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

2017-09-01 44页 doc 82KB 1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 资本的故事 (第一季) 目录 故事背景 第一集 股票的力量?????????????????????????????????????????????????????????????????????????????????????????????????????? 2 第二集 泡沫的诱惑?????????????????????????????????????????????????????????????????????????????????????????????????????? 3 ...
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
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 资本的故事 (第一季) 目录 故事背景 第一集 股票的力量?????????????????????????????????????????????????????????????????????????????????????????????????????? 2 第二集 泡沫的诱惑?????????????????????????????????????????????????????????????????????????????????????????????????????? 3 第三集 南海骗局?????????????????????????????????????????????????????????????????????????????????????????????????????????? 4 第四集 汉密尔顿的旋转门?????????????????????????????????????????????????????????????????????????????????????????? 6 第五集 梧桐树下的承诺?????????????????????????????????????????????????????????????????????????????????????????????? 7 第六集 给风险定价?????????????????????????????????????????????????????????????????????????????????????????????????????? 8 第七集 注水的股票?????????????????????????????????????????????????????????????????????????????????????????????????????? 9 第八集 巨人的诞生?????????????????????????????????????????????????????????????????????????????????????????????????? 10 第九集 镀金的美元???????????????????????????????????????????????????????????????????????????????????????????????????? 11 第十集 风险的价值???????????????????????????????????????????????????????????????????????????????????????????????????? 12 第十一集 日本泡沫???????????????????????????????????????????????????????????????????????????????????????????????????? 14 第十二集 八佰伴倒闭???????????????????????????????????????????????????????????????????????????????????????????????? 15 第十三集 门口的野蛮人???????????????????????????????????????????????????????????????????????????????????????????? 16 第十四集 英镑狙击战???????????????????????????????????????????????????????????????????????????????????????????????? 17 第十五集 梦碎的梦之队???????????????????????????????????????????????????????????????????????????????????????????? 18 第十六集 创新的温床???????????????????????????????????????????????????????????????????????????????????????????????? 19 第十七集 峭壁边缘的华尔街???????????????????????????????????????????????????????????????????????????????????? 20 第十八集 华尔街的3A游戏?????????????????????????????????????????????????????????????????????????????????????? 22 第十九集 完美的骗局???????????????????????????????????????????????????????????????????????????????????????????????? 23 第二十集 股神的午餐???????????????????????????????????????????????????????????????????????????????????????????????? 24 1 故事背景 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系列微纪录片《资本的故事》将于2013年1月7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资本的故事》以故事为载体,以四百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l历程为背景,以当下的视角剖析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故事性是《资本的故事》的形态表达。《资本的故事》每集为一个独立成章的故事,它从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人物切入,通过详实的史料、丰富的画面,勾画出这些事件背后资本流动和变化的轨迹,展现四百多年来资本与经济发展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知识性是《资本的故事》的内容表达。资本存在于市场经济的每个角落,但是很多人对它并不了解。资本是什么?有时候它是金钱,有时候它是权利,它可能是一项发明,也可能是一个承诺,它追逐自己的利益,也为社会创造财富,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资本的故事》不试图解答资本是什么,而是将资本的性质和特点作为常识呈现给观众, 以达到普及知识的效果。 现实意义是《资本的故事》的核心诉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资本市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资本市场中,还有很多领域亟待进一步的改革,还存在很多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会给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有益的启发。 《资本的故事》由中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刘鸿儒担任总顾问,王国刚、钟伟等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保证了节目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资本的故事》是中央电视台专业财经短片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将以“播出季”的方式滚动制作和播出。第一播出季为20集,每集八分钟。讲述了从股票的诞生到次贷危机四百年间的20个精彩的资本故事。 第一集 股票的力量 为了香料欧洲人跨越重洋,这是一场追逐利益的博弈。凭借股票荷兰人后来居上,开启了他们称霸海洋的时代。 胡椒原产地亚洲,是很普通的一种香料,但在四百多年前的欧洲胡椒却和黄金一样贵重可以用做新娘的嫁妆、可以代付租税甚至可以替代金银付账,就是为了胡椒欧洲人远涉重洋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让17世纪成为辉煌的海洋时代。 这是一张股票,面值150荷兰盾,发行日期1606年9月9日,发行地点荷兰。这张股票距今400多年之久,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张股票,股票的发行人荷兰东印度公司。这张股票和这家公司的名字是和当时的香料贸易密切相关的。1597年8月的一天,荷兰泽兰省港口人潮涌动商人们更是欢呼雀跃,荷兰人第一次远航亚洲的船队历尽千辛万苦回到荷兰,虽然返航的船队遍体鳞伤,三分之二的水手葬身大海,但是他们从亚洲带回的香料让商人们无比兴奋,因为这一次远航的成功,打通了荷兰与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之路,而在当时香料 2 贸易的利润高达10倍以上,此后荷兰各大城市纷纷组建了远洋航运公司。到1602年已经有15家公司累计派出了46艘商船远航亚洲,荷兰与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如火如荼。 这时荷兰有一位著名律师,名叫约翰?奥尔登巴内费尔特,他发现随着香料进口量的增长公司间恶性竞争竞相杀价必然导致价格下跌。而远洋贸易的风险巨大船毁人亡的海难随时都在发生香料的成本居高不下,此外这些公司的规模都不大,很难抵抗远洋贸易的风险,更难和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大船队竞争,长此以往,荷兰商人乃至荷兰国家的利益都将面临挑战。约翰由此想到为什么不能成立一家国家级联合公司来经营亚洲贸易呢,这样不仅可避免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将保障荷兰的国家利益。 约翰向各家公司提出了他的建议却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阿姆斯特丹人在香料贸易中占绝对优势组建一家联合公司将肯定是阿姆斯特丹人说了算其它公司的利益将难以保障。约翰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游说各方最后是阿姆斯特丹人自己提出来一个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如果联合公司拥有20到25年的授权可以垄断经营荷兰国家的远洋贸易那么阿姆斯特丹人就自愿放弃目前的垄断地位,每一个荷兰公民都可以自愿选择成为联合公司的投资人或者股东,大家共同分享联合公司经营远洋贸易获得的利润,这样一来公司股权分散在居民手中,远洋贸易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蛋糕被做大利润可分享,这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而且分散了经营风险。这个方案最终被多数人赞成。 由于约翰律师的斡旋,1602年3月20日,荷兰议会批准并颁发了公司成立特许状,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根据议会的决定,公司拥有21年的远洋贸易垄断经营权。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开始向居民发售股票,首期募集650万荷兰盾,其中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认购了57%成为控股股东,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公司诞生了。东印度公司规定首次分红是在10年之后而等不及分红的股东们要转让手中的股票,股票交易积少成多,阿姆斯特丹就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凭借股份公司的优势东印度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当时全球最赚钱的公司。纵横海上40年,荷兰人逐渐控制了全球贸易的40%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股份公司的诞生让民间资金汇聚到公司,成为创造财富的巨大力量,同时又将风险分割为分享财富的成本让人们自愿承担,从此,资本之舟扬帆远航驶入了风险财富的海洋。 第二集 泡沫的诱惑 郁金香炫丽的魔花,狂热的资本把它从贵族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的投机品,鲜花总要凋谢,当人们从泡沫中醒来品尝到的却是一贫如洗的苦果。 