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2018-06-06 8页 doc 22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 刊的启示 百家争鸣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 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老百姓》是<晋察冀Et报》(含《抗敌报》)副刊 中出版较早,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 刊于1938年11月21Et,到1942年7月21Et结束,前后 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 光,曾易. 《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 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 —— 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 刊的启示 百家争鸣 《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 对当代副刊的启示 《老百姓》是<晋察冀Et报》(含《抗敌报》)副刊 中出版较早,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通俗性副刊.它创 刊于1938年11月21Et,到1942年7月21Et结束,前后 共刊出109期.担任其主编的先后有陈春森,仓夷,张正 光,曾易. 《老百姓》副刊是"运用群众形式反映群众内容的一 次成功尝试."就这个副刊而言,具有较强的受众意识 —— 充分关注读者的特点和需求,做到"办报为大众 办报靠大众"既是其突出特征,也是其在艰苦的抗战环 境下赢得广大读者,成为晋察冀根据地抗战文化宣传重要 阵地的主要原因.该刊在吸引受众,团结读者方面的做 法,包括编辑方针和办刊理念,丰富多彩的栏目设置和版 面语言.颇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叙事策略等.对当 代副刊的创办不无启迪,是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的. 笔者尝试总结<老百姓》副刊受众意识的具体表现 如下: 一 ,扮演多种"角色".满足受众不同层次 需求 所谓"角色",在社会学中指"对群体或社会中具 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副刊的角色,传统上 可以分为娱乐,知识,文艺及学术四类.为了满足受众不 同层次的需要,成功的报纸会依据社会和读者的客观期 待,自觉扮演多种"角色",并且根据社会的变动和受众 需要的改变来及时调整自身"角色".然而,对于自身角 色的定位模糊,以及因"角色"与"身份"对立或相互 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中而引发的"角色紧张"和 "角色冲突",往往成为副刊发展的羁绊和障碍.<老百 姓》副刊在这方面的做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 可借鉴的思路. 12007年第1期 口周正昂 1.明确清晰的角色定位 <老百姓》创刊伊始,邓拓亲自为其撰写了发刊词 <先讲几句》.他指出,创办《老百姓》的目的有两个: 一 个是同边区民众讲"打Et本救中国"的道理,"在今天 讲,就是告诉老百姓知道Et本鬼子是怎样不讲道理来欺侮 我们,咱们又怎样起来赶走Et本鬼子";另一个目的是让 老百姓发言,"要咱们老百姓在上面来说咱们自己想说 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清晰的角色定位: 要做宣传抗El救国的"宣传纸",要做为老百姓服务的 "服务纸".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抗日救国是社会和大众对 于新闻媒体最热切的期待和需求.<老百姓》作为一个党 报副刊,肩负着重要的战斗和宣传使命,它通过及时给边 区老百姓讲抗日战争等要闻大事,解释各种政策,传播科 学和民主知识,来号召民众团结抗日,很好地扮演了 "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老百姓》 "宣传者"和 又是亲切周到的"服务者",它及时提醒人们做好春耕和 秋收,提防日本军队和汉奸的破坏活动;它开辟"卫生 常识","农林常识","自然常识","新知识"等小栏 目,为边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的实用性知识和浅显易懂的 自然科学常识:还为读者提供"代邮"服务.设立"读 者来信"为读者排忧解难,使副刊成为读者热爱的知心 朋友.<老百姓》的"服务"丰富全面,自然亲切.在抗 战进入相持阶段,敌人不断进行"扫荡"和"治安强化 运动",对根据地形成极大威胁的情况下,在"游击出 报"的艰苦环境中.<老百姓》的这种"服务者"角色同 样也是"战斗者"角色.鼓舞了民众保家卫国的决心和 士气. 2.角色和谐搭配.满足受众多种需求 作为党报副刊,<老百姓》需要完成党的宣传任务, 有一定的政策性和理论性;而作为大众传媒,《老百姓》 需要成为报纸新闻版的补充和延伸,需要尽可能地满足读 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老百姓》最大的读者群是广大农 民,它的读者会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来向副刊寻求所 需.我们依常识可以推断,相对于政策性,理论性,读者 们可能更倾向于实用性,娱乐性,以及新闻性.如何解决 党报身份与受众期待之间的紧张关系呢?《老百姓》作出 了有益尝试. 首先,新闻性和宣传性相结合,及时反映国际国内形 势,提供指导性. 