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2017-09-07 36页 doc 69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2课时 :造型 表现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 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 了。 1 ...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 2课时 :造型 表现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1、认识色彩的对比。 2、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1)出示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 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 了。 1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 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 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设计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 2课时 造型 表现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2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欣赏: (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 B、 生活图片 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 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3 3 2课时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 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 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1、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2、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 纹样。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有的外形像 桃子、有的像树叶,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 4 象组合在一起,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 方形„„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 方见过它们?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 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 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 (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 象来装饰。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 用到它们。 5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 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 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作业展评 4 :1课时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2、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包装纸、剪刀、胶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6 教师出示图片对比: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 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 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 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 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 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 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7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 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 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5 课时:2课时 造型 表现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 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教具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 8 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 花 花 二、讲授新课 发展阶段 ?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 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 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 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 9 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 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 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 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 力,具有特殊的意义。 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4、学生起稿设计文字,突出趣味性。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小结:下节课继续作业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 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 “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 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 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 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10 三、学生练习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比 6 :2课时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 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 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 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 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1、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 和资源的热爱。 2、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1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 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 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 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 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二、讲授新课: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 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 文字 B、 图案 C、 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 (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装饰 3、抽象4、漫画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 12 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 A、 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 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6、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 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 健康。 7、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8、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 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9、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 短。 三、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四、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 13 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 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 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 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 些,下节课表演。” 7 1课时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2、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 14 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 是什么?) 2、发展阶段 (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 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 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 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 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 柱)。 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 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 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 文化。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十几米高的大石柱上,从下 15 到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柱的上部横 插着一块云彩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 显示着我国古代雕刻艺术领域中技艺精良巧夺天工的本领。 “华表”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说起来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文字还未健全的时候,华表的前身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在原始社会的 尧舜时代,就有了类似的标志。尧曾把刮去皮一根的大木柱立在自己 住处的外面,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指责他的过失,让他引以为 鉴,因此该木柱又叫“诽谤木”,其作用类似今天的“意见箱”。后 来在大路口上也设了诽谤木,并在木柱上端加一横木,作为指明路 站、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又叫“华表木”或“恒表”。随着原始社 会的瓦解,奴隶、封建制度的解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 的权利被剥夺了,“诽谤木”上不能再刻写“意见”了,而被刻上云 龙纹,既当作宫殿前面的装饰物,更作为皇权的象征。 