教堂是人们表达信仰的地方,但是在几百年前的欧洲教堂的功能有很多,是人们集会和聚会的场所,婚丧嫁娶乃至交易拍卖也都会选择在教堂内外进行。 这本书,书名《郁金香狂热》记载了17世纪发生在荷兰的一场轰动全城的拍卖会。1637年荷兰北部的阿尔克马尔城一个酒吧老板去世了,他的7个孩子被教会的孤儿院收养。 孩子们是不幸的,但他们的父亲留下了一笔财产,99株郁金香,这在当时的荷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了孩子们的生计,孤儿院决定拍卖这些郁金香,消 3 息一出全城轰动。 郁金香在欧洲备受皇室贵族追捧,1593年,第一枝郁金香被引进荷兰立刻成为时尚、财富、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时的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他们拥有庞大的船队,穿梭于各大洋之间,一度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垄断了世界贸易的40%,他们还组建了第一家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交易所。伴随着航运、贸易和股票交易荷兰人手中的财富急剧增长。 有了钱就要追求地位,于是人们开始追逐可炫耀身份和地位的郁金香。郁金香供不应求,所以价格不断上涨。早期贩卖郁金香的商人们赚到了钱,更多的商人们蜂拥而入,最后,就连普通的市民也被卷入了郁金香的投机生意。 这时的郁金香已不仅是身份、地位和时尚的象征,它变成了人们实现财富的工具和手段,美丽的郁金香从奢侈的消费品变成了疯狂的投机品。郁金香的交易风靡荷兰,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设立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交易市场的繁荣足以让人们相信财富将汇聚荷兰,全欧洲的资金从四面八方滚滚流入荷兰也加入到郁金香的投机交易之中。 郁金香从下种到开花要经历七年的时间,投机的商人们急功近利,他们把还没有开花的球茎也拿出来交易,就这样郁金香球茎的期货市场出现了。 在那个为郁金香疯狂的时代,人们心目中只有郁金香才是真正的财富。拍卖会这天人们纷纷涌来,99株郁金香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竞价最后以九万荷兰盾成交。九万荷兰盾,这在当时的荷兰是一个普通家庭三百年的收入之和。阿尔克马尔城这场拍卖会后来被确认为是郁金香泡沫的顶点,金融史上最著名的投机泡沫出现了。 这株郁金香名为奥古斯都当时的价格可以换回阿姆斯特丹的一所顶级豪宅。这幅油画绘制的是一个富商之女的出嫁,当时最奢华的婚礼就是新娘的陪嫁是一株郁金香。 就在拍卖会的第二天,有一条消息开始在市场中流传。有一池塘白色的郁金香球茎报价1250荷兰盾,但是没有买主。人们忽然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郁金香或者球茎也可能再也没有下一个买家。恐慌情绪开始在市场中流传,每一个人,无论是种花的卖花的还是投机的商人们都急于抛售自己手中的郁金香,短短六天时间市场全线崩溃。 这就是当时郁金香市场的一张价格走势图。这种断崖式的价格崩落在后来的资产交易市场中一再出现,我们可以用这张图去描述1929 1933年的大萧条,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2001年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7年的中国A股市场。郁金香泡沫的破灭让荷兰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很多人倾家荡产,荷兰的经济经历了十年才逐渐恢复。 郁金香泡沫就像一个寓言故事,当投机资本碰到人性的贪婪,他会让人一夕暴富也会让财富瞬间消失。 郁金香泡沫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这是投机市场非理性涨跌的根源,任何物品一旦成为交易性的财产和货币化的财富就会在群体的冲动中不断转化为资产泡沫的升腾与破灭周而复始。 第三集 南海骗局 一家自称前景光明的公司提出了国债换股票的方案,这个貌似多赢的天才计 4 划背后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伦敦塔矗立在泰晤士河北岸,现在是伦敦一个著名的景点,但在300多年前,这里却是英国著名的监狱,关押的犯人多为贵族和高官,其中包括曾任英国财政大臣的约翰?艾思拉比,他入狱的原因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股市骗局。 1719年12月,英国政府收到了一份题为《南海方案》的提案。这是一份用股票换国债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南海公司将用自己的股票置换价值3160万英镑的国债并承诺将国债利率从7%降到4%,在额外支付给英国政府760万英镑,这个方案的提案人正是南海公司本身。此时英国政府正在位支付高额国债利息发愁,财政吃紧经济一片萧条,所以南海方案立刻得到了这个人,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的支持。 南海公司成立于1711年,英国国王乔治一世曾担任公司的董事会主席,该公司拥有英国在南美洲等地区的贸易专营权,而南美在当时被认为商机无限,南海公司曾经在奴隶贸易中赚过大钱,现在他们声称在南美洲又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金矿。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南海公司的盈利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南海方案看起来时一个完美的三赢方案。英国政府可借此化解财政危机,南海公司可获得更多的资金去开发金矿,而国债持有人用他们的国债置换南海公司的股票将可分享公司的未来成长。 在1718年由于西班牙和英国的战争却断了南美的贸易通道,南海公司已经无利可图,但他们依然用过去的故事渲染未来的盈利前景,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为了让南海方案能够在议会通过南海公司还用股票行贿让许多高官和议员变成了南海公司的股东,财政大臣艾斯拉比就是其中之一。1720年3月21日,英国议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南海方案,在微弱的反对声中,有一位议员名叫罗伯特?沃波尔,他大声疾呼南海以获利假象为诱饵是人们为追求虚幻的财富而走向破产。然而,南海公司股价的飞涨点燃了人们的欲望淹没了反对的声音。 南海公司的股价在方案提出时还不到120英镑,在3月21日方案被通过时股价上涨已超过了300英镑,6月股价达到1050英镑,一时间,南海公司的股票一票难求,让政客忘记了政治、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商铺、牧师离开了圣坛,就连时任皇家铸币局局长的大科学家牛顿也成了南海公司的股东。 为了满足公众的换股需求,南海公司分三次共发行了8万多份新股,股东们大发横财。 南海公司的股票暴利引发了英国的股份公司热,其中许多公司模仿南海公司的手法编概念发股票,这些公司的股价追随南海公司一同上涨,总计吸纳了3亿多英镑的公众资金。 英国的股份融资热催生了许多皮包公司,这侵犯了南海公司的利益,于是南海公司又操纵议会在1720年6月9日通过了著名的《泡沫法案》法案规定,任何股份公司要想发行股票都需事先获得议会的批准,本来南海公司是想通过《泡沫法案》打击那些皮包公司,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些皮包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纷纷破产,股东们追到南美去寻找资产,他们却发现南海公司是一个包装更为精美的骗子公司。既没有传说中的金矿也没有可持续的贸易,一切都是骗局。消息传回国内人们如梦初醒,南海公司的股价从1000镑以上迅速跌回到原点,大科学家牛顿也亏了2万多镑,这相当于他十年的收入之和。这时人们才想起沃波尔的警告,请他出来收拾残局。大全在握的沃波尔重拳整顿金融秩序, 5 财政大臣爱斯拉比被判重罪关进了伦敦塔。 南海骗局像一瓢冰水浇熄了英国股票市场的萌生之意,此后100年间英国再没有发行过一张股票,英国约克郡的股票投机家们飘洋过海来到纽约,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英国的南海骗局催生了美国的华尔街。 第四集 汉密尔顿的旋转门 临危受命,年轻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点纸成金,将国家信用变成源源不断的资本挽救了刚刚诞生的美国。 百老汇大街美国的文化娱乐中心,但在两百年前纽约是美国的临时首都,这条大街并不属于艺术家而属于政客。政客们经常在这里聚餐,其中有一顿晚餐决定了这个新生国家的命运。 这顿晚餐的主人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47岁的杰婓逊时任美国首任国务卿,而应邀赴约的是年仅33岁的汉密尔顿,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后来被称为华尔街之父。这两个人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们今天的饭局是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偿还美国在独立战争期间欠下的巨额债务。独立战争后参加大陆会议的十三个州组成了一个新兴国家,美国。1789年4月30日,乔治华盛顿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上任后才发现独立战争使美国背负了5400多万美元的巨额债务。 怎么办呢,这时华盛顿想起了年轻的汉密尔顿,他任命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解决债务危机。汉密尔顿在独立战争时期曾担任乔治华盛顿的副官,他积极倡导工业立国,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利。在他看来化解美国财政危机的关键是统一货币、统一财政、强化国家信用。在联邦政府成立之前,美国有十三个独立的殖民地州,殖民地政府不仅有独立的行政权,而且有独立的发债权和货币发行权,就连货币的名称和计量单位都不一致,有的州用美元,有的州依然在用英国的镑和便士。汉密尔顿的想法是由联邦政府承担各州所欠的全部债务,但前提是各州政府将接受统一货币上交财政权。 汉密尔顿的想法立刻遭到一个人的强烈反对,他就是托马斯?杰婓逊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出身于南方农场主,他主张农业立国。杰斐逊认为美国不应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应该让各州政府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保持充分的自由和独立。他甚至对于联邦政府将纽约定为临时首都耿耿于怀。 作为财政部长年轻的汉密尔顿临危受命,这时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各州政府发行的正在贬值的货币,而另一边是陆续到期的巨额战争负债。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公共信用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国会将授权财政部发行新币回笼所有旧币,同时发行新债清偿所有旧债,旧币旧债将陆续退出市场,新币新债将垄断市场,联邦政府的信用将取代各州政府的信用,一举实现统一货币、统一财政的目标。这个方案被后人称之为旋转门。 这是一个天才的方案,但是由于杰斐逊的反对,国会连续四次否决了这个方案,无奈之中汉密尔顿决定,直接向华盛顿总统报告。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临时住所当时也在这条街上,1792年4月的一天,汉密尔顿来到华盛顿的家向总统报告了他的想法和遇到的阻力,时隔不久,汉密尔顿接到了杰弗逊的晚宴邀请。在餐桌上汉密尔顿继续向杰斐逊兜售他的方案晚餐变成了激烈的争论。杰斐逊坚决 6 反对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利,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抵制建都纽约的计划,最后他对汉密尔顿说,你还是先去说服那些主张建都纽约的人吧。汉密尔顿答应了。 几天之后国会批准了旋转门计划,时隔不久,美国的临时首都迁往费城。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构建了美国的信用货币和国债体制,这是现代美国金融体系的两大支柱。旋转门计划实施后的第一年美国就还清了大部分欠款,到1793年美国的国债在欧洲债券市场上已经成为信用等级最高的债券,从此债券市场让资金源源不断流向美国。当国债不仅仅是债务,而且是一种可自由流通的商品,他就能通过债券市场将国家信用直接转化为社会财富,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第五集 梧桐树下的承诺 杜尔华尔街的庄家鼻祖他疯狂的炒作让半个纽约城的人濒临破产,为了收拾残局股票商人们聚在一起签署了第一份行业自律协议。 