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7-12-11 6页 doc 20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oURNALoFPRACTICALELECTROCARDloLoGYJS2Q!Q墨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庞九菊程书兰田亚红 【中图分类号】R54O.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0740(2005)14-O3-O202—02 &JL作为特殊群体,其解剖学与生 理学特点均与成人不同,心电图也与成 人有明显不同.新生儿出生后胎盘血液 循环停止,肺循环刚刚建立,肺脏尚未扩 张,肺动脉压较高,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 新生儿及婴幼儿右室占优势,故 增高. 心电轴右偏;胸...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202oURNALoFPRACTICALELECTROCARDloLoGYJS2Q!Q墨 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庞九菊程书兰田亚红 【中图分类号】R54O.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0740(2005)14-O3-O202—02 &JL作为特殊群体,其解剖学与生 理学特点均与成人不同,心电图也与成 人有明显不同.新生儿出生后胎盘血液 循环停止,肺循环刚刚建立,肺脏尚未扩 张,肺动脉压较高,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 新生儿及婴幼儿右室占优势,故 增高. 心电轴右偏;胸壁较薄,膈肌较高,故心 前导联电压较高;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 经相对占优势,故表现为心率较快[1]. 这些形成了小儿心电图不同时期的变 化,年龄越小,变化越大,现分述如下. 1,率 年龄不同,心率的波动范围亦较大. 生后IW内的新生儿心率较慢,生后IW , 1个月心率最快,以后随着发育,心率 再逐渐减慢.' 2P波为,房除极波 正常P波的时间婴儿o.04, o.07s;JL童o.O6,O.10s,超过此限度应 视为P波时限延长.正常P波的电压 肢导不应超过0.25mV,胸导不应超过 0.15mV.但新生儿期由于肺动脉压较 高,在肢体导联可达0.3mV.3个月以 后如肢导超过0.25mV,应视为右房大. 3p-R间期 正常d,JLP_R间期最短为0.08s(5 岁以下),5岁以上0.10s,最长不应超过 各年龄正常范围上限;新生儿0.13s,婴 儿0.14s,幼儿及学龄前儿童0.16s;学 龄儿童0.18s. 4QRS波代表,室的除极波 4.1QRS波电轴正常成人额面电轴 O,+90.,4,JL由于生理特点右室占优 势,其额面电轴普遍向右偏移,年龄越 小,右偏越明显.其范围为新生儿+ 180.以上为电轴右偏,+7O.以下为电轴 左偏. 4.2QRS波时限正常QRS波时限1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 区人民医院电生理科 岁以内不超过0.06s;1,3岁不超过 0.07m3,8岁不超过0.08s;8,12岁不 超过0.09s;12,16岁不超过0.10s. QRS波时间延长常见于左或右束支传 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及高 血钾等. 4.3QRS波电压QRS波电压包括Q 波,R波,S波和QRS波的综合电压. 4,JL时期?,?,avF,vI,v6导联常见 于Q波,但右心前导联一般不应出现Q 波.Q波平均时限o.02s.一般不超过 0.03s.Q波电压不超过0.4mV.随着 年龄增长逐渐减低.异常Q波表现为 波幅的加深,增宽或出现在不应出现的 导联.深而宽的Q波提示心肌梗死;严 重右室肥厚时右心前导联可见Q波;左 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心前导联Q波消失. R波和S波的振幅在肢体导联可用 于测量额面QRS电轴.新生儿期Rl, R?较低,而Rm较高;1岁以后?导联大 于?导联及I导联,呈?>?>I形式. 新生儿期aVR导联R波较高,随发育逐 渐减低,超过3个月接近成人值.agR 导R波在成人不超过0.5mV,而在幼小 新生儿期 婴儿超过0.5mV者不少见. 的I,aVL导联的S波较深,可随年龄 增长而变浅.4,JL心前区导联的图形更 富有年龄的特征:新生儿时期右心前导 联R波比左心前导联高.生后1w以内 Rv>Rv,以后随着年龄增长,Rv逐渐 减低,而Rv逐渐增高;反之,Sv,逐渐变 深,Sv:逐渐变浅,至6个月后与成人 近似. 5ST段代表,室从除极完毕到复极 开始的时间 正常呈等电位线或有轻度偏移,但 不超过规定的范围:肢体导联ST段偏 移以?,nl,aVF导联多见,向上偏移不 超过0.1mV,向下偏移不超过0.05mV. 心前导联年长儿向上偏移,右心前导联 较左心前导联显着,一般0.1, 0.15mV;婴幼儿向下偏移一般在0.05 , O.2mV.正常d,JLST段偏移多为J 点下降型,不应为水平型,低垂型和下斜 型下降.ST段偏移可见于心包炎,心肌 炎,心肌梗死,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 等.由受体功能亢进及正常人心动过 速也可产生ST段的偏移. 6T波为,室复极波 &JLT波变化有着显着的年龄特 征:新生儿时期T波较低平.生后数分 钟至30h左右约8O不超过0.2mV,可 见到P波高于T波的现象].其他年 龄均见T波高于P波.T波一般应与 QRS主波方向一致.在以R波为主的 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R波的1/ 1O,也不应大于同导联R波的高度.T 波一般在I,?,aVF导联直立,nl,aVL 导联可直立,平坦,双向或倒置,agR导 联必须倒置.在右心前导联,生后24h 之内,,3,V-导联多数呈直立,数小时 至数日后转为倒置,自4d至12岁应无 直立T波.如出现直立T波可能为肺 动脉压力过高或右室肥厚的特征.在左 心前导联,生后24h内,v6导联T波 只有半数左右直立,24h后平坦,双向, 或倒置的T波明显减少,1个月后均转 为直立. 7QT间期 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过程的总 时间. Q-T间期与年龄和心率有关.心率 愈慢,QT间期愈长;心率愈快.QT间 期愈短.校正QT间期(QTc)通常用 公式(Bazett氏公式)为:QTc—Q-T ~/R_R间期,QTc值不应超过0.44s,但 部分新生儿可达0.47s.Q-T间期延长 见于心肌炎,低血钾,低血钙,奎尼丁中 毒及普鲁卡因药物影响等.