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重庆科技学院统计学习题分解

重庆科技学院统计学习题分解

2019-05-27 50页 doc 411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重庆科技学院统计学习题分解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选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实质性科学 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学派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4.统计研究的基本特...
重庆科技学院统计学习题分解
统计学习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选题 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    )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方法论科学  D.实质性科学 2.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学派是(      )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 C.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  D.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 4.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是(      ) A.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B.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 C.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性质和规律性    D.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性质和规律性 5.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 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D.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为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居民,这个方法在统计上称为(    )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7.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 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8.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总体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9.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此场合的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的所有企业 C.某工业企业的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10.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全国所有居民户  B.全国的住宅  C.各省市自治区  D.某一居民户 11.总体有三个人,其工资分别为645元、655元和665元。其平均工资655元是(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异度        D.变量 1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  ) A.数量标志    B.质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数量指标 13.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产值      B.职工人数      C. 电视机台数    D.设备数量 14. 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15. 一个统计总体  (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6. 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17.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率 18. 某学生统计学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    ) A.某学生    B.统计学成绩    C.75分    D.某学生的成绩 二、多选题 1. “统计”一词的含义有                        (        ) A.统计活动    B.统计资料      C.统计机构    D.统计学      E.统计软件 2.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关数据常用的方法有(        ) A.直接观察法      B.采访法      C.报告法  D.通讯法          E.实验设计调查法 3.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C.统计推断法 D.统计比较法      E.统计应用法 4.统计研究包括的基本过程有:  (    ) A.抽样调查            B.收集数据 C.统计分析            D.资料整理          E.编制统计表 5.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    ) A.总体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      B.总体单位可以转化为总体 C.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D.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E.不同研究目的下,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      )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机床数量      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 8.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 A.所有制  B.生产能力  C.职工人数  D.增加值  E.企业名称 9. 考察全国的国有工业企业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  (      )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  D.所有制  E.年产值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11.要研究某市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与福利情况,下列各项属于统计指标的数据有(  ) A.老王年工资收入3万元      B.某市国有企业人均年工资2.5万元 C.李大妈年工资收入1万元    D.某市国有企业职工人数140万人                  E.某市国有企业职工年工资总额350亿元 12. 据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的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    ) 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            B.全市工业产值1. 2亿元 C.全市机床台数7500台          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全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10万人 13. 以下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钢材年产量    C.生产能力利用率    D.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      E.资产收益率 14. 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A.人均产值        B.平均工资        C.工资总额 D.社会总产值      E.产品合格率 15、在工业普查中,(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单选题 1.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 (    ) A.资料是否齐全                    B.调查单位是否全部 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调查项目是否齐全 2.我国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 A.报告法      B.直接观察法    C.采访法      D.实验法 3. 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    )为主体的。 A.周期性的普查                B.专门的典型调查 C.统计报表制度                D.经常性的抽样调查 4. 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是(    ) A.周期性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5.对某品牌电视机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6.调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各工业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7.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 (    ) A.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B.了解全国人口总数 C.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        D.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9.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0.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11.要了解上海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2. 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3. 为了对公路上途经的车流量进行调查,应采用(    ) A.直接观察法    B.口头询问法  C.开调查会  D.通信法 14.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15.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概况。这种调查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抽样调查 16.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调查的范围不同    B.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C.组织方式不同      D.作用不同 17.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某工厂“全部生产设备”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项目 18.调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时,各工业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19.统计调查对象是  (    )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 20.统计调查对象指的是  (    ) A.需要调查的那些具体单位    B.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现象的总体 C.需要调查的各项指标及数据  D.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21.调查时间是(  ) A.调查工作的期限        B.时间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登记的时间 二、多选题 1.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2. 非全面调查包括                          (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快速普查          E.统计年报 3.普查是一种(    )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连续性调查      C.不连续调查        D.全面调查        E.非全面调查 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点,以下应计算在人口总数内的有(      ) A.2010年11月1日12 点出生的婴儿      B. 2010年10月31日8 点出生的婴儿 C.2000年10月31日22 点死亡的人    D.2010年11月1日2 点死亡的人 E.2010年10月31日23 点出生,24小时后死亡的婴儿 5.我国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属于( ) A. 全面调查        B. 不定期调查      C. 定期调查 D. 经常性调查      E. 一次性调查  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指(    ) A.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重要的单位      B.