今天的股票投资人可以轻易获得与股票相关的各种信息,但是在两百年前股票的买卖都是私下进行,既没有公开市场也没有信息披露,人们如今熟悉的股票交易规则和制度,源头是美国华尔街的第一次股灾。 这场股灾发生在1792年的美国,而引发这场股灾的就是这个人威廉?杜尔,威廉?杜尔是联合宪章的签署人之一,曾当过助理财政部长,不过他的志向始终都不是为国家服务,早在独立战争期间,他就利用职务之便倒卖土地。在财政部他只呆了短短半年就辞职不干了,自己做起了股票投机的生意。股票交易的背后是信息的流动,华尔街一直都是信息的集散地,1791年的一天威廉杜尔得到一条内部消息,据悉美国第一银行将收购纽约银行将其变成自己在纽约的分行。而在当时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旋转门计划付诸实施,政府募集资金的需求催生了银行热,股市中银行股的交易空前活跃,此时这条消息无疑是给银行股的火爆行情火上浇油,特别是纽约银行的股票。 在杜尔看来,这是一个可以大赚一票的难得机会,如果消息属实纽约银行的股票价格一定上涨,于是杜尔和他的华尔街伙伴开始大量收购纽约银行的股票。 今天的股票交易都是通过中介在公开市场中完成的,而在当时股票交易都是私下进行的,精明的杜尔发现操纵信息进而操纵股价是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 杜尔的投资策略就是逢低买入多多益善,然后散步消息拉抬价格,这就是庄家操纵市场的一贯做法,至今还被许多价格操纵者不断模仿。杜尔大量买入纽约银行的股票,尽其所能在贪婪的欲望驱动下,他以月息高达百分之四的条件四处借钱,还和很多人私下签署了共同炒作纽约银行股的协议,最后杜尔几乎完全控制了纽约银行股的交易,成为这支股票最大的庄家。 杜尔的大肆炒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据说当时的纽约有半城人成为杜尔的跟风者,威廉杜尔的投机让资金不断从银行流入股市,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发现了这一潜在的危险,因为股票投机将波及到银行的资金周转,甚至会威胁到他的旋转门计划,于是汉密尔顿下令,银行不得再给股票投资者提供任何贷款。坐庄炒股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停的周转而就在此时杜尔却借不到钱了,原来的借款无力偿还,借新债换旧债的游戏到此结束。1792年5月杜尔锒铛入狱。市场一片 7 恐慌,股价暴跌,市值瞬间蒸发了500万美元,5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纽约的房地产总值。这是华尔街历史上的第一次股灾不仅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让华尔街的交易急剧萎缩,市场陷入困境,迷茫的股票经纪人们聚在一起寻找对策,当时的华尔街几乎每间咖啡馆都有私下的股票交易,华尔街68号门前的梧桐树非常醒目。人们经常在那里聚会,1792年5月17日,24为股票经纪人,就在这棵梧桐树下签署了这样一份非常简单的协议。协议确定了三项原则,第一是24个经纪人建立同盟,这等于是行业的准入门槛。第二是相互之间享有股票交易的优先权,这相当于约定了场内交易。第三是统一佣金,防止同业竞争。协议明文规定,股票交易的佣金不得低于千分之三,这就是著名的梧桐树协议,被后人称之为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起点。在梧桐树协议签署后,华尔街股票交易的混乱局面迅速扭转。1793年在距离梧桐树300米远的街角有开了一家咖啡馆,24个股票经纪人这才把他们之间的交易从梧桐树下搬到室内,后经数次搬迁纽约股票交易所才正式落户在今天的地点。 坐庄投机和资本市场与生俱来,人性的贪婪是追逐财富的源动力,也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所以行业的自律和交易的规则是股票市场生存的基础,这就是梧桐树协议的伟大功绩。 第六集 给风险定价 谷物价格的波动给农民和商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规避风险芝加哥的商人们发明了期货,从此资本可以通过期货交易。规避时间包含的风险,发掘时间蕴藏的价值。 在美国芝加哥的拉塞尔大街上,有一栋45层高的大楼,楼顶上有一尊高31英尺,重六吨的谷物女神雕像。这座大楼从1930年建成以来,一直就是芝加哥的地标,这就是期货市场的诞生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谷物女神为什么会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象征,这要从最早的期货交易谈起。1848年4月3日83个谷物交易商同时来到芝加哥南水街105号,他们聚在一起是要商讨一个办法解决谷物交易市场的混乱局面。 芝加哥地处五大湖区和芝加哥河的交汇处,是美国中部的金融中心城市。19世纪初这里是美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当时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年景好的时候农产品供过于求,农民们不得不把卖不出去的粮食丢掉。而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飞涨,于是一些商人开始和农民签订预售合约,事先约定未来的农产品交易价格,以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合约就是期货的雏形。 当时可不像现在,这种约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甚至没有一个统一的交易场所,因此违约事件经常发生,一旦违约事件集中发生,市场就会陷入混乱。为了给自发的期货交易制定规则,83个谷物交易商聚在了一起,经过反复讨论,一个名为芝加哥商会的组织诞生了。芝加哥商会订立了期货的交易准则和惩罚机制,确定南水街为期货交易的固定场所,并规定每日开市时间为上午10点到11点,这样一来期货交易有了规定时间,有了固定场所交易双方的行为有了约束,市场日趋繁荣交易日趋。后来芝加哥商会更名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芝加 8 哥商会83个创始人中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戈登?哈伯德。针对频繁出现的交易违约,哈伯德提出有资深人士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交易双方的行为。这个倡议得到了商会的认可,这就是最早的市场监督机制,后来成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信誉支柱。市场监督委员会的诞生还催生了另外一个制度,这就是期货市场上最重要的保证金交易制度。 期货合约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交易双方完成资金与货物的交割,在交割日之前,交易双方需各自缴纳一笔资金作为履约担保由第三方监管,这就是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是按照合约交易金额的百分比计算,通常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保证金交易制度大大增强了期货市场的活力,但是由于早期的期货合约五花八门,交易数量和交割日期随心所欲,这对于期货合约本身的交易极为不便,为了提高合约交易的效率,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提出了谷物交易的标准化合约,合约规定一年中有几个固定的交割期限,对交易的品种交易的数量和计价单位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样交易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自行选择,标准化合约大大提高了谷物交易的便利程度,同时标准化合约更有利于投机者的参与,这进一步提高了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 保证金交易和标准化合约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两大发明,也是全球期货交易市场的两大基石,从此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飞速发展,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从农业延伸到各类大宗商品的交易领域,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如今期货交易的品种包罗万象,已经成为全球交易财富总量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市场。期货的诞生赋予资本一种全新的力量,让资本通过期货交易的方式可规避时间包含的风险并发掘时间蕴藏的价值,从此资本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在交易市场中创造着时间的财富。 第七集 注水的股票 牛贩子出身的投机家遇上了华尔街的老船长,为了当时美国最长的铁路,两人掀起了一场股票大战。 纽约州法院成立于1691年,负责审理纽约州的重大案件。1863年一个关于股票交易的诉讼案开庭审理,这一起诉讼改变了当时美国股市的交易规则。 上诉的一方范德?比尔特,华尔街金融巨头、美国航运大亨,人称老船长。被诉的一方丹尼尔?德鲁,华尔街著名投机商、伊利铁路公司大股东。在法庭上,范德比尔特声称,在他收购伊利铁路公司股票的过程中,德鲁用卑鄙的手段骗取他的钱财。伊利铁路是当时美国最长的铁路,伊利铁路从开工到完成历时19年,修建预算也从最初的1000万美元一路飙升,到建成时一共花了2350万美元,为此,伊利铁路的开发商不得不想尽办法融资,股票、债券、可转换债券都用了,其中最受投资者喜爱的是可转换债,和今天我们熟悉的可转债不同,伊利铁路的可转债可以在股票和债券之间随意转换,进可投机退可生息。这种可转债的发明人就是丹尼尔?德鲁,德鲁是牛贩子出身,当年做贩牛生意的时候他每天早晨把牛牵到河边,让牛大量喝水增加体重,然后再送上市场,江湖上称注水牛贩子。德鲁贩牛发财之后转战华尔街,成为一名股票投机商。 在伊利铁路不断融资的过程中丹尼尔?德鲁成了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是他从来不过问公司的经营,几乎每天都在炒作伊利铁路的股票。当时有人形容说,整 9 个华尔街都在以高价从德鲁手里买入伊利股票,再低价卖回给德鲁,就在德鲁疯狂炒作股票的时候,范德比尔特看中了伊利铁路。当时,美国经济刚刚进入铁路时代,美国人正在打造世界上最密集的铁路网,但是由于铁路公司各自为政,铁路互不相通,铁路货运需要多次装卸才能到达终点。范德比尔特看到了机会,他的计划,是把铁路连成一张网而伊利铁路是完成这一计划的关键,于是范德比尔特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获得伊利铁路的控制权。 他选择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在市场上直接收购伊利铁路的股票,不过,他事先收买了一位法官,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伊利铁路公司再发行新股,然后他以平均每股80美元的价格买入20万股伊利铁路,他认为胜券在握,因为市场上的伊利铁路股票总计才有25万股,但是当他不断买入的时候他才发现,市场上的伊利铁路股票源源不断远不止25万股,原来德鲁在得知范德比尔特要收购伊利铁路公司的消息之后,他发现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的机会,和范德比尔特一样,他也收买了一位法官宣布只要有董事会的批准伊利铁路公司随时可以发行新股。此外,他将手中持有的可转换债券不断转换成股票,在到印刷厂大量印刷新股,不假思索抛向市场,据说口中念念有词,买吧你买多少我印多少,消息传开,伊利铁路的股票价格一落到底。范德比尔特偷鸡不成蚀把米,控制伊利铁路的梦想顿成泡影,于是他恼羞成怒,将德鲁告上法庭。 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庭难以裁决,只能建议他们庭外和解。于是两个冤家对头面对面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如下,德鲁负责把股价拉回到范德比尔特的买入价让他卖出10万股减少损失,但必须吞下其余的注水股票,两人算了一笔账,范德比尔特要吞下40%的注水股票,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德鲁净赚700万美元离开伊利铁路公司。伊利铁路之争暴露了股票市场的制度缺失,由于没有流通股的限制,大股东一旦控制了公司就可以随意印刷股票。此后,华尔街修订了规则,这些规则有效地遏制了滥发股票。在70年后的1933年被写入了美国证券法。 第八集 巨人的诞生 J.P.摩根,华尔街的无冕之王,他转动资本魔方,创造了世界第一家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巨人时代,由此到来。 第五大道是纽约著名的商业街,也是奢华与品位的代名词。