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01-19 50页 doc 178KB 1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青岛出版社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
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出版社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教学进度(见附表)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科学常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第二周 走进科学课 第三周 我的“小问号” 第四周 复习 第五周 国庆节假期 第六周 看一看 第七周 听一听 第八周 摸一摸 第九周 闻一闻 尝一尝 复习 第十周 玩磁铁 第十一周 玩彩泥 第十二周 玩小车 第十三周 分一分 第十四周 运水游戏 第十五周 认识水 第十六周 水变咸了 第十七周 把它们放到水里 第十八周 放大镜 第十九周 我的削笔刀 第二十周 复习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试 第二十二周 期末总结     主备人:   集体备课人员:   课题: 1、《走进科学课》 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让学生认识科学课上需要进行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1.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2.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绿萝一盆,清水。 学生:画笔,白纸,玻璃水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复备 一、谈话导入。 教师与生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板书:科学。领生读认。领生读开篇卷首语。 二、初步认识科学。 1.课件播放: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让学生说感受。 师:你觉得科学课都干什么?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好玩的,有趣的现象? 你想知道什么科学现象的秘密?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探究活动(一) 观察绿萝的叶子。 你想说什么?形状、颜色、大小登都可以。 你能画下来吗?生画叶子,展示,。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叶子,说一说并把它画下来,全班展示。 4.探究活动(二) 透过水杯看小鱼。 画一条小鱼(教师可在黑板上教小鱼的简笔画画法) 透过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水杯看小鱼,你有什么发现?(注意引导用玻璃杯中间部位看)你认为可能和谁有关系? 三、科学家的故事。 课件播放科学家的小动画故事。 说说故事中的科学家。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1 走进科学课 观察 实验 制作 教 学 反 思         课时备课 主备人:   集体备课人员:   课题: 2、《我的“小问号”》 教学分析: 本课所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绪论单元,起着把学生领进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方法。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 1.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充满兴趣。2.能通过实验感知探究活动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科学,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自带小玩具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课后拓展作业:回家观察植物的叶子并画下来。交流展示,师生评价。评出最优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科学,这次的科学就藏在我们的玩具里。快拿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生拿出自带玩具,小组展示玩法。 全班展示。 师:其他同学知道这个玩具吗?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个玩具的什么秘密?生畅所欲言。师鼓励表扬。 小结:学习科学要勇敢的提出小问号。 2.带着这些小问号再去玩一玩我们的玩具。 3.生活中的小问号。 师:不光玩具里有小问号,在我们生活中好多事物好多现象都有值得发现的问号。 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生小组交流再汇报展示,鼓励学生发言,及时表扬评价。 生提出问号,师可适当追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谁能来解答。将师生交流加深。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观察校园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板书设计: 2 我的小问号 教 学 反 思         第3课 《看一看》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看一看》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位于教材第8至9页。本课建议教学时间为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眼睛的作用。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  2、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学生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学具:镜子、七巧板。 师:镜子和七巧板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学具展示给老师看。  师:很好,都准备的很充分,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学具走进科学的课堂吧! 2、活动过程  (1)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镜子,通过镜子看一下我们自己的眼睛。  生按照老师的引导面着自己的镜子看自己的眼睛。 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  生纷纷积极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2)师:那我们的眼睛有哪些本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看七巧板有哪些颜色?哪些形状? 生:红色、绿色、黄色、蓝色…… 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通过眼睛看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并总结:  用眼睛看七巧板的颜色、形状等,就是在观察。 教师向学生明确,这就是眼睛的本领:观察。  (3)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你有哪些发现: 生1:前两幅图都是松树,后两幅都是花生; 生2:第2和第4幅图片,是对1和3的放大; 生3:……  学生积极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在观察时,我们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等方法进行,并且不同的观察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  (4)师:既然我们的眼睛这么重要,那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呢? 