匪片沉寂近十年后将其带起,追根溯源,《跳灰》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事实上,在新浪潮时代,警匪片都是新锐导演热衷的题材之一,除了上述作品,翁维铨的《行规》及于仁泰的《救世者》皆由警探白鹰追缉罪犯展开剧情,结合“新浪潮”固有的创新意识,使警匪片的技术及包装得以再上台阶。 李修贤自导自演的《公仆》在第二十一届金马奖上大放异彩 踏入80年代,警匪片终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十年,写实、枪战、动作、喜剧甚至恐怖无一不俱,类型之多令西方影人都为之咂舌:1981年章国明执导的《边缘人》是这十年来的第一个成功典范,亦是有史以来首部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的香港电影,饰演卧底的艾迪在结局惨遭居民活活打死,临死前哀号“我不想死”的结局更被称为香港电影中描写死亡最深入的场面之一;1984年,李修贤自导自演的《公仆》和麦当雄执导的不但令《警》及《皇》涌现出多部续集兼造就了大批动作男女,时至今日亦有《杀破狼》、《导火线》、《男儿本色》等片延续着题材的活力;至于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冼杞然的《兄弟》虽带有浓重的江湖色彩,但借兄弟、朋友之间一警一匪的对立身份营造情感张力的剧情模式,在日后的香港影坛亦被多次跟风、沿袭。 直至1987年,港产警匪片又迎来了另一座里程碑——人称“阿SIR”的李修贤成立“万能”电影公司,由创业作《铁血骑警》开始,制作、出品了一系列警匪片,虽则水准有优有缺,但李修贤对该题材的热爱和坚持可谓人皆共知,至今仍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同年,由他自制自演的《霹雳先锋》,虽则并非警匪佳作,但也带起了一个周星驰,当然,这是后话。 同样是1987,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之作亦告现身——由林岭东执导、周润发主演的《龙虎风云》以强烈的写实主义为香港影坛掀起了一股“风云”热潮,与吴宇森的都市浪漫英雄形象遥相呼应,将港产警匪片推上新的高峰——事实上,从《龙虎风云》开始,警匪片方才真正踏入风起云涌的主流之路,卧底题材虽有《边缘人》珠玉在前,但回望刘伟强从手提摄影到导演的崛起、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结尾的模仿、直至十五年后《无间道》的逆市反弹,《龙虎风云》的影响依旧无可取代~其后数年,林岭东在《学校风云》、《伴我闯天涯》、《圣战风云》等片中,对警匪对搏的刻画日渐形成独有风格,再有吴宇森借《喋血双雄》将同类题材进一步浪漫化,警与匪的关系又从《英雄本色》的正面对峙转化为惺惺相惜,每当观众重温《龙》中周润发对李修贤一句“我警察”的坦白、或《喋》中将两人并置的越轴剪辑,都会从警与匪的界限中挖掘出真挚的男性友情~随着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座落入吴宇森之手,港产警匪片终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80年代。 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将传统警匪片固有的枪战模式极限放大 80年代香港影坛的百花齐放令警匪片巩固了江湖地位,90年代后则得再行“专业化”——先行代表当推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将传统警匪片固有的枪战模式极限放大,尤其 1994年,陈嘉上的《飞虎雄心》令军装警察深入民心,两年后的续集《飞虎》更让王敏德成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警察形象,期间又有刘伟强的跟风作《傲气比天高》及多部《飞虎雄狮》等片出现,但水准远不及正牌;1996年,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是香港影坛首次拍摄EU,而火爆程度较《飞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90年代港产警匪片中的悍匪无论装备行为皆较80年代更为丧心病狂,编导为求更大程度炮制大场面,安排多种军装警察上阵,在剧情节奏及视觉效果上无疑更令观众大饱眼福,其后诸如《G4特工》、《重装警察》、直至新世纪后的《PTU》、《大事件》等,警匪片中涌现的身影日益丰富多彩。 