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

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

2018-02-15 31页 doc 6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 沈约诗歌的研究 分类号: 文学 论文编号: 2007050105007 密 : 级 贵 州 大 学 200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沈约诗歌研究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方向 导 师: 王晓卫 研 究 生: 陈晓云 中国?贵州?贵阳 2009 年 12 月 1 目 录 内容摘要.2 英文摘要.3 前 第一章 言.4 一、古代对沈约诗歌的评价. 4 二、现当代关于沈约的诗歌评价5 沈约诗歌的创作背景.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沈约...
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
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 沈约诗歌的研究 分类号: 文学 论文编号: 2007050105007 密 : 级 贵 州 大 学 200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沈约诗歌研究 学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方向 导 师: 王晓卫 研 究 生: 陈晓云 中国?贵州?贵阳 2009 年 12 月 1 目 录 内容摘要.2 英文摘要.3 前 第一章 言.4 一、古代对沈约诗歌的评价. 4 二、现当代关于沈约的诗歌评价5 沈约诗歌的创作背景.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沈约的家世与社会经历. 7 沈约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8 沈约生活时代的文学思想状况11 一、文学地位的提高11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12 三、佛道儒三教并重13 四、追求“新变”的文学思潮. 15 第二章 沈约诗歌的题材内容..1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咏物诗. 17 感怀诗. 19 山水诗. 23 游仙诗. 26 艳情诗. 28 第三章 第四章 结 致 沈约诗歌的艺术特色..32 ,讲究对仗 32 一、注意格律 二、典出自然,通俗易懂 33 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34 四、观察细致,描写细腻 35 沈约对齐梁文学的影响.37 一、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拓展了齐梁诗歌题材的新领域. 37 二、提倡婉转流美的诗风,引导齐梁诗歌向平易流畅转变. 38 三、重视诗歌的文采,讲究声律、辞藻 39 四、诗歌中注重真情对齐梁诗发生了重大影响 40 论..42 谢..43 参考文献..44 附 录..47 原创性声明.48 1 内容摘要 本文旨通过对沈约诗歌的研读,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沈约诗歌,并进一步深 入挖掘沈约其人其作的时代贡献,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认识齐梁文学。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从沈约家世及社会经历、沈约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状 况、文学思想状况来研究沈约诗歌的创作背景。其次对沈约诗歌内容进行研究, 从题材的分咏物诗、感怀诗、山水诗、游仙诗、艳情诗等五个方面角度上, 来 分类论述。第三部分对沈约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研究,首先强调沈约是声律论 的倡导者,他第一个把声韵学的成就转化为诗歌的音乐格律,分析他的诗注意 格律,讲究对仗;其次是其诗歌用典贴切,并且技巧圆熟,诗歌语言通俗易懂, 有民歌清新之风;第三是分析沈约山水诗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最后分析沈 约诗作观察细致,描写细腻。最后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评述沈约诗歌对齐梁文学 的影响,其一是沈约的诗歌对齐梁诗题材上的开拓;其二是沈约主张“三易”, 提倡婉转流美的诗风,引导齐梁诗歌向平易流畅转变;其三是沈约重视诗歌的 文采,讲究声律、辞藻;其四是沈约诗歌注重真情对齐梁诗发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沈约 诗歌 题材 艺术特色 2 Study of Shen Yue's poetry Abstract Shen Zhi article about poetry through the study,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Shen about poetry, and to further dig Shen Yue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era, and on this bas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Qi Liang literature. Full-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starting with Shen Yue's family and social experiences, Shen about the socio-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era of lif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creation of poetry, Shen about the background. Secondly,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Shen about poetry, from the subject point of view, sub-Yongwu poetry, Thanks for the Memories poetry, landscape poetry, poetry about immortals, erotic poems are categorized in five areas discussed.