是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单位 C.能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单位        D.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赫的单位        E.其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大的单位    7.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E. 典型调查 8.下列应该采用经常性调查的有(              ) A.年末人口数        B.人口死亡数        C.人口增长数 D.人口出生数        E.人口迁移数 9. 抽样调查(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其目的是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D.其调查单位是随机抽取的    E.抽样推断的结果往往缺乏可靠性 10.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11.下列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人口按年龄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12.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B.零售商店调查      C.人口普查 D.工业企业普查        E.某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13.制定统计调查,应确定(    )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与期限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 14.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与期限  E.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15.统计调查表的表式一般有(    ) A.一览表    B.单一表    C.综合表    D.明细表    E.汇总表 三、分析题 1.某家用电器生产厂家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a. 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b.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c. 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及满意程度。 要求:(1)你认为这项调查采取哪种调查方法比较合适? (2)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单选题 1. 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 (    ) 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表 2.统计分组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志(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3.统计分组时,若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    ) 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    D.另立一组 4.在对全部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的基础上,再按职工人数分组,这属于(    )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品质分组 5.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 A.次数的多少          B.变量的多少 C.组数的多少            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 6.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对现象总体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 A.品质分组      B.复合分组      C.混合分组    D.变量分组 7.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用组距式分组      D.无法分组 8.对离散型变量(    ) A.只能标志分组数列    B.只能编制单项数列    C.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D.根据变量值个数和变动范围大小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 9.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表如下: 性别 职工人数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中学 小学 文盲和半文盲 男           女           合计                       10.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性别    B.男.女    C.文化程度    D.性别和文化程度 11.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等距数列中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为:(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法判断 12.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各组变量必须相等    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均匀分布    D.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13.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  (      )。  A.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14.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5.某企业对所属车间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正确的分组(    ) A.80%—89%    B.80%以下      C.90%以下        D.85%以下 90%—99%      80.1%—90%        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      110%以上          105%—115% 16.某企业职工的工资分为四组:(1)800元以下;(2)800–1000元;(3)1000–1500元;(4)1500元以上,则1500元以上的这组组中值应近似为 (  ) A.1500元        B.1600元        C.1750元        D.2000元 17.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57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    ) A.690        B.610        C.620        D.630 1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最末组组中值为(    ) A.185      B.215      C.230      D.2605 19.某地区职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8600元,最低为3000元,据此分为八组形成闭式等距数列,各组的组距为(    )。 A.800      B.700      C.5600      D.500 20.一般情况下,按成绩分组的学生人数表现为 (    ) A.正态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统计分布 21. 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 22.分布数列反映(    ) A.总体单位标志值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C.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情况            D.总体单位的差异情况 23.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不包括有(  ) A.钟型分布    B.S型分布    C.U型分布  D.J型分布 24.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A.钟型分布    B.正J型分布    C.U型分布    D.S型分布 25.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 )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各组次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26.某组向上累计次数表示(      ) A.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B.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C.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有多少          D.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有多少 二、多选题 1.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                (        ) A.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    B.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C.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          D.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E.要根据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的不同来选择 2.下列分组中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A.工人按出勤率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E.人口按年龄分组 3.下列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口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5.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A.变量值的大小      B.变量性质的不同    C.选择的分组标志    D.组距和组数        E.组限和组中值 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 A.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各组的频率大于0 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7.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最常用的形式,从构成形式上看,它一般包括:(    )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计量单位  E.指标数值 三、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析该车间人工生产情况。 2. 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57  89  49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81  67  81  54  79  87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0  86  85  89  89  64  57  83  81  78  87  72  6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 (1)    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布表; (2)    绘制直方图,并分析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 3.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对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67  90  66  80  67  65  74  70  87 85  83  75  58  67  54  65  79  86 89  95  78  97  76  78  82  94  56 60  93  88  76  84  79  76  77  76 要求:(1)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5组,组距为10,并编制成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 (2)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 第四章 数据分布特征 一、单选题 1.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2.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实物量指标      D.相对指标 4. 为了反映全国农产品总量,应该采用(      )。 A.实物计量单位          B.标准实物计量单位 C.货币计量单位          D.劳动计量单位 5.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产值资金占用率          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 6.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7.