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

2017-09-30 14页 doc 3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报告 一、监测地区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07?52′,108?53′、北纬30?24′,31?15′之间。东邻重庆市云阳县,南接石柱县和湖北省利川市,西接忠县、梁平县,北依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距重庆市主城区陆路(高速公路)264公里,水路327公里。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万州区属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和盆地东缘山地衔接地带。地势由长江河谷向南北逐渐隆起。区内从西南至东北平行排列有铁...
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
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报告 一、监测地区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07?52′,108?53′、北纬30?24′,31?15′之间。东邻重庆市云阳县,南接石柱县和湖北省利川市,西接忠县、梁平县,北依开县和四川省开江县。距重庆市主城区陆路(高速公路)264公里,水路327公里。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 万州区属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和盆地东缘山地衔接地带。地势由长江河谷向南北逐渐隆起。区内从西南至东北平行排列有铁峰山、方斗山、七曜山。长江在铁峰山、方斗山之间穿过,从西南的长坪乡入境,在东北的黄柏乡出境,过境流程84.3公里,将万州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海拔最高为1721米(七曜山),最低为106.5米(黄柏乡)。相对高差1614.5米。境内四岭三谷二十八条溪河,形成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地貌类型多样的特点。中山3.1万公顷,低山15.93万公顷。丘陵15.56万公顷,分别占幅员的9%、46%、45%。 (三)气候。万州区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春早秋长,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1?,一月均温6.6?,八月均温28.4?,?10?年积温5800,6000?,日照时数1284小时。无霜期306天。年均降水量1220毫米,年均蒸发量880.9 1 毫米。年均相对温度80%。万州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洪涝、冰雹、低温、大风等。 (四)水文。万州区境内有8条长江小支流和494条山间溪流,总长度383.9公里,流域面积2863.33平方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3公里。全区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年均径流量为207.23亿立方米。径流的时间分配与全年降水分布基本一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径流比重占全年的26.7%、40.2%、28%、5.1%。而4-10月汛期占年径流量的78-89%。径流年变化一般呈丰、平、枯交替循环。水土流失面积1837.49平方公里,占幅员的53.1%,侵蚀模数2991.82吨/平方公里。轻度流失占40.3%;中度流失占36.3%;强度流失占20.3%;极强度流失和剧烈流失占3.1%。 (五)土壤。万州区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冲积土三大类。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600米丘陵和低山区,面积17.64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1%。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700米低、中山区,面积16.9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9%。冲积土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山间冲积坝,面积较小,仅509.4公顷。据万州区2000年土地资源调查,万州区现有耕地13.4万公顷,其中,,6度耕地0.60万公顷,6-15度耕地1.94万公顷,15-25度耕地3.78万公顷,,25度耕地7.08万公顷。 (六)植被。万州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丰富。据调查,全区共有蕨类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245种,木本植物有99科,255属,529种。由于人为不当的经营方式,亚 2 热带常绿阔叶林已被绝大多数针叶林所代替,乔木林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所更替,占乔木林面积的90%以上。全区有红豆树、金钱松、水杉、荷叶铁线蕨等30多种国家1、2、3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在地域分布上,长江北岸的铁峰山南坡以人工林为主,树种以马尾松居多,林下植被简单。长江南岸的方斗山、七曜山以天然林为主,主要为马尾松、栎类的混交次生林,马尾松、樟科为主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组成。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5.1%。活立木总蓄积405万立方米。 (七)社会经济概况。