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Shen about research,Shen is about first of all emphasized the theory of sound legal advocate, he was the first one to Phonology achievements into metrical poetry of music, analysis of his attention to metrical poetry, pay attention to parallelism; followed by Shen Jing poem about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the blending conditions, scenarios blend; the final analysis, Shen about poetry with the Code, appropriate, and proficient skills, poetry, language easy to understand, there are folk songs, refreshing breeze. Last part of the comments from the four pairs of Qi Liang Shen literature about the impact of poetry, one is the right Qi Liang Shen poems about poetry in subject matter and develop it; the second is about poetry, Shen Qi Liang focus on the truth of the poem had a major impact; The third is about attention to poetry, Shen Wen-Tsai, pay attention to sound law,Rhetoric; the fourth, Shen Yue advocate the "three easy" to promote flow of beautiful poetry tactfully guide the Qi Liang poetry smooth transition to the plain. Key words:Shen Yue,Poetry,Theme,Arts Features 3 前 言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 梁三朝,是齐梁文坛上的领军人物,他也是永明文学的主要缔造者和中坚, 作 为“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四声八病”说,推进了诗 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在“新变”过程中,沈约始终 指引和实践着诗歌的发展,倍受时人推崇,被称为“一代辞宗”, 文章之冠冕”。 在文学创作上领时代风气之先, 在理论批评上也富有建树。 沈约虽在南朝名盛一时,是近代诗发展史上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为时人推 崇之极,但后来的评论家,对其诗歌评价褒贬不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因其政治上的行事及人品,对其作品持否定态度;第二种是因为不满 齐梁诗风过于追求形式美,对其诗歌不做具体分析评价,一概抹杀;第三种是 就算对其诗歌作正面肯定,但也只是给予模糊的评价,并不明确和具体;第四 种是仅针对一、两首诗进行分析,未能全面分析沈约全部诗作。现根据手中掌 握资料,对沈约诗歌研究现状做以下分析: 一、古代对沈约诗歌的评价 对沈约诗歌的评价最早见于钟嵘,在其《诗品》中云:“观休文众制,五言 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 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未遒,江淹才尽,范云 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 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 范,意浅於江。”?这个评价历来被称之为最公允的,也仅对沈约诗歌艺术特色 进行归纳,对诗歌选题及内容没有涉及,对诗歌艺术特色评价都不全面。元明 两代对沈约诗歌的评价多针对具体几首作品,且多从艺术形式着手,比如声韵、 遣词造句等。如陈绎曾《诗谱》云: 沈约佳处?削可爱,自拘生病,气骨?然。 唐诸家声律皆出此。”?谢榛《四溟诗话》云:“沈约《咏月》曰:‘方晖竟户入, 圆影隙中来。’刻意形容,殊无远韵。”?沈约《彩毫怨》曰:‘叶下洞庭初,思 ? ? ? 梁)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P321. (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中).北京:中华书局,1983,P631. (明)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卷一,P25. 4 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 帷帐就离居。’杨升庵所选《五言律祖》六卷,独此一篇平妥匀净,颇异六朝气 格。”? 胡应麟《诗薮》云:“休文四声八病,首发千古妙诠,其于近体,允谓 作者之圣,而自运乃无一篇。诸作材力有余,风神全乏,视彦升、彦龙仅能过 之。”? “休文: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休文:标峰彩虹外,置岭白云 ? 的评点又过于细碎,对其诗的风度、气骨多有贬义。和前人相对比,清代对沈 约诗歌的评论显得公允得多。他们更注重从情性、气韵整体上把握,而不针对 字句雕琢、格律,因而在概括上更近全面、准确。陈祚明说:“休文诗体,全 宗 康乐,以命意为先,以炼气为主;辞虽意远,态以气流,故华而不浮,隽而不 糜。„„大抵多发天怀,取自然为诣极;„„骤而咏之,??可爱;细而味之, 悠悠不穷。„„他人虽丽不华,休文虽淡有旨,故应高出时手,卓然大家。”?其 主要从沈约诗歌的渊源、气韵、炼字、诗风等一一进行评点。因种种原因限制, 对沈约诗歌研究的材料所收并不齐全,仅上述而言,对沈约诗歌研究,也就诗 话式的概括,没有全面的专论著作出现,使我们不能从具体层面理解沈约的诗 歌。 二、现当代关于沈约的诗歌评价 到了现当代,关于沈约的诗歌评价,诸家所编的文学史多能从文学史发展 的角度,但也是多从声律方面,对于诗歌,只是欣赏某一类诗中的几首或一、 两句的概括,如游国恩所编《中国文学史大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一)?