19世纪以来,这里一直都是美国富人的聚会场所。1900年12月12日在第五大道的大学俱乐部,一个人正在滔滔不绝地谈论着美国钢铁业的未来。听众之中有一位非常显赫的人物,他就是J.P.摩根。 摩根美国华尔街的无冕之王,凭借着与美国财政部的深厚关系和敏锐的洞察力,摩根财团掌控着全美国33%的金融资产,并垄断了美国的金融市场。摩根的融资能力在当时无人能及,他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募集数亿美元。在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前,摩根几乎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演讲人名叫查尔斯?施瓦布,他来自匹斯堡。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施瓦布认为,要保持美国全球第一钢铁强国的地位,钢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听到这里摩根产生了共鸣并看到了一个机会。演讲结束后,摩根把施瓦布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此时摩根正在整合美国钢铁业,他已经收购了伊利诺公司公司等多家企业组成了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联邦钢铁 10 公司。 此时他正在思考如何对付卡内基钢铁公司。作为当时的世界钢铁大王,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年产量遥遥领先,每年盈利超过4000万美元。摩根和卡内基虽然是老相识,但关系并不密切。施瓦布的演讲让摩根看到了机会,他想也许我真能收购卡内基。在摩根的办公室里两人聊到深夜,几天后再次会谈,一直聊到凌晨3点。这次会谈的主题就是如何收购卡内基钢铁公司,最后摩根对施瓦布说只要老头子愿意,让他开个价钱不是问题。摩根迅速安排了一笔银团贷款,募集了几亿美金。而施瓦布则先去拜访了卡内基夫人探一探口风,夫人对他说,老头子打球的时候最高兴,你就在球场上跟他谈吧。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施瓦布陪卡内基打了一场高尔夫并让他赢了,趁机施瓦布向卡内基转达了摩根的提议,并特意强调说摩根请您开价。此时的卡内基已萌生退休之意,他也正在思考把钢铁公司交给谁。经过一夜的思考,次日卡内基用铅笔在一张纸条上写了一个数字4.8亿美元。在当时这是一个天价,因为联邦政府每年的开支才3.5亿美元。而摩根看到后二话没说他接受了。 1901年3月3日,摩根宣布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诞生了,公司总资产高达14亿美元。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家资产规模突破10亿美元的公司。消息一出震惊世界,让同时进行的总统就职典礼黯然失色。包括卡内基钢铁公司在内美国钢铁公司在组建过程中共收购了785家企业,控制了美国钢铁业70%的产能,占当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以今天的价格计算相当于11000亿美元。 垄断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国钢铁公司成立当年盈利达到600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9000万美元。此后25年间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身为华尔街的无冕之王,摩根凭借着强大的金融资本驱动了美国的产业整合浪潮。从此美国进入了大公司的时代。当时有人说,公元前4000年上帝创造了世界,1901年又被摩根重组了一回。摩根收购卡内基钢条公司,被后人称为世纪大合并,从此美国的公司进入了十亿美元时代。 金融资本一旦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让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巅峰 第九集 镀金的美元 布雷顿森林会议,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镀金的美元,给二战后的全球贸易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动力,也为固定汇率制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名为布雷顿森林。布雷顿森林中最著名的酒店是蒙特?华盛顿酒店,布雷顿森林成名的原因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1944年夏天诺曼底登陆刚刚成功不久,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硝烟弥漫的欧洲战场之中。而在此时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饭店悄悄热闹起来了,来自45个国家总计730位代表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货币金融体系。与会者中有许多人是主流财经媒体上的常客,其中包括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副部长怀特和美联储主席艾考斯等。而这些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代表团团长梅纳德?凯恩斯,他的名声在此后60多年的经济学界经久不衰。是迄今为止,对 11 政府经济政策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怀特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当美国政府的方案和凯恩斯方案同时提上议事日程之后,一个国际会议变成了两个经济学家之间的唇枪舌剑 凯恩斯提出应该创造一种超主权的国际货币来承担这个功能,他起名为班科。而怀特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美元就可以直接承担这个功能,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只要和美元挂钩即可。是班科还是美元这就是争论的焦点。 凯恩斯方案的目的客观上是防范美国利用美元独霸全球经济的领导权,而此时的美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综合国力举世无双。而欧洲历经战乱经济濒临崩溃,昔日霸主英国已沦为美国最大的债务国。所以怀特方案的背景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两位经济学家争论的结果还是经济实力决定一切,怀特方案胜出。 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协定出台,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年度汇率波动不得超过10%。而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随时以35美元一盎司的官定汇率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是著名的双挂钩。 就这样美元成为国际市场中独一无二的信用货币。二次大战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带来了战后的金融稳定,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从1948到1976年间全球贸易稳步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8%。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因为美国掌控着美元的发行权。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它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换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美元霸权大大强化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同时也带来了美元危机的阴影 20世纪60年代德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美国经济相对疲软,国际收支急剧恶化。为了刺激经济,美国的印钞机加速了。美元货币量的增长导致美元贬值,但美元兑换黄金的官定汇率没有改变。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将外汇储备中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下降。1961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 美元危机导致金价上涨,市场汇率迅速飙升到每盎司40美元以上。1971年夏天国际市场再次掀起抢购黄金的狂潮。法国政府甚至带头用成捆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此时若继续坚持35美元一盎司的官定汇率,美国的黄金储备必将枯竭。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史称尼克松冲击。此后各国纷纷放弃了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改行浮动汇率。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金价暴涨美元和黄金彻底决裂,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走完了27年的历程之后黯然解体 第十集 风险的价值 多里奥特,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他对风险情有独钟。凭借着慧眼和勇气,他挖掘着风险中的财富,使风险投资成为一个创造亿万富翁的产业。 美国波士顿风景如画,这里有一所全球闻名的大学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不仅是产生思想家最多的大学,而且也是制造亿万富翁最多的大学。1946年一位哈 12 佛大学教授名叫乔治多里奥特,他创建的公司在未来半个多世纪内让许多创业者成为亿万富翁。 这本书,中译文《完美的竞赛》是哈佛教授多里奥特的个人传记。书中记载了多里奥特制造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多里奥特创立的公司叫美国研发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帮助新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这就是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多里奥特公司的宗旨是帮助新创企业和现有企业成长为有价值的公司。 多里奥特的经营理念在当时被认为是愚蠢至极,他起初的经营也并不理想。多里奥特早期进行的投资多数都打了水漂,真正让商业社会对他另眼相看的是他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的投资。 1957年4月22日,一个叫做奥尔森的青年给美国研发公司提交了一份商业策划书并附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他们计划生产一种新型电脑,不但体积小价格低而且运算速度极快是其他电脑无法比拟的。而在当时IBM生产的电脑是一个庞然大物,一台电脑要占整整一个房间。奥尔森坚信他们的电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只缺少一笔启动资金。多里奥特详细阅读了这份商业计划书,他对奥尔森的创意非常欣赏,但他也深知这笔投资的风险极高。因为这个年轻人要挑战的是电子行业当时的巨无霸IBM。IBM在当时的数据设备市场上占了80%的市场份额。投资的风险是巨大的,但市场的诱惑也同样巨大。 当时知道风险投资概念的人寥寥无几。人的天性是厌恶风险,所以投资理应规避风险。而多里奥特却主动追逐风险,尤其对那些未来收益极不确定的高科技产业,他情有独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多里奥特决定投资10万美元。这是他在1957年所做的唯一的一笔投资。 1957年8月,奥尔森的美国数据设备公司成立,简称DEC。1962年DEC的第一批电脑问世轰动市场,当年净利润80万美元,此后公司盈利逐年上涨。1966年8月16日,DEC登陆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每股22美元,多里奥特的美国研发公司共持有175万股,总市值3850万美元。 投资数据设备公司的成功不仅让多里奥特获得了巨额财富,而且让他名声大噪,被后人尊称为风险投资之父。成就多里奥特的就是风险财富的理念。