万州区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得名,是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和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历为川东、渝东、鄂西、陕南、湘西和黔东北的物资集散地。全区辖28个镇、14个乡、11个街道,总人口168.8万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年方公里484人。粮食总产量51358万公斤,地区生产总值109.29亿元,财政收入5.22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802元。 全区水陆空交通方便,水路有长江黄金水道、公路有渝万高速公路、318国道、渝巫路、合巴路等5条出境省道,公路里程1435公里。达万铁路全线通车。万州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有定期航班直飞。万州港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有七个港区,码头20余座。万州已成为三峡库区腹心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八)土地资源。全区幅员面积345706公顷。其中耕地134473.3公顷,林业用地123190.1公顷,草地2212.6公顷,建设用地13500公顷,水域13280.0公顷,未利用地39136.0公顷。 3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86484.9公顷,疏林地3445.9公顷,灌木林地13633.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131.5公顷,苗圃地35.8公顷,无立木林地15272.9公顷,宜林地1185.7公顷。 二、监测工作概况 (一)工作开展依据 1、重庆市林业局渝林造[2005]9号《重庆市林业局关于开展石漠化土地监测及治理规划工作的通知》; 2、《重庆市石漠化监测》 (二)准备阶段。一是万州区林业局成立了石漠化土地监测及治理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二是制定了《重庆市万州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及治理规划工作》和《重庆市万州区石漠化监测及治理规划技术方案》;三是组建调查队伍,确定12名调查人员和3名质检人员,明确了具体的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四是落实工作经费,筹集工作经费8万元,由原3个开发区林业局各承担1万元和区林业局5万元,3月25日资金到位;五是技术培训,3月24日—25日举办了有34名参训的石漠化监测及治理规划技术培训会两天,同时通过现场实习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每位参训人员的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六是购置调查用具,到重庆市规划局购置五万分之一和万分之一地形图各一套,购置GPS全球卫星定位仪6个以及复制各种外业调查图表。 (三)调查阶段。根据万州区岩溶地貌分布特点,将全区分为三大调查区,及七耀山调查区、方斗山调查区、铁峰山调查区。 4 2005年3月28日,7个调查组26人奔赴各自的工作区,头顶烈日,徒步翻山越岭,进行艰苦的调查。到2005年5月中旬,基本完成外业调查。5月下旬对调查区特征点进行实地拍照,同时用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实地定位。6月上旬组织3个外业质量专检组对各组实施了质量检查。同时,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清绘调查图,经市林业规划院对调查图扫描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图斑与数据处理。整个工作历时90天基本完成了石漠化监测及治理规划任务。 三、调查方法 (一)明确石漠化的概念。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生态系统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而造成植被破坏、岩石裸露,土地退化,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繁,引起小环境气候的恶化,毁坏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缓变地质灾害。 (二)技术路线。现地核实石漠化地域界线,调查其空间位置和相关环境因子,获取石漠化土地的面积以及社会经济信息。 (三)准备工作。技术培训、实习、考核,收集相关资料,购置地形图、GPS仪、数码相机、记录用具,印制调查用表等。 (四)图班区划 1、 区划系统:按市、县、乡三级区划,在乡内区划图斑。 2、 图斑区划条件:根据岩溶地区土地类型不同、石漠化程度评价指标中有一个指标的级距或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 5 石漠化成因不同、土地使用权属不同区划图斑。 3、图斑区划要求:一是用1:1万比例尺地形图现地对坡调绘,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为界线;二是最小图斑面积不小于1公顷,条状图斑短边长度不小于50m;三是图斑界线的走向和形状与实地相符,调绘允许图上误差不超过实地10米;四是乡为单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编号。 (五)GPS特征点的确定 1、特征点的数量:原则上每个图班选定1个特征点,但考虑到山高坡陡和地表植被较为破碎的实际,且时间紧、工作量大,因而全区保证石漠化土地分程度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分别设立不低于70个石漠化图班特征点。 2、特征点设立条件:特征点代表以该点为中心,周边具有该特征点相近性质的石漠化土地类型或石漠化程度的面积不得低于1.0公顷,特征点具有该图班的典型性、代表性。 3、特征点的记载及填表说明:特征点单独进行记载,并进行GPS定位,记载GPS定位坐标,实地用数码相机在特征点处拍照。 (六)主要因子调查 主要根据区划出的图班所在实际区域选定的GPS特征点处,调查其空间位置和环境因子(土地权属、地形图图幅号、土地利用类型、流域、大地貌、岩溶地貌、母岩、基岩裸露度、土壤类别、土层厚度、坡度、植被类型、植物种类、植物起源、乔灌盖度、植被综合盖度、岩溶地区土地类型、石漠化程度、形成原因、 6 治理现状、拟采取的治理措施等),并填写《附件三 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七) 面积求算和数据处理 1、面积求算:万州区林业局提交一套1:1万比例尺原版地形图和一套绘有石漠化图班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到市规划院设计院扫描处理;同时提交一套绘有乡镇界线的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到市规划设计院。市规划设计院根据提交的地形图,用GIS求算石漠化图班面积后的结果返回万州区林业局。 2、基本图和专题图编制:市规划设计院统一编绘。 3、相关资料收集:以区为单位,收集土地利用情况、石漠化治理情况、气象数据、水文数据、社会经济状况等资料。 四、万州区石漠化现状 (一)监测结果。对全区属岩溶地貌的22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调查,区划图班1180个、调查特征点72个,调查面积34716.5公顷。调查石漠化土地25600.3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6135.8公顷、非石漠化土地2980.4公顷。详见附件七中统计表。 本次调查有林地15917公顷、疏林地15917公顷、灌木林地1479.1公顷、未成林地2261.4公顷、无立木林地306.5公顷、宜林地2179公顷、旱地8034.6公顷。详见《附件七:表2土地分地类统计表》。 本次调查国有土地2066.2公顷、集体土地32650.3公顷。详见《附件七:表3分土地使用权属统计表》。 7 (二)岩溶土地分布特点分析 1、岩溶地类所占比重:在22个有岩溶土地的乡镇中,有石漠化土地25600.3公顷,占73.7%;潜在石漠化土地6135.8公顷,占17.7%;非石漠化土地2980.4公顷,占8.6%。 2、按乡镇排序: 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多的是新田镇,面积7468.4公顷(112026亩),依次为长滩镇、燕山乡、新乡镇、长坪乡、茨竹乡、梨树乡、溪口乡、普子乡、走马镇、余家镇、熊家镇、地宝乡、龙驹镇、天城镇、分水镇、高粱镇、长岭镇、弹子镇、李河镇、后山镇、孙家镇(面积469.0公顷,2441亩)。前10个乡镇石漠化土地均在10000亩以上。 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多的是茨竹乡(面积1699.3公顷,或25489.5亩),依次为茨竹乡、长滩镇、天城镇、熊家镇、弹子镇、长岭镇、高粱镇、新田镇、普子乡、余家镇、后山镇。 3、按石漠化程度分:在22个乡镇的石漠化土地25600.3公顷中,轻度面积11218.8公顷,占43.8%;中度面积12984.3公顷,占50.7%;强度占5.5%。 中度石漠化土地按乡排序:最多的是新田镇,面积4194.9公顷(62924亩),依次为燕山乡、长坪乡、梨树乡、长滩镇、普子乡、新乡镇、余家镇、天城镇、地宝乡、分水镇、溪口乡、龙驹镇、弹子镇、李河镇、走马镇、孙家镇、后山镇、熊家镇、高粱镇、茨竹乡、长岭镇(466.5)。 8 强度石漠化土地按乡排序:新田镇(11177亩),依次为普子乡、梨树乡、地宝乡、燕山乡(1985亩)。 4、按土地利用类型分: 林业用地中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7418.7公顷,占调查区石漠化土地面积25600.3公顷的68.0%。按石漠化程度分:轻度面积8429.8公顷,占48.4%;中度面积8087.3公顷,占46.4%;强度面积901.6公顷,占5.2%。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6090公顷,占调查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6135.8公顷的99.3%。 旱耕地中石漠化土地面积为7988.8公顷,占调查区石漠化土地面积25600.3公顷的32.0%。按石漠化程度分:轻度面积2789.0公顷,占34.9%;中度面积4897.0公顷,占61.3%;强度面积302.8公顷,占3.8%。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45.8公顷,占调查区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6135.8公顷的0.7%。 5、按土地使用权属分: ,占调查区国有土地面积国有土地石漠化面积766.5公顷 2066.2公顷的37.1%。按石漠化程度分,轻度面积663.2公顷,占86.5%;中度面积103.3公顷,占13.5%;强度面积为零。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1299.7公顷,占调查区国有土地面积2066.2公顷的62.9%。 集体土地石漠化面积24833.8公顷,占调查区集体土地面积32650.3公顷的76.1%。按石漠化程度分,轻度面积10555.6公顷,占42.5%;中度面积12881.0公顷,占51.9%;强度面积为1397.2 9 公顷,占5.6%。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4836.1公顷,占调查区集体土地面积32650.3公顷的14.8%。 (三)石漠化原因分析 1、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1888.4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7.4%。按主要原因分,过度樵采面积361.3公顷,占人为原因的19.1%;不适当经营方式的面积为1181.8公顷,占人为原因的80.9%。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植被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成为石漠化扩张的主要动力。 2、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导致石漠化的面积占23711.9公顷,占石漠化面积25600.3公顷的92.6%。