生1:做眼保健操; 生2:写字姿势要正确: 生3:不走路看书: 生4:……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展示如何保护眼睛:正确做眼保健操;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走路、坐车时看书;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等。 三、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请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几种动物呢?  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明确眼睛的作用和重要性,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 第四课 听一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耳朵。  2、联系实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声音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2、了解耳朵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哪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耳朵的方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瓶子、沙子、石子。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活动 一 :手电筒  活动二:不同材质的杯子  活动三:瓶子、沙子、石子  活动四: 网载音频  教学过程:  活动 一 :观察我们的耳朵  同桌用手电筒互相观察彼此的耳朵(小组讨论有什么发现:我看到耳朵......)  活动二: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是不是相同。  将不同材质的杯子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敲击杯子,全班同学共同听不同杯子的不同声音,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猜一猜,塑料瓶里有什么。  小组内活动,一个同学蒙眼,一个同学摇,听音辩物。  (我猜是 …… )  (探究技能:用耳朵辨别声音,也是观察。)  拓展活动:听一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利用网载音频 文件,让学生听音辨别物体。  (例如:小提琴、小鸟、瀑布、小狗 …… )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们的耳朵,并且体验了利用我们的耳朵去“观察”不一样的“风景”。我们不仅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也要合理利用它来发现和体会我们美好的生活呀! 课题名称 5、摸一摸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特征,发展感知能力。 2. 使学生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3. 培养学生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完《看一看》《听一听》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主要让孩子学习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知道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干湿等,还是在观察。 重点难点 用手感知物体的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学过《人有两件宝》这首儿歌,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好不好?(学生跟着音乐唱儿歌)。 你们唱的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两宝之一的双手。 2、活动探究。 1、观察我们的皮肤。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和同桌小手上的皮肤,看上面有什么? 2、小游戏:摸箱子。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这有一个箱子,上面留了一个口,现在老师把这几样东西放进箱子里,请同学来摸一摸并说一说自己摸到的是什么。 要求:摸得时候不能看,先说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让同学们看看说的对不对。 3、深入探究,观察异同。 同学们刚才玩的都很开心,发现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大的作用。其实,我们的小手还有更神奇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组物品,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摸一摸,看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一条湿毛巾、一条干毛巾 第二组:一杯温水、一杯凉水 第三组:一张复印纸、一张纸板 第四组:一张复印纸、一张砂纸 学生进行分组小游戏,用皮肤感知它们的不同,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干湿、冷热、厚薄、平滑与粗糙的区别。 总结: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干湿等,还是在观察。 3、意犹未尽,小小拓展。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发现了我们双手皮肤的神奇作用。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小作业:放学回家后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5、摸一摸 干湿 冷热 观察 厚薄 平滑 粗糙 教学反思       6、  闻一闻  尝一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 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的感官,学习用鼻子、眼睛、嘴巴来进行观察、辨别各种物体。 2.运用嗅觉辨别各种气味,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  探究目标: 1.学习闻的正确方法,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2.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态度目标: 1.愉快的参与活动,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事物特征表现探究兴趣。 2.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1.运用嗅觉辨别各种气味,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 2.学习闻的正确方法,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做出简单猜想;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4.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难点】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筷子、 1-2种水果 2.