副刊的新闻性并不同于新闻版面对新闻报道的要求. 副刊具有新闻传媒的属性,因此,需要对报纸正刊进行扩 充和延伸,需要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安排内容与形式.新 闻性与宣传性的结合,会使宣传具有坚实的事实依据,从 而避免空洞说教.《老百姓》副刊紧跟战争局势,及时反 映国际国内大事,其作品无不透出一种新鲜感和现实感. 比如对于发展生产和交公粮运动的宣传.原本春耕秋收, 是农民日常的生活方式,但在战争环境下,这些普通农业 劳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并直接关系到根据地的巩 固问题.《老百姓》就抓住其在不同时期的突出特点,进 行了有现实针对性的宣传.比如第20期刊登文章《盘算 盘算咱们的春耕》,提醒人们抓紧时间搞好春耕,并特别 指出由于日寇侵华,形势改变,人们必须多种粮食,做到 自给自足.《老百姓》还以通俗的故事和诗歌等艺术形式 来鼓励大家保卫丰收,教育人们防止粮食外流和奸商囤积 居奇.1940年秋后,为解决救国公粮问题,则着重宣传 了交公粮运动的新特点:为了与日寇抢粮,交粮收粮必须 要快.《老百姓》还注意根据形势政策的变化,向人们提 供背景,释疑解惑.比如在"双十纲领"公布后,立即 开辟小栏目"什么是双十纲领",连续出了十几期,深入 浅出地对民众进行了民主教育. 其次,政策性和服务性兼备,信息层次多样化. 《老百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政策性和服务性,实 用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信息呈现出多 个层次,发挥了整体效应.举例来说,第47期上有一篇 文章《快治和隔离》,针对日寇在"扫荡"过程中施放毒 气和细菌,提醒人们严加戒备,并提供了一些防治方法. 既实用,又及时,同时还是对日寇侵华罪行的揭露和控 诉.一篇文章所含的信息非常丰富.而如果结合这一期上 的其他文章:《誓死和鬼子干到底》,《老祖母被鬼子烧死 了》等,该文章则显示出更加耐入寻味的深层信息.正 是这样内涵丰富的文章以及文章之间的配合,使《老百 姓》副刊做到了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的受众群. 二,针对受众特点.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和 叙事策略 《老百姓》的受众群,主要是晋察冀边区广大群众. 针对受众特点,《老百姓》体现出了强烈的平民意识, "亲近性"是其突出的叙事特征与策略;同时,它还注重 地方性,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以上特征使《老百姓》 颇具个性,从而增强了对于受众的吸引力. 1.亲近性叙事策略 《老百姓》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运 用平民化视角创造出一种"亲近"的传播效果.《老百 姓》宣传性,政策性的文章很多,但相对于要闻版上的 社论和新闻报道,它们更多地是从受众角度出发思考问 题,运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运用讲故事等群众熟悉的方 式,娓娓道来,亲切可感.对比一下《老百姓》副刊同 《晋察冀日报》要闻版上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评 论题目,或可让我们直观地把握两者视角上的不同: 《老百姓》:《英国美国都帮咱们的忙,日本内阁坍台 了》(8期),《ili~,ff]为中国和普天下大伙儿的太平跟鬼子 打仗》(13期); 《晋察冀日报》社论:《欢迎国际反法西斯战友》 (1942年3月21日). 显然,《老百姓》对于"二战"形势的解释紧紧围绕 边区的抗战实际,从平民视角看待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 的爆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显得浅白易懂,贴近 边区抗战的实际,让民众容易接受. 《老百姓》还往往采用故事,叙事诗,山歌,木刻画 等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使受众在获得娱乐审美 享受与陶冶的同时,获取重要新闻与政策信息.比如第 83期刊出的由方冰作词,李劫夫作曲的《歌唱王二小》, 这首颂歌就使抗日小英雄的事迹迅速在广大群众中传开, 激励人们抗击日本侵略军.而歌曲本身也流传甚广,至今 仍为青少年所喜爱. 《老百姓》副刊的版面设计,编排方式同样体现了 "亲近性"特征.比如第46期上关于"皖南事件"的组 合报道:版面上首先是署名"张有福"的文章《亲日派 的心lllJ1.,真狠》,用一个老农的口吻,叙述了事件始末, 号召人们共同反对亲日派的罪恶行径,团结一致打日本. 另一篇文章为《亲日派们捣乱咱们老百姓怎么办》,鲜明 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这个事件的立场和对策.版面同时 配合木版画《打倒亲日派》和诗歌《打杀亲日派》,激愤 2oo7年第1期皿 百家争鸣 之情得到渲染.整个版面情理相融,明白晓畅,从受众的 角度对于正刊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出色的配合. 2.浓郁的地方特色 "思想性,新闻性,知识性反映在《晋察冀日报》副 刊上是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有机地结合构成其NY1]的 整体风格.这种风格与其它报刊相区别的特征之一,就是 其浓郁的地方性——以晋察冀边区人民的思想情趣为主要 内容的乡土气息."<老百姓》副刊语言很富有地方特色, 如第27期上,号召民众参军的文章<走,当兵去!》