、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等。沈约的研究历程,国内外学 者们着重从沈约的诗歌理论、文学思想、文学主张、“四声八病”学说、文章三 易说等视角去进行研究,对沈约诗歌的研究仅限于单一诗歌的研究。如:陈寅 恪著《四声三问》、刘石泉著《论沈约的诗歌理论》、林家骊著《沈约研究》、常 为群著《论沈约的咏物诗》、庞天佑著《论沈约的史学思想》、常为群著《论沈 ? (明)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卷四,P105. ? (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外编卷二,P152. ? (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内编卷二,P33. ? (清)陈祚明选编、李金松点校.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卷二十三,P227. ? ? ?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大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P8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P206.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P191. 5 约的隐逸诗与游仙诗》、李雯著《沈约的诗学理论及其对齐梁诗的影响》、卿青 芳著《沈约的诗学理论及其影响》、日本学者井上一之著《沈约声病说新探》、 陈庆元著《沈约集校笺》、邓剑波著《论一代辞宗?沈约的文学主张》、林家骊 著《沈约的文章三易说》、张泉著《沈约声律论再审视》、邱光华、童春华合著 《沈约文学观辨析》、孔毅著《沈约宋书史论四题》、肖元初著《文以情变:沈 约文学思想之关键》等。对沈约诗歌全面的研究只有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董晓 芳硕士论文《沈约诗歌研究》,文中除了分析沈约诗歌题材外,重点还是沈约在 声律学上的贡献。 沈约的诗歌,根据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在前人的基础 上整理考辨,收录沈约诗歌 185 首,其中乐府 50 首,诗歌 135 首。沈约的诗作 在当时居同时代之先,可见其诗歌成就是不应忽视的。故笔者以逯钦立先生辑 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为底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沈约诗歌 研读,将古今中外沈约诗歌研究者们研究的典范展现给世人,并进一步深入挖 掘其中内涵,全面、系统认识齐梁文学。 6 第一章 沈约诗歌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沈约的家世与社会经历 沈约能成为齐梁文坛的领袖,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时代因素,家庭的影 响、个人的资质和努力、人生阅历都是其重要原因。了解他的家世和社会经历 是理解他创作的基础。沈约事迹在《梁书》中有传。 沈约,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人,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 441 ,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513 。他出身于官僚世家,又有家学渊源。 沈约的先世是吴兴士族, 起源西汉, 有“今江东之豪, 莫强周、沈”?之说。 但 是沈约父亲沈璞的先叔伯祖都是武将, 这种家世虽属士族,在重文轻武的南朝, 地位显然不会很高。这对沈约后来极力耕耘文坛有激发作用。沈约在父亲被杀 ? 侮经历。因先祖多武将而整个家族地位不高, 因自家的贫困在同宗族中受歧视, ? 性格,也影响了其政治生涯和文学生涯。他主要活动于政治舞台, 却“少好百家 ? 沈约身居要职,为他著史作文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他的文坛领袖地位巩固了他 的政治地位, 并对其沈氏家族只出武将缺文士起了很大的弥补作用。 沈约幼时家贫,但刻苦专研,博览群籍。在《宋书》的“自序传”中,他自 言“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他的祖父沈林子在宋 时曾任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官至淮南太守,后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位继承的争夺 中被杀害,当时沈约只有13岁,只好随母亲逃亡,后来遇到赦免,生活十分孤贫。 但他“聪明过人”?,又“能属文”?。以后为郢州刺史蔡兴宗所赏识,曾荐任西 ? (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五十八,P1575.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三,P242.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三,P233. ?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十三,P611. ? 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一百,P2466. (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三,P242. (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三,P233. 7 外兵参军兼记室等职。入齐后,为征虏记室,带襄阳令,又受文惠太子所亲遇, 历迁太子家令,兼著作郎、中书郎、黄门侍郎等官,明帝时为五兵尚书、国子祭 酒、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等。齐末,萧衍控制中央政权,任雍州刺史时由襄阳 起兵,下一年攻入建康,将先前拥立的傀儡齐和帝宝融赶下台,建立梁朝,称梁 武帝。沈约在协助萧衍禅代帝位及巩固统治的争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梁 武帝重要佐命文臣,受到赏识和重用,官拜尚书仆射,封建昌县侯,直至尚书令。 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因言语触怒武帝,数次被斥责,以至惊惧成疾而亡。谥号“隐”, 故后世称他为“沈隐侯”。