教师准备: (1)装醋的电水壶、一瓶香水 (2)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鸭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装一盘,分别放入4个魔术盒中。 (3)6个透明一次性杯子里分别装有白醋、酒、可乐、水、糖水、盐水。 【学习过程】 1、导入——寻找教室的气味 1.教师课前在教室的角落里、学生发现不了的地方用电热水壶加热醋的方法,让学生闻到酸味。 2.猜一猜,这是什么味道?找一找,从哪里发出来的? 3.讨论:小朋友刚才是怎么感觉到的?(当学生答出用鼻子闻出来的,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4.接着教师在教室里喷香水让幼儿感受其不同。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闻一闻、尝一尝”辨别各种不同的味道。 二、学习活动: (一)闻的游戏 1.教师扮魔术师,告诉学生请大家用鼻子闻一闻,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水果。 2.玩“闻一闻”的游戏:出示一个魔术盒,闻一闻是什么水果的香味。打开魔术盒看看是否说对了,请学生品尝。逐一出示魔术盒,用同样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并品尝。 3.小结:水果有自己独特的香味。 (二)闻的方法 1.学生操作活动,辨别各种气味并讲述:我闻到了哪些气味? (提示学生:闻气味时,用手轻轻再瓶口扇动,让少量气味飘进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因为有些气味对人体是有害的。) 2.教师在桌上摆上有气味各种颜色的液体,请学生闻一闻。  (白醋、酒) (咖啡、可乐)------ 学生通过视觉、嗅觉来辨别各液体。 (三)尝一尝  1.学生辨别出后,接着教师在桌上摆上无色透明的液体(水、糖水、盐水)。请学生看一看、闻一闻,能区别出来吗?怎么办?学生讨论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辨别。 2.当学生答出用嘴尝尝时引出尝一尝,接着请学生上讲台用筷子尝尝三种液体,得出答案是(水、糖水、盐水)。 3.同伴共同总结我们的感官有什么功能。  师小结: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都是在观察。 安全提示:为了安全,在没有教师、家长或其他负责人员在场的时候,不能随便闻、随便尝没有贴标签的瓶里液体或倒出来。 三、结束部分: 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但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闻,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鼻子和身体不受伤害。 四、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看一看树木花草的颜色,闻一闻它们的气味。 【板书设计】 6.闻一闻  尝一尝 鼻子闻气味  闻的正确方法  不随便闻 观察 舌头尝味道  尝的正确方法  不随便尝 7.玩磁铁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可以直接吸引铁,也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多种感官直接感知、体验、观察;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3、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能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关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寻找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知道与磁铁有关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磁铁的形状;知道磁铁可以直接吸引铁,也可以隔着物体吸引铁。 教学难点:学会描述磁铁吸引铁的现象,学会做简单的表述和记录,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磁铁、曲别针、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多种多样的磁铁。 1、学生分组观察多种磁铁,认识磁铁的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说一说磁铁有哪些形状。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说一说磁铁的名称。 3、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做出评价。 二、玩一玩,有什么发现?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磁铁,用磁铁去吸引带来的小物品。 2、同组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玩磁铁的发现。 3、学生交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品,不能吸引哪些物品,得出磁铁可以吸引铁的结论。 4、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交流做出评价。 三、磁铁隔着物体能不能吸引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用磁铁隔着一本书吸引曲别针。 2、学生用磁铁隔着多本书吸引曲别针。 3、学生用磁铁隔着一段距离吸引曲别针,并逐步靠近曲别针,观察现象。 4、学生用磁铁隔着其他物体吸引曲别针。 5、学生交流用磁铁隔着物体吸引曲别针活动中的发现。 6、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发现、交流作出评价。 四、找一找,磁铁还能吸引周围哪些物品。 1、学生用磁铁吸引教师内的物品,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2、学生交流用磁铁吸引物品时的发现,知道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作出评价。 4、教师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探究活动,在家中找一找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五、观察生活中哪里用到了磁铁。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调查研究生活中哪里还用到了磁铁,利用磁铁做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简单的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要注意爱护物品,不要造成破坏,同时要注意安全。学生如果无法自己完成任务,可以请求家中帮助。 板书设计: 7、《玩磁铁》 说一说玩磁铁的发现——就是交流 课题名称 8、玩彩泥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通过玩彩泥等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通过玩彩泥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玩中学?的第二课,本单元的课题是玩中学,一年级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科学课,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玩彩泥更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对学生感知物质世界奠定了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观察,动手,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并能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难点: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礼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呀?