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的顶上,都有一个石头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 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说这种石兽名叫 “犼”,性好望。犼头向内的,名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深 居宫廷,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要经常出来看看自己的臣民;犼 头向外的,名叫“望帝归”,是希望皇帝外出巡视完毕就马上回宫, 不要耽恋山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 虚幻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是封建统治者欺骗、收买人心的伎俩。 总之,华表是我国特有的古代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产物,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逐渐改变着 16 它的历史作用。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巍然屹立在 天安门前。 8 :2课时 造型 表现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3、增强民族自豪感。 1、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2、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国画用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 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 17 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 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 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 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 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 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 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9 :2课时 18 设计 应用 造型 表现 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 面的组合。 :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19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 20 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 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彩陶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纹饰的特点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 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 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 釉上彩始于宋。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到明代 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 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 色。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 乾时达到鼎盛阶段。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 使用。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 21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 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 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 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3 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 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 想和愿望。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 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 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 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人们 又陆续发现了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多种 类型的原始彩陶。揭开了原始彩陶的面貌。 半坡型彩陶: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折腹陶盆、细长颈陶壶。 代表器物有人面鱼纹盆,主要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 庙底沟型彩陶: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范围 比半坡类型大。以深腹曲壁的碗、盆为主,还有灶、罐及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颜色黑多红少.文饰主要有花瓣纹,钩叶纹三角涡纹 条纹和网纹。 马家窑型: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其风格较为旋动和流 22 畅。 半山型:旋涡纹的流动曲线和网格纹静止的直线形成了对比,大量运 用了红色彩绘,产生了极强的节奏感。 马厂型:显得粗犷庄重豪放.直线网纹蛙纹是其特点,具有简练刚劲 的艺术风格。 半坡文化就是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它位于陕西省 西安半坡村。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 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 始社会。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 的,呈方形或圆形。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 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 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 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半坡遗址博物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 厅一个。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 先祖艰辛的足迹。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 场所。多种农具、渔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 和渔猎并重。 半坡类型文化的彩陶上有较多的动物图像,描绘了奔跑的鹿、爬行的 鼋(亦称蛙或龟)和伫立的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花纹是鱼类纹,数 量最多,并贯串于半坡类型文化的始终。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类纹的形 象较写实,常见的是单独的鱼纹,多为平展的侧面形象,以直线造型, 比例虽较准确,然略显平板;中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富于变化,因其 23 造型系以直线与弧线 相结合,圆点、弧线和弧边三角穿插运用,故使鱼纹显 得活泼灵动。其纹样格式,除平展式外,还出现了回旋、 蹦跃等姿态。姜寨二期遗址出土的尖底彩陶罐上的游鱼图像,夸张地 表现出游鱼回首返泳的瞬间动态。甘肃省秦安县王家阴洼半坡类型墓 地出土的一件彩陶瓶,环绕腹部画着4条不同姿态的游鱼,或舒展平 泳或俯冲疾下,或相对背向地屈身蹦腾,构图活泼,堪称原始绘画的 佳作;晚期彩陶上的单独鱼纹,采取了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鱼纹头 部的变化最大,突出表现了张大的嘴和露出的牙,鱼纹变成上下对称 的式样,而且鱼纹用弧条形统一造型,趋于几何形化,富有装饰性。 人面纹也是半坡类型的文化彩陶上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甘肃省正 宁县宫家川和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各出土了一种在瓶腹上满绘着 人面图像的葫芦形瓶。人面獠牙突露,双目眦睁,威武猛厉,表现出 超人的勇力。 船形彩陶壶 人面鱼纹盆 庙底沟类型:距今约6000年,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3省交 界。庙底沟型彩陶是因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而得名,它晚于半坡型 彩陶。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为最典型。此外还有敛口浅腹盆、敛 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等。彩绘主要用黑或紫黑色,纹饰 有几何形图案,如圆点、勾叶、弧线、三角带状纹、平行条纹、回旋 钩连纹、网格纹等。同时也有仿生纹和植物纹等。庙底沟早期彩陶以 自然形的鸟纹为主,鸟纹为影像式。庙底沟类型文化彩陶上的文饰为 鸟类图像。在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盆、钵腹部绘着侧面鸟 24 纹,长尾翘举,双翅展起,是鹊类的形象。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庙底沟 晚期墓葬中,有一件彩陶缸的腹部也绘着鸟含鱼的图像。画面高37 厘米,宽44厘米,占满了筒形腹部的一半,是目前彩陶上仅见的大 幅画面。鸟有长喙,高脚,短尾,通体白羽,是鹳鸟的形象。鸟嘴叼 着一条大鱼,鸟眼圆睁有神。在鹳鸟的前方,画着一把立置的长斧,斧柄上绘着X状标号,可能是象征着权威的器物。鹳鸟形象比例准 确,神态生动。这幅鹳鸟含鱼图是原始社会绘画的杰作。 半坡类型文化彩陶上的鱼类水族图像和庙底沟类型文化彩陶上的鸟 类图像,大概都是图腾艺术的表现。在与这两种类型文化邻近和交叉 地区,彩陶上还出现了鱼和鸟相结合的图像,是半坡部族和庙底沟部 族互相影响、融合而在绘画中的反映。 上世纪二十年代才被考古发掘出来的距今5千年左右的马家窑彩陶,代表了中国的彩陶文化。彩陶是中国陶瓷艺术之源,中国书画艺 术之源。其历史文化收藏价值,高于任何陶瓷品种。马家窑文化彩陶, 在中原地区彩陶文化衰落后,仍继续发展数百年,创造了许多更为精 美的花纹形式,留下了众多极其绚丽多彩的精美彩陶,将彩陶文化推 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马家窑彩陶,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主要作为考古研究对 象。作为收藏家的收藏品,也仅只有二三十余年的历史。最初收藏彩 陶主要是美术学院的师生、文化学者,他们在去甘肃、青海写生、调 查之余,顺便下乡带回一些彩陶作为艺术教材及艺术装饰品。直到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陶瓷收藏家介入彩陶收藏之后,仅仅十年, 25 据马家窑文化研究中心专家提供的材料表明,精品马家窑彩陶十年来 已涨价百倍。 马家窑文化彩陶以砂制和泥制红陶为主,并用黑彩在陶器上绘制出颜 色群,线条流畅的图案、花纹,装饰性很强。其制作比较精致细腻, 工艺精湛、娴熟,构思巧妙。较常见的有水波纹、网纹等,且各类型 的彩陶有其主要的花纹。其在造型上,也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器形 有碗、钵、盆、罐、壶、瓶、杯等。 叶形纹铃,高9.2厘米,腹径6.8厘米,底径3厘米。1991年广河县祁家集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通体施黑彩,柄部绘弦 纹间圆点纹,腹部绘叶形网纹。器型呈单节长柄葫芦形,腹中空,内 置小陶丸或石子,摇之,沙沙作响,此器应是原始的摇响乐器。 格锯齿纹罐,高34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1厘米。1973年广河县地巴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橙黄陶。施黑、红彩,口内绘 垂弧纹,颈部绘一周锯齿纹,腹部用黑、红复彩绘二方连续的大菱格 纹,内填十字纹和圆点纹。菱格纹是半山中期的典型纹样之一,这件 彩陶是半山类型中的精品。 旋纹罐,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1956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细泥红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四望, 口沿、肩、上腹部分三层绘旋纹和水波纹。此罐造型巨大,比例匀称, 纹饰繁缛瑰丽,线条流畅,动感强烈。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中的精品, 被誉为“彩陶之王” 。 半山类型的彩陶比马家窑类型年代稍晚,为公元前2605年至前2350 26 年。常见的纹饰有旋涡纹、波折纹、网纹、方格纹、葫芦形纹等。旋 涡纹是半山类型彩陶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大多数纹饰带有锯齿纹, 使用黑红两彩,正是半山类型盛行的风格。 半山 葫芦纹彩陶双耳壶 半山 棋盘纹彩陶双耳罐 马厂类型彩陶:该类型是在半山期类型彩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 器形上,两个类型有相似之处,但仍有自己造型的特色。早期以双耳 罐为主,中期彩陶壶大增,且由肥变瘦,颈部逐渐加长,腹微内收。 