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李修贤的“万能”电影公司在90年代后渐走下坡,期间开拍的一系列“重案实录”片也多属噱头化的流水线作业,甚至本末倒置地大拍警察对匪徒严刑逼供的残酷戏,因此渐为市场忽略,1995年亲身上阵执导的《贼王》之后,李修贤的警匪片再也无复当年之勇„.。 除此之外,其他导演亦不断在警匪题材上寻求突破:杜琪峰的《无味神探》可谓个人风格的开端之作,而成立“银河映像”后推出的《暗花》、《暗战》及《非常突然》等总算在黑色风格及商业利益之间找到了一定的平衡点,除了大牌明星的加盟,不拘泥于火爆枪战,而通过别出心裁的场面调度、环环相扣的剧情推进、及银河独有的宿命论主题相互作用的模式,堪称90年代后期港产警匪片中的一朵奇葩;在好莱坞发展不顺的林岭东返港后拍成的《高度戒备》不但吸收了好莱坞电影的长处,更让两大影帝——刘青云和吴镇宇同台飙戏,技巧创意皆精彩绝伦,成为90年代警匪片神采飞扬之作;陈嘉上刻意模糊正邪界限的反英雄作《野兽刑警》注重人性挖掘,风格平实生动,成为第十八届金像奖上的大赢家;同样从闯荡好莱坞中获取经验的还有徐克,返港后首部作品顺流 《神探》将脱罪改为自首,终于在内地上映 90年代后期至今,港产警匪片完全可用“命运多舛”形容:横扫金像奖的《野兽刑警》却是陈嘉上从影以来最赔钱的影片;2001年虽有一部《无间道》成功救市,却如烟花一般眼望自身商业价值被迅速榨干后重新归入沉寂;在诸多冲击下,香港影人遂顺CEPA签署之势走上合拍片之路,可惜,他们虽带上了警匪片的剧本与模式前来,得到的却多是举步维艰的遗憾—— 1. 双簧结局 “刘建明,我们怀疑你是黑社会卧底,请你跟我们走一趟~” 随着吴廷烨的话音落下,手铐铐在刘建明的手上,同时响起《无间道》的歌曲,影片结束——这一结局曾令不少观众丈二金刚:为何在结局无端将刘建明抓走, 数年后的《神探》亦是如此:港版结局是安志杰为升职而重新布置了枪战现场,但内地版却让他在结局报警自首,即使观众嘘声四起也费事理你,足见“双簧结局”是港产警匪片进入内地的梦魇~ 《神探》将脱罪改为自首,终于在内地上映。那么《无间道》呢,虽毫无道理地让刘建明被捕,但影片触犯的另一个禁忌最终还是无法令《无间道》扭转无法在内地公映的命运。“双结局”换不来一个美满的结果,实乃讽刺。 2. 不速之客 《无间道》在香港创下了5500万港元的惊人票房,但该片及续集《无间道2》却先后遭内地市场拒之门外。因此,当开拍《无间道3》时,为求成功北上,便加入了陈道明等内地影星,又接受《艺术人生》邀请做访问,企图赚取更多内地观众的眼球„„ 可惜,陈道明饰演的公安卧底与影片格格不入,加之影片剧情铺陈凌乱,令《终极无间》非但未能赢得企及《无间道》的佳评,反而落下了“狗尾续貂”的尴尬,作为投入颇大的合拍片,更非华章~数年后,马楚成的《花花型警》将余文乐及陈坤拉在一起,但效果更加不伦不类,电影也因此留下了“烂片”的骂名,足见合拍性质的港产警匪片为求进入内地影院安插“不速之客”之举,往往只得弄巧反拙。 《大搜查》原名《查之女》 3. 票房不灵 港产警匪片在内地生意不景气的现实并非新闻,《伤城》便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同样是安排在年底上映,警匪题材的《伤城》有梁朝伟和金城武两大俊男同台,又有《无间道》的“铁三角”支撑幕后,虽说上座率及口碑已胜于《终极无间》,最终抱走7400多万 4. 支离破碎 去年同由庄、麦联合编导的《大搜查》原名《查之女》,但在香港和内地都遭伤筋动骨,让不少观众愣是莫名其妙了一个半小时,有网友曾列举了一系列在影片结束后都未曾揭开的谜团,但仍凭观众如何猜测,《大搜查》布局的七零八落却是有目共睹~ 当然,《大搜查》不是第一部受阉割的港产警匪片,数年前同由陈奕迅主演的《爱 作战》在内地上映时便改名为《枪林恋曲》,同时内地版情节亦与港版差别不小。