就 提到:"如今逼咱们的不是自己,是洋鬼子,这用不着上 梁山,只要当兵就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晋察冀边区 群众追求安定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抗击外侮的坚强决心, 从质朴的话语中流露出来.这种在思想情趣上的地方色彩, 乡土气息,使得边区广大群众对于副刊有着文化上的高度 认同感,拉近了刊物同读者的距离.另外,<老百姓》还 登出反映边区战斗和生活情况的小故事,以及农民自己的 "习作",这些内容都成为浓郁地方特色的源头. 三,紧密联系群众.注重传受双方的沟通和 互动 《老百姓》副刊因其相当大的互动性.成为了紧密联 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首先.这突出表现在刊物对于读者来稿,来信的编辑 处理上. <晋察冀日报》来稿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副刊来稿,其 中许多稿件出自庄稼汉之手.<老百姓》常常刊登这些文 章,还设置了专门刊登农民作品的"习作"专栏.同时. 该刊经常登出"启事","给读者的信"等文,鼓励边区 老百姓写自己的故事.给报社投稿.如在创刊之际就指 出:"有什么好故事要告诉大伙儿,有什么好歌子.大家 要拿出来.都把它登在咱们这个<老百姓》上."在第39 期到45期上连续刊登广告"本刊欢迎边区老百姓的口语 写的各种切合实际行动任务的稿件,体裁不论.力求短小 精悍;并特别欢迎木刻漫画,尚望各方踊跃赐稿!"在第 72期则诚恳地希望读者针对副刊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意 见和建议. 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开设了"读者来信","有问 必答"等栏目.及时回答读者在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 从农林常识到科学现象,从婚姻自由到妇女解放等.无所 不包.这些互动的栏目使读者可以将想法和困惑向副刊倾 吐,而副刊则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解释引导,极大加深了 读者与副刊的感情联系. 田2oo7年第1期 其次,还表现在《老百姓》副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上. 《老百姓》副刊除了在报上刊出外,还特别印了一些 单张单独发行,供老百姓传看,张贴.边区民校教师常常 把单张的副刊贴在墙上,把上面的一些文章,街头诗或问 题解答,写在黑板报上;各村读报小组或屋顶广播站,也 经常选读<老百姓》上刊登的通俗小说和文章.屋顶广 播站常利用农民们吃午饭或晚饭的时间,选读《者百姓》 上的部分文章.<老百姓》副刊在传播上有着多样化的形 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了"二级传播"——民 校教师,读报小组和农村广播员等既是副刊信息的接受 者,又是传播者,从而使副刊的传播模式更加复杂,也大 ,<老百姓》更加频 大增强了编读互动的机会.另一方面 繁地出现在了群众生活中,使受众(识字与不识字)更 容易接触到它,这就增大了该刊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力. 《老百姓》副刊的受众意识,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 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老百姓》的受众意识符合"全党办 报,群众办报"的党报思想,是该副刊能够团结广大边 区民众,有效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抗战动员与 组织的重要保证. 从现实角度看.<老百姓》副刊的受众意识对于当代 报纸副刊的创办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比如.副刊必须针对 受众群进行角色定位,体现出自身鲜明的特色来;副刊应 当注意调节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使 之趋于内在的统一.再比如,相对于当代某些副刊的格调 低下或孤芳自赏,<老百姓》兼顾表层与深层信息.亲切 大方,通俗而不流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还有.<老百 姓》副刊编辑们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的工作态度,与受 众保持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沟通与互动的做法.都值得当 代副刊采编人员学习. 副刊作为中国报业的一大特色.已经有一百年以上的 历史.它经历了"五四"时期从消闲的,单一的文艺性 副刊向兼具思想性,知识性,理论性和文艺性的综合性副 刊的变革,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内片面强调宣 传,教育功能而对娱乐,审美,服务功能有所偏废的转 变;而到今天,又呈现出多种属性,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 态势,成为了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报业竞争的重要一 环.就当今副刊而言,不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锐意革 新;而且也需要寻找历史的坐标,继承和发展党报的优良 传统.本文亦希望对于<老百姓》副刊的分析和研究, 有助于当代副刊的良性运作与健康发展. I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l
/
本文档为【《晋察冀日报》之《老百姓》副刊对当代副刊的启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