沈约所处的南朝,政治虽多有动荡,但经济和科技迅 速发展,佛道儒各派交融,思想活跃,文人辈出。他历仕宋齐梁三代有50多年之 久,从政坛到文坛无不在当时享有崇高威望并产生重大影响,就文学而言,他是 齐梁文坛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 沈约作为齐梁文坛领袖,和谢眺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进 工于书法,精研佛理,通晓史学, 了古体诗向近体诗的过渡。沈约除诗文之外, 著作甚丰。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信》、《宋世文章志》 以及《四声谱》等。文学创作以诗为主,今存 185 余首,乐府诗 50 首,还有少 量山水诗和咏物诗,构思精巧,时见名句,艺术技巧上富有独创性。钟嵘称其 艺术风格为“长于清怨”(《诗品》)。著有《四声谱》,与谢?等人在齐梁汉语音 韵学已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上,共创“永明体”,用四声八病之说,归纳出比较完 整的诗歌声律理论,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并影响到骈文,从而 确立了齐梁文坛领袖的地位。《梁书?沈约传》和《南史?沈约传》载其诗文 100 卷,大部已佚。明代张溥辑有《沈隐侯集》,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六朝文》辑有遗文 8 卷。 ? 政治跌宕、兵戈不休、皇室争斗、宗族相争、轮流坐庄、执掌朝堂,这是 南朝四代社会时局的显著特点,170 年间就更迭了 24 位君主。公元 420 年,晋 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改元“永初”,国号“宋”,史称宋武帝,南朝自此开 ? 本节参见林家骊:一代辞宗?沈约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8 170 年间,南朝不大的时代社会潮流里,相继出现了强臣弑主、手始。随后 足 相残、篡弑连连的政治跌宕局面,成为史不绝书的经典引笔。 “宋武开国,武将功臣以檀道济、檀韶、檀祗、王镇恶、朱龄石、朱超石、 沈田子、沈林子为最。”?这一句话不但囊括南朝四代最具实权的家族代人物, 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这几大家族的兴衰与沉浮。沈田子、沈林子何 其人也,沈田子即沈林子之兄,亦即沈约之伯祖父,沈约即沈林子之嫡孙,以 沈田子、沈林子兄弟俩为代表的沈氏家族的发迹与振兴,亦可说是与南朝纷乱 跌宕的社会政治时局密不可分的,是时势造就了当时的沈氏兄弟及江南吴兴的 沈氏家族。然而,时势造就了不少的英雄,同时也湮没了几多豪杰,沈氏家族 自然也没有跳出历史的桎梏,到了沈约这一时期,由于其父沈璞卷入皇室权利 争斗而于 38 岁被杀, 重建家园”,振兴沈氏家族的使命就落到了沈约这一 代人 的身上。宋武帝刘裕废晋自立,为加强皇权,巩固自身统治地位,采取了排除 异己,对宗室成员委以重任,打压异性成员,不使皇权旁落他人之手,但是, 宋武帝刘裕的这一措施,在加强宗室集权的同时,却为宗族间的手足相残种下 了祸根。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因体弱多病,遂把军政大权交由其弟彭城王 刘义康代理。元嘉六年(公元 429 年)至十六年(公元 439 年)的这十年间, 由于处理日常事务的增多,刘义康的地位得到飞速的擢升,权力极速鼓胀,权 ,身边逐渐聚集了以刘湛、刘斌等主要领兵将领为主的众多党羽。权倾朝野 力 的集中导致了欲望的鼓胀,刘义康及其党羽积极密谋的“兄终弟及”式的夺权 准备被宋文帝查觉,并被宋文帝先后给予收杀,这一系列的皇族内部争斗,恰 恰揭开了南朝皇族内部煮豆燃萁的历史序幕。元嘉三十年(公元 453 年),欲废 太子的宋文帝被其太子刘劭抢先篡弑,刘劭篡弑夺位后不久又被其时任江州刺 史的三弟刘骏举兵围绞并最终被杀,刘骏夺得帝位,是为孝武帝。刘骏登位后 不久,南郡王刘义宣举兵反叛。刘骏派遣沈庆之、王玄谟、宗越等骁将分路平 叛,在平叛活动中,沈氏族人沈庆之在平叛和征寇中屡立战功,受到孝武帝倚 重。沈约便是在此时投靠在他的门下,受其帮助,初登仕途。公元 478 年,宋 大将萧道成废宋自立,改国号“齐”,公元 482 年,萧道成之子萧赜即位,次年 (483)改元永明。深知王业创立艰难的萧赜,采取了较为开明宽松的统治政策, ?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4,卷九,P187. 9 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被李延寿称为“有齐之良主”?。永明十一年(493) 七月,萧赜病逝,萧昭业即位。即位后的萧昭业由于荒淫无道,在位一年便被 随后不出数月即取而自代,改元 西昌侯萧鸾废杀。萧鸾立新安王萧昭文为帝, 建武。公元 499 年(永元元年)七月,继位不到两年的萧宝卷相继处死尚书右 仆射江祀、尚书左仆射萧坦之、右卫将军曹武、领军将军刘暄等人。萧宝卷大 戮群臣的行为,引起了朝野的不满,各路藩王纷纷举起义旗,挥师向建康进攻。 其中萧衍所率义军,一路所向披靡,于永元三年(公元 501 年)十二月攻入建 康,随后,萧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开始了长达 55 年的梁代统治时期。 沈约生于宋文帝元嘉十八年 441 ,卒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513 ,一 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十四个皇帝,前后跨时七十余年。这几十年正是时局纷乱、 政治局势变化剧烈的年代。而沈约的言行举动无疑与这个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 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是形成他性格、思想乃至处世 方式等的重要基础。 特殊的政治背景造就了沈约谨慎圆滑、软弱、谦和和重情重义的性格。宋、 齐、梁三代政局极为动荡黑暗,权力格局变更频繁,人们稍有不慎,就会遭灭 顶之灾。范晔、谢灵运、鲍照、谢?、王融等众多知名文士,在变幻无常的政 治斗争中纷纷殒命。这一时期,谨慎圆滑的沈约却能够冷静的观察形势,不发 表任何政治言论,没有任何政治主张,也没有任何权力野心,还能够把握时机, 在齐梁易代之际,力促萧衍以梁代齐并最终实现,由此而成为梁代的开国重臣 之一,备受尊宠。沈约虽然出身于吴兴士族,但因其十三岁父亲被诛而使他深 导致其性格软弱,没有个人意志,完全屈从于 刻认识到皇权不可抗拒的力量, 帝王。特别是入梁以后,更是“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失,唯唯 已不容许恃才傲物,也不而已”?。魏晋名士的放达到了齐梁已经消失殆尽, 容 许锋芒毕露,在这种社会认识下,人们普遍形成了温和宽厚、谦下抑己的性格。 