还可见于长 QT综合征. 8U波 U波是T波以后0.O2,O.04s出现 的低而浅的一个波.为心室激动的后电 位,方向应与T波平行,时间0.1, OURNAL0FPRACTICALELECTR()CARDIOL0GYJS(2005)V)L4.NO3 0.3s,高度在0.05,0.20mY之间,以 V.导联最清楚.低血钾时U波明显 增高.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图谱.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92,788~789 203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u (收稿:2004—12—2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李建祖于军会王松年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0740(2005)14-o3—0203—02 文献报道QT离散度(QTd)与室性 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的猝死关系密 切口].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恶性心 律失常的发生往往与局部心肌复极的不 均一性有关,而QTd可以简单地表达出 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差异[3].现对 AMI者QTd变化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之间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1999年5月~2004 年5月住院的144例AMI,除外电解质 紊乱,酸碱失衡,严重心衰和使用影响 QT问期药物者,选择91例作为研究对 象.均符合wH0AMI标准,且心电图 资料符合QTd测量计算,以全国 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为溶栓再通标 准.溶栓治疗59例,前侧壁AMI36 例,依溶栓结果分为溶栓再通组(A组) 38例,男26例,女12例.平均(56.8? 12.4)岁;溶栓未通组(B组)21例,男13 例,女8例,平均(54.2?15.4)岁;未溶 栓组(C组)32例,前侧壁AMI21例,下 后壁AMI11例,男2O例,女12例,平 均年龄(58.5?11.6)岁.3组病例AMI 病变部位,性别,年龄均无显着差异性 1.2方法 1.2.1入院即刻,入院后24h,入 院后第2W时标准12导联,测量并计算 QTd.测定QT间期取连续3个心动周 期的平均值.T波终点的确定:?T波 下降支陡峭处的切线与基线的相交点; ?当T波下降支较直时,取T波回到基 线的那一点;?存在明显U波时,取T 波和U波之间的谷底;?当U波和T 波部分融合时,作T波下降支的延长线 与基线的交点4].所有数据均由同一位 专业人员测量.QTd=最大QT间期一 表13种不同时间的QTd值 注;*与B组,C组比较P<0.01; **B组与C组比较P>0.05. A组QTd和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 发生率均较B,C两组低(P<O.O1).B, C两组之间QTd和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o.05). 3讨论 AMI是由于局部缺血,损伤等病变 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如有效不应 期,传导速度等改变,坏死心肌除极延迟 作者单位:222300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 院心内科 最小QT间期.QTd正常值为<50ms, 50~65ms为可疑,~65ms属异常]. 1.2.2记录入院初期及住院2W时的 24h心电活动,同时记录床边心电图,统 计其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成对室早,室 速,室扑和室颤)的发生情况. 1.2.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5) 表示,两组问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心 律失常发生率比较用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结果 2.1A组,B组,C组不同时间的QTd 值见表1. A组QTd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均在 非异常数值范围,B组和C组QTd与正 常参考值相比较均在异常值范围. 2.2入院2W内3组的高危室性心律 失常发生情况见表2. 表23种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注:*与B组,C组比较P<o.Ol; **B组与C组比较P>o.05. 或未能除极而形成折返环路,以及出现 足量的后除极等因素干扰心肌的复极均 一 性,导致QTd显着增加,引起严重心 律失常.本资料显示A组QTd较B组 和C组明显缩短(P<o.O1),并且A 组的QTd恢复速度较快.而B,C两组 无明显缩短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与国 外有关资料显示的AMI者的静脉溶栓 再通后QTd组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 的发生和危险性下降L6]相一致.可能系 溶栓再通后心肌早期再灌注,使局部心 肌供血,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血供改善, 梗死心肌修复增加,使复极时间趋向一 致,改善了心梗后心室肌重塑过程口]. 心电稳定性增加,表现在心电记录上则 为同时导致QTd缩短,室性心律失常的 发生降低,提示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 发生成正相关.临床上AMI者可通过 溶栓再通,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所致的死亡.动态观察AMI者QTd值 变化,可预测AMI疗效,对病情特别是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做一初 步估计. 参考文献
/
本文档为【小儿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