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

2017-09-30 34页 doc 560KB 8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 四白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名解】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
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
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 四白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名解】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通俗定位】用指头探摸眼下,会接触嵌着眼球的骨骼凹陷(眼窝)的下睑。由此处约1个指幅下方的瞳孔正下方为四白。用指头压住,左右移动,鼻侧会感觉刺激痛。 【参考穴位图】 巨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出血,齿痛,唇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齿痛;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巨髎穴 跷脉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 【名解】 1)巨髎。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该穴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 2)跷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降地之水。 【运行规律】 雨状云系由天之下部归降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胃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通俗定位】位于鼻子两侧。以鼻孔高度为水平线,将水平线与从瞳孔垂直划下之线交叉之处 寻找穴位。大约离鼻孔1个指幅之外侧位置。 【参考穴位图】 地仓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解剖】 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深层 为颊肌神经的末支。 【主治疾病】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合谷穴、治口歪、流涎。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地仓穴 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 会维穴,胃维穴。 【穴义】 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 【名解】 1)地仓。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地仓之所以在头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仓为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头乃皇室之位,故穴在头而不在腹。) 2)会维、胃维。会,相会也。胃,胃经气血也。维,维持、维系也。会维、胃维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胃为人的后天之本,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气血要靠本穴输配,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而名为会维、胃维。 3)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瞳孔直下。 【通俗定位】紧闭嘴唇,其两端称为口角。地仓位于口角的稍外侧之穴位。 【参考穴位图】 大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指压该穴,有增进脸部血液循环和使皮肤紧缩的功能,可以消除双下巴,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治齿痛。 【别名】髓孔穴。 【穴义】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通俗定位】从喉结向左右两侧旁开约2个指幅处。指压在本穴位上会感觉到强烈脉动。此脉称为人迎之脉,是主宰人生病与否的重要动脉。 【参考穴位图】 颊车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别名】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通俗定位】在耳垂正下方,下颚骨后方边缘。从此边缘纵向会触摸到下颚的骨角。此角与耳垂下方大约中央凹处,即穴位所在。或者,以开口时面部肌肉会凹陷之处为基准寻找即可。 【参考穴位图】 下关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手脚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头痛、落枕、肋间神经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本站有关该穴道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 、治疗肋间神经痛等。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临泣穴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穴治胁痛。 〖名解〗 (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 〖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定位: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外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详见此上肢穴位图相关图示) 上关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疾病】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翳风穴、太溪穴、听会穴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穴、合谷穴、颊车穴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上关穴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别名】客主人,客主穴,太阳穴。 【穴义】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名解】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 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穴。太阳穴,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定位: 【上关穴(shangguanxue)定位】:在而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参考穴位图】 头维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 人体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解剖】 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2)《甲乙》禁不可灸。 【别名】颡大穴。 【穴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名解】 (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在输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而胃经气血传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名。 (2)颡大穴。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通俗定位】位于额头发际角落的客主人穴位正上方。将眼尾及耳间连线中间朝上方延升,正好碰到发际。由此,再往上约1个指幅处为头维。也可通过额头用力形成皱纹时,最上方的皱纹成为头部与脸部的界限,将此皱纹往侧方延伸正好碰到发际,以此为基准寻找穴位。 【参考穴位图】 耳门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人体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丝竹空穴治牙痛;配兑端穴治上齿龋。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穴义】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名解】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通俗定位】耳洞前方,称为耳珠的小突出。耳门就位于耳珠正前方稍斜上方处。将此附近用指头接触,可发现颧骨下方的颚关节。 【参考穴位图】 听宫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疾病】 耳鸣,耳聋,聤耳,牙痛,癫狂痫。 【人体穴位配伍】 配翳风穴、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穴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 (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通俗定位】将耳前小软性突起称为耳珠。耳珠正中央的凹陷处略前方,压迫后会更凹陷之处,就是听宫。开口时,本穴位会凹陷,所以不易找出,但是只要连续做一次开口闭口运动即可找出。 