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

2017-12-07 5页 doc 18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 授课章节 实验诊断学第四篇第二章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授课对象 五年制本科生 授课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 2009 授课地点 二教学楼 1 掌握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方法、血小板正常值及教学目的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2 熟悉及白细胞形态改变及其意义、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改 变意义 重点: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难点: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及增多减少机制与临床关系重点难点 课堂讲解,辅以启发性提问,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1、演示设备;教学仪器 2、多媒体课件 ...
【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
【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 授课章节 实验诊断学第四篇第二章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授课对象 五年制本科生 授课时数 2 学时授课时间 2009 授课地点 二教学楼 1 掌握白细胞计数以及白细胞分类方法、血小板正常值及教学目的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2 熟悉及白细胞形态改变及其意义、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改 变意义 重点: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小板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难点:中性粒细胞动力学及增多减少机制与临床关系重点难点 课堂讲解,辅以启发性提问,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 1、演示设备;教学仪器 2、多媒体课件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65 分钟) (一)参考值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 二、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一)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二)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授课提纲 (三)异形淋巴细胞 三、类白血病反应 (10 分钟) 四、血小板检查 (25 分钟) (一)参考值 (二)临床意义 (三)平均容积、分布宽度 (四)形态变化 诊断学(第七版)陈文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选用教材 1 刘 利兵.尹 维宏主编 .《实验基 础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出版 社2002 年. 2 王鸿利主编,实验诊断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参考教材(理 论 教 学 用) 讲授内容 注解 讲授内容 注解一、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循环中的 WBC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 WBC胞和单核细胞 5 种, 计数是求得单位体积血液中内各种 WBC 的总数通常 mm3 or 109/L;而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一)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熟记 新生儿 15-20×109/L 6 个月-2 岁 11-12×109/L(二)临床意义WBC,10×109/L 称 WBC 增多; 低于 4×109/L 称 WBC 减少;WBC?or?,主要受 N 的影响,WBC 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1、各种类型白细胞变异的临床意义 重点掌握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 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它的生成受多种因素调控 CFU-S、CSF 、CFU-GM、CFU-G、G-CSF干细胞分裂池(原始、早幼、中幼、晚幼粒、杆状核、分叶核、成熟的粒细胞)循 环 池 ( 外 周 血 功 能 池 ) 、 成 熟 池 、 贮 存 池边缘池,附于小静脉及 Cap 壁各种类型白细胞变异的临床意义:粒细胞在功能池贮留时间 10-12hr,半衰期仅 6-7hr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1)中性粒细胞(N)增多?生理性 N 增多:饱餐、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可使 N 暂时性?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 5 个月以上可增高,生理性增多都是—过性的,不伴有白细胞质量变化?病理性 N 增多:原因很多,大致归为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两大类: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 C 释放或边缘池粒 C 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 C 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 C 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 C,而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 C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 C。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或炎症:是 N?最多见原因,尤其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或全身性感染,此外,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等,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乙脑、狂犬病,立克次体如斑诊伤寒,螺旋体如钩体病,梅毒、寄生虫如肺吸虫。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心梗、肺梗……?急性溶血 RBC 大量破坏导致相对缺氧,以及 RBC 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 C 释放 讲授内容 注解?急性失血,可能与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 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可出现持续性 WBC 增高,以 N 为主,可能的机制为:a. 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b. 某些肿瘤如肝 Ca、肾 Ca 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c.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异常增生性增多?粒 C 白血病:AML、CML?骨髓增殖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N,1.5×109/L 称粒细胞?;N ,0.5×109/L 称粒缺 熟记?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肝炎细菌感染:伤寒,严重的细菌感染如粟粒性 TB年老:慢性消耗疾病或晚期恶性肿瘤伴感染?