合拍片政策在前,为求占领内地市场,过往在情节上近乎百无禁忌的港产警匪片亦只得惟命是从。 5. 形象越级 由于内地尚未推行分级制,加上政策的问题,警匪片稍有“越级”,便令电影公司难以推行宣传,《无间道》便是最早的例证之一:合拍片中的警察不允许以反面形象出现,而片中的刘建明又是黑社会派入警界的“反卧底”,在港版结局中更能声称“我是警察~”继续做好人,当然触犯了合拍片的禁忌,因此那个无厘头的“被捕”结局不但未能帮助《无间道》进入内地,甚至一度沦为观众的笑柄;此外,《门徒》亦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片中除了对白,吴彦祖所有出现警服的造型皆被改成便装,包括他身着警服注射毒品的结局,亦被改为身着便装对毒品沉思,便可窥知一二„.。种种对警察形象的“不方便”因素,再次构成了警匪片的尴尬。 6. 市场萎缩 香港本土的票房市场难以再支撑过往的香饽饽,除了《无间道》三部曲、《新警察故事》、《门徒》等警匪片冲破2000万以上之外,多数警匪片未过千万:昔日的警察“专业户”李修贤在2002年主演的一部“本色”片《狂野卧底》票房为330港元,沦为全年票房最低之作兼一度保持该项“纪录”,至低程度也是香港警匪片史上票房最低的作品,足见整体市场对类型片接受度的急剧下滑。 《窃听风云》海报 港产警匪片虽陷入了尴尬境地,但影人们依旧怀着极大的热忱为题材注入新的活力——十多年前,陈欣健便自信地称:“警匪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片种,永远有新一代的观众喜欢欣赏。”而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警匪片论坛上,《窃听风云》的主创庄文强的一席话亦与之遥相呼应:“警匪片可以永远有新意,它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可以放进去很多东西~” 1. 演技型男加盟 为无数港片影迷耳熟能详的警察形象除了老一辈的曹达华和胡枫、动作身手型的成龙、“专业户”李修贤、教官王敏德等,最出名的当属刘青云——早在电视剧《新扎师兄》中他便有饰演警察,可惜由于形象黝黑沉郁,走红前无论电影电视剧多演杀手、混混、囚犯等角色;1995年,他在杜琪峰的《无味神探》中饰演因受伤失去味觉的警察形象广获赞赏,更获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后如《冲锋队怒火街头》中暴躁的EU警长、《高度戒备》中心存杀人阴影的崩溃警察、《暗战》中颇有幽默感的谈判专家、《非常突然》中未能逃出宿命悲剧 的重案组探员、而至前年《神探》中的鬼眼帮办......。刘青云的精彩演出乃至获得影帝提名的作品,亦多属警匪片种,此番再于《窃听风云》中饰演警察,在演技上自然先行得到观众的口碑。 除刘青云,其他三位主角吴彦祖、古天乐及方中信亦是近年演技好手,兼且形象英俊,能够同时加盟《窃听风云》,非但将爆发精彩的银幕飚戏,更是近年港产片最为“养眼”的型男组合~作为新时代的港片接班人,吴彦祖与古天乐日渐显露出绝佳的演技天赋,5年前吴彦祖在《新警察故事》中出演反派,但表现抢尽风头,更摘取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同年由尔冬升编导的《旺角黑夜》又让他与方中信同时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提名;至于古天乐早年已出演过多部不同类型的警匪片,近年来除了《导火线》的卧底,《门徒》中的道友形象更有“脱胎换骨”之感,今年凭《一个好爸爸》首次提名金像、金马影帝后接演《窃听风云》,状态可谓一触即发~也正由于两人在影坛的出色表现有目共睹,身为影片监制的尔冬升还邀请他俩在《窃听风云》后出演新片《枪王王》,不但堪称接棒张国荣,更令观众期待他们在《门徒》及本片后再得飞跃~ 