属石灰岩岩溶地区特有,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喀斯特源于加拿大地理俗语,意即碳酸盐岩构成的地质。该类地质遇雨水后,易发生溶蚀化学反应,形成土层薄、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导致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地表,而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这就是石漠化。 (四)问题及危害情况分析 土地石漠化被环境学家称为“地球癌症”。专家已将其与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称为我国三大生态灾害。石漠化问题的实质是土地资源丧失。本次已经查明万州区有石漠化土地面积有25600.3公顷(384004.5亩),分布在22个乡镇的边远村社。基本上是山穷、水枯、林衰、土瘦之境地。 10 1、居民生活艰苦,茨竹乡盛家村农民大部分房屋用山石砌成,房屋后是一座座荒凉的石山,山上怪石嶙峋,只见一片白花花的石头,不见片土。庄稼在石缝之间仅存的一点空地上生长,因为没土,加上缺水,植被极其稀少。这里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主要是土豆和玉米,是村民的主食,农民食用的稻谷基本靠购进。78%的农户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入学、就医非常困难。 2、耕作和造林困难,土地里异乎寻常,石头一丛丛、一堆堆地窜出土壤,嶙峋而狰狞。土地中石头就占了一半还多。在石头与石头的缝隙间,土层薄而贫瘠,庄稼稀疏瘦弱。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树木成为“小老树”。 3、常年严重缺水,石漠化土地岩石裸露率高,土壤少,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几乎连年干旱相伴。使农业产量下降,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如新田平坝村,每年有8个月的生活用水靠政府安排专车长期送水。 4、居民脱贫难度大,这些村社位居岩溶地区,喀斯特石灰岩面积比例大,人口多,土地少,耕地更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而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又大量开垦山地,引起更多的水土流失,植被进一步遭受破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民赖于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丧失,贫困问题成为顽症。 五、石漠化治理规划及对策和建议 (一)治理规划 11 全区石漠化土地共涉及22个乡镇,面积25600.3公顷(38.4万亩)。面对日趋严重的石漠化导致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严重危及到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该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村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万州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群众积极性高、劳动力资源充足、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治理技术储备不断充实,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治理规划的技术体系和基本思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型治理、加强科研与试点示范建设,保障治理成效。 1、建设内容。依据万州石漠化土地的使用类型、生态区位、治理的轻重缓急等,规划实施以下工程。 封山管护工程:对象是有林地地类中的石漠化和潜在石漠? 化土地。管护面积首期5000公顷,工程期末面积达15917公顷(24.0万亩); ? 封山育林工程:对象是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造地类中的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封育面积达4282.5公顷(6.4万亩); ? 造林工程:分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规划。规划无立木地和宜林地中的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营造生态林2485.5公顷(3.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面积4800公顷(7.2万亩), 12 其中生态林3000公顷(4.5万亩),经济林1800公顷(2.7万亩); ? 针对全区坡耕地特点,为了满足当地农户粮食需求,规划坡改梯面积3000公顷(4.5万亩); ? 农村能源工程:规划的能源工程包括薪炭林工程、沼气池工程和节能灶工程;薪炭林工程建立在能源短缺的村庄附近,树种以热能高的刺槐、麻栎等为主;规划沼气池22000口,节能灶25000口,保证工程区内每农户有沼气池或节能灶,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 生态旅游建设:工程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景观千姿百态,规划重点建设梨树潭獐峡省级“世外桃源”岩溶风景区。充分利用景区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潜力,提升旅游档次; ? 人才建设工程: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劳动者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规划举办培训班15期,学习交流60人次; ? 