以下相对数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是(   ) A.劳动生产率    B.人均消费水平  C.人均耕地面积    D.婴儿性别比 8.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9.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男、女性别比为 1.063:1,这个数是(  ) 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结构相对数 10.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的数值是(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1.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在上月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1.5%,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      ) A.75%            B.99.5%      C.100.5%        D.133.2% 12.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 A.60%      B.120%      C.40%    D.17% 某企业产值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5%        B.104.76%        C.5%            D.4.76% 13.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    )。 A.37.5%      B.125%      C.115%      D.15% 14.某企业产品销售额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A.12%    B.150%    C.111.11%    D.11.11%          (    ) 15.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  )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    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    D.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 16.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  )。 A.众数不存在            B.众数就是总体中的数值 C.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      D.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 17.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    )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和众数 18.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是(      )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19.是非标志(即服从两点分布的变量)的标准差等于(    )。 A.P      B.1-P    C.P(1-P)      D. 20.甲乙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800元和1500元。若两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不变,但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两组的月总平均工资会(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21.离中趋势指标中,由总体中最大变量值和最小变量值之差决定的是(    ) A.标准差系数      B.标准差      C.平均差      D.全距 22.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23.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异度,这时需分别采用各自的  (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24.甲厂日平均产量40件,标准差4.4件,乙厂工人日平均产量35件,标准差4.2件,因此(        ) A.甲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        B.乙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好一些 C.无法比较哪个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好    D.两个厂日平均产量代表性一样 25.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σ甲=5元,σ乙=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26.众数在总体标志值中符合的特征是(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27.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 A.600元    B.533.33元    C.466.67元    D.500元 28.某公司下属10个企业,共有6500名职工。若已知每一个企业月计划产值和计划完成百分数,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应该采用(      ) A.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权数是企业数    B.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权数是职工人数 C.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权数是计划产值  D.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权数是计划产值 29. 下列指标不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利税总额    C.固定资产原值    D.职工人数 30.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有(    ) A.人均GDP      B.人均绿地面积      C.劳动生产率      D.人口密度 31. 分子、分母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32.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不包括(      ) A.各组次数相等                B.数列为组距数列  C..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D.各组次数都为1 33. 某企业产值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产值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5%        B.104.76%        C.5%            D.4.76% 31.已知三化中学课外兴趣小组8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72、165、169、174、170、173、168、179cm,则这些学生的中位数为(  )。 A.172    B.4.5    C.4    D.171 34. 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      ) 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1,成数的方差越大  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成数的方差越大    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5,成数的方差越大  D.成数的数值越大,成数的方差越大 35. 标准差系数消除了(      ) A.指标数值大小的影响        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        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 36.若计算出某变量分布的峰度系数值为1.8,则判断该分布属于(    )。 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 峰度适中    D.无法判断 37.当峰度系数等于4时,次数分布曲线为( ) A.正态峰度  B.平顶峰度    C.尖顶峰度      D.无法判断 二、多选题 1.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2.根据总量指标反映的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一般有( ) A.实物单位    B.数量单位    C.劳动单位 D.价值单位    E.质量单位 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 A.工业增加值          B.商品零售额      C.房屋竣工面积                          D.工资总额            E.年末人口数 4.下列哪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        ) A.产品合格率                    B.废品量  C.单位产品成本                D.资金利润率  E上缴税利额 5.指出下列指标中的质量指标( ) A. 劳动生产率    B.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    C. 利税额 D. 设备利用率    E. 新产品品种数 6.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A.百分数      B.千分数      C.系数或倍数 D.成数        E.复名数 7.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对换的指标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8.下列指标中分子为强度相对数的有(            ) A.人均粮食产量                        B.人均钢铁产量      C.平均分摊到每吨粮食上的水库容量数    D.平均分摊到每万人的零售商店数        E.平均分摊到每万元农业产值上的农业机械马力数 9. 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 A.粮食平均亩产          B.平均每个家庭拥有小轿车数量 C.单位产品成品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某工厂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10.相对指标中,作为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时间的有( ) A.结构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E.动态相对数 11.下列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D.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98.3% E.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98.3% 12.在各种集中趋势类指标中,要受到极端值影响的指标是    (        ) A.众数            B.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13.平均数的种类有(    ) A.算术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14. 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条件有(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15.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有(            ) A.计算相对指标的两个指标计量单位必须相同 B.相对指标必须就同质总体计算        C.所有指标都具有可加性 D.所有总量指标都具有可加性          E.平均指标必须就同质总体计算 15.把某市15个大企业的产值进行平均,这是对(    ) A.15个变量值求平均    B.15个变量求平均    C.15个数量标志求平均        D.15个指标求平均      E.15个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求平均 16.下列平均数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有(          ) A.生产同种产品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B.前后工序的三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 C.以复利支付利息的年平均利率          D.平均发展速度 E.平均劳动生产率 17.如果两个数列的标准差相同,那么(    ) A.两个数列的离散程度也就相同    B.均值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C.均值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D.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就小 E.均值小的离散程度就大 18.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离散程度的指标( ) A. 只能是相对数  B. 只能是绝对数 C. 可以是相对数    D. 可以是绝对数  E. 只能是平均数12 三、计算题 1.某地区2000年土地面积4.4万平方公里,人口资料如表:                                            人口分布 人口数(万人) 城市 农村 240 160 合计 400     另还知1999年该地区人口数为398万人。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2.