财富与风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而风险投资就像抛硬币一样。成功则获利丰厚,失败则血本无归。 从起始投资到公司上市,多里奥特仅仅用了9年的时间就获得了近400倍的回报。这样的传奇故事吸引了众多追随者,于是,各路资金纷纷涌入高科技产业,渴望也能像多里奥特一样发现金矿。然而,奇迹很难经常发生,并非人人独具慧眼。人们发现优秀的投资人也像优秀的企业家一样稀缺。于是,一个新兴产业应运而生,这就是风险投资业。 风险投资人的职业就是投融资。他们一手募集资金一手寻找机会,通过专业研究去发现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再过股权投资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让被投资企业克服资金瓶颈,迅速实现成长。投资的职业化让美国风险投资产业迅速崛起,在60年代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1968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超过了1000家。 风险投资家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能否将投资及时兑现为收益。然而像DEC这样能够迅速达到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标准的企业屈指可数,如凤毛麟角。这就成为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障碍终于在1971年被打破,专注于为高成长企业融资的纳斯达克市场正式开盘了,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比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条件极为宽松。因此风险投资形成了一条从进入到退出的产业链。纳斯达克市场成为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平台。 13 第十一集 日本泡沫 快速升值的日元带来了股市和楼市的飞涨,为了追逐虚拟财富资本逃离了实体经济,留给日本经济的只有失去的十年。 洛克菲勒中心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它以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名字命名,是美国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公司收购,当时有媒体惊呼日本入侵。 这是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1987年3月,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家日本企业以将近4000万美金拍得这幅名画,刷新了梵高作品的拍卖纪录,世界为之震撼。在1985年到1990年间,许多世界名画的拍卖价格都被刷新了,而买主几乎都是日本人。这仅仅是日本大量收购海外资产的著名案例,而日本居民和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的直接原因是日元的大幅度升值。这开始于1985年的一次秘密会议。 1985年9月22日清晨,一位日本官员身着高尔夫球装匆匆登上了前往纽约的飞机,他就是时任日本大藏大臣的竹下登。当时的大藏大臣掌握着财政税收和金融,是日本经济事务的核心决策者。竹下登此行的目的是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参会者还有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财政部长。在会议上,五国财长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贬值,由于会议的地点是在纽约的广场酒店,这个协议就被媒体称为广场协议。 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前,日本已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当时的日本依靠廉价的日元和高超的工艺,让日本制造的产品畅销世界,成为当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由于美元大量流入日本,日本的外汇储备大量投资债券,到10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的外贸赤字却在不断扩大,所以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美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并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日元仿佛坐上了火箭从1美元兑250日元一路飙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当时的日本已经度过黄金十年完成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日本城市化的进程显著加快。日元对外升值本土货币宽松,这直接驱动了日本海内外的投资风潮,在海外大量收购资产,在本土投资股市楼市,两大超级泡沫腾空而起,股市日经指数从一万多点冲高到四万点以上,楼市更是一片喧嚣。在最疯狂的时候仅东京一个城市的土地价值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和城市化的喧嚣中再一次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而代表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大藏大臣竹下登也在1987年荣登内阁首相的宝座。 宽松的货币带来了通货膨胀,日本政府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1989年到1991年间日本央行连续五次提高利率,并收紧银根抑制投机。两大泡沫应声而破,股市在1989年到1990年暴跌超过70%,楼市在1990到1992年间也暴跌超过了70%。日本经济从此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而此时的竹下登也已无力回天。在1989年他因为一次政治丑闻黯然下台。1995年由于经营不善,当年收购的洛克菲勒中心又被半价卖回给美国人,当年日本人收购的名画有许多甚至还没有开箱就被重新运回到拍卖场。1990年前后,被称为日本经济盛极而衰的拐点, 14 此后日本形成了一个低增长、低利率高负债的模式,被后人称之为颓废的十年,而当年因日元升值而大量购入的海外资产却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支柱。所以,就有了今天的两个日本的说法。一个是长期低迷的日本本土经济,另一个是日本国民的海外资产不断向本土汇回收入,时至今日,日本国民拥有的海外资产及汇回收入仍高居世界第一。 多年来日本经济泡沫的升腾和破灭像谜一样困扰着人们,有人归咎于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升值和资本外流,有人解读为投机资本和泡沫破灭带来的盛极而衰,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经历程。 第十二集 八佰伴倒闭 阿信的坚韧书写了八佰伴聚沙成塔的传奇,资本的力量成就了八佰伴零售业巨头的地位。然而过度的负债埋下的却是毁灭的种子。 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浦东南路与张杨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座大型商厦上海第一八佰伴。它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其外资股东曾经是日本的八佰伴国际集团。1995年12月20日,第一八佰伴试营业当天人潮涌动,共有107万消费者进场参观购物,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此时却很少有人知道远在日本的八佰伴国际集团已深陷于债务危机之中。 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中国,曾经引起轰动。阿信的勤劳坚忍和聪慧感动了无数人,而阿信的原型正是八佰伴的创始人和田加津,而真正让八佰伴成长壮大起来的是她的大儿子和田一夫。1962年和田一夫留学归国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八佰伴,此时的日本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的城市化驱动零售业高速扩张,和田一夫将八佰伴从一个小小的夫妻店改造为一个商业零售连锁企业。1986年,八佰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膨胀,股市楼市大幅度升温,和田一夫敏锐地抓住了时机,通过举债扩张的经营模式在日本零售业异军突起。和田一夫认为银行贷款效率低利率高,所以他要甩开银行选择一条捷径,利用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发行可转换公司债。 可转换公司债就是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的时候,可以根据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如果在转换期,公司股价高于事先约定的价格,债券人当然愿意将债券换成股票,这样公司的债务就变成了不用归还的股票,财务负担大大减轻。伴随着日本股市的繁荣,八佰伴轻而易举地发行了600亿日元的可转换公司债。举债扩张的商业模式让八佰伴在日本市场上获得了成功,也让和田一夫信心百倍开始冲出日本走向亚洲,全力实施其亚洲战略。1990年5月和田一夫将八佰伴国际集团的总部迁往香港,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八佰伴在香港连开五家分店。 1992年初,和田一夫计划在香港开他的第六家分店,此前八佰伴开店都是租赁店面,在这个时候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人竞相购买海外资产。和田一夫因此决定,这次开店他要投资购置自己的店面。和田一夫一次性投入13亿港元,买下了八佰伴的第一项不动产香港汇景广场。汇景广场店是八佰伴第一个用自有物业开设的分店。然而,此时的日本经济已经盛极而衰,股市崩盘房价暴跌,居民的购买力急速下降,而和田一夫却逆势扩张,铤而走险,不仅未能及时收缩 15 战线,反而大举海外扩张。和田一夫试图用海外业务的发展来弥补国内市场的萎缩,他在举债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遗憾的是由于日本股市崩盘,在债券到期的时候八佰伴股价大幅下挫,此时没有人愿意把债券转换成股票,而是要求八佰伴到期履约还钱。如此一来,八佰伴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每年要支付高达100亿日元的债务。祸不单行在1995财政年度,八佰伴国际集团又首次出现了经营性亏损,为了挽救危局,从1994年开始八佰伴被迫将早期买入的不动产变现还债。虽然每项资产的出售都有丰厚的利润,但这些钱全部用来还债依然入不敷出。最后,八佰伴可卖的资产都卖光了,依然资不抵债。1997年9月18日,日本静冈县地方法院宣布八佰伴破产,涉案金额1613亿日元。这是战后日本流通业规模最大的一起破产案,轰动了日本。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八佰伴的故事都不过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小小的插曲,八佰伴的崛起和陨落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升腾与破灭。资本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却无法改变人性的缺陷,资本市场上任何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埋下失败的因子。 第十三集 门口的野蛮人 他们游走于资本市场之间寻找猎物,垃圾债券是他们的资本利器,凭借着金融杠杆他们在华尔街上演着一幕幕小鱼吃大鱼的并购游戏。 1987年10月19日是纽约股票交易所最黑暗的一天,史称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重挫508点下跌22%,创下了单日最大跌幅的纪录。一天之内,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总市值蒸发了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雷诺兹?纳贝斯克当时美国最大的烟草和食品公司,知名品牌有骆驼牌香烟和乐之饼干,股灾当日纳贝斯克股价从65美元狂跌到45美元,尽管公司总裁约翰逊动用两亿美元资金回购股票就,但股价一蹶不振一度跌破40美元,几周之内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近40%。