作为文坛领袖的沈约,表现的尤为突出,对别人的短处从不批评,就是指责后 辈的不足,也是平心静气。沈约还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待人真诚,与很多人 结下深厚友谊,这从他的诗作中可看出,如《别范安成》、《怀旧诗》九首等等。 沈约的这些性格特征决定其创作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诗歌的内容不会涉及重 ? ?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四,P127.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三,P242. 10 大社会政治题材,也不会表现崇高的思想感情。 第三节 沈约生活时代的文学思想状况 沈约一生所处的时代,是南朝文化有所回升的时期。文学地位的提高、文 学集团的活跃、佛道儒三教并重以及追求“新变”的文学思潮,都给沈约的 文 学思想和创作活动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予他充分展示自己文学才能的 广 阔舞台。 一、文学地位的提高 这是一个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时期,从皇帝到士人,都把文学活动作为生活 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对待。刘宋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立儒、玄、文、史四 ,文学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得到了官方的承认;泰始元年(465),宋明帝 馆 立总明观(又称东观),置东观祭酒,分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文学的 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因此,当时具备文学才能之人和从事文学创作的事情, ? 《梁书?江淹传论》云:“观夫二汉求贤,率先经术;近世取人,多由文史。” ? 这说明,品评人物的标准,已由考察儒家经典转为看重文学才能,有文才的文 人得到社会的推崇和帝王的重视,甚至由此踏入仕途,得到升迁。自宋文帝创 立文学馆后,君主对文化的统治地位由此成为南朝各代遵循的制度。在门阀 极 受重视的时代,文化集中于名门望族,风流儒雅,为名门望族的重要标志。出 身于寒门庶族的宋、齐、梁三代开国之君,起于行武的皇室,虽握有重权,在 文化上并无地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似有一种文化自卑心理,于是他们不仅 要读书,要以学问自重,而且要追求风雅。因此,从刘宋起,帝王大都爱好文 艺,礼遇文士,并且亲自动手写诗作文。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宋武帝、 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都有文集。在帝王影响下,宗室诸王也大都爱好文 艺。入齐之后,帝王与宗室对文学的参与更多,除了开国皇帝萧道成外,其他 宗室诸王能诗善文者比比皆是,较突出者如文惠太子萧长懋、豫章王萧嶷及诸 ?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四十九,P686.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十四,P258. ( 11 子、竟陵王萧子良、随郡王萧子隆、晋安王萧子懋等等。梁承齐绪,文学人才 之盛,更为壮观。武帝萧衍早年是西邸文士之列,他对自己的文学才能颇为自 负, 梁书?武帝纪》说他“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文集多达 120 卷。其子萧统、萧纲、萧绎的文学修养和对文学的爱好与提倡均不让其父。故 刘师培的《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说:“齐、梁文学之盛,虽承晋、宋之余绪, ? 实绩,发挥文坛的领导作用,推行自己的文学主张,从而极大地刺激了文学的 发展,使文坛出现了繁荣一时的局面。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 魏晋南北朝时,各种具有文学集团性质的活动开展较为频繁,到宋、齐、 梁时更是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帝王、皇室贵胄纷纷招揽文士,举办一个又一 个的文学创作活动,各种文学集团创作十分活跃,出现了史书所记载的如下文 学活动盛况:建平王刘景素“好文章书籍,招集才义之士,倾身礼接,以收名 ?? ? 长懋、随郡王萧子隆也大量召聚文士。《梁书?刘苞传》言:“自高祖即位, 引 ? 诗酬唱,评诗论文,大力倡导文学创作。《梁书》本传谓梁昭明太子萧统其“引 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 ,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 述 之有也”?。梁简文帝萧纲“引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恒讨论篇籍,继以文 ,湘东王萧绎以及萧纶、萧纪等也颇有文才,在他们身边也各聚章”?。此外 集 了一批文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文学活动团体。 上述文学集团此起彼伏,前后相继,延绵不断,不少知名文士和朝臣官吏 都纷纷投身其间。他们为共同爱好而相聚,为诗文创作而走到一起,形成了各 ? ? ? ? ? ? ?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三,P96.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80. (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七十二,P1861. (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五十一,P1477. (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卷四. P694.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四十九,P688.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八,P167.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四,P109. 12 具特色的文学创作团体。