某地区抽样调查职工家庭收入资料如表: 按平均每户月收入分组(元) 职工户数 2000以下 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10000以上 20 30 40 240 60 10 合 计 400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职工家庭平均每户月收入(用算术平均数公式); (2)计算中位数和众数;  3.某企业工人日产量情况 按日产量(件)分组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20 25 30 15 10 合 计 100     计算该企业工人的平均日产量。 4.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 按月工资(元)分组 企业个数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以上 3 6 4 4 5 20 25 30 15 10 合 计 22 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5. 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表: 按销售价格分组 (元/件) 各组商品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 20—22 22—24 24—28 24 40 36 合计 100     试计算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6.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9.0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 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2 6 25 12 5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7.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0-20 20-30 30-40 40-50 18 39 31 12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8.从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6人,对某公共理论课的考试成绩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67   90   66   80   67   65   74   70   87  85   83   75   58   67   54   65   79   86 89   95   78   97   76   78   82   94   56  60   93   88   76   84   79   76   77   76 要求:(1)根据以上数据将考试成绩等距分为5组,组距为10,并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分组后的数据计算考试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 9.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品 种 价 格 (元/千克) 甲市场销售额 (万元) 乙市场销售量 (千克)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10.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单位成本 1998年总成本 1999年总产量 2 15 20 30 2100 3000 1500 215 75 50         试指出哪一年的总平均成本高,为什么? 1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需顺次经过四个车间,这四个车间的废品率分别1.5%、2.0%、2.0%和1.0%。该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 12.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285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441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 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一、单选题 1. 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2.时间序列中的发展水平( )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3.最基本的时间序列是(    ) A. 时点数列                        B. 绝对数时间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                  D. 平均数时间数列 4.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5.下面哪一种动态数列中的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具有现实意义(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平均数动态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6.某企业年产值500万元,期末产品总库存20万台,这两个指标属于(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7. 具有可加性的时间序列是    (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 8.某企业某产品销售额年年增加10万元,则该产品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  (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9.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10.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11.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能够相加的指标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数      D.相对数 12.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13.平均发展速度是(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增长速度加上100% 14. 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A.             B. C.     D. 15.某产品单位成本从1990年到2001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5%,说明该产品单位成本(    ) A.平均每年降低1.5%            B.平均每年增长1.5%      C.2001年是1990年的98.5%      D.2001年比1990年降低98.5% 16.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5.8,5.4,4.6,4.2,4.0,5.0,4.6,4.4,5.2,5.6,6.0,6.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 A. 6.2        B. 5.1        C. 5.133        D. 6 17.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准的数列水平之比,就是(      )        A.总速度    B.发展速度    C.平均速度        D.增长速度 18.某种商品的销售量连续四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10%、9%、12%,该商品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8%+10%+9%+12%)/4  B.[(108%×110%×109%×120%)-1]÷4 C.   D. 19.已知某地区1995年粮食产量比1985年增长了1倍,比1990年增长了0.5倍,那么1990年粮食产量比1985年增长了(  ) A.2倍    B.0.75倍    C.0.5倍    D.0.33倍 20.某企业利税总额1998年比1993年增长1.1倍,2001年又比1998年增长1.5倍,则该企业利税总额这几年间共增长(    ) A.(1.1+1.5)-1    B.(2.1×2.5)-1   C.(2.1+1.5)-1    D.(1.1×1.5)-1 21.某商品销售量去年比前年增长10%,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两年平均增长(      ) A.14.14%        B. 30%        C. 15%        D. 14.89% 22.某地区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0亿元,至2000年达到240亿元,则2000年在1980年的基础上(    ) A. 翻了四番    B. 翻了三番    C. 增长了三倍    D. 增长了四倍 23. 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2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25.下列时间序列分析指标中,不取负值的是(    ) A.增长量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26.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27.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      ) A.绝对数时期数列          B.绝对数时点数列 C.相对数动态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28. 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 A.         B.         C. D. 29.一段时间内累积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 A.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B.累计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前一期水平 C.累计增长量=定基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D.累计增长量=环比增长速度×最初水平 30. 一时间数列有20年的数据,现用移动平均法对原时间数列进行修匀。若用4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      )年的数据。 A.20          B.16          C.14          D.18 31.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按不变的发展速度递增发展,这说明影响该现象的发展变化的基本因素是(    )。  A.长期趋势因素    B.季节变动因素  C.循环波动因素    D.偶然因素 32.根据月度时间数列资料,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 A. 1      B. 0      C. 4      D. 12 33. 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得,某种商品2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6,表明该商品2季度销售(      ) A. 处于旺季    B. 处于淡季      C. 增长了60%    D. 增长了160% 34. 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一项数值      B.二项数值      C.三项数值        D.四项数值 35.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N(      ) A.应选择奇数                  B.应选择偶数 C.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D.可任意取值 二、多选题 1. 动态数列的种类有(    )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指数数列          E.分配数列 2.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        ) A.钢材库存量        B.居民收入        C.某企业职工人数 D.全市储蓄存款余额  E.汽车产量 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A.某工业企业历年利税总额              B.某金融机构历年年末贷款余额 C.某商业企业历年销售额                D.某地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E.某高校历年招生人数 4. 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        )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C.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 D.数列中每一个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E.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 5.下列各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A.职工人数  B.商品库存量  C.商品销售额  D.工资总额  E.出生人口数 6.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减量        E.平均增减量 7.报告期和基期数值之比可以称为 (    ) A.动态相对数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比例相对数    E.统计指数 8.平均发展水平一般也称为(    ) A.平均增减量    B.动态平均数    C.平均增减速度 D.序时平均数    E.平均发展速度 9.增长量因采用的基期的不同,可分为(    ) A.累计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 C.逐期增长量      D.