【参考穴位图】 颧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 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疾病】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颊车穴治口歪;配合谷穴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附注】 (l)手少阳,太阳穴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颧髎穴 手少阳太阳穴之会。 【别名】兑骨穴,兑端穴,椎髎穴,权髎穴。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 【名解】 1)颧髎。颧,颧骨也,指穴所在的部位。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冷降归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冷降于地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内走小肠经体内经脉,故名。 2)兑骨、兑端穴。兑,八卦中属金也。骨,水也。兑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理同颧髎名解。 3)兑端。兑,八卦中属金也。端,终点也。兑端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性凉,运行到了小肠经的最高点。本穴物质为天容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散热而化为凉性之气,且位处小肠经气血上行的最高点,故名兑端穴。 4)椎髎、权髎穴。椎,捶击之器。权,秤锤也。髎,孔隙也。椎、权名意指本穴的水湿云气化雨归降地部,所降之雨如小椎或秤锤一般,故名椎髎、权髎。 5)手少阳太阳穴之会。本穴的水湿云气,除一部分化雨冷降外,其余部分则进一步吸湿并以云的形式横向下行听宫穴,外输水湿云气的横行特征同合于手少阳经气血特性,故为手少阳太阳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性凉。 【运行规律】横向下行听宫穴。 【功能作用】冷降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通俗定位】位于颧骨隆起正下方。找不到时,以从眼尾外端垂直划下的线与鼻子下端水平线交叉之处为基准寻找。或以将颧骨下缘用指头由下方推高时感觉疼痛的位置为基准寻找。 【参考穴位图】 天容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疾病】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传递水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通俗定位】位于耳下的下颚骨后侧。从乳状突起(耳后的骨骼),沿着胸锁乳突肌(颈部的粗肌肉)边缘,往耳下寻找。 【参考穴位图】 天窗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疾病】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人体穴位配伍】 配列缺穴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别名】窗笼穴,窗聋穴,窗簧穴,天笼穴。 【穴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名解】 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该穴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笼、簧为开阖的机关,指本 穴的地部孔隙有开闭的特征。 2)窗聋穴。窗,窗户,开阖的机关也。聋,耳之闭塞不通也。窗聋名意指本穴无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本穴为颈项内热的外散之处,之所以颈项的内热会由本穴外散,它非为有地部孔隙与内部相通,而是本穴位处颈项局部重力场的高地势,与内部的高温气血位置最为接近,因此颈项内部的高温热气会由本穴外渗而出,故名窗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高温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循小肠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疏散内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通俗定位】位于从耳后的骨骼乳状突起处垂直描绘至下方的线与从喉结朝水平划出的线的交叉之点。可以从触摸时手能感觉到动脉的凹陷处找到穴位。 【参考穴位图】 翳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疾病】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承浆穴、水沟穴、合谷穴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勿直接灸。 翳风穴 手足少阳之会。 【穴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 【名解】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通俗定位】位于耳垂后方的穴位。耳垂后侧突起骨骼,称为乳状突起,本穴位于其骨前方小凹陷之中。将耳垂往后方压下,正好可接触到此凹陷处。将耳后的凹陷处,用指尖揉压会有刺痛感,因此,可说是比较容易找出的穴位。 【参考穴位图】 翳明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功用:明目安神。 主治:近视,远视,雀目,青盲,早起白内障。 穴位定位: 翳明穴(yimingxue)定位: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 天牖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疾病】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人体穴位配伍】配外关穴、率谷穴、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别名】天听穴。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名解】 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 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 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 【功能作用】补阳化湿。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通俗定位】位于耳垂后方乳状突起的斜下方。乳状突起的下方有所谓胸锁乳突肌的肌肉,颈部向左右任一方倾斜而触摸乳状突起时,可发现肌肉的附着部。使用手指触摸附着部分后方边缘附近就容易找出。 【参考穴位图】 迎香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细节见于本站“穴道指压法”栏目中的相关网页“指压疗法快速止牙痛”。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 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通俗定位】位于鼻子两侧,即鼻翼根部正侧方的穴位。也可通过用拇指与食指捏鼻子时所接触小凹陷为基准寻找。 【参考穴位图】 水沟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该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名解〗 (1)水沟。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穴位定位: 取定穴位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人中穴位于人体的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详见此人中穴位图) 口禾髎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疾病】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别名】禾髎穴,长频穴,长髎穴,长颊穴。 【穴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功能作用】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注】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 在口禾髎。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通俗定位】位于鼻下正中央的沟(人中)两侧的鼻孔出口与上唇中央。 【参考穴位图】 【取穴方法】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别名】水穴,水泉穴。 【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 1)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 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 2)水穴、水泉穴。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故名水穴、水泉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滞重。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吸热后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治法】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扶突穴(futuxue)定位】: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参考穴位图】
/
本文档为【人体头部穴位、功能、按摩方法(3).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