然后,向同学们展示彩泥。首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手中的彩泥是什么形状的呀? 2.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把彩泥做成什么样的呀? 3.下面我们大家分小组做一做,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4.师生讨论总结:通过我们的一起努力,我们发现同学们把彩泥捏成了圆片;把彩泥揉成了小球;把彩泥搓成了和铅笔一样高高长长的;有的小朋友还把彩泥压成了薄薄的饼状……大家看,我们的小手多棒呀,能把彩泥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通过我们刚才的动手实验,我们可以用我们有力的小手改变彩泥的形状。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大家试一试,看看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呢。 2.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 3.学生动手操作 4.小组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原因。 5.小组汇报,师生讨论交流 我们刚才用手捏海绵,发现海绵变扁了;拉橡皮筋,圆圆的橡皮筋变长了;也把彩纸折成了我们喜爱的形状,毛巾叠起来也变的比原来小了。 所以,我们知道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三、大家一起做一做 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喜欢菠萝吗?那么,大家想不想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动手做一个彩泥菠萝送给爸爸妈妈呢。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动手,用黄色和绿色的彩泥做一做,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四、课后拓展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我们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ppt展示):铁变成我们盛水的铁桶,铁瓢,还可以变成我们切菜的刀,我们吃饭的勺子;面粉变成了我们吃饭的馒头,面条,花卷……这些都是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课题名称 9、玩小车 教学目标 1、知道推或拉能让物体运动起来,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2、通过小组探究活动,了解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 3、能如实的描述自己的实验现象,愿意进行探究活动。 4、知道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的广泛。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玩中学”中的第三节。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之后,继续让孩子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推力和拉力,并且让孩子初步感知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也为后续课中学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推和拉物体能让物体运动起来。 难点:探究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 个性修改 一、导入: (出示玩具小车)老师相信你们家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小车,谁能告诉老师你都有什么样的小车?你喜欢玩吗? 通过这样的谈话引入课题《玩小车》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玩小车体验推或拉 1、孩子展示自己带来的的小车,小组内玩小车。【不能是助力的】 (这个过程中提示孩子:在玩的的过程中你是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的,也可以让孩子比一比看谁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多。) 2、学生交流自己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可能:各种推或拉) 3、师生小结出:推或拉能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4、教师讲解:推或拉小车时我们都对小车施加了力,这个力就是推力或拉力。 活动二、探究推力的方向(知道了推力和拉力的基础上) 1、设计小游戏(用红色的粉笔在实验台上画一个大圆,在大圆中间画一个小圆心,让小组成员围着大圆从不同方向上推小车,要求:推小车时手在大圆的外边,不能过大圆的红线;小车停在红心内的获胜。) 2、学生小组内玩游戏(提示学生注意体验成功的感受,或是用什么方法才容易成功。)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要想让小车停在红心里,对于用力是有要求的,不能大也不能小。要引导学生说出他推小车的用力方向,和小组内其他的人用力方向一样吗。 4、通过交流小结出,推力有大小和方向。 活动三:探究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1、借助活动二的圆圈,这次让学生拉小车进红心,体验要把小车拉进红心需要的力; 2、学生活动(提示学生,用力的大小,比较各成员用力的方向) 3、交流讨论 4、小结出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拓展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和拉力。 让学生充分的说,老师在用多媒体播放补充。 课后探究: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好,玩的也非常的高兴,关键是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推力和拉力,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发现我们的玩具车现在还可以利用那些动力跑起来。   板书设计: 9 玩小车 推力 拉力 大小和方向       10、 分一分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包括 :《玩磁铁》、《玩彩泥》、《玩小车》、《分一分》。学生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分析、对比,探讨科学奥秘,知道分类的方法,有利于学会整理生活中的物品。 学习目标 1.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 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利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学会按不同的给物体分类。 评价活动 1.通过对不同物体的观察、比较,能够认识物体的基本特征并给它们分类。 2.通过讨论、表达与交流,能够知道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1.积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椎体、球体),以上积木借用数学教具中的“几何形体模型”盒;学生自己的书包。 2.课件;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熊出没》的主题曲。