最末水平        E.中间水平 1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        )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均法          E.加权平均法 11.下列属于动态平均指标的有(      )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12.下列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的有(  )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B.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D.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 13.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月 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月末原材料库存量(吨) 8 10 13 11 9             则下列针对该动态数列的说法中正确时    (      ) A.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  B.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C.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D.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 14.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可采用的公式有(      ) A.                   B.     C.   D.       E. 15.平均增减量是(              ) A.各期累计增减量的平均                B.各期逐期增减量的平均 C.累计增减量÷逐期增减量个数          D.累计增减量÷(时间数列项数-1) E.各期累计增减量之和÷逐期增减量个数 16.某动态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0%.10%.15%.20%;数列最初水平为300,最末水平为546,总速度为1.82倍。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有(      ) A.     B. C.           D. E. 17.某工业企业1989年产值为2000万元,1997年产值为1989年的15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 A.年平均增长速度=6.25%            B.年平均增长速度=5.2% C.年平均增长速度=4.6%              D.年平均增长量=125万元 E.年平均增长量=111.11万元 18.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B.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C.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  D.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E.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19.定基增减速度等于(    ) A.环比增减速度的连乘积      B.累积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C.定基发展速度减1(100%)  D.逐期增减量除以固定基期水平 E.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减去100% 20. 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 A.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21.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          ) A.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总平均速度    B.联系每增长1%的绝对值进行分析 C.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            D.结合环比发展速度进行分析 E.正确选择报告期水平 22.影响动态数列发展水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季节变动 D.季节比率        E.不规则变动 23. 下列属于季节变动的是                        (          ) A.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B.股票价格的涨落 C.火车客运量的增减                D.建筑施工队完成的工程进度 E.北方地区服装销售情况的变化 24. 对时间序列做长期趋势分析,通常用(    ) A.按月(季)平均法      B.移动平均法    C.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D.时距扩大法            E.最小平方法 三、计算题 1.某汽车制造厂2000年产量为30万辆。  (1)若规定2001-2003年年递增率不低于6%,其后不低于5%,问2005年该厂汽车产量至少将达到多少? (2)若规定2010年汽车产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2001年的增长速度可望达到7.8%,问以后9年应以怎样的速度增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2.某企业年均生产总值在2002-2003年平均每年递增15%,2004-2006年平均每年递增12%, 2007-20011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3.某商店199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 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粮食产量(万斤) 134 435 415 672 728 1028               要求:(1)列表计算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2)计算年平均增长量; (3)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 5.某市2007年零售报刊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报刊摊点的月平均数。 调查时间 2006年末 2007年 3月1日 6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摊点个数(个) 444 488 502 554 512             6.某企业元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 总产值(万元) 每日在册工人数 1-15日 16-21日 22-31日 31.5 230 212 245         试求该企业元月份的月劳动生产率。 7.已知下列资料:                                  年份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月初工人数(人) 180 160 200 190 200 总产值(万元) 600 580 620 600 580             要求:1)编制月劳动生产率动态数列; 2)计算二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8. 某地区2011年下半年各月的社会劳动者人数和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月份 7 8 9 10 11 12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00 410 415 425 440 460 月初社会劳动者人数(万人) 1660 1800 1780 1820 1840 1960               又知2011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为2100万人。 9.某商业银行1995—2000年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如下: 指 标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投资额(亿元) 累积增长量(亿元) 环比发展速度(%) 300 - - 108 35 40 105 96               (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银行1995年到2000年期间投资额年平均增长量。 (3)按水平法计算投资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4)根据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2001年的投资。 10.某地区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历年资料: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营业额 (百万元) 316 494 663 819 1114 1253 增减量 (百万元) 逐期             累积             发展速度 % 环比             定基             增减速度 % 环比             定基                             要求:(1)列表计算各年的增减量.发展速度和增减速度。 (2)逐期增减量与累计增减量有何联系? (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有何联系? (4)发展速度与增减速度的关系如何? (5)计算平均增减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减速度。 11.某企业1995年—2000年化肥产量资料如下: 时 间 1995 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化肥产量(万吨) 定基增长量(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300 - - 110 35 50 105 95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数字补齐。 (2)计算该企业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化肥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 12. 填齐下表空栏数据:                      年份 产量 (百万平方米) 与上年比较 增长绝对量 (百万平方米)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增长百分之一绝对值 (百万平方米) 1996 95.2 — — — — 1997 4.8 1998 104.0 1999 5.8 2000 2001 7.0 1.15             13.某地区1996—2000年粮食产量资料如表:                    年 份 某种产品产量(万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20 232 240 256 280     要求:(1)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方程; (2)预测2002年该地区粮食产量。 14.某企业第一季度资金周转次数资料如表: 时 间 1月 2月 3月 4月 商品销售额(万元) 月初商品库存额(万元) 200 90 300 110 420 130 170           计算(1)编制该企业第一季度每月商品流转次数时间序列; (2)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 (提示: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库存额) 15.某地区1995年—2000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如下表: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环比增长速度% --   6.0   7.5   定基增长速度% -- 7.2   23.6   46.2               要求:(1)计算表中所缺数字 (写出计算步骤)          (2)计算1995—2000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16.已知某地区2002年末总人口为9.8705万人,若要求2005年末将人口控制在10.15万人以内,则今后3年人口增长率应控制在什么水平上?又知该地区2002年的粮食产量为3805.6万公斤,若2005年末人均粮食产量要达到400公斤的水平,在今后3年内粮食产量每年应平均增长百分之几?仍按上述条件,如果粮食产量每年递增3%,2005年末该地区人口为10.15万人,平均每人粮食产量可达到什么水平?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选题 1. 在指数的概念中(    ) A.简单指数是指个体指数,加权指数是指总指数 B.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个体指数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2.从广义上理解,指数泛指(    ) A.平均数      B. 绝对数    C. 相对数      D. 动态相对数 3.指数按说明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    ) A.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C.所采用的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不同    D.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5. 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 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7.按照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8.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9. 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        ) A.商品销售额指数                B.