生态经济建设:依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发展6大产业,即中药材、纸浆材、干果、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农村脱贫致富步伐。 ? 科研工程:为了增强科技含量,规划在工程区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区2处,石漠化生态定位监测站3处,固定标准地36块,引种试验区8块; ? 种苗工程:为了保障种苗质量和数量,规划建立苗圃1处,面积50亩,购置运输车辆1台; 13 ? 保护工程:“三分造、七分管”的实践经验表明了管护的重要性,保护工程分为宣传工程、管护工程、护林防火工程、病虫害防治工程。规划建立宣传牌22块、管护房14栋、营造生物防火林带120km、修建了望台3座、添置防火设备10套、消防与管理车3台、制订主要病虫害防治表; ? 信息工程:规划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监测网络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与监测水平; ? 工程项目管理:建立万州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详尽的项目和保障措施,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建设期。施工期5年,维护期3年,共计8年。 3、投资规划。规划总投资71920万元,其中封山管护工程1680万元,封山育林工程448万元,人工造林835万元,退耕还林工程16237万元,坡改梯36800万元,农村能源工程2950万元,生态旅游工程4500万元,人才建设工程200万元,重点产业3500万元,科研工程2500万元,种苗工程350万元,保护工程1600万元,信息工程150万元,工程项目管理170万元。 总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达57808万元,占总投资的80.4,。建议通过中央补助、市区配套和自筹三种方式筹措资金,比例为7:2:1;即中央投资50340万元,市区14380,自筹7200万元。 4、预期效益。工程实施后至少可增加森林面积1.2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4个百分点。同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4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门路、有效减缓就业压力;同时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农村的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1、突出重点。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核心,以提高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率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人畜饮水、扶贫开发等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当前重点应立足保护好岩溶地区尚未发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发生石漠化,下大力气预防潜在石漠化的继续恶化演变,尽快开展抢救性的治理工程;对于已发生石漠化的地区要实行综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发展,重点应放在轻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 2、多管齐下。一是国家继续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并加大投资力度,确保成效;二是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三是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与石漠化治理;五是要重视调整石漠化地区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 3、很抓落实。一是认真制定详规,落实规划任务,制定年度目标;二是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实行终身负责制;三是健全标准体系,狠抓工程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搞好检查验收;五 15 是加强成果管护,确保工程稳步推进。六是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4、创新机制。实行轻税薄费的税赋政策,权属明确的土地使用政策,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利益分配政策,推行生态补偿以及高补偿政策,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5、严格执法。一是坚决查处乱挖、乱恳、乱采等破环森林植被的违法案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二是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制止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三是对须治理而不治理的农村责任山、承包地实行依法限期治理。 6、依靠科技。一是推广和应用防治石漠化的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建设质量;二是建设防治石漠化综合示范区,探索防治石漠化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体制,以点带片,以片促面;三是加强监测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荒漠化监测体系,实施重点工程跟踪监测,科学评价建设效果。 二〇〇五年六月十七日 16
/
本文档为【万州区石漠化监测治理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