这些文学集团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创作实践,对于当时 提出新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主张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形成新的文学现象, 营造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提升文学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文学的发展推 向更加广阔艺术殿堂。 三、佛道儒三教并重 佛教最早产于印度,约东汉初传入中国,至南朝时期的宋、齐、梁时期, 佛教传播达于鼎盛。因为佛教本土化后更有助于巩固南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地 位,因而得到诸多君主的提倡和奉侍。据史书记载,宋文帝刘义隆颇为重视佛 教,大肆兴建佛寺,接纳众多僧侣,甚至还允许极个别僧人参与朝政。后来极 负盛名的崇佛者齐竟陵王萧子良就成功召集了著名的“竟陵八友”( 萧衍、沈 约、范云、王融、陆?、任?、萧琛、谢?)。“竟陵八友”的集聚,不仅推动 了佛教的传播和研究,而且也促成了他们成长为齐梁演替过程中叱咤风云的人 物。其中在佛教态度上尤显著者如萧衍的晚年奉佛、沈约后期流露出的崇佛倾 向,无疑都可以从他们的竟陵西邸之游这里找到较为直接的依据。梁武帝萧衍 即位后即下令以佛教为国教,并亲自登台讲经,长期斋戒,在钟山建立大爱敬 寺,在青溪边建造智度寺,在皇宫内设立至敬殿、七庙堂等祭拜场所,定期举 行祭拜活动。一方面是上层统治阶层的推崇,另一方面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文人士大夫深受影响,对佛理研究表现出浓 的融合、与士族社会的接近, 厚兴趣。加之与名僧交往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时尚风气,从而对佛教的传播起到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文学创作中涌现出了大量 表现和宣扬佛教教义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问世,对宣扬“君权神授”、“天降神 权”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维护封建统治集团的统治地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以谢灵运、王融、萧衍、萧纲、沈约等所作最为突出。 道教产生于东汉中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教派,它是继承黄老思想并掺 合古代民间巫术及神仙方术思想汇集而成。道教本产生于民间,之所以在封建 皇族和文人士大夫间得到广泛传播并起到积极作用,一是在当时复杂动荡的社 会条件下,各种势力,众多门阀世族成员间的利益争斗此起彼伏,各利益集团 都在找寻合理的宗教外衣使自身的利益诉求最大化,至使道教由一般的民间信 仰团体迅速升格为国教;二是道教教义所宣扬的避世思想和人人都可通过自我 13 的约束和修炼实现生命的不灭直至飞升,这一教义,对身处离乱社会时期的平 民和统治阶层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生命的不灭和长生不老之言,更是 当政者积极追求的极致,因而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和大力提倡,成为盛及一时 的教派。《南史?陶弘景传》记载,“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 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 奉朝请。虽在朱门,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 ,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 吉凶征讨大事 ? 遇和帝王的尊崇程度。 道教对南朝文学影响深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不少直接表现道教活动和道 教教义的作品。其中影响最大、最具有文学价值的要数游仙诗。其中不少作品 借游仙以咏怀,抒发人生感慨,在流露企羡长生的遁世思想的同时表达对现实 的不满。 沈约家族,从其高祖沈警开始便是虔诚的道教徒。沈约从小受到家庭崇教 思想的影响,不仅于创作了大量表现游仙崇道思想的作品,而且与当时的教首 陶弘景也有着密切交往。如其诗作《还宅园奉酬华阳先生》、《酬华阳陶先生》、 《与陶弘景书》等作品可窥见他们两人的交往情况。另外,沈约还有一些与道 士相赠答之诗,如《留真人东山还》、《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奉华阳王 外兵》、《游沈道士馆》等。 发端于先秦的儒家思想,在两汉得到了完全的诠释,特别是董仲舒的“大 一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随后长达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封 建统治阶级维护皇权、奴役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就是到建安后,“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格局,随着封建中央统治政权逐步解体,以经学为代表的 儒学逐步没落,但是相继兴起的老庄玄学、佛学思想仍未能动摇儒学及儒家思 想在统治集团内部的根本性作用。南朝宋、齐、梁诸代统治者从维护王权,巩 固统治集团利益和统治地位出发,大多仍以儒学为正统思想,大力提倡名教, 重视礼乐孝道,通过自律促进社会和谐。即使是到佛学极为兴盛的萧梁时期, 佞佛的梁武帝在思想统治方面仍然以儒学为宗,强化儒学及儒家思想在封建社 ? (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卷七十六,P1897. 14 会的统治作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 年),萧衍置五经博士,公元 506 年,建 集雅馆,兴办各类倡导儒学的活动。自梁武帝起,萧梁统治集团就十分重视对 皇族子弟的儒学教育培训,强调以儒学为本,以致其后代如萧统、萧纲、萧绎 都有比较深厚的儒学造诣和浓郁的儒家思想。在南朝四代时期,文人士大夫崇 尚儒学的更不乏其人,他们或多或少具有儒家思想,特别是对儒学及儒家思想 中的经世致用、治国安邦学说尤为重视。