商品销售量指数 C.商品价格指数                  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10.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关键问题是  (    ) A.确定被比对象      B.确定同度量因素及其固定时期 C.确定对比基期      D.计算个体指数 11.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      )。 A.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B.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数量指标 C.同度量因素是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12.在编制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时(    ) A. 若各种产品的计量单位都相同,则各种产品的产量可直接相加 B. 只要将计量单位调整为相同单位(如将市斤.公斤.吨都统一为公斤)则产量可直接相加 C. 即使计量单位都相同,也不能直接加总 D. 任何情况均能相加 13. 产量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最好选择为(    ) A.产量      B.销售单价  C.单位产品成本      D.总成本额 14. 销售量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最好选择为(    ) A.销售量    B.销售单价    C.单位产品成本    D.销售额 15.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      )。  A.调和平均数指数                  B.算术平均数指数 C.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D.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16.把综合指数变形为平均数指数,使为了(    ) A.计算简便              B.计算结果更准确  C.适应实际资料的要求    D.适应实际工作部门的要求 17.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    ) A.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B.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推算关系 C.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D.各指标一定在逻辑上或数量上相关 18.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                          B.都固定在报告期 C.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19.之所以成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    ) A.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B.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C.市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D.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4. 20.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50%,产量增长25%,则单位成本增长(    ) A.20%      B.2%        C.25%        D.75% 21. 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额增长了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11%,则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百分比为(    )。 A.-5%    B.4.5%      C.-4.5%    D.17.7% 22. 已知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了(      )。 A.10%        B.11%        C.7%        D.7.1% 23. 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说明了(    ) A.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B.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C.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D.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24.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 A.97%    B.103.09%    C.3.09%    D.109.13% 25. 某厂有两个车间,200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200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200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2004年全厂总平均工资(    )。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不能作结论 26.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 A.降低      B.增长      C.不变      D.趋势无法确定 13.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166.32%      B.85.68%      C.185%    D.54% 14. 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相当于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 10%    B. 90%    C. 110%    D. 111% 二、多选题 1.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E.可随便确定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 A.商品零售量指数      B.商品零售额指数      C.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职工劳动生产率指数  E.销售商品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3.质量指标指数有(          ) A.产品成本指数      B.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E.产品产量指数 4.下列指数中,属于狭义指数的有(          ) A.多种产品的销售量指数      B.多种产品销售额指数          C.多种产品的产量指数        D.多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  E.多种产品的价格指数 5.我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是(              ) A.平均数指数          B.综合法指数      C.综合指数的变形      D.调和平均法指数      E.动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总指数的是(  ) A.我国发电量1990年为1989年的107.2% B.某机床厂生产的某种自动车床的单位成本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是98.8% C.某工厂生产每平方米的丝织和麻织品的成本,2005年和2004年比较时103% D.某集市2006年3月10日的每千克马铃薯的价格是2005年3月10日的110.5% E.2005年某地区零售物价水平与上年比较为102.9% 7.平均数指数是(        ) A.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总指数        C.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E.某些场合下是具有独特意义的总指数 8.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9. 下面的指标(破折号后)可以作为相应指数的同度量因素的有(  ) A.产品产量指数—出场价格.单位成本  B.商品销售量指数—销售收入 C.劳动生产率指数—职工人数          D.工人的平均工资指数—工人数 E.单位成本指数—产量 10.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A.平衡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权数作用          D.抽象化作用      E.比较作用 11.下列属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有 (    ) A.         B. C.         D.         E. 12.某百货商店第二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一季度的110%,这个指数是(  ) A.平均指标指数    B.计划完成程度指数  C.总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3. 某厂2007年与2006年相比,五种产品的价格总指数为108%,这说明(    ) A.五种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8%    B.五种产品的总产值上涨了8% C.五种产品的生产总量上涨了8%  D.由于五种产品价格提高,使生产总量上涨8% E.由于五种产品价格提高,使总产值上涨8% 14.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8.2%,这个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5.已知某工业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p1q1)为2850万元,比基期增长14%,又知报告期假定生产费用(∑p0q1)为3 000万元,则  (        ) A.成本降低5%      B.产量增加20%  C.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350万元  D.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生产费用150万元  E.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的生产费用为500万元 16.某企业基期产值为100万元,报告期产值比基期增加了14%,又知以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期假定产值为112万元,则经计算可知    (          ) A.产量增加了12%                  B.价格增加了12% C.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2万元    D.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12万元 E.由于产量变化使产值增加20万元 17.如果用p表示商品价格,用q表示商品零售量,则公式∑p1q1—∑p0q1的意义是                                  (    )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C.综合反映总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D.综合反映由于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增减的货币支出额 E.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三、计算题 1.某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变动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商品销售额(万元) 价格增长(+)或 下降(-)(%) 基期 报告期 A B C 200 100 50 250 100 60 3 -2 0         试求三种商品的价格总指数以及由于价格变动而影响的商品销售额。 2.某企业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总成本(万元) 产量增加% 基期 报告期 A B C 100 50 60 120 46 60 20 2 5         试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的变动绝对额。 3.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 计量单位 价格(元)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A B C 个 双 公斤 30 20 23 35 22 25 100 200 150 120 160 150             要求:(1)计算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2)分析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4.某商业企业三种商品的零售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 位 商品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长百分比(%) 1998年 1999年 甲 乙 丙 件 箱 千克 120 200 400 180 240 450 8 5 15           计算:(1)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的绝对值增加额; (2)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5.某商场商品销售情况统计如下: 品名 单位 销售量 基期销售额 (万元)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台 吨 件 2500 1800 5000 3000 2000 4500 1200 90 400           要求: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         6.