红花当需绿叶衬,《窃听风云》的两位男配角:王敏德和李子雄亦是过往港产警匪片的常客,尤其反派更是入木三分,光说1986年两人在《英雄本色》及《龙在江湖》中出演的大奸人,便已令观众“咬牙切齿”的地步~但90年代后期开始市道低落,两人身影已甚少出现在港片当中,更逞论同台,此番难得地在本片中聚首,亦可谓推波助澜,令全片规模更显强劲~有三位演技派男星打头阵,兼有两位钻石配角加盟,《窃听风云》在近年港产警匪片中的“正宗”地位何须质疑, 窃听风云》将触角伸至罕见类型金融犯罪当中 早在1979年的“新浪潮”时代,翁维铨执导的《行规》便有拍摄警方扫毒组的“狗仔队”,描绘其通过各种设备跟踪毒贩的过程,多年后黄志强拍《重案组》亦出动多种新式侦查仪器,近年游乃海执导的《跟踪》,更是第一部以警方“狗仔队”为主角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足见港产警匪片通过细致的资料搜集后永远能向观众呈现出乎意料的新鲜感~ 至于今年的《窃听风云》则再将触角伸至另一个罕见类型——金融犯罪当中。早年袁和平执导的《冷面狙击手》曾涉及该领域,但整体剧情却是文不对题,而今庄文强、麦兆辉重拾这一被影坛忽视已久的题材,主旨便是让港片影迷们再次感受到警匪片永不枯竭的创作活力。 与此同时《窃听风云》的剧情亦不乏吸引之处,除了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成员步步惊心的窃听过程,还涉及身为警察的主角们遭遇的贪欲及情感冲击,结局将走向光明抑或黑暗更是引人入胜,据悉片中部分人物更影射当下的金融大亨~充满张力的情节设置,无疑代表了编导为拍好本片而表现出的挑战性。 绝佳的创意、永不言弃的挑战,是港片在黄金岁月一度雄霸亚洲而至令好莱坞惊叹的有力因素,也是港片数十年来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今日的《窃听风云》依然延续了这份激情,企图再为观众打造新风格、新震撼——正如当时曾有人问《窃听风云》是否能再现《无间道》对警匪题材的创新,麦兆辉给了对方一个回答:很有可能~ 导演庄文强(左)与麦兆辉 庄文强和麦兆辉当年凭《无间道》摘取“最佳编剧”,堪称振兴港片市道的重要功臣,但待《无间道》的商业价值迅速被影坛挖掘殆尽后,港产警匪片又恢复了一蹶不振的尴尬状态,而庄、麦两人其后合编《伤城》,反应亦未及预期,加之近年合导的两部风格较为游戏化的《情义我心知》和《大搜查》同样未能赢得更多赞誉,故此番的《窃听风云》可谓寄托了他们“回勇”的野心~ 不过,《窃听风云 窃听风云》中的三大型男 2002年,《无间道》曾让无数港片观众欢呼雀跃,但7年来,港产警匪片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后继之作”,能真正保留过往类型片风格的更是寥寥,掐指一算,此前只得《证人》在维护港片特色的同时迎合了内地观众的审美,因此,《窃听风云》作为今年第一部港产警匪片,能否再次令观众感受到过往港片的精髓所在,实乃颇为期待的话题。 但与此同时,《窃听风云》或许又将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产警匪片:80年代,警匪片可以大胆拍摄“大圈仔”、贪污、警界丑闻等敏感问题,但走向合拍之路后,题材、剧情则日渐和谐,甚至难以跳出“警察(正义)—卧底(正义)—匪徒(邪恶)”的人物结构框架,导致近年一众警匪片不断丧失港片气味,甚至令观众生厌~ 《窃听风云》的难得之处,正如吴彦祖所说:“我觉得这部片子回到了以前香港的风格,所以他们要拍一部纯粹的港片:比较大胆一点,肯讲一些敏感的话题,讲人性。”着实,金融犯罪题材的难度、由“正”渐沦为“邪”的警察、及对不少现实丑闻的影射,都是将《窃听风云》与近年多部同类作品区别开来的关键筹码,因此无论他人如何评价,《窃听风云》中的港味都将以浓郁之态呈现给观众。 当然,《窃听风云》在题材、风格上的突围亦是带有挣扎的,毕竟合拍性质的警匪片至今仍未能真正脱离潜在的困境,在掣肘中激发出的创意和极尽维护的本色是《窃听风云》的诚意,亦是失意——即使在今年的大片市场上跳出一支出色的舞蹈,亦未能彻底地解开身上的镣铐。 “戴着镣铐跳舞”,在种种不如意的情形之下,或许我们最需要做的,仍是期待《窃听风云》作为港产警匪片带来的意外惊喜~
/
本文档为【浮沉五十年:香港警匪片的前世今生(组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