预后差?血液系统疾病 AA、粒缺、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贫血、PNH?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核素、毒物、药物?单核-巨噬 C 系统功能亢进:脾亢、淋巴瘤?其它:SLE、过敏性休克2)嗜酸性粒细胞CFU-S?CFU?Eo?EosinophilE 增殖和成熟程序与 N 相似,成熟的 E 在外周血中很少,占全身 E 总数1左右,大部分在 BM 和组织中生理功能主要为吞噬作用,趋化作用(1)嗜酸性粒细胞(E)??变态反应性疾病 哮喘 荨麻疹 药物过敏?寄生虫病 血吸虫、丝虫、囊虫?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血液病:CML、Lymphoma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E 常?,唯有猩红热急性期 E??其它:风湿性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高 E 综合征:少见,这组疾病包括肺浸润和 E?,过敏性肉芽肿,E 心内膜炎(2)E?临床意义较小,可见于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后,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也是由骨髓干细胞产生,突出的生理功能为参与超敏反应 B 面 讲授内容 注解有 IgE 的 Fc 受体,与 IgE 结合即被致敏,再受相应抗原攻击引起颗粒释放反应,颗粒中多种活性物质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E 趋化因子,plt活化因子等(1)B? 过敏性疾病、血液病(CML、骨纤、慢性溶血、B 白血病)、恶性肿瘤转移癌(2)B? 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 Lymphocyte来源于骨髓造血干 C,是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 C ,它具有与抗原起特异性反应能力T :胸腺依赖淋巴 C 前体 C 依赖胸腺发育成熟为有功能活性的 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功能,占血液中 Lc50-70,寿命长,数月至数年B:骨髓依赖淋巴 C 前体 C 通过 BM 发育成熟,参与体液免疫功能,占 15-30,寿命短,4-5 天,抗原激活后转化为浆 C(1)淋巴细胞增多生理性?:儿童,出生 4-6 天的可达 50,4-6 岁后逐渐?病理性?: 了解生理性变化规律?感染性疾病,病毒、麻疹、风疹、肝炎、传单?肿瘤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组织移植的排斥反应 :如 GVH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TG、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5)单核细胞 Monocyte成熟的单核 C 在血液中仅逗留 1-3 天即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巨噬 C,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血液中的单核 C 在功能上还不成熟,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在功能上才趋于成熟,单核—巨噬 C 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诱导免疫反应:吞饮或吞噬可溶性和颗粒性抗原,抗原递呈?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如病毒、结核菌、病原虫?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胞:处理衰老及异常 RBC、清理炎症反应?抗肿瘤活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单核细胞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如下(1)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儿童、新生儿可?,达 0.09-0.15 或更多?病理增多 (1)某 些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结核病 (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恶组,淋巴瘤等 (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2)单核细胞减少 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二、外周血白细胞形态 讲授内容 注解(一)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N 核象是指粒细胞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N 分叶以 3 叶居多,可见少量杆状核(1-5)、杆/分为 1/13,比值?,即杆状粒 C? (,5),称核左移;如分叶核?,分叶在 5 叶以上,3称核右移。1、核左移:常见于感染 尤其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6 ,仅有杆状核?称轻度左移; 重点掌握,10伴少数晚幼粒称中度核左移;,25并出现更幼稚粒 C 称重度核左移,后者常见于粒 C 白血病或中性粒C 型类白血病反应。再生性核左移 退行性左移:核左移而 WBC 不增高,甚至减少者,如AA,粒 C?、严重感染、败血症,表示机体反应低下。2、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贫、造血衰竭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时,在感染的恢复期,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核右移是由于缺乏造血物质使 DNA 合成障碍或造血功能减退所致(二)N 常见的形态异常1、N 的中毒性改变a.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或慢性感染b.中毒性颗粒,N 胞浆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深紫或兰黑色颗粒c.空泡形成 可能是细胞受损后,胞浆脂肪变性d.核变性 固缩、溶解、碎裂2、巨多分叶核 N,胞体大,分叶,5,核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3、棒状(Auer)小体: 在 Wright 染色血涂片中,WBC 胞浆中紫红色细 重点掌握杆状物质,1 条数条不等,长 1-6μm,只出现在 AML,Auer 小体可确诊白血病其他: 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如 P-H 畸形,提示病态造血(三)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外周血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 C,正常偶见,,2,可能由 T 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见于:?病毒感染,如传单?药物过敏?输血、血透后?其它免疫性疾病,放疗后三、类白血病反应 了解概念及鉴别1、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增高,并可有数量 讲授内容 注解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其病因可为: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或出血、外伤、大面积烧伤、过敏反应等,以中性粒细胞类型的类白反应最常见。2、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慢粒白血病病因 有原发疾病 无临床表现 原发症状 乏力、低烧、盗汗、消瘦、脾大WBC 计数 100 ×109/L分类 分叶杆状为主,原粒少 可见各阶段幼稚细胞嗜酸、嗜碱 不增多 常增多中毒颗粒 明显 不明显RBC、Plt 无变化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血小板数 增高,晚期下降骨髓 无改变 极度增生,粒占 90以上, 以中晚杆为主,原早
/
本文档为【【精品】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血小板的检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