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出厂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乙 丙 吨 台 件 600 1000 4000 500 1200 4100 110 50 20 100 60 20             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 一、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 A.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具有因果关系的现象(    ) A.必然具有函数关系                    B.必然具有相关关系 C.必然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D.必然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 3.下面现象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B.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有增长的趋势 C.价格不变条件下,商品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正方形面积和它的边长之间的关系 4. 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 A.利息与利率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C.电视机产量与鸡蛋产量              D.某种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价格 5.若物价上涨,商品需求量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 (    )。 A.无相关关系                      B.存在负相关关系 C.存在正相关关系                  D.无法判别有无相关关系 6.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      ) A.x数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x数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x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或增大) D.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7.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 (    ) A.0        B.0.3—0.5        C.0.8—0.9        D.±1 8.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复相关  C.完全相关  D.正相关        (  ) 9.如果相关系数r为负,说明(    ) A. 一般小于       B.随着一个变量增加,另一个变量减少 C. 一般小于       D.随着一个变量减少,另一个变量也减少 10.当 r= 0.8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的点都密集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B.80%的点高度相关 C.其线性程度是r= 0.4的两倍          D.两变量高度正线性相关 11.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    )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 C.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 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 12. 某研究人员发现,举重运动员的体重与他能举起的重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则 A.体重越重,运动员平均能举起的重量越多              (    ) B.平均来说,运动员能举起其体重60%的重量 C.如果运动员体重增加10公斤,则可多举6公斤的重量 D.举重能力的60%归因于其体重 13.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5,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0,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80,因此(    ) A.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看不出哪对变量的相关程度高 14.由同一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 与回归系数 之间的关系是(      ) A. 大 也大    B. 小 也小    C. 与 同值    D. 与 同符号 15. 已知 与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指出下列肯定错误的回归方程(    ) A. =-30-1.82       B. = 200-2.82   C. =-250+1.75       D. = 187-8.32 16.在直线回归方程 = + 中,回归系数b表示(    ) A.当x= 0时y的平均值            B.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量 C.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D.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 17.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 + t,若 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水平趋势    D.不能确定 二、多选题 1. 动态数列的种类有(    )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指数数列        E.分配数列 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 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   B.编制相关表    C.绘制相关图  D.计算相关系数           E.计算估计标准误 3.测量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      (        ) A.编制相关表                    B.绘制相关图  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D.计算估计标准误 E.配合回归方程 4.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分可分为(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      E.不完全相关 5.在相关关系各现象之间(    ) A.一定存在严格的依存关系      B.存在关系,但不确定 C.存在着不明显的因果关系      D.存在着不固定的依存关系 E.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6.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B.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现象为相关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E.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7. 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8.下列关系中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 A.圆的半径长度和周长的关系    B.农作物收获和施肥量的关系 C.商品销售额和利润率的关系    D.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的关系 E.家庭收入多少与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 9. 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流通费用能够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10.若两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等于-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 A.负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不相关 D.完全相关关系    E.不完全相关关系 11.相关分析中(          ) A.相关系数既可测定直线相关,也可测定曲线相关 B.相关系数只可测定直线相关,不可测定曲线相关    C.相关指数既可测定直线相关,也可测定曲线相关    D.相关指数不可测定直线相关,只可测定曲线相关 E.相关系数为零,说明两现象之间毫无关系 12.一个由100人组成的25-64岁男子的样本,测得其身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 r为0.467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B.身高与体重存在显著正相关 C.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高      D.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 E.46%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13.指出下列肯定错误的表述(        ) A. = 70-4   r= 0.7128        B. = -40+6   r = 0.7745    C. = 70+5   r = 0.6521      D. = -50-7   r = -0.8746    E. = -90+2   r = 1.2011 14.直线回归方程yc= a + bx 中的b 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 A.可确定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B.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C.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D.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 15.直线趋势方程 = + t中,b表示(            ) A.平均增长量      B.平均增长速度      C.平均发展速度 D.时间t每增加一个单位,现象y平均增加b个单位 E.现象 y随着时间增长,每期以b的速度发展 16. 直线回归分析中(        )。 A.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B.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C.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D.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17. 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76—1.85x。这表示      (        )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时,单位成本为72.3元; 18.某样本资料得产量(万件)与单位产品成本(百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 920-8 ,这意味着(        ) A.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是负相关      B.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是正相关 C.产量为1万件时,单位成本平均为912百元 D.产量每增加1万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8百元 E.产量每增加1万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8百元 三、计算题 1. 10个家庭的月收入额与食品支出额数据:                  单位:百元 家庭 1 2 3 4 5 6 7 8 9 10 收入X 20 30 33 40 15 13 26 38 35 43 支出Y 7 9 9 11 5 4 8 10 9 10                       试根据这些数据: (1)建立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解释结果。 (2)估计当家庭收入为4200元时家庭的平均食品支出额。 2.某商业企业1997—2001年五年内商品销售额的年平均数为421万元,标准差为30.07万元;商业利润的年平均数为113万元,标准差为15.41万元;五年内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的乘积和为240170万元,各年销售额的平方和为890725万元,各年商业利润的平方和为65033万元。试就以上资料计算: (1)建立商业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的回归方程。 (2)其他条件不变时,估计当商品销售额为600万元时,商业利润可能为多少万元? 3.根据5位同学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时间(x)与成绩分数(y)计算出如下资料: n=5  ∑x=40  ∑y=310  ∑x2=370  ∑y2=20700  ∑xy=2740 试: (1)计算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并解释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 (2)编制关于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直线回归方程。(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 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1 2 3 4 5 6 2 3 4 3 4 5 73 72 71 73 69 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5.