实际上,纳贝斯克的业绩非常稳定,是一家公认的好公司,股价突然暴跌让一只暗中盯了它两年之久的基金喜出望外,它就是华尔街最有实力的股权投资基金KKR集团。KKR集团的创始人克拉维斯给约翰逊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纳贝斯克的价值应该在一百美元左右,现在严重低估,如果管理层有兴趣的话,KKR 集团愿意和约翰逊一起收购纳贝斯克。约翰逊当时并没有表态,因为他另有打算。既然公司这么值钱为什么不能自己把它买下来呢,于是约翰逊请来了美国运通和所罗门兄弟两大金融机构,请他们设计收购方案并提供资金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几周之后约翰逊代表管理层公开报价每股75美元发起了收购战,而在此之前股价仅53美元。 得知约翰逊联手其他金融机构踢开了自己,KKR集团的克拉维斯勃然大怒,在他看来,约翰逊是在自己的启发之下才想到了管理层收购,现在居然要把他一脚踢开,而且纳贝斯克是KKR集团盯了很久的一块肥肉,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煮熟的鸭子还能让它飞了不成。克拉维斯当机立断出价每股90美元直接叫板纳贝斯克公司,一场被称为世纪大并购的股权争夺战就此拉开了序幕。半路杀出来的克拉维斯一下子打乱了约翰逊的部署,他不得不把收购价提高到92美元,但克拉维斯立刻还以颜色,报出94美元,双方你来我往轮番出价,这让约翰逊压力倍增疲于奔命,而克拉维斯好像没把钱放在眼里,每一次加价都显得非常轻松。此时约翰逊咬牙做出最后一搏,报价100美元。这一次克拉维斯没有应价而胆战 16 心惊的约翰逊还不放心,自己主动加价一美元。当他认为稳操胜券的时候,沉默了几小时的克拉维斯再度出手,报价106美元。约翰逊彻底崩溃了,当众宣布放弃收购退出竞争,而克拉维斯以胜利者的自信再主动提价3美元。最后竞价定格在每股109美元。经过长达六周的价格拉锯战KKR集团最终以每股109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纳贝斯克,交易规模高达250亿美元,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人们自然要问克拉维斯哪来的这么多钱呢,答案就是垃圾债券。垃圾债券是八十年代华尔街最大的金融创新之一,它以少量自有资金外加拟收购目标的资产为抵押,因此大大降低了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当年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曾经夸下海口如果有人愿意,我随时可以让他收购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那可是当年全球最大的公司。KKR集团靠垃圾债券融资收购了很多公司,他们也不管这些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是否合作,KKR集团屡次得手因此在华尔街获得了收购之王的称号,不过,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门口的野蛮人。收购战结束后,约翰逊黯然退出公司。几年之后KKR集团分拆卖掉了纳贝斯克获利甚丰,而帮助KKR集团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也分了一杯羹。各路资本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却在争夺自身利益的同时提升了公司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公司已不仅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同时是可交易的商品,公司的价值被资本发掘得淋漓尽致。 第十四集 英镑狙击战 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庞大的资金,来自华尔街的索罗斯战胜了全球最老牌的中央银行。从此之后对冲基金开始改变世界金融市场的版图。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银行,也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三百多年来,它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守护着伦敦国际金融中心,从未遇到对手。直到1992年9月16日黑色星期三。 1992年9月16日上午开盘前,英格兰银行的交易员们表情肃穆,严阵以待。他们今天的任务是捍卫英镑。而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英国最高财经长官,财政大臣莱蒙。当时的英国正准备加入筹建中的欧盟,而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要加入欧洲汇率机制,该机制要求成员国的汇率盯住德国马克有限浮动,而当时的英国必须把英镑对马克的汇率稳定在1:2.7780之上。1992年年初以来,英镑对马克的汇率从1:2.95一路下滑,到9月15日,纽约外汇市场的英镑收盘价报出1:2.7782,距离英格兰银行承诺的汇率浮动底限仅毫厘之差,汇率大战一触即发。7点30分,交易员们执行了买入20亿英镑的指令,英镑汇率纹丝不动没有脱离危险区。8点30分财政大臣莱蒙紧急调动国家外汇储备买入55亿英镑,英镑汇率依然没有上升,11点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利率提高到12%,收紧银根以稳定外汇市场,但英镑继续下探底限。下午1点30分,纽约外汇市场开盘,这才是狙击英镑的主战场,会战开始了就像打开了水龙头一样,一个交易商是这样描述着当时汹涌而来的英镑卖盘,似乎全世界都在卖出英镑而买方只有一家英格兰银行,片刻间,英镑对马克的底限被毫不留情地击破了。下午2点15分英格兰银行再次将利率提高到15%。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然而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仍然在1:2.7780的水下挣扎,17点纽约外汇市场收盘,英镑对马克的汇率定格在1:2.703,大大低于英国对欧洲汇率机制承诺的底限。此时英镑大势已去,英格兰银行无计可施。19点30分莱蒙出现在媒体镜头面前, 17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莱蒙,他含着胸把手放在背后就像一名囚犯,莱蒙宣布,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英镑将自由浮动。英格兰银行认输了,究竟是谁在和英格兰银行作对呢, 这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刚刚浮出水面的一股力量,其代表人物之一是乔治?索罗斯。索罗斯是美国华尔街的一名犹太投资人,他擅长于在外汇市场上投机,不久前刚刚在日元升值中大赚了一票。索罗斯很早就盯上了英镑,在他看来,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是一个决策失误。索罗斯敏锐发现,英德两国的经济实力悬殊,和如日中天的德国相比,英国的经济实力难以支撑英镑对马克的固定汇率。英镑明显被高估了,于是他大胆决策做空英镑挑战英格兰银行。九月,当英镑汇率不断逼近底限时索罗斯出手了,他几乎是孤注一掷,用自有资金加信用杠杆投资总额据说超过一百亿美元。布局完成之后,索罗斯开始在各大媒体发表他对英镑汇率的评论。他的看法逐渐影响了其他投资基金经理的决策。此时的英格兰银行已经陷入重围,就像困兽一样孤军奋斗,他面对的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家机构,而是投资界的主流判断,英镑对马克必将贬值,这时做空英镑的人和机构就像股市中集结的羊群一样,而索罗斯就是羊群中的头羊。 一个国家的货币一旦成为全球化市场中的商品,该国的货币政策就同时处于全球资本的监督之下,就像索罗斯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市场上没有道德、只有规则,资本的流动从此超越国界成为各国经济决策者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十五集 梦碎的梦之队 一个投资神童,两位诺奖得主组建起华尔街的梦之队,他们用人脑加电脑的方式不断战胜市场,直到一起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1992年奥运会美国男篮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冠军,美国队里有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这些人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这一场球不是在比赛而是在表演,这支球队因此得名为梦之队。在华尔街上也曾经有这样一支群星闪耀的梦之队,组建华尔街梦之队的人叫麦利威瑟是华尔街的神童。他是一个数学天才,学生时代就获得过全美荣誉学生奖,毕业后,任职所罗门兄弟公司。凭借其优异的数学才能,他设计出量化模型,在债券市场上进行套利交易。所谓债券套利就是买入低估的债券同时卖出高估的债券,通过交易差价不断缩小获取利润。麦利威瑟的创新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所以年纪轻轻他就以债券套利之父的荣誉蜚声华尔街。1994年麦利威瑟离开了所罗门公司自立门户创建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带走了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交易员团队而且还聘请了(前)美联储副主席大卫?莫里斯,还有两位天才的数理经济学家默顿和斯科尔斯,他们在华尔街举起了量化投资的旗帜。有了默顿和斯科尔斯两位天才数理经济学家的加盟,麦利威瑟升级了他的债券交易模型并建立了电脑自动交易系统。当市场出现套利机会的时候该系统会自动发出指令并执行交易,由于债券套利的价差通常很小,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用放大杠杆率的方法将似乎无风险的微利变成暴利,这是一种高杠杆的量化投资模式,它将人脑和电脑有机地结合,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通过杠杆率的高低来调节投资的收益率,但是这种创新的投资模式在当时并不被华尔街主流认可,他们说这是用大概率赚小钱却可能因为小概率赔大钱。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手不凡,业绩表现大大超出了市场评论家的意料,1996年 18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德国的债券利率将上升,而丹麦意大利和希腊的债券利率将下降,他们用量化投资模型锁定了两类债券的利率之差,市场表现与他们的预测惊人地一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客户和公司的天才明星们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一时间仿佛全球金融市场都在几位天才数学家的掌控之中。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后的三年里,年平均回报率高达40%,并有惊无险安然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默顿和斯科尔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从此被称为华尔街的梦之队。但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量化投资策略并非完美无瑕,他们最大的敌人在学术界被称之为黑天鹅事件,泛指几乎无法预测但可能极具破坏力的小概率突发性事件,很不幸这样的黑天鹅事件真的发生了。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模型预测,发展中国家的债券利率将下降,欧美发达国家的债券利率将上升,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他们再次抓住机会锁定两类债券的利率之差静候到期收取暴利,连续的成功会令人冲昏头脑,这一次,他们将总投资规模扩大到了不可思议的3250亿美元。这是用几十亿美元的自有资金撬动了3250亿美元的债券资产。然而到了8月份,由于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经济极度困难,俄罗斯政府突然宣布卢布贬值并一度关闭了债券市场,货币贬值和政府违约导致债券市场发生了趋势性逆转,带动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时发达国家的债券利率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债券利率上升,这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投资模型的预测完全相反。