晚期则出现了素面敛口瓮等新的器物和折肩的作风。图案逐渐简练, 形成刚健的风格。 马厂 蛙纹彩陶罐 马厂 蛙纹彩陶罐 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花纹以几何形纹为主,但有一种特殊的神化了的 人形图像。半山早、中期彩陶上的人形图像较真实具体,两腿分开地 叉立,手臂扬起,有的人形图像的周围有谷、糜类的种子,表示神人 正在撒种。半山晚期和相沿发展的马厂早期彩陶上的人形纹,逐渐分 解,或无头,或无下肢。马厂晚期彩陶上的人形图像已抽象化,肢节 和爪指增多,多以人形的某一部分来示意地表现,人形纹愈来愈被神 化。 青海省民和县加仁庄出土的偏口壶的腹部上,画着一正一倒的两个人 形纹,在人形纹的四周漾起多圈波纹,正列的人形纹的面部似人,而 倒列的人形纹的面部却似水族动物,是人格化的水族动物形象。可以 看出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上的人形纹,不是现实生活的人,而是赋有 神力的超人。 27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 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 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是我们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过去生活方式的 钥匙。具有很深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欣赏价值。 10 :2课时 造型 表现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 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1、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2、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绘画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 28 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 诗情画意 (二)新授 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 思乡的心情。 (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 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 相适宜的景物„„ (三)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 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29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三、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 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四、、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五、课后拓展: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 风格的作品。 :2课时 :造型 表现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 的作品。 :肖像画的画法。 30 :绘画工具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12 1课时 设计 应用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31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 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 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三、学生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四、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32 五、课后拓展: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 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13 1课时 :造型 表现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 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1、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2、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电脑 一、组织教学: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 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讲授新课: 1、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 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 33 系。 2、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 等知识内容。 3、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 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4、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 作。 5、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 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 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三、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 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 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 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 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五、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六、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 34 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七、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 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14 2课时 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 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 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1、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2、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搜集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制作美术学习记录 袋的工具与材料。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35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 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 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 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作用。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 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 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 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 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 36 袋设计,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 作业等工作。 四、作业讲评: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 赏活动。 五、课后拓展: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 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15 2课时 :综合 探索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 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1、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2、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制作彩灯的材料、手工工具 一、组织教学 37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新授: 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 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 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 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 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4、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38 四、作品展览,评议 五、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 子皮、废弃物等。 1课时 欣赏 评述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 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 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 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4、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 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课本 一、组织教学: 39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 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 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 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 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 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 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 40 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 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 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 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 比较丰富。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 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 “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 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 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 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 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 荣的新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 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 41 “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 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 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三、播放幻灯片 四、本课小结:我们为我国有这么悠久的陶瓷历史,这么好的工艺, 感到自豪。 42
/
本文档为【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