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生回答 师:今天森林里正在举行“清洁小能手”评选活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边出示课件动画“帮助熊大整理”边问)这是熊大的森林,感觉怎么样呢?生回答 师:熊大因此没有评上“清洁小能手”。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回答 师:你准备怎样帮呢?(生说师课件动画:“帮助熊大整理”显示整理过程) 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熊大的整理的既整洁又美观。像我们刚才那样去整理,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叫做分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一分。(板书课题:10 分一分) 二、探究活动 (一)给积木分类 1.同学们,在桌子上摆放了许多积木,来认识一下吧!这些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落实目标1) 2.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吧!并说明分类的理由。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讨论注意要小声,小组长管理好组员,分配好任务。 (2)讨论完以后迅速安静做好。 3.小组汇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落实目标2.3) 出示课件图片(教师点拨,按颜色、形状等分。) (二)给铅笔分类 课件出示各种铅笔的图片。师:你能将它们分成两类吗?并说出自己按什么分的?让孩子们说一说可以怎么样进行分类。生说师课件演示分类。(①颜色不一样②种类不一样,有带橡皮头的,又不带橡皮头的。③已经被削好的尖头的,有没削的。④有长的,有短的。)(落实目标1) (三) 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1.认识书包里的物体。师:同学们,我们的书包里都有哪些物品呢? 2.问:我们怎样给这些物体分类? 3.评价学生的分类情况。 4.教师归纳总结。 5.问:哪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比较多? 6.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分类。 小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知道了给物体分类要有一个标准才行。(板书:标准)(落实目标1.2) (四)出示课件动画(分一分),分别给几何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进行分类。(落实目标3) 三、拓展活动 1.在生活中感受分类。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超市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出示课件超市归类整齐的图片)。 生交流想法 师:为什么这些物品要这样摆放啊? 师总结:容易找到 节省时间 美观好看 2.课件出示一张室内物品杂乱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房间你的心情如何? 那我们自己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呢?可不可以用我们今天学到的分一分,自己动手,让我们的房间变得整齐干净。 二次修改       【板书设计】                    10  分 一 分 标  准 11.运水游戏 教学目标: 1、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2、通过设计运水方案,知道科学探究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海绵、勺子、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水会流动,具有流动性。 2、通过设计运水方案,知道科学探究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3、在探究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水流的声音。 (1)让学生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水声) (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水?是什么样的水?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运水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想办法,把水从一个水槽运到另一个水槽中。 1、活动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两个水槽,一个装满水。 2、提出问题:把水从一个水槽运到另一个水槽中,不能用水槽直接倒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间相互评议、补充。 3、展示工具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呢? 4、学生自由选择运水工具,验证结果。 教师提出运水活动要求: (1)两个水槽之间要拉开距离。 (2)不要把水洒到外面,不要弄湿衣服。 (3)每样工具都要试一试,把能运水的与不能运水的工具分开放位置。 5、学生开展运水活动,教师参与其中,适时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换运水工具。 (2)指导学生合理搭配运水工具。 6、交流自己的活动发现。 (1)哪些工具能运水?哪些工具不能运水? 学生交流重点:为什么有些工具不能运水? 教师小结: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水是流动的。 (2)同学们选择了哪种运水工具?是怎样运水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运水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海绵,针管等吸水工具是怎样运水的。 7、活动延伸:用虹吸现象运水。 (1)师演示实验,学生交流发现。 (2)师小结:水可以流动,流动的方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8、运水活动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了解水的流动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流动的现象。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几幅图片。 2、说一说:同学们看到了哪些流动的水?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流动的现象?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深化学生的认识。 4、师小结: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二、利用水流让小水轮转起来吧! 引导并要求学生做小水轮转动的实验,让学生在《科学生活活动》上画出水流的方向和小水轮转动的方向。 板书设计: 11、《运水游戏》 水能够流动 节约用水很重要 12、认识水 【教学目标】 能通过观察描述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并且能够知道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物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水与牛奶的对比观察,和磁扣放入两杯中的不同现象,发现水的无色透明的特点,学会比较的探究技能。 2.会运用鼻子闻一闻、尝一尝的观察方法,比较出水与醋的区别,说出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3.会运用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方法,学会辨别出哪一杯是清水,知道水是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4.