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2017-09-20 3页 doc 13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测绘学院 地101-07 何美辰 2103071011072 学习书法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书法的书写方法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描摹,临写,背临,创作。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
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法作品欣赏 测绘学院 地101-07 何美辰 2103071011072 学习书法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它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书法的书写方法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描摹,临写,背临,创作。 “唐诗,晋字,汉文章。”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王羲之大约六七岁开始学书,在表姑卫夫人的指导下学习钟繇的楷书。后来博涉群家,于楷书之外,广泛临习索、卫章草,上追张芝,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唐人摹写他的《姨母帖》,大致可以看出他早期书法用笔凝重,结体扁方,继承了魏晋以前那种朴质的美感。 由于老庄玄风的影响,加上晋代仕族优裕的生活条件,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已经逐步从古朴转向妩媚。“古质而今妍”,王羲之也越来越不满意于当时书法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在他中晚年的时候,开始尝试变革书风。 王羲之首先从变革真(楷)书入手。为了摆脱魏晋以来真书的“古质”,在结字、点划、书态等各方面加以变革,使楷书结体趋向匀称俊俏,点划细微之处蕴蓄变化,挺拔多姿。开创今草,则是删除了章草中带有隶书笔意的波磔,加强了用笔的使转,使得转折处笔势连绵,流畅而富有韵致。而笔法的流畅化又使得他的行书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因为行书与楷书相比,比较随意,不要求笔画平正严谨,而是强调变化,要求字里行间变化多姿。这个特点,决定了前人谨严滞重的笔法不可能写出高水平的行书。而王羲之,则用他婉转灵动的笔法,写出了俊逸、妍美而又雄健的行书,从此确立了行书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王羲之书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他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一种随心从化,恬淡平和的意境。这和魏晋时玄理的盛行是分不开的。玄学讲顺应自然,自由任情,“不滞于物”。所以魏晋的名士,大多好山乐水,“放浪形骸”,倘佯自得。王羲之也不例外。并且他把这种玄远的风度,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了自己的书法之中。他运笔富于变化,却没有雕饰;笔画秾纤折中,不激不厉,超逸优游,有一种晋人特有的风韵。由于运笔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境界,内心的情感于是能自然流露于笔端。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兰亭序》了。其写在江南三月天朗气清之际,点画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思逸神超”。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三月的时 候,王羲之和谢安等人在兰亭聚会“修契”(类似祈服、祭祀),饮酒作诗。正当酒酣意畅之际,王羲之在诗集的前面作了这篇序。全篇气韵流畅,字体妍美,很好的表现了春和景明好友相聚时的愉悦之情。这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用笔中锋为主,笔画多露锋,表现细腻,牵丝流畅优美。字的结构,体势纵长,左低右高。字的大小相应,长短相间,虚实相生。布局上纵有行,横无列,每行又有摇曳动荡,变化多姿。在王羲之的所有作品中,此帖最能显示出他妍美清劲的风格,也招致了王字“女郎气”的非议。 《乐毅论》讲名将乐毅受谗遭忌之事,间接反映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孙过庭说其点画“怫郁”。《丧乱帖》,则又“号慕摧绝”,几至不能落笔„„。中国书法发展至此,终于真正成为一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乐毅论》是王羲之小楷名作。原文为魏夏侯玄所作,讲诉战国时人乐毅,官拜上将军,贤而好兵的故事。王羲之写这篇文章给王献之,一是作为书法,另一方面也有勉励献之好好学书做人的意思。乐毅率五国之兵伐齐,却为谗言所中,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帅,以至失国。王羲之写这篇文章时,联想到东晋的时局和自己的命运,难免有失意之感,所以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乐毅论》“情多怫郁”。 现在我们看到的《乐毅论》是后人摹本,由于辗转翻刻,与原作已经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大致还能看出王羲之楷书点画清劲,笔法遒丽的特点,已经明显不同于前人的楷书风格。 羲之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经过唐太宗的大力提倡,他所开创的流美俊逸的书风一直笼罩着中国书坛。唐宋元明诸家,很少听说没有临习过王羲之的。直到清代碑学兴起,北派强雄粗犷的风格重新为人们所重视,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
本文档为【王羲之书法作品欣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