短短150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暴跌90%,出现了4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这几乎等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全部资产。1998年9月23日,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局的斡旋美林和摩根出资接管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华尔街的梦之队黯然谢幕。然而他们开创的量化投资模式却被华尔街传承下来,时至今日量化投资已经成为证券投资基金产业的主流投资方式之一。 第十六集 创新的温床 它没有纽交所光辉的历史,但是它有对创新永无止境的追求。它赋予资本发掘风险财富的动力,让苹果、微软、英特尔,成长为伟大的企业,它就是纳斯达克。 1968年一个名叫英特尔的公司在硅谷成立了,这是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两位创始人一个名叫诺伊斯,另一个就是摩尔定律的发明人戈登?摩尔。两个人共同出资49万美元,还有另外一个人凑了一万。区区50万美元,就是英特尔公司的全部启动资金。也在这一年远在千里的美国东海岸,一个名为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的组织通过了一项计划,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自动报价系统以规范当时混乱不堪的场外股票交易市场。 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在英特尔公司诞生。它将打开一个全新的数字智能时代。而就在此时,英特尔公司遇到了创业者最大的苦恼。他们迫切需要的第一是资金,第二是资金,第三还是资金。企业融资最直接的路径就是上市,但是当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门槛对英特尔来说高不可攀,最刚性的条件之一是持续三年盈利,且每年盈利不得低于500万美元。 19 正在英特尔公司一筹莫展的时候,同年2月8日一个新的融资市场出现了。它为不符合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条件的公司打开了一扇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自动报价交易系统,简称纳斯达克。 和纽约股票交易所相比纳斯达克的上市门槛很低,甚至没有任何盈利的公司也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对于急需资金的英特尔公司来说,纳斯达克犹如及时雨。1917年10月13日英特尔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首次融资820万美元,一举扫清了英特尔腾飞的障碍。一代又一代处理器让英特尔生产的芯片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伴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英特尔公司的市值高达1100多亿美元。 然而英特尔并不是纳斯达克造就的唯一奇迹,甚至算不上一个最成功的故事。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挂牌不到一个小时,460万股被抢购一空,当日收盘每股29美元。包括创始人乔布斯在内,一天时间纳斯达克为苹果生产了4名亿万富翁,还有40多名员工身价超过了百万美元。 纳斯达克市场的一个俗称是亿万富豪的温床,而成就纳斯达克伟业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的生活,迅速扩展到各行各业。一时间成千上万家互联网公司成立,其中许多公司成功登陆了纳斯达克。这印证了纳斯达克市场当年的一句口号,任何公司都能在这里上市,时间会证明一切。 宽松的上市条件,松散的监管制度,使纳斯达克成为互联网概念鱼目混珠的天堂,巨大的泡沫迅速堆积起来。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冲上了5048点的巅峰,然而这一历史高点也成为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起点。2000年3月13日星期一,纳斯达克市场晴空霹雳。突然抛起了抛售科技股的狂潮,苹果雅虎微软等明星公司无一幸免。纳斯达克市场的世纪大崩盘从此拉开序幕。 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500多家公司破产,近40%的公司退市,80%的股票跌幅超过80%,蒸发市值超过了3万多亿美元。一场雪崩直到2002年10月10日才停止,这一天纳斯达克指数回落到1108点。 这一场世纪大崩盘让纳斯达克大伤元气,几乎一蹶不振,直接导致了纳斯达克转制升级为交易所。但是当这些浑水摸鱼的垃圾公司灰飞烟灭,伟大的公司如沙里淘金像穿透疾风暴雨的海燕一样搏击长空展翅飞翔。 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以3000多亿美元的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纳斯达克市场凤凰涅槃,再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翘楚。纳斯达克打破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对企业融资市场的垄断,为创新的高科技企业打开了一扇市场融资之门。而纳斯达克成功的基石正是资本对超额利润的渴望,驱逐着企业对创新成长的追逐。 第十七集 峭壁边缘的华尔街 一场房地产泡沫,被华尔街演绎成次贷的盛宴,当狂欢过后,漠视风险的资本,带来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灾难。 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位于首都华盛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众多政府高官商业领袖和文化精英在这里发表过演讲。2008年3月13日,这里坐满了记者,他 20 们在等待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的到来。此时由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引发的金融风暴越演越烈,记者们都想知道政府将如何应对这场金融风暴。 这本书书名是《峭壁边缘》,副标题拯救国际金融,作者是保尔森本人。在这本书中保尔森回忆说,他原想取消那次演讲,因为在那个时候危机还远未结束,但由于担心市场会过度反应,他如约前往。上午10点整保尔森出现在国家记者俱乐部的讲坛上,向媒体解释次贷危机的起因。美国政府为了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在过去数年间推行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鼓励居民买房,即使是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也能够获得住房抵押贷款,而这些贷款被称之为次贷。 由于买房者增加,美国楼市空前繁荣,房价不断上涨。又由于房价不断上涨,银行并不担心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不过为了分散风险,银行把这些贷款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证券打包卖出,这就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资产的承销商是投资银行,他们把这些资产推销给合格的机构和个人。有些投资银行买入这些次级贷款之后,进一步加工成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这一类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较高,所以很受机构投资者的欢迎。 如果房价持续上涨,楼市购销两旺,所有参与者都将各得其所。但是好景不长,从2006年下半年起,购房者开始减少,房价从上升转为下降。许多贷款购房者违约不还贷款,金融业的资金链开始断裂,所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相继受到了冲击。保尔森告诉记者,金融风暴的根源是多年来经济的繁荣和充裕的流动性。让投资人盲目追求高收益,而金融业及其监管者视若无睹,丧失了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保尔森向记者讲述了次贷危机的原理,不再多言然后匆匆离开会场。此时他的头脑高度紧张,因为他知道危机四伏的金融市场,随时都可能再度引爆新的危机。时间进入到2008年8月,保尔森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提交的报告显示,两房的资本金严重不足,两房指的是房地美和房利美。他们是美国政策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公司,是美国房贷市场的主要资金提供者,持有和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额高达5万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并不直接给购房者提供贷款,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提供资金来间接支持房贷市场。 两房是非常特殊的金融机构,由于有联邦政府的授权,两房可以在证券市场上直接发行3A级的债券,为商业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提供资金。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两房的债务合计高达1.7万亿美元。保尔森知道一旦两房破产,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将陷入混乱,而且还将波及到海外的主权国家,所以必须注资救两房。2008年9月7日,保尔森宣布联邦政府直接接管两房并撤换管理层,分别向两房注入1000亿美元。事态日趋严重,正如保尔森预料的,危机远没有结束。2008年9月15号,雷曼兄弟的倒闭将这场次贷危机推向高潮,随后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乃至花旗银行相继爆发危机,金融市场风声鹤唳。这场由次级贷款引发的危机,已经使数以千计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 2009年1月16日是保尔森在财政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筋疲力尽的保尔森虽然让全球金融躲过了整体崩溃的危险,但是他知道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在资本的世界里,善良的愿望和善良的政策未免产生美好的结果,资本市场需要更理性的思维,更严格的监管。因为金融危机如影随行,时刻准备卷土重来。 21 第十八集 华尔街的3A游戏 资本魔法师,给高风险戴上了高信用的光环,次贷由此成为抢手的金融产品,华尔街迷醉在自己的游戏中,直到建在沙滩上的巨塔,轰然坍塌。 在华尔街不远的自由街33号,矗立着一座用巨石垒起的建筑,这就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银行。 2008年9月13日上午9点,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大楼的会议厅里,华尔街金融巨头聚会。五大投资银行的CEO来了三个,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此外还有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的CEO。会议的召集人是财政部长保尔森,会议的核心话题是他们共同的竞争对手,濒临破产的雷曼兄弟。这家有150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命悬一线,而他们的CEO富尔德却没有在被邀请参会的名单中,雷曼兄弟的命运已经不在自己的手中了。雷曼兄弟是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之一,被称为华尔街的债券之王。这家百年老店,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呢,让雷曼陷入灭顶之灾的竟然是他自己一手导演的游戏。 2007年之前美国奉行低利率政策,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还鼓励民众贷款买房,甚至很多没有固定工作的低收入家庭,也都贷款买上了房子。这类信用等级较低的贷款,被称为次级贷款。由于次级贷款违约风险较高,贷款利率自然较高,雷曼兄弟从中看到了机会。 在债券市场人们用3A 2A 3B 2B来不同资产的信用等级。