在抓水游戏中,感受到水是没有形状的,通过观察水可以倒入不同的容器里,说出水无形的特点。 5.通过同位交流,感受到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里,体会到水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知道水是无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形的。 【学习难点】 学会比较的探究技能。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P12页记录园地,进一步巩固水的特点。评价学习目标1、2 2.在《我是小博士》的问答中,能够比赛完整的说出水的特点。 3.通过照片打对号的方式,让学生选出图片中的那些地方有水,进一步巩固评价学习目标5 【教学准备】1.杯子、水、牛奶、醋、各种颜色的饮料。 2.字卡:无色、透明的、无味、无形、可流动的液体。水勺,泡沫板。 【学习过程设计】 一、儿歌导入《实验室小要求》 进入实验室 观察加动手 三个不可以 我们要做到 乱摸不可以 乱闻不可以 乱尝不可以 三个不可以 我们要做到 通过儿歌让学生了解到实验小要求,确保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二、探究新知 (一)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评价目标1、2) 情景实验小帮手导入,让学生们了解到灰太狼遇到的问题,主动愿意帮助灰太狼解决问题。 小实验1:出示两个杯子,里面有水和牛奶。提问:你能分清杯是水,哪一杯是牛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水    颜色    无色 小实验2:将两个瓷扣分别放入牛奶和水中观察,能不能看到瓷扣?(水中能够看到瓷扣) 为什么水中能够看到瓷扣,在牛奶中就不能。 补充板书:  透明 小实验3:出示一杯醋,一杯水,请学生猜一猜。哪个是水?哪个是醋? 通过闻一闻,尝一尝,辨别出酸酸的味道的是醋,无气味的是水。再来尝一尝。 补充板书:  无气味  无味道 小结:说说水的特点有哪些?同学们能够运用比较的探究技能找出水的特点,可真是太厉害了! (二)巩固水的特点,辨一辨哪一杯是清水(评价目标3) 拿出四个杯子,里面分别放入白醋、清水、橙汁、糖水。 怎样才能找出哪一杯是清水(尝一尝) 课本P33页有一个方法指导,谁来读一下。(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来辨别) 我们按着方法指导来来做 1.第一步要干什么?(一看) 你们看出了什么(三个杯子透明,一个杯子是橘色)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橘色的杯子是橙汁) 2.第二步要干什么呢?(二闻) 请同学们分别闻一下这三个杯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一号杯子有酸酸的味道,二号杯子没有气味,三号杯子没有气味) 说说得出的结论?(一号杯子是醋 二号和三号杯子还不清楚) 3.还没有找出哪一杯是清水,下面该怎么办(三尝) 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是什么?(二号杯子无味,是清水;三号杯子甜甜的,是糖水) 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一看二闻三尝,轻轻松松的就帮灰太狼解决了大问题! (三)知道水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评价目标4) 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杯子 把水分别倒入这三个杯子里,谁能告诉我水是什么形状呢?如果用手来抓水好抓吗? (第一个像美人鱼的尾巴 第二个就像水杯 第三个像葫芦,用手抓水抓不住,只能捧起水) 水在不同的杯子里有这么多形状,还尝试用手抓水,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水到底是什么形状呢? 补充板书:  没有形状 我们通过跟牛奶等饮品比较的技能得出了水的特点,现在我们又通过观察不同容器的形状,得出水的另一个特点,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仔细看黑板上的卡贴,比一比谁能把我们发现的水的特征都说出来。 (三)拓展活动(评价目标5) 同学们今天了解了水的特点,那能不能说出我们周围哪里可以看到这些水啊?通过ppt补充水的精美图片 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失去了周围的这些水我们会怎么样呢?(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图片) 感受水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我们重要的资源水呢? (节约用水 )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是节约用水的小明星。 【学习目标检测】 1.连一连 水 白醋 盐水 有酸酸味道      有颜色      没有味道        咸味                              2.我观察到的这些地方有水(用“√”选出来)                                                                      (          )              (          )        (          ) 13、水变咸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食盐、白糖的溶解现象,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食盐、白糖放到水里后的变化。 2、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设计简单实验,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 了解食盐、白糖放进水里以后的变化。 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 实验准备: 食盐、白糖、小勺、筷子 学生活动手册、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魔术,大家喜欢吗?播放视频。 同学们,刚才的魔术向水中加了一种东西,是--食盐。妈妈每天做菜都要用盐,我们吃菜的时候吃到盐粒了吗?那盐跑到哪儿去了?(化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盐放在水里会怎么样。 猜想验证,探究问题: 探究活动一:食盐放到水里 1、猜想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把一勺食盐直接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学生交流猜想,师板书:盐不见了  水变咸了) 2、制定实验方案 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对,实验。怎么做这个实验呢?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分几步,每步都干什么?一会儿要讲清楚。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在交流之前可以再次强调学生怎么发言,分几步,每步干什么。可以让不同的组补充交流,但不要时间过长。) 师:大家讲的很清楚。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整理了一下,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食盐放到水里”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定量的水(半杯) 第二步  取半勺盐放入水中 第三步  用筷子搅拌,大约1分钟的时间 第四步  观察水中是否还有食盐颗粒,并用筷子蘸水品尝一下味道。 安全提示:今天我们用的水和筷子都是安全卫士的,同学们可以品尝。但是以后试验中对于不熟悉的东西,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3、组内实验分工 师:实验需要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这个实验需要一人倒水、一人加盐、一人搅拌、一人品尝。 师:赶快安排分工。 (学生分工。