为研究产品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自变量x(万元),销售利润为因变量y(万元)。调查资料经初步整理和计算,结果如下: 要求:(1)计算销售额与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6.下面是一个企业的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资料:      单位: 广告费(万元) 600 400 800 200 500 销售额(万元) 5000 4000 7000 3000 6000             (1) 计算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间的相关系数。 (2) 求销售额与广告费间的回归方程。 (3) 若下月投入700万元的广告费,估计销售额有多少?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y)与该商品的价格(x)有关。现对给定时期 内的价格与需求量进行观察,得到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价格x(元) 10 6 8 9 12 11 9 10 12 7 需求量y(吨) 60 72 70 56 55 57 57 53 54 70                       要求:(1)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并说明相关方向和程度。 (2)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 8.欣达电脑公司有6名产品推销员,他们的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额数据如下: 推销员编号 工作年限(年) 年推销金额(万元) 1 2 3 4 5 6 1 3 4 6 7 9 21 36 48 60 65 80 合计 30 310       (1) 计算工作年限与年推销金额间的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 (2) 拟合年推销金额对工作年限的直线回归方程。 第八章 抽样推断与假设检验 一、单选题 1. 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  D.随意性原则 2.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件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3.有一批皮鞋共1000箱,每箱100双,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皮鞋,此种抽样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4. 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寻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单位的抽样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形式被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6.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距抽样    D.类型抽样 7.从产品生产线上每隔10分钟抽取一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推断全天产品的合格率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常常是按(    )的误差公式近似计算的。 A.简单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等比例分层抽样  D.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8. 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抽签法属于(      ) A.非概率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9.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10.抽样极限误差是指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产生的抽样误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可能范围        D.实际范围 1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12.在同样条件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13.假定一个人口一亿的大国与百万人口的小国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    ) A.不能确定          B.两者相等 C.前者比后者小      D.前者比后者大 1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要使误差减少一半,则样本单位数 (      )。 A.增加一倍  B.增加为原来的四倍  C.减少一倍    D.减少为原来的1/4 15. 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可以避免的            B.可避免且可控制  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16.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        ) A.可通过改进调查方法加以避免  B.随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大 C.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          D.误差大小无法控制 17. 抽样误差是一种(    )。 A.随机的登记性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无法控制的误差 18.抽样平均误差与极限误差间的关系是(    ) 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 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  D.抽样平均误差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极限误差 19.根据3%的抽样调查资料,某小学一年级优秀生比例为1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例抽样误差(    )。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相同  D.无法得出结论 20. 当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      ) A.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B.小于平均误差 C.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D.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关系依样本容量而定 20.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置信度)从68.27%提高到95.45%时(其他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 A.增加一倍  B.增加两倍  C.增加三倍  D.减少一半 21.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中,当抽样平均误差增加为原来的1倍时,抽样单位数变化为原来的 (      )。 A.2倍      B.1/2        C. 4倍        D.1/4 22.参数估计的置信度为1-α的置信区间表示(    )。 A.以1-α的可能性包含了未知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 B.以α的可能性包含了未知总体参数真值的区间 C.总体参数取值的变动范围      D.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 23.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 A.等于78%    B.在76%与84%之间    C.大于84%    D.小于76% 24.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 表示(  )。 A. 为真时接受 的概率  B. 为真时拒绝 的概率 C. 不真时接受 的概率  D. 不真时拒绝 的概率 25.在对总体的假设检验中,若给定显著性水平为α,则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  ) A.1-α    B.α    C.α/2    D.不能确定 26.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 A.H0为真时接受 H0的概率    B.H0为真时拒绝 H0的概率 C.H0不真时接受 H0的概率    D.H0不真时拒绝H0的概率 27.在假设检验中,用α和β分别表示犯第一.二类错误的概率,则当样本容量一定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α减少β也减少  B.α与β其中一个减少时另一个往往会增大 C.α增大β也增大  D.a和c同时成立 28.统计检验拒绝原假设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错误是  (    ) A.拒绝性错误    B.“取伪”错误    C.统计性错误  D.“弃真”错误 29.选取原假设应遵循一定得原则,下列原则错误的是  (    ) A.根据两类错误的后果确定,把后果严重的错误定为第一类错误 B.根据研究者的个人习惯或个人意愿确定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C.根据历史经验确定 D.对于有待考察的新事物的结论一般放在备选假设中 30.在假设检验中,当我们作出接受原假设的结论时,表示(  )。 A.原假设必定是正确的      B.没有充足的理由否定原假设 C.备择假设必定是正确的    D.备择假设必定是错误的 31. 当我们所要检验的是样本取自总体的参数数值是偏高或偏低于某个特定数值时,应选择(    ) A.双侧检验    B.单侧检验    C.左单侧检验      D.右单侧检验 32.对于总体均值是否小于一个给定的值检验,该检验是(  ) A.单侧检验  B.左侧检验  C.右侧检验  D.双侧检验 33.将由显著性水平所规定的拒绝域平分为两部分,置于概率分布的两边,每边占显著性水平的二分之一,这是  (    ) A.单侧检验  B.双侧检验  C.右单侧检验  D.左单侧检验 34.对于总体均值是否等于一个给定值的检验,该检验是(    ) A.单侧检验;  B.左侧检验;  C.右侧检验;  D.双侧检验 35.在一次假设检验中,起初的假设形式为双侧检验,若将其改为单侧检验,则会发生什么变化。(    ) A.检验结果没有发生变化          B.检验结果由接受原假设变为拒绝原假设 C.检验结果由拒绝原假设变为接受原假设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发生 36.对于正态总体N(μ,σ2),关于H0:μ≤μ0,H1:μ>μ0检验问题。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作出接受H0的结论,那么在α=0.01下按上述检验方案结论应该是  (      ) A.必接受H0        B.可能接受H0,也可能拒绝H0  C.必拒绝H0              D.不接受也不拒绝H0 37.在总体方差已知条件下,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检验,检验统计量是(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F统计量    D.卡方统计量 38.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现抽取一容量为20的样本,拟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检验统计量是(    )。 A.     B.   C.     D. 39.在小样本情况下,如果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总体方差未知,则平均数的抽样极限误差应根据(    )来确定。 A.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抽样平均误差的正态分布 B.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样本标准差的正态分布 C.自由度为(n-1)的 分布    D.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40.大样本情况下,无论总体的分布形式如何,样本平均数的分布都服从或趋近于(    ) A.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总体方差的正态分布 B.均值为总体平均数.标准差为抽样平均误差的正态分布 C.自由度为(n-1)的t分布  D.自由度为(n-1)的 分布 41.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为1,现抽取一容量为10的样本,拟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 。 =0.05,则原假设的拒绝区域为(  )。 A.(1.96,+ ) B.(- ,-1.96)  C.(1.645,+ )  D.(- ,-1.645) 42.下列情形中适合采用t检验统计量的是(    ) A.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B.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已知 C.样本为小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D.样本为大样本,且总体方差未知 43.t检验适用于( ) A. 非正态总体用小样本对总体均值检验  B. 正态总体.方差已知的总体均值检验 C.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总体均值检验  D. 非正态总体用大样本的均值检验 44.在双侧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为  (      ) A.H0: u=u0;H1: u< u0        B.H0: u=u0;H1: u≤ u0 
/
本文档为【重庆科技学院统计学习题分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