雷曼兄弟发现,当穷人和富人购买同类房产时,资产都是3A级资产,但贷款利率却有两种,银行发给穷人的贷款利率远高于给富人的贷款利率。由此雷曼兄弟设计了一个精巧的游戏。以两种贷款利率之差为基础,雷曼兄弟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高的高达30%以上,收益率低的却只有3%-4%,却都贴着3A级的金字招牌。 可想而知,以次级贷款为基础具有较高收益率的3A级产品,更受市场追捧。成为固定收益产品市场的畅销货,甚至远销国外进入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如此一来,原本违约率较高的次级贷款,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挂着3A级品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华尔街把美国穷人贷款买房的高风险,转嫁到全球化的理财产品市场中,这就是固定收益产品的3A级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雷曼兄弟居于垄断地位,异军突起,不到十年就挤入了美国五大投行之列。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有这些号称3A级的理财产品,源头都是贷款人的信用,也就是贷款人持续还本付息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游戏背后只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一旦美国穷人违约不还贷款,整个市场就会像建在沙滩上的宝塔一样顷刻倒塌。 2007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房价开始大幅度下跌。越来越多的贷款人违约,从而切断了一些3A级理财产品的现金流。优质资产瞬间变成有毒资产,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雷曼经营的3A级理财产品迅速进入冰封期。由于流动性枯竭,资产质量迅速恶化。2008年6月,雷曼公司被迫融资60亿美元,为他自己经营的理财产品市场提供流动性。这笔融资虽然让雷曼公司有了暂时的喘息机会,却大大降低了雷曼公司本身的信用,从而触发了雷曼公司股价暴跌。 巨头们齐聚纽约美联储大楼,商讨如何拯救雷曼。然而这次会议,却成了压 22 垮雷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头们不仅未能达成协议拯救雷曼,反而把雷曼推给政府。而在此时美国政府更不可能给雷曼输血。于是等待雷曼的就只有一条路。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18天之后,在2008年10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救助计划。雷曼公司消失在黎明之前,留下了一个无言的结局。 在现代市场经济,资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但是再神奇的资本魔术也要以实体经济为支点。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资本游戏如同沙上建塔,无论宝塔的结构如何精美也无济于事。这就是雷曼破产给我们的启示。 第十九集 完美的骗局 良好的口碑、超额的回报、有权势的客户,麦道夫用古老的庞氏骗术,编织出一个惊世骗局;让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忘掉了最基本的常识。 纽约曼哈顿联邦法庭,坐落在曼哈顿中心区。这里曾审理过许多知名的大案要案。2009年6月29日,一场号称世纪骗局的金融大案在这里宣判。被告者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最终法院判决这位70岁的老人150年监禁,这个人伯纳德?麦道夫,他就是这个世纪骗局的主角。 2008年12月10日晚,麦道夫把大儿子叫到办公室,告诉他基金面临70亿美元的赎回压力再也撑不下去了。更让他儿子震惊的是,麦道夫坦白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管理的基金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投资,多年来他们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断用新客户的钱为老客户支付收益,这是一个纯粹的骗局。麦道夫的大儿子也是基金的监理人,他在听完麦道夫的坦白后,决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当即告发了他的父亲,次日麦道夫被捕。一个长达20年的骗局大白于天下。 麦道夫案的受害者遍布全球,总计有2400多个富人和机构上当受骗,涉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数额最大的金融诈骗案。麦道夫的骗术,说到底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债债不还,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其实麦道夫并非此骗术的第一人,1918年一个名叫庞兹的意大利人,移民美国之后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短短一年之间骗了1500多万美元,从此这种骗术被称为庞氏骗局。 一个曾经被揭穿的古老骗术,为何又能在美国大行其道呢,首先纳斯达克前主席的身份,让麦道夫戴上了商界名流的光环。在任职纳斯达克市场期间,麦道夫积极推进股票的电子化交易,并促成了谷歌 思科和苹果等著名企业的上市,为自己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其次麦道夫管理的基金,在1990年创立之后,以稳健成长的业绩在富人圈享有盛誉。即使是在经济萧条时期,麦道夫的基金仍然能够保持,每年8%到12%的收益率,远高于可比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对于追求安全的机构投资者和富人阶层来说,麦道夫管理的基金就像是一座金矿,基金会员中的犹太富人,甚至称其为犹太债券。 为了增强骗局的迷惑性,麦道夫在营销手段上煞费苦心。他严格筛选每一位投资人,审慎评估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了让骗局长期延续下去,他甚至拒绝了一些大客户,此外基金的新客户必须有老客户的推荐。麦道夫的口头禅之一就是,不在接收新客户。正是这样的氛围让每一个上当的人都被冠以成熟投资人的桂冠。投资麦道夫的基金就像加入了一个明星俱乐部,在他们看来成为麦道夫基金的投资人,就是完美人生中的一项完美投资。 23 然而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麦道夫的完美投资不断面临被赎回的要求。2008年底,欧洲一只养老基金提出,要在一周之内赎回70亿美元的本金。正是这笔大额赎回让麦道夫的骗局走向灭亡。 其实在1999年,一位名叫哈里?马科波洛斯的华尔街分析师就发现了麦道夫的把戏,并曾经写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举报麦道夫却没有反馈。马科波洛斯先生下面由你发言,谢谢主席先生。我把所发现的,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送到他们手上,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竟然连个像样的彻查都懒得做。因为当时他们正忙着处理更为重要的事。2005年他又写了一封长达21页的举报信,直言麦道夫管理的基金是一个大骗局,但依旧石沉大海。直到麦道夫的骗局公诸于世,马科波洛斯才被人们视为,嫉恶如仇的英雄。 如此简单的庞氏骗局,麦道夫却骗了这么多聪明人,为什么呢?富人圈的虚荣和稳健成长的神话,让人们忘记了投资的基本常识,投资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就像一句老话所说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二十集 股神的午餐 一顿慈善午餐,拍卖价超过200万美元,餐桌上被提及的两家公司,股价一路飞涨,市场的追捧让股神的魔力无处不在。 纽约曼哈顿有很多牛排馆,商界精英人士经常在这里聚餐。可能就在某一顿饭后,一只股票的价格会暴涨或暴跌,也可能某家公司被收购或兼并,人们把这些牛排馆称为权力之屋。其中最著名的一家叫史密斯沃伦斯凯。2009年6月24日,就在这家牛排馆门前记者云集。他们在等待一场神的午餐,这个神就是股神巴菲特,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神的午餐是一项慈善活动,拍卖所得将用于帮助穷人和无家可归者。每年6月通过5天的网上竞拍,出价最高者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神的午餐2001年,竞拍的成交价仅1.8万美元,此后逐年上升。2012年神的午餐价值346万美元,12年间上涨了190多倍。 2009年这顿午餐,为什么会引来这么多记者呢?原因之一是因为当时美国,正处于次贷危机的漩涡之中,人们都想听听股神巴菲特的观点。而另一个原因是这顿午餐的价格,达到了创记录的211万美元,是上一次竞拍价的三倍,而出价者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 沃伦?巴菲特每年都会拍卖一次与他共享午餐的机会,而将得到的款项捐助到旧金山的格莱德基金会。今年(2008),中国的赵丹阳幸运胜出,他共花费了211万美元,为了享受与巴菲特共处的惬意,并将自己的公司,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的成功归功于巴菲特。虽然赵丹阳的英语并不十分出色,但他对巴菲特投资智慧的把握,使得他的基金实现了三位数的回报。 赵丹阳被称为中国的私募基金教父,2008年初赵丹阳将他管理的五只信托基金全部清盘。在清算公告中赵丹阳说,H股和A股都已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而言,已经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了。后来股市的暴跌,让他当初的决策传为佳话。在赵丹阳淡出股市期间,他决定向巴菲特求教。 赤子之心的收益率在过去的六年里总共达到600%。六年间,我们的投资实 24 现了600%的收益率。我想将这些成功都归功于沃伦?巴菲特,所以我拍下了这次午餐的机会,我从心底感激他。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而巴菲特是我的老师。 2008年6月29日,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代价,获得了与巴菲特共进晚餐的机会。然而随后赵丹阳分期,重仓买入物美商业的股票。到2009年6月之前,赵丹阳个人及其管理的基金,合计持有物美商业的股份超过13%,并产生了数千万港币的浮亏。此时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就别有一番意义了。 午餐的菜式非常简单,但两人对话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从慈善到教育,从宏观经济到投资理念,涉及方方面面。午餐过后赵丹阳对围观的记者们说,巴菲特用他一生的经验引导我。现在我知道,在哪些事情上我可以出重手了。然而记者们重点报道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在席间提到的两只香港股票。一个就是赵丹阳重仓的物美商业,另一个是巴菲特参股的比亚迪。市场闻风而动,物美商业的股价连涨四天,涨幅高达24%。比亚迪的股价更是疯狂,短短三个月内翻了一倍。股价最高达到88港币以上,而巴菲特的参股价只有8块多港币。神的午餐触发了股价飞涨,此后市场上关于操纵股价的传闻不断,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巴菲特从此增加了一条新的午餐规则禁止谈论个股。比亚迪的股价带着股神的光环一路飙升,但公司的业绩却没有因为股神的投资而发生奇迹。当比亚迪的业绩报告,持续低于投资者预期时,股神光环褪色,股票价格暴跌,最高跌幅接近90%。 不仅是比亚迪,任何一只股票只要和巴菲特的名字沾边,都会在市场中形成非理性的波动,这就是股市中的巴菲特效应。其实股市中并没有法力无边的神,但是对神的崇拜却永远存在。投资人的群体冲动往往会让股票价格形成非理性的涨跌。 一顿午餐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午餐传递的信息却会在市场中流动,并且被逐级放大。流动的信息和投资人的情绪相互作用,从而成为驱动股价暴跌的力量。此时股价波动所反映的不再是公司的业绩和价值,而是投资者的情绪。 25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 ———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 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
本文档为【资本的故事(第一季)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