时间一定不要过长) 师:(喊停学生的活动后)实验开始。 4、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 5、汇报实验成果。(这个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梳理他的表述和评价。) (学生代表交流实验成果。) 6、总结 师:像食盐这样,在水里不见了,我们就说食盐溶解了。 (板书:溶解) 师:刚才实验,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很认真,但也有些同学觉得实验就是玩,很不专心,以后要注意。 探究活动二:把白糖放到水里 师:那么,还有什么东西像食盐一样,放到水里会不见呢?(生答)请大家按照刚才的实验步骤来探究一下白糖放进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1、(学生做实验探究白糖放进水中的现象。) 2、汇报实验成果。 3、完成活动手册13页。个别展示。 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讲《耍小聪明的驴子》的故事。 师: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实验,可不要做耍小聪明的驴子。 2、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装有盐水的盘子放在阳台上,每天观察,过几天结果会怎样呢?生答。 师:同学们回家后做一下,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总结评价: 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盐、白糖放到水中会溶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如:(生答)希望同学们能多观察,多发现,学以致用,做一个有心人。 课题名称 14.把它们放到水里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2、 能提出制作活动的思路,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作品,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 3、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把它们放到水里》是青岛版(部审)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节的内容,本课以小苏打、沙子、食用油在水中能否溶解为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意义,探究物质溶解的特点,在制作饮料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知道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教学 过 程 个性修改 活动一:它们能在水里溶解吗 一、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食盐、白糖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 教师补充:小苏打、沙子,食用油、会不会在水中溶解?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 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下面,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把我们的猜想和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 小苏打 沙子 食用油 你的猜想       实验结果               二、深度探究,汇报交流 师: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一)小苏打和沙子能在水里溶解吗 1.取一小勺小苏打,观察这时候的小苏打是什么样的? 2.取一平勺小苏打,放在烧杯的水中,不搅拌,观察小苏打在水中的状态,并进行交流。 3.轻轻地搅拌几下,观察小苏打在水中的状态,交流。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交流。 5.将小苏打换成沙子,按照同样的方法做上面的实验。 6.比较小苏打和沙子在水中的状态。 7.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小苏打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子在水里不溶解”?(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小苏打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小苏打溶液;沙在水中不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食用油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杯食用油,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食用油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勺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食用油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食用油在水中溶解了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食用油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食用油、沙、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小苏打在水中溶解了,而沙子、食用油没有溶解。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活动二:冲一杯饮料 调查学生是否喜欢喝饮料的情况。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多数人喜欢喝的饮料都溶解了哪些物质?猜猜看。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饮料中的糖、橘子粉、橘子汁、香精等,都是饮料的成分,饮料中所含有的每一种成分以及每一种成分的多少,就是饮料的配方。配方不同,味道就不一样。看来一种饮料是否好喝,与它的配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饮料是小学生都喜欢喝的,利用“饮料”这个介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也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猜想与假设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 (给学生准备一些制作饮料的原料和制作饮料的工具,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及参与制作的积极性。) 看到这些材料,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简单回答。 要想制作一杯饮料,有了原料,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为什么?应该制定怎样的计划? 是的,在制作饮料前,首先要弄清楚你准备制作什么味道的饮料,然后有目的选择需要的原料,例如,想制作一杯苹果味道的,就要选择苹果粉,还可以再加一些辅助的原料。 (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制定具体的计划之前先在心里有一个目标,这是制订计划的准备阶段,也是制定实验计划必须有的过程,让学生先在心里有一个具体计划的预定目标。) 三、制订方案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现有的原料,小组讨论,设计出你们组的饮料配方,并填写在“饮料配方设计单”上。 学生设计饮料配方并交流。 