皇族、文人士大夫对儒学的崇尚和研 究,使奉行礼法成为士族成员鲜明的文化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移风易俗 的作用,并对文艺观念和文学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宗经篇》中对《易》、《尚书》、《诗》、《春秋》、《礼记》等儒家经典各自的美学 特征和对后来各种文学创作样式的垂范作用都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分析,认为: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 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 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刘勰的上述思想是对儒家文艺观 的集大成式的总结,不止影响当代,也影响了后来的宗法社会体系下文人的文 艺思考模式和创作中的价值取向。 在以儒学为宗的现实环境中出生和成长的沈约,自小就受儒学和儒家思想 的熏陶,从小苦读经书,为人处世皆以儒学为宗,儒家思想文化和治国济世的 观念始终主导了他的整个人生。他在整个仕途活动中,始终以儒家的儒教礼乐 其文学思想和文学作品也多以宣扬儒家思想文化和儒家价值观孝道为正统, 念 为主旨。 四、追求“新变”的文学思潮 随着文学的普遍兴盛,到南朝时期,人们对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越来 越明晰和深入;同时,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动摇,作家 的个性意识得到了增强,“追新求变”成为主导文学的新思潮。《梁书?徐? 传》 说:“?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 “属文好为新变”成为这一时期较为 突出的风气。众多诗人把诗歌“追新求变”当作自己刻意追求的目标,由此 带 来了诗坛日新月异的变化。“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 ? 梁)刘勰著、郭晋稀注释.文心雕龙[M].长沙:岳麓书社,2004,P22. (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三十,P446. 15 新变,不能代雄。” ? 这段话正是概括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与要求。 《梁书?庾肩吾传》说:“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沈约文章始用四 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糜,复逾往时。”?这是史书明确以永明 文学为新变体的说明。这里也指出了沈约诸人以声律理论来指导文学创作以 追 求新变的风气。在这“追新求变”的文学热潮影响下,沈约成为永明时期“新 变”的中坚人物。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阐述他的声律理论,使之成 为永明格律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同时在对文学史的叙述中,认为文章当从“三 易”之说和“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 之论,强调了“变” 的观点,最终成为“一代辞宗”。 ? (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卷五十二. P908. ?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四十九,P690. ? 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六十七,P1778. ( 16 第二章 沈约诗歌的题材内容 第一节 咏物诗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中一种重要的门类,清代俞琰在《咏物诗选》 自序中说道:“故咏物一体,三百导其源,六朝备其制,唐人擅其美,两宋、元 ? 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南朝齐梁两代,咏物诗勃然兴盛并在创变革新中不断 发 展,据粗略统计,曹魏以后、齐梁以前的二百多年中,咏物诗大约有 50 余首, 而齐梁短暂的七十八年咏物诗则多达 370 多首,所以王夫之说:“咏物诗, 齐 沈约是较早提倡并大力创作咏梁始多有之。”?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咏物诗人, 物 诗的诗人,他的咏物诗现存 37 首。? 根据题材划分,沈约的咏物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花草树木等植物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寒松》、《咏孤桐》、《咏檐前 竹》、 咏新荷应诏》、 咏芙蓉》、 咏杜若》、 咏甘蕉》、 咏桃》、 咏山榴》、 江 蓠生幽渚》等。在这类诗中,多数是托物言情、托物言志之作。如: 灵园同佳称,幽山有奇质。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长愿微名隐,无使 孤株出。?(《咏山榴》) 生在穷绝地,岂与世相亲。不顾逢采撷,本欲芳幽人。?(《咏杜若》) 后一首突显杜若的芬芳,这两首诗对杜若、 前一首诗主要写山榴的花实, 山榴的外形、颜色仅作简单描写,关键在于突出它们的生长环境与世隔绝、 幽 僻奇险,以及在此孕育出的禀赋奇质。在诗中寄托着诗人的隐逸之意。 泽兰被荒径,孤芳岂自通。幸逢瑶池旷,得与金芝丛。朝承紫台露,夕润 绿池风。既美修?女,复悦繁华童。夙夕玉霜满,旦暮翠条空。叶飘储胥右, 芳歇露寒东。纪化尚盈昃,俗志信颓隆。财殚交易绝,华落爱难终。所惜改欢 ? (清)俞琰选编.咏物诗选[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7,P2. ? (清)王夫之著、舒芜校点.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P164. ? ? ? 本段参见于志鹏:沈约咏物诗略论.绥化学院学报,2005,第 25 卷第 1 期.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 七,P1656.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 七,P1658. 17 眄,岂恨逐征蓬。愿回昭阳景,持照长门宫。?(《江蓠生幽渚》) 原本生长在荒径沼泽的幽兰,孤芳自赏,有幸移植于瑶池的金芝丛中。清 晨承接紫台的露水,傍晚滋润着绿池的风;既可为美女装饰,又可取悦于美少 年。然而到白霜来临,翠绿成空,叶落芳歇。诗人用幽兰的遭遇来暗示宫女的 命运,荣华易逝,恩宠短暂,等到青春逝去,只能冷落长门,最后在岁月流逝、 风雨摧残中凋零。 ? 郁郁葱葱,疏叶齐岭,干直临云,既 此诗中描写青松迎着寒风高耸枝梢, 描绘了青松刚健凌云之态,又显现其旺盛的生命力。诗中虽然是对青松的描 写, 其实寄托了自己对高洁不污、刚正不阿精神的赞美。 (二)以器用等为题材的,代表作《咏竹槟榔盘》、《咏笙》、《咏筝》等。这 类诗是纯粹咏物的诗,虽然描摹极细致,却多是一种外观的描绘,诗歌中缺乏 蕴 含的意趣之美,如: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 ? 彼美实枯枝,孤?定参差。?鸡已啁哳,枣下复林离。本期王子宴,宁待 ? 这些诗一开始都是点出乐器名称,描写乐器形貌,随后写出吹奏效果,最 后描写吹奏女子的体态和心理。 (三)以自然现象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应王中丞 思远咏月》、《咏雪应令》等。这类咏物诗的作法与山水诗有些相近,但山水 诗 多为面之总览,而咏物诗则为点之刻划,如: 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竞入户,圆影隙中来。 ?(《应王中丞思远 咏月》)诗人围绕一“思”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月进行描写:月光、月形、 月 影,通过渲染静谧的气氛,反衬离人的别绪。 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婵娟入绮窗,徘徊 ? ? ? ?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六,P1617. 1983,梁诗卷七,P1657. 1983,梁诗卷七,P1656. 1983,梁诗卷七,P1655. ?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 七,P1645. 18 鹜情极。弱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即。?(《咏雪应 令》) 在此诗中诗人按照时间顺序从傍晚、深夜、拂晓三个时间来描写下雪前、下雪 时和下雪后的景象,把整个下雪的过程全部描绘出来,而不仅仅描写眼前所见。 (四)以虫鱼蜂蝶为题材,代表作有《咏湖中雁》、《侍宴咏反舌》、《听鸣蝉 应诏》等。这类诗是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色描绘出来。如: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群浮动轻浪,单泛逐 ? 诗人以极细腻的笔触勾勒湖中群雁的神态,湖雁觅食在水流中,牵动了弱藻,刻 画得细致入微。 第二节 感怀诗 感怀诗就是有感于现实而发,为作者胸襟内语的诗。这类诗是沈约诗歌中 最具份量、最有影响的诗篇,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有一大部分。在这些诗中,沈 约结合自己的身世经历,抒写清愁和哀怨、牢骚和不平,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 的希冀和渴望、苦闷和彷徨、恐惧和罹祸所带来的痛苦心态。这些诗反映了广 泛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 沈约的感怀诗有很多是针对现实中的一些不平事件和一些人的不幸遭遇而 发。这些诗表现了诗人对乱世文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对世态炎凉的嘲讽 和怨愤,这类诗以《怀旧诗》九首为代表。自从齐明帝尽诛高、武子孙,其暴 虐凶残使文士感到岌岌可危。竟陵王萧子良在明帝即位前( 494)年病死,得 保天年,但西邸文士却未能免祸。王融首先被杀,继之是沈约、谢?外放,谢 ?又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死于狱中。 沈约的《怀旧诗》大概作于永明九年至永元元年(491?499)间,一组九 首以悼念九位昔日的友人,全是五言八句,风格近似于颜延之的《五君咏》,只 是比颜诗稍显含蓄。历来被视为名作《伤谢?》,是九首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诗 中写道: ? ?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七,P1645.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梁诗卷七,P1646. 19 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岂言陵霜质,忽随 人事往。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 沈约的这首诗是借谢?因不支持萧遥光篡夺皇权而被收捕下狱,死时年仅 三十六这一事件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从谢?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文人的命 运。诗的前四句是称赞谢?出类拔萃的才华,特别是“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 上”两句,准确、生动地从音律、格调两方面概括谢?的作品,第五、六句说 明他命运突遭变化,在最后两句抒发了对友人遭遇的感慨。全诗流露出对谢? 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伤痛以及不平,感情真挚,对一位才华横溢的友人的离世 黯然神伤。 《怀旧诗》其一《伤王融》: 元长秉奇调,弱冠慕前踪。眷言怀祖武,一篑望成峰。途艰行易跌,命舛 志难逢。折风落迅羽,流恨满青松。? 同为“永明体”创始人之一的王融,年龄虽比沈约、谢?二人小,但其聪 慧有文才。王融除诗文不俗外,在其他艺术上造诣也颇高,擅长书画,钟嵘在 ? ,重振门风。王融在狱中被赐死时,时年二十七岁,真是世道艰险, 欲振兴家业 有志难遂,不但功名无成,还丧命于皇室纷争中。诗歌前四句赞美其文采,后 还有对王融身世的理解、同情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慨。 四句是对其冤死的惋惜, 以“迅羽”这般风姿怡人的风流才俊,却因“风”而“落”,真是令人扼腕叹 息, 郁郁不得释怀。最 后一句“流恨满青松”则 表 达 了诗 人诗 虽 尽 却 遗 恨 无 穷 。在 诗 的 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沈约与王融之间那种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其冤死 的悲 愤。 在《伤刘?》中,可以看到沈约对昔日友人的怀念: 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萧瑟负高情,耿介怀秋实。义贵良为重,兰摧 非所恤。一罢平生言,宁知携手日。? 诗作前二句“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萧瑟负高情,耿介怀秋实”描写 出刘?
/
本文档为【沈约诗歌的研究(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