饮 料 配 方 设 计 单 请在你所选的饮料配方的下面打上“√” 我们准备做( )味道的饮料,我们选的配料是: 橘 子 粉 白 糖 奶 粉 青苹果粉 水蜜桃粉                     (设计制作活动计划,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这也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全过程的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能力的基本措施。) 四、实施探究活动 同学们设计的配方很好,我感觉做出来的饮料口感肯定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的设计,也可以吸取别人好的想法对自己的配方加以改进进行制作。学生制作饮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情况。 (探究活动是学生将实验计划具体执行的阶段,这个阶段既是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阶段,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阶段。) 五、展示与交流 同学们做的饮料五颜六色、很是吸引人,但不知口味怎样。组内互相品尝一下吧!品尝之后,推选出一杯大家都满意的饮料。 活动三:联系生活 拓展延伸 通过上面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溶解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比如做一锅菜,需要加入各种调料;感冒了,需要冲一杯感冒冲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把它们放到水里 有些物质在水里容易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教 学 反 思               15.放大镜 【学习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课程标准描述】 认识放大镜了解其功能,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学习目标】 1.知道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对比能放大图像的物体的共同点,探究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对比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发现更多细节。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游戏环节,引起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以评价目标1。 2.创设寻找放大工具的学习环节,以评价目标2。 3.创设多媒体展示以及认识放大镜的应用,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视力大考验  1.先来个视力大考验,看看同学们的视力好不好。 (1)出示PPT图片 (2)出示卡片 (3)出示大米:上面写了什么字? 2.我们想看清更小的物体时,怎么办? 3.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能想到利用工具,这一点非常棒。 二、寻找放大工具  1.如果没有放大镜,还能用我们现有的物品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让我们来寻找哪些物品具有放大功能  3.活动建议 (1)哪些物品具有放大功能?  (2)具有放大功能的物品都有什么相同点?  (3)用放大镜与能放大图像的物品比一比,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  4.通过探究,同学们发现一些物品可以放大物体的像。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和放大镜一样,它们都具有透明、中间凸起的特点。(板书:透明、中间凸起)  5.实际上,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眼睛的观察范围是有局限的。他们一直梦想着发明一种能放大图像的工具。  6.出示关于放大镜历史的资料。  7.人们根据它的作用给这个新的工具起名为放大镜。还有人根据它的特点起了另外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8.放大镜各部分名称:镜柄、镜片、镜框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不仅满足了人们看清更小物体的愿望,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意外惊喜”,让人们发现原来在自己身边一直存在着一个想像不到的奇妙世界。  2.出示放大镜下指甲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这个东西就在我们要观察的对象之中,让我们来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1)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图片、棉布、纸巾、手指。找一找放大镜除了能放大图像,还能显现哪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分别用两个放大镜观察同种物品,比一比它们的放大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更大,显现出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四、总结延伸 1.放大镜发明之后,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粒大米上的文字就是微雕工匠使用放大镜雕刻而成的。 2.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什么?你还希望使用什么工具观察更微小的东西?  3.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人们开始使用观察工具不断探索身边世界,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奥秘。希望通过今天以及今后的学习,能激起同学们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16. 我的削笔刀 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种类的削笔刀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 2、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对削笔刀体验后的感受。 4、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教学重点:体会不同种类的削笔刀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对削笔刀体验后的感受。 教学准备:削笔刀。 教学过程: 一、选择哪种工具削铅笔呢?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用什么工具削铅笔?知道几种削铅笔的工具?选择哪种工具削铅笔? 1、我们来体验。 (1)学习铅笔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2)使用铅笔刀削铅笔,并注意安全、注意保持卫生。 (3)使用卷笔刀和手摇转笔刀削铅笔,并思考“哪种工具用时少”。 2、说说我们的感受。 (1)学生评价3种削笔刀的优缺点。 (2)小组内讨论并选出最安全、便捷的削笔刀。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 (4)学生了解电动转笔刀的功能。 (5)教师引领学生总结什么是科技产品的更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二、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捷、便利和舒适。 板书设计: 《我的